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1
关键词:重点和难点 教学 散打体育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23
1 前言
我国重竞技的体育项目散打,和其他体育项目有着较大区别,源自于传统武术贴身摔、远踢以及近打等各种技术。随着教改的推进,散打也逐渐走入了教学课堂,被许多大学安排成为公共体育课内容之一。但是从该体育项目教学实况来看,教学中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因此探究其教学重点与难点具有实际意义。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将某学院开设了散打体育项目的体育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访谈,调查内容为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学情况、教学效果以及场地设施等等。
2.2 结果分析
散打具有能够锻炼学生意志、健体防身、丰富生活等各种优点,有效吸引着学生学习。从调查来看,散打成为了篮球、足球以及体育舞蹈之后又一个极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女生也占据一定比例,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引进散打非常有意义,不但能够满足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还能增添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自控能力。但是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掌握散打的重点与难点,认为散打教学就是模仿动作,只要动作熟练就可以了,事实上这种认为存在片面性。
2.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散打体育项目,但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之处,主要问题就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够。笔者对其重点和难点做如下一些分析:
第一,教材要具有针对性。和散打相关的教材比较多,但是许多教材仅仅是依据多种散打教材中各种内容编写而成,基本属于拼凑,缺乏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散打教材。所以,教材具有针对性成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需要编写出有针对性的教材,这种教材要能够满足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要体现出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而且教材是教师教授及学生学习的参考内容,也只有确保了教材的针对性,才能体现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习散打的目标,在课余之后也能够有针对性地练习。
第二,教材要具有先进理论。从目前很多教学中所用散打教材来看,其理论比较陈旧,因为很多学校所用教材属于自编教材,有极少数连理论部分都没有,就是有理论内容也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和现在学校体育教材的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打破现在散打教学的现状,要从一定高度上去分析散打教学,必须要将学校中的教育和全民健身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实现散打体育项目的教学目标,也才能实现全民健身的体育精神。
第三,教材中内容充足。在本次调查中,极少数的学生认为散打教材的内容设置合理,但是大部分都认为实战及防身技巧方面的内容不多,事实上也只有教材中内容充足,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所需,也才能实现散打教学的目标。现实中许多教程内容比较单一,只能满足一些学生所需,这样的教材肯定不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同。
第四,教学模式多样化。事实上如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厌烦。所以,散打教学模式要朝着多样化发展,要适当增加一些课外辅导及课外训练。通过模式的多样化来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因此,散打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就是要调整教学结构,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化及提升,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事实上,要加强散打体育项目教学,除了以上几点教学重点与难点之外,还必须要把学生自身问题作为一个重难点来抓。要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自身因素相当重要,可以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纠正学生学习动机。本次调查发现,有一些学生认为格斗技能重要,而一些学生的目的就是增强体质,反正各位学生的学习动机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中必须要纠正学生的学习散打动机,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散打就是挑战自我能力,通过学习散打来完善学生自我能力所需,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优良品德。同时,学生具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才会在课内课外认真学习散打,才能完成散打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
第二,增强学生基础。从本次统计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学习散打的基础较差,开展散打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必定会影响散打体育项目的教学情况。只有增强了学生专业基础,才能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是安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第三,加强教学效果。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喜欢学习散打,但是能够坚持学习的并不多,大部门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就很少接触散打。表明学生虽然比较喜爱散打,但是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就必须要采取有效途径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散打的兴趣,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从调查情况来看,散打体育项目在各个学校中正在逐渐普及,并且也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但是教学现状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教学中对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到位,导致处处为重点,因此必须针对散打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分析出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生反映情况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散打体育项目教学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占欢.中小学开展散打教学的理论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1,(6):69-70.
[2]李枫.对散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1,(11):139.
[3]林乐华.散打专项课适应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6):81-82.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2
一、课堂教学总体优化,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灯片,由于画面太小,或因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太陈旧、落后,没有达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如果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如通过扫描仪,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显示给学生欣赏,教师进行讲解和诱导,使学生视觉上耳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能够各自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美术欣赏教学课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总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有时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有了扫描仪,这个难题就好解决了。如学生在学习国画课时,我们可以找来一些名画让学生欣赏,如六年级的美术课有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从而再进行临摹、训练。这样的作业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二年级的想象画吹泡泡,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断,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小朋友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创作一件完美的美术作品,总是要经过反复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所以当部分学生初稿出来后,先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时,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时将学生作品中各自的优点都一一予以展示、讲解;学生相互之间也就能取长补短。继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展示。
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们示范作业时,教师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因而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但我们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画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整个演示过程;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上台尝试作业或演练,或将作品通过投影仪进行展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手工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动手作业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尽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期提高和扩大手工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幻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和认识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我们在大谈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同时,幻灯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常规教学中美术教师运用最多;它具有体积小、资金少等特点,一般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掌握。而合理地运用,也会相得溢彰。例如,小小的剪纸课教学,教师剪完作品后,平着展示给学生,和放于幻灯机或投影仪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样。在上三年级剪纸花边一课中,我把作品通过投影仪,产生的黑白对比效果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放大后的例图格外突出,纹样清晰可见,教师也可以由一个单元至多个单元的组成即花边的形成。教师可根据图形指导学生欣赏,也可用单独例样并由此而设计的花边进行对比讲解,诱导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分析表现形式与手法时,通过投影仪,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外形。在四年级二期的美术教学中,有一节画人物动态的课,教学中第一步骤是先画外形。学生如果站在投影仪前,通过灯光打在屏幕上的影子,并讲解影子亦即外形,学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很直观。二年级的《影子现象画》一课也可运用这个方法。如剪、撕动物,先撕外形等示范,我们都可通过幻灯机来达到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即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的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性成果。而作为教师应提供学生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和物体以及语言,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得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至于牵强附会。把电化教学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让学生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光明的始者”教学中,学生在把观察、抚摸灯具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灯的实体,灯的外型、质感、功能;通过造型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灯,而且发现不同形状的灯与不同色彩的灯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灯与生活中的灯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四、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突破难点
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担负的基础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受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的限制,思维能力还处于浅显的初级阶段。因此,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结合授课内容,数学教师艺术地设计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和能力,也是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课题。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突破初中数学难点的方法措施,现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把难点加以分散解决,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障碍。教师的教学,除了突出重点之外,还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来疏散难点,引导学生逐一突破。在实施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分析难点,要弄清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而难的焦点又在哪里?然后根据难点的问题之所在,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难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固定的特点,数学也不例外,它具有3个显著的特点:(1)高度民主的抽象性;(2)严密的逻辑性;(3)广泛的应用性。哲学特点都是由数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深刻地认识数学的特点,对于分析研究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难点的定位与教学策略
1 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到底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的正确定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知识获取的过程与学生能力水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定位,确定教学重、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是连贯全局、带动全面的内容,处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核心位置,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只有突出教学重点。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以点带面,教学难点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及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理解的思维水平,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的内容,难点一般是对思维而言,或是因为思维的抽象,或是因为思维的跳跃,或是因为思维的奇异,教学中只有突破难点、展现思维过程,才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2 教学重点“重”在何处?教学难点“难”在何方?
我们在确定教学重点时需要思考:这个概念(知识点)为什么是重点?由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①这个概念(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知识章节中所处的位置究竟是核心位置还是辅助位置,在本节课中起到什么作用?对后续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怎样的影响?②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③掌握这个概念的关键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中什么?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如何解释?等等,而在确定难点时,我们应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对出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如下思考:①学生为什么觉得难理解、难掌握?到底难在什么地方?难点的背后到底还隐藏着什么?②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有哪些?③根据教学目标,哪些是学生在思维层次、思想方法或理解能力上存在的障碍?④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利用难点。让学生经历突破难点的过程,并尽可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努力突破难点,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3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1俗话说:“教学处理,贵在得法,”在正确确定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深入挖掘它们的成因后,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恰当,一是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预设,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并且教学时要注重问题落实过程的体现,还要特别关注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是要有过程性,概念教学的核心是突出“概括”性,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教学中不仅要讲逻辑,也要讲背景,讲思想,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学会探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突破。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真正理解数学,凸显数学的本质,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算得上是一节成功的数学教学课。
3.2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而有关数形结合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教学关于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及其图像的位置关系的概念的理解、记忆时,如果学生按照书上的概念的叙述,去理解、去记忆,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应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又感到十分的困难和麻烦。几何证明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证明几何题,是几何教学的一大难点。虽然学生知道了做几何证明题,理解时用分析法(执果索因),叙述证明过程时用综合法(执因索果)。但学生初学时大部分人根本就萌发不出分析思路,好像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提问学生谈分析过程时,即就是学习优秀学生,实际谈的过程也是证明题的解答过程。它根本就不能起到教会学生分析题的目的。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要想让求证的结论成立,开始要把寻找的条件想得越简单越好,简单、简单、再简单,甚至也可以说是异想天开。虽然只是"简单"两个字,但是它却很容易地帮助学生找到了探求问题的关键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就如同空中盘旋的飞机找到了着陆点。找到了条件,也就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寻找找到的条件成立的新条件,直至追寻到已知条件或隐含条件。再反过来写出叙述过程。方法有了,并不等于学生就会了,要想学生真正学会证题,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中去体会,去演练,教师再给学生以讲解、指导,修正、示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长期的探索、训练,大部分学生最终都会成为几何证题的行家里手。
二、研究数学课堂教学难点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4
【关键词】重点与难点 知识的理解 归纳能力 多媒体教学 巩固练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16
物理是一门规律性、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要求较高,因此一些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严重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窍门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授之以渔”,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从事物理教学十余年,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物理知识的大厦是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构建的。对它们的学习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决不能只满足于对内容的死记硬背。要知其所以然,就不但要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容,还必须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知道它们是通过哪些物理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同时,要重视对物理概念、规律内涵的理解,明确它们与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应用它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对物理概念速度的学习,不少同学开始学习时,以为在小学数学中就已经学过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没有什么难的。
但实际上,要掌握速度这个物理概念,只知道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还必须知道它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通过例举观众和裁判员对百米赛跑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比较,学生总结出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的多少,还可以比较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采用的是观众的方法,即前一种方法,而裁判员则是采用的后一种方法。其次,还应知道速度常用的单位,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分析解决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物理问题。比如坐在高速路上运动的汽车里,能利用钟表测汽车的速度。这样学生就不仅掌握了速度的数学形式,而且加深了对速度物理意义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来突破重难点
对学生来说,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基本概念混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如关于“电阻”的问题,它是一个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它把变化电路联系起来,因而在电学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比较简单,但归纳起来内容也很丰富:1.电阻的定义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用“伏安特性曲线”来表示电阻;3.串、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计算方法;这些有关电阻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练习、总结才能熟练掌握。又如:电学中电功和电功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多数学生在学到此部分时,经常把它们混为一坛,再加上计算公式多,所以学生感觉很吃力。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在新课教学完成后,我就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两个物理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及换算、测量工具或方法、计算公式上进行对比,总结出两者的不同及联系,这样学生头脑中对两者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了。所以要想学生能掌握好重、难点,不能局限在书本上,要把书吃透,把书中的话拓开,加深理解,通过总结、归纳升华,从而做到对重难知识点的全面认识。
三、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突破重难点
有些物理现象,由于发生过程非常短暂或非常漫长,现象很难观察;有些物理现象,由于发生的程度过于微弱,现象极不明显。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可以提高观察的可见度,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容易。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通过电脑制作的课件,可以把光的传播时间和路径“缓慢”地显示出来,不仅能使学生对光传播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长度测量时,使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利用投影仪可将透明的塑料刻度尺测量时的情况进行“放大”,使学生的可见度增大,进一步明确在长度测量中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以及估读数字的物理意义。比如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得到的1.80厘米与1.8厘米谁对谁错,说明物理是一门非常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5
一、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如果把教材看作一头原生态的牛,那么剖析教材如同庖丁解牛。只有经历解剖的过程,才能准确地把握牛的内在机理,内在建构,掌握骨头之间、骨头和肉的连接点与镶嵌处。同理,只有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而剖析教材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点,二是厘析知识点的各自特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
1.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透过教材的表面现象,脱去教材的漂亮外衣,从情境、例题、习题等方面抽取出数学的本质,解剖出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它将经历从零碎、无序地罗列,到根据一定的标准,深入各知识点的内部表征,有序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分类的过程。《四则运算》一课,从知识编排纵向体系来看,蕴含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两大块并列性知识,从知识范畴横向体系来看,蕴含了“算”、“用”两方面知识。
2.厘析知识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在厘析知识外部、内部的各种关系时,要以一种整体、开放、联系的视角,着眼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与学生的认知线索,立足于知识的发展脉络,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把握所学知识在外部,即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乃至中学阶段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现学内容的学生认知基础与后续的知识发展,并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修改、调换和删减。要从哲学的角度,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厘析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如逻辑关系,根据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系,从经纬立体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析;如主次关系,明确哪些是主要知识,哪些是次要知识,还要深入剖析主要知识内部各个层次表征的主次关系。再根据知识的新旧关系、主次关系、逻辑等关系分析,从学科课程论角度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从学科学习论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从学科教学论的角度,确定教学关键点,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
基于《四则运算》一课知识间的各种关系,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用解题思路阐释算式的计算次序,理解、归纳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顺序,形成计算技能。教学难点用解题思路解释算式的计算顺序,其中更侧重于乘除混合运算的破解。教学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渗透思想、建构框架,有效破解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重难点确定之后,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概率思想、不变量思想、组合思想等小学阶段可以向学生渗透的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数学的本质、灵魂所在。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领悟到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意识的提炼和归纳。反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不断推进学生认知体系向更高层次建构,将有效地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过程体验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教学的着力点所在,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建构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框架,在立体层面形成知识之间的横向与纵向的相互咬合,相互牵制,知识间的无缝链接与整合,突显每一个知识点在此课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它对建构教学重难点的力量。从而通过教学框架的建构,在力学上将破解重难点的总力分解到各根支柱,各个知识点,实现从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发挥知识揉合的力量,从而有力的推进知识的数学化进程,有效地破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6
在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主要侧重现代康复技术,以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等康复课程为主,中医康复课程为考查课,在课时安排上相对较少,共有81课时,其中授课51学时、见习30学时,应用的教材为《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该教材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中医临床疾病康复等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却不够深入和系统,存在课时短,中医理论难以记忆等问题。如果不能采用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体现该门课程存在的意义。我们认为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医在关注患者康复时对障碍的观察突出宏观整体;而现代医学则对障碍的观察细微并且定量,疗法多样,康复理论系统和规范,两者各有优势,如将两者互相渗透融合则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也能提高医生从事康复工作的能力,由此提高学生对学习中医康复课程的兴趣与关注。
2教学难点
2.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与中医院校的学生相比,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及相关的中医学典籍,如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载有大量中医康复理念和具体方法的经典专著不太了解。因为没有接受过中医学的系统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非常薄弱。有些吃过中药的学生认为开中药就是中医的内容,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另外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作为非重点课程,许多学生可能抱着考试及格的心态来上此门课程,误认为与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联系不大,因此兴趣不高。我们认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的治疗方法、康复手段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最终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抓住精髓,举一反三,结合有效案例使学生将所学到的中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中医康复知识开辟捷径,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2中医实践不足
中医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开始陆续有医学实践,大学五年级一般安排全年在中医院实习,而康复医学生会按照PT、OT等专业特色安排相应的实习,在医院的实习主要以现代康复技术为主,中医康复的见习时间很短,仅有30课时,内容却包括了中医四诊、辨证、推拿等多个方面。教学见习时由教师带教,这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时机。针对教学见习时间短、内容多的现实状况,教师需要适时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生动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印象,将中医知识传授给学生。
3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形成相应的对策,一方面,在授课中过程中引用临床经典案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在临床见习中引用授课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从而加深记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后呼应,互相印证。同时我们大力提倡教育学的改革创新,广泛应用“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形象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场景式教学”“会诊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2]。
3.1中医授课中的应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照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对此门课程失去兴趣,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到辨证时,可以通过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对应的分析并展开讲解,穿插列举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失眠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疾病案例,使学生通过自身曾经罹患的疾病更好地理解辨证的内容。当讲到感冒时,展开讲解不同证型感冒的鉴别要点,引申讲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内容。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引经据典”的方式选取经典的故事进行讲解,如可以通过“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提出“上工治未病”的概念,讲解当病位深浅不同时采用的不同治则治法。通过以上讲解,学生会对授课的某些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授课过程中及课间会针对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体状况提出一些问题,这时可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行分析辨证,对于正确的要给予肯定,错误的及时更正,从而使学生学会初步的自我辨证。
3.2中医临床实践时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