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知识与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知识与技能范文1
关键词: 初等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 实践技能 策略
教育改革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国家教育水平及改革发展无疑与培养准教师的师范院校有着直接的关系。初等教育学院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有历史原因和时代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以培养大学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初等教育学院(系)。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运而生。该专业的设立是我国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
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学科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中等师范学校的重要科目,这可以说是中等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色――培养的学生除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外还能歌善舞、能书善画。所以相对于培养目标为中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升级转型后的初等教育学院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知识技能的重视程度更甚。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在辅助优化教学、美化校园环境、渲染活动气氛、宣传教育师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一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造型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完满发展,以艺术的思维认识世界,以艺术的方式愉悦生活;二方面则适应新时代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与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完善职业技能,增强未来职业意识。
教师技能训练是世界教育师资建设的焦点,发达国家早已把教师技能培训作为教育教改的重心并形成一定体系。在倡导素质教育,推广综合教育、跨学科教学的新课程的今天,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从中等师范走向初等教育学院的美术教育该如何应对、适应并推动时代的变革、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指导成为重。中之重。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给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倡创意教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应当重建教材知识体系,在准教师的技能训练中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定位恰当,教学要适应学生。教师要实施实践教学的科学策划与准教师共同实践研究,于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作为初等教育学院的美术教师群体应该加快步伐,主动完善建构教学体系,讨论编写适应时代要求、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强、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大纲;应该研究分析新时期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愿望;钻研新的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材,立足教材结合校本课程,挖掘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个性特点、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运用体现时代性的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勤于学,乐于学”,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1.明确目标,内外结合强化实践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在加强“内功”――提高学生美术基本功的同时,对外增进联系交流,通过与社会及实习、见习学校广泛协同配合,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指导、监督、评估,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1.1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强化训练重点。
在一年必修一年选修的课程中提取筛选出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最密切相关的内容,概括为“一字、一画、两报”,而其他的课程内容如图案设计绘制、色彩配置方法、造型构图常识等均为上述内容服务。确立“一字、一画、两报”的教学目标如下:
美术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理解美术字的含义、发展、分类及特点,基本掌握汉字美术字中黑体、宋体、变体的写法及外文美术字、数字美术字的常用写法;能够在海报、黑板报或宣传标语中灵活恰当地设计书写美术字。
简笔画部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熟记器物、植物、动物、景物五大类的常见造型,达到准确流畅熟练默写的程度;能够灵活恰当地将形象进行组合,在形象、数量、方向、特征等要素的综合合理组织中准确清晰地表达说明教学内容,起到图示概念、关系、结构等示意说明功能和描绘情节情境功能,使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能够主动灵活合理地运用简笔画技能设计制作教学挂图、识字卡片等教具。
对于海报、黑板报的学习要求是理解海报、黑板报的特点、用途及组成部分,体会认识两者在宣传教育、美化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设计制作海报、黑板报的方法步骤,能够有创意地表现主题内容。
1.2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
学生对美术字、简笔画、海报、黑板报等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较薄弱,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不能较好地灵活运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学生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设计,展开比赛评比。例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题设计制作黑板报、海报小样;以2008年奥运口号为内容进行美术字书写;为小学课本教学内容设计绘制简笔画教学挂图等。并引导鼓励学生在见习、实习中积极参与各项相关活动,要求学生短期见习期间至少“办一次黑板报,绘一张公益海报”;在一个月的较长实习期内,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至少“做一套识字(单词)卡片,绘一张教学挂图,制一套橡皮图章(用可爱的简笔画形象代替分数表示表扬或批评)”,还可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联系起来,“做一张教学投影片,编写制作一个课件”。将上述要求与学生的见习、实习考评结合起来,从运用技能制作作品的数量、质量、呈现方式、效果等方面分项测评统计,得出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总分,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完善自己。
2.与时俱进,突出个性,诱发创造
艺术教育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创造素质特别是艺术创造素质的培养,包括创造动力和制作才能的培养。当今社会是创意生产财富、创造推动发展的时代,学生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离不开创造能力,而通过实践技能的训练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践技能运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力,正是学生个人的生活感悟、情感体验、个性特征、个人风格的体现。在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审视自我,同时理解悦纳他人。
不少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停留在摹写阶段,认为画得像、摹仿得像就是好的美术作品。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懂得“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而创造可以表达情感、观念,交流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思想与感悟。笔者在创作练习中提出“半创作”的概念,半创作是独立创作的过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为独立创作搭桥铺路。半创作是在他人的优秀作品、教材范例的基础上,从众多的色彩、线条、明暗、构图、肌理等要素中采用或选择其中一部分构成因素,加以发挥,通过添加、变化、打散、重组成为学生自己的作品。其中更多的是学生个人的审美素养、生活经验、造型手段的体现。
创作需要积累沉淀,从而提炼个性化的符号表达。学生的美术资料及信息来源相对较单一,于是笔者介绍相关杂志书籍引导他们学习阅读吸收,提高其鉴赏能力,引导他们用艺术的视角去品味分析美术的各个构成因素、细节及传达的情感观念。笔者通过学生互评作品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促进优秀创意的交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另一个同学的作品写下感受与评价。这样,一个学生的作品可能会被好几个同学选择,这种评价是独立的、开放的、多义的,对话在反对与赞同、碰撞与融合中展开。评价写好后,再将相对应的评价与作品放置于一处,供学生观看交流,作品被再次解读、阐释。文本与师生之间的对话使文本意义丰富化、不断超越文本自身意义,同时学生也完成了对自身的理解与反思、对意义追求与超越。
学生的造型手法还不够丰富熟练,教者边示范演示边将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过程用语言加以说明,并将创作中的反复修改、自我否定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创作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试错、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直接展示作品或将课前深思熟虑、精心准备的创作形象演示出来,这意味着顺利平坦的创作道路和完美、无懈可击的创作成果。而真实的创作并非如此。创作要经历失败,并且要在创作中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正如《智慧之路――论迷宫》一书中所说:“学习需要经受考验,懂得迷路,随时准备冒险,猎获不期而遇之物,好奇地探究自己的错误。学习将首先是旅行。”[2]迷宫是曲线的、不透明的、复杂的、黑暗的、混乱的,代表着旋涡、复数、歧义、冗长。创作过程有如迷宫的旅程:以为接近目标时却发现距离目标最远,在螺旋状的迂回中摸索。在这样的创作之旅中需要一种智慧,沉着冷静,在体验失望的同时无视失望与消沉。“在黑暗中前行,但并不确定有所进展,内心的目光紧盯着一个看不见的目标,而怀揣的抱负则围绕着一个未来的明晰的精神形象”,“在艺术上,迷失是创作的条件”。[3]创作的知识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譬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波兰尼指出,“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的理智的控制的能力。[4]有关专家指出,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有赖于一种“学徒式”的传授方式,往往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隐藏在动作、技法中的知识被学生感受捕捉到,从而内化为他们的知识。从这一角度来说,更需要教者将创作的试错过程展现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的片段、一个完美的结果。
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欠缺,创意设计中体现出思维的定势,难以有新的突破,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创造能力的训练。教者在教学中通过创造技能的测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创造力不足的方面,并通过创造力训练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教者准备了数张卡片,分别写有“蒙娜丽莎”、“电话”、“运动鞋”、“蛋炒饭”、“创可贴”、“痒痒挠”等词,让学生将“美术”一词与上述词语建立联系,解释说明“美术是……”的原因。不仅能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传达出学生对美术的功能、类型、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教者还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将生活的胶带、砖头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列出,请学生讨论这些物品能做些什么。要求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天马行空,但也需要对用途做一定的解释。学生的发言热烈有趣且新奇,教者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向他们介绍与上述物品有关的当代艺术品,如胶带艺术。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思维,也帮助学生认识到创作材料的多样性和无限的可塑性,材料不仅是造型的物质,而且可以是观念情感的载体,启发带动了学生对时展及当代艺术作品的关注。
加强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课程对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是初等教育学院广大美术教师和学院领导长期关注重视和研究探索的课题。教育改革之路没有终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及教育界总是在寻找最佳的教育模式、方法策略。只要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地向前,教育的探索就永远不会停止。提炼历史经验,重视当下实践,才能展望未来。加强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就要立足于实践,通过实践中的研究、训练、评估,培养塑造21世纪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大学本科毕业的合格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其华主编.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大学美术[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美术知识与技能范文2
论文摘要:商周时期,中国艺术结构与王文化及史官文化发生分离,其标志是美饰象征结构意识呈现于艺术的深层执创,并通过与你性珑念的相互协合,捉成艺术观念的“实用化”,使中国艺术结构之文化体征有了十分关健竹推进和提升。
美饰象征结构是表还是本,这是认识理解早期中国艺术德性观念形式观念演化的根本。本文将着重从如下立论给予阐述:艺术结构是艺术生长乃至文化生长的根本。艺术结构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在早期艺术蜕变时期,其特殊的表现是“美饰象征”的构成,呈现与转化。这种“美饰象征”意识在其功能不断发生变化时也促生了艺术审美底蕴与整个结构机制的转换。因此,从美饰象征角度探讨这种早期艺术结构机制的转化特点,应具有理论上重要的拓新意义。
一、巫文化美饰变奏
巫文化以自然为对象施行沟通人、鬼、神的功效。自然物之于巫术,启发人从中获得某种神灵启示的凭借,因此巫文化以对自然物的能动美饰为最多。在这种巫文化的能动美饰结构与自然物固有的美饰结构之间,神灵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由于神灵本身是观念化的,从而它能从与自然物形相不相符方面提供某种意念、憧憬、梦幻和脸想,来使民众感觉到物化的神灵。对于民众而言,则是对物的敏锐感受与对神灵的觉知呈正比结合,愈是感性鲜明的自然物。愈韶强化人对神灵的某种敬畏感。于是,内在的矛盾渐渐从这里产生,当不具鲜明感性之物给人的生存以或福或患的影响时,人们虽崇拜也愿其如己之所盼;而习见的色彩鲜艳之物.当它们并不能对人的生活产生有力影响时,人们就动用自己的意志对它的“表象”进行分解,结果就产生了由初民创造的、受神灵统御的美饰之物。133229.coM这种新创的美饰之物自然把美饰功效看做根本的东西:愈是符合心愿的创造。当然也愈是能激发他们对神灵的特殊体验与感受。
神灵统驭的美饰结构实质上包含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自然实相;二是美化饰相;三是显德虚相。这三种相,越在古朴阶段越合抱为一;越到巫文化晚期越趋向分离。而其中之“实相”,即自然固有之相,会渐渐因附着在神灵(虚化的或粘实的)身上而具有可漂移功能,如光、形、色,怪状、奇特之野力等。《山海经》有个神名叫昆吾,他的形饰为虎身、九尾、人脸、虎爪。过去多视此为图腾标识,其实图腾标识正是自然美饰的综合之物。从美饰角度对神之昆吾加以分解,虎身之威风,九尾之潇洒,人脸之平易与虎爪之有力……这些表相无不实现其隐喻功能,使得所饰之神真真切切成为超自然的奇异之神。
具备可漂移功能的美饰受神灵统驭,于是,当神灵在民众观念中变得越来越具有实体性时,便使神灵的超异能力外化为对象,“美饰”之相则随神灵之变与人呈若即若离态势。神灵的演化依循这样的程序:1.万物有灵—自然物依自身之形相而产生相应之神灵观念。“万物有灵论”表明诸神灵无明显尊卑区分,此可称为自然固有之“神”德;2.万物择神有灵—民众渐渐发现自然祸福施于人并不相同,有的恩泽,有的造害,变幻无常难以捉摸。为此,他们选择并推重某些天神,如“太阳”、“天”、“山”等等,认为万物惟其具备天神属性才有灵性,这又可称为“天”德。“天神”是天德的美饰,如“昆吾”相传就主管着天上的九个部落和一个苑圃。与“万物有灵论”的“神”德相比,“天”德更显得至高无上。说:“天之本质为道德,而其见于事物也,为秩序。故天神之下,有地抵;又有日月星辰山川林泽之神,降而至于猫虎之属。皆统辖于上帝。据天神观念所造的天人之灵。最初是万物皆灵,而后是万物因天而灵,现在则是人因秉有了“天德”而成为人间的天神,“天子”即是这种人间“天神”的美称。此可称为“天人”之德。史家以我国商代为主“天人”之德的时期,意味着德性观念由天上正向人间过渡。如果前面对天神的美饰表明对万物的一种希冀,现在则美饰转化为象征。所谓“天”不外是人间某种观念本体的外化。4.依照人的方式创造出的神灵。到了巫术晚期,初民在大量的祭祀活动中发现被外化的神灵只是某种僵硬的象征,毫无鲜活生命气息,于是人们在天神之外尽量用人的方式来美饰、创造神:商代后期人神的祭祀占据重要位置,表明人的感性呈现借助旧式巫术典仪,被移置到天神身上而使之降为人神。同时鬼神亦为人神的变形。由畏天转而畏人畏鬼,自然灾害变故比之祖先功德不过“小巫”而已。先祖神灵若发怒缝怨则人间会降临莫大的灾难!对此则可称为“人天”之德。虽然至此美饰人性成份的比例加重,但人类仍脚躇在阴履的暗夜,以异化的人性统驭着人的现实生存。人本意识觉醒的“神灵”。商周之际,虽然祭祀仍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重大内容,但根本性质已发生了转化,人本意识开始走向觉醒!《尚书·舜典》记述一则舞蹈:人们狂放纵情,邀神同欢:
帝曰:夔!名汝典乐。教宵子:直而温,宽而果,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予击石扮石,百兽率舞。
这则巫事的“巫师”是一个管理音乐、舞蹈的“小官”,他“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体验人与神相沟通的乐趣。“商人了媚神,真可谓弹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商人尊神事鬼并非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是发自于内心,来自于民族最深厚、最炽热的宗教情感”’,4_。固然尊神事鬼有其宗教感觉发展的局限,但宗教形式可以通过信仰让渡人性蕴含二青铜艺术从商代的纯祭祀功效到周代融合审美寄托,就反映了审美意识的觉醒。如纹饰图腾方面,“在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出现了一种为殷商所未见的长垂角兽面纹。最具西周特征的纹饰是蜗体兽纹,形状怪诡,想象奇特。殷商本是以玄鸟为图腾的,但殷商的青铜器纹饰中,凤凰的纹饰不算很多,最多的倒是西周初期。审美意识最集中地体现着人本意识,特别是在中国礼乐相通,乐教就是礼教,结果德性的审美象征就不时回复到其原位,在强化审美效力的同时,把更现实、深刻的人伦观念浸润到人的意识深处;《周礼·春宫·宗伯下》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弟子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著宗。乐德教国子,中、和、抵、庸、孝、友”这是一种向人开放乐教的观念表达,它说明从事巫祭者,以后不一定为至尊王族,凡“有德”“有道”者都可以做巫师,而且只要做得好,死了一样像神灵可受祭拜(乐祖)。这里人本意识的凸显似乎借助著宗传达出来,但“中、和、抵、庸、孝、友”这些熔铸社会、个人意识于血缘情结的观念,却体现了把人的自在生命、情感,与人的现实位置联系起来看待的意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与自我人本非常切近的观念。在东方社会,一旦形成这样的观念,我们说它的伦理归宿与审美境界就达到某种价值坐标的谐和。那崇高的祭乐,表达的不正是一种对崇高人德的向往吗?
上述有关神灵、德性的演化,表明美饰在文化内涵的整个演变过程,始终都扮演一个基本角色:“饰相显德”。无论这“德”为“神”德,抑或“天”德、“人”德,都要通过“美饰”助人悟解以获得人伦境界的提升。而作为显德之“饰”,它的符号特性,又略显复杂,或为具实体性媒介的显示(实相),或为游离实体的“物相”呈示(饰相),亦可成为纯粹观念喻说之象(虚相)……几种复杂情形表明:符号功能的不单一,特别是符码的呈相可漂移这一特点,为美饰的效用发挥提供了巨大的方便。语义符号学对此也称赞不已,有的强调它的能指表象性,有的则认为表象的转换其实正是“意指”的转换,里面暗含着由文化规约赋予的结构效用。“它们系有限状态的因素集合而成,这些因素又是以偶对方式构造并受某些组合规则制约,这些组合规则能够生成这些成分的有定串和无定串,或有定链和无定链。这种观点对说明美饰的艺术结构意味颇有益处,我们可据此理解:饰相显德,表明既可作为独立的能指成分充分施现其审美效用,又可在转换中不断移置所指,两相结合则得以始终维系艺术之固有结构规律。从而,审美结构规律成为最基础性的限定,它限定必然呈示的“有限的因素集合”,以审美规律的“偶对方式构造”、“显相”,服务于“有定链和无定链”的崇“德”职能。
二、“风和夷乐”的功能性标识
商代父权、男权对人本意识的重视,还只是社会性的结构。艺术的美饰象征结构也与此相应,侧重于以粗犷狞厉之美体现某种社会化的抽象观念、因此,总体而言,商代的艺术结构水平是被动性的,不像周代以自主性的审美意识完成艺术结构之协调与整合。
但任何东西的生成都不是在“是其所是”时才得到生长的权利,相反,更多的情况是在“非其所是”时孕育了它的雏形。此即黑格尔所说“自为”乃通过“他在”向“自在”的返归“本质的东西直接转化为非本质的东西,反之亦然……力的交互作用就是发展了的否定。因此,透过商代的审美现象,我们就可以看到反映审美自觉的主体性端倪。以甲骨文为例,在占卜中凝聚了非常多的主体意愿_如《甲骨文合集》所收之14294版和14295版系两种类同的风向记录,其中涉及“西风”的用词两版相“颠倒”:一为“西方曰丰风曰彝”,一为“西方曰彝风曰丰”考古学家认为应以“西方日彝风曰丰”为准,另一种可能系误刻,因为彝风即夷风,是和风之意它与“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语序及“修饰”之意相通—和风送“泰”,万物丰成、但笔者以为所谓笔误说也不过后人的揣测,难免以今断古的隔膜因为甲骨文这类卜测事皆依当时的祭拜心意而定。甲骨文是根据灼烤龟甲的纹理进行推测的,它带有浓重的心理机动性,故不能全然如今天的笔记那样来看心理、观念的转换很难有什么标准版本可言,所以无论龟甲所“显”为何,当不存在“笔误”一说。依此而论,则“西方曰丰风曰彝”大可考究。李圃《甲骨文选注》说:本段文字“为前期武丁时期刻辞。…记录了古代东西南北四方神名和四方风神名,是我国四方的顺序、四方名和四方风名称的最早的文献资料”初民对方位及风名如此称谓,显然是把主体的体验、渴望熔铸其中的缘故、“西风”曰“丰风”,说明秋季丰收的景况;“彝风”则是“相就命名”或“反向述辞”,把由西方或西风之“丰”所带来的内在赞叹转化为歌咏式表述、语言学家冯·洪堡特这样理解:“所谓的野蛮人可能比较接近这样一种自然状态,他们的语言恰恰处处显示了大量超出需要、丰富多样的表达词并不是迫于需要和出于一定目的而萌生,而是自由自在地、自动地从胸中涌出的…语言结构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相似,语言通过其结构激发人的最高级,最合乎人性的(menschlichste)力量投人活动,从而帮助了人深人认识自然界的形式特征”从西风的秋季丰收‘到万物彝和、平泰的咏唱,不正反映了一种朴素而能动的主体审美意识吗?在这种描述中,融合着判断和价值,把本属自然的东西,经过人的感知渗透又还给了自然,真可谓最纯朴的“主体意识”的呈露!
西周初年,所谓主体意识由巫术典仪所涉之对象、物件而逐渐过度到一种“艺术化”美饰表达,即力使主体之能动性成为一种“功能性标识”。“艺术化处理”是指一切祭祀之事,不再只是纯粹典仪,也是乐制礼制的有机组成。《周礼·春宫·宗伯下》记:“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变”,《说文》指“更也”,意思是随着音调节律的变化,起到对祭祀各种神、抵、人鬼转换的功效,这里显然“乐变”在前,“鬼神”现后,而“乐变”又因何而变,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是因人的内在情绪、心意之变而变,但也指出“以乐德教国子,中、和、抵、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罄》大夏》、《大镬》、《大武》,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诣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说明在“乐变”的前面,有更重要的制约性存在,即’‘道”与“德”,能行“教”之“所本”这样,“乐变”的职能就真正体现为可作为以自在功效服务于“教”的功能标识。
美术知识与技能范文3
【关键词】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分散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网络接口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designed coal consumption sorting to measured coal consumption sorting of thermal power plant, collected each unit the real-time dat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dispatching coal consumptio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provides the platform for energy-saving generation dispatching. Introduced the data acquisition interface treatment between coal consumptio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and two kinds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Coal consumptio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ata acquisition;Network interface
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无污染的可再生发电资源以及“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机组。对于火电机组,将按照能效高、排放低的机组为优先调度的对象进行调度,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各类污染物排放。
1 节能发电调度与供电煤耗的关系
目前,节能调度得到了专家学者和电网企业的高度重视。有些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节能调度负荷优化分配进行了研究,并测算节能调度的效果。
在电网火电机组节能发电调度模型与优化算法中,火电机组的煤耗特性是电网火电机组节能发电调度各种优化方法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不准确的煤耗特性曲线将降低电网内节能效果。因此,建立和完善煤耗在线监测系统,获得较准确的煤耗特性是节能发电调度的关键。从而实现火电机组发电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等关键数据的实时采集、检验、计算与监测,并最终达到按火电机组真实能耗由低到高依次排序调用的目的。
整个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分为2个部分――电厂侧和电网侧,电厂侧称为子站,电网侧称为主站。各子站与主站之间通过各发电厂与调度部门之间可靠的通信网络联系起来。各子站通过采集每台机组相关的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调度数据网发送到主站侧的实时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实时计算、统计和分析等功能,进而为节能发电调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与两种分散控制系统(DCS)网络之间数据采集的实现方式。
2 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数据采集方式
2.1 与Ovation系统的采集方式
Ovation系统具有一套完整、可靠、开放的通讯系统。通讯设备采用快速以太网交换机,Ovation的网络结构是单层、点对点、对等结构的冗余100Mbps一体化快速以太网,系统中不需要任何网关。Ovation网络与通讯介质无关,既可采用光纤,也可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Ovation系统在Ovation一侧提供了标准的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 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服务器作为与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OPC服务器在Ovation网络上的专用Windows工作站。
OPC服务器通过一块双口网卡接在Ovation的快速以太网上作为Ovation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从而获得DCS的实时数据;再通过另外一块网卡和一台内置防火墙的路由器将外部系统所需要的Ovation数据以冗余方式传送给外部系统。
Ovation系统通过OPC服务器、路由器的2重隔离,有效地防范了来自外部接口的侵入。
某电厂1~4号机组,DCS均采用Ovation系统,每台机组的DCS网络均有一OPC站、路由器。路由器的0口连接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路由器的1口连接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流向为DCS的OPC站、路由器-->煤耗系统接口机-->正向隔离装置-->采集服务器-->煤耗应用服务器-->反向隔离装置-->数据通讯服务器-->中调。
1)机组DCS通过OPC站向煤耗在线监测系统的接口机发送实时数据;接口机中部署的接口程序将接收到的实时数据转换成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包,经交换机进行数据汇总,再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将数据转发到数据采集服务器。在此过程中,利用交换机的PVLAN(专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将接入交换机的四台接口机划分成了四个不同的VLAN(虚拟局域网),使其不能相互访问。借助于交换机的数据转发功能,将UDP数据包通过正向隔离装置传输到数据采集服务器中进行存储。
2)数据采集服务器内的数据接口平台程序,将接口机转发过来的DCS实时数据接收,并将之写入其实时数据库。
3)煤耗应用服务器上的煤耗在线监测系统,从实时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将计算出的指标数据再写入实时数据库中,同时以文件形式存储到本机的特定目录下;然后利用反向隔离装置中的数据传输功能,将文件传送到子站数据通讯服务器中的指定目录下进行存储。
4)主站的通讯服务器通过调度数据网内指定的非实时VPN(虚拟专用网)端口,利用通讯采集服务读取指标数据。
2.2 与HIACS-5000M系统的采集方式
HIACS-5000M系统通讯网络称为μΣNETWORK -100,采用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标准,是一种高性能的冗余光纤令牌双重化环状网,网络传送速度为100Mbps,通讯介质为光纤,采用高实时性的令牌访问方式。
HIACS-5000M系统通过对外通讯接口站CIS-MIP完成DCS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互,CIS-MIP作为控制级网络上的一个站点挂在控制级网络上,是一个具有多接口、多协议的高性能处理站。
某电厂1~4号机组,DCS均采用HIACS-5000M系统,每台机组的DCS网络均有一CIS-MIP接口站与SIS系统连接。如图2所示:
图2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流向为DCS的CIS-MIP接口站、隔离装置-->交换机-->正向隔离装置-->采集服务器-->煤耗应用服务器-->反向隔离装置-->数据通讯服务器-->中调。
此种方式与Ovation系统接口方式数据流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数据的获取。
此种方式应用了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将DCS向SIS系统传输实时数据的端口各自接入到一、二期交换机中,该交换机通过实时数据复制,将数据分为两路,一路数据传至SIS系统,另一路数据传输至交换机指定的端口,经过正向隔离装置,然后将实时数据传输至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的数据采集服务器。
3 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数据
在火电厂内,可以将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应用服务器与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网络建立联系,从而在厂内的信息门户上建立客户端应用系统,实现原始数据计算结果的查询,以及其它相关数据的录入、审核、上报、审批等功能。
4 结论
随着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快节能发电调度煤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从而加快火力发电机组从设计煤耗排序到实测煤耗排序的调度方式转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介绍两种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数据采集的实现方式,提供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美术知识与技能范文4
【关键词】 小学 美术教育 三维目标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之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人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新一代开拓型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也应贯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是讲美术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美和术。美即审美教育,术就是知识技能。一堂构思完整的美术课必须是美中有术,术中有美,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审美教育是前提,只有发现美、认识美、理解了美的内涵,才能对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技能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人的感官对美的感知、认识和欣赏,充分利用人类的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揭示出美的规律与法则用艺术的真谛:真、善、美去打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理,才能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庸俗……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感悟美术作品引起我们的关注对我们的感情认识产生影响并激发我们对周转事物做出反应。例如:对于荷花,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它的美丽花朵更能意识到它象征着高尚和纯洁,这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意识升华,就有赖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审美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在观察时、临摹时、练习时,都能发现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平衡美、韵律美、统一美、对称美.……
只有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辨别我们身边事物的美丑,从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审美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敏于观察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真、善、美、假、恶、丑。这样儿童和青少年就能利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成为具有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的一代新人。
二、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绘画技能。
这就是美术中的术,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它一切学科无法代替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美术教学,将系统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欣赏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知识的掌握是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理论与熟练的绘画技能,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也只有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切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以知识教学为核心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素质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课,丰富的知识,优秀的作品使学生在艺术长廊中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精神境界及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也是研究美和理解美最基本,最具体的手段。而通过绘画知识的教学使小学生了解不同绘画种类的形式美特征与表现技法,学生会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中提高了造型能力与审美水平,也培养了小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感知美,并用适当的绘画形式表现。通过美术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当前和以后学习的相关科学而言,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则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如大力的发展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有利于语文的学习,操作技能的训练对物理实验大有好处……这些为我们的学习以及以后从事美术专业都能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可以说使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美术教师的重点,也是对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完善的人格,这是素质教音和历来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都在美术教学中有所体现。有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学画画,陶冶品德是政治课的任务,其实是极端错误的,美术课以其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能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画面展现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启迪对培养学生新始高尚的审美情操,有着特殊的教育力量,美术教学中陶冶品德与知识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不容忽视。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绘画的对象对于事物的整体和具体的形态、造型、色彩、比例等视觉形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过程不知不觉地提高着我们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获得视觉形象知识的第一步,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视觉形象以后视觉形象成为想象力的基础,从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美术作品,学生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潜力。在接触美术作品后,他们会利用头脑中的视觉形象来进行美术创作,从而对视觉世界做出反应,而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所有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生记忆画和默写课中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形象记忆力的提高可以大大的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份。
在审美教背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的中心环节就是构筑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美术知识与技能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现状;教学模式
1 高职院校美术课程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起步较晚,美术体系不完善,各项内容设置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价值取向等方面,教师没有形成层次化内容,缺乏系统模式,整体教学水平受限较为严重。
(1)缺乏美术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美术专业知识进行提升,不注重从学生自身发展着手,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的教学效果受到非常严重的限制。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情感对艺术价值发挥的重要性,只让学生掌握单纯的美术技能,这种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及美术素养培养,造成学生艺术价值创造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审美培养受到抑制。
(2)课程内容单一、枯燥。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学”是最为普遍的形式。教师将课本中的内容“满堂灌”到学生学习中,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造成在繁重的美术学习任务中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日渐低下。
(3)教学价值取向不明确。许多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美术知识、美术功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价值取向违背了高职美术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美术素质的需求,与教学大纲价值体系内容背离。我国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认识作为教学重点,以培养美术修养为主,提升美工技能为辅,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成效。
2 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与高校教育存在性质上的差异,该教育主要是为了通过职业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岗位,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职业基本技能,顺利就业。因此,在美术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首先突出美术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院校要注重对课程结构的重组,依照职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美术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型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形势相结合,提升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价值。其次,院校要对自身结构体系进行优化,依照“精简、融合、增设”三方面规范,将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美术价值结合在一起,从美术艺术方面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再次,院校要依照美术课程的独特性,突出专业中的职业定向性,保证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艺术创造价值,要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保证学生与社会用人良好对接。最后,院校要不断依据企业需求,实施院校联合调整,由专业人员定制“订单”式培养方式,保证人才高效输出。
3 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1)单科分段式教学模式构建。单科分段式教学模式构建主要指固定的职业需求及岗位需求下设置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编制、分段,实施阶段性教学及阶段性评估。在上述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分为三阶段: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基础课时主要实施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对美术元素、美术欣赏、美术绘画三方面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具备美术绘画技能、美术欣赏技能;专业基础课教学时要对构图学、透视学、摄影、素描、油画等知识进行强化,保证学生认识各项美术技能,提升对美术的认识;专业实践课阶段要深入CAD、3DMAX、平面动画设计等教学知识,设计实践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对上述技能软件、美术设计的认识、应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美学艺术素养。
(2)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构建。核心阶梯模式要将专业性、综合性、职业性放在模式构建的第一位,将学生发展作为构建的主要方向,保证学生能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泛到精地学习高职美术知识、技能。核心阶梯课程模式需要采取综合理论模式,将职业培养需求、高职美术要求、美学艺术需求结合在一起,从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文化知识、美学意识、价值意识五方面完善系统学科。通过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教师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高职美术教学学习效果,对学生美术能力培养、艺术价值欣赏、美术技术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构建时要:1)创造阶梯教学目标,针对高职院校美术学生现状及水平,形成层次化教学目标,保证在学生能力技术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育,提升美术教学的合理性。2)依照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设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意。例如,在实施《装饰画制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装饰画制作元素、制作流程、制作工艺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层层递进,让学生能够了解装饰画制作,独立完成装饰画制作。3)拔高美术教学价值,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将创新贯彻在核心阶梯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方方面面,将实践活动作为核心阶梯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突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及实践培训,保证学生能够在操作中融合各项美术知识,提升自身美术技能。教师可以设置CAD实践课程,让学生使用CAD实施美术设计,要不限美术设计形式、内容,鼓励学生创新,摆脱当前学生死板、单一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设计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各项美术知识的运用熟练度。
(3)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构建。能力本位课程是将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从社会、企业、职业、学生因素出发,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美术技能学习效果,确保学生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该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善企业岗位下课程配置质量,提升“课程本位、需求本位”的实现效果。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美术课程能力本位构建要依照能力需求适当调整内容比例,将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能力为中心配置课程资源,淡化美术课程体系之间的界限。例如,在实施《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设计能力作为突出位置,结合景观视角、元素等的分析,将《构图学》《透视学》《素描》等结合在一起,打破课程内容之间的界限,保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项美术学知识,提升美术知识运用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知识内容中不断总结、创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将课程中心放在实践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基地、实训基地,让学生将学习与实训结合在一起,从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符合当前社会、职业的需求。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评价内容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选取新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教师要以学生岗位技能水平作为评价主体,确保学生的各项素质与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评价体系需要从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两方面着手,以学生美术技能、美术素养为核心。例如,毕业考核中,高职院校可以分为理论考试与口试、实践设计考试、现场答辩、职业技能考核四部分,从四方面给予学生成绩。
4 总结
在实施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形成正确的美术课程体系设置方式,依照职业技能需求,形成正确教学价值观,才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成效,改善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在上述形势下,教师要依照自身教学需求,合理选取教学模式,提升模式之间交叉应用效果。教师要从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四方面完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优化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成效,加快我国美术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洪岩.谈高职高专学前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16).
美术知识与技能范文6
(一)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
1.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
美术分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板块,不管从事哪个板块教学的高师美术教师,都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艺术感悟能力、创作(或设计)能力、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思考能力、美术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艺术感悟能力体现为:良好的审美感知、敏锐的艺术直觉、超强的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等。大学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艺术感悟能力是美术学科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必备条件。创作(或设计)能力包括强烈的创作(或设计)意识、娴熟的制作技法技能、有计划的完成作品的能力等等。创作(或设计)能力是教师之所以为专任教师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的主要表现。美术学科虽是人文学科,但在一定意义上又兼具操作实验课的特点,教学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个人独特的“制作”经验和体会;而这些经验和体会的科学性、独特性、深刻性、时代性的程度与否决定教师教学内容的含金量的多少。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思考能力包括:对社会现象和专业现象的研究能力、对专业新论题和趋势的思考及把握能力。我国高师美术教学存在一个教学内容陈旧、严重滞后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美术教学内容的改革除了学校要积极调整外,教师个人对自己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有先进的理念、发现的意识、研究的能力,把最新的艺术动态、艺术思想有选择性地介绍给学生。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是教师专业上有造诣的重要条件,因为它决定教师科研的深度和时代性。不关注社会,不能思考与艺术相关的问题和现象,不培养独到的学术眼光、学术思维,也就不可能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素养是指教师要掌握丰富的中外美学、中外美术(包括设计)史、美术评论等方面的知识。
2.综合文化知识素质
在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院长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星先生指出:艺术师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不能同步,许多艺术师资有较好的技能却难以达到一般高校教师的文化涵养。所以,一方面他们依靠师徒传授方式出来的学生往往文化也较低;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在艺术学术研究上也缺乏能力,科研和学术写作能力不足。可以这么说,周星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高校艺术教师的普遍顽症以及提高文化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师美术教师培养的目标是美术师范生,所以相对于美术专业院校教师更应加强综合知识文化素质。
综合知识文化包括与美术学科紧密相连的姊妹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它决定教师理解世界、理解艺术的广度和深度。美术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当代艺术正逐渐成为教学内容重要的一部分。当代艺术注重艺术表现的实验性和观念性,作品呈复合形态出现,作品可能是书法与环境设计与影视媒体的结合,也可能是美术、舞蹈与自然科学的糅合,还可能是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任一国家文化元素的嫁接。当代艺术不仅是视觉游戏,更是一种智力游戏,它对高师美术教师综合知识文化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阐释、解读当代艺术需要储备大量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这在客观上也要求高师美术教师素质的多元化,要求体现出美术教师的文化功能。
(二)雄厚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
美术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很高,但总是不能像预想的那样教出优秀的学生。探其究竟,除了学生或其他方面的外在原因外,主要是教师自身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常常被高师一些美术教师所忽视。具备很高的教学能力是高师美术教师素养中重要的一部分,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两方面:
1.一般教育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师必须要掌握一般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能力,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前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电化教育、教学技法技能和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后者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
高师美术教师不仅要求掌握一般教育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技法和知识灵活自如地运用在美术这种特殊学科的教学中。美术教育是一种以视觉形象为主要媒介的教育,是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教育。它不仅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示范能力,还要具备把艺术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能力;不仅有很强的形象和逻辑的思维能力,也要有准确生动的表达艺术思想的语言能力;不仅要求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要探求新的教学模式。高师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多时间短,教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并消化学科的规律性的知识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不同个性的学生展开美术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美”的能力、独立理解和分析美术现象的能力、独自进行创作和设计作品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①
3.教学教育现象的理论研究能力
研究教学教育现象的理论能力,体现为教师教学教育方面的科研能力。高师美术教师要具备把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的能力,对于教学教育现象,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能在司空见惯的日常教学教育现象中,有发现新的问题或是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完美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师德)是指教师担负起其教师角色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师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教师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意识、品质的统一。我国自古对师德就极为重视,师德被视为教师职业之魂,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教人以德者之称也”等等。教师的职业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高师美术教师在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的同时,要有完美的教师职业道德。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敬业和奉献精神
敬业和奉献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和敬畏教育事业,才能真正享受这种人生生活方式的乐趣;才会由衷地生发对受教育者的爱心;才会自主执著地对教学进行探索;才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会甘于奉献。敬业精神主要的表现是,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和责任心。责任心又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包括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
笔者曾见一本名为《中国教师缺什么》。书中列举了一些中国教师的种种缺乏:缺乏爱、尊重、宽容、平等;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与等待意识;缺乏理想与激情;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笔者认为导致诸多缺乏的外因是社会功利取向对教师的负面影响,但重要内因还是有些教师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在人们的一般价值取向是功利取向的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教师要做到任凭窗外繁花似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明澈见底,稳坐教室,不为所动,确实不易!然而,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不管是出于客观被动还是主观自愿的选择,那就“意味着接受教师作为身份的意义以及承诺”②,要在教师的职业身份下寻找完美自由的生活状态和境界!
2.良好的品德和得体的言谈举止
良好的品德通过身体力行内化为人格,完美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榜样力量,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言谈举止是其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精神风貌的展现。教师应有得体的言谈举止,古人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得体的言谈举止不仅仅是外在仪表和行为的一招一式,更是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知行合一。需要强调的是:高校美术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自由与规范、艺术个性与职业道德、求真求善求美等之间的关系。
二、高师美术教师的素质提高
高师美术教师素质提高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笔者认为应遵循一条原则:遵循艺术规律、尊重美术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特点,紧紧围绕社会要求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具体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明确高师的教学性质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
(二)研究高师美术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密切关注社会变化、积极参与社会文化艺术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四)秉持多元文化观,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创造性品质;
(五)坚持终身学习观,不断反思自身,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
注释:
①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3.
②陶志琼.教师的境界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辞海[G].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1104.
[2]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