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1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队伍
该项目具有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并具有多项研究成果。课题组老师均担任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有着较深的认识,这些都有利于课题开展。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并且针对所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有数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次,实施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的老师,专任教师中同时具有技师资格证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双师”素质教师占100%。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5年以上的占50%。研究队伍的构成,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实现预期目标。
二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按照“调研、方案设计、实践、成果”研究方案进行。第一阶段为初步研究阶段。研究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纲领文件;开展职业岗位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人才需求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第二阶段为人才培养方案拟定阶段。根据前一段的工作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进一步优化;拟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成果形式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为实践与修订阶段,通过三年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实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核心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第四阶段为形成成果阶段。完善并形成最终“基于就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批;确定教学条件建设方案;完成研究报告;并建成电气自动化专业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方法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检索法、行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方案研究工作。在具体操作上,以学校开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循环招生、循环教学、循环试验,在实践中构建和完善符合岗位要求、满足就业竞争力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针对京津冀、山东省内、长三角经济带的多个厂家和参与各个工作岗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做了大量调查,得出调查结论,明确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
2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所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的职业领域和主要就业岗位群,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自动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采用六步法完成:(1)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2)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3)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5)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6)最后完成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即从教学内容归纳出课程体系。
在构建时,组织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等组成分析小组,在课程设计专家的指导下,引入创新教育理论,采用能力/素质分析的方法,根据能力解析表和专业教学目标,提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最终确定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模块(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模块、专业集中实践模块等,构建了“三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寓于课程体系全过程来实现。
4 开发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团队指导下,采取边开发边实践再反馈的思路,开发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图1的方法进行分阶段教学。制定了合理的一体化学习效果评价方案,加强过程性评价。
五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与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从改革研究到最终方案实施,已经经历了五届毕业生,从企业的反馈到毕业生的评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认可度都非常好。其成效具体表现在:第一,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求密切衔接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提升了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好评率。第三,建立了以符合企业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第四,构建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第五,建设了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群。第六,打造了一批高水准的师资团队。
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和创新点:
1 参与人员广泛是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成功的保证
在人才的培养的各各环节,除了优秀专职教师的倾心付出,学院还聘请、引进了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和一线的技术人员。这一点上突破了原来只是聘请企业专家的做法,而是通过更广泛的人员的参与,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企业岗位的设置、人才需求、人才类型等许多的信息。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先后与包括亚太集团、皇明集团等多家公司签定了共建协议,投资上千万元,在实验实习、毕业生就业、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建设了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科研、实习等需要的实训基地。该项目已经运作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群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成果
构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院级、省级精品课程,是课题组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初期目标,而在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最终也实现了这一目标。精品课程的建设,完善了专业课程资源,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的重要依据。
5 以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是创新途径
教学团队的成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山东大学生机电创新设计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职业技能比赛等,这些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这些竞赛用到了许多的工程和企业常用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 结语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确定了指导方向,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
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机器人;配套焊接;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应对工业现代化和厂间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实现焊接变位机与焊接机器人的结合应用,才能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全自动化运行。与此同时在汽车和电子等领域的焊接工作,也能降低传统人工操作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以及厂间的流水线运作水平。
1技术方案
焊接机器人属于工业机器人中的现代化产品。它可以实现多用途运作。其中可重复编程的自动控制装备促使了焊接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而柔性化即说由由计算机系统或物料储运系统等信息技术,控制数控机床设备的自动化运作。所谓机器人柔性焊接工作站就是由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所控制,焊接机器人与焊接变位机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的流水线作业。这个小型运作流程可以焊接工件标准在在2.5米以下的各类产品。不仅将设备运作中的自动上料和半自动定位装卡、自动焊接和自动卸货等应用功能集中为一体,而且还采用了统一的流水线技术方案,将工件定位工装和智能搬运器、变位机、构件周转架和码垛架以及送料机构等构成生产设备,其中运用电气及气动系统作为生产程序。从设备与程序的双向革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工作强度的降低。
系统采用专用屏蔽电缆将西门子S7-300、S7-200、ET200、机器人适配卡、触摸屏等控制设备连接组成PROFIBUS-DP通讯链路的网络设计方案,在后期编制软件时对网络通讯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和处理,避免出现通讯故障造成停机。
2变位机的设计
变位机是专用的焊接辅助设备。工作原理是应用于回转工作的焊接变位,实现加工位置和焊接速度的再次精确。它拥有回转和翻转两个系统,通过工作台的升降、回转翻转来完成角度装配以及无级调速等自动化运作,可与焊机和操作机一起配套使用,进而组成自动化焊接中心。工作台的焊接工作,要求精确度和时效率很高,所以这对于手工作业是个难题。变位机的回转应用为焊接设备带来了调速精度极高的变频器无级调速以及可对工作成远程操作的遥控盒设备。这些变位机的设计不仅将操作机和焊接机的操作系统联系起来,还实现了整个焊接工作的联动操作,达到理想的焊接速度。
这里说的变位机属于机器人柔性焊接工作站的核心部件。其中包括钢结构、旋转轴、翻转轴、导轨、快速卡环等工件设备所组成,各自的功能迥异。变位机的精度决定着机器人柔性焊接工作站的焊接效果。譬如机器人柔性焊接工作站的焊接精度为0.5mm以内,所以这就要求变位机必须以直径3.8米的转盘为核心设备,将其旋转180度定位精度和翻转定位精度都应该在0.5mm以内。
3智能搬运器的设计
智能搬运器即指借用电机设备实现货物的升降与横移等动作的卸货机器。其中包括
升降架,横移架、导向套、横移轮、伸缩叉臂等主要组成部分。它在机器人柔性焊接工作站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码垛效率,利用导轨把焊接变位机上装卡完毕的工件,搬运到指定的码货架。智能搬运器的使用组成了自动化流水线的运作,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整体提高了工作生产效率。
4工件定位工装的设计
工件定位工装即指在应对不同工件的装卡过程中为实现工件的快速定卡,利用气缸的弹簧与拉钩或变位机的快速卡环,同时实现工件的定位与卡紧两个动作。借用定位架安装在通用的工装支座上,利用变位机实现变位机与工件定位工装的快速连接。
5机器人动作的设计
作为柔性焊接工作站的主角,机器人的安装位置尤为重要,由计算机模拟后进行定位,而机器人的动作、姿态、轨迹、速度等根据实际工况和其它联动设备的配合,在现场经过反复示教逐步达到高速协调统一, 最终满足系统工作节拍和操作精度的设计要求。
6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不仅在运作过程中将人机界面和伺服闭环驱动以及PLC定位模块等主流自动化控制元件语义融合,还在操作过程中确保了精度和维护工作。
6. 1PLC总控与机器人控制器信号
(1)机器人位置信息
在回到原点或者进入非干涉区中位置时,焊接机器人会预警发出信号来通知PLC总控。焊接机器人会在第一时间完成信号互锁和控制点用。譬如在焊接过程中为了规避焊接机器人由于意外转台而造成的撞机事故,PLC会将转台转动和夹具动作进行严格的屏蔽。
(2)夹具控制指令
夹具控制指令即指由于焊接机器人在焊接工作中可能对某些焊点位置焊接不到,所以在设计夹具时要对某个夹紧单元进行补焊操作或控制夹具旋转,促使焊接机器人全面焊接的控制指令。焊接机器人对对焊接中途的夹具控制发出指令,利用总线传达给夹具控制单元,保持补焊操作时及时打开夹紧单元的补焊工作,确保系统操作,规避失误。
(3)系统信号
系统信号即指可通过PLC总控,在系统触摸屏上完成显示。如此有利于操作人员的监督和查询行为。其中包括系统初始化信息和故障信息以及程序执行进度等等。
6.2PLC总控与焊装夹具控制单元信号
焊接夹具上都安有夹具控制单元。这个夹具单元由由ET200总线端子和I/O端子以及总线电源共同组成。工作原理为夹具上包括工件到位信号、气缸夹紧打开信号、夹具操作按钮等输入与输出信号都必须连接到I/0端子上,再通过ET200M总线端子将I/O信号转为总线信号,以总线方式传达给PLC总控系统完成对夹具的控制指令。
6.3PLC总控与触摸屏信号
生产产品的选择与显示
工作站都配有触摸屏。触摸屏显示控制指令。产品需要更换时可在生产前于触摸屏上选择产品种类,在确定与系统识别夹具相一致时,确定系统执行按钮。否则会有预警信息以保证生产的准确率。其中生产产品的种类以及机器人工作状态选择等生产信息都可在触摸屏的主页中根据显示完成操作。
手动控制及其故障处理
触摸屏操作显示可实现对工作站所有输入与输出点的单独控制。这种简单易操的手动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的调试、维护和故障处理。通过系统的自动查询功能,可对有逻辑关系的控制点予以动作保障。当系统出现预警与故障,可根据弹出的窗口进行故障信息排查,系统会提出处理意见。当故障消除后还需要人工操作完成复位行为以确保故障处理完毕。
7安全回路设计
工作站安全配置尤为重要,实际设计中应将机器人安全回路、区域光栅安全回路、控制系统安全回路、现场操作及其它设备的安全回路统筹集成,按照硬件和软件双重锁定方式进行布线和编程,可靠实现当安全监视点出现问题立即停止相关运动设备、及时发出声光报警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安全报警原因。
结语
本文从机器人柔性焊接工作站的技术方案入手,对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关键部件变位机、智能搬运器、机器人本体以及工件定位工作的具体设计进行了简单地探讨。不仅表明了本设计方案对于解决变位器精度、通讯问题、搬运器取物以及机器人动作等有着深远影响,还对工件的迅速定位和卡紧的技术难题也予以了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1]吴志亚.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浅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
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14-03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第一线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生产运行及全方位的基层管理,这就要求在生产一线造就一批懂技术、通晓一般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市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的教育也逐步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在此谈一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实践。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的确定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和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的若干意见通知》的精神,我们走访相关企业,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反复研究社会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规格、知识和能力结构。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入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结合本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拘泥于技术能力取向层面,还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在制订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案和措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从事电气自动化这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职业素质给予相当的重视,如团队合作精神、敬业品质、一定的心理素质,尤其本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怎样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的溶入实践当中去,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思考的问题。电气自动化专业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应该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①“现场”教学模式,所谓“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能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能深刻理解每个项目中对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②“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即为实践演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和现场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相结合来使学生达到技能和知识的应用。比如:我们在进行“LED屏的组装与调试”项目教学中,利用包头和中控制有限责任公司承揽学校LED屏制作的机会,学生全程参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必须讲授的理论知识完全融合到实训过程中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掌握电气应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能从事生产技术操作、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维修电工模块》、《电子产品组装与维修模块》、《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模块》、《工厂供配电模块》四个模块来进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的原则。教育学生热爱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教学观念,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完全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播者的主动地位,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议者和资源开发者。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以上学期进行的《维修电工模块》为例说明课程的实施过程:①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始终把安全用电放在首位,把安全用电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将安全教育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安全与教学溶于一体;同时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如:工作中保持工作台的整洁、穿平底胶鞋、女同学要把头发扎起来、节约耗材等,加强操作规范的训练(硬线连接、拉闸、合闸的动作要求等);使整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养成这条主线进行,使安全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脑海中,使之逐步形成一种习惯。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模块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维修电工(中级)理论知识的要求、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维修电工(中级)实操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采取上,我们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维修电工(中级)实操技能鉴定的要求为依据,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教学任务,重在培养技能。在课时分配上,也以实操为主,保证学生的有足够动手练习的时间。③以知识教育为支撑,加强三生教育。教学中理论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支撑,作为老师必须清楚那些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而哪些又是可以舍弃的,所以针对理论知识部分我们以“有用、适用、管用、够用”为度。同时我们还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④注重过程考核、鼓励学生注重过程学习,本课程的考核是多种考核方式并存,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理论考核通常采用口试、笔试、汇报等方式;实操考核大多采用随机抽取题目测试来进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考核。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要进行项目(任务)考核,每一个阶段完成要进行阶段考核,学期末要进行期末考核,通过不断的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在考核中不能按要求完成考核内容的学生,教师另安排时间补课以及补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通过考核教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工作。
三、教学改革的成果
1.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合理可行,教学组织形式由集体教学、小组学习、单独辅导等多种方法并行组成,灵活多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逐步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与实际产品的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的素质全面提高。教改班授课的教师实行周例会制度,团队负责人利用例会活动组织学习交流,总结本周任务的进行情况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改进方法措施,安排下周教学工作,完成集体备课。教改班还定期召开实施情况调研会,讨论改革中的问题。通过例会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凝练。通过互相的学习,年轻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同时掌控不同事件的能力,对教学活动进行掌控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在教学中关注PPT内容的同时,还能注意学生的反应,不会因为出现干扰就打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对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专业知识,还要关注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
3.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教学改革的模式,使学生越来越贴近教师,学生由于喜欢教师而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教师由于学生认真学习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了“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对专业教师的任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质量实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成为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两年的教改教学实践,为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果表明:
1.“现场”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
2.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入手。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玉斌.基于高职教育特点的新型人才观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9).
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热电企业;具体运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了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生产。对于热电企业而言,尤其有必要接受全方位的自动化改造。只有经过了全面改造,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趋势,热电企业也可以降低能耗并且节省发电能源。电气自动化适合新型的热电企业,热电企业也有必要转变认识,通过电气自动化的手段来节能降耗[1]。
1热电企业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
1.1更新发电技术方式
热电企业在发电时,通常都需要投入较多能源,这些能源具体包括燃煤以及石油原料等。如果无法确保最佳的能源配置,则很难在根本上提高发电的实效性,同时也无法有序配置热电企业所需的资源。电气自动化融合了多层次的新式技术,因而表现出显著的实用性。针对热电企业而言,电气自动化也有助于长期的技术改造和更新。热电企业通过引入新型的自动化发电方式,可以确保掌握新型的发电技术,同时也符合了环保的根本目标[2]。
1.2提升整体的产能
提高整体的发电产能,是热电企业最关注的生产目标。若要实现目标,管理者就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引入新型的电气自动化。这是因为,电气自动化改进了热电企业常用的作业流程和发电模式,在全面改进的基础上引入了人机操控。在全程发电中,热电企业也可以引入新式的计算机技术,用电子技术的手段来确保达到优良的企业效益。同时,电气自动化还引入了整合式的发电模式,从而为热电企业节省了发电过程中的过多能源消耗[3]。
1.3发挥竞争优势
近些年来,热电企业面对日益剧烈的行业竞争,正在思索怎么去改进现有的技术方式。实际上,热电企业具备的综合性竞争优势不仅包括了产能,更包括选用的技术手段。热电企业如果能够借助先进手段来节约发电的能耗,则可以表现出自身具备的竞争优势,发挥节能和环保的价值。电气自动化恰好符合了剧烈竞争的市场形势,为热电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支持。
2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措施
从热电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讲,电气自动化也帮助企业节约了宝贵的发电成本。在具体运用中,热电企业应当遵照如下的思路。
2.1转变不适当的认识
在热电企业中,某些管理者仍没有真正接受并且认可电气自动化。管理者通常会认为:热电企业只要能够确保为本区域提供电能就可以了。至于引入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还会消耗额外的企业成本。受到这种认识的阻碍,某些热电企业针对电气自动化仍持有抵触的心态。对于此,热电企业就需要全面扭转这种观念,明确自动化技术给热电企业带来的增产效益。只有转变了认识,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电气自动化的成效性。从现状来看,很多热电企业都改进了原有的DCS控制系统。针对电气系统,也设置了新型的安全保护装置。例如:自动性的励磁调节、厂用电源的切换装置都可以配合集散控制的电气系统,有助于实时性的信息交换。热电企业如果要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那么相关人员先要转变认识,不断接受新型的ATS技术以及AVR技术。如图1所示。
2.2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热电企业在日常供电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流程以及环节。同时,各种类型的热电设备都容易表现出安全隐患,从而威胁热电企业整体的运转。电气自动化配备了自动的隐患检测方式,能够及早辨别隐患并且消除设备缺陷。同时,电气自动化还设置了系统预警的方式,便于相关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判断设备的安全缺陷,维持热电企业正常的运转[5]。新型的电气自动化设有故障诊断和运营检测的环节,能够及早发现隐患。在消除隐患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也可以选用主动性的安全控制措施,例如系统冗余等措施,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2.3改进原有的生产模式
运用电气自动化的手段,能够改进热电企业原有的生产流程。借助人机操控的方式,热电企业就可以整合各个生产步骤,从而创造优良的生产实效。通过自动预警的模式,相关人员能够迅速判断安全隐患。同时,电气自动化也符合了主动性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够自动识别并且控制热电系统的运转过程,在整体上提高电能产量。统一的单元机组配备了MIS的信息管理系统,专门用于采集信息。针对AGC的系统指令,火电电网都能够集中予以调配。通过信息采集以及调度方式的改进,热电企业就可以获得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了自动化的监控水平。近些年来,在采集数据过程中还设置了远程的智能控制方式,也就是I/O的智能方式。具体的措施为:电缆的硬接线连接于采集柜,双绞线连接控制器的主机。I/O的远程信息采集具备了自动校正以及数据处理的性能,可以用于远程通信。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进入新时期后,城乡居民生活以及各个行业的生产都需要更多的电能,这种现状也增加了热电企业的发电负担。因此,如果热电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发电模式,那么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供电需求。相比而言,电气自动化更加适合新时期的环保节能,有助于消除热电企业在发电环节中产生的污染,节省热电企业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发电的实效性。热电企业经过自动化的改造,就可以适应新阶段的发电技术需要,为城乡各个行业的进步提供优质的电能。
参考文献
[1]范晔.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热电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159.
[2]胡晓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热电(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7):261.
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特点;发展方向
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较广,但我国此类技术实力还亟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其重要意义和电气工程的需要,有效掌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着力提高电气工程质量。从而为我国电气自动化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探究。
一、浅谈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为了更好的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几点浅见,从电气自动化的定义入手,分别从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两个方面就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电气自动化的定义
所谓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简称。就电气信息领域来看,目前属于一种新兴的学科,加上其与现代人的方方面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各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我们熟知的电气开关设计,也有我们遥不可及的航天科研的应用。换言之,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工程中凡是系统的运行、自动化的控制、电子电力技术、信息的处理与实验的研发和经济的管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2.基于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全球的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其应用现状来看,目前虽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一些技术也相对成熟,但就我国的实践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自计划经济时代起,我国一直就在探索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自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以太网技术等为代表的电气自动化的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在当前世界正变得多元化、复杂化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因而当前的形势极其复杂多变,现状亟待加强。以信息技术工业为例,在最初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平台已经扩散到各种电气机器设备,电气工程的各种机械设备正在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需要广大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1]。
二、浅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的掌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就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有助于电气工程中各种电力设备所处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的实现
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助于电气工程中各种电力设备所处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的实现。这是由于在应用一次设备时,必须对其关键参数实施在线实时监测,才能更好的反应这些电力设备所处的状态,进而结合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对其运行的趋势做出有效的分析与预测,尤其在电力设备出现各种故障时,有助于原因的分析和查询,从而在及时查找原因的同时便于其继续有效的工作,能有效减少其保养周期和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例如发电机、短路器、变压器等均为一次设备,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均能实现对其工作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
2.有助于电气工程中各种电力设备智能化的实现
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对电力设备实现在线实时监测,还能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由于在电力工程中,必须安装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而这二者的安装地点必须具有一段距离,通常情况下需要相距几十米,有时还会相互几百米,而这样要实现二者的连接,利用强大的信号电缆和电流控制电缆进行连接,因而在设计一次设备结构时,经常都充分考虑二次设备应具备的功能,而这就需要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节约大量的电缆,还能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由此可见,在电气工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探析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经过上述两点分析,我们对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和应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我国电气自动化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以下几点分析和展望。
1.不断创新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现状来看,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而这就需要着力提高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不管是电气自动化产品的控制系统还是产品自身均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治理自主创新力度的提升,从而为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提升开拓更加宽广的空间。与此同时,还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的主体进行不断的明确,加强各种体制机制的完善,致力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强现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才能充实我国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力,从而更好的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3]。
2.致力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的实现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很多企业在产业结构的转化和升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当前我们只有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机制体系的改革和深化,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对市场化进场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既要集中力量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致力于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系统集成化的实现,更要利用市场化与社会化的外包分工与协作的方式,致力于零部件和配套件市场化的生产,以全面促进装备自给率、自主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重大转型期和“十二五”的深化改革期,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得当,致力于重大科学技术设备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
3.致力于操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在系统安装的过程中,要增强操作人员对系统安装的熟练程度,必须能够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的人员了解安装的过程,通过加强培训,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过程与要点,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4.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
对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加以强调。通过加强企业的安全控制,可以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确保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时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致力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的实现,致力于操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为电气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杨宏韬.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J].科技传播,2011,22:14+16.
[2]张伟石.浅谈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118-119.
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气自动化具有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等作用,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机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不论是在火电还是水电力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创新,电力系统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国家的经济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让电力发展方面更加发达。第一,新电力电子开关的使用,标志了电力系统已经进入了运动控制的新时代。监控功能的发展和MOS控制晶闸管将驱动电路,以及过压过流保护,促使信号的警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方便了与住信号之间的联系,使网络通讯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统一成一个整体。第二,组成交换器重要部分电子器件的更新与发展,大大促进了变换器的新发展,让电力自动化的应用更加的深入、简便,优化了电力系统。第三,交流调速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控制结构的简单操作,以及控制思想的现代化和控制手段的直接化、快速的响应速度,还无超调,使信号处理的物理概念相当具有明确化。这方面的全新的应用提高了让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为电力系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控制方面的应用
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楼宇控制中,大大地提高了居住使用的安全系数,让楼宇的控制管理更具现代化、科技化及智能化。在楼宇控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两种系统中。由PE线加上一个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称为TN-S系统。通常在建筑物内,为了提高楼宇系统的安全系数而设置的独立变配电所的进线就是采用的该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凭借建筑物内的单相用电设备,可以随机地变换电流。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建筑应将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可以达到防雷防静电的效果,安全第一。
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TN-C-S系统,TN-C-S主要划分为TN-S系统和TN-C系统,它们的分界面是在PE线与N线的连接点上。这种系统与TN-S系统相对而言,楼宇系统电力系统的工作显然更加高效和安全。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让楼宇控制综合管理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科学化和安全化。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速度,同时使操作也变得更为简便,居民在楼宇内的日常活动变得更加的安全和放心。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港口作业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港口作业中具体的应用于自动定位、动调度管理系统、无线数据通讯等,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水路的运行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劳动力支出。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港口作业的效率,使水路的工作可以高效的运行,同时使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得到满足,实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双方都能得利。
二、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信息技术,广泛的讲就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的一切手段,是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所以又称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它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光电等现代技术为主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光子、光电子、分子电子等有关元器件制造的信息基础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等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信息系统技术,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支配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自动化中众多学科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反过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2、与物理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自动化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
3、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势必带动着依赖现代技术的电气自动化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低挡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应当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特点和最终用户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于Windows NT 的软件PLC、嵌入式NT 系统还是基于WindowsCE 的控制系统中。
3、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lnternet/Intranet 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
4、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基于微软公司的标准和技术,如WindowsXP、OPC 和ActiveX,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与企业的MES 系统、ERP 系统连接时,基于PC 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使用Windows XP 作为操作系统,使用TCP/IP作为办公环境的通讯标准,PC 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最好的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的数据交换,切实解决它们之间的通讯障碍。
5、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与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针对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按照从工厂设备层到网络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的路线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方案的应用。努力开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在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领域。
6、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常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到系统安装运行之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系统安装过程中,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人员了解安装过程,这将使他们对新系统有感性认识。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逐步发展,电气自动化涉及的产业和领域也将更多,技术更新更快,更加复杂,我们应当不断吸收高新技术的营养,开创电气自动化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 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2)
[2] 李国栋,马德新. 基于PC的电气自动化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