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举例说明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控制举例说明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控制举例说明概念

内部控制举例说明概念范文1

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不足

在财务管理方面,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甚至有些医药企业对风险的概念知之甚少,这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鲜少涉及风险防范的内容。在上述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外部风险中,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成因是药品销售商的违约行为,由于应收账款占据了医药企业销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整条资金链,如果医药企业不及时处理超过账龄的应收账款,不仅会增加坏账产生的可能性,业会严重阻碍医药企业的经营发展。在此,以我国某医药企业A举例说明,2015年年末A企业未就某项金额为1500万的应收账款与B民营医院对账,相关手续也没有进行完善;2016年年初,B医院由于经营不善被C国有医院整合,由于前述应收账款的手续不健全,C医院对此产生疑虑,表示要对其真实性进行进一步验证,如此一来,A医药企业的收账风险大大增加,甚至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二)医药购销业务控制难度大

医药购销活动作为推动医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具有控制难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而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普遍 缺少风险预警机制,想要通过自身控制来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的愿望很难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市场相对狭窄,主要的销售市场仅有OTC药店、医药公司、医药机构等,但是各个销售市场均制定了不同的推销、采购、配送规则,这些规则都是建立在各个销售市场的不同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给医药企业的运行管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

(三)成本控制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弱,这是由于企业对行业、市场以及自身需求的不明确造成的,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而实际上,不在少数的医药企业仍然在应用较为落后的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就成本核算方式而言,绝大多数医药企业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总成本核算方式,而非服务成本费用核算、科室全成本费用核算,对高效的、现代化的核算方法(例如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等)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企业对成本的制约和控制能力大打折扣。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

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议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医药企业必须加强风险意识,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透彻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并经由理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认真审议、核查;管理层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资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往来账目并作出相关处理。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快各方体制建设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是并存的,所以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具体途径如下:第一,建设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医药企业必须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经营权、所有权的分离,将风险控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全过程,不断防范“内部人控制”、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同时完善监事会机制、董事会机制、股东大会机制,夯实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第二,建设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医药企业应该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同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税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健全财务核算控制体系,该举主要是为了强化企业的财务监督功能、预算管理功能以及各项授权审批制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作用于各个经营环节,最大限度地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与此同时,医药企业要致力于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监督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独立性,进而建立以专项管理为补充、以绩效考核为保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经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第三,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不仅是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因此,医药企业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积极开发、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用以约束员工遵循财务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目标行事,发挥、培育团队精神,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三)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控制

医药行业必须加快树立成本意识的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药的技术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自然地制药成本也与日俱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成本意识势在必行。医药企业必须将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加强对日常成本的控制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对各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针对采购成本而言,企业要成立产品成本信息库,用来加强对制药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充分了解、掌握供应商资源,选择质优价廉的原材料。此外,医药企业必须引进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强自身成本管理的同时,积极适应国内外的市场要求。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

在信息时代,医药企业必须对管理方式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资产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经营风险。推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是医药企业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下建议: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医药企业可以在企业范围内采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企业上上下下的所有财务事项只能通过该系统来变更,这样既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低效和弊端,也规范了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二是规范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序。

为防止数据丢失,除了排除系统运行问题之外,医药企业还要不断地完善数据库管理,使其具备完整的机房准入规定、详细的系统操作指南、严格的系统操作审批流程、科学合理的错误应急处理办法等,同时也不能忽略辅的系统操作登记台账、机房准入规定等;三是增强权利约束与监督。为减少徇私舞弊行为,必须建立一套针对操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可以通过划分不同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人员职能分工,或是通过设置财务管理系统权限来实现;四是注意安全管理。医药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加密措施,严格设置各级别权限,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和数据备份;同时设置独立的、线下的设备存储空间,用于保护设备安全。

 

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问题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酒店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4.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范文3篇

内部控制举例说明概念范文2

会计监督对合资企业的作用和意义更大,合资企业因其特殊的融资结构,不仅需要和独资企业一样需要对国家财政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还要对其合作运行的机制、利益分配的公平性进行监督,所以,会计监督在合资企业中的实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合资企业的正常运转,更应该增加合资企业会计监督的力度和内容。

二、我国合资企业会计监督力度不足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合资企业偏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违规使用现金等问题时常出现,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家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在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经济问题,但与此相对应的国家法规的制定却没有跟上发展脚步,使得法规不能有效地约束新出现的企业会计问题,使得国家对于会计监督的力度大打折扣,导致诸多经济问题的产生。从企业内部来看,很多合资企业对于我国法规的理解不到位,他们往往将企业的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会计监督是要求贯穿于整个会计活动中去的,但是审计监督更多的是强调事后监督,即对合资企业的会计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统一审核,进行监督。这就要求国家要尽快完善法规,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尽可能的将审计监督融合到合资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中去,使得会计监督有较强的实效性,能够及时发现合资企业的问题。在对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多数会计监督的人员是由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完成,这就使得在进行会计监督时会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当企业的利益和国家和利益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既代表国家也代表企业,但是从利害相关程度较大的员工角度来看,审计人员很有可能会以维护合资企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来让企业的会计行为合法化,甚至有可能会以违法方式来维护企业利益,使得国家会计监督在执行时缺乏力度。另外在会计监督的检查过程中,大多只是针对企业的违法数额进行审查,但是没有重视对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并且大多采用罚款的方式,处罚力度不够。

(二)企业的自身监督能力不足

不同于国家的会计审核监督,企业的自身监督的施行主体就是企业本身的会计机构,他们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自检,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让企业的自身监督完全失效,因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时,很有可能会将一些人为因素带入到工作中去,如果发现企业的会计行为出现问题,就证明自己的工作不到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另外,从企业的利益角度来说,如果自己实行的会计监督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那么会计人员一般会选择企业立场,因为其直接受益来源于企业,如果对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审计,不仅是否定了自己的工作,还会让企业受到损害,从而危及个人利益,所以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一般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价值。

(三)社会的监督力度不足

社会监督是国家监督和单位监督以外的另一种会计监督办法。其操作的主体是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在国家监督和单位监督远远不到位的今天,社会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会计事务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能有效地执行社会监督职责,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和合资企业串通一气的现象,影响着社会监督的效果。另外,由于体制和人员素质不尽相同,各会计事务所的水平也良莠不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监督的正常实施。

(四)合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是企业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的保证,同时也是国家对合资企业的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健全的会计监督体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管控企业的会计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合资企业往往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很难对企业的基本会计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规范。甚至在一些企业根本没有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企业的会计监督只依靠会计的以往经验进行,不能对会计监督起到实质性作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不断投入使用,给会计工作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时也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更多要求,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要因此做一些调整,但是很多企业仍然延用以往的制度,在实行时有很多新的问题产生。另外,在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上,也必须将会计部门区别对待,因为如果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时发现一些利益相冲突的情况时,往往会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同时也会让企业的利益位于国家利益之前,不然很有可能受到企业的排挤。

(五)合资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合资企业体制的特殊性,合资企业在对待国家法律时会有不同的态度,外方投资者一般对于中国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而中方的投资者更以企业为合资企业为借口,尽可能地钻法律的漏洞,并且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在我国,人们对于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是很多,同时也没有一定的重视,这是因为在我国,国家对于企业的会计监督还不是很到位,如果不能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不仅让国家利益蒙受损失,还会助长企业的不正之风,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三、合资企业中会计监督的工作重点

(一)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下,也是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所必须遵守的有基本原则。从企业的出资双方来讲,外资的投资方可能对我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太了解的情况,这就很有可能发生其制定的企业目标是只追求企业利益,进而出现不重视国家法律的现象。对中方投资者来说,很多投资人会将责任推脱到外方投资人身上,也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而有意无意的违犯国家法律。因此,在对合资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时,首先要让企业的投资方建立一个正确的法律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安排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在企业股东和国家法律之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坚决抵制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二)要对企业经济核算做到准确有效

会计核算的数据准确与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态度,虽然也有技术方面和人员素质方面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企业投资方对利益最大化的过度要求。因此,作为合资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举例说明。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合资企业的小股东会千方百计要企业在会计计算时减少甚至忽略企业的设备折旧。这样一来就会减少企业的当年支出,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使得在分红时能占有更大利润。这种行业在短期内可能对于企业的影响不大,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存在很大的危害:首先,这种行为在长期积累以后,当企业的设备到达报废年限需要更换时,会发现没有折旧基金储备,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其次,前期企业的设备折旧被当作利润分红分给了小股东,而将企业的风险转嫁给大股东,使大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最后,其还会使企业的利润虚增,使企业的负税增加。所以,在合资企业的会计计算时,一定要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如实、准确地反应,在进行会计监督时也要对数据进行全面检查,防止投机现象出现。

(三)规范财务核算

合资企业的股分组成比较特殊,从不同国家的投资方角度来看,其都有着不同的理财观念,在股东大会时也会对企业的利润目标提出自己的意见,管理都要以规范的财务核算方法为依据,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将投机行为拒绝。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增加企业员工工作的标准性,同时也能对企业的会计行为有一个约束,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以国家法规为依据,注意对以下内容进行规范:1.企业管理上的随意性。很多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来控制,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比较混乱。2.企业中存在着很多违规使用资金的状况。3.原始凭证留存不规范。企业的制度一定要加强对于原始凭证的管理,从而保证会计行为以实事为依据。

(五)合理的分配利益

合资企业的组成特殊性决定了其利益分配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的职责,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做到利润分配的平等、合理。财务总监、监事会、财务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要努力平衡各方的利益,财务总监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工作;监事会要通过对财务账簿的定期检查进行积极有效的财务监督;财务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努力培养会计人员的公信力和责任心,及时进行经济数据和财务信心的核算及通报工作。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对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企业在管理时一定要及时向小股东通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最新财务调整情况,同时要积极执行对小股东有利的政策。2.要保证大股东的利益。在保证小股东的利益时,也要对大股东的利益负责,保证其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六)要求控股方要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负责

大股东作为企业的控制方和财务管理方,一定要对企业的整体会计行为负责,做好以下工作:1.将企业的财产进行完善的保护,控股方要通过有效的财政策略、资金运作,为企业的资产争取最大利润,同时也要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2.在会计监督中控股方要以大局为重,在各方利益权衡中首先考虑国家利益。

(七)注重监督工作的和谐有序

财务部门是合资企业中的重要机构,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任务,在重视大股东在财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提高对小股东的关注和重视,让小股东更多地参与到日常的业务管理工作中去,在减少各利益方的猜疑心,促进各股东方的财务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同时,也对合资企业的财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会计监督作用,促进财务监督工作和谐有序地运行,使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更稳定更持久的合作。

内部控制举例说明概念范文3

关键词:利率掉期;比较优势;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5-0016-05

利率掉期又被称为“利率互换”,是指市场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最常见的利率掉期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转换。投资者通过利率掉期交易可以将浮动(固定)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固定(浮动)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

一、利率掉期的发展情况

(一)理论发展

在早期的利率掉期模型中,Wall认为短期债券可以降低成本,Titman认为短期债券使得企业可利用其信用状况等内部信息, 但短期债券的缺点是暴露了企业的利率风险。通过利率掉期,企业可以使用短期债券, 同时又可以规避相关的利率风险。虽然这些早期理论提供了短期贷款和利率掉期关系的一种经济解释, 但它不能解释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和利率掉期的经济关系。 最早被广泛接受的利率掉期的解释是Bicksler和Chen提出的比较优势论点,他们认为利率掉期的真正好处在于比较优势原理,Marshal和Bansal也支持比较优势理论。比如若有甲、乙两企业,甲企业的信用级别较高,而乙企业的信用级别较低,那么甲企业无论是在固定利率市场,还是浮动利率市场,其借款成本都较低,而乙企业较高。但甲、 乙企业在浮动利率市场上的利率差比在固定利率市场上的利率差相对较小, 也就是说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甲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于是甲企业可以借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乙企业可以借短期浮动利率贷款, 然后双方进行利率掉期,这样双方的借款成本都会有所降低。这种解释受到Smith和Arak等的批评。他们指出,即使有可能进行套利, 利率掉期的数量也应随套利变得越来越有效而减少。

(二)实践发展

1. 国外发展情况

利率掉期是由平行贷款和“背靠背”贷款演变而来的。包括利率掉期在内的国外掉期市场,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飞速的发展。1980年, 掉期业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几乎为零, 而20世纪80年代末其规模就发展至每年超过2万亿美元,90年代末超过100万亿美元。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受金融创新的推动, 掉期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1995年其增长率一举上升到179.88%。1987~2005年18年间其平均增长速度为44.69%。

2. 国内发展情况

2006年1月24日,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 标志着我国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的正式启动。 启动以来,人民币利率掉期市场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总体而言,我国利率掉期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 市场交易主体逐渐增多。截至2007年6月30日,已备案金融机构53家,其中保险机构5家,中资银行15家,外资银行31家,证券公司2家。

(2)交易量迅速扩大。 截至2006年底,总成交名义本金约339.70亿元人民币, 到2007年3月31日,总成交名义本金约733.33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6月30日,总成交名义本金总额达1353.85亿元人民币。其中2007年6月份成交名义本金额就有276.87亿元,显示出我国利率掉期市场发展迅速, 且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3)交易期限广泛,但以中短期的为主。特别是2007年以来, 随着市场活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1年期以下品种以及1年至10年各期限品种均有成交。但就占比来看,1年以内的占比为41.05%,5年的占比为28.04%,3年和10年的占比分别为14%和10.1%。

总的来看,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之一的人民币利率掉期市场运行两年多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场成员的关注。 通过固定现金流和浮动现金流的交换, 人民币利率掉期不仅成为沟通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便捷交易方式, 还为市场成员提供了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并且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二、利率掉期交易分析

(一)利率掉期的主要功能

1.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使用任何资金都有其相应的成本。 一般而言,不同的公司由于其资信等级不同,在筹集资金时利息成本会存在差异。 利率掉期是一种基于比较优势、实现利益共享的交易,即掉期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交易双方关于资产价格走势的准确性判断具有比较优势, 并且在不同的利率借贷市场上具有比较利率优势。其具体做法:持有同种货币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双方,以一定的本金为计算基础,其中一方以固定利率换取另一方的浮动利率,通过掉期,交易一方以其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对方浮动利率的资产或负债。

假设有A、B两家公司,A公司希望借入浮动利率资金, 而B公司则希望借入等额的固定利率资金,但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不同,其融资利率水平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A公司融资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水平均比B公司低, 具有绝对融资成本优势。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A公司在两种利率市场上对B公司的优势不相等。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B公司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双方存在交易的基础。

如果不做利率掉期安排, 则A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LIBOR+40bps,B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8%,总融资成本为8%+LIBOR+40bps。 为了降低融资成本,A公司和B公司可以利用各自的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巧妙的利率掉期, 即由A公司借入6%的固定利率资金,B公司借入LIBOR+80bps的浮动利率资金,这样总的资金成本为6%+LIBOR+80bps, 比不进行利率掉期安排的资金节省了2%-40bps, 即节省1.6%。如果平均分配,各自可以享受到资金成本降低0.8%的好处,即A公司以LIBOR-40bps的利率为B公司支付浮动利率,B公司则以7.2%的利率为A公司支付固定利率。这样掉期的结果使得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均得到大幅降低, 而且不会给企业增加任何财务风险,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2. 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掉期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 可用于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客户通过利率掉期交易,可以将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另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一般而言,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理想;而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 从而规避利率风险, 降低债务成本, 同时还可以固定自己的边际利润,便于债务管理。

假设C公司以LIBOR+1%的利率从浮动利率贷款者那里借款。由于担心LIBOR会上升,因此该公司与某金融机构签订利率掉期协议:C公司以固定利率6%向该金融机构进行支付, 而金融机构以LIBOR向C公司进行支付。 通过利率掉期,C公司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负债, 将融资成本锁定为7%, 从而帮助C公司在利率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规避了利率风险。

相反,如果C公司借入的是6%的固定利率贷款,并且预测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 那么C公司可以通过利率掉期协议将原有的固定利率负债转化为浮动利率负债LIBOR+1%, 从而实现在利率下跌的市场环境中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

3. 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从安全性和收益性出发,寻求最佳的资产负债结构。 利率掉期是两个当事人之间定期交换两种名义货币相同、 本金相等但利率不同的债权或债务的利息支付。 由于交易双方本金相互抵销,现金流只是利息差额的交换,因此利率掉期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结合可以改变相关工具的现金流,由此合成所需的资产或负债。通过利率掉期可以锁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币种及其利率,使它与该项资产或负债在未来相匹配。 因此可以在不依赖或不改变存量债务结构的条件下, 通过利率掉期大幅度降低利息费用,使公司在浮动利息、固定利息负债以及资产中实现特定的结构, 从而调整和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假设D公司是一家英国企业, 每年需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假定D公司签订了一个5年期供货合同, 每年要向供货方支付50万美元的货款。显然,美元和英镑的汇率对D公司的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英镑升值,D公司盈利将增加;英镑贬值,D公司将遭受额外损失。根据对汇率的估计,英镑贬值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D公司需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D公司可以在利率掉期市场上签订一份英镑利率对美元利率的掉期合约达到其资产和负债现金流之间的匹配,规避汇率下跌带来的额外损失。

(二)风险分析

高风险利率掉期交易也是一柄双刃剑, 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自身也蕴藏着风险。理论上说,每一份能在利率上升时获利的掉期合同均能与另一份在利率下降时损失的合同或证券相对冲或匹配。 然而现实并非总是如此。当利率上下波动时,由于衍生组合产品并不能进行完全的对冲, 因而衍生组合产品的净值也将随之波动,这样一来,市场风险往往孕育其中。正是考虑到利率掉期交易存在一定风险,监管当局在推出利率掉期交易法规尤其是在限制汇率掉期交易方面一直比较谨慎。

1. 利率掉期的市场风险

利率掉期通常是一笔固定利率现金流和一笔浮动利率现金流的交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利率发生变化, 利率掉期中浮动利率方的价值可能高于或低于固定利率方的价值, 这样对于交易的一方当事人来讲,在掉期期限的某一时点,收益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这就是利率掉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各种掉期交易都涉及不同利率的交换,而且零息票利率对计算掉期价值有着决定意义。 在不考虑信用风险时,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 对固定利率支付方有利;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对浮动利率支付方有利。因此,在利率掉期合同期间内,互换双方首先要承担的就是因利率变化而产生的市场风险。

举例说明:A银行和B银行安排一项利率掉期,A银行支付5%的固定利率,B银行支付6个月的LIBOR,图1反映了LIBOR是如何影响银行收益的变化的。

坐标轴纵轴上方表示LIBOR>固定利率5%的情况, 此时A银行收入的浮动利率现金流大于支付的固定利率现金流,所以A银行的互换收益为正;坐标轴纵轴下方表示LIBOR<固定利率5%的情况, 此时B银行支付的浮动利率现金流小于收入的固定利率现金流,所以B银行的互换收益为正。

2. 利率掉期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交易一方在付款或实物交割上违约的风险, 通常是因该交易方破产或资不抵债而导致的违约风险。 利率掉期的信用风险表现为掉期交易一方履行合约的可能性发生变化或者不履行掉期交易时交易双方所承担的风险。 利率掉期交易无保证金,交易存续时间长,主协议下存续交易数量较多,造成信用风险的存在。 虽然利率掉期违约时不会有本金损失, 但对方违约的原因必然是目前市场状况对其极为不利,对本方则极为有利。违约减少了本方的收益,同时也打乱了原先的资产负债规划。

信用风险的大小依赖于掉期剩余期限到期日时间的长短和利率。利率掉期交易的信用风险特点有:(1) 掉期交易的信用风险由外生变量利率的变动引起, 因此可以认为这种信用损失是由市场风险导致的。(2)利率掉期的信用风险损失无法确定。(3)利率掉期的信用风险是单边风险,一般来说,只有掉期价值为负的一方才有可能违约。(4)利率掉期的信用风险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在掉期交易开始时,交易双方进行现金流的初始互换, 一般是不存在信用风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水平发生变动使得交易双方掉期的现金流发生相应的变动,风险开始出现。

为减少利率掉期的信用风险, 可采取如下措施:(1)审核交易对手授信额度,合理确定风险调节系数;(2)签约时对客户收取一定金额的承诺金;(3)如果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差距悬殊, 可要求其提供担保品(通常是债券)来提升信用水准,比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签定利率掉期交易主协议下的信用支持协议。

3. 利率掉期的市值重估

利率掉期产品的市值重估目前还是利率掉期产品风险管理中较为欠缺的一面。 市值重估是指根据最新的市场价格参数(包括基准利率、收益率水平和收益率曲线、波动率)来评估利率掉期产品交易敞口的市场价值。 一般采用现金流折现法计算利率掉期交易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只有了解市值,才能正确测算出企业承担的风险值。

人民币利率掉期交易市场正在形成过程中,缺乏市场数据, 因此给作为市场风险管理基础的市值重估造成了一定困难, 生搬硬套国外引进系统的估值方法并不一定可取, 尤其是以一年期储蓄利率作为参考利率时,企业必须考虑建立自己的估值模型,选择正确的参数。根据利率掉期的特征,可以将其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之间的现金流交换,这样就可以简单地分别对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估值, 并结合二者的差额得到利率掉期的估值。

4. 利率掉期的法律风险

由于人民币利率掉期交易刚刚起步, 协议文本尚有待进一步规范。与一般交易协议相比,签署利率掉期交易主协议、信用支持附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 一定要完全理解文本的各项规定, 做到心中有数;(2)应考虑到不可抗力的情况;(3)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时间概念(比如宽限期)予以特别关注;(4)信用支持附件下,应注意估值机构的选择,考虑到估值计算有失公允时的争议解决机制;(5) 注意审查任何额外的中止时间和违约事件;(6) 信用支持附件下,注意约定的估值日间隔, 避免由于保证金转让过于频繁,给中、后台造成压力;(7)应注意交易方声明的约定,包括签约方已经获得了各自监管机构的批准、交易方保证所有交易均处于套期保值目的而非投机目的等。

(三)一起成功案例

1. 背景

某特大型国有企业,2003年末因进口设备需要,向工商银行申请浮动利率贷款3.8亿美元,期限为10年,利率为6个月LIBOR+0.6%的浮动利率。工商银行从企业利益最大化和有效控制利率风险角度出发,在贷款谈判初期即明确请客户注意与贷款相关的利率波动风险, 并积极推介在代客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成熟的各类型产品。

2. 公司的可选择方案

选择一:进行利率期权交易。在该策略下,企业可以直接购买3.8亿美元的利率上限。此时,当利率上涨超过上限合约的执行价时, 上限合约会给企业带来正的价值, 且价值的大小恰好能弥补企业浮动利率贷款因利率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 企业整体债务成本因而将不超过利率上限水准。 上限合约相当于企业为防范利率上涨风险而购买的一份“保险”,企业为获得这种“保险”而支付的期权费就是“保险金”。同样,企业也可以卖出一笔利率下限合约并收取一笔“保险金”。企业也可以同时叙做利率上限合约和下限合约,且两合约的“保险金”相等。

选择二:进行利率掉期交易。利率掉期常用于中长期利率风险的管理。 客户通过利率掉期交易可以将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另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一般来说,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为理想; 而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

3. 利弊分析

在当时的市场状况下, 由于美元利率上扬的趋势已日渐明显, 企业迫切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种直接的手段来规避利率上扬的风险。策略一要么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保护, 要么需要企业付出较多的期权成本,因而不是最佳的选择。

经反复磋商, 企业最终决定委托工商银行叙做一笔利率掉期交易。具体做法为:在每半年的利息交换日,工商银行支付企业浮动利率6MLIOBR+60bps,企业支付工商银行固定利率4%,同时,在某一计息期内,若6MLIBOR超过了7%,则当期双方不进行任何利息交换,且当期交换情况不影响以后各期交换。通过利率掉期, 该企业可以将今后10年的债务成本,一次性固定在4%的水平上,从而达到了管理自身债务利率风险的目的,如图2所示。

与一般利率掉期不同的是, 该交易增加了一个敲出结构, 其效果是进一步降低企业掉期后的固定利率成本。 那增加该结构为什么可以降低债务成本呢?假设6MLIBOR上涨超过了7%,即发生了敲出情况,根据有关条款,当期企业与银行没有资金交换,此时, 附加有敲出结构的利率掉期相对于没有敲出结构的利率掉期而言, 无疑企业需放弃一部分潜在收益, 将这部分企业未来可能放弃的收益折入定价模型,就可以实现企业债务成本进一步降低的目的。

从方案的风险角度分析, 该交易最大的市场风险是当发生敲出事件时, 企业当期的利率风险敞口重新敞开,企业回到不叙做风险管理状态。由于该方案设计中不带任何亏损倍数或亏损递增的结构,因而是一种风险较低的风险管理方案, 适用于财务稳健型的客户。

4 .交易结果

从交易叙做的结果看, 该企业已合计节省利息支出45万美元。在2005年末公允价值评估中,该交易市值评估为526万美元。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出于动态风险管理等目的将交易反向平盘, 理论上企业将获得526万美元的回报。当然,具体的平盘收益还要考虑市场流动性折价、买卖价差折价等因素。

三、结论及建议

利率掉期与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一样, 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融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本身也会产生新的风险。企业既要充分利用掉期交易带来的优势, 同时也必须正确认识利率掉期交易存在的风险。 只有充分掌握其特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运用利率掉期来获得收益。除了上述具体对策之外, 企业还应全面衡量自身经营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 制定有关利率掉期的风险管理原则,搭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评估系统、定价系统及风险衡量系统等,对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另外,企业还应该实施谨慎的会计核算制度, 确保利率掉期信息的及时披露, 并实施严格独立的包括利率掉期在内的衍生产品内部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储俊. 利率互换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J]. 财会通讯,2007(3).

[2]刁羽. 利率互换交易策略分析[J]. 中国货币市场,2008(1):13-17.

[3]高建华,彭彭. 利率互换在我国的发展[J]. 东西方企业文化,2007(2):105-106.

[4]梁国巍,梁业国,吴琦. 利率互换交易探讨与实例分析[J]. 特区经济,2005(2):251-252.

[5]于建忠,刘茜. 利率互换是柄“双刃剑”[J]. 农村金融研究,2006(3):30-31.

[6]殷洁. 论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互换功能与风险[J]. 现代财经,2005(1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