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1

要想把应急预案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来实现,这样可以对于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也能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化预案,能更为有效提高预案减灾功能。通过有效编写演练方案,能够把应急预案的指导性进行实践化,体现出来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1)在应急预案中,指导性的描述往往应用在事件的相关的处置方式、性质、发生规模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则需要提供给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恢复行动的针对性。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编制演练方案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哪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置,哪些地方的业务则会受到影响,哪些人员和部门会受到网络中断的影响,哪些需要进行调试程序等方面。2)为了更好落实各种应急救援恢复任务,以及保证其实施质量,具体化一定要体现在执行演练的过程中,明确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化。进行量化相关的反应程序,比如,包括工具箱、水晶头是否到位,多模淡抹光模块型号是否正确、笔记本及调试线是否够用、备件备品是否齐全、备份数据是否完整,这些相关的细节问题都应该在事前进行相应的缜密设计。3)步骤流程化。通过对于演练各个程序的衔接机型优化,合理有序地组合演练各个环节的响应程序,通过演练程序流程表的编制来实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应急反应反应效率,并且提高演练的流畅性。同时,应急演练的进展也可以被参与人员所更加了解。

2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监控的进一步加强

预防为主的思想肆意一定要在单位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强调,在准备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突发事件的机制准备、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得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应提高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通过对于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日常监测,能够对于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为了尽量使得损失最小化,则应该通过及时的可控措施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公司的日常工作已经建立起有效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在相关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信息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机房值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规定,对于内外网计算机和外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使得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

3保障措施分析与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除了要保障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的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人防、制防、技防、物防”工作,对于信息安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

3.1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思考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前者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骨干、各部门信息员组成,后者则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样的分工,就可以从决策、监督和具体执行三个层面,立体化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应该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视,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让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掌握。

3.2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本公司在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21管理标准、10个制度,以及一系列的规范。这样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案可稽。对于不同工作职责的小组来说,应该划分具体的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能够保障网络基础、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该做好相关的分工合作、整体统一、分级处理等问题。

3.3做好技术保障工作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里采用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1)更新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影响;2)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能有效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3)使用双层FWSM防火墙防护托管服务器群;4)定期对于系统进行漏洞扫描;5)建立异地数据的容灾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还有相关的NTP服务器、LogServer日志记录等。

4结束语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2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XX市实施办法》、《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等,编制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发生在其他地区且有可能影响XX城市安全运行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中,有关基础电信网络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等应急处置工作,适用《XX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有关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涉密网络和系统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另行制定预案。

1.4

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称“市委网信委”)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对处置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实施统一指挥。

2.2

应急联动机构

市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市公安局,作为本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

市应急处置指挥部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职能部门报市领导决定后,将市委网信委转为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工作。总指挥由市领导确定或由市委网信委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组成,开设位置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确定。同时,根据情况需要,设置联络和处置等专业小组,在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2.4

职能部门

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市委网信办”)作为市委网信委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

2.5

专家咨询机构

市委网信办负责组建处置网络安全事件专家咨询组,为处置网络安全事件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3

预防预警

3.1

预防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危害。

3.2

预警分级

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分别对应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3.3

预警监测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组织对本区域、本单位管理范围内建设运行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开展网络安全监测工作。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将重要监测信息报市委网信办,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跨区、跨部门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

3.4

预警信息

市委网信办根据危害性和紧急程度,适时在一定范围内,网络安全事件预警信息,预警级别可视网络安全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处置进展情况作出调整。其中,红色、橙色预警信息同时报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

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时限要求、机关等。

3.5

预警响应

进入预警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立即采取预防措施,检查可能受到影响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做好相关安全风险的排查和修复工作。加强本地区、本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监测,并将最新情况及时报市委网信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根据事件性质,通知相关应急处置支撑队伍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并保障所需的应急设备和网络资源处于随时可以调用状态。同时,加强对全市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监测,每小时向市委网信办报告最新情况。

3.6

预警解除

市委网信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解除预警,及时预警解除信息。

4

应急响应

4.1

信息报告

4.1.1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单位必须在半小时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市委网信办值班室、市应急联动中心和事发地区网络安全主管部门。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4.1.2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市委网信办、市应急联动中心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口头、2小时内书面同时报告市委网信委、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市委网信委、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

4.2

响应等级

4.2.1本市处置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网络安全事件。事件的响应等级由市委网信办判定。

4.2.2发生一般或较大网络安全事件,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应急联动中心决定响应等级并组织实施;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应急联动中心提出处置建议,报市委网信委(或市应急处置指挥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4.3

应急处置

4.3.1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应在接报后,立即评估事件影响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研判事件发展态势,根据需要,组织各专业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网络安全事件的先期处置,并向市委网信办报告现场动态信息。必要时,由市委网信办牵头成立由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事发单位、主管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信息安全专家组成的现场处置工作组,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4.3.2

一般、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实施即时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以及事发地区政府调度所需应急资源,协助事发单位开展应急处置。一旦事态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由市委网信办报请市委网信委决定调整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措施。必要时,由市委网信委统一指挥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

4.3.3

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由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事发地区政府和相关专业机构及单位联动实施先期处置。一旦事态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视情将市委网信委转为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实施应急处置。

4.4

技术实施

4.4.1处置小组制订具体处置建议方案后,组织相关专业机构、事发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上报市应急处置指挥部。

4.4.2检验结果经评估后形成处置正式方案,经批准后由联络小组及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协调、落实所需的应急资源。

4.4.3处置小组根据市应急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实施应急处置。处置手段主要为:

(1)封锁。对扩散性较强的网络安全事件,立即切断其与网络的连接,保障整个系统的可用性,防止网络安全事件扩散。

(2)缓解。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尽量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3)追踪。对黑客入侵、DOS攻击等人为破坏,由相关执法部门进行现场取证,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追踪对方信息。

(4)消除和恢复。根据事件处置效果,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件影响;及时对系统进行检查,排除系统隐患,以免再次发生同类型事件,并恢复受侵害系统运行。

4.5

信息

4.5.1一般或较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由市委网信办负责。

4.5.2重大或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工作,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委网信办负责舆论引导和提供口径。

5

后期处置

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后,市委网信办负责会同事发单位和相关部门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损失、责任和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6

应急保障

有关部门和市网络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人员、物资、通信和经费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6.1

机构和人员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并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知识列为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培训内容,加强网络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及技能。

6.2

物资保障

各相关部门、专业机构、重点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网络与信息系统设备储备工作,并将储备物资清单报市委网信办备案。

6.3

通信保障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无线电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要建立无线和有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畅通。

6.4

经费保障

依照市政府有关处置应急情况的财政保障规定执行。

6.5

责任与奖惩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市委网信办及有关区和部门对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市委网信办及有关区和部门对不按规定制定预案和组织开展演练,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网络安全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附则

7.1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委网信办负责解释。

7.2

预案修订

市委网信办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评估修订本预案。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由市委网信办组织实施。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预案,制定或修订本区、本部门、本单位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市委网信办备案。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件:

1.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和分级

2.

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

3.

名词术语

4.

网络和信息系统损失程度划分说明

附件1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和分级

一、事件分类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另行制定预案应对)。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

7.其他事件是指不能归为以上分类的网络安全事件。

二、事件分级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较大网络安全事件、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影响。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4.除上述情形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附件2

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

1.市委网信办: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本市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网络;负责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产品的监督管理。

2.市公安局:负责打击网络犯罪,与本市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通报、预警网络安全情况,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非涉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3.市通信管理局:负责互联网信息服务及接入服务单位的审批、备案审查和指导工作;指导、协调本市通信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4.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受市委网信办委托,负责本市各类网络安全应急资源的管理与调度,提供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和服务;负责全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组织开展应急技术培训、应急演练及事件处置善后与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本市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网络,本市相应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组织运营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专家队伍。

5.各区:负责本区自建自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为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6.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和指导本系统、行业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附件3

名词术语

一、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

所承载的业务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参考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

二、重要敏感信息

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企业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未经授权披露、丢失、滥用、篡改或销毁,可能造成以下后果:

1.损害国防、国际关系;

2.损害国家财产、公共利益以及个人财产或人身安全;

3.影响国家预防和打击经济与军事间谍、政治渗透、有组织犯罪等;

4.影响行政机关依法调查处理违法、渎职行为,或涉嫌违法、渎职行为;

5.干扰政府部门依法公正地开展监督、管理、检查、审计等行政活动,妨碍政府部门履行职责;

6.危害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政府信息系统安全;

7.影响市场秩序,造成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规律;

8.可推论出国家秘密事项;

9.侵犯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

10.损害国家、企业、个人的其他利益和声誉。

(参考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31167—2014))

附件4

网络和信息系统损失程度划分说明

网络和信息系统损失是指由于网络安全事件对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及数据的破坏,导致系统业务中断,从而给事发组织所造成的损失,其大小主要考虑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划分为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严重的系统损失、较大的系统损失和较小的系统损失,说明如下:

1.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使其丧失业务处理能力,或系统关键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遭到严重破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对于事发组织是不可承受的;

2.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使其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或系统关键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遭到破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巨大,但对于事发组织是可承受的;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 信息系统安全 图书馆危机 危机管理 网络安全

[分类号]G250

1 引 言

在图书馆资源不断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现代图书馆的绝大部分服务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失去了网络系统的支持,图书馆几乎无法为读者提供任何服务(如2009年初,国家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登录系统出现故障,系统瘫痪近7小时,导致众多读者不能查阅资料)。更为可怕的是,一旦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图书馆不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某些不可预期的后果。

国内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已有很多研究,但是极少有学者从危机管理角度阐述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根据刘兹恒先生的定义,“图书馆危机是对图书馆系统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因此可见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故障和灾难性损毁将会是造成图书馆危机的一个重要动因,当图书馆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和安全事故时,需要管理人员迅速反应,及时做出应对方案,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快恢复和重建服务。

2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分析

2.1 图书馆信息系统危机的分类表1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可能遇到的危机进行了分析,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发生频率最低,但影响最大危害最深,而网络信息系统内部造成的危机发生概率较高,危害程度较低。从管理角度看,根据造成危机的原因不同,一般可以从机房环境设施、安全防范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以及人员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控制和防范。

2.2 图书馆信息系统危机管理流程

很多学者都提出过危机管理流程的模型,比较著名的有罗伯特-希思的4R模型,米特罗人和皮尔森的5阶段模型。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危机也可以从预防和检测、损失控制和工作恢复以及危机过后的评估和学习三个主要阶段进行管理。在危机未发生时,删定有效的预防和检测措施可以最大可能将危机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是危机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危机管理的重点。危机已经发生,迅速应对,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的水平,能够有效的控制危机造成的损失。危机过后,评估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从危机中学习经验教训,改进和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可以有效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发生。危机的评估和学习也包括从其他网书馆所发生的危机中汲取教训,分析其他图书馆产生危机的原因,对照本馆的工作强化危机管理工作。

3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危机预防和检测

在危机尚未发生之时,设定缜密的危机预防和检测策略,尽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是危机管删的第一阶段工作,也是危机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

3.1 系统运行环境的危机预防策略

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环境安全是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荩础。环境安全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机房抗震防洪能力、防雷电、电磁屏蔽、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防火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安全保卫系统等。国家颁布的GB520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机房根据所承载服务的重要性分为A、B、c三个等级,一般来说普通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和一般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划定为B级,即“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规范要求“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各级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机房等级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的各项指标。图书馆在进行建筑设计、机房设计时应监督施工设计单位按照标准建设机房,机房已经建好的应对照标准展开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能够整改的及时整改,无法变更的要制定严密的应对方案,以其他管理手段弥补硬件E短期难以弥补的漏洞。

3.2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硬件危机预防策略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硬件主要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存储设备、通信电缆等组成。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核心,承载着核心服务的运行,存储设备存贮着大量的重要数据、而交换设备和通信电缆保证了数据高速公路的畅通。

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安全策略主要包括:购置质量优良售后服务有保障的硬件产品;必要的硬什冗余;定时监测硬件运转状况。

3.2.1 选择质量可靠、售后服务优良的产品 硬件设备的质量对硬件设施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设备采购的初期,就应重视产品质量的选择。选择那些口碑好,质量过关,售后服务优良的企业产品是保证硬件稳定运行的基础。采购时多方了解产品性能,仔细对比研究产品相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参数,选择可靠性高的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图书馆信息系统硬件事故发生的概率。硬件供应厂商应能够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定期升级和检测产品,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持。

3.2.2 硬件冗余必要硬件冗余能够在不增加过多的经济投入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硬件冗余主要有线路冗余,交换设备冗余和服务器冗余。对骨干网络设备如交换机、端口模块都应有冗余备份,一旦设备故障能够在短时间恢复服务。关键的网络链接应采用双链路绑定的方式,对外网的链接可以采用多链路负载均衡方式,当单个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把负载转移剑其他链路。关键服务器可采用双机备份形式,当其中一个主机发生故障时能够尽快将服务转移到另外一台服务器。

3.2.3 定期检修维护硬件制定合理的硬件检测剧期,定期检测维护硬件。根据硬件的使用情况,监测硬件性能,定期进行硬件维护产品升级。交换机的维护包括日志蚧测,定时检查交换机运行日志,及时发现故障。服务器可以使用专用的服务器监测软件,监控服务器运转状态,负载状态,及时报告各种异常状态。

3.3 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危机预防策略

图书馆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图书馆服务软件组成。可靠、安全的软件系统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对软件的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系统定时升级、安装杀毒软件、合理的划分权限、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3.3.1 系统定时升级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潜在的漏洞,病毒和黑客往往能够通过这些漏洞攻破系统,导致服务停止或

数据受损。及时修补系统和软件漏洞是防治病毒和黑客攻击的第一道关卡。系统管理员应安装合适的规测软件,每日监视系统和软件补丁情况,在第一时间为系统打上漏洞补丁,修筑好系统防护的第一道堤坝。

3.3.2 安装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可以有效检测病毒入侵,及时隔离被感染文件。为系统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并按时升级病毒库,是有效保护软件系统的第二道堤坝。图书馆所有计算机都应安装杀毒软件,并且定时升级。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购买网络版杀毒软件,由系统管理员控制升级更新,可以监视控制整个内部网络病毒情况,及时隔离中毒的计算机。

3.3.3 合理划分系统使用权限合理划分权限能够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减少因内部人员操作造成的损失。系统管理员应该按照馆内业务流程和业务权限准确的为工作人员分配权限,坚持“最小权限原则”,即只给每个人足够完成工作的权限。对于可能对系统造成损失的操作,一定要严格控制,只分配到确有必要的人员于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减少误操作的可能。

3.3.4 制定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安全意识,主要表现为使用简单的计算机密码、随意打开来源不明的邮件和网络地址等。这样做很可能给攻击者带来可乘之机。应当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调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3.4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危机预防策略

因网络病毒爆发、黑客攻击、网络设计和管理不善造成的网络拥塞甚至中断是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常见的危机。避免网络拥塞和中断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预防:合理规划和设计网络结构、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3.4.1 合理规划网络 网络结构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运行通畅的基础。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地避免广播风暴、网络拥塞等情况。针对图书馆内不同的部门应划分虚拟局域网,不同的虚拟网之间的信息要通过交换机的网关进行交换,虚拟网的划分可以有效性抑制广播风暴传播的范围。对于异地多个分馆的图书馆应该合理规划线路和路由,保证数据的畅通。图书馆内部网络在规划时要根据用途和实际的流量设计,例如电子阅览室流量较大,需要配置较多的出口带宽,在硬件线路上应给与优先考虑,保证链路畅通。

3.4.2 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攻击是导致网络拥塞的重要原因。攻击者往往把攻击程序封装在病毒里,当网络内有一台计算机中毒时,中毒计算机就会成为攻击者的工具,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用户信息被盗。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控这类病毒的爆发。防火墙可以是软件形式,如个人电脑上安装的个人防火墙,也可以是硬件形式,通常为了检测速度更快,网络上使用的是硬件防火墙。防火墙主要作用有三个:保护内部网络、控制访问内部网络、防止内部信息外泄。

入侵检测技术是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根据内置策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某些违反规则的行为时会通知防火墙系统封闭攻击来源的IP地址或端口的数据包。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联动能够有效的应对网络攻击,使得网络信息安全防控手段更为完备。

4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的应对和控制

4.1 建立可靠的容灾系统

建立可靠的容灾系统,是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当灾难不可避免的发生之后,唯一能够减少损失的就是使用备份的数据尽快的恢复系统。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对此展开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数据容灾的内涵与分类、容灾技术应用、容灾策略、容灾系统设计。其中,袁俊较早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容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容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阐明单点容灾、异地容灾和容灾公司是数据容灾的3项策略。喻晓和对数字图书馆的容灾模型进行了研究,主张建立容灾系统平台,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安全运行。李宇、庸俊重点介绍了备份和容灾采用的各种技术,提出了使用免费开源软件实现异地容灾的新方法。

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必须满足三个要素,也称为容灾的“3R”,即冗余(Redundance)、远程(Remote)、全方位复制(Replication)。冗余指设备要有一定的冗余性,包括服务器冗余、硬盘冗余、网络链路冗余等。远程,应当在灾害可能发生的一定范围之外进行备份,才能避免因地震、火灾等巨大灾难带来的重大损失。全方位的复制,不仅仅包括数据的备份,也应包括系统的备份。

根据1992年Anaheim制定的国际标准SHARE 78的定义,容灾备份中心自动异地远程恢复任务被定义为7种层次。

表2显示了各种容灾级别的恢复指标。RTO(Re,eovery Time Objective)指恢复时间目标,是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停机导致业务停顿开始,到系统恢复可以支持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所需要的时间。RPO(RecoveryPoint Objective)指恢复点目标,可以是上一周的备份数据,也可以是上一次交易的实时数据。图书馆应根据服务和数据的重要性判断应采取的容灾级别需求,对待非常重要的数据一定要采取远程异地备份,对待服务级别高的数据要采取能够RTO尽量小的容灾级别。

4.2 制定严谨有效的危机应对方案

科学、严谨、有效的危机应对方案能够保障在危机发生之时,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章可循,迅速投入到危机应对和控制工作中去,是危机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危机应对方案可以根据危机产生的原因类型和产生的结果类型来划分。例如图书馆机房火灾应急预案、图书馆机房漏水应急预案、机房电力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图书馆网络拥塞应急预案、图书馆网络病毒爆发应急预案、图书馆服务器硬件故障应急预案、图书馆服务器软件故障应急预案等。在制定预案时,应优先考虑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抢修服务和数据。编制预案的格式和方法可以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编制目的、危险性分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应急结束、应急物资和保障装备等,其中应急响应一项中应当包括详尽的应急处置方案。

为保证危机应对预案的科学有效,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从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彻底摸清图书馆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和尊重图书馆一线骨干技术人员的意见;方案应经过相关的专家论证,充分征集各方意见,保证方案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方案应经过实践演练,并在演练和实践中修正方案中不合理成分。

4.3 正确有效的执行应对方案

建立责任明确的危机应对组织是危机应对预案能够得到正确执行的关键。在图书馆内应当成立以馆长和技术骨干为主要负责人的危机应对组织。根据不同的危机状况成立相应的处理组织,明确组织内成员的角色,清晰划分责任。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尽量详细的规定责任到人,以免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

在危机尚未发生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演练,按照危机应对方案的策略应对和控制危机是保证危机应对方案能够被争取执行的必要保障。图书馆应把危机预防策略制定成日常的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实施。经常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演,强化危机意识,训练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在正规的危机演练后总结和评估危机演练的成果,根据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危机应对方案。

5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后的评估和学习

5.1 危机后的评估

通过危机评估,图书馆确认危机带来的损失程度,判断其对图书馆工作造成的影响以及其对图书馆中长期发展带来的隐患。评估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要从图书馆内部和图书馆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对内造成的经济损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损失、工作人员的心理损伤等,对外给读者造成的损失、图书馆声誉的损失等等。评估危机工作应由图书馆领导、工作人员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方能找到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对危机管理工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4

一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保障人权”的安全生产理念,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充实调整了厂安委会成员,各部门相继建立、健全了基层安全组织网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做到了“分级管理、分线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签订厂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处室、车间、基层班组和岗位,杜绝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构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全厂各部门加强了治安防范,车间、仓库等重点部位在节假日期间分别增设了昼夜值班人员,安全保卫处在做好了日常防范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厂区南墙改造期间进行全天候治安警戒,切实做好了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刑事案件的“四防”工作;另外,对外来施工项目加强了管理,严格资质审核,工程主管部门、施工项目所在部门和安全保卫处对施工过程采取三方监管方式,确保了外来施工安全。三是按照“谁的人谁负责”、“谁的事谁负责”、“谁引发的问题谁负责”和“涉及谁谁负责”的“四负责”原则,实行了以各党总支、支部书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工作第一责任主体的工作首办责任制,落实了稳定和工作的责任,并把各部门稳定工作情况纳入了年度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同时,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所有的事项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处理,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稳定”格局,增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确保了安全稳定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夯实安全管理网络建设,提升安全基层保障能力

建立了厂、部门、工段、班组的四级安全稳定工作网络,特别是通过下发安全稳定优秀基层班组创建考核实施方案,明确了班组建设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基本内容、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将安全稳定工作延伸到班组。班组通过建立安全检查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标准、班组安全稳定台帐,使班组所有人员做到懂规章制度、懂安全技术知识、懂工艺流程、懂职业危害,提高了班组人员的安全稳定意识和技能;各班组班组长坚持关注员工的思想情绪变化,防止员工带情绪上岗,实现了人性化管理。加强了初信、初防工作,加大基层解决问题的力度,充分发挥班组在稳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稳定工作的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同时,通过评先进、树典型,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比、学、赶、帮、超”抓安全稳定的良好氛围,真正建立起了基层班组建设长效机制。

三、加快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安全管理信息支撑能力

加快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步伐,已完成了平台的搭建工作,并对全厂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以及资料管理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梳理、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各流程、环节,搭建了一个向员工生产安全方面的知识、信息的平台,为全面系统掌握企业整体生产安全状况提供了保证,为实现日常安全管理、事故隐患管理、安全数据采集、安全考核、应急预案管理、安全教育管理在平台上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安全应急反应能力

根据公司预案管理要求和生产计划安排,编制了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以桌面演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了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包括厂级演练和部门级演练等层次进行火灾事故逃生、网络安全、防汛演练等应急演练,重点演练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救援单位应如何准备、怎么救援以及员工如何预防事故发生、如何自救和如何在统一指挥下参与救援等一系列问题,及时对预案演练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价,查找不足,并对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不但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同时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快速反应和逃生自救能力,应急管理系统更加完善顺畅,提高了企业应急反应能力。

五、加大安全检查和考核力度,提升安全执法和隐患治理能力

一是坚持日常巡查、专业检查与综合安全检查有机结合的形式,明确检点、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标准等内容,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和频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有效预防和消除了事故苗头。二是协调地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档案,职工健康体检,劳保用品发放、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查找了隐患,并指出了改进方法,提高了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六、加强安全稳定队伍建设,提升安全人员管理能力

一是注重安全稳定工作人员的培养,着力提高安全稳定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学习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不断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安全稳定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是采用学用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基层安全稳定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护卫队切实发挥作用,为企业财产安全、企业稳定保驾护航,确保了企业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七、加强职业健康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5

(一)目的

为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协同配合。全区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由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和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归口负责、综合协调、各司其职”的原则协同配合,具体实施。

2.明确责任,依法规范。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救治、及时控制”的要求,依法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响应、协调和控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分工制和责任追究制。

3.条块结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安全应急支援服务设施,整合我区所属信息安全工作力量。充分依靠省市各有关部门在地方的信息安全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合力。

4.防范为主,加强监控。宣传普及信息安全防范知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意识,经常性地做好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公共防范意识以及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加强对信息安全隐患的日常监测,发现和防范重大信息安全突发性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可控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III、IV级应急处理工作和具体响应I、II级应急处理工作。

基础通信网络的应急处理按照信息产业部有关规定实施,区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和配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为区人民政府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综合性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省、市、区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的要求开展处置工作;研究决定全区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的有关重大问题;决定III、IV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对III级和IV级突发事件进行处置;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置工作;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交办的事项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由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区长任主任,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设在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1.督促落实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作出的决定和措施;

2.拟订或者组织拟订区人民政府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规划和应急预案,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3.督促检查各镇、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信息安全专项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执行情况,并给予指导;

4.督促检查各镇、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情况,并给予指导;

5.汇总有关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各种重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建议;

6.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各镇、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7.组织制订信息安全常识、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计划和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演练计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督促落实;

8.区信息化工作领导组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统筹规划建设应急处理技术平台,会同___公安分局、国保大队、区国家保密局等有关单位组织制定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政策文件及技术方案,负责安全事件处理的培训,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事件情况,负责向区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___公安分局:严密监控境内互联网有害信息传播情况,制止互联网上对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的恶意炒作,监测政府网站、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和国家重大活动、会议期间重点网站网络运行安全。对发生重大计算机病毒疫情和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进行预防和处置。依法查处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恶意攻击党和政府的有害信息。打击攻击、破坏网络安全运行、制造网上恐怖事件的违法犯罪行为。

国保大队:收集潜在的国外敌人攻击计划和能力信息,依法对间谍组织以及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势力等内外勾结,利用计算机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开展各种侦察工作;依法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进行查处;依法对在计算机网络上窃取国家秘密或制作、传播危害国家安全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查处。

财政局:制定经费保障相关政策及方案;保证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区国家保密局:依法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计算机网络上泄露和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进行查处,做好密级鉴定和采取补救措施。

(三)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

发生安全事件后,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成立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按照正确流程,快速响应,提出事件统计分析报告。

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由以下各方面的人员组成:

管理方面包含应急委副主任,以及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及科室负责人。主要任务是确保安全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识别网络与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威胁;在出现问题时决定所采取行动的先后顺序;做出关键的决定;批准例外的特殊情况等。

技术方面应包含市有关专家、区信息安全有关技术支撑机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从技术方面处理发生问题的系统;检测入侵事件,并采取技术手段来降低损失。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信息监测及报告

1.公安、国保大队、区计算机信息中心等单位要加强信息安全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监察执法能力,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打击力度。

2.建立信息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应当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并在事件被发现或应当被发现时起5小时内将有关材料报至区计算机信息中心。

(二)预警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接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在经初步核实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报告。在进一步综合情况,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行动对策,视情况召集协调会,并根据应急委的决策实施行动方案,指示和命令。

(三)预警支持系统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建立和逐步完善信息监测、传递网络和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要保证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四)预防机制

积极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逐步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基础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事件,各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

四、应急处理程序

(一)级别的确定

信息安全事件分级的参考要素包括信息密级、公众影响和资产损失等四项。各参考要素分别说明如下:

(1)信息密级是衡量因信息失窃或泄文秘站:密所造成的信息安全事件中所涉及信息重要程度的要素;

(2)公众影响是衡量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负面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要素;

(3)业务影响是衡量信息安全事件对事发单位正常业务开展所造成负面影响程度的要素;

(4)资产损失是衡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信息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资金代价的要素。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级别分为四级: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

IV级:区内较大范围出现并可能造成较大损害的信息安全事件。

III级:区属重要部门网络与信息系统、重点网站或者关系到本地区社会事务或经济运行的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大面积严重冲击。

II级:区属重要部门或局部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瘫痪,导致业务中断,纵向或横向延伸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

I级: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或者区直单位多地点或多个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瘫痪,导致业务中断,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巨大经济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二)预案启动

1.发生IV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后,区政府启动相应预案,并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发生III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后,区政府启动相应预案,并由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发生I、II级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上报市人民政府启动相应预案。

2.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区应急委,并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尽快组织专家组对突发事件性质、级别及启动预案的时机开展评估,向区应急委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3.在区人民政府做出启动预案决定后,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三)现场应急处理

事件发生单位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判别事件类别,确定事件来源,保护证据,以便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以后是否能再次随意进入;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的物理链接,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账号,阻断可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路;提高系统或网络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根除。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与此同时,执法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对攻击源进行准确定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中断。

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工作应十分小心,避免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数据丢失。另外,恢复工作中如果涉及到机密数据,需要额外按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如果攻击者获得了超级用户的访问权,一次完整的恢复应强制性地修改所有的口令。

(四)报告和总结

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尽可能地把所有情况记录到文档中。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应当在事件处理完毕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组备案。(《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结果报告表》见附件三)

(五)应急行动结束

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意见,区计算机信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组对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应急行动结束建议,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应急行动是否结束,由区人民政府决定。

五、保障措施

(一)技术支撑保障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二)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防御意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服务业,增强社会应急支援能力。

(三)物资条件保障

安排区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预防或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强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保障条件。

(四)技术储备保障

区计算机

信息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处理技术、预警和控制等研究,组织参加省、市相关培训,推广和普及新的应急技术。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众信息交流

区计算机信息中心在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的前后,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开展宣传;不定期地利用各种安全活动向社会大众宣传信息安全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应急的常识。

(二)人员培训

为确保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有效运行,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以便不同岗位的应急人员都能全面熟悉并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应急演习

为提高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水平,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各环节之间的通信、协调、指挥等是否符合快速、高效的要求。通过演习,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各岗位责任,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完善。

七、监督检查与奖惩

(一)预案执行监督

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成员单位按本预案指定的职责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及时、到位。

1.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地报告事件的有关信息,不得瞒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有瞒报、缓报、谎报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情况的,有权直接向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举报。

2.应急行动结束后,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对相关成员单位采取的应急行动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奖惩与责任

1.对下列情况可以经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评估审核,报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批准后予以奖励:在应急行动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单位和集体;在应急行动中提出重要建议方案,节约大量应急资源或避免重大损失的人员;在应急行动第一线做出重大成绩的现场作业人员。奖励资金由区、镇财政或相关单位提供。

2.在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后,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有瞒报、缓报、漏报和其它失职、渎职行为的,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办公室将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将视情节由有关主管部门追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对未及时落实区信息安全专项应急委指令,影响应急行动效果的,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附则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件故障、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黑客攻击、无线电频率干扰和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原因,本区政府机关网络与信息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网络及重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或信息失窃或泄密等现象,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或者对国内通信网络或信息设施、重点网站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公众利益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信息安全事件的主体是指信息安全事件的制造者或造成信息安全事件的最终原因。信息安全事件的客体是指受信息安全事件影响或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依据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特点,信息安全事件的客体可分为信息系统、信息内容和网络基础设施三大类。

1.本预案通过演习、实践检验,以及根据应急力量变更、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和应急事件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和完善;

2.本预案所附的成员、通信地址等发生变化时也应随时修订;

3.本预案由区计算机信息中心会同___公安分局、国保大队、区国家保密局负责修订,经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后实施。

4.本预案修订采取改版或换页的方式进行。

5.本预案由区计算机机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6.本预案日常工作由区计算机信息中心负责。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6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联通**分公司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公司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忱的欢迎。

安全生产及运行维护是通信企业的“两大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公司在省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2005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部《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以加强监管制度、加大考核制度为2005年安全生产的切入点,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推动了公司经营工作的发展。

下面我就中国联通**分公司安全生产及运行维护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敬请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一)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公司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尤其是对我们通信行业来说,实现生产安全,保证网络畅通,就是保障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树立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也就是推进公司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坚持管理、培训、落实并重,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安全管理,营造“关注安全,平安是福”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管理精细化”的平安公司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长治久安。

(二)落实组织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

1、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以及各部门经理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各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员工安全生产职责所在,并将绩效考核与之挂钩,严格执行,把它扩大到整个公司整个安全生产中,明确“责任不落实就是安全隐患”的全局观念。

2、2002年为我公司管理规范年,该年度,我公司依据总部及省分公司相关文件精神,参照其他运营商的相关制度,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明确规定了各个岗位员工的职责与义务,同时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禁一切违反安全生产工作的现象,坚决杜绝违纪违章事故的发生,使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按照省分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公司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和员工认真学习预案的各项内容,熟悉掌握应急救援职责、事故报告及救援程序、步骤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好必需的物资储备,真正做到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由于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浸袭,我公司每年都在省分公司的组织下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多年来我们制定了GSM网应急预案、CDMA网应急预案、基站应急预案、关口局应急预案、长途/IP应急预案、传输应急预案、互联网应急预案等多类应急预案。并经过多方论证,可操作性强,同时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及时准确预警,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尤其是做好生产经营一线的预警工作,从预测、预警、预防三个方面入手,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科学完善的防范措施,建好事故防范的“防火墙”,坚决避免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意识,开展各项检查及整治工作。

1、本年度,我公司根据省分安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截至现在,开展了一月的“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六月的“关注安全、平安是福”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进行了两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二次消防演练,讲解了各种消防知识,学习了各种消防器械的使用方法,传授了应对各种灾害时的自保、自救方法。组织全体员工117人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培训,并进行了考试。通过以上各项活动,帮助员工树立了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了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大力开展检查及整治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防火和重大电器设备的安全工作,特别是通信机房、电力机房、库房、营业场所、客服等重要场所的消防安全,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加大排查力度,进一步理顺防火防灾的重要部位、环节和对象,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公司网络稳定运行。二是随着近年来,我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各县市营业网点的不断增多,营业厅的资金管理、人身的安全等问题呈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立即调查解决,加强所有营业网点的安全防护措施。抽调专项资金购置了电警棍、消防灭火器及自救式呼吸器,分别安放在营业厅、办公区域、机房、电视电话会议室、电力室等地。从硬件上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确保了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各分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相互交流、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了全市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每年度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上年的实际开支情况,结合各部门上报的各项整改预算,制定年度的安全生产维护费用,确保能及时对生产中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有效的保证了安全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

二、狠抓运行维护工作: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联通荆州分公司牢固树立“运行维护出质量,网络优化出效益”的理念,加强运行维护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我公司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的水平。

(一)加大新规程、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从2004年10月开始,荆州分公司多次组织新规程、制度的学习及考试,要求各专业不折不扣执行新规程、制度,并建立了与省分KPI考核挂钩的考核奖励办法,将运行维护的各项KPI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专业部门,落实到具体执行人,强化了执行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全程全网”的运维管理体系,加强对干线的维护管理,清理维护管理流程。认真贯彻落实总部及省分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一干机房、二干机房、中心机房及城区各基站的标准化工作,并根据总部有关光缆线路更新改造工作的安排,对一干、二干网络进行了改造和调整,以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防汛期间,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巡线计划和三盯措施,委派巡线人员认真填写巡检日志,定时上报外力情况,并建立应急处理体制,提高自维能力。

(三)建立三级维护体系,落实维护人员,强化维护力量。目前,在维护工作上我公司实行由运行监督部全面负责监管,***进行代维的管理模式。为保证网络质量,各专业部门分别与***签订了协议,每月对代维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并结算费用,同时***负责人每月还定期对维护中出现的难点与专业部门进行沟通,有效确保了代维工作的顺利开展。05年以来,***已对***境内的一、二干线路进行了多次整改,消除了隐患,降低了故障率。目前移动基站总数已超过300个,为此我们成立了传输优化小组,全盘考虑传输网络规划,全面掌握网络资源,及时调整网络结构。数据方面:对IP超市进行了多次的硬件优化和软件升级,针对互联网电路丢包严重而ATM电路相对较空闲的情况提出了宽带IP超市走ATM路由的建议,经过实施后话音质量明显改善。针对县市互联网带宽低,与对手相比处于劣势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IPOVERSDH的技术实现方案,借传输建设2.5G本地网的楔机,通过加装以太网板卡实现了县市100M互联网电路的开通,从而大大增强了县市互联网业务的竞争实力。通过这些网络优化工作大大改善了网络运行的状态,为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四)加强对各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及维护基础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要求各专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班组、县市维护基础工作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运维部加强对各专业部门和县市分公司维护工作的检查和考核。主要是检查原始记录登统计的管理,作业计划执行情况,值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维护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事故报告分析制度,加大对障碍处理的预见性和及时性,将障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各专业部门对县市维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纳入对专业部门的考核范围之中,将运行维护分析工作落实到县市分公司,对运维中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责成相关部门与单位进行限期整改,从而将运行维护工作形成有效的闭环,不断的将运维工作推向深入,使县市的维护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狠抓指标分析和提升工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05年以来我公司开展了多次专项分析,不断提升网络质量。对G网位置更新成功率进行了专题分析,通过减小周期性位置更新的时间间隔使该项指标从78%上升到93%;对G网录音通知机拥塞情况;对IP电话忙时落地应答率指标;对G网交换系统接通率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联系网管修改ISUP消息参数方式,将此类不规范ACM修改为规范ACM。从而将去话系统接通率由78%提高到95%,整个交换机的系统接通率也提高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