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及制度

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文1

[论文关键词]实验助理 实践能力 开放式管理 

 

实验教学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不仅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目前很多毕业生对实际工作了解少,知识掌握不牢靠,无法适应用人单位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迫在眉睫。 

 

一、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1 学校的场地、师资、设备情况的原因。目前许多地方院校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由于工科办学成本较高,重大设备价格昂贵,导致购买数量普遍较少的情况普遍存在。 

 

2 实验训练相对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的重心主要放在加深有关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上,许多实验只能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完成教学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有效参与进去,导致实验过程走过场,甚至出现代替签到、应付了事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课程内容与实验内容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与协调,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学生按要求操作,很少进行思考及创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4 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利用时间不够充分。传统实验教学强调设备台套数、实验规模、实验室有效面积、容纳学生数等问题,而在设备昂贵、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实验室只在规定的时间段接纳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学生须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容完成实验,其他时间往往都是关闭的。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是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重新优化组合,能够很好地解决所存在的资金短缺、设备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场地面积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开放性实验保护了学生的原创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环境中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动脑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封闭式教学所无法替代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的。可以说开放实验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也是解决实验室现有困难的最佳方法。而实现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实验助理”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验助理”制度的实施 

 

机械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施,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招收、培养“实验助理”的办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助理”就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招收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帮助教师完成实验室建设和开发新实验内容,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实验指导等工作。选拔“实验助理”的过程中坚持重点培养、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学生提出申请、资格审查、教师推荐等各个环节把关,面试合格后进行培训,熟悉工作环境及任务,在培训后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助理员,试用后正式上岗协助教师承担教学指导工作。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最后达到独立进行实验教学指导。在他们的参与下,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开放都面向学生,创造了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为保证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加入了创新学分环节,并制定详细的获取细则,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获取。 

目前学院已经在数控技术、液压传动等6个分室实现了开放教学管理,有超过24%的实验项目可以完全由学生单独指导,50%左右的由学生参与指导或辅助教师进行指导,解决了实验室教师数量少、指导不到位的实际困难,所有的“实验助理”都认真负责,能够胜任实验指导工作,实现了实验室全开放。 

三、“实验助理”的工作任务 

 

1 实现全天候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真正做到实验室从时间到空间的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独立动手完成实验,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现行传统实验教材的实验项目层次单一,不能满足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对学生束缚比较大,缺少个人发挥空间,一些实验方法和技术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围绕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来展开,组织编写了《创新实验教学指导书》,书中不仅提供了实验教学方法、重点难点,还通过介绍实验教学指导要点提醒学生对常见错误的防范,同时把各种仪器常见故障的使用、分析与排除进行了介绍。这不仅是本实验指导书,也是实验室教师们多年实验教学经验与学生助理的创新活动心得体会的集成,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 

 

3 设备技术更新。随着技术更新,现有的实验设备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一些新知识、新技术能及时引入实验,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存在的问题是许多设备价格昂贵,短期内不断更新的可能性较小。学院利用自身条件,用少量的投入完成了多台实验设备的升级改造,由指导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参与完成。这样可节约大量资金投入,且主要功能基本相同,可以满足创新性实验的要求,使学生获得了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注重随时吸收新技术促进教学设备动态更新,可以完成教学技术储备,同时实现创新实践综合训练。经常接触实验设备,学生能顺利开发出多项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可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4 参与成绩考核。实验助理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担任指导教师的角色,因此也就需要赋予他们参与考核的权力,这样既可以树立他们的威信,使来参加实验的同学对他们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鼓励更多的同学争当实验教学助理,也可以使考核的成绩更趋近真实,保证考核的结果更公正、客观。同时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如创新性实验可申请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优秀成果可替代相近实践环节学分等方法,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 实验室开放的成效。首先,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一过程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程,珍惜动手实践的每次机会,许多学生在实验中激发了兴趣,找到了目标,特别是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后,树立了自信心。其次,通过实验室开放使实验室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2005年起学校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年度实验室的平均利用率为53%,到2008年度实现开放后利用率已高达91%,利用率明显提高。 

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文2

对消费者而言,GMF是新生而敏感的事物,供应链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极大地制约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标识管理制度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为基本和常见的手段,也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接受者是否认可标识信息受到标识本身和标识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两个属性的影响[11-12]。因此,除了消费者对标识本身的信任程度影响其购买意愿之外,消费者是否信任标识来源,即对政府管理的信任度,也是影响其购买意愿的因素之一。由于GMF是一个新兴产品,现阶段大多数消费者对其还不甚了解。消费者对其的接受程度不仅是对技术本身所可能带来风险的反应,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也会对消费者是否接受这项新产品产生重要影响[13],冯良宣等研究也表明,消费者对政府管理能力信任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增强消费者对GMF的购买意愿[14],据此,本研究先提出如下两个假设:H1:消费者对GMF标识的信任程度影响其购买意愿。H2:消费者对政府标识管理信任度影响其GMF购买意愿。据张传统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信息的关注度显著影响其购买决策[15],标识是通过将商品的内在特性与外在提示相统一,将商品的信任特征转化为商品的搜索特征[11],从而解决GMF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消费者对GMF标识的关注程度会影响其购买行为,因此,本研究提出第三个假设:H3:消费者对GMF标识关注度影响其GMF购买意愿。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消费者对GMF标识的信任度、对政府标识管理信任度和消费者对GMF标识关注度3个因素为切入点,将消费者对GMF购买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标识管理制度对消费者GMF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模型。

2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2.1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武汉市消费者。首先,根据相关统计公式确定样本容量为n,n=Z2×p(1-p)e2,其中,e为容许的抽样误差(本次调查取5%);p为总体成数(本次调查取0.5);Z为标准化正态变量,为保证准确度,本次调查置信度选用95%,对应Z值为1.96,计算得到样本容量约为385。结合以往的调研经验,考虑到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本次调查扩充了一定的样本量,最终确定样本量为416。随后,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研究运用SPSS17.0对武汉市各个区按照人口密度、人均GDP等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武汉市13个区分为4个层,然后,在各层选择了2个大型购物广场或超市做为调查地点,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在每个点抽样调查了52个城市消费者,共发放问卷数416份。由于面谈式调查质量比较高、回收情况较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97份。就样本分布来看,性别方面,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分布较为合理,男女比例分布为48.9%、51.1%。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样本所涵盖的年龄范围比较广泛,但主要以18~39岁的中青年为主,占到了总体的75.5%,中老年群体比例仅为20.8%,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体质较差,不方便外出购物,从而导致了样本年龄结构分布不均。从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来看,被调查者主要是以本科或大专为主,其次是高中、技校或中专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0.5%,比例最低的是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这与武汉市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各种大专院校广泛分布,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有关。从个人月收入来看,被调查者中收入在1001~2000元的占23.5%,2001~3000的占24.5%,3001~5000元的占21.4%,而月收入达到5001元以上的仅占总体的11.9%,1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18.7%。专业分布上,被调查者所学专业也较为广泛,涉及农业、食品、生物工程的为23.8%,医科所占比例较小,其余的理科、工科、文科分布较为均匀。

2.2变量选取与赋值

根据前述构建的研究模型,并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通过设计问题“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在GMF与非GMF之间进行选择,您会选择什么?”来测量消费者对GMF的购买意愿。由消费者在“非转基因食品”、“无所谓”、“转基因食品”3个选项中进行选择。3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2、3,即赋值越高,表明消费者对GMF的购买意愿越强。消费者对GMF标识的信任度通过直接询问获得,由消费者在“完全不相信”、“基本不相信”、“一般”、“比较相信”和“很相信”5个选项中进行选择,5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即赋值越高消费者对GMF标识的信任度越高。结合目前关于GMF安全问题的争论,消费者对政府标识管理能力的信任度用消费者对政府颁发GMF安全证书的评价来测量,越是认为草率的即对政府管理能力越是不信任,越是认为谨慎的则表明其对政府管理能力越信任。而标识的关注度则用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是否常看成分说明来测量,越是常看的则表明其对标识的关注度越高。

3调查结果分析

3.1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现阶段,消费者对GMF的认知度较低,普遍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仇焕广等2002年对我国东部5省11个城市调查之后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听说过GMF,但是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知识了解较少[16]。此外,再加上GMF争论引发的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对GMF的态度还是十分小心谨慎。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明确表示愿意购买GMF的消费者仅占3.5%,而倾向于购买非GMF的消费者达59%,远远超过愿意购买GMF的消费者比例,只有28.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在意所购食品是否为转基因。究其原因是消费者比较介意转基因成分,调查结果显示,当消费者知道自己购买的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时,仅有0.9%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会购买更多,5.7%的消费者会选择继续购买且购买数量不变;另外还有16.8%会继续购买,但购买数量会有所减少;而马上停止购买的消费者达25.6%,超过会继续购买的消费者比例,大多数消费者抱着一种不太确定的态度,表示尝试以后才会做出选择。因为介意转基因成分,再加之为了维护自己的消费知情权和选择权,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对GMF加贴标识以区别于传统食品。本次调查发现,84.3%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贴GMF标识以区分于传统食品,而认为不需要的仅为3.4%,另外还有12.3%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进一步调查发现,标识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4.3%的被调查者表示在以往的食品购买经历中每次都会查看成分说明,另外还有36.9%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查看。尽管消费者对标识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其对政府标识管理能力的信任度并不高,虽有49.1%的消费者一致认为政府颁发的GMF安全证书是比较慎重的,但是,仍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颁发转基因水稻、玉米安全生产应用证书是比较草率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消费权益,86%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对于GMF不仅需要加贴标识,而且需要采取强制性标识管理制度。

3.2标识管理制度对消费者

GMF购买意愿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消费者对GMF的购买意愿不高,但对标识管理期望非常强烈,这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GMF的安全问题有所顾虑,期望通过标识选购以规避风险。本研究首先采用偏相关分析探究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主要探究消费者对GMF标识信任度和对政府标识管理信任度以及标识关注度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消费者对政府关于转基因标识管理的信任度越高,其对GMF的购买意愿越高,相关系数为0.158,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这是因为政府公信力能够在公众GMF购买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公信力能够显著降低公众对GMF的风险感知[17]。Moon等也认为公众对一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仅受到技术本身所可能带来风险的影响,使用和管理这项技术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可能影响公众是否接受这项新技术[18],因此,消费者对转基因标识管理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其购买意愿。此外,仇焕广通过严格的计量经济模型也验证了消费者对政府公关管理能力信任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消费者对GMF的接受程度[13]。故让消费者了解政府在GMF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增加他们对GMF的信心和认可度,对于提升消费者对GMF购买意愿有重要的作用。第二,消费者对GMF标识的关注度越高,其购买意愿也越高,相关系数为0.107,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于GMF具有信任品特性,消费者在短期之内并不能确定食用GMF是否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充分利用转基因标识,能更好地帮助消费者规避GMF潜在风险,满足他们对GMF安全管理的期望。这也符合Hicks消费者剩余形式的经济学原理,即在假定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息的关注度越高,搜寻到质量高、信度高的信息对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就越大[11]。本研究以GMF购买意愿为因变量,以消费者对GMF标识的信任度、对政府标识管理信任度和消费者对标识关注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3)。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政府标识管理信任度、消费者对标识关注度显著影响消费者对GMF的购买意愿,而消费者对GMF标识的信任度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这与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4结论

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文3

[关键词]绩效工资 高职院校 管理制度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教师职业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我们过多的从精神层面给与教师职业肯定的同时,我们发现教师职业的性质并没有随着这种口号式的激励而改变,社会地位也没有随着这种口号而提升。当我们在过分强调奉献的同时,忽然发现教师也是人,而且也是一个“理性人”,他们也应该有自身的利益追求。事实上,基础教育战线绩效工资的全面实施,的确在改变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看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也更加凸显。但是,基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支持并不是某一类教育能够解决的,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合力的科学使用,才能满足整个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实施绩效工资也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调动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要研究高等院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而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布局来讲,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分为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两类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式上有着巨大的不同。因此,对教师的管理方式也就不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着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以及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管理制度应该和其他的教育机构有所不同。当前,高等院校正在逐步的实现绩效工资。那么,高职院校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呢?

一、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实施的意义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Merit pay)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Appraisal related pay),是以职工被聘上岗为基本条件,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等确定岗位等级,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一般情况下,绩效工资由四部份组成:基本工资,年龄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绩效工资的基本特征是将员工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实行绩效工资主要有如下的意义:

1. 真正在高职院校内部贯彻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教育机构,有着与企业不同的特征。企业的员工的劳动,可以通过产品等直观因素进行评价,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用直接的测量手段进行评价。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职院校工资分配的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工龄,职称是整个薪酬体系设计的最主要因素,这种表面上的公平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实质上的公平,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劳动,教师敬业精神主要的依靠就是职业道德素质。但是,职业道德素质本身是自律的,没有外在的强制力,而且也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很难对教师队伍整体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绩效工资的实施,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设计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可以让优秀人才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真正的实现按劳分配,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在高职院校实行严格的、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可以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的最终业绩标准是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既是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接受社会的检验。高职院校以科研业绩、教学业绩为基础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以不断地激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从事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保证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实践性,保证知识传授的前沿性,最终保证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3. 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的团队精神和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增大高职院校的凝聚力

任何一所高职院校要全面保证教学质量都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有效的工资激励制度,不仅可以促使人才的脱颖而出,而且也可以通过事业、经济两因素留住人才,从而形成稳定的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上形成合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团队合作意识,扩大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宣传自身的品牌形象。

二、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顺利实施,对于深化分配改革,调节收入差距,理顺分配关系,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绩效工资对于事业单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绩效工资改革的时间并不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而且绩效工资工资制度本身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缺点,因此,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 高职院校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体系。这是绩效工资发挥作用的前提,如果劳动强度和岗位任务过高,教师无论怎样都达不到岗位的工作目标,绩效工资就没有意义。如果工作任务和劳动强度过低,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就能完成工作任务,绩效工资就会失去它的激励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的设计,必须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好制度设计的“度”。

2. 努力防止绩效工资实施后的负面影响。绩效工资鼓励员工之间的合理竞争,但用得不好的话,可能会破坏教师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因此,要经常做教师之间的沟通工作;绩效工资鼓励教师追求高绩效,但是教师的高绩效有时可能和学校的利益、发展目标,也就是组织的利益不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师对学校的组织认同感,以学校的利益为重;此外,个别教师还可能为了追求自身的高绩效而损害服务对象的利益。例如,个别教师为了完成自身的科研任务,而不愿意承担应当承担的教学任务,因此,必须注意各种任务之间的平衡,不能过分的强调某一方面。

三、结合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创新教师管理

高职院校教师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师的合理管理,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因此,高职教师的基本理念必须正确。高职院校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因此特别强调服务能力建设,因此,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建设。而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首先必需承认教师合理自利行为的正当性。教师既是“道德人”也是“经济人”,教师职业既应该履行自身对社会的道德承诺,也应该有自身的利益追求,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鼓励教师走向社会,不仅可以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且可以真正的让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让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可以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从事实践课的教学。总之,在绩效工资背景下对教师进行管理形式应该更加灵活,目标应该更加明确。对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公正:

1. 待遇公平公正

绩效工资的实施,是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追求实质的公平,但是这种实质的公平和形式的公平是存在矛盾的。而且,公平的内涵远不止工资,对待教师,经济上要公平,政治上更要公平。无论是入党提干、评职评先、进修学习,乃至会议上的表扬、批评,都要以无私的眼光对待每一位教师。不可任人唯亲,随心所欲。

2. 使用公正

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管理,不仅要利益驱动,还需要事业驱动,因此在对教师的使用上必须要公平公正,要根据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状况,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3. 情感公正

情感公正是加强教师对组织认同感的重要方面。由于绩效工资在数量上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教师情感上的疏离,而这种疏离必然会影响到组织的公平感,一旦这种公平感丧失,教师就不会履行对组织的承诺,就会产生离职的意愿,破坏教师之间的信任,从而失去对组织的满意度。

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文4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缺乏认识。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间竞争愈加激烈,也造成企业缺乏财务管理认识的问题日渐突显,特别是新会计制度颁发以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是日趋杂乱,市场因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略某些会计制度的细微变动,进而违反规定引发经济损失。会计制度变动深刻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但更多企业都无视内部财务制度完善,往往意识不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影响力,甚至仅从表面总结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这些均为财务管理混乱所致。企业整体工作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其科学性与企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然而我国企业现阶段发展状况表明,部分企业对其存在认识浅显、偏差等问题,以至于限制了企业经济发展。

(二)专业型人才较为匮乏。

财务管理发展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其密切关系着企业员工切身利益,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当从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尚未对员工普及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大部分员工对其概念模糊,严重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各高校纷纷改变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仍缺乏过硬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理解过于浅表,一旦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就显得上手缓慢,再加上企业老员工没得到相关培训,又无法在新财务管理模式中运用传统管理知识及其经验,且短期内难以转变自身财务管理观念,以至于不能引领新职员更好地参与其中。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新会计制度严格要求着企业会计的整体素质。在企业会计参与财务管理时,必须保证其综合素质过硬,既要具备专业知识,也要拥有丰富经验,尽可能确保财务管理者的高质量。而具体工作中,企业则要为其提供人性化发展空间,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奖励机制,以调动会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此外,企业可成立多维度会计制度学习小组,对传统财务核计方式进行革新,再系统性培养会计师专业技能,从整体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会计是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必须在财务管理期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以免由于能力不足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二)完善财务管理部门。

通常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均为独立部门,其职能相对较小。而基于当期经济社会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分层管理,且必须渗透于各个部门,根据新会计制度具体落实,以确保其管理的科学性、严谨性。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对资金流向高度关注,尽量保证资金流通范围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使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得到发挥。总之,财务管理能够规范企业投资与生产,充分向外界展示企业优势,并推动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进而使企业与社会利益共同获得增长。

(三)健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要确保企业获得良性发展,首先得完善建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而由于企业长久发展以其内部审核制度为基础保障,故完善财务内部审核制度是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合理确定财务管理者的具体职责,进而根绝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我国新会计制度提出的客观要求,即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另外,企业还应针对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制定财务审核制度,使其内部监管水平得到提升,为其发展创设健康绿色的环境。

(四)建立民主监督机制。

企业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证监督机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层次,真正实现公正透明的财务工作,促使财务管理获得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的高效管理取决于监督体系,而将监督权分配给每位员工,则是直接有效达成监督的主要手段,从这一层面来说,基层监督是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财务管理的关键。通过民主化监督机制建立,使财务管理者时刻感受到紧迫感,让企业基层员工了解到监督企业财务的益处,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方可有效监督企业财务管理,规避各种不当行为发生,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性,进而为企业谋求更大利益。

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文5

一、新会计制定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工作的对象是货币,货币是一种计量单位,把货币以数字的形式整理成表格,能够把单位近一个月一年的财务收支情况清楚的体现出来,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保证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近些年来出台的新会计制度,在此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的变化,新会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符合会计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必须包含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具体使用资金。并且对使用资金的流向进行全程监督控制,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都合法合规,要把新会计相关制度都落实到实处,同时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制定发展策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数据。

二、新会计制度下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现在事业单的新会计制度正在发展的阶段,首先,新的会计制度正在逐渐地在各个省市地区适用,适用范围会越来越大,与以往的制度相比,新的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对会计科目的划分更加细致,内容的要求更具有针对性,降低了因为会计口径指标造成的混乱局面,推进了会计计量口径的标准化。其次,新的会计制度准则加入了全新的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全新的会计核算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新会计制度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再只是形式化,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各项法律法规,对各类型的资产管理都进行了细化的管理和归类。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比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水平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当中,致使财务管理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样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又有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中进行财务管理的人员,不断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技能,但是现在的事业单位当中,财务管理的人呀职业素养比较的薄弱,专业能力不能适应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导致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差低下,有时会影响了决策的定夺,其次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防风险意识,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不能保障,这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

由于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合理的适合单位发展的预算编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资金问题一直就是难点,再加上事业单位的内部对预算管理认识低下,不够重视,忽略了前期对于资金的规划,并没有从整体的运营层面考虑,仅仅把财务预算管理当成一种形式,完全没有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三)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完备

目前,事业单位太过于重视外部发展,忽略了内部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标准,财政的拨款专项资金不能够专款专用,财务管理的账目比较混乱。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事业单位的人员利用个人职能,私自挪用公款,造成账目的数字与实际的不相符,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资金使用率较低,国有资金浪费严重。事业单位未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岗位职责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举措

(一)加强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事业单位在对财务人员的选拔上要严格,基本要求是要有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聘请有学识并且专业水平高的会计人员担任领导工作,对财务管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把握,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要对新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是新会计制度有效实施的根本,从各个方面挖掘财务管理的人才,并且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辅导,讲解新会计制度中的主要内容。在培训的同时要以考核的形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对认识到新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进行不定期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人委以重任,并进行物质奖励,让财务人员的热情化为工作中的动力。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优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

(二)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改善

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归国家所有,资金也是国家的财政部门进行拨款,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于单位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以便于预算管理高效的实施和发挥作用,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保证预算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在单位内部发挥职能,真正地提升预算的管理水平,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服务更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要坚持收支平衡、统筹规划的原则,创新预算的编制方法,把所有费用归零,然后在进行预算编制,完全不考虑基期的费用开支水平,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来考虑各种费用的必要性,进而规划单位的各项预算收支,完成预算的编制。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专项资金专项用,以及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按照预算的标准对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及时掌握各项费用的使用和结余情况,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此外,在财务资金的拨付方面,尽量直接将资金拨到具体的项目上。避免资金用到别的地方,在实施预算管理的阶段,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地进行。

(三)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无限的作用,规范了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促使财务记账方式的完善,对于会计科目有了新的要求,各个数值做到了更加精确的把握,保证了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最为有效的途径,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合理的利用和控制单位内部的管理资金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科学高效的进行资金控制,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努力做到专款专用,才能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把专项资金与单位内部日常的开支合理的做好区分,规避个人私自动用内部资金,在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保障下,审计、财政等各部门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促进财务管理朝着更加正规化的态势发展,对财务资金的开支情况和具体的用途进行细致分析,杜绝资金账目不明确,假账的出现。完善收支的各项监督审批的制度,实现权责一体化,积极明确资金所有权,将核算、监督、服务融为一体,使得财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五、结语

事业单位的发展程度与我国的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处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进行一定要适应时代经济的大环境,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新会计制度的大力推动下,实施和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同时事业单位内部也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各项内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事业单位想崭新的阶段发展和迈进。

参考文献

[1]郭廷军.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J].新经济,2016(35).

实验室管理及制度范文6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监督;多维机制

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概况

(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定义

移动电子商务是指依靠收集、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一种商务活动,完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支付等所需过程均通过移动终端。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次革新。第一次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表现为以短信为基础,开展查询、收费等业务。这种方式的电子商务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响应速度太慢,因此很难满足大部分商贸的需求。第二次是在WAP出现之后,移动终端(主要是手机)可以访问WAP网页,实现了实时查询,这是第一代所不能做到的,但是这一访问技术不够便捷灵活,还存在巨大的安全漏洞,也逐渐被革新取代。第三次革新就是在SOA架构基础上,通过结合3G网络技术、智能移动手机等多种技术的移动商务,这就是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通过手机APP完成的查询、支付、反馈商务活动。

(三)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分类

目前,根据市场主体,大概可以将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分为无线网络服务、系统平台、应用平台和应用服务四类。无线网络服务是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系统平台是移动终端的系统,如安卓、ios等,应用平台即传统的电商平台,如商城、社交网络等,而应用服务则是数量最为众多的APP终端服务。

(四)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特点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到第三代,相比之前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人群和所有的行业,其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涵盖的信息量也是十分巨大,并且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使用,移动终端也越来越智能。这就意味着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

二、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多维机制

(一)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随之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发展、使用上的便利,同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和加以预防的问题。1.安全性受到挑战互联网的可连接性强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安全方面的隐患,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端口非法传播不良信息,盗取用户隐私,窃取用户财产,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散布,侵犯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个人财产安全。而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又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到这些信息,这就对使用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又能够最大程度的组织不法分子的从数据库中窃取信息,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能够跟上。2.内容的积极性需要核查在第一代移动电子商务运维模式下,对于有害垃圾信息,在汇总和传送阶段,可以直接将其屏蔽或者删除,在到达用户终端时的信息能够保持准确健康,能够完全阻断不良信息的传播。而到了第三代,交互性的提高,传播空间变得更加宽广,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这些垃圾信息的传播会危害社会安全,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十分需要建立一个监管的体系,来控制这些不良信息对社会大众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对于这种移动电子商务的监管还非常薄弱,一方面由于市场的自由性,监管存在不便利之处,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再者,由于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足,这也使得我国监管采用的一些手段是比较落后低效的。种种因素使得市场监管还需要更加完善,来保障用户的利益和安全。

(二)电子商务市场监管的几种类型

纵观全球的电子商务市场,市场监管主要可以划分成三种类型。第一,不把经营一方当作特殊主体进行监管,但是针对电子商务本身进行专门立法。比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菲律宾、印度等国,就是颁布了一些的法律法案,来对交易的进行了规则制定,但是政府却尽可能的不进行干预,而是依赖市场的自我调节对经营者进行无形克制。一旦发生问题,通过消费者协会和各种自发组织进行调节教育,对于其他的出格行为上报法院制裁。第二,经营一方设立专门的法规监管,同时也对电子商务或电子交易专门立法。比如韩国、英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就在对电子商务做出管控要求之外,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法规,来规范经营一方的合理合法性。通过立法来对经营主体的资质进行了审查,确保经营主体有合格的条件来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并且对于交易活动中的种种情况负责。第三,完全不区分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全部按照某一法律法规进行管控和约束。如瑞士、日本等,这些国家按照电子商务平台的完成的整个过程对每个环节进行规定,严格审查各个服务点。

(三)国内外监管机制的差异

1.国外的监管机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监管体系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这些地区的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管控机构,而是将警察局、税务局、法院等部门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第二,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电子商务经营个人的监管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有着非常强大的信用审查体系,通过信用来控制市场行为,而很少去对市场准入门槛进行特别规定;最后,对于在市场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是“零容忍”的态度,对于这些行为的制裁十分严格,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国外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治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的原则,一方面政府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的力量使电子商务市场发展不断优化,如美国的Apple、Google、Facebook等公司在自由竞争推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同时,第三方主体在网络安全和企业身份、信用等级的认证等方面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行业自律。2.国内的监管机制国内的电子商务监管模式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来实现。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我国商业行为立法的开始,2005年以后,各种法律法规也不断出台,并且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不断修订。立法立规是我国对市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移动电子商务的运营平台发生转移,很难再通过运营商来监管整个市场,因此,监管的中心逐渐下放到各个互联网平台,采用了层级管理制度,电子商务平台对其所运营的各个业务进行规范监管,这样一来尽管在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的管控,但是对于下一层级的具体内容却无法继续深入,因此还是会有很多垃圾信息的存在得不到及时的清理。行业自律也是重要的管理机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就是各个系统平台的审查,一些应用商店对所上架的应用进行审查,将一些不良应用排除在外,这要求这些应用平台能最大程度上保持公正自律,不因为一时的利益就放宽要求,让不良应用进入市场,进行传播。

三、针对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完善前期的市场法律法规

1.借鉴国外优秀的立法经验,完善法律条款。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基础上,对法律法规进行细化要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条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对现有的法律进行完善和重编写,使立法更加完善、具体。同时还可以借鉴立法的过程,推进立法机构的工作效率,确保所有行为都有法可依。2.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审核标准。在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设立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实时监控调整,建立完备的体系。对应用商城、移动终端、传播途径进行审核,提高规定准入门槛,建立完备的检测认证标准,及时更新监管信息,防止经营主体通过软件升级等修改信息,编著不良信息。

(二)加强经营主体的自律

良好的市场需要经营主体的自我约束。加强经营主体的自律,不只是要求对经营一方的自律,更有用户方的自我约束。1.提高用户自身对市场监督的积极性。移动电子商务最核心的还是用户,用户是连接经营者和监管部门的一条纽带,经营者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来进行推广,监管部门也需要根据用户反馈来调整监管措施。用户在市场监督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发现市场监管漏洞的重要来源,加强沟通,能够让市场监管更加完善。2.大力培育与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在监管环节中是重要的辅助,他们如果担负起市场监管的责任感,不仅能够减轻政府监管负担,更更能够帮助确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他们由于第三方监管的身份,也容易为用户接受,与经营方和用户的沟通会更顺畅。3.建设移动电子商务的信用环境。明确信用在移动交易中的重要地位,鼓励个体和平台进行信用认证,同时加强信用审查制度,防止假信用的出现,树立群体对于信用交易的认可,并且自觉维护信用建设。在信用环境下的交易会更加便捷,也更加安全。4.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是在一定的平台上建立起来的,那么对于这些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管控则更为重要,加强这个基础平台的社会责任感,让这个基础的运营商担负起旗帜作用,保障源头的公正透明,传播优秀的文化,并能够为市场负责。

(三)对各个环节的进行审查和管控

除了上述的对基础平台的和交易个体的约束之外,也要防范一些不良竞争导致的不良信息,因此对各个环节的审查和管控是尤其不能放松的。特别是应用商城的审核和管控,所上架的应用是否包含不良信息,程序是否盗用用户隐私,是否存在不良广告等等,均应该纳入审查范围,应用的每一次更新也不可以放松审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市场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四)设立市场管控底线

1.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竞争是不可消除的,要想使市场能够持续发展,在管控之内,鼓励市场多样化发展,鼓励良性竞争,丰富市场内容,消除垄断,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电子商务的不断改进和优化。2.确保安全底线市场安全是市场监管的最后底线。它包括用户的信息安全,经营主体的经营安全,基础平台的通信安全等众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户的信息安全。移动电子商务企业获取了大量的用户隐私信息,用于开展盈利性的商业分析,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便捷的商业服务,促进了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用户信息安全隐患。用户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仅需要市场本身来强化经营主体的对用户信息安全的保护,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来对用户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四、结语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在发展的同时,监管也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完善市场管理机制,提高市场自律,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将会获得更科学、更合理、更有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秀芳.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J].电子商务,2013(11).

[2]吴勇毅.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尚不成熟[J].IT时代周刊,2013(Z2).

[3]黄江玲,陈福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文献综述[J].知识管理论坛,2013(08).

[4]陈志刚,陈健.浅析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整合[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03).

[5]周娇.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3(05).

[6]许志远.移动智能终端发展进入窗口期带动产业深度整合[J].世界电信,2013(Z1).

[7]张晓琴.我国移动支付监管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3(03).

[8]谢剑超.流量运营,运营商须“抛弃”更多[J].通讯世界,2012(09).

[9]杜春娥,孙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特点与受众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