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文1

一、在初中教学阶段,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阶段,教师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是为了今后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关键所在。不管是在什么学科当中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初中学习初期,学生们在开始遇见函数以及方程组这样的知识的时候,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好奇心。所以,教师们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更好的利用起学生们的这个好奇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1、建立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们创造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教师们也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工作,只有将学生与老师这两方面进行共同的努力,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良好的学习,同时产生兴趣的培养,良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2、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阶段,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建立愉快的学习氛围就是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呆板、严肃的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并且积极的鼓励学生们提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同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二、强化学生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这两点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于学习问题上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点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的练习和作业,这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仅仅是自己学习,还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一些交流,只有努力的进行课堂训练,同时做到与同学进行合作,才可以达到对创新思维的锻炼效果。第二点就是学习方法,每一个人所适合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不同的学习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如果学生始终进行封闭的学习就会造成学生永远不清楚自身的缺陷在哪里。所以要加强学生与同学以及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才可以做到共同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学生们进行创新

努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样不仅仅可以通过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来实现,还可以有效的将兴趣融入到学习热情中来,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增强,增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2、激励学生们进行创新实践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如果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意识培养的实践操作中,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对自身多种器官的同时运用,从而让学生可以对感性材料进行积累,最终建立起一套最为清晰的表象,为今后思维活动的分析、比较产生好处。

3、学生良好的安排学习时间从而良好的形成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是学习规律的话,对他今后的发展以及对于学习的理解都会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这一科目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做好笔记,之后在课后再次进行巩固练习,对于老师们上课所讲述的内容进行不断复习。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们进行专业的指导,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们正确的安排学习的时间。有针对性的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所以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不仅仅是需要课上的认真听讲,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有效的复习与巩固,这样才能在学习方面和休息时间方面做到优化组合,做到张弛有度。

三、总结语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文2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常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运用它去解决创新性的问题。

3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思维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在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又具有创新的潜质,因此,有志于创新的创造者都应该自觉地、努力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1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学观点来看,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些都是人们进行有效思维所必须依据的方法,掌握创新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人们还应该科学地研究思维过程,这有三种途径可循:一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吸取营养,掌握思维学;二是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探索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转化为指导自己思维的原则;三是可以通过回忆以往的思维过程,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作为今后思维的借鉴。

3.2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3.3 积累深入思维的经验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可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在思维的过程中,人们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都与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地诊断病情;可以帮助工人有效地运用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书育人。在思维实践中,通过深入思考、积累经验,就可以为以后的思维打下基础。

3.4 建立合理思维的结构思维能力的结构体系中,包含着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这五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经过整合完成思维过程。创新型人才要培养突出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是这五种能力有机协调、均衡发展,使之成为合理的思维结构。 转贴于

3.5 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基本品质是由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独立性所组成。这四种品质在思维能力中都占据一定地位、都具有一定作用,对创新型人才而言,最具重要性的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要在前面四种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全面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4.1 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4.2 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4.3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4 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克祥.实用创新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关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6:00光明网.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前言 

 

多年来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教学的目标都是重在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知识技能被认为是课程的重点。而出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只是进行知识的输灌,而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不求为什么。扼杀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美国的高中生比起来,中国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很扎实的,甚至美国的老师都自叹不如,但由于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我国教育培养的科技人才去只能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因而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民族只有有了创新精神才是有希望的。 

 

一、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弊端 

 

当前高中化学教育的问题总结为如下几点:课堂社会丰富性缺乏、真实性缺乏。表现为课堂教学活动少、交往单一。教学背景常套、静态、虚假,多数时候远离化学实验,远离真实化学实际。创造性缺失,表现为重视双基知识教学,教学思维形式单一。强烈地暗示模仿和放弃新意的寻求和异议的表达,创造性因得不到接触创造的机会而萎缩。③有效性缺失。人的发展是综合的,应试的高分不能算作化学教育的有效性,选拔考试、淘汰教育使分层、分化不正常操作,终于使得大部分学生成为化学教育的“失败者”。 

 

二、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 要更新更新观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育改革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形式主要还是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教师按大纲要求一丝不苟的讲,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被动填鸭的方法学习。无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有帮助的,也的确能在考试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学生的思维被禁锢,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历年的高考状元却鲜有人做出重大成果,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多是成绩并不绝对突出而有特长的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2 更新思维方式,以发散思维进行授课,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解决同类或相似问题时省去许多摸索的思考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提高思考效率。但“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9%。可在处理剩下1%需要创新的问题时,思维定势就无能为力了。因而在鼓励学生发散的思考问题。如在讲授物质的密度时,可以这样问学生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使一袋空气比一袋水重?通过混合黄色和蓝色颜料可以得到绿色颜料,那么你认为它是黄色和蓝色颜料的混合物还是一个绿色颜料的纯净物呢?这们开放的放式的形式提问让学生尽可能找答案或找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则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化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是什么,也不是把书本知识教授完就可以了,而是要培养学的学习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4 开展课外化学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化学实践 

在美国的高中一般会有企业赞助的一些项目鼓励高中生参与其中,国内虽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老师可以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等进行参观、访问、调查,了解生活中的化学,有条件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可以项目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积极的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思维具有思维方式的求异性,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运行的综合性,思维进程的突发

性等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敢于突破常规,探索因果、引发追问,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表面上看起来会受到质疑,毕竟和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并协调,但长远来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事实上在课堂上引导鼓励学生就行创新思考不仅仅没有耽误学生的学习,反而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jane snell cope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6,83(23):1479-1483 

[2](美)菲利普(phillips j s)等著。化学:概念与应用 

王祖浩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姚新平: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最佳情境[j]..中国民族教育,2007.(4).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教学效率

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逐渐上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更多地展现自身的创新型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也为了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体现自身价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高中化学教育概述

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其中主要表现在其渐序性以及开放性等。首先,化学课本本身在编排上就呈现着十分明显的渐序性特点。相对以前的高中化学教材,现在的教材在知识的衔接上更加明确,且形成一定的体系。除此之外,改革之后的化学教材更加注重其和初中的连接性,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更加简单和顺利。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呈现了明显的开放性。化学课程需要涉及到一些化学实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化学学科相对其他的学科来说更加具有开放性。

二、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不当

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主要在课堂上体现,因此,化学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关系到整个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点。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不相符,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十分不利。首先,很多高中化学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植入式教学的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特点,实验的过程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一点。但是,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实验的过程中,不能适当进行调节和安排,节节实验课。再次,很大部分的化学教师不能摆脱原先的固有教学思路,注重逻辑思维推理,教学方式十分刻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整合能力不足

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增加一部分的复习课堂,主要目的是进行化学知识的整合。但是,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知识整合的时候,出现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不能将课堂上的化学知识有效转化成为实际性的化学教学内容,这和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念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这还与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有关,教师没有实际掌握本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教学步骤不能与学生的学习相协调。

三、高中化学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要想成功实现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机会和情境。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和想法。

例如,在学习有关硝酸强氧化性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可以是:硝酸能够和很多种金属发生相应的反应,产生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实际制备氢气的时候,使用的是稀硫酸或者是盐酸进行制备?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能够形成思考的趋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努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网络媒介以及多媒体的设备等都是现代化的工具,能够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供辅助作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一些知识偏向抽象化,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借助信息化的工具来实现知识的具体化发展,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将知识具体化,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影像。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氨气的制作和提取的实验教授的时候,可以在网上搜索和下载一些视频和音频,这个视频可以有效对实验意义进行解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学习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起来,并且针对一些疑问进行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渐产生创新性的思维和能力,日积月累之后,形成的思维习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为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在掌握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当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为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指导。因此,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轻松。

(三)灵活运用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课程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点利用化学实验课程,在实验中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及能力。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压力较大,即将面临高考的挑战,这对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能够考验学生动手和思维等能力的学科,在趣味性以及科学性上都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化学实验课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直观感受,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和钠反应过程的时候,教师与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实际发现酚酞溶液出现变红以及钠在水面上游动的情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变化,并且帮助他们确定思考的方向,逐渐进行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思维。

四、结语

高中阶段教和学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学习和教学的压力都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压力。在新课改之后,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性的思维习惯的问题都非常重视,并且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案。本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和习惯展开论述,以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钊.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12).

[2]申宁萍.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3,(12).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文5

摘 要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基础,也就是要认真了解小学生表现创新思维能力的行为特征,思维能力是人类所具有丰富的潜能。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各个领域拓宽,延伸,开拓学习资源,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由之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努力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

关键词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媒体、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1 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

小学生因疑而生奇,因疑而生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中可能质疑的材料、精心设疑,引导小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小学生“于无疑处有疑”,不断发现问题。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小学生积极思维、小学生产生疑问开始。小学生在学习中,要勇于思考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尽管小学生发现的是前人发现的,但是建立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上的。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也是牢固的。小学生通过自己自学、探索、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要求老师加以鼓励。

2 利用互动学习的方法,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互动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小学生在同桌、小组、邻居之间建立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关系。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互动的环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并乐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所能,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综合素质。古今中外,凡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大都有异于常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受别人暗示的限制和束缚,对权威论断敢于质疑,能走出传统经验和思维方法的束缚,通过多种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因此,小学生在困境中要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在情境与问题不明确的情况下,以平衡的心态积极努力寻求问题的明朗化和创造奇迹的出现。同时,培养小学生内在动机,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学习和创新的内在兴趣,使他们对研究解决问题感兴趣,而不是对问题解决后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兴趣,要使小学生有机会从事他们感兴趣、能够满足好奇心、创造用思考乐趣的活动。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由之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努力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

3 训练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多途径、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教学中,借助发散思维,可以引起小学生广泛的自由联想、思路流畅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敢创新,会创新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小学生循规蹈矩,迷信老师、教材、恭恭敬敬地听讲,回答问题时揣摸老师的意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想标新立异。为了培养小学笺创新的胆识,让他们敢对老师的观点,对教材说“不”。为他们营造一个“敢想、敢问、敢说”的氛围,让小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愉快地思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教师要不怕小学生插话,鼓励小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提倡标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欲。

要使小学生学会创新,就必须通过学习去吸取前人已形成的知识和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的认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小学生发现问题,而且要关于引导小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让小学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养成多维开放的思维习惯,学会创新思维的方法。

5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各个领域拓宽,延伸,开拓学习资源,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将学习活动引申到家庭、邻居、社会中去,营造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觉得之间相互沟通的庞大的教学环境。自己设计很多问题,要求小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拓宽到家庭、社会中去。练习的设计不但考虑了小学生本人,还考虑了同学之间人际间的交往,培养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些练习的设计、新颖独特,启发思维,培养了小学生创造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思维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赋有创新精神的高级脑力活动,创造思维是国民富强的需要,个人成功的必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兴趣是学习的敲门砖,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深厚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的好奇心和未知欲。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小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多让小学生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或进行实物制作,或绘画等等;课后,我们要多组织小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及时肯定、赞扬和鼓励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对那些新颖的构思、想象、联想和表现手法等都应予以热情的肯定、。大力的表扬,而对那些想象不合理、甚至是想入非非的“创新”,只要符合一定的道理,我们也应予以热情的肯定和引导,从而满足小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使他们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成功来鼓励自己,带动一大片小学生。所以说,小学教学活动应从多种渠道激发小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增强其发展创造思维的信心。

6 营造活跃自由的课堂气氛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能够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打好“创新”的基础。素质教育提倡老师与小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小学生的思维不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充分的调动、激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插入自由表达观点,不必担心别人的嘲笑、讥讽,这种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小学生积极参与激励创新。紧张的、对抗的课堂气氛大大压抑了小学生的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当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需要,教学便成功了。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过程。民主、自由、和谐的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形成相互信任和尊重的良好氛围。

事实证明,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让小学生自己支配,根据小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况,这是充分调动小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帖之路。我们要做到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注重抓小学生的思维创新点,恰到好处地渗透点拨,激发小学生创造热情,发展创造力,以教学因素的最佳联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以教学过程的整体化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发展。我们要精讲少说,小学生必须要多说多练。知识时代特征是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发挥学科功能,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为21世纪输送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激励小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上着眼,从发展小学生思维着手,从优化教学方法着力,依据教材内容与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断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己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与趋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和家庭,学校教师的教育,必须要家庭父母的密切配合,才能相辅相成,事半功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了解小学生表现创新思维能力的行为特征,思维能力是人类所具有丰富的潜能。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表现,能赋于事物新奇独特的意义,或有独特新颖的想法,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衡量创新思维能力的指标有几个方面:一是敏觉性。敏感观察,把握关键,遇到问题能够很快发觉其关键或漏洞所在。二是流畅性。意念泉涌,思路流畅,能够提出很多构想和方法,三变能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事具有弹性,四是独创性。独特新颖,能够突破束缚,提出不平凡的事发中意见。五是精进性,精益求精,能在原有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想法,使其更加周详完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也会再现也一些具有创造力的行为特征。比如:顽皮、淘气与放荡不羁,扭伤所为有时逾越常规;喜欢独自做事,富于幻想,勇于冒险,做事比较专注,不怕困难,乐于接受各种挑战等等。如果发现小学生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应好好启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创造力的培养者。一个有创造力的培养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6.1 要有雅量,关于接纳小学生:

当小学生提出跟我们不一致意见的时候,先让小学生表达,不要马上拒绝或者责备。如果小学生的意见很有道理,那么就应该接纳,如果说得没有道理,则应与其充分讨论沟通。

6.2 要培养小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鼓励小学生从多方面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未定型。我们要多观察,多鼓励、多帮助,培养小学生的未知兴趣。许多有成就的小学生,开始往往是她们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特别有兴趣,然后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6.3 要让小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意见:

想象就如同一把伞,没有张开就没有作用。创造力有时也被认为是想象方式之一,事实上,小学生早在上学前就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够形成许多独特新颖的想法。如果父母不注意,就会抹杀小学生内心的特殊想法,就会不自觉地扼杀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为教师,我们也应该如此,我们要从不同方面去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能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是非题对事物的认识。

6.4 要走出误区,设法排除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障碍: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勤奋是探求知识的舟楫,思维是探索知识的方法,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要想使学生学会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应该鼓励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学习中没问题”就是“方法有问题”,诸如盲从,欠思考、不能举一反三、不会推陈出新等。所以,作为一名头脑清醒的学生,应善于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解决好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全由思维而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质疑驳问,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语文课堂上课就让学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理解课文,那么学生就会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想,去体会,不会再去思维,去想象,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把这种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一下,换一种教学思路去教,学生也许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如果我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布置一下作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放眼去观察,草是什么样的,树是什么样的,果园是什么样的,田野是什么样的,通过观察,亲身体会和联想春天的景色,开课前先让学生汇报,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地把他们观察到的各种景色加上自己的联想说出来,这种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把他们观察到的和作者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结合起来,他们就会以思维的方式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含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更新,必须摒弃陈旧过时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思考的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思维的定式一旦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其次要营造思维氛围,教会思维方法。孔子很重视治学中的“疑问”,对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学习中只要能独立思考,就能碰到疑难,提出问题就能寻求解决的办法,通过各种形式解疑答问。这样的结果不仅能增长学者的知识同时还能养成学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主张碰到问题要“不耻下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一种积极的、和谐融洽的思维氛围,给学生一个敢于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学习氛围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其树立创新意识的内在愿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主动在求异中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求异中去启发他们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每位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陶行知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动脑的机会,提供给孩子一个广泛的、 自由的活动空间, 让孩子大胆尝试、 探索,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探索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像课文《心声》里的那位教师一样,瞧不起像李京京那样的“问题”学生,不给他们交流思维的机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所谓的“问题”学生就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上就会一蹶不振,甚至会走向极端,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其实,每位孩子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用爱去温暖,他们都会成为好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难看出李京京也是渴望得到关爱的,她并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坏孩子,只是由于家庭环境造成了她心灵的寂寞,她渴望关爱,渴望理解,渴望交流,如果这时我们教师体会到他们的需求,用心去点拨,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营造一个让他们思维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用心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第三,教师要不断搭建思维的平台,淬砺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感染情境,诱发积极思维。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合作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思维撞击,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爱因斯坦曾经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质疑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养成不满足现成问题、创新性学习习惯,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神,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人,把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变为师生同奏的“交响乐”,使开发思维潜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要留给学生一方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有了创新,人们才会向更高文明迈进。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深思,这样才能拓展思维。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努力使创新的教育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