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1
1、前言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不等。根据系统“要素—结构一功能”基本理论,不同观点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本文试图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出发,通过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及其过程,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并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就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2、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实现的基本事实,教学与学校教育并存。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育,始终与其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显然是无可非议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性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它必须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它用于教学的总时间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排名,小学第三、中学第四,乃至大专院校也占有相当比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它还是唯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性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学校教育中一个方面的目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是师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从事劳动和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一种权利。因而,理当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3、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报、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如此控制往复,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站在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鉴于上述认识和理解,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度,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显然,评估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即言之,·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体育馆里经常几个班挤满一堂同时上课,被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班级受“文化至上,升学第一”影响严重,体育课上学生要动不动,伯出汗耗体力影响文化课学习;有的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定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至此,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累,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堪称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它们的性质与职能似可分别概括如下:
教师,与学校与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不时了解、激励、教导、指引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念,培养的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是传递的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成果;是预期达到的,也是实际的。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媒介手段,凡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评估,即指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环境,凡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4、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前已述及,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且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揭示驾驭体育教学过程至少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其一,从微观上看,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对此,我以为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具体操作者,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负全面责任,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其二,从宏观上看,就要树立整体观点,提高整体效应。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据1994年4月至1996年8月尺实地考虑58所中学后发现,其中只有27所环形田径场,而6校田径场上仅有一个沙坑;只有5校(8.6%)能基本保证雨天上体育实践课;95%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数量不足而不方便组织体育教学;初三、高三毕业班停上或少上体育课学校比例分别为69%和89%;教材使用比例,田径、篮球占89.11%,武术2.91%,韵律体操舞路0.57%,器械体操0.9816,典型学校的体育课经常是“教师发球,学生自由”,观察98节体育课,69.38%属于“放羊”,课上学生练习密度小,初中19.89%—25.16%、高中17.63%—27.19%;专项练习密度更小,如跳远5.55%—7.4%、跨栏5.11%—6.91%、投篮4.16%—7.88%,学校课外体育活动,10校占17.2%无法开展,70.6%学校经常只有少数学生活动,业余训练清一色田径,79.3%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只对代表队训练和比赛感兴趣。观察大专院校体育课21节(42学时),教学内容上二项基本教材16节,一项基本教材的5节;课上教师讲述教材对学生身心作用者5节(占23。2%);运用评估指导学生、刺激其积极性者7节,占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只重技术技能教学,而不能同时兼顾教育、教养双重任务。且所观大中学119节课,仅35节(占29%)是在单独教学环境中进行,余则2—4个班挤在相邻场地或挤满一堂,在彼此干扰情况下教学。这些现象进一步揭示当前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不少薄弱因素和因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首先下决心改善薄弱因素,使各因素同步发展,并逐步完善其功能指标体系。因为只有个体功能好,其整体功能也才可能好。进而言之,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又并非各相关因素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无原则的追求单因素夺魁可以获得的。例如,教师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好,全部竞技化、标准化,而学生不愿投入或投入不积极,或根本不适应班级授课需要,:学生积极性高或班主任不支持或学校不予重视或根本不创造环境、条件等,都不会产生好的整体效应。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组合结构,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集体矢量,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总之,由于认识上、操作上的原因,各因素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存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各因素间的有机结合上,尚待研究的问题也许更多。但为了从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加速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对其相关因素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乃当务之急。
5、结束语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有”版权所
主要参考文献
①贺强、张燕生、朱永杰主编《西方管理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②崔伟《论体育教学系统》《体育学刊》1996年第1期
③《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④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2
关键词:教学过程最优化 体育教学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17-0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来的,之后很快风靡前苏联,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非常推崇该理论的重要性,关于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设计、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某项目的应用等等,频频见于报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似乎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然而,在我们引入新理论之前应三思、慎行,弄清楚该理论提出的背景,反复推敲其适用范围,不能一味的推崇跟从,以免在体育教学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1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定最佳的工作方案(教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坚决而灵活的执行之,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过程效果是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即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在现代条件下,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第二个标准是学生和教师要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有六个方法体系: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教学任务具体化;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教法和形式;实施方案,选择适宜的教学速度;分析教学结果,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从辩证的系统结构出发,将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等组织在一起,优化组合,体现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最优效果。但这个理论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但非尽善尽美,需要我们在实际应中根据各个教学科目的特点及条件加以变通,扬长避短,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2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育教学是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过程。体育学科与其它科目性质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从体育教学客观条件来看,大量的身体技能练习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作为保证。例如,篮球课的教学需要篮球、场地、篮球架作为保障,体操课的教学离不开垫子、单杠、双杠、跳箱等器材,铅球课的教学离开铅球、场地、量尺则难以开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客观条件,体育教学很难顺利进行。其次,从体育教学的过程来看,一个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提高阶段和巩固阶段。在初学阶段,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主,学生则主要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而在提高阶段和巩固阶段,以学生的探究及独立的思考为主,教师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最后,从体育教学的评价来看,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先天的身体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进步幅度等因素。
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3.1体育教学师资的制约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具备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学生、“综合拟定和规划具体的教学任务”、“优选教学内容”、“恰当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具备如此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且精通专业技能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程度、教育水平、发展水平去综合拟定教学任务;按照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和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去确定教学任务;以抓住主要环节为原则的优选具有完整性、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符合教学物质条件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法和形式,落实教学计划,将四个环节统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只有“建筑材料”丰富了,才有可能建成“最优化”的宏伟大厦。但众所周知,由于体育学科偏重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作为普通的体育教师,除个别优秀者,大多数人理论知识参差不齐,相对薄弱,还远远达不到“研究型”教师的水平。同时由于体育学科有田径、球类、体操等众多内容,如果对每一个科目每一节课的内容、方法、形式都进行优化,教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繁琐的程序与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情况也不太相符合。
3.2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制约
体育学科与其它的在室内教学的科目相比,区别很大,不像其它的学科那样,在教室内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学习动作技能为主,仅靠看书、听讲是学不会的,需要做大量的身体练习,这就必然要求一定场地、器材设施作保证。因为场地设施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障。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尽管教育部针对大、中、小学的各类型学校,制定了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器材配备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农村的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还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器材设施目录的要求,场地器材设施缺乏,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学情境设计的要求很高,要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实践价值和科学价值较高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这必然要求大量的场地设施作保证,而当前我国有的学校班级的上课人数达60-80人,场地器材配备能够满足现实的教学情境设计吗?如此的教学效率和物质条件在中国能否可行呢?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制约与理想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要求的差距太大了。
3.3体育教学阶段的制约
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属于体育技能的学习,每项内容的学习都分为初级阶段、提高阶段和巩固阶段。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来进行模仿练习,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感受性差,对动作的控制力不强。此阶段的学习,以教师为主,可引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进行教学,比如说健美操,教师可选择把该课程的概念、特点、基本步伐、手型等内容,进行主次划分,教师在讲解时突出主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将注意指向动作的主要特点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教法和形式,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而在学习的高级阶段,以学生为主,例如在篮球运动中,在学习了基本的运球、传球技术和规则等知识之后,在教学比赛中,战术运用的比较复杂,无固定的知识、教法和形式,需要学生以基本的技术动作为基础,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加深对于动作的理解,这个阶段的学习如果还采用此理论进行教学,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将影响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规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区分教学所处的阶段,辩证地对待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选择合理的模式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4体育教学评价的制约
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高成绩。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但要包括体能与技能,还要将学习的态度与行为、交流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健康行为和进步幅度等纳入到评价范围,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更加立体、多面、科学的凸显体育学习评价的功能。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将评价标准僵化了,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学习的效果,即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应用在体育教学上就是要凭借技能的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这种评价方法未免有失偏颇,因为体育课以技能传授为主,先天的身体素质和有无体育基础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如果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孰优孰劣,就会导致有的同学上课很认真,学习很努力,但由于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差,分数较低;而另外一些同学上课不用心,学习偷懒,但由于具备良好的体育天赋照样拿高分。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不但不能甄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严重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3.5忽视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体育是教育和培养人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事实上,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但能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的技能,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和锻炼。创造力,通过查阅辞海而知,即进行创造和发明的能力,包括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预见和评价能力、寻求解决问题方向和途径的能力及完成某些操作和对设想进行检验的能力等。体育学科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而独立的学习、活动环境及充分展示自我和表现自我的观察、操作、思维和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要求他们去创造特殊的、新的技战术或者全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而是培养他们能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和精神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创造力就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个人项目上自己独立分析动作、理解动作和掌握动作的能力;集体项目上战术的进攻、防守和相持的相互配合形式和方法等。体育课堂上如果失去了创造性也就失去其迷人的魅力。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只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从任务的设计到最后的考核评价,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虽然该理论似乎也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但仅仅是“教师在考虑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时,对班上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考虑,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背景、爱好、兴趣和个性特征等等,只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仅此而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游戏化
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内容在体育游戏中的完成,这不仅使得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新的突破,而且还能给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合理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些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忽视终身教育的培养或轻视体育技能的学习都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需求。因此,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体育基础也差,很多学生对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基本规则或动作了解甚少,部分体育教师不了理解学情,仍然按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授课,这就违背了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导致出现中职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逃课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有些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已经不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继续实施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体育游戏化: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一)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
1、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以生本教育与快乐教育的思想理念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情景,角色及竞争方式,创设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氛围,并通过游戏化教学的引入、游戏化教学的进入、游戏化教学的体验、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四个程序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较为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2、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达成课时教学目标;加强课堂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游戏。游戏的选取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还要考虑游戏的选择是否与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否有利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创设点,根据学生的需要与教学需要,选取满足其需要的游戏,从而进行游戏化的体育教学。
1、游戏化教学的进入
游戏化教学的进入是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传授,在游戏欢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为主教材的学习作铺垫。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游戏化教学的体验
游戏化教学的体验是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学生理解运动技术概念的基础上,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与体验,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紧扣技术要领,不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边练边玩,真正的掌握运动技术。例如:在接力跑的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PK等手段,来体验运动技术,并用诙谐的语言提示学生动作要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动作,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边练边玩,通过不断强化运动技能,真正的掌握运动技术。
3、游戏化教学的评定
游戏化教学的评定是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实施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评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科学的、合理的、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在游戏化教学中,使学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关心集体,相互协作,锻炼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时克服自私自利情感和情绪的能力。同时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阶段的实施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互助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这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赵慧.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6)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4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有声教学语言 运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大家都知道,评价一节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而往往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凡是有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重视研究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就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声教学语言和无声教学语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有声的教学语言进行了反复的总结研究。经过细致的剖析,发现富有特色的教学语言,大致可以为以下几类:
一、指令性教学语言
“口令”是队列队形练习的“指挥棒”,是最简洁的指令性教学语言。每节体育课都离不开队列队形练习。如何正确运用这根“指挥棒”,是组织队列队形练习的关键。正确的口令,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队作风,养成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为一节课的严密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像这类指令性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二、组织性教学语言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纽带,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体育教学中的语言组织,是较为复杂而又细致的一项工作,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各教学部分、教学环节组成的,并在室外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要使各教学部分紧密衔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秩序井然,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措施,运用多形式的语言教学技巧,来加以组织、控制。如:在教学中进行分组练习时,就必须通过清晰、宏亮、准确、果断的组织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听清、听懂、听明白,这样就可以迅速地调动队伍,组织教学,同时通过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振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省时,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三、指导性教学语言
语言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最佳“导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只给学生作示范,学生不容易掌握,学为己用,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仔细分析学生对哪些问题和动作概念可能理解不清或者受旧技能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这些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指导性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运动的技巧、技能,提高讲解与动作示范的质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明确动作要领与完成方法。
例如:在教学铅球这一内容时,学生容易出现抛球而不是推拨球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推铅球“推”的概念理解不正确,加之学生受生活中投抛动作的影响,致使学生完成推铅球的动作时,过早转头,肘关节下降,握球手置后于肩而导致“抛”而非“推”。教学时,教师应反复强调:(1)持球手的臂肘要与肩平;(2)投掷过程中注意“推拨”,这样就可以达到预防与纠正“抛”的错误动作。从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的技巧、技能。
再如:宣布上课的内容、目的、任务,揭示教学重点、难点,讲解篮球运动后转身、掷标枪等练习方法与步骤,剖析错误动作的产生,讲评练习效果等,这些都具有讲解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指导性教学语言是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正确精炼、生动形象、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学生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增强练习的主动性,使教学活动不断深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成绩相应不断提高。这种指导性的教学语言的讲解,对提高教学效果将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启发性教学语言
语言可以直接点燃学生思考探索的火花。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因此,语言在启发学生思考探索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运用提问、暗示、点拨、提示、比喻等技巧性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活动思维。
例如:在指导学生在学习跳远时,有的学生出现上体后仰的错误,这时向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体后仰的现象呢?”、“起跳前是要把步幅逐渐变小,还是逐渐拉大呢?”通过这类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去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从而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掌握起跳的技术。
五、教育性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育人的必要环节。每节体育课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切实做好育人工作。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表现,把握好教育的方法与时机,对症下药。对于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时表扬,对于做得不好的行为表现要耐心教育疏导,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不断提高。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 创新教育 内涵 基本特征 有效策略
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它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因此,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就是体育活动通过它所具有的社会环境和特有的功能,通过教育的过程来培养人的创新个性,开发人的创新智能。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它涉及到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诸方面,是对人的智慧品质、个性品质和主体精神全面培养的全新教育模式,是通过一切教育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创新教育的特征
1)突出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创新教育过程的综合性表现在教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受教育者能力的综合性。当今教育中的学科设置已经越来越趋于综合性,呈现出“宽”的特征,而不是过去那种过于分门别类,呈现出“窄”的特征。教育者是开放教育过程中的活跃者,他面对的两个对象都可以成为自己开放的内容:一是所传授的知识,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要看成是正在变化的东西,自己完全可以介入到这种变化中去;二是接受自己教育的受教育者,他们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开放教育中的主要力量。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创新教育非常注重教学中的参与性。我们提倡研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进入到教师的教学程序之中,一同学习研究知识,在研究中不仅获得知识,学会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既可以在课堂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也可以在课堂外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内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者能把课堂外实践中的问题带到课堂内,与受教育者共同探讨,并回到课堂外的实践中去检验或证明;课堂外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者能把受教育者带到课堂外更为广阔的问题环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性
创新必须以一定的创造动机和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传统的教学方法呆板,功利色彩严重,学生普遍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工具。创新教育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枯燥和功利性的,而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1 注意方法,杜绝盲目创新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时刻铭记,再多关于创新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只是用于辅导教学,推进教学的。其主要是起到绿叶的作用,用以衬托体育教学和学习的美丽,所以教师在运用创新方法时切忌不要“喧宾夺主”,如不要过多的补充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同时,也不能把创新简单的理解为天马行空和不切实际,而是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作为基点,精心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环节中获得新知的同时,能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掘和创新。这里我不妨举个例子来说,就拿体育室内课来讲,在初中体育课程中落实创新教育,也不能把新课程改革下的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投射各种各样的图片,播放声情并茂的体育内容就当作是自己教学方式的创新,因为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会冲淡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缩小学生的思考空间,即使多媒体的出现使得体育课堂变得声图并茂,热闹非凡,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就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而体育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想象以及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仍然需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一味的堆砌图片、声音进行教学。
2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信心
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的胜负
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通过竞赛性游戏来完成,因此常常会决出胜者,当然也会产生败者。成功和失败是体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和失败总是交替出现,绝不会偏心,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胜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胜不骄傲,败不气馁,这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体育人”应有的品质,也是一个学习体育的学生应有的素质。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认清自己失败的原因,争取在下一次学习和练习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最大的成功。
2)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努力发展学生个性
应试教育的悲哀就是培养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的,而素质教育则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其中新课标的提出更显示出发展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体育课教学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更容易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是大有可为的。如我们可以把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改变,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增加棋类和球类(如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可以把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内容引入课堂,把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引入课堂,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为传统模式的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育的精神。这样的教学再也不是教师单纯地将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大脑,而是让学生去自愿学习,努力发现自己的创新想法与意见,也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茂兰.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教育[J].教改创新,2011(6).
[2]尹家军.强化教学活动 创新提升体育教学成效[J].社会科学教学,2011(6).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方法 改革 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是体育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反映,是保证一定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受教学目的的、任务的制约,由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的。结合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发现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形式比较单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势,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课程的目标。同时,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新的目标体系和对体育课程新的认识,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教学方法,对改革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期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我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查阅我国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献和观察体育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作归纳总结。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判断与看法。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普遍追求的一种趋向,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同时,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也对培养学生注重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兴趣,以及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革,把教学方法设计的中心由教法转向学法,完成由教授向指导的转变;而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活动变化,善于从体育学习的良性体验入手,激发学生运动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仅要求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问题,而且要将教学方法设计的中心由教法向学法转换,由教授向指导转变。
2.注重体育学习全体性的实现。
“全体性”是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即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每一个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有赖于“全体性”的落实。“全体性”在体育观念上强调平等而愉快地接受体育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通过体育学习,每一个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性方面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越来越注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都获得成功学习和运动乐趣的体验,增强其进行体育学习的信心,在落实体育教学的“全体性”,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总是以特定的教学形式体现,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但是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体育学习的全体性,教师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3.注重体育教学的认知性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而且终身体育的实现也要求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掌握体育学习、锻炼和身心养护的方法和原理,从而具有终身体育的能力。并且体育学习是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性认知,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简单停留在运动技能传授式的模仿、进行被动的体能训练,而是应该加强体育教学中的认知性学习。尤其是在球类项目中,这种认知性学习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时,通常是以学生对球类运动规律的领会和掌握为主线设计教学的,教师不再是用“分解―整合―分解―……―整合”的教学方法,而是从整体出发,采用“整合―分解―……―整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这个项目由一个完整的认识,并理解该项目中运动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4.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良性情感体验。
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是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它对体育学习活动的引发、保持,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良性学习循环的养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图重新审视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始动机,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包括体育教学方法在内),从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学习需要出发,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发性动机,并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学习成功的快乐等良性体验进一步强化学习的动机,进而养成持久、稳定的体育学习动机。
5.教会学生合作,培养学生通过公平竞争而进行有益的合作。
由于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较其他学科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素,因此,通过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运动本身就充满了创造性和可以创造的因素,在考虑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善于发掘体育教学中的多种创新因素,如动作的创新、运动规则的创新、运动形式的创新、器械的创新、学习方法的创新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现成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而且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体育知识和技术是如何获得的,设计必要的“发现”体育知识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允许学生走“有价值的弯路”。
(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不同的教学方法总是以某一教学过程为依托的,因此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传技”与“认知”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对一定运动技术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传授运动技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同时,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而这种认知主要体现在身体认知方面,即身体运动性认知。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而且要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将来从事进行体育活动奠定能力方面的基础。
2.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在所有学生参与运动时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运动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避免因身体方面的差异而使练习后成绩的测定掩盖学生努力学习进步的可能性。由于教师对体育课的设计总是在具体的体育课的实施之前的,因此教师应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测总是通过学生的具体练习来检测的,学生的练习又总是在具体的运动场面之中,所以教师对运动场面的设计在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3.具有共同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
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当中,尽管每个学生的目标不同,学习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即体育课要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解决某项运动的关键技术的技能目标,也可能是某些情感目标或认知目标,所以教师应根据统一的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运动场面。
4.教学目标可达成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生由于身体条件不同,对于某些运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同的,倘若在设计运动场面时,使得目标的难度是所有学生都能达成的话,即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运动有良性的情感体验,能够体验到运动成功的乐趣,这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之,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应该朝着“三个强调”、“五个有利于”的方向发展。“三个强调”为:强调学习的过程,使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强调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强调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五个有利于”表现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耿培新.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8,(6).
[4]贾齐.简论体育学科内容确立的规定[J].中国学校体育,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