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抗旱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范文1
一、加强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整策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工作考核,真正为农办事,办好事。
2,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除参加农委统一组织的高水平培训外,我们还利用光盘、上网、以会代训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充实头脑,并经常深入田间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提升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农办成事。
二、任务明确,服务到位
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有始有终,顺利完成任务。
3,抗旱魔,夺丰收从去年11月中旬旱情刚开始显现到2月中旬抗旱结束,全站同志认真调查、指导,积极当好党委参谋,在各自承包的范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尽一切力量打好抗旱硬仗。由于行动及时,措施得力,中后期又加强了田管,小麦仍获得丰收。
4,科技入户工作扎实有序当前科技入户仍是推广农业技术最有效的方法,站长负责科技入户工作的实施,制定入户工作计划和技术指导方案,承包30个科技示范户的指导工作,其它同志分别承包30个—20个示范户的指导工作。三个同志对各自工作和示范户负全责,确保技术到位,让群众满意。认真做好苗情、墒情、病虫情的调查,做到了适期播种、及时抗旱浇水、及时追肥、加强管理。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550公斤以上,辐射户小麦平均单产530公斤以上,真正让群众受益。
5,顺利完成高产攻关任务我场实施小麦高产攻关3万亩,其中1万亩是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对此,我站高度重视,集中力量抓好高产攻关示范,提高认识,认真操作,做好服务,统一品种、统一机耕、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管、统一收获。召开培训会5次,发放明白纸4000份,每月调查“三情”2—3次,及时决策并落实措施。在大旱之年,3万亩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551公斤,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561公斤,超高产试验田亩产659.2公斤,6月2日顺利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的验收。
6,积极配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落实我场今年有县农技中心和农机校的培训项目。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做好宣传,搞好服务,及时反馈各种信息,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争取上级部门在我场落实惠农政策,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使培训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7,良种补贴工作顺利进行按上级要求做好玉米、水稻、小麦、棉花良种补贴的全覆盖宣传工作,落实面积,认真操作,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8,测土配方施肥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小麦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万亩的基础上,又推广玉米配方施肥8000亩,5月26日,省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进行了项目验收。
9,做好各项实验及统计工作粮丰工程安排的引智项目,按要求认真记录,科学反馈各种信息;百亩超高产试验田达到实验目的;做好小麦生产成本调查、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统计和上报等。
三、统筹兼顾,完成农业相关任务
10,水利工作春季做好农田基础设施的调查和规划,及时上表,为下步实施治理打下基础;夏季做好防汛准备。
11,林业生产完成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并及时用缠树环的方法防治草履蚧上树危害,全县春季林业工作现场会在我场召开。
12,农机工作安全生产宣传到位,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为农机户、代办驾驶证、行车证、跨区作业证等100多份,方便了广大机手。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范文2
1.坚持把农业基础建设作为稳粮增收的根本保障
1.1不断加强抗旱设施建设 水的问题是制约长春市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为着力破解水资源制约,2011年启动实施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建成节水灌溉示范区244个。2012年投资3.6亿元,新建续建旱田节水灌溉作业区403个,安装指针式喷灌机403台(套),购置卷移式喷灌机2204台(套)。仅仅两年的时间,全市旱田节水灌溉能力突破30万亩。为解决农户抗旱水具不足问题,从2008年起对农民购置抗旱水桶实施补贴,累计落实补贴资金4000万元,支持农民购置抗旱水桶7万个。
1.2大力推行玉米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解决土壤肥力问题,作物不缺苗、长势好,抗旱、抗倒伏。长春市2010年率先开展试验示范,2012年保护性耕作田块已经遍及80个乡镇,面积突破100万亩;保护性耕作机具新增691台,保有量突破1000台,其中新增免耕播种机497台,占全省新增总量的2/3。主要采取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集成应用深松深施肥和机收秸秆还田技术,耕作地块增产幅度均在4%以上,公顷节约作业费用500元。
1.3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 创建粮油高产示范片,集成应用农业先进技术,是粮食主产区稳粮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春市坚持把惠农政策、农业项目与高产创建紧密结合,整合各类资金集中向示范片投放。2012年落实省补资金1856万元,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116个,集成应用机械精量播种、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多项先进技术,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高光效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高产创建片多、面积大,组装技术新、科技含量高,增产幅度大,示范效果好。
1.4着力提升农机化水平 长春市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紧紧围绕耕种收3个关键技术环节,着力提升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2012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2.9亿元,拉动农民投资6.5亿元,新增拖拉机1.1万台、收获机械1698台、耕整地机械3146台、种植施肥机械1965台、田间管理机械3122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7万台,配套农机具45万台(套)。全市玉米、水稻机收面积520万亩和160万亩,水稻机插面积150万亩,机械深松整地面积550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1.5%。
2.坚持把农业科技作为稳粮增收的重大战略支撑
2.1突出项目带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先进农业技术试验项目和推广单位。2012年全市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00项,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00万亩;申报省农技推广奖项目35项,立项实施15项。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入户率达到100%,重大技术到位率达到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2.2突出素质提升,深入开展科技培训 坚持开展经常性农业科技培训活动,2012年以“农业科技效益年”活动为载体,30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现场培训3800场次,举办培训班5000期、电视讲座80期,发放资料120万份,培训农技人员2058人、专业农民10万人、技术明白人110万人次,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2.3突出统防统治,实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2012年全市落实省生物防螟补贴2760万元,市财政安排775万元资金对计划外生物防螟面积进行补贴,玉米螟生物防治实现全覆盖。
3.坚持把防灾抗灾作为稳粮增收的关键性举措
3.1立足抗旱保苗,全力打好春耕生产攻坚战 针对2012极有可能发生的严重春旱,市政府提早部署,制定春季抗旱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指导农户科学选用耐旱品种,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技术,2012年春耕生产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范文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力量,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总体思路是:在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内建设高产示范田,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推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应用,提高技术到田率,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高产作物玉米的产量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2009年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函[2009]38号)的要求,依据高产创建示范田的选址原则,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农民科技意识较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状况良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力量较强的开安镇、合隆镇、新农乡、前岗乡四个乡镇各建立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个。每个示范片中建设万亩示范田、千亩核心展示田和百亩高产攻关田。原则上万亩示范田在一个乡镇,千亩展示田在一个村,百亩高产攻关田在一个组。通过4个示范片的辐射作用,带动烧锅镇、华家镇、*镇、靠山镇等乡镇的玉米生产,辐射带动面积120万亩,每片辐射带动30万亩。
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比所在乡镇2008年平均亩产增产5%以上;
千亩核心展示田平均亩产比所在乡镇2008年平均亩产增产7%以上;
辐射带动田平均亩产比所在乡镇2008年平均亩产增产2%以上;
高产攻关田目标亩产达到960公斤。
具体任务目标详见附表。
三、实施内容
(一)示范高产优质品种
根据*县玉米生产实际,以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玉米水分,提高玉米品质为中心,根据生产表现,经专家充分论证,示范推广产量高、品质好、耐密植,性状稳定的优良玉米品种,华邦868、先玉335、良玉11、良玉8等。
(二)集成增产增效技术
在选择确定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强各项增产增效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种与良法、农机与农艺、示范与推广“三个结合”。以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型优良品种,抢先抓早,全力实施抗旱催芽坐水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为主,集成推广以下“十项技术”:
(1)机械抗旱一条龙催芽坐水种,保全苗技术;
(2)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垅沟深追肥技术;
(3)种子包衣和等离子处理技术;
(4)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5)深松深翻,机械耕整地,深施底肥技术;
(6)大力推广高产耐密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技术;
(7)化学除草技术;
(8)生物防螟、农田灭鼠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9)大垅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0)化学促控,促早熟,适时晚收技术;
(三)建设标准粮田
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县农业、财政、水利、农机等部门建设项目,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建设标准粮田,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工作措施
按照省、市政府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县、乡、村配合,政、技、物结合,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分解到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玉米高产创建工作任务。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县长
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副县长
*副县长
成员:*县农业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财政局副局长
*开安镇党委书记
*合隆镇党委书记
*新农乡党委书记
*前岗乡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
(二)集成优势技术,依靠科技增产
成立*县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负责玉米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以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型优良品种,抢先抓早,全力实施抗旱催芽坐水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为主,集成推广“十项技术”。专家组要按农时季节组织好科技培训和生产指导工作,点、面结合,保证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到田率达到100%。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制定高产创建活动技术集成方案,编制技术应用“明白纸”,培训技术推广“明白人”,建立示范农户管理档案。
*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
首席专家:*农技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
栽培专家
成员:*植保站站长推广研究员
植保专家
*农技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栽培专家
*农技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土肥专家
*农技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
栽培专家
*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农艺师
种子专家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由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组织,组长、副组长各负责一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县农业局及各乡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项目综合协调由县农业局负责。每个示范片设立一名专职技术负责人。片区责任分工:各片所在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按照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确定地块,安排作物布局,落实增产措施,动员农民参加高产创建活动,签订保苗、产量指标、包保合同。配合农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落实物化补贴。
开安示范片[示范片编号:2009(吉)(玉米)001]:
实施单位:县农业局开安镇人民政府
总负责人:*
责任人:*
合隆示范片[示范片编号:2009(吉)(玉米)002]:
实施单位:县农业局合隆镇人民政府
总负责人:*
责任人:*
新农示范片[示范片编号:2009(吉)(玉米)003]:
实施单位:县农业局新农乡人民政府
总负责人:*
责任人:*
前岗示范片[示范片编号:2009(吉)(玉米)004]:
实施单位:县农业局前岗乡人民政府
总负责人:*
责任人:*
(四)政策倾斜,物质扶持。县委、县政府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政策倾斜,全方位进行资源整合、人员整合、项目整合、物资整合及惠农政策整合,集中全部力量为示范片服务,打好高产创建攻坚战。
(五)宣传引导,展示观摩。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典型,组织农业行政部门、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等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宣传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使高产创建活动深入人心,让全社会接受和认可。
(六)测产验收,据实申报。按照省农委制定的粮食作物测产验收办法,在组织县级专家自测的基础上,依据测产验收程序做好验收申请和实地验收工作,认真做好总结,据实申报奖励。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范文4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发〔2010〕4号)要求,我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田节水示范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用水生产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立足田间节水,集中开展农田节水技术模式的集成示范;以主导产业为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粮油高产创建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节水示范区;以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为纽带,辐射带动,全面普及农田节水技术,实现节约用水和高产高效双重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自然条件、优势作物布局、水资源特点和农田节水发展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开展示范。各区县分别建立1个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降水复蓄利用指数3次以上,每亩蓄积补灌4方水以上,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作物单产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三、工作原则
(一)整合资源。以农业部节水农业项目为主体,结合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整合相关资源,充分调动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力量,共同做好工作。
(二)狠抓落实。要保障各项农田节水措施到位,按照节水设备产品到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的要求,组装集成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三)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主力军作用,总结经验,强化宣传,以点带面,加快推广。
四、重点工作
(一)制定方案。各区县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细化技术措施,配备技术人员,创造工作条件。示范区建设要落实到乡(镇)、村、户。
(二)示范区建设。根据本区域农田节水类型,选择代表性强、基础好、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点建立示范区。筛选确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效果佳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进行示范展示。
1.技术模式。旱地区主要以工程节水和农耕农艺节水技术建设为主,其中工程节水主要推行集雨蓄水补灌技术模式,农耕农艺节水主要推行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聚土垄作技术模式。稻田区主要推行旱育型节水育秧技术模式。
2.示范作物。示范作物应为当地的主导作物,具有培育支柱产业的潜在优势。示范区作物可为一种,也可为多种。
3.示范规模。旱作示范区至少2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100亩以上。稻作示范区,旱育型节水育秧技术模式占示范区面积的70%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100亩以上。
4.示范标牌。*区、*区、*区须设立统一标牌,标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标牌规格要求见附件)。
(三)墒情监测。*区、*区、*区在示范区设立1-2个土壤墒情监测点,按照农时季节,定期开展墒情监测工作,为当地种植生产、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观摩学习。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展示带动作用,在关键农时季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学习。在示范现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解答农民技术疑点,使农民掌握技术操作要领。
五、市级活动安排
2月:全市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市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工作方案,启动*市农田节水示范活动。
3月:组织区县编制实施方案,确定示范片地点和技术模式,开展示范片建设,组织技术培训2次。
4-10月:示范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开展土壤墒情和天然降雨径流监测;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检查指导;结合春、秋两个农时生产关键时节,组织县级交叉学习两批次,组织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组织承担农业部节水农业项目的区县,开展示范片技术模式数据分析、汇总、县级验收,市级完成全部数据汇总和分析,编制完成我市承担农业部节水农业项目的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并提请农业部组织验收。
11月:总结验收。开展技术总结和评价工作,汇总分析各类监测数据、总结技术模式效益,归并和确定适宜*地区推广的技术模式类型,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活动工作总结报告,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委负责组织协调,市农技总站负责技术指导服务。各区县(自治县)农业部门主管领导要亲自挂帅,组织力量,创造条件,保证措施到位,并加强检查和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市农委将组织有关有关单位和专家,在春耕、秋播季节,深入基层、农户和田间,对农田节水示范活动进行督导,敦促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会同区县及镇乡当地技术人员广泛开展针对农民施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完成农田节水示范活动目标任务。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大会精神,通过举办科技培训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突出宣传农业技术创新,大力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广泛弘扬农业技术精神,深入宣传农业技术思想,为"保增长,保民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利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县农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支撑及农业技术服务。
二、培训时间
农业科技110培训活动时间为年1月至12月(详见附表)。
三、培训期数和人数
年全县计划举办农业科技110培训班321期,培训人数达到25240人次。
四、培训内容
1、龙眼、荔枝高产栽培技术
2、水稻新品种栽培实用技术。
3、良种木薯栽培技术。
4、甘蔗良种栽培技术。
5、橡胶割制改革技术。
6、果园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7、生姜栽培技术。
8、四季竹、大叶麻竹栽培技术。
9、南药栽培与管理技术。
10、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1、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治技术。
12、新农药使用知识技术。
13、西部蝗区的综合防治技术。
1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培训对象
1、各类农业技术员。
2、乡镇干部及农村党员干部。
3、各专业协会及农村专业户。
4、农村农民。
六、培训地点
全县11个乡镇科技培训中心及各个村庄田间地头等地点。
七、培训方法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形式,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从县到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逐级培训。
八、科技110示范基地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以培育农业产业新亮点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决定推荐以下基地为我县年科技110示范基地.
(1)镇凤凰山龙眼、荔枝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木棉村内,示范种植面积600亩(其中荔枝200亩,龙眼300亩、速效林100亩),主要推广储良、石硖等龙眼品种,白糖婴、妃子笑等荔枝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控梢、保花保果、着重施用农家肥和生物肥等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荔枝、龙眼种植2000多亩,全县已推广面积达15000多亩。
(2)镇南征橡胶间种生姜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南征村内,示范种植100亩,主要推广小黄姜高产新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预防控制生姜种植气温(温度),防治线虫为害等技术,示范带动全镇种植生姜1000亩,全县利用幼龄橡胶行内间种生姜面积达4900亩。
(3)乡香蕉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什冲村内,种植面积150亩,主要推广香蕉巴西抗病高产品种,着重推广水肥施肥,增加香蕉抗病力,减少农药使用,利用套袋保果等技术,示范带动周边村庄150户种植香蕉500亩,全县推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
(4)乡麻竹间种生姜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印妹村内,示范种植120亩,主要推广小黄姜、大黄姜等高产新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预防控制生姜种植及生产气温(温度),重点防治线虫为害等技术,示范带动全乡种植生姜600亩,全县利用竹行间种生姜面积达2100亩。
(5)乡橡胶套种益智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保优村内,示范基地180亩,主要推广益智品种,着重推广分株种植,培土施肥,消除病株和残叶等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全乡利用橡胶套种益智4500亩,全县已推广面积达1万多亩。
(6)镇四季竹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县二中旁,示范基地70亩,主要品种是四季竹。重点推广技术:①笋前管理技术(第一年内):种植、及时补苗、抗旱防涝、除草培土、留母竹和防治虫害。②笋后管理技术(第二年后)施肥、培土、抗旱防涝、采笋、合理留母竹、防治病虫害。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400亩,全县推广面积达9000亩。
(7)镇木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南班村内,示范种植400亩,主要推广华南5号、华南8号等品种。着重推广种植规格、选择种植季节、施肥等技术,示范带动邦溪镇种植木薯1700亩,全县推广木薯种植6万亩。
(8)镇橡胶高产管理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牙叉镇什奋村内,示范基地170亩,主要推广热研7-33-97等橡胶品种,主要推广修整平台、挖沟施肥压青等技术,示范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橡胶高产管理基地400亩,全县推广橡胶高产管理基地2500亩。
九、培训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操作;科技局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培训工作。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范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时期治水方针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为重点,以“三万”活动为契机,针对我区今年特大干旱和旱涝急转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着力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全面整修农村塘堰,进一步增强农田水利设施抗灾减灾能力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二、主要任务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与灾后重建、国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本年度计划开工完建各类水利工程1532处,累计完成土石方270万立方米,力争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3万亩,防涝面积4万亩,改造渍害中低产田0.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
三、建设重点
本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塘堰整治工程建设。塘堰建设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对切实解决基本农田灌溉不足和灌溉死角问题,提高抗旱保丰收能力意义重大。要以开展“三万”活动为契机,采取“五大措施”:即通过“三万”活动推动、各级财政驱动、整合资金联动、社会力量互动、农民群众主动等五项措施,全面实施塘堰治理工程。按照每个村建设一口标准塘、每个村民小组(自然垸)治理一口门前塘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840口塘堰年度建设任务。
(二)突出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本年度,一是要把修复水毁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规划,优先安排部署,确保当年水毁、当年修复、当年见效,不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二是全面开展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增强抗旱能力。对现有的小塘堰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泵站和灌溉设施进行修复改造,恢复抗旱能力。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小型蓄、引、提水工程,不断提高抗旱能力。三是加强水源工程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发挥我区水资源最大效益。充分调动村组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完建小泵站改造30处,疏浚河道80公里,整治渠系120公里。
(三)突出抓好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加强重点湖区、圩垸和涝区治理,尽快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继续抓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特别要加强小水库、小河流、小泵站等水利防洪工程薄弱环节建设。本年度,重点抓好烽火山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278万元。加大中小河流整治力度,推进朱道士河综合治理,完成投资1980万元。两项工程要于明年4月底前竣工。
(四)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农村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不折不扣完成今年中央和省下达的750万元的投资计划。同时,着力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所建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起、长收益”。要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防护与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采取隔离防护、河污整治等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五)突出抓好农田排灌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我区3个重点中型灌区项目建设,加强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配套,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投资8000万元加快东河大型抗旱泵站更新改造步伐。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及小农水专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
(六)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治理工程为抓手,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确保治理效益,促进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平方公里。加大农村河道疏浚、引排水工程建设力度,美化农村村容村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程建设领导责任制。实施防汛抗旱和工程建设连锁责任制,将建设任务分项目、分区域、分工程包干负责,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层层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把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和工程效益,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和行政效能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街道要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抓好组织落实。
(二)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近几年,省里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都在20亿元左右。今年是农田水利建设大干之年,投入要有新突破。一是加大投入抓建设。除保障各类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外,省级财政安排3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塘堰建设“以奖代补”。区财政将拿出相应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二是组织“三万活动”促建设。今冬明春,区委、区政府即将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清万塘、惠万民的三万活动,组织帮扶单位结对帮扶村组,以治理当家塘堰为重点,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三是正确引导群众投入搞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福农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要与农民协商,征得农民同意,体现农民利益。严格“一事一议”程序,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和透明。严格区分农民自愿筹资投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界限,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现有的投工、投劳政策,讲求方法、用好用足。各乡镇街道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投工投劳,可以在政策范围内以资代劳,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适当调整投劳折资标准。四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建设。通过鼓励老板赞助、企业资助、名人捐助、能人帮助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三)规范建设程序,完善建设管理。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规范建设程序,既要加快建设,也要强化管理,既要确保进度,也要确保质量和效益,做到建管并重,数量和质量统一。对重点水利工程,严格“五制”,加强建管。跨村、跨乡流域性工程,区乡要强化“统”的功能,实行大会战,统一谋划、统一实施。对小灌区、小流域治理等受益范围为村、组,但受益村自身又难以当年完成的工程,实行“推磨转圈、轮流受益”的办法,并建立灾害风险机制,做到以丰补欠。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产权流转,搞活经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滚动发展。加快推进以用水户参与灌区、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用水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四)强化检查督办,营造宣传氛围。要加大检查督办力度,特别是对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要项目和行动滞后的地方,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巡回督导、跟踪督导、驻点督导、舆论督导。要把检查督办贯穿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到工程,落实到田间、落实到农户。区委、区政府将组织2-3次大规模的督办检查活动,并将督办情况及时整理,发出通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要积极营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宣传氛围,大力宣传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切实起到宣传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营造大兴水利浓郁氛围,推动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蓬勃开展。
区当家塘堰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解决当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抓好我区当家塘堰建设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塘堰建设是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基本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抗旱保丰收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省委、市委在部署开展2012年“三万”活动时明确要求要以“兴水利、促发展,修塘堰,惠民生”作为活动主题,全面做好农村当家塘堰建设,进一步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二、基本现状
据统计,全区现有塘堰4207口,其中500立方米以上的塘堰2853口,总蓄水量211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5万亩,这些塘堰在建成初期,在农田补充灌溉、抗旱应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农村体制改革以来,由于缺乏投入、疏于管理,绝大多数塘堰年久失修,以致塘体淤塞,塘埂毁损,溢洪设施不全和尾水渠系不畅,全区塘堰现能蓄水量不足原有60%,大部分塘堰已经成为“碟子堰”、“筛子塘”,有的甚至成了垃圾塘、沼泽地,失去了原有功能。今春连旱,进一步暴露了我区塘堰功能不全、蓄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当家塘堰建设迫在眉睫。
三、工作目标
1、治理范围。
全区容积在500立方以上的塘堰都纳入整治范围,今冬明春重点整治1000立方米以上的塘堰,区乡两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500立方以上的塘堰要全部整治。每一个行政村建设治理一口标准塘,每一个村民小组(自然塆)整治一口门前塘。
2、治理任务。
全区要全面完成840口当家塘建设工作,实现新增容积224万方,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
3、治理时间。
自年11月23日至2012年2月29日结束。
4、治理效果。
各地当家塘要按照清淤扩容、防渗加固、配套完善的要求建设,切实加强建设管护管理,做到灌溉能力增强,工程效益明显,环境美化美观,农民群众满意。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乡镇街道和村是塘堰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发动。形成大员上阵,靠前指挥,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责任制。各乡镇街道要将建设任务分解到村组,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塘堰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纳入这次建设的塘堰逐一登记造册、公示,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塘堰整治销号制度,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三万”活动驻村工作队要将当家塘堰建设作为“三万”活动的重要任务,紧密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在协调落实建设资金、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施工质量监督、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制定长效机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塘堰建设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各乡镇街道、村要依托现有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行一村一策、一塘一策,分类确定建设方案,科学实施建设,在建设中不能就塘治塘,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塘堰的最大效益。在具体规划中,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塘堰建设与渠道整治结合起来,注重在整治上做文章。在大搞塘堰建设改造的同时,要与渠道清淤整治和水利骨干工程相配套,做到塘大渠畅。二是把塘堰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起来,注重在配套上下功夫,使蓄水能力与灌溉需求相适应。三是把塘堰建设与多种经营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效益上花力气。扩挖的土方可用于荒地造田、填基做路,扩大种植面积,改善交通条件。四是把塘堰建设与田间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在规范质量上成气候。做到围沟、腰沟、厢沟配套,明排暗滤,雨住沟干。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充分发挥村组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投入,大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塘堰建设,鼓励老板赞助、企业资助、名人捐助、能人帮助等方式,多措并举,广泛筹措塘堰整治资金。
1、区级财政安排资金100万元;
2、区财政、水利部门各筹措资金50万元;
3、乡镇财政安排资金100万元;
4、从“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200万元;
5、农村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安排资金100万元;
6、村组自筹和发动社会资助资金240万元;
7、“三万”活动每个驻村工作队帮扶资金2万元;
8、群众筹资投劳资金60万元。
由区财政局牵头,制订全区农村塘堰整治财政"以奖代补"实施方案,拓宽资金渠道,规范资金使用
(四)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塘堰改造单项工程虽小,但关系到一个村、一个组抗灾保丰收的大问题,有的地方还关系到防洪安全。因此,一定要与其他水利工程统筹协调,坚持标准,注重质量,切实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水利部门要制订全区塘堰整治技术指南,各地要按照指南要求落实塘堰建设标准。新建塘埂必须作多层碾压夯实等防渗处理,塘堰清淤要见底,标准塘的平均深度不少于2.5米,门前塘平均深度不少于2米,沿湾塘埂护砌至常年水位0.3米以上,塘埂顶面宽不少于2米,塘埂坡度1:1。塘堰溢洪口等配套设施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还要注意塘堰建设的外观形象,做到路相通、树成行、草盖坡、渠成网,力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景点。
(五)建立机制,长效管护。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和建立塘堰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管护到位并长期发挥效益。要设立警示牌,禁止在塘堰管理范围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行为;为保证塘堰水质,经整治后的塘堰,一律不准投饵养鱼;按照有利于管理和运行、群众满意、长期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标准;遵循自愿原则,鼓励受益农户依法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管理塘堰;要与塘堰运行管理单位签订合同,积极维护其合法权益,明确权力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