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主要特征范文1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如何把握好新课程理念,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位美术老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下面谈几点个人做法。
一、借助实物,增加学生直观感
观察能力的提高也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虽然美术各课业对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都起积极作用,但适当安排写生课对培养儿童观察力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观察事物时应目的明确,提出观察任务,使学生视觉的盲目选择变为有目的性的选择。应抓住所要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即物象的基本形、基本色调与大色块关系,“黑”“白”“灰”关系,人或事物的形体相貌的主要特征。如画人物肖像时,嘴唇厚的人画时要强调表现出其厚度,眼睛小的人甚至要画得比原形更小,强调至夸张变形的地步,以使其特征更加鲜明。观察事物的个性、共性、区别与联系。在共性中求个性。如画人物头像时,掌握好面部五官位置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区别出表情的变化、年龄的差距、发式等个性特征,这样,人物头像的特征就表现出来了。
二、借助媒体,增加学生直观印象
上好一堂课有必要借助媒体来辅助教学,选择媒体创设情境,应从实际出发,要视课型、教学内容、学生水准而定。利用电脑、电视、幻灯、实物投影等展示,如亲临其境,增加直观印象,丰富视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蛋糕外形特点,用视觉形象解决教学难点。我在电脑中设置点燃的蜡烛,让学生做吹蜡烛的动作,教师操作演示。这一燃一灭的蜡烛,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带入过生日时的场景,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美术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教师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蛋糕,学生们立刻露出了惊奇、赞美的神情,达到了在乐中学习的效果。
美术主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 民间剪纸 高中美术 教学应用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加深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很多教师把民间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民间剪纸教学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对学习民间美术的需求,另一方面符合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一、民间剪纸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剪纸的艺术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从而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术教师要先为学生创造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2.搜集整理剪纸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前,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组。一组搜集图片资料,一组搜集文字资料,一组搜集剪纸实物,剩下的一组搜集影视资料。在搜集剪纸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大致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示搜集来的剪纸资料成果,并说出自己对剪纸艺术的认识。让学生在展示资料成果的过程中,对剪纸的概念、历史、流派和一些剪纸技法有所了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然,在剪纸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然后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剪纸的艺术风格、剪纸的历史发展概况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剪纸艺术进行欣赏。
4.利用视频教学播放地域风光片,激发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视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影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学生对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进行陕北剪纸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陕北的风光片,让学生了解陕北的地域风光、民风民俗,从而加深学生对陕北剪纸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剪纸创作能力。
二、剪纸的技法的掌握练习过程
1.教师剪纸技法演示,学生感受剪纸艺术。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剪纸演示,把剪纸的构思、要领和技法向学生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初学剪纸的阶段,进行剪纸符号的演示,用月牙、柳叶、花瓣等简单的剪纸符号向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熟悉这些基本的剪纸符号。其次,教师要进行折纸演示,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画稿,然后按照画好的线条剪去不需要的部分。当然,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简单的剪纸样式,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2.进行剪纸技法练习,提高学生剪纸水平。
学生在进行剪纸技法练习时,要先进行临摹,再开始剪纸练习。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剪纸符号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剪纸符号的方法,在加强剪纸符号练习的同时,让学生与剪纸作品相联系,加深学生对剪纸符号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加强对剪纸画面的组合练习。剪纸的画面组合是剪纸的关键环节,在练习剪纸构图时要摈弃常规的透视方法,运用剪纸特有的表现方法进行构图。在组合剪纸画面时,要善于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舍去次要的部分,把画面组合的自然之美表现出来。
三、剪纸作品的创作实施过程
1.重视剪纸作品的艺术创作,完美展示作品的艺术构思。
在创作构思剪纸作品的阶段,学生要通过现实生活去发现有艺术提炼价值的东西,找到要表达的创作对象,然后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另外,老师在学生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一些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
2.了解剪纸处理技巧,提高剪纸创作水平。
剪纸技巧是学生成功创作剪纸作品的关键,因而老师在这个阶段要重视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在剪纸技法的处理问题上,先确定一个创作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出符合主题的有趣味性和装饰性作品。
学生如果遇到一些剪纸技法上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进行请教。比如,在进行剪纸作品《觅食》创作的过程中,不知道要如何突出作品的主要特征部分,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柳叶和月牙符号展示公鸡羽毛的层次感,利用富有美感和装饰性的剪纸符号凸显作品的主要特征。
剪纸艺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民间剪纸实践活动,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还能有效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遐.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管理[D].苏州大学,2014.
[2]倪红旗.剪纸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13:230-232.
美术主要特征范文3
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情绪激励法、观察分析法、演示想象法等。用最直观的演示方法帮助幼儿找到目标。让幼儿以角色身份完成作品,使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扩大选择图形的范围,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学会以下几点: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 [b] [/b]<BR><P></P>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学习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4、运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大胆地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美术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原生态“美术基因”;儿童画创作;传承;再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5-0046-02
【作者简介】王美欢,江苏省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江苏连云港,222000),一级教师,201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年度新人”。
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因受简笔画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作品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如画小鸟,圆形的头部,三角形的身体和翅膀;再如房子,尖尖的房顶、方形的身体,这些符号化的绘画方式甚至是每幅学生画作必备的东西。这种符号化的画法成了学生们的固定模式,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原生态美术,形式通俗易懂,有着丰富的想象,符合学生美术创作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原生态美术内容,能让学生从原生态美术中汲取有关感情表达的新手法、新形式。所谓原生态美术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表现个人天赋和个人生活的艺术,原生态美术作品的核心体现为纹样装饰,其中的“美术基因”表现为艳丽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夸张的手法、稚拙的风格等。在教学中,运用原生态美术基因可以使学生摆脱思维固化、表现符号化的局限。
一、借用原生态夸张造型,让画面更具冲击力
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绘画作品在画面构图上非常饱满、唯美。而儿童在作画时,也喜欢把画面画得很饱满,绘画手法大胆夸张,给人稚拙、粗犷的感觉。学生用淳朴的创作方式表现心中的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长久的生命力。
苏教版《美术》六上《人物装饰画》这一课中,学生在画人物时大量运用对比,在人物的服饰上,借用装饰纹样中的点、线、面来画图案,运用装饰图案的色彩来着色。人物的细节,如头发用弧线排列,这样的装饰图案借鉴了民间美术中的装饰图案,达到了强烈的装饰效果,淡蓝色的天空,用点、线、面装饰的各种房子和树,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说是儿童大胆表现了自己的所想,构图也很大胆,他要把一切都画上去,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图1 学生作品:人物装饰画
儿童造型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针对这种绘画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美术作品,以原生态美术的绘画风格特点、配色规律来进行创作,能提升学生的美感,开发学生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借用原生态饱满构图,让作品更具质朴美
最好的儿童画应是儿童自己想画的画,绘画时的状态是自然的、自由的。儿童画以自我为中心,以直感为方法。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儿童画在表现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有着天真、稚拙、质朴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寻找并掌握原生态美术的表现方式。
苏教版《美术》五下《理想的居住环境》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借鉴民间绘画的构图形式、表现手法、色彩搭配等进行创作,除了教材上提供的农民画的范画以外,还可以多提供一些画风景的农民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在农民画的基础上进行改画、添画的练习,如:改变主体的色彩或细节,根据题材内容改背景,添加新的内容等。
图2 学生作品:理想的居住环境
原生态作品的饱满构图可以为儿童创作提供很好的借鉴,在创作过程中并不需要作者有怎样的绘画技法,重要的是作者有一个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饱满而具有想象力的。儿童绘画和原生态“美术基因”都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三、再造原生态艳丽色彩,让画面体现自然美
儿童绘画,画必赋彩、色必艳丽,学生绘画时肆意而无约束。儿童在配色规律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的理论的限制,天真稚拙、富有节奏,因此,美术作品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
苏教版《美术》五上《风景如画》一课,笔者要求学生用红与绿、蓝与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画出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作品,下图的风景装饰画,色彩上体现出民间美术中色彩浓郁的风格。原生态“美术基因”经常有大红大绿的色彩元素,根据“原生态美术基因”的这一特点创作出来的作品,画面的细节对比明显,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很有层次,体现出朴素的审美情趣。
图3 学生作品:风景如画
在以上作品中,学生采用的是线描加涂色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线条的运用十分丰富,有直线、横线、斜线、曲线,并由线条构成了交响乐般的画面效果。儿童美术作品中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生活中丰富的多层次的灰色调,他们很少关注到,他们喜欢大量使用原色和间色,纯度和明度高的颜色,他们大胆地使用对比色,为的是要体现一种喜庆的气氛。
这样的例子在儿童画中举不胜举,当儿童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小小的美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者改变某些事物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儿童美感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儿童绘画时,更多的是表达内心,关注自我,充满想象。
四、再造原生态稚拙风格,让画面体现意境美
在儿童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多彩的,儿童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他们敢于想象、敢于进行大胆的艺术夸张,因此,作品会有鲜明的艺术构思和造型特点。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儿童画题材鲜艳、色彩绚丽,每一幅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越是民族的,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苏教版《美术》五上《快乐时光》一课,借鉴了原生态美术的意境美,“我画我心,爱画啥就画啥”。课上教师提问:“什么时候是我们的快乐时光?是下课,还是节日联欢、假日郊游?”快乐是人所追求的一种心情和感觉,只有快乐的人才会将这种感觉投放到绘画中。图4的画面并非所见,而是一个概念性符号,构图并非自然空间,而是一种装饰性的主观空间。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呈现出了内心的喜悦之情。
图4 学生作品:快乐时光
学生凭自己的爱好,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内心感受,展示自己的绘画水平,课堂上画的是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思,表达的是一种意境。儿童画是写实的,每幅画都是学生心灵的再现,都能表达学生绘画的意境。
美术主要特征范文5
关键词:造型;结构 个性;创新;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36-01
目前我们高中美术课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高考美术专业中最根本的科目。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将所见到的客观物象在符合造型规律的前提下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
素描造型艺术是创造不同类型的形体艺术,是研究主观世界一切物象造型规律的学科,在美术常规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时它也被看作一门独立的艺术,因为一件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它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就是艺术。艺考生培训担负着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员的任务,学生的专业辅导课就是我们的阵地。在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学习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学生能将自然形体转变为艺术形体,这种本质和美感的表现就是素描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形体的特征。而要表现这一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整理与概括的能力。
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二、深入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我们从事的高中美术教育针对的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一般遵循一套既定的程式。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个性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领悟,是独特地运用美学法则的表现,但个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独创性的作品,对干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临摹某某的作品,甚至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摹写,可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在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摹仿,要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古人所说的“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不可无我”即是在作画时不可无情。
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是走“写实”的道路。三年里,在教师平常的示范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这也许间接地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不是曾告诫自己的弟子:“学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力争在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对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放,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来,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人云亦云,同时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以达到形神兼备,丰富而又洗炼,严谨而又生动。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美术主要特征范文6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育 对话式教学法 具体 运用
所谓对话式教学法,是指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之间展开的教学方式,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与发展为最高目标。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对话意识,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中来,在对话中培养学生民主平等、沟通交流、互动交往、创造生成的意识,进而通过对话式美术教学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生成。
一、尊重和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心声
教师在与每一个学生的对话中,都要善待学生的意见,千万不要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赏识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应当也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证明,给学生一个赏识的鼓励,给学生一个能使想象的空间,会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美术在你身边》一课的学习,教师按照课堂发展分为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地方、哪些事物是美的?为什么会让你感觉是美的呢?我们又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哪些美呢?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教师再加以总结,“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术可以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通过这样讨论式的教学引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让他们有个人看法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这些观点可能确实有所偏颇,但是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要认真、耐心的倾听,也正是这些不完善、片面的见解,才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找到真正的教学重点。
二、做学生真诚的交流者与合作者
对话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一座沟通学生与美术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之后,美术教学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才可能真正实现。
例如对于《美术馆与美术市场》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先这样导入:“你去过美术馆吗?在美术馆中你有什么感受?不同地区的美术馆和美术作品有何异同?面对优秀的艺术珍品该如何欣赏?老师特意制作了一个网上美术馆,带领着同学们去畅游世界的美术馆!”然后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共同探讨关于美术馆方面的知识,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第一次参观美术馆的感受,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欣赏到了每个地域的艺术珍品,引导学生总结出美术馆的功用,每一个地区的美术馆有哪些著名的藏品,以哪种风格为主。
教师和学生就像朋友一样,通过师生心与心的交流碰撞来启发学生对美术馆的感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有趣、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育活动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根据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来安排教育活动和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各扬其长,各避其短。在对话式美术教学中因其注重师生地位的平等,善于尊重倾听每位学生的心声和注重学生主体性地发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从而有效减少了同一主题作品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与众不同地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富有个性的创作。
例如第十四册中的关于《卡通画、漫画》的欣赏和创作,因为卡通画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幽默夸张,生动可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化的体现和发挥出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用金属器具如钢锅,钢勺等,并对着这些金属器具做着思考、诡秘、疯狂、生气的表情,鼓励他们做大些,夸张些,找到了一张张映在凹陷闪光钢勺内面的自画像。
将这种仅属于自己的、个性的艺术发现和艺术感悟,运用到自画像的创作中,肯定不会是“千人一面”的,而是千奇百怪,极具创意。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同学的美术基础和美术想象都不相同,教师要注意到这种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分别予以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不但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培养学生了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增添了幽默和智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