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思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攻克数学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64-01
创设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激发潜能,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数学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问题就好比是人体的心脏器官,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一、创设猜想推测与联想判断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的产生都来源于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习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的猜想、推测和判断得以发展。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组织和设计相应的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猜想、联想、推测以及验证,最终得到答案。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向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能够改变过去过分依赖教师和教材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我先引出以下几个问题:
1.大家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
2.大家观察一下,谁能找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结构和形状是否存在一些联系呢?
3.如果我们依然采用数方格的方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如果是一块很大的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我们又要怎么解决呢?
4.大家是否能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一类图形,进而求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通过设置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都积极投入到了思考中,通过对之前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回顾和比较,很快便找出了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联系,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原有生活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真切的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建立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来积极观察和思考,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这节课的内容时,我特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奶奶去菜市场买蔬菜,总共拿了50元,分别买了2斤土豆、3斤玉米、2斤西兰花,土豆、玉米和西兰花的单价分别是2.5元、3.6元、6.0元,那么给了售货员50元,那么售货员需要找给奶奶多少元钱呢?大家对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致立马高涨起来,纷纷投入到思考和分析中,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来,最终经过大家思考和探究,很快得出了答案,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本身的自制力有限,上课经常会出现思想抛锚,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但是他们天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我们在学习“平均数”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特意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森林王国马上要开运动会了,国王说,只有回答问题,才能有资格参加比赛,然后我让一位同学扮演大门安检员,让大家扮演不同的动物回答问题,接着开展了智力抢答比赛开始:“这次参加运动会项目总共有多少游锬兀俊薄“我们有一块蛋糕要将它分给每一个动物,那么每个动物可以分到多少呢”,通过设置这样层层递减的趣味性问题,学生们的热情高涨起来,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大家都竖着小脑袋认真思考计算,然后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从而达到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四、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
操作实践是有效调动学生手、眼和大脑,通过积极协作来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其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实现外部动作思维向着内部语言形体的过渡和转化,通过创设实践操作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勤于操作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这种真实的体验,也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达到很好的学习目的。
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讲解了有关于角的基础知识,让大家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我引出了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呢?它和组成角的两边的长短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大家通过操作和实践,很快便得出答案: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决定角的大小主要是角的两条边分开的岔口有关。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丰富课堂内容,创建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继芬.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16,24:212-213.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2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情感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76-01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之下而实施的。情感是构成人们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但是对于情感的表现却存在极端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极端: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肯定与积极的情感能够对机体充分发挥潜能以及提高学习、劳动等方面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否定以及消极的情感却对学习、劳动等方面的效率具有消极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情感出现的一些变化。对于出现消极以及否定的情感时,教师应该对其加强引导,促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最终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首先对当前时期下高中体育情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1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师生中“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一直对学生谆谆告诫的一句话就是“高考定终生,成绩决定一切”。这些忠告一直萦绕在学生的耳边。反过来,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好的成绩,这无意之间就会增加教师、家中、同学以及朋友等的各种压力,主要包括教师的不重视、家长的谩骂、同学的瞧不起以及朋友的冷眼相待等。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大多数人均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与学生“贪玩”、“不求上进”、“不务正业”等因素有关系。此外,很多学校排名是某一同学成绩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它也是学生们经常能够感受到的“压力源”。因此说,高中师生中的“科举制”与“应试教育”的思想非常根深蒂固。
1.2 学生们的学习任务一向很重
虽然近年来“减负”的声音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回旋,但是高中学生仍然面临着学习压力大的困惑。他们面临着学习任务的压力,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面临着是否能考上好大学的压力等。而且,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一个不可回绝的现实性的问题,每一个血气至少需要学习6门课程,高一几乎要学习所有的科目,高二时,需要固定学习的有6门课程,与此同时还要准备其他的会考科目,如“小高考”,对会考科目也进行等级评定,以作为高考时报考学校的一个标准。
如上两个原因完全导致了同学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就是文化课知识太重要了,会决定他们今后的前程与发展。但是他们远远没有考虑到体育对他们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他们对体育的热情不高。以上种种原因会致使学生们对体育课、体育老师有别样的看法——体育“无用论”、“时间浪费论”,更有甚者,会因为体育潜质不好与较强的自尊心而自卑;而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官”,也是以上种种问题的“罪魁”。
2 高中体育情感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如上关于当前时期下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可以得知,应该注重加强高中体育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做好体育教师本职工作,着力落实“寓教于乐”教学实践
对于那些传统的、古板的体育达标训练,一般会造成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专职的高中体育教师而言,应该注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高中体育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
2.1.1 应该注重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观进行改革
注重加强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就是说学生上学的“主要”而不是“唯一”目标在于考试,在于得到最高的成绩结果。与之正好相反的是,“劳逸结合”的“求学”与“教学”思想与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健康。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曾经对本人所带的2个高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学生对体育与学习的有关看法与观点。调查结果最终显示:每天约为三成以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班级排名前10)均能够热衷于体育锻炼,如打排球、打篮球、跑步等体育运动项目,同时,调查的同学中约有40%的学生经常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此外,有近80%的学生均认为体育运动能够为自己“减压”,能够不断地提升学习的“精神状态”;剩下的20%的学生对此并不持任何的观点。
2.1.2 应该按照学生心理与身体的实际情况加强体育训练
体育任课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体质、体育潜力、个性倾向、合群度等因素来规划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即对于具有体育潜质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进行体育竞赛,激发他们的体育好强心与荣誉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体育潜质;对于一般为了锻炼体魄、提升精神面貌的同学,体育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进行持续的锻炼。
2.2 营造“师生情”的教学情感氛围
营造师生情的教学情感氛围,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2.2.1 积极的提倡高中体育教师的主动付出
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言,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非常营造以应试为师生关系纽带的僵化体育教育教学的思维,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仅仅能够保持于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仅与缺勤率以及期末测评成绩等方面有关系。所以,笔者认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真正地构建课上“师生”、课后“朋友“,没有哪个学生真的希望为难老师,希望老师受苦;这实际上是一种各执己见,缺乏沟通与宽容造成的。只要体育教师主动关心学生,以情动人,以心教人,就一定会达到师生“相互助益”的结果。”的良师益友的关系。
2.2.2 要在平时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隔阂是现实生活中制造出来的,比如平时见面时教师不搭理学生,学生不理老师;或者老师责罚、疏远与讨厌那些违逆老师的意愿或命令,等等。然而,沟通能消除误会。同时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通过吸取学生们心中感触或意想中的合理成分来提高的。因此,笔者认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分层教学
引言
体育这一学科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有效增进学生的体育思维与学科素养高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标准,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应用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不同特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与身体素质,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新课改情况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意义
(一)提升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身体素质水平作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将能力相近的学生划分到同一组别之内,应用差别教学方式来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分层教学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十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素养与运动能力,将此作为分层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规划设定教学措施,最大程度全面完善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与体育技能,从而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并且分层教学还能有效推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通,分层教学模式之下蕴含着一种微妙的竞争感,学生在相互学习进程中,为了超越自己、超越他人,会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就会是十分频繁,从而推进体育课程更好进行。
二、分层式教学方式效果分析
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得出,在高中体育教学进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于革新提升体育教师的质量与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手段的革新与整改,意识到学生在分层学习之中的实际情况,并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准,显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所关系到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教师应该重视细节,完善体育教学构架,创设高效率课堂,确保高中体育教学活动高校进行。
(一)明晰教学方针
分层教学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相应的标准,教师应该掌握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全面的角度来引领学生,鼓励学生,确保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发都可以在这一模式之下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针制定需要體育教师将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为载体,明晰预期目标,从而调整革新后续的教学方向,更进一步应用可行合理的方式来引领学生。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养与体育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应该分层教学模式,在同一个班级之中划分编排不同的组别,鼓励引领学生在小组学习目标之下实现个性化成长。如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组与进阶组,规划设定小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措施,重视不同能力组别学生的实际能力,确保不同组别的学生都可以在相关的教学措施引领之下提高个人的体育能力与体育素养。
(二)设计教学措施
体育教学措施的选择以及规划设定需要体育教师重视与其他体育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学习提升同行业人员的合理科学教学方式与教学经验,重视学生在分层学习中所遇到的困境与阻碍。其中分层教学法与高中体育教学这二者之间的结合需要体育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方式的选取已经精心细致规划教学措施为前提,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分析体育项目的困难与简单程度,从而有效整改教学思路与教学目标,选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更加完善地显现分层教学的意义。其中,对于不同层次能力学生的教学方式所关联到的内容比较繁杂,体育教师应该掌握详细的教学进程,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应用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在向学生传授羽毛球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针对性教学方式,对于羽毛球经验较为充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羽毛球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心,相对之下,如若高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且不具备羽毛球经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练习一些打羽毛球的基础动作,让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实现体育能力的积累。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原则,依据不同学生能力选择不同教学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稳定与持续发展进步。
(三)客观评价
在教学流程完毕以后,体育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相应的学习状况与体育教学成效进行客观反思与全面总结,掌握前一段体育教学的实质条件,分析探索高中学生的成长特性,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与反思,不断提升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作用。过去的体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乏味,教师忽略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与阻碍,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有效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将分层思维引进评价与反思环节中,找出自身在实施分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调整与改进。体育教师应该投入更多地精力来了解自身教学中的欠缺,并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全方位评价鼓励学生,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具有更多积极性。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都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这三者之间的连接性,提高评价反思的全面、完善、合理性质,促使学生可以对体育教学具有更加深刻的认同与信任感。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 青年 体育教师 体质
目前中小学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转型时期,而青年体育教师参加工作后在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换中,身体素质下降明显。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关于河南省青年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我省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展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身体素质现状的研究,对正确引导其形成一种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育健身方式及提高全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有重要的现实和实际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许昌学院体育学院2004-2007年级体育教育专业男学生与2005-2009年毕业进入许昌市五县二区中小学参加工作的男性青年体育教师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出了《许昌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体质状况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11.0数理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许昌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体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情况。许昌学院体育学院2004-2007年级体育教育专业男学生的体格检查部分结果,取其平均值。随即抽取许昌市中小学男性青年体育教师109名,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状况均取其平均值。
表1 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年限统计表
2.2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情况对比。从表2可知,在校大学生与青年体育教师身体形态和机能对比中,体重、腰围和肺活量的显著非常差异(p
表2 青年体育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对比
注:*代表P
2.3身体素质情况对比。从表3中可知,参加工作后的青年体育教师在100米跑、1500米跑、立定跳远和铅球项目上,都呈显著性差异(p
表3 青年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比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人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受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影响。体质主要还是依赖于后天的各种环境条件。但是后天的环境条件下,影响人体体质的因素也很多。关于体育锻炼的功能,例如增强体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这一点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但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次数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还是不相同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上课以室外课为主,加上经常会在课余参加一定量的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和机能情况保持良好。但是毕业参加工作后由于运动量的骤然减少,青年体育教师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基本状况估计过高,因此忽略了自身的体育锻炼工作压力,加上工作量的突然增加,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管不利,运动场地少、组织日常的体育活动少等各种客观上的原因促使了青年体育教师身体质量情况下降明显,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同时在调查问卷中也可以反映出,青年体育教师自身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足,其所在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加强其身体素质的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
3.2建议
3.2.1学校和主管部门。学校和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甚至差到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的体育教师坚决辞退。以此措施督促体育教师主动合理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保持良好的体型和运动能力的目的。
3.2.2教师。教师应当对自我进行监督,定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在合理的体育锻炼同时,做到有的放矢,哪儿缺就补哪儿,减少伤病,保证正常的教学课堂体育训练。
3.2.3学生。学生应当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对那些不能胜任体育教学训练的体育教师及时进行反馈。
3.2.4加大相关体育锻炼宣传的力度。政府和学校有关主管部门应针对教师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对教师健身体育的投入与宣传力度,制定一些相应的引导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青年教师体育锻炼的健身意识。提高教师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使教师拥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终身体育生活的习惯。
3.2.5加大经费投入.创造教师参加锻炼的软硬件条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适当的增加学校群众体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给学校增设一定的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例如运动康复、休闲娱乐、保健养生等设施和场所,给其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来满足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参与的需求,从而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健身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达.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李祥.健康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7.
[4]王秀香,都晓娟,全海英,孙慧.对辽宁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94-96
[5]郑旗,.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9):26-27.
[6]盛昌繁.临沂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4):113-115.
[7] 刘青健.福建省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5):63-66.
[8]陈建国,刘星亮,李平智.湖北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5):104-106.
[9]苏柏成,贾振佳.黑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3):86-89.
[10]饶东英.广东梅州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4,(2):56-58.
[11]肖 祥,刘 鲲.武汉中小学青年教师身体锻炼现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1):104-106.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5
一节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前提。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它与所说的“教案”、“备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区别。教案,在我们教师心中可能只是一种格式化的文本,按照内容顺序,先教什么,再教什么;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更为系统的方案,除了“教案”的功效,更加清晰的阐述了为什么教,细化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场地器材分析、教学流程。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理解《课标》的方向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快速跑――“勇敢的小金牛”的指导思想:本课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体能和终身体育为目标。以“勇敢的小金牛”为主题,以情景教学为主线,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探究;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其展示;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其不断进步。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真正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在预设中,教师必须做到目标统领教材。让孩子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快速跑。
二、准确的分析,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主要包括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场地器材分析等,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学情必须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熟悉各个水平的教材内容、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准确的预设与分析。如:学情分析:水平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对体育游戏和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到体育活动中,在学生的积极探究中,在大胆的练习中,在不断的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二年级小朋友快速跑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教材分析:快速跑是小学低年级跑的重点教材之一,快速跑的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平一:(小学二年级)主要使学生快速的摆臂和用力的蹬地。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快速跑的练习中,并且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快速的摆臂,有力的蹬地。
教材的难点:动作自然,协调用力。
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本地区气候条件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强烈兴趣的内容,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当我们把体育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会对体育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而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 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模仿、探究、交流、竞争与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体育各项目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体会各个项目的健身价值,获得积极的身体与情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教学常常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而展开的,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当一项技能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掌握时,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最浓,而当运动技术过于简单或过难时,学生就不会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正确把握新教材的动作结构及重点、难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已有体能、技能的基础上,分不同层次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促使学生积极、生动、饶有兴趣地进行探索性地学习。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调动学生学练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师要精讲多练,教、学、练统一,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讲解与示范的倾向。
四、合理有效的教学流程,是提升体育课堂实效的保障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6
“健康第一”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体育课教学内容应当是健身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人类的健康手段与方法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除竞技体育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民间和民族体育的内容,如各种时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民族舞、街舞、软式排球、气排球、滑轮、攀岩,以及有地方特色的高跷、竹笙舞、舞龙灯、飞盘和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体育课教学的开发还包括对常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和利用,降低动作的要求和难度,改变竞赛的规则,采用低于竞赛标准的器材,突出其健身娱乐的功能,仍不失为好的教学内容。
对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课应有一定的地位。方法的教学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例如,太极拳教学,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基本上认识“什么是太极拳”,教会学生太极拳技术,让学生体验“太极拳”。学生要利用“太极拳”方法健身练习,这是关键。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学习太极拳,并用“太极拳”健身,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流,这是体育新课程体育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学会“太极拳”,并用之锻炼,养成积极主动的健身习惯,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目的,至于学生动作是否规范是其次。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
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投掷教学偏重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以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方法。在投掷教学中,我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多次示范,教师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同。利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手段,巧妙地用于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或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和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同样都是小学某年级学生,但这一届跟下一届的学生可能身体条件、接受能力不一样。同一届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比较显著的。如果老师搞“一刀切”,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例如,快速跑教材,有的学生跑得比较快,但姿势不对,老师应着重纠正他们错误的跑步姿态,使他们获得更快的跑步速度;有的学生姿势很漂亮,就是跑不快,老师应着重提高他们的爆发力。
4.低起点,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技能
新《课程标准》没有按年级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仅五大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写得较具体,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较强,这给年轻教师的备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备好课?上好体育课,做好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动作的传承?每一位体育教师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反思是建立在上课的基础上,也是科研基本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此,教师必须立足体育课堂,以低起点着手备课。
4.1做足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或技术含量)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基点。教材分析是备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得不透彻,教学重难点就会把握不准,难以实施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应重点钻研教材,了解同一教材在不同水平阶段的技能技术动作难度、要求与相应关系,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再进行学情分析,分析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身体素质,分析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结合教材分析合理进行学情分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2抓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在做足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的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教学进度与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必须是可检查、可观察和可评价的,并且做到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5.善于用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是体育课堂上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如果老师常常带着鼓励的语气与学生说话,就会使学生充满自信,提高积极性,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有的学生虽然在体能和技巧方面比较差,但是要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也就是说,当学生和过去比有进步就要及时鼓励:“你看,你比上次进步了,相信,你再来一次,会更加棒的!”有的学生在进行技术技能练习时,有畏难情绪,我笑着说:“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完成这个动作!”对于那些比较优秀的孩子,不要吝啬评价,如对于做得别出色的孩子,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漂亮!”这一句句鼓励性的评价,如同春风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在学生心田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