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控合规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控合规管理体系范文1
一、农信社内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对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概念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一是简单化理解内控制度,认为有业务操作基本制度、规章制度就等于有内控,不了解内控是一种机制,是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存在“从众心理”从而作出“人家那么干,我们也可以那么做”的错误判断和决定。二是误以为稽核监督就是内控,忽视了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错误地认为内控管理与农信社追求利润的目标相矛盾,尤其是业务发展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把内控管理当作“紧箍咒”。三是把内控管理与内部管理等同起来,不明确内控管理只是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内控管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目标,内部管理则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目标。
(二)执行不到位。制定的内控制度未能得到切实执行。如有些基层社往往未能履行查库制度,碰库制度落实不够规范,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及代保管品的盘点清查不够认真,有的忽视内外账务的核对;有的计算机操作密码未能按期更换,柜员卡管理、使用不够严格;有些柜员授权时未认真核对所授权业务,有些柜员离岗未将计算机退出至系统初始状态,没有做到“人离章收”;有些银行承兑汇票开立时忽视了检查是否存在真实贸易、是否开具增值税发票;有的贷款担保不合规等等,内控仅停留在表面。尤其是不能将“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动态性、连续性的内控作用贯穿于每一项具体业务中,内控制度的落实大打折扣。
(三)监督不到位。在“自控、互控、监控”三道内部控制防线中,自控防线以防为主,属事前预防;互控防线以堵为主,属事中控制;监控防线以查为主,属事后控制。前两项表现为预防型;后一项属纠错型。在实际工作中,第一道防线往往没有得到有效加强,第二道防线也没能真正到位,第三道防线中的监督检查常有盲区和死角。
认识和完善农信社的风险管理,改变信用社内控乏力的现状,堵塞风险隐患,需要更新观念,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入手,多管齐下,把内控制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予以重点建设。
(一)培育内控管理文化,提升农信社的品牌价值。信用社内控合规文化,是融合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信用社风险管理理念、金融业的内控管理标准、行业及职业道德标准等要素于一体的现代企业文化。它是通过员工的日常思想行为,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行为习惯。具有强有力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要大力弘扬信用社的经营理念,倡导和强化先进的企业合规文化意识,使全员增强内控制度执行的自觉性。
(二)提高合规管理的理性认识,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合规管理是一种理性化经营的科学途径。它强调一切按规矩办事,以制度约束人,以机制激活人。培育内控合规文化的核心是要培养全体员工的法制、规范意识,形成浓厚的制度执行氛围。因为提高员工素质是内控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是加强内控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所在。要充分认识培养员工内控合规意识的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加强内控方面的理念宣传工作,使内控观念深入人心,并得到全面理解,从而不断强化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其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领导干部要把内控制度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封闭管理的重要保证抓好、抓实。在开展内控合规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把弘扬内控合规文化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致力于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内控合规氛围。
(三)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合规文化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员工的合规经营;而员工要做到合规经营,就必须具备合规经营的能力。目前信用社在员工岗位培训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加之一线人员由于业务忙、人手紧,对制度的学习十分欠缺,导致许多员工在新操作、新制度的要求下仍执行老习惯、老规定的现象。因此,联社必须加强员工岗位培训工作,要采取多种办法,制定激励措施,促使员工愿意自觉接受培训,自觉开展继续教育。如此方能改变员工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最终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业务竞争能力。
(四)建立强力的内控合规管理组织机构。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企业,合规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构建自我约束机制。当前农信社的改革正是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自我约束体系。为了建立强力合规管理机制,确保内控制度的落实,真正提高业务经营效益,信用联社应建立内控合规管理部门,加强业务经营中的自律行为约束,有效防控风险,提升工作实效。必须选拔一批业务熟悉、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的骨干力量进入内控合规管理部门,内控合规管理应实行垂直领导,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真正实现内控监督机构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确保内控各项工作都能为法人负责。
(五)构筑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对内来说,要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在业务职能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程序约束的内控机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也就是说通过严明的岗位职责,实现相互之间牵制、制约的内控机制。例如岗位的设计要体现体制牵制:不论前台、后台,不论前勤、后勤,均应坚持审批、操作、监督三权分离;避免形成在控制环节中出现漏洞。还要实行程序牵制: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按业务流程顺序操作,不能逆程序操作或无程序操作。必须坚持责任牵制:强化责任约束,实行程序化、规范化、责任化管理,将责、权、利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考核。还应该明确岗位的责任连带,严防出现人情代替制度现象。
内控合规管理体系范文2
摘要: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合规管理,减少操作风险和违规风险,是银行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自己在咨询公司期间帮助多家商业银行进行合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合规的认识和银行合规管理部门职责边界,对于商业银行加强合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79-02
1 对合规工作的基本理解
合规是当前国内外银行业务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合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加深,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日益突出,严格的外部合规监管并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同时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出现了复杂化和复合强化的特征,银行在管理风险时,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最终内生出合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合规管理一方面需要满足监管当局和同业共同遵守的最低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能够很好管理其风险的内部合规机制和模式。
对于合规来讲,合规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规则要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准则;二是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实际执行。其中的“规”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实践表明,外部的法规必须转化为银行的内部标准并在内规中得以体现和贯彻、遵守实行,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更是日显重要,而监管者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管银行的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上。遵守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对于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对合规的上述理解,搞好合规工作必须以下面几个理念为基本出发点:
第一,必须将合规工作贯彻到工作流程中。遵循法规必须在经营管理各项工作流程中完成,因此,应基于流程来管理合规风险,即必须建立合规要求与业务流程的对应关系,在各项业务流程中充分贯彻各项合规要求。
第二,必须从系统性角度抓好合规工作。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到职责、业务流程、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应从改善内部环境、主动评估识别合规风险、有效控制合规风险、监督评价风险、报告合规风险等方面系统抓起。
第三,合规管理必须是一个持续性过程。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风险,都需要管理风险。所以说合规管理必须是一个持续性过程。
第四,内部合规管理必须全员参与。因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众多人员,既涉及合规管理部门,也涉及各业务部门;既涉及管理层,更涉及一般员工,并且必须有很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才可能有好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因此,内部合规管理必须是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2 对法律合规部门建设的设想
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合规部门分为“小合规”模式与“大合规”模式。所谓“小合规”模式是指合规部门主要围绕银行制度的制定,以审核、检查、评估银行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准则为工作重点;所谓“大合规”模式是指除“小合规”内容外,合规部门还有检查监督本行制度职责,既负责制度制定的合规管理,也负责制度执行的合规管理。商业银行系统采取了与法律事务合署办公的“大合规”模式。因此,银行法律合规部门的职能应主要集中在如何确保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全行制度制定管理和制度在全行层面如何得到有效贯彻实施上。
2.1 法律事务方面
(1)为管理层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对全行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2)根据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需要,参与新业务、新产品开发设计,进行法律可行性论证和交易法律结构的设计;
(3)负责全行标准格式合同的制定、修改、清理等工作;
(4)负责审核全行非标准格式合同、协议及其他法律性文件,起草重要业务合同文本,并负责对其要素含意的解释;
(5)负责全行民事案件和仲裁案件的管理、指导,管理并参与处理经济纠纷诉讼、仲裁案件、被诉案件,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各种法律纠纷;
(6)对不良资产重大清收案件和疑难案件提供法律技术援助;
(7)承办外聘法律顾问、诉讼律师的审查、报批及日常工作联系等管理工作;
(8)负责为全行业务经营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向行领导提供法律信息和建议;
(9)管理全行知识产权工作;
(10)负责全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培训。
2.2 合规管理方面
(1)负责牵头全行内部控制与合规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2)负责对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进行识别,组织全行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性清理;
(3)负责对全行规章制度和各部门内部拟订的规章制度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
(4)负责牵头组织对全行各级机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检查;
(5)负责全行合规风险报告的管理。
2.3 反洗钱管理方面
(1)统一管理、协调和检查全行反洗钱工作;
(2)组织落实涉及洗钱交易信息的采集、分析、统计和报送工作,对涉嫌洗钱行为实施监控。
2.4 其他法律合规事务
(1)制定和落实授权管理制度,管理授权合规工作,集中办理授权书的制作工作;
(2)完成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另外,由于操作风险管理与合规和内控关系比较密切,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其他银行经验来看,也可以纳入合规部统一管理。
在岗位设置和编制确定上,从精简原则考虑,法律合规部可下设三个岗位:法律事务岗、合规管理岗、综合事务岗。法律事务岗编制2人,主要负责法律事务、合同管理等;合规管理岗编制2人,负责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合规报告授权管理等;综合事务岗编制1人,负责反洗钱、档案管理等。
3 对做好法律合规工作的建议
3.1 合规管理的目标
法律合规部成立以后,法律咨询审查(含授信法律审查)、合同管理、诉讼案件管理、合规管理(可以包括证照印章归口管理)、规章制度审查、授权、反洗钱、法律宣传培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职能,要统一归并到法律合规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目标是建立“统一指导、分散管理、职责明确、运行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形成对合规风险不断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的动态过程和机制,确保经营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监管部门要求,确保审慎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并力争在一至两年内,把合规工作做成当地同业的典范。
3.2 实现合规管理的方法
一是完善架构,明确职责,建立高素质合规管理队伍。按总行的要求和安排,在组织架构中增加法律合规部,界定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搭建法律和合规事务运行基础,在人力资源上给予保证。
二是建立合规管理组织、制度、报告路线。法律合规部拟定全行合规管理工作机制,归口管理相关部门的合规管理工作,建立各部门和分支行的专、兼职合规经理队伍,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根据合规风险处置的先后顺序,制定合规管理流程,出台《合规管理实施细则》,并按规定认真做好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和化解工作,切实履行各项合规管理职责,切实履行合规报告制度。
三是出台一系列合规事务配套制度。制定或完善《规章制度管理实施细则》、《证照管理实施细则》、《业务印章管理实施细则》、《业务转授权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新业务的合规审查机制,明确证照管理和印章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加强业务转授权管理,从源头上确保业务经营依法合规。
四是出台一系列法律事务配套制度。制定或完善《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律师聘用管理实施细则》、《诉讼案件管理实施细则》,对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订立、履行及档案保管等进行规范、监督;规范全行各类诉讼行为和律师聘用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本行合法权益。
五是强化反洗钱管理工作。反洗钱是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以《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及《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监管法规为契机制定或完善《反洗钱实施细则》,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人员配置和支持,加大可疑资金交易识别和分析力度,加强与当地监管机构的沟通,及时汇报反洗钱工作的进展情况,争取监管机构对本行反洗钱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反洗钱工作,维护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良好声誉和形象。
六是提高合规检查评价的有效性。合规检查评价是合规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驱动力,应把合规检查作为合规部门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建立定期的合规检查评价机制,提高合规检查的计划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合规部门定期组织对全行业务部门、机构、网点不同层次的多维合规性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要在合规检查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合规管理的考评机制并执行问责制,对合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并实行检查和整改责任制,切实提高检查质量。同时应考虑将合规检查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促使各级机构加强合规经营管理。
七是强化合规宣传、教育和培训。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合规管理部门要开展针对合规管理人员和全行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合规管理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应有的适当的专业素质。对其他员工负责提供关于操作执行中相关的法律、监管规定、内部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确保内外部的制度规定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八是大力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合规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和配合,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良好的合规环境是有效实施合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大宣传教育,让所有员工了解和掌握合规管理的知识,提高全行员工对合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大力营造“开动脑筋办银行、规规矩矩办银行、扎扎实实做银行”为准则的风险文化内涵。培育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提高全员合规风险意识,在全行范围内培养一种全员参与、共同提高、持续改进的风险文化。
3.3 合规管理的重点
众所周知,合规风险是其他风险发生的诱因,也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内部控制是对所有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基础,其中对操作风险的控制是防范其他风险的基础。内部控制三目标之一是遵循性目标(合规目标),合规管理是为实现合规目标,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测、报告的过程。二是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涵盖了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在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必须对所有环节中的操作风险进行系统识别与评估,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日益重视合规管理工作,以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做法已经获得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银监会颁布的《指引》更是表明了我国监管机构大力推进银行合规管理的监管态度,银监会已将银行合规管理由原则性的倡导转为具体的监管要求,并在《指引》中第十八条第五款明确“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的适当性,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鉴于以上,有无文件化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成为监管部门衡量是否合规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透明化、系统化、程序化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来满足监管部门和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要求迫在眉睫,也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内控合规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合规风险 合规管理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合规风险的管理已经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如何建立、完善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商业银行在金融形势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保持竞争的有效手段,是构建有效内控机制的核心,是银行安全运行、稳健发展和持续成长的保障。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
所谓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同时,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三条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界定为“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管理是银行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规避和控制合规风险的发生。同时,合规管理还包括对员工进行合规教育,在全行进行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合规意识。
合规风险重点强调商业银行因为自身原因导致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的性质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所以合规风险管理不仅要求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规定,还需要符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符合诚信经营的原则。
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1、对合规风险管理认识相对淡薄,重视不够
目前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对合规管理比较重视,而基层管理者和营销人员由于要完成指标考核任务,普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意识,常常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实现经营考核指标的完成和业务营销上,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些时候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来完成考核任务而获取短期业绩,同时,基层行也普遍存在重事后管理,轻事前、事中控制的现象,银行往往偏重于对已造成损失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的措施,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不够,试图以事后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产生。从而加大了银行的整体合规经营风险。
2、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银行的规章制度是其持续经营发展的规范,也是员工遵循的准则,但在制度的建设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上级行各部门之间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和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下级行执行很困难,造成工作效率下降。二是制度的修订没有及时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业务的发展。三是不严格执行制度,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在近几年得到改观,但在某些分支机构或负责人身上还有所表现,其结果直接导致违规操作,甚至是违法操作的案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3、合规文化培育不到位,成效不明显
银行在合规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缺乏系统性、长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没有系统的、长期性工作计划,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成为空话。二是没有根据员工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从业经历去相应开展培训,使达不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合规文化不能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三是银行往往是在案件发生后,总行各部门一窝风下发文件要求支行自查整改,但为时已晚,银行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背后潜藏银行没有形成严格、有效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的习惯或企业文化,造成合规文化在管理中的缺失,落后的管理理念给合规文化的培育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4、合规风险的管理方法创新不足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量化的难度大,一是在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等方面严重缺乏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粗放落后陈旧,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技术分析手段相差甚远。二是对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主要采取对各个分支机构突击检查、抽查等手段,虽然对银行的合规管理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种方法自身的缺陷性,很难从检查中得到相对科学精确的风险评估结果,因此往往使合规管理效果远远达不到监管要求。
三、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合规文化和合规风险管理意识
合规文化的培育是合规管理能够切实得以贯彻的基础,是合规管理的前提。一是需要银行高层树立合规从我做起的理念,因为只有高层才能切实承担起在全行推行合规文化的责任,银行的合规管理才能得以有效实施。二是合规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保证,应使合规的意识深入到每位银行员工,任何合规计划和制度的最终执行者都是各个业务管理部门。三是强调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从而使合规行为本身所创造得价值在银行的价值体系中得以体现,提升声誉价值和品牌价值,使合规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价值中心”。四是要认真落实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严格落实问责制,使得银行在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绩效与安全上求得平衡,加强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制度及程序的执行力。形成所有员工理所当然要为其从事的岗位负责的氛围,而不再单纯依靠监督和处罚来约束员工,从而弥补制度漏洞,减少管理成本。
2、创建科学有效的合规制度和管理体系
一是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应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能、履职保障及检查监督作出规定。二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度建设要与业务流程改革联动。对现行制度体系和执行效力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审视业务流程的优化程度,对执行不到位和过时需要修订的制度要切实整改到位。有效控制合规风险,就是要建立和改善内部合规风险管理的能力,确保合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各管一段的部门风险管理模式,优化简化业务流程。制度健全后,还需要积极创建合规管理体系,保证银行依法、合规、持续经营。一是明确合规部门是专门协助银行高管层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三是业务部门是合规方案和工作计划的最终执行部门和直接责任部门,每位员工对其经手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合规部门应协助业务部门恰当设定内控流程和标准。四是合规部门对各业务部门或业务条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出具合规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意见。
3、强化合规检查与监督力度
商业银行合规检查与监督是合规的管理的重要内容,合规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进行客观、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重点应侧重流程管理,即相关业务的开展是否获得适当的内部批准,是否遵守了特定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只有不断强化合规检查与监督的力度,银行合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4、不断改进合规风险管理方式
不断发展和创新合规风险管理方式,是适应新经济常态下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规部门需要完善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机制,借助业务、风险管理等部门的优势和专业技能,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二是提前预防和提示合规风险。三是建立有效的日常沟通和协调机制。此外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合规的关系,将合规管理嵌入到创新业务的工作流程中。同时还要要充分调动业务部门合规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业务部门自主合规,只有这样,合规管理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合规管理才能渗透到每一项业务中,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它的效能。
四、总结
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人均应履行合规管理职责,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合规文化的宣导,共同营造商业银行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大环境,并通过建立权责清晰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使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来实现合规经营的总体目标,从而消除重大风险隐患,建立规范经营的企业文化,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内控合规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流程银行;银行业务;风险控制
如何推进和实施流程银行建设,克服部门银行的弊端和缺陷,进一步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与内控能力,是当前中资银行共同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为此,应着力做好经营管理标准化、合规管理的流程嵌入,以及银行业务与现代IT技术有效融合三个基本问题。
1运作基础:经营管理标准化
流程银行的效率取向、安全取向和运营动态化,要求流程银行的业务操作与决策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高效化和风险的全程监控。其运作基础,是实现和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使商业银行的基本营销元素和决策管理元素经过标准化改造后,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模块化重组和运作,促进和实现高效、安全运营。
所谓经营管理标准化,是指商业银行在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基础上,参照服务行业标准化管理的一般原则、方法、理念,通过制定体系化的标准文件,使其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均有统一的标准可供遵循,实现业务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差错发生,防止出现风险的目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标准化不是一个新命题,其在不同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使命。当前,适应流程银行建设需要,以业务流程走向和风险制约关系为指导,丰富和完善标准化内容,实现“事事有标准、办事循程序”,不仅与流程银行建设目标并行不悖,而且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和互动作用。
一是结合流程银行的程序性分工特点开展标准化工作,可以使商业银行员工牢固树立工作标准观念和协作观念,为流程银行的建设和运营奠定思想认识基础。二是通过标准化工作,可以使银行现有基本业务条块清晰明确,从而为界定和优化流程,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提供良好基础和切入点。三是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营销与决策管理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适时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组成适宜的营销模块和管理决策模块,较好地以产品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周到性,应对客户需求和挑战,满足流程银行建设的效率取向需要和运营动态化需要。四是通过标准化工作,以业务流程走向和法律规范为指导,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操作标准和管理规范,明晰和固化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制衡关系,可以满足流程银行建设的安全取向需要。五是通过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乃至最终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构建起“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往复的规范服务、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发现已有业务流程的不适宜、不完善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满足流程银行建设持续优化的需要。
2风控基石:合规风险的嵌入式管理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可见,合规管理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中具有风险控制基石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当前实际,要求流程银行建设必须随流程落实内控,对合规风险实施嵌入式管理,着力解决和纠正因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等导致的合规失效问题,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与有效。
所谓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是指以流程和岗责为基础,在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落实法律、法规、准则、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有关要求与规定,着力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系统提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使内部相互制衡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1)嵌入式合规管理的建设路径是流程程序性嵌入,即在流程构造工作中,同步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的相关要求,解读嵌入于业务流程的相应环节,强化岗位约束,树立岗位权威,约束、引导和激励银行各层级员工不断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做善于风险自律的理性“银行人”,实现合规对具体业务的全流程风险监控与管理,保障合规管理的执行政策水平和执行力。
(2)嵌入式合规管理的实现手段,首先是构建业务合规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守规监督考核制度三位一体的制度管理体系,明晰相关业务的风险提示、准入条件、限制条件、禁入条件、预警信号、问题与危机处理要求、退出条件与退出方案,使合规要求与相关业务线条、运作单元和岗位职责形成映射关系,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运作与管理实现“操作循制度、过程可控制、结果有考核”,为建立长效的遵章守制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是充分运用电子化工具,对规范、成熟和重复特点的作业要求,尽可能以电子化手段固化于相关核心业务系统程序和管理决策系统程序之中,强化客观性,提高效率。
(3)嵌入式合规管理的效能维护。要求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对法律、规则和准则,持之以恒地加以跟踪和解读,及时对现有之“规”加以充实和更新,特别是明晰新出台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领和尺度,并及时将其“翻译”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要领、规程和建议,供业务部门操作遵守和参考,保证合规之“规”的时效。
(4)嵌入式合规管理的价值发挥。一是表现为通过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和全员的工作,确保法律、规则和准则得到遵守,使商业银行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和声誉损失;二是表现为合规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中,不仅以防险、查险为要务,而且要发挥专业所长,从排险角度,对虽存在隐患或瑕疵但具有较高价值潜力的具体业务,提出和给予正面的建议、顾问和协助,帮助业务部门防范风险,优化方案,在整合流程和促进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3效率之源:银行业务与IT技术的有效融合
流程银行的运营,需要商业银行IT服务管理部门从系统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应变能力3方面,给予有效支撑。从发展趋势看,当前银行业的IT技术应用,已经从简单的软硬件投入,向ERP(企业资源计划)层级发展,对管理类软件的需求将成为重点,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增强IT应用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含量,对中资银行而言,也是战略发展方向。在目前阶段,适应流程银行建设需要,首先应着解决银行业务与IT技术的有效融合问题。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加强专业IT研发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具有IT专业知识与银行业务专业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一是引进IT专业人才;二是推行IT专业人员和业务人员岗位交流;三是建立开发基金,对有功人员进行重奖;四是对科研队伍实行上岗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保持新鲜血液。
内控合规管理体系范文5
企业管理者应将法律思维贯穿到企业管理中去,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意识融进企业运行各环节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国外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商业竞争越来激烈,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法运作、依法治企,依法决策,才能不断调整对内对外战略格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将法律风险管理常态化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企业应通过对各项内控机制的整合,加强各业务板块的有机协调和制约,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完整链条,做到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3.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要为企业发展服务
企业风险管理应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内在法律需求,使法律工作全面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以重大事项、重要决策、重大合同的管理流程作为内部控制重点,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调查问卷、法律答题、不定期法律信息反馈以及对已经发生过的法律纠纷进行汇总分析等多种形式查找企业各环节存在的法律风险点,然后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划分法律风险等级,将风险点反馈到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规避、化解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企业只有通过对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才能不断强化法律管理带来的科学规范的“正向约束”,为企业创效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撑。
4.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由人员、制度和机构设置三个方面组成。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储备大量的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才,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法律风险的评估,划分法律风险等级,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管理办法、法律专项应急预案,健全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合同管理、授权管理办法和法律纠纷处理机制,对于日常和突发的法律事项能够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将法律风险管理的横向和纵向有机结合,实现管理部门控制与专业部门控制、职工控制相结合的层层控制机制,实现危机前控制与危机中控制、危机后控制相结合的时间控制机制。
5.结论
内控合规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机制建设
1 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控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已经引起银行、监管部门、政府普遍关注,探索和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1.1 商业银行在软、硬件建设上存在风险
伴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硬件”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电子化设备更新与柜面业务未达到完全同步发展;二是存在着网点建设、拆迁改造及硬件办公设施配备参差不齐;三是后台系统维护影响部分柜面操作。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软件”建设中也同样存在不少风险:比如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有的柜员对新业务不熟悉,有的管理人员在具体经办业务时“人情大于制度”,不按商业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存在制度不能认真执行的现象。致使本来很好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制约着风险管理的良性发展。目前,商业银行多未建立经济资本配置机制,未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施评价,未建立针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纠偏和纠错机制;特别是当前经营管理绩效评估办法存在诸多问题。这种考核机制过多地对短期收益进行关注,而对潜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长期下去,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1.3 良性风险管理文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当前,商业银行同业竞争越来越明显,作为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要想战胜对手,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一套适合本行实际的风险管理文化,有了这个“法宝”作后盾,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会明显得到加强。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并未建立。在具体办事过程中,商业银行员工的全面风险意识不高,还没有认识到完整的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制约着良性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
1.4 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没有得到有效支撑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不畅的原因有很多,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管控流程仍然滞后,业务管理环节的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风险管理机制与业务流程的衔接无法有机统一。二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不能对有限的信息资源进行技术处理,没有形成一套真正适合自身风险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导致关键风险点识别、风险信息实时监控、风险预警以及风险的及时报告工作大打折扣。
2 针对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搞好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放眼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立足工作实际确保业务发展稳健经营,内控管理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建立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的经营观念上,还需要将风险防控理念贯穿始终,从而达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风险的作用。
2.1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严防风险发生。商业银行要想搞好全面风险管理,就要多措并举。一方面通过对日常网点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管检查、柜面自查、员工行为排查等一系列方式,严密防范和控制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及形成风险隐患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以提高管理层的责任心,达到层层管理、层层防范的作用。
2.2 建立科学激励机制,有效避免风险发生
规范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防范风险发生的“有力武器”。一是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引入激励约束长期化的管理方式,将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纳入总体发展战略,避免以长期风险为代价的短期行为,以合理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员工搞好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二是风险防控“不留死角”,以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为最终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管理程序和运行机制建设。
2.3 引进先进风险管理工具,加强风险信息系统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注入了活力,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一是引进先进的识别、监测、计量、评估、报告、处置风险管理工具,探索事实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计量方法以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系统排查,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建立“风险库”,确定控制措施和要求,实施风险提示,发挥风险管理“防患未然”的作用。二是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科技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设计风险管理监测指标和评价指标,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借助征信系统、客户风险预警系统,进行风险信息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
2.4 全面风险管理要“以人为本”,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不论是哪个行业,哪个系统,大凡搞的好的都是有人才在那里发挥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搞好风险管理,就必须重视人才,做到“以人为本”。一是建设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选拔培养机制,努力锻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风险管理队伍;依托现有的人力资源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育,注重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二是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理念、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三是建立一个风险管理人员价值尊重的氛围,使各级风险管理人员建立起强烈的价值归属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为防范风险献计献策,认真工作。四是加强员工思想排查和教育。员工自觉的思想约束是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前提。一方面在加强员工思想排查的同时,注重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员工认识到操作风险的防范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风险教育培训等方式,培养所有员工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自上而下构建良好的操作风险控制环境,做到人人关心风险、把握风险和控制风险。
2.5 加强合规风险管理,营造合规文化氛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商业银行要想搞好全面风险管理,就要在合规管理上做文章。一是要努力学习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授权岗位的业务操作程序,坚持内控优先原则,严格内控标准,任何人、任何业务都必须处于内控制度的控制下,任何情况下不能出现例外。在全行内部倡导合规理念的同时,强化每个岗位,每个人的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风险管理模式。二是要全行上下营造合规文化氛围。合规风险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演讲、知识竞答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宣传合规的重要性,犯规的危害性,扎扎实实搞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在全行营造“合规光荣、违规可耻”的文化理念,使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自觉从思想上筑起不违规、不违纪的“防火墙”,努力营造良好的合规管理氛围。
2.6 加强监管审查,提高内审管控力度
加强稽核检查,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是防范与化解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始终要把资产质量、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作为审计重点,着重把安全保卫、财会、信贷、事后监督等业务纳入核查范围。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稽核检查活动和滚动式审计,不断地排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遏制风险。对发现的违规责任人按规定进行处罚,落实违规责任,提高违规成本,增强员工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远程监控中心,对全行所有网点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发挥远程监控中心在监督营业网点业务操作、差错事故、突发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