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1

幼儿教育家校合作实践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主要发达国家已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在人力资本理论鼓舞下建立健全自己的教育体系,大家已有共同的认识,教育不单纯是一种消费事业,而是能带来长久效益的重大投资。其中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与学校的合作更是受到广泛重视。

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布的《综合行动纲要》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显然,各国普遍认为,在当今社会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儿童接受教育的渠道由过去单一的学校扩展到多方位的影响,可以说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

一、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现实需要

当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认可,幼儿园也正在实践着家长工作,但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家园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较少考虑家长的想法和需要,家长处于被动位置;其二,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白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到家长园地,以单向的讲授为主,没有留给家长思考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结果使得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更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教育资源浪费。这种资源浪费既有幼儿园现存师资、设施设备等,也有家庭与社区中物质、自然和人文资源。

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说:“生活很少以自然的安排为基础,而是以在文化上被塑造成的形式和惯例为基础。我们已历史地获悉不存在自然的人,甚中至最早期的人也生活在文化”。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他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儿童教育也就必须从儿童在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家校合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必然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一些有识之士(在教育中)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寻求来自社会多方面力量和配合。上世纪美国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家长是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方案的对象,对美国的儿童教育他起到了很好的并影响到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儿童教育,是家长参与儿童教育的典范。而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就是一个由幼儿园和社区共同组成的“教育社会”,大家都把对儿童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日常工作,儿童教育成了社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这项工作(指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与社区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因而必须把学校与家庭、孩子周围的人们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协调起来,这是当前世界幼教的发展趋势。

三、正确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进行有效的家园合作

1.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学校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的合作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鉴于教师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合作的态度。

在家园交流中,老师很多时候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家长。我们必须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耐心、虚心、诚心、真心真意、一心一意,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同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活动表达对家长的尊重之情。如“三八”妇女节日为妈妈做一件事,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制作一件小礼物等,激发家长参加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和工作的责任感时,自然就会信任老师,并愿意与之沟通和合作。

2.家园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活动。家园合作的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以幼儿园为核心和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两大类。其目的就是家长教育水平提高,儿童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自我成长。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同时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教育活动开放日、幼儿学习成果展览与汇报会、接送交谈与家访、参与管理、为幼儿园教育提供资源保障等。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活动是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进行指导,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的过程。活动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长园地、家教现场指导活动、家长沙龙、家庭互助组、社区教育基地等。以上两类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家园合作创设多方面沟通渠道,最终都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

3.整合善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的家园合作。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各种教育的功能。

第一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资源;家长的不同知识和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和教育内容来源;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和参与管理活动则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第二社区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生产生活作为教育资源,能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使幼儿产生对社区文化和本土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总之,在教育愈来愈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教育机构应将家园合作视为重要工作之一,使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最大功能,使幼儿得到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观;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66-03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家庭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立体教育体系。然而,幼儿园应该怎样与家庭相互配合?怎样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家长工作应该怎样实施才更加有效?这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比较薄弱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在家园合作在地位上存在两种极端:绝对权威与盲目迁就,家园合作在方式上缺少计划性、连续性,家园合作在形式上存在着形式单一,程度不深入,家长合作在内容上存在着合二为一、或者配合失度等问题。为了使家长工作更科学、更有效,为了保障幼儿获得健康、良好的发展,我们对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影响家园合作共育的因素分析

大多数学者认为家园合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社会因素、幼儿园因素、群体因素及个体因素等,从宏观层面上,政府及其推行的政策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因素,如给家园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提供经费等等,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保证家长有机会、有时间参与到家园合作中来。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师与家长自身的观念、背景因素等等,如学历背景、年龄背景、自身职业特点等等都是影响家长合作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影响家园合作共育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在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国家非常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家长的积极参与。例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强调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幼儿园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掌握基本育儿基本技能,以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重大作用。

但是,从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来看,要求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都是十分薄弱,只有个别法规提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具体的参与内容,家长参与的权利模糊,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等缺乏明确化、规范化的细则,从而不能构成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保障系统,也不能让孩子家长真正意识到参与孩子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能明确参与孩子教育不仅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从而阻碍了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开展。其次在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家园合作的奖励与考评机制,幼儿园对教师与幼儿家长进行有关问题沟通的工作不够重视,许多日常琐事也限制了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缺乏资金的保障

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在逐年的加大,但幼儿园教育经费不足也成为制约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是幼儿园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政府的拨款,往往是自负盈亏。许多幼儿园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连基本的教育教学材料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家园合作的开展,如开展亲子活动、办幼儿园社区网站、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等等很多工作,幼儿园就在能免则免的原则下省略了。更有甚者,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可想而知,降低收费标准,幼儿园只有要么降低教师工资水平,要么减少教学材料的投入,同时我们不难想到,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出现,没有一流的幼儿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没有较高的教师工资,就不可能留住一流的幼儿教师,所以活动经费有限也是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影响因素之一。

(三)研究深度不够,知识经验不足

首先是家长工作的研究的深度不够,从幼儿园目前工作重视的现状来看,家长工作远远没有像日常教学活动那样被纳入深入的研究范畴。由于幼儿园在家园合作共育方面缺少系统的思考,包括对家长背景分析,家长育儿观念的分析等,这样缺乏思考,缺乏整体的规划,从而有可能使家长工作陷入误区。

其次教师组织开展家长工作的知识经验不足,如开展家长工作,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拥有幼教相关专业外,还需要具有其他较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家庭教育学、家庭管理学、家庭伦理学等等。如今许多幼儿园都是90后的孩子(教师)教育着80后的孩子(家长),那么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候表现出种种萎缩与不自信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的年轻教师要不断“修炼内功”,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增强与不同类型家长交往能力和指导能力。

(四)理论指导薄弱

目前,从已有家长工作的研究成果上看,幼儿园向家长讲授的内容多局限于幼儿园已有工作经验,一些涉及家园配合的有关基本问题没有被很好的研究,如如何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家长如何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等方面。一些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应用性研究和可操作行研究也非常少,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容易走向盲目或走入误区。

二、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

随着各国开展家园合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或国内学者提供了多种家园合作的模式,如国外学者艾普斯丁(Epstein)(1995,1996)从学校为家长提供指导与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六种类型的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模式:⑴养育。即学校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帮助家长为儿童获得成功的学校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⑵交流。即学校和家庭围绕儿童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沟通。⑶志愿者活动。即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⑷家庭学习。即指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和活动建议,以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的家庭学习。⑸决策。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⑹与社区合作。指将社区中的资源和服务整合起来,进而促进学校教学和家庭活动的实施以及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笔者结合我园的家长工作实践,提出家园合作应该在以下领域找到结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一)家长权利结合点――要放权给家长

我们都知道,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如何呢?我们觉得家长委员会首先要保证家长委员会的权利,权利才是发挥家长委员会功能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管理和监督幼儿园工作的作用。例如:西方国家一般都会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从立法角度保护家长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我园的家长委员会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是名副其实的。每学年初,我们都由各班推选家长代表成立幼儿园家委会,并选出家委主任1名,副主任2名。家委主任根据各个家长委员的特长成立若干监察小组,这些监察小组分别是:教学工作小组、保健工作小组、餐饮工作小组、设施安全小组、各种活动小组、生活常规小组等。每学期,我们都召开一至两次家委会议,审议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听取园长工作汇报,协同幼儿园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幼儿园举行的重大活动都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同时,我们又意识到,家委会不应在幼儿园的指挥下被动地进行工作,而应有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让他们有权力、有义务,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同时家委成员凭借着工作证可以随时进幼儿园检查幼儿园各项工作,而且不用知会园长,园长也禁止门卫打电话通知各相关部门,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新时期的家园关系基础上。家委小组每学期会把监察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园长,以便园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作出回应和改进工作。信任,是联系家园共育的纽带,建立的尊重、理解、信任的家园互动环境,幼儿园与家庭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确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只有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会主动参与,而主动参与才是家园共育的关键,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点――让家长走进课堂

由于家长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因而使幼儿园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不同的是家长又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各种职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这些都是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如我们请来了当医生的家长给孩子上牙齿保健课,请来了公安部门的家长讲交通规则、防火知识,请家长上英语课,认识汽车,并载着孩子“游车河”。这些生动、浅显的讲解、演示使孩子很快就明白道理。又如,有音乐专长的家长给班级合唱队伴奏,文字、语言能力强的家长为班级节目写报幕词并亲自上台作晚会主持。为幼儿运动会制作班徽、道具、购买服装,为孩子当啦啦队助威。一些家长还为幼儿园的专题活动剪辑音乐、录像、拍照。当律师的家长又为教职工上法律常识课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因为有家长的加盟而更添色彩。

让孩子走进社会,让家长走进课堂,这种做法能够突破幼儿园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家长参与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他们才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是怎么样生活学习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长与幼儿教师彼此之间的理解,许多家长走进课堂后才发觉,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家长学校结合点――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家长思想道德、育儿水平;加强法制意识,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长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学校,按计划开展家长教育指导工作。

1.家长学校的组织建设。组织健全、岗位明确、措施落实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前提。首先幼儿园在每学年开课前,各班教师在挑选家委会的成员时候一定要所挑选,将一些高素质、乐意关心幼儿教育、责任心强,有时间关注幼儿教育的人拉进本园的家委队伍。其次幼儿园要制定系统的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明确各家委会成员的职责,幼儿园可以专门安排一位园长任家校主任,具体负责常务工作,包括学籍册的管理、授课计划的制订、授课内容的提纲草拟、学员的考勤与考核等。最后挑选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同志作为家长学校授课老师,这些成员可以是家委主任、级长、保健医生、优秀教师或者外聘专业教师。

2.授课形式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幼儿家长学校虽然有现成教材,但我们还是从优质、高效着眼,形式多样,努力把家长学校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这其中包括常规授课、定期测查、家教交流、亲子活动、定时广播、约谈家长、读书活动、办好《家园通讯》、开辟家长留言版与设立园长、家委主任信箱等。此外为了让家长开阔视野,幼儿园也可以与其他幼儿园结成姐妹园,组织不同幼儿园家委之间的交流,互相促进,在授课形式上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开通BBS、微信、网站、QQ群等现代沟通手段进行家园沟通,解决家长下班老师也下班没有时间沟通的难题。

(四)全纳教育结合点――特殊儿童教育服务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这次大会最终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并首先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同时强调了“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我园就实施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在幼儿园实际条件范围内接纳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入园。因此,我们也会面对一些特殊儿童家长,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年新生入园,都碰到一些“问题”幼儿。例如有些很特别的孩子,他们都存在非常相似的问题:孤独、不合群,天天哭闹,死活不愿上幼儿园。对于特殊儿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起介入,园长与老师、孩子家长一齐策划,先把孩子的情况摸清楚,如特别表现、起居饮食情况等等。然后与各班主任一齐备课,分别约见祖辈、父辈家长和保姆,齐齐坐下探讨教育方法,体现出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以技术、专业功底服人。也就是说家园共育不仅要关注全体,更要关注特殊需要的个体儿童和家长。为了这些孩子,我们家园携手,与专家并肩,不断研究,知难而进。

(五)社区支持结合点――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家园社区共育结合的实践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不再是封闭的形式。我们巧妙地利用社区的条件、环境,为孩子提供便利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为了充分让孩子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参与社会的活动。我们根据活动主题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周边特有的资源,带孩子到附近的社区、公园、医院、商场、邮局、小学等,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与体验,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带孩子到敬老院联欢,为老人家表演节目,探访独居老人,邀请全区孤儿和贫困儿童到幼儿园参加“六一”系列活动,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周末开放幼儿园体育场地、舞蹈室和玩学乐园,邀请社区孩子参与活动,把优秀的教育资源辐射到社区;与社区互动开展环保节能、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活动,与社区联谊举办曲艺活动,传播本土文化,联合家长携手建立社区亲子图书馆,营造共育氛围,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其实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结合点有很多,关键是幼儿园要花心思,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真诚务实的态度和工作的实绩感染家长。因为家长参与,家园才能形成合力,这样就一定能促使孩子向着身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误区、成因与出路[J].学前教育研究,2001,(1):48.

[2]郭媛媛.幼儿园家长教育实践研究-以南京市G幼儿园为个案[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内涵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并形成一种合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也就是说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

2.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幼儿期,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就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就是教育幼儿的地方。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家长要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1)有些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孩子需要什么。(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现在上大班了,多数孩子已经会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可还有部分孩子,到现在还是个生活上的低能儿。有些孩子还将家里的一些坏习惯带进幼儿园,两手一伸等着老师来帮忙,两嘴一张等着老师来喂,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2.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既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精神,与家长建立连好的同伴关系,双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

3.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1)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在 “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们给妈妈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 参加“元旦”文艺晚会,孩子和家长一同在游戏中迈进了崭新的一年。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家长已成了幼儿园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经常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些教育活动。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在学习中与家长及其他幼儿的家庭一起活动的快乐,给家长与幼儿都创设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人格的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2)家长一日观摩活动。如在秋冬季时,家长普遍要求幼儿外出时带帽子、穿大衣。对教师的解释置之不理。在一日观摩活动中,家长观察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做完幼儿体操后,幼儿又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的拍球,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滚轮胎……在深秋季节气候已是非常寒冷,家长在一边冻的发抖,而孩子却玩的兴高采烈。教师不失时机的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感到全身热乎乎的,而且精神焕发,都说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活动结束后,教师不用再多做解释,家长们都明白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幼儿户外活动时穿大衣的规定的原因。

四、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4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并形成一种合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也就是说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

2.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幼儿期,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就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就是教育幼儿的地方。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家长要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

(1)有些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孩子需要什么。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现在上大班了,多数孩子已经会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可还有部分孩子,到现在还是个生活上的低能儿。有些孩子还将家里的一些坏习惯带进幼儿园,两手一伸等着老师来帮忙,两嘴一张等着老师来喂,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2.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既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精神,与家长建立连好的同伴关系,双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

3.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们给妈妈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参加“元旦”文艺晚会,孩子和家长一同在游戏中迈进了崭新的一年。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家长已成了幼儿园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经常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些教育活动。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在学习中与家长及其他幼儿的家庭一起活动的快乐,给家长与幼儿都创设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人格的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2)家长一日观摩活动。如在秋冬季时,家长普遍要求幼儿外出时带帽子、穿大衣。对教师的解释置之不理。在一日观摩活动中,家长观察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做完幼儿体操后,幼儿又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的拍球,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滚轮胎……在深秋季节气候已是非常寒冷,家长在一边冻的发抖,而孩子却玩的兴高采烈。教师不失时机的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感到全身热乎乎的,而且精神焕发,都说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活动结束后,教师不用再多做解释,家长们都明白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幼儿户外活动时穿大衣的规定的原因。

四、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双向衔接;教育观念;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自控能力;社会适应力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不够彻底,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对孩子了解上的沟通不够。(2)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多会写几个汉字、多背几首诗歌、多做几数学道题比较形成健康的心态、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更重要,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这些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无原则的溺爱、错误的育儿观,是父母认为的对孩子的爱的表现。(3)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4)规则意识不强,常规不好的幼儿入学后各种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足。

2.解决问题的方法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①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使小学教师尽快地发现孩子的优点,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也要多向幼儿园学习活动靠拢,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给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直观演示和操作,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②要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适当地邀请小学生来幼儿园与幼儿活动、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要深入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③幼儿与学校的沟通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2)加强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主题活动,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让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合作的意义,引导他们认识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增强幼小双向衔接意识,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以下活动均需小学低年级教师参与其中。

1.教师作好引导者

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探讨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部内容,将各种相关能力整合在一起设计活动,实现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在“让我当一天小学生”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孩子分别在幼儿园虚拟的场景和小学真实课堂的情景中体验生活,让孩子深刻感受分钟的时间观念,接受手、眼、脑分工的不同任务,强化角色意识和规则意识,激发幼儿的角色认同感和入学适应的内在需要。

2.家长就是合作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针对家长把入学适应仅仅理解为孩子学习适应的困难,而忽视了幼儿社会性适应准备,片面强调提早教识字、学拼音、做算术题等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现象,我们利用家访、家长会、家教墙报、家园联系卡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社会适应困难最终会影响到学习适应困难,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为幼儿提供持续一致的行为锻炼机会。

三、加强幼小课程衔接

在选定课程方面要做到幼小相互衔接,针对学龄前大班儿童特别设计。课程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探究能力、分类比较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自控能力等。针对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为孩子提供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提供适合幼小衔接时段的课程,使其迅速拓展掌握词汇的数量与种类。例如:爱提问题,能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参与并享受多种形式的表演、表现活动;初步调控自己的行为,对自身及周围环境有一定的理解,帮助孩子增强理解力;培养自制力,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始终应该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促进不同阶段教育现整体化、连贯化。总之,建立幼小双向衔接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双边的过程,要求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谨.浅谈学习准备期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学,2008(11).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家园共育;小班幼儿;饮食行为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能让幼儿更加健康茁壮成长。纵观幼儿园或家里幼儿的饮食存在很多问题:①营养不均衡,挑食严重;②习惯不养成,边吃边玩;③家园表现;不统一,时好时坏。

一、家园共育的意义

家园共育是指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而是双方围绕同一目标,有意识地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因此,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

二、家园共育促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实施策略

1.多元家园活动形式,促良好饮食习惯

(1)家长会中找原因。在家长会中,我们会将幼儿就餐时候的视频和照片同大家一起分享,并在这些照片、视频中找出幼儿就餐中不好的习惯,并结合在家里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研讨,找出原因,从而达成共识。

(2)家长学校齐分享。每个月我们会请家长到幼儿园来参加一次家长学校,而家长学校的主题也是根据大家最关心的饮食习惯而展开的。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连载的形式介绍、了解、深入。从家长学校中,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家园共育了,孩子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起来。

(3)家教絮语谈见解。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中,家长只是以听众的身份去接纳老师的一些观点,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互动当中来,我们利用家园联系册家教絮语这个平台,针对如何来提高幼儿良好就餐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在反馈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家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也是可以实实在在去操作的,这对我们今后培养孩子就餐习惯上又拓宽了思路。

(4)家长课堂说营养。我们班在开学之初就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个强大资源,让家长能了解孩子在园的就餐情况,通过家长课堂让幼儿知道吃饭要营养均衡,不能做挑食的孩子。所以我们利用餐前准备这一环节,让家长进行食谱介绍,用情景化的形式让小班的小朋友看得懂、听得懂,通过每天的强化巩固,让幼儿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菜肴,进而能走出挑食的行列。

(5)家长观摩见成效。家园共育达到一定时间,我们就会邀请家长进班观摩幼儿的就餐环节,观察孩子的就餐习惯是否有所改变,挑食的现象是否还很严重,是不是自己独立吃完一份饭菜的,等等,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客观的评价。虽然小有成效,但我们也不免发现另外的一些小细节,这些细节也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养成中有了新的突破口。

(6)厨艺室来尝鲜。利用幼儿园非常好的厨艺室资源,我们会根据家访中家长所提到的孩子不喜欢吃的菜,进行罗列,将幼儿共性的一些菜进行归类,并且将这些菜谱安排在每周的厨艺室中进行。幼儿通过自己的摘菜、洗菜,看着热腾腾出锅的菜肴,会张大嘴巴将它们全部消灭掉。通过尝鲜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原来自己原本不喜欢吃的菜也不是那么的不好吃。

2.家园同创,营造幼儿进餐氛围

(1)轻柔音乐——助餐。在幼儿用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进餐边欣赏音乐,同时给幼儿一定的暗示作用,调解幼儿的情绪和心境。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创设了温馨的用餐气氛。

(2)亲切口吻——引餐。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教师和家长要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从而引导幼儿开始良好的就餐习惯。

(3)积极表扬——固餐。每次对稍有进步的幼儿要积极表扬。在幼儿园,我们为每为幼儿制作了一本“我的就餐记录本”,考虑到小班年龄特点,所以我们在记录本中以图片的形式将好习惯列入表中,让家长在家监督幼儿就餐,并记录幼儿的进餐情况,及时发现幼儿的进餐问题给予纠正,以这样的表扬来强化和稳固今天就餐的行为。这样一天又一天下去,幼儿在表扬中将逐渐建立自己的良好就餐行为习惯。

(4)自主选择——悦餐。家长在选择第二天吃什么菜肴的时候,可以让幼儿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里,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幼儿自选的基础上,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如介绍一下这种菜的营养价值,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好处。有了幼儿的参与,在就餐的时候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就餐行为习惯。

3.家园一致要求,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1)耐心引导,打消依赖心理。家庭和幼儿园中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这样的幼儿要占50%。应该说这类孩子很聪明,他们很能掌握成人的心理;我不吃你会看不下去,你会担心我挨饿,你最终会来喂我。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采取家园一致的形式,打消孩子依赖的念头,采取耐心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拿着调羹吃饭。

(2)座位调控,发挥餐伴作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或家长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将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的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他们,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吃得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3)浅尝即可,逐渐加量。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非常影响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