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文1

[关键词]会计 集中核算 内部审计

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企业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职能部门的会计和出纳,各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企业内部集中进行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对核算组及其工作成果的监督检查,即对核算组的会计进行监督、会计核算情况进行审计。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下,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与传统意义的内部审计就有了区别的,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思想与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其实是一个转变会计职能的过程和举措,它促使从会计核算中心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而现代会计核算中心早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记账机构,它更是一个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的重要部门。

会计集中核算中必须要正确处理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企业各部的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一定的差距,要既坚持规章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企业各部业务活动都能正常开展。

会计集中核算必须有完善的内外监控制度,以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风险也跟着集中,所以对于集中核算的管理就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以防范风险。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时,要加强审计。规范行为,明确责任。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就会有较高的执法风险,为此,集中核算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规范会计人员行为。防止其滥用权力或挪用、盗用公款现象的发生。

现代会计集中核算的电算化和网络化是必然趋势。所以应该建立远程报账系统和远程查账系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集中核算,从根本上解决了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问题,而且整个管理流程完全自动化,单位、前台、后台之间数据资源完全共享,即可对各部门实施远程预算监控、用款计划管理、授权支付额度的下达、财政收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

二、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脱离了企业各部门的实际业务工作,很难详细了解情况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点。一个核算人员又同时负责多个部门的账务,无力全局掌握每个部门业务细节,使会计监督存在一定难度。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制度上的充分保证。

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不能完全堵塞经费支出漏洞。会计集中核算的出发点是节约成本支出,从源头上预防成本浪费和滥用。集中核算中心对个部门的经济业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个部门报来的票据只能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审核:一是看有没有部门负责人的签字,是否与预留核算中心的印鉴相符;二是看部门拿来的票据是否合格,而对于支出是否合理并不了解,因此仍会存在一定的成本浪费。

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核算中心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在企业中发展实践不长,各项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要求。核算与监督、管理与服务是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能,但在实施过程中,会计人员常会忽视管理和监督职能,而比较注重核算职能。其二,现在还缺乏控制会计人员岗位风险的长效机制。

三、企业集中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的对策

集中核算的内部审计必须完善法规制度,使内部审计有法可依。目前内部审计的法规都是针对部门会计核算主体或所属部门的,核算中心怎样进行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核算中心与核算部门没有隶属关系,而内部审计范围包括核算部门的财务收支活动,因此在规章别要明确核算部门应配合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工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一来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才能做到依法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集中核算的内部审计要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质量。面对众多核算部门和有限的审计资源,选择怎样的样本编制可行的审计方案,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是会计集中审计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对此,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随时检查会计核算情况。将检查中发现的疑点列为审计范围;找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将其列为审计范围进行重点审计;其三,将财务软件系统中非法修改历史资料作为审计重点。

四、总结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文2

一、企业预算成本控制的缺陷

(一)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先,低碳节能为重,所以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有所变化,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过度的状态,企业日常维护的观念需要向着低碳节能的角度改变,但是目前的管理制度却不能规范员工行为,甚至让员工产生反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降低了企业发展动力。例如生产过程中存在产品生产误差导致废品,企业内部对废品和责任人的处理方式陈旧,一般会采取重新领料加工或人员过错失误处罚为手段,却不考虑如何改进方式,由于操作流程中存在不方便,就不采取措施检验产品是否达标,以至影响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下降,而造成资金投入损失,由于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企业收益率下降。

(二)财务信息流管理不当 企业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支撑和维护,企业内部人员虽然在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正确引导,但是在对财务信息流控制过程中信息的正确性把握太差,导致了企业人员配置的混乱,使员工不能清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遇到紧急情况和资本损耗就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信息流不能上传下达,顺利进行财务信息的更新与通知。比如企业生产环节中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处理备案,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购买产品成本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目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所以对购买原材料和损耗产品的财务数据录入存在偏差。

二、企业预算成本控制加强的方式

(一)合理制定产品价格,稳定控制成本 企业内部产品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还要充分考虑自身对成本的控制力,要尽量保证利润的回报,还要考虑对市场中其他产品的冲击力,通过详细调查市场发展情况确定如何开展战略成本定价,是采用撇脂定价法还是领先定价法,既要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还要帮助企业迅速收回成本,非常考验财务部门的定价策略。如果财务部门能够充分考虑市场中的变换形式,通过合理化的策略制定符合产品发展路线的策略,就可以既提高产品竞争力,又稳定了成本的控制力。

(二)稳定固定的工作流程,减少前期成本投入 企业中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前期成本的投入,定期定量的检查工作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前期成本的管控。生产就是使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项目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企业多环节的工作流加大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前期的环节中,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成本资源浪费。

三、企业财务考核的缺点与不足

(一)企业财务监督不当 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主要依赖于企业的产权分离模式,监督耗损成本过高,企业财务监督措施的开展主要考虑资本的有效运行,资本自投入到产出再到收益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督,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企业面临的现状中,监督在长远角度来看需要加强效率管理,但是目前企业内部资源配给不合理,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了企业监督所带来的高昂成本,所以不具备完整和有效的监督考核基础,目前所使用的监督方式并不奏效。企业资金监督管理中事前成本控制和事后收益控制都存在不确定性,现在往往是事前有预算事后无考核,有时会因为激励因素不明确而对关键成本环节的把握不当,形成过高的监督成本。

(二)企业管理层级权限分配不合理 企业内部目前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内部财务考核要注意企业管理层次的协调,要区分企业内部的权限划分,企业内部的多环节操作形成了复杂的组织层次, 使管理链条过长, 导致管理效率低。将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将资源有效配给在每一个环节,不让多环节成为提高成本的障碍,要通过协调发展来降低成本投入,帮助企业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加强管理,在财务考核时没有对不同的财务环节做出合适的考核标准与方法,针对不同成本额度的调查分析也没有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对待不同层级的管理不能区别对待,增加了企业管理负担, 提高了管理成本,企业管理层权限划分不明确导致了处理方式冗杂,环节繁琐,对管理层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障碍。

(三)企业内部财务考核标准不规范 企业内部缺乏建立财务考核制度,没有确立财务考核制度的重要性,使企业内部员工对成本管控的认识浅薄,企业中没有对员工进行完整的财务考核培训,使财务部门开展财务考核时在各个环节和各层级开展工作都遇到了困难。让企业内部的财务考核能够顺利发展需要加强员工对内部财务考核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考核基础。因为企业内部现阶段缺乏加强财务知识的普及和财务考核制度建设的讨论,这就会导致员工对企业财务发展的方向不明确,与企业战略发展脱钩。

四、低碳经济时期企业财务考核创新

(一)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监督体系 面对国际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发展压力,我国企业要实现变革与创新,确立财务管理有效监督体系,在开展绿色经营模式的同时需要注意提高企业财务监督管理。第一,企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的办法强化对内部资本的控制和管理,对未来企业绿色市场竞争的行为予以引导和扶持,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财务考核制度来创造内部资金公平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二,资产投资与财务管理合并为一,缩短管理流程,规范企业兼并、收购破产以及优势企业重组上市等经济行为,运用“绿色化”财务考核的方式激励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成本控制,开源节流,调整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第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有利于形成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

(二)明细企业管理层级划分,确立财务目标 低碳经济发展时期企业需要通过明细企业管理层级划分,确立不同管理层级的不同权限,提升财务管理的成本管控效率,树立企业财务资本管理预算制度,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在以企业层级权限明晰管控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中,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低成本投入与高收益并行。这要求企业管理加强资本使用效率,确保资本的安全有效运行,即确保投资人最初投入资本尽量少受损失,也可以完成最初设定的经济投资基础目标。资本的保全既包括原始资本的价值也包括无风险投资中应得的收益,最终目标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表现在超出原始资本的价值可以确认和计量,包括了无风险报酬和超过经营预期所实现的收益两个部分。此外,资本的无形增值通过计量和统计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而要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必须实行国有资本的预算。

(三)加强财务考核标准化培训,提高人员财务考核意识 财务工作涉及到单位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财务考核的监督是保证资本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财务人员有效开展工作的激励措施。首先,它需要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及支持财务考核制度,对企业内部的资本负责,企业内部做好财务考核,要将财务考核制度落实到位就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提高个人对财务考核的认识,完善个人财务素质,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其次,财务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资本的有效运行,通过低成本投入获得高收益,帮助企业资本有效运行,形成健康循环、稳定发展、长期获益;再次,企业要加强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考核的标准化,培养每一位员工的高级财务知识,加强考核的重要性认识,帮助企业内部的员工规范自我考核方式,与企业战略发展融合为一体。在企业内部财务考核建设中要加强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提高系统性的学习机制,帮助企业内部的员工努力解放思想,积极转变理财观念,改进理财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健能:《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探究》,《企业管理》2009年第10期。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制度;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做好企业内部协调,共同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并可以保证企业资金与经营安全,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自2008年财政部门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统一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个企业管理的好与坏,体现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力的强弱。近些年,大多数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内控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杜绝在企业运行管理中出现中饱私囊、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我国企业发展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例子。例如:2004年三九集团发出公告称:因为财务问题被司法机关冻结而引发财务危机;2005年华源集团因财务问题引发信用危机;澳柯玛集团2006年由于股东占用大量公款而导致经营危机。这些都是因为内部控制管理出现问题而引发的企业管理危机,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企业发展也都勉励巨大挑战。为避免企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我们就要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为我国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内控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违规操作、中饱私囊等现象频频发生,影响极其恶劣,严重的将会导致整个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会使企业处于危机之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内部管理态度不端正,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严谨,没有切实有效的利用法律武器。由于企业管理中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共同协作,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一定的分离状态,使企业管理者无法兼顾几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企业内部达不到一个统一的完整性。这样的企业管理理念,直接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就连企业内部管理的理念都将失去应有的作用,最终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则会直接造成企业倒闭,影响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没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2008年我国财政部分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条例实施以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统一性,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每个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的不同,所以,每个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成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实际运行模式与生产环境的不同,相比较之下,统一性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够适应企业的运行发展,那么控制制度就是摆设,毫无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人员的岗位定位存在很大的问题,财务、出纳一把抓,所有账目由同一人管理,这只是诸多岗位中尤为突出的一个例子,其他的工作岗位也同样存在此类情况。如此的人员配置与内部控制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隐患是无法估计的,将会使整个企业的管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3.受人员参与和政策落实的影响

虽然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我国基本制度建设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开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整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管理岗位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认识不高,不能有效的发挥岗位作用,管理态度不端正。其次,各岗位工作人员,把管理责任推给各级管理人员,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企业文化环境,将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也同样给内控控制制度的实施带来障碍。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与实施中存在着很大的协同性,所以,目前好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4.没有开展有效的考核制度和督导意识

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一个完善健全的控制标准,然后按照控制的标准严格执行并进行监督。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监督人员工作效率,也可以利用考核的形式进行成效验收。然而,就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中,我们往往在制定控制制度之后,不再对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问题上,只做做表面功夫,效果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另外,即使有部分企业开展了考核制度,也是考核力度不足,根本就无法起到督促的作用,所有的制度与实施都形同虚设毫无结果,直接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责任缺失。

三、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优化建议

1.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要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必须要从最基础的内部控制环境着手,这对企业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出发,第一,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意识,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只有真正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才会主动去遵守内控制度。我们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培训策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以及对整个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第二,要加强企业内部职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职工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提高整体管理意识,改善目前的消极情绪;为企业培养有素质的职工,并让大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减轻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工作压力,为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打好基础。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的建设

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严谨,制度内容与实际企业环境有冲突,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管理控制成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内控制度。根据目前企业运行管理的实际状况,在原有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和协调。新制定的企业内控制度,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文化发展目标来制定,有足够强大的企业内控力度,具有一定的信服度,另外,我们应该建立监督小组,针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质控。由企业内部主管领导为组长,各部门主管为副组长组成监督小组,严格按照内控制度开展监督工作。包括对领导层、分管领导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生产部门等,都要进行严格的业务监督。实行考核制度,定期对监管的部门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考核,完善考核细则,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上报组织,统一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第一时间做出整改报告,实施整改措施。

3.开展企业内控制度教育宣传

为了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开展实施,首先要在企业内部职工之间进行企业内控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自我约束意识,并在工作中,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在过去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由领导层一手掌控,企业内职工不参与,领导凭借心情和习惯进行随意管理,很难深入民心,没有说服力。为了得到企业内部职工的认可,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从自身改变做起,带动全体职工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为促进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实施起到辅助作用。

四、结束语

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内控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及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从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云杰.试析如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以及防范企业风险[J].财会学习,2018,(1):8-10.

[2]刘涛平.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措施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159-160.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文4

【关键词】人力资源 绩效考核 问题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如何有效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通过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对于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刺激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和培养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归属感,都有着莫大的作用。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无疑将会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的公平正义,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同时,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能够让员工对于自己所获得的评价心服口服,提高员工对于管理者的认同者,更便于管理。然而,目前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绩效考核并没有取得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的目的,甚至带来了诸多管理问题。

一、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往往没有公正的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导致部分人才流失。在笔者看来,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绩效考核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将绩效考核成绩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当然这是绩效考核必需要有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这并不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将绩效考核成绩与薪酬挂钩只是提高绩效考核效果的一种手段,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激励员工积极投入中工作中,取得更好的绩效,进而促进整个企业绩效的提升。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本末倒置,仅仅是为了通过绩效考核来加强对于员工的控制力,而忽视了绩效考核的本来目的。这样的绩效考核固然可以在表面上加强对员工的控制力度,实则员工对于这套绩效考核体系难以产生认同感,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拒心理。而通常这种抗拒心理会继续延伸至实施绩效考核的管理者身上,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压力。其对于企业内部凝聚力和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带来的消极影响更不用说。

(2)考核指标缺少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绩效考核体系作为一种评价系统,就必须要有规范的可量化的指标,并易于操作。而目前国内企业的绩效考核则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并没有实际联系各岗位职责的区别,建立适于不同岗位的不同考核机制。这就造成了绩效考核体系本身的不全面不公平。用这样的绩效考核去考察员工,也必然会造成客观上的不公平。而且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拥有太多的主观性指标,员工对于这样过于主观随意的评价肯定是难以认同和接受的。甚至于有些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设立了一些难以操作的指标,例如过分详细的或者难以准确考量的考核条目等。这无疑使得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可靠性和可信服度大打折扣。试问这样的绩效考核又怎么能给予员工公平合理的评价呢?

(3)忽视考核后的总结和交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并不是每个员工都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而绩效考核的目的正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绩效以至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适时组织员工针对自己的考核成绩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帮助员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表现良好的不仅要给予褒奖,还要有适当的物质奖励。鼓励员工们进行经验交流,有利于增进员工之间的信任感和团结性,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内部良性竞争。

二、解决目前绩效考核问题的措施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要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和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明确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努力向企业的这个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绩效考核的目标,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才不会舍本逐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给予员工公正合理的评价来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而绩效考核中的各种奖惩措施仅仅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而已。要知道企业需要的是更高效率、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员工,而不仅仅是更加易于管理的员工。

(2)制定规范和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应该客观公正,且具有可行性。要削减主观因素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影响,维护企业内部的公平正义。科学的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在员工中的信服度和影响力,增强管理者的号召力和企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增强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管理者应该定期展开绩效考核总结会议,表彰表现不错的员工,帮助出现问题的员工改正不足之处。同时,管理者也要倾听员工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意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往往是被考核的员工们才知道怎样的考核制度是公平合理的,哪些考核指标是累赘无效,甚至是不公平的。同时,这样的沟通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使全体职员团结一致,致力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关系到被考核员工个人的利益,更关系到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公平的评价制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保持良好的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文5

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招聘录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其它工作都是为这三大内容服务的,其作用也主要通过这三方面的内容发挥: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招聘录用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一个企业的启动首先是人力资源的启动,为确保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当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缺乏时就需要从外部招聘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补充合格的人力资源,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目前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企业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突出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人员素质的竞争。现代企业的营销策划、管理手段、市场意识等先进的竞争方式是靠高素质的人才去完成的。如国际知名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每年从各名牌大学选拔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充实到企业中,并不断地培训其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使得企业整体素质不至于出现竞争力的断层,招聘录用工作是企业间竞争的前哨站。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非同一般。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员工培训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培训活动是企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企业文化、企业方针、行为规范、专业技能、工作责任感等的培训。培训可以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为企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方式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的轨迹。在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因此必然离不开人这个最基本、最伟大、最富活力的资本。上海豫圆集团所属公司上海乔家栅有限公司的方法是:预测市场变化,及时制定培训计划,做到先期培训到位,可以及时顺应市场变化,公司的培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纠正员工的偏差上,因为素质提高了偏差自然少了。所以说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可以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发展。绩效考核是激励机制的需要,是人力资源的核心,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岗位适应性,工作责任性,完成工作的质与量和效率等目标的考核,来科学的评估每个员工对岗位的胜任性。考核是对员工的褒奖、惩罚、培训、调岗、升迁、薪资、福利等执行的依据,通过考核可以发掘企业内部人才,可以淘汰不合格的员工,考核是将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可以说,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考核制度或者考核制度成旧,必定会死水一潭。而先进的绩效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范文6

2002年美国牵头颁布了奥克斯法案(又称为萨班斯法案),在萨班斯法案中明文规定企业要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两年后,美国的COSO委员会结合萨班斯法案,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即ERM框架),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应用指引。2008年,我国财政部借鉴美国风险管理得经验,颁布施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根据规范的内容制定内部控制框架,对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及内部控制理论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

对于风险管理的内涵,理论界莫衷一是。美国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是这样定义的:风险管理是由管理当局、董事会以及相关人员共同实施,贯穿于制定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企业潜在风险的鉴别,使所发生的管理风险能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并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ERM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较为宽泛,因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这个定义主要注重的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能有效衡量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而对风险进行管理。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其具体是指企业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障以及自我调节的过程。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令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达到保护企业财产、规范企业管理的目的。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投资股东创造最大利润的战略目标。

(三)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从理论发展以及社会实践角度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逐渐走向融合,我国商务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是借鉴美国ERM框架的内容,所制定的内部控制的构成要件以及目标与风险管理的要求极为相似,都是注重于发展战略、市场运行、财务管理、法律规范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三、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

从上文中我们知道,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然而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却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面临着经济危机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多方面的挑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广泛提升,对企业经营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而,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仍然薄弱,缺乏对企业风险管理重要性及其必要性的理解。由于风险管理在短时间内无法产生直观的经济效益,且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这加深了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风险管理只会束缚手脚,降低企业办事效率的意识,使风险管理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这会直接导致企业内部发生财务风险。因而,企业管理者应该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探索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混乱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文化、领导者的品质、风险管理知识、企业员工的道德观以及董事会等组织结构所共同组成的管理环境。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混乱。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意识不强、企业文化缺失、员工的整体道德素质偏低、董事会没能发挥应有作用等。大多数企业没有理解内部环境各部分的内容,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薄弱,使企业发生的经营风险脱离企业的控制。2004年发生的“中航油事件”就是一个针砭时弊的例子,由于该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紊乱,使得新加坡子公司的总裁陈久霖轻易挪用了该公司的巨额款项,用于进行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差

制度的核心在于有效执行,如果执行力薄弱甚至是没有执行,那么再完善的制度也发挥不了其应用的作用。导致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执行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管理者的素质不高、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当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问题普遍制约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执行。此外,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会加大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难度。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

要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进而向全体员工推行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自上而下提高企业所有人员对风险的认识,逐步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要建立并完善覆盖企业各个经营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要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者(尤其是财务执行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活动,确保财务会计数据以及企业负债情况真实可靠,并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反馈财务管理的漏洞,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企业要进行经营体制的改革,采取多元化经营方式以分散经营风险,管理层企业要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目标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才能针对目标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识别、评估并应对经营风险,不同的目标会使企业面临不容的经营风险。企业制定发展目标时,经营管理者需对自身经营劣势及优势进行客观评估,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以及挑战,并分析企业所处的的内部、外部环境,识别对企业发展有利或者不利的因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确定企业的风险控制的容量,企业风险控制的容量水平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基于此,企业只有依据自身风险控制容量来制定发展目标,才能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企业只有贯彻落实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完善企业内部的考核制度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将考核制度应用到企业内部控制之中。考核制度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一方面要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纳入到考核的范围,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及时改进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强的个人或者部门给予表扬,同时要惩罚执行不力的个人或者部门,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到底。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机制

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发展目标规划等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财务管理部门要通过确认会计数据来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负债情况真实,并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对企业有可能面临或者已经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或规避。管理实践表明,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