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

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文1

关键词:学生工作;家校沟通;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261-02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社会赋予教育的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三者中,学校和家庭因素的可控性最强,所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显得至关重要。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西方国家对家校沟通研究起步较早,中国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家校合作问题,并已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

中国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高职学生不仅面临一般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有其特殊性。成长需要过渡期,高职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家长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配合决定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成长需要过渡期。目前在校高职学生平均年龄不足20岁左右,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 均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2]。虽然从年龄上说,已经成人,但不少学生,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去上大学,不会照顾自己,也不大会和别人沟通,更不用说具有团队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针对孩子的情况,共同商量一些对策,让学生顺利渡过成长的过渡期是必要的。

2.高职学生的时代特点。相对于象牙塔时代的大学生,现在的高职学生面临很多新的困难。高等教育成本越来越高, 高职学生很多来自家庭较困难,一些学生面临学费、生活费用等经济压力学习的困难。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考试难度的加大、学习方法改变, 这对本身在学习中处于劣势地位的高职学生很难适应。在国家所能提供就业岗位的有限性与目前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面前, 他们在校期间就担忧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或者对将来从事工作满意度不高。

以上这些困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的关怀、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引导,也有赖于学生家长的有效合作与配合。

3.家长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配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3]。高职学生家长很多在农村,关于高等教育的知识相当缺乏,如: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往往偏科,有一门甚至几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是正常现象,但高等教育毕业的前提是每门课程都必须及格,如果没有有效的家校沟通,家长对高职学生成绩单上的不及格都很难引起重视。

家校沟通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作用非常重要,但在沟通中经常出现学生不合作,家长对待沟通主动性不强和教师沟通能力有限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科学的对策。

1.学生不合作问题及对策。大学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不想让家里知道自己的成绩,也不愿意班主任、辅导员和父母联系,认为自己不是以前的中学生或者小学生,什么事情都要父母管。

针对学生不合作,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的新生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校、新同学是陌生的,特别是对新的班主任甚至可能存有戒心;有的会为能否结交到新朋友而感到忧虑,等等,都可能产生种种不良心理。所以,必须尽快帮助学生适应和融入新环境,产生归属感。使学生对班主任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建立彼此认同的关系,对新生活产生憧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家校合作打下良好的情感沟通基础。

其次,要让学生在家校沟通中不产生抵触情绪。抵触情绪的产生往往由于认为与家长联系就是“告状”,那么家校沟通要有普遍性,不仅表现差的要与家长沟通,表现好的和表现一般的也要经常沟通,不要等到学生犯了错误再与家长沟通。家校沟通的普遍性和及时性是消除学生抵触情绪的最好方法。

最后,要让学生明白家校沟通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从实际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这也是家校沟通的目的和归宿。不想让家里知道自己的成绩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上较差的学生,如果家校沟通后学生对提高成绩依然茫然,家校沟通的效果就不会好;如果老师能在学生上给以帮助,促使其成绩提高,学生往往会赞成家校沟通,共同督促其学习进步。

2.家长对待沟通主动性不强问题及对策。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于家校合作是支持的,但是家校合作中很多家长由于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沟通时间安排难和有效沟通难,从而导致家长主动性不高,要解决沟通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家长的积极性。

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家校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迫切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4]。认识决定了行动,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使家长走出孩子交给学校了,学校更懂教育等方面的认识误区,使其认识到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是家长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要开展多种联系渠道,有效安排沟通时间。高职学生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学生,在地域上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工作地遥远或工作倒班等,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和时间存在困难。应以家长和学生的利益考虑,决定沟通方式和时间。一般来说,大规模的家长会难以召开,但可采取以下途径。(1)家访。(2)校访,即在校随时接待家长。(3)建立家长联系卡、致家长信等制度。(4)电访、打电话、发电子邮件。

要提高家长对待家校沟通的积极性,必须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家校沟通不是把学校的责任推给家长,而是通过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的沟通中要防止把家校沟通变成“告状”,不要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与家长沟通,这时的家校沟通往往收不到效果,甚至会使部分家长无视学生比较坏的表现,片面责怪学校教育无力。

3.教师沟通能力有限问题及对策。家校沟通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要不断提高沟通能力。首先,班主任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来促进沟通。要有高尚的道德,工作中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敏捷的政治嗅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要具有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现实问题的能力,能进行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良好的思想、道理、品质和人格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要尊重信任家长。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和引领人,二者对学生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是平等的教育者,相互之间没有隶属或领导关系,在交往中应该相互尊重,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应该相互支持和配合,这既是教育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是教育法律规范对二者的要求。

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文2

家校通现代家校合作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家校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与家长的书信联系转化为电话、手机联系,使得家校的联系变得便捷。在2002年,家校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家校沟通方式――家校通,它是利用手机和电脑等信息平台,方便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作为一种新的辅助家校交流的工具,家校通很快进入了校园,被多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现在,家校通是家校联系的主要形式。那么,家校通的出现是否改变了家校合作效果不好的局面,是否改革了家校合作的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呢?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调查发现,家校通在运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家校通运行现状中制约其使用效果发挥的许多因素。在这众多因素中以下几种因素起重要作用。

一、影响以家校通为载体的现代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

1.从学校方面分析

在家校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在与家长进行协调、沟通,争取配合、支持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便会积极考核评价。现实情况是,部分的学校认为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全权负责,从而漠视了家长的责任。在家校通的使用上,多数学校对此不怎么管理,认为它不是学校工作的方向。部分学校为了了解教师有没有和家长交流沟通,对教师实用家校通使用情况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中,这种考核基本上是考核是一种重量而不重质的考核。

2.从家长方面分析

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由于每个家长的差异,这就使得家长应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孩子。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由于每个孩子的差异,在操作时家长感觉困惑,就会寻求到家校通,希望得到教育专家或教师的帮助。家长在实用家校通希望获得更实用更有价值的帮助。可是大部分家长不会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导致家长无法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参与家校合作。家校通的服务收费比较高,服务的信息内容单一,容易使得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3.从家校通分析

家校通在运用过程中,运用频率高不等于运用效率就好,家校通在运用时多数没有给出有价值的信息,这造成效率不好。这不是说家校通对教育而言,没有使用的价值,家校通的优势有许多,在运用的过程中,有些优势运用不当而发生变化,表现在家校合作是需要传递信息,合作需要传递双方或多方的信息,合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信息内容作出回应才算取得了合作。现在家校通运用主要是教师向家长发送的信息,内容单一,家长看了之后根本不用回复。有时尝试使用“双向互动”功能,可得不到对方及时回复。这样的运用,搭建家校之间沟通桥梁的功能就失去。家校通使得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地位发生变化,家长认为用几条短信是解决不了问题,家校合作还是需要家校双方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家校感情的沟通,家校通代替不了的。家校通在某些方面使得家校合作便捷,从某种程度来说也阻断了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

二、改进以家校通为载体的现代家校合作的对策

家校通作为一种新的家校合作辅助工具,在运用的过程中发挥优势需要学校和家长的配合,这中间离不开家校通自身的优化。

1.学校的转变

学校管理的民主和开放是学校发展的趋势。学校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转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从而使得转变为一个具有社会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使学校教育力量得到有效的最大的发挥。马卡连柯用“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来说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学校在运用家校通时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到家长的态度。学校在运用家校通时需要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教师要有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最好在师范教育时对教师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得教师在工作后具有指导家庭教育能力的理论和经验,从而有效的指导家庭教育。

2.家长的转变

家校合作既要学校的努力也要家长的努力,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面的合作。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参与家校合作的能力上有差异,但是家长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实现增长家庭教育能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接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需要在学校、社会组织的相关的培训中获得。在平时利用家校通、家长学校等信息渠道,了解现在社会教育的情况,做到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参与学校事务,与教师沟通合作。

依托网络平台的通讯工具的家校通,其功能在网络上才能实现,学生家长对手机或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差,在运用家校通的过程中导致了家长处于不利的局面,家长需要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实现家校之间的畅通交流。信息技术和沟通技巧需要学校在网络平台上或家长会的过程中对家长进行指导,以及讲解家校通的使用方法和沟通的意义等。

3.家校通的努力

功能的单一性是家校通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开发更多的功能,依托家校通网络平台的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家长关注的问题,创设多种渠道、有意义的交流沟通。例如,开设专门的教育叙事、电子日志、家教理论等。教师把自己上课教案、上课后反思、班级学生轶事等,通过家校通平台给家长。家长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家校通平台参加家校会议、家长交流会议,参与讨论、旁听等。家长与教师在家校通平台交流具有无障碍性和即时性,弥补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缺陷与不足。通过家校通平台就能实现家校共享信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家长和教师的正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家校通自己也有局限性,要改变这个局限性需要家校通和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相结合,使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优势和以家校通为载体的家校合作方式的优势整合到一起,进行相互补充,实现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

家校通是现代家校合作的一种辅助工具,在运用过程有不成熟走向成熟需要一个阶段,在这中间需要学校,家长,家校通开发者三者相互配合,互相努力,使得家校通造福与学生。

参考文献:

[1]陈龙图.校园突发事件及其预防探析.教育探索[J],2005,(05).

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文3

[关键词]寄宿制 家校沟通 联合育人

一、家校联合育人的含义

家校联合便是指家长和学校为了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而联合在一起,家长和学校之间彼此合作、相互了解,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联合,进行思想与信息上的交流和沟通。家校联合育人便是指在相互合作、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进行教育和辅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家校联合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对于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

有些老师将与家长的沟通错误地认为是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所犯下的错误,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其主旨便是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引起家长的共鸣和重视,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小学生还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时期令学生形成一种对家长和老师的逆反心理,会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易出现不服管教的现象,因此,将家长的作用力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的问题的处理中是不当的。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无法与学校正确的沟通,在与老师沟通时也仅仅是问问孩子的学习和身体状况,对于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同时,他们往往还形成一种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的心理,因此将教育的重担完全压在学校身上,对于学校所开展的活动消极应对。[1]

(二)家长会的形式参与多于实质参与

由于家长的时间安排、具体需求和兴趣的不同,使得学校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家长的需求,因此,家长会的开展大多流于形式。家长与学校的参与层次和类别主要有开放日、家长联系薄和家长会等。但是家长在参与学校的诸如此类的活动时往往流于形式或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参加,这便使得家长会和其他活动丧失了实质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没有的绝对性的意义。

(三)学校和家庭都没有为家校沟通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家长来说,虽然家长很乐意与学校沟通,但是由于家长工作较忙或是外出务工,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无法抽出时间来与老师联系。因此,尽管学校采取诸多的措施来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以使得学生可以更多的与自己的父母接触,获得更多心灵上的慰藉,但是却往往有一部分家长难以抽出时间参加。[2]

三、寄宿制学校中家校沟通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建立平等合作的家校关系

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较之普通学校要来的复杂,并且家长大多缺乏较高的学历和较深的文化水平。因此在实际教育中老师便往往忽略了家长所起的作用。其实家长也希望为学生和学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首先学校应重视家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刚刚入校时,老师便应带领家长来参观校园,让家长对校园有一个认识,并且老师应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的开设,并将各项活动告知与家长,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其次,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重视与家长的互动,给予家长以充分的参与权和尊重,让家长形成一种“教育责任感”,变教育“旁观者”为教育“参与者”。这不仅可以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加强,而且可以分担学校的压力,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优化家校沟通方式

要想增加家校沟通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一个方法便是建立家校预约卡制度,在家长来学校前一个月左右便告知家长,让家长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并且日期可以设置三至四个,以共家长选择,使得家长可以有效的安排好工作,来校参加活动。并且在家长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家长明确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使家长可以有效的参与进孩子的教育中来。建立预约卡制度可以避免家校沟通的随意性,符合寄宿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令家长有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从而不至于因工作而耽误与老师的沟通。[3]

(三)家长委员会运行策略

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无法照顾孩子,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参与进学校的教育中来,因此寄宿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一般由各区域的家长代表和关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成员由每班的一位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运作和发展,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策划实施,为学校教育做出贡献。并且各班还可以组建家长合作工作小组,家长合作小组及时将家长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协助班主任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成为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的桥梁。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善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只要在寄宿制学校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为孩子做好护航,经常与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家长对学校也会更加的信任。

五、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文4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助力、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共同体或合作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分享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前提是二者必须观念统一,行动一致,在各方面紧密配合,施以教育行动和决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提供帮助。使学校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必要引导,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校合作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家长要做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有义务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为其提供方法指导。信息时代交流沟通渠道多元化,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形式与家长有效沟通。

1.家长会一般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家长会。学校和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反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表现等。家长也可与老师个别交流沟通,找准适合的教育方法。

2.家长学校针对家长的教育需要,可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是提高家教水平和素质的良好途径。

3.家访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的深入沟通,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4.网络或电话交流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老师和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和QQ等交流平台沟通交流,省时省力,经济高效。5.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传统方式,教师可以详细反馈学生近期的表现和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家长配合的建议等。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联系卡便于保存,是家校真诚交流的较好方式,能提高互动的成效。

二、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

家庭教育内涵丰富,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教育动机良好,因为缺少教育经验和教育技巧而效果平平,甚至是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与家长联系时,注重对其教育方法的指导,与家长探讨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方法,研究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合适的教育建议,以帮助家长在施教过程中对症下药。要利用好家长会的时间,针对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孩子等。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抓住学生成长关键期,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引导与教育。也可以邀请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方法得当、教育效果较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起到启发及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家教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使学校教育实现和谐发展。

三、家校合作时要采取尊重原则

家长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文化素质多元化,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和具体经历也不一样。学校和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持有尊重、真诚的态度,一切为孩子健康成长着眼。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使家长乐于接受意见,有效配合。

四、学校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文5

发现二 家校合作存在合作意向不一致,合作内容浮于表面,合作方式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发现三 家校合作过程单向发展,学校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家长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配合者和服从者,家校合作逐渐变异为支配与服务的关系。

发现四 家校合作的制度设计先天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少,针对家校合作双方的专业服务匮乏。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生本观念的深入,教育外延的扩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必须和家庭联手、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但由于受到初中公办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设计、实施过程、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等因素制约,家校合作一直在困境中徘徊。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丧失了家庭教育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干扰学校教育,导致学校教育被动迎合,丧失了学校教育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家校合作应如何突破困境,即独立又融合,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家校合作新的历史命题。本文就初中公办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展开专题调查,探索加强改进公办学校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4月,调研组在本区内七所公办中学随机选取八年级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70份。问卷由调查组发给学生家长独立完成,统一回收后由调查组进行统计分析。问卷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编制的家校合作问卷,共包括六个部分,涉及家长对家校合作目的的认识、家校合作的整体情况、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等,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认为:“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1]这是对家校合作最好的诠释,而本调研结果所呈现的家校合作状况远没有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一)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清晰

家校合作本意是集聚双方力量,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力,而调查结果发现,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目的和作用,被动服从者居多。仅有两成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可以促进自己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教育,也是学校吸纳社会资源丰富学校教育的有利举措,更是自己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合法途径。而八成家长却认为家校合作只是“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48.0%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主动参与家校合作,家校合作主要就是听从、配合教师和学校的安排而已。

不仅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目的和作用,学校教育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也不清晰。他们更多地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教育,认为家长缺乏专业性知识,无法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过多参与还会对学校教育工作造成干扰和阻碍。于是,学校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家长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配合者和服从者,家校合作逐渐变异为支配与服务的关系。

(二)家校双方对合作价值存在理解偏差

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iams)研究发现,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角色范围可从指导孩子或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会制定学校规章等。[2]另外两位学者兰根布伦纳(M·R·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Thorn·bury)则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3]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基本以“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身份参与家校合作,具体形式有一学期1~2次的家长开放日、学生作品展示、家长会,随机的家校联系薄、电话沟通、个别约见、家访以及参与学校培训、个别咨询学生成长问题。从调查中不难发现,现在家校合作已从最初的家长会发展到多样的形式,但尽管学校在吸引家长参与合作上动足了脑筋,但合作的有效性仍无法得到保障。(见表1)

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活动基本由学校组织,家长旁观,双方缺乏深入互动,更多是单向参与。进入初中,专业化程度加深,家长“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制作教具、参与班级活动、课堂观摩的机会大大减少,只有约8%的家长有“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的意识。这表明家长在家校合作中还是处于被动局面。学校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上往往认为“家长只是简单地推卸责任”,或对学校进行“不成熟的质疑”。面对家长的参与热情,学校基本采取“推”和“拖”的方式消极应对,或者就事论事,提什么改进什么,缺乏有效的跟进措施。

(三)家校合作过程呈单向发展,缺乏深入互动

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 班主任; 家长; 合作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开不了沟通,沟通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它可以消除双方之间的顾忌,减少误会。小学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家长和孩子之间以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是面对面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孩子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在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可以以孩子为桥梁来沟通,也可以双方直接交流。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意义

无论是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还是从家庭教育方向来看,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过程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双方之间的合作还为社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之间密切合作,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学校和家庭对于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其人格的培养;第二是强化学校本身的自我管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加强学校的管理,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如果家长和班主任产生孩子教育方面的冲突,那么就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各种麻烦,而孩子将会是受害者,因此,合作可以沟通家校交流的渠道,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双方投入不足。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之间的投入不足是造成家校合作障碍的主要因素。调查研究显示,37.42%的班主任和55.43%的家长认为个人生活压力太大,造成对于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这种家长不积极、班主任个人事情较多的前提下造成家校合作仅仅限于几次表面性质的家长会。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忙于各自的事情,缺乏交流的机会,其沟通的时间必然也会较少。

2.家长和班主任在合作中地位不平等。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校和教师被赋予更多的权威性,认为家长到学校来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家庭教育知识,而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家长自身认为学校是教师的领地,置身其中,多少有些不自在,这种不平等地位的现象使得双方在合作中缺乏沟通。学校没有将家长看作是真正的合作伙伴,家长内心也无法将自己融入其中,这就导致了合作中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

3.家校合作制度不健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将升学率作为班主任的首要目标,要求其紧抓学习成绩,而对于家访以及家长会则作为一种软任务来考虑,这种可有可无的思想导致了家长会也成为一种典型的成绩报告会。此外,学校认为班主任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家长方面是一种额外性质的工作。

三、促进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