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订单式生产; 制造业; 收益管理,实现机制
一、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深受市场激烈竞争和价格血战带来收益严重下滑困扰的航空业,通过对自身经营战略的反思,率先进行有效提高企业收益的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此起源于航空领域的收益管理是解决在资源约束前提下提高企业收益的理论与方法。它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以市场细分和预测为基础,以资源存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为优化机制,以环境协同为运营保障的收益管理理论体系,逐步形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的日益个性化以及企业供应链协同化等方面关注度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制造性企业采用订单生产模式(Make to order,简称MTO)。通过管理需求达到产能的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运作和市场营销之间的协调平衡。
收益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迄今为止在航空业、旅店业或汽车租赁业等服务性行业运作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比较成熟。而将收益管理理论应用到制造业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首先分析了MTO制造业收益管理理论应用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制造业收益管理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动态产能分配和需求动态均衡两种机制。
二、 MTO制造业应用收益管理可行性
收益管理的目标是将合适的产品以适当的价格销售给目标客户使得总收益最大。MTO企业的产能分配问题与服务业收益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即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来实现企业的总利润最大化。这与服务业的易逝性资产收益管理一样,通过需求和容量的协调管理谋求收益最大。但是制造业在需求交叉性、产能的随机性以及可变成本的处理等方面有所不同,认识这些不同点,有助于制造业收益管理的应用研究。
MTO制造性企业要从收益管理理论的应用中获得利益必须满足一些条件。首先,企业客户必须有不同的价格支付愿望。从公司的角度,必须发现产品的差异性以唤醒客户的不同支付愿望。产品的差异性包括产品的有形属性和无形属性两个方面,产品的不同质量水平就是有形差异性的一个例子;而在收益管理领域考虑产品无形差异性的情形也相当常见,例如从客户下单到客户收到产品或者接受服务之间的时间。航空业普遍采用为愿意支付高价的商务乘客保留一定数量的座位,一般来这些商务旅客航班预订的时间非常短。对制造业的公司来,交货提前期的长短同样也构成了产品的差异性,相比于一些愿意等待长一点时间接受产品的客户,紧急需要产品的客户更可能有意愿支付高的价格。
第二个条件是客户需求的随机性。如果客户需求是确定的,可以提前决定哪些客户应该接受,哪些客户应该拒绝,也就不存在复杂的产能分配问题。而产能分配是收益管理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是对提品的制造公司来,产能固定是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不是随时可以匹配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如果产能可以足够的灵活到随时匹配任何需求,那么可以接受所有的订单,也就没有必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针对客户的具体订单作是否接受决策。
最后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易逝性问题。如果公司可以预先贮存客户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只要客户需求一出现,就可以随时满足。在服务性行业,服务是不能贮存的,显然满足这个条件。而对采用MTO的制造业公司来,原则上不生产库存产品,在确定的计划期内产能固定且是有限的,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样满足这个要求,它的生产能力具有易逝性特征。
除了上述的条件外,还必须认识到制造业中的产品销售的增量成本不能忽略,因此与在航空等服务业中追求收益最大化不一样,它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订单生产模式的制造业期望采用收益管理的理论和工具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这须通过动态的产能分配机制以及不同的定价与交货期对需求实行均衡管理来实现。
三、 MTO企业收益管理的实现机制
在制造业环境中,企业经常被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提前期以及在最可靠的情形下满足客户订单。而在订单正式获得之前的大部分工作是预测客户需求,配置供应链上的产能和原材料满足这些通常作为确定的需求预期,如果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订单被接受。反之协商不同的交货期或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安排。MTO制造业与库存生产企业通过持有一定量的产品库存应对需求变化不同,它是通过当前产能分配来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当前产能未被完全利用意味着潜在的收益损失,这与航空公司的飞机座位没有按时依照既定计划全部卖出的情形相类似。
航空等服务业收益管理基本业务模型是仔细的选择决定哪些客户需求被接受,哪些客户需求被推后或者拒绝。而拒绝一个订单或者给客户报出比较长的交付期出于这样的考虑,即期望未来客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需求,或者如果接受这个订单,未来具有更高价值的客户被当前订单潜在的取代而造成损失。收益管理理论应用于订单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帮助其在各种边际收益贡献不同的需求类型之间进行产能的再分配,通过订单的接受与拒绝来实现产能的动态调控,采用不同的定价和交货期组合影响企业外部需求,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制造业的收益管理需要权衡产能利用率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
1. 动态产能分配机制。
对订单生产模式的制造企业来,产能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其产能是不会改变的。在不同的产品细分市场、同时可以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面对不同时间要求的市场需求,应用收益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订单的接受/拒绝决策问题。图1是订单式制造型公司如何执行收益管理的产能控制步骤。
容量控制策略是收益管理的一个重要技术。航空公司的容量是飞机的总座位数,容量控制是指将座位在不同的价格类型之间合理分配使总收益最大。而制造业的容量是指总产能,将产能在不同类型的需求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以实现制造商利润最大化。
在传统的制造业运作管理中,制造商被动的接受订单,企业致力于尽可能缩短交货提前期,提高交货可靠性。应用收益管理方法,则是要制造商引导需求,将产能在不同需求类型之间分配。如果在第一个顾客到达之前,为某类产品或服务选择一个最优产能分配量,而当这类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达到它的最优产能分配量时则停止销售。如果在销售期内,最优产能分配量不会因为这类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短缺或剩余等情况而发生变化,则称为静态产能分配策略;如果在销售期内,根据各种相关因素的信息(例如目前的订货情况,竞争程度,季节变化情况)随时对各等级的产能分配量进行调整,则称为动态产能分配策略;另外,如果不同类型顾客之间有优先顺序,即制造商优先满货提前期短的顾客订货,剩余的产能满货提前期长的顾客的订货,则称为嵌套产能分配策略。
针对企业的产品类型以及市场特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制定订单的接受与拒绝评判准则,但由于模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每种产品有一个或者多个客户等级。客户等级通过产品利润率、生产提前期、生产周期以及不同的订单到达概率来区分,从而实现有限产能下动态的产能指派和订单接受与拒绝决策。二是长期订单合约与临时订单的决策问题,一般来临时到来的订单有比较高的利润率。三是季节性销售产品的产能分配问题等等。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产能的动态分配与定价等决策混合在一起,变得很复杂。因此,在实际问题的模型研究过程中,都要进行一定的假设,从而使原问题简化、易于模型构建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2. 需求动态均衡机制。
对于MTO模式的制造业公司,基于收益管理的原理,通过订单的接受与拒绝来实现产能的动态调控。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价格或者向客户提供的不同的交货期来影响外部需求。动态定价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可以采用动态地随时间改变某些产品的价格的办法代替直接的接受或者拒绝订单,这样随着价格的提高会拒绝更多的订单,价格降低时接受更多订单。
考虑在一个产品细分市场内部价格、产能、交货期以及利润之间的相互作用,价格和产能是公司直接管理控制下的两个指标,而交货期与赢利能力是管理决策的结果。在定价以及随时间推移的不断变化的产能决策中,价格与交货期是决定市场需求大小的两个重要指标。
服务业收益管理的定价策略,是根据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设定一定的条件,对同一产品实行差别定价,例如通过设定不同的订票期,对同一个飞机座位实行不同的定价。而制造业的定价策略则是根据产品的交货期实行差别定价。交货期对顾客需求进行细分,交货期越短,定价越高。在定价时同时考虑竞争对手的订价策略以及需求的波动和整体销售水平。如果订价较高,可能导致消费者转移到竞争对手处。如果定价过低,可能导致制造商的利润损失。另外,基于有限的产能,通过合理的定价,可以将高峰订货期内无法满足的需求转移到产能闲置期内。
图2表达了通过对企业订单的实时的监控,适时的调整产品价格或者交货期,以收益/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实现客户实际需求与企业当前产能的动态平衡。
四、 结语
就采用订单生产方式的制造业企业来,当市场需求超过企业当前生产能力时必须要解决产能分配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旨在可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完整产能管理策略。本文从收益管理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订单生产制造业在需求交叉性、产能随机性以及可变成本处理等方面与航空等服务业的收益管理的异同,分析了订单生产方式的制造性企业在应用收益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探讨了制造业收益管理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动态产能分配和需求动态均衡等机制实现制造业收益管理应用,上述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可行性,为订单生产模式的制造业进行收益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周晶,杨慧.收益管理方法与应用.管理科学学报,2004,7(5):75-83.
2. Easton F F,Moodie D R. Pricing and lead time decisions for make-to-order firms with contingent or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venue Management,2007,1(1):97-128.
3. Webster S. Dynamic pricing and lead-time policies for make-to-order system. Decision Sciences,2002,33(4):579-594.
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顶岗实习;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after have quit widespread problems, tak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Jiangsu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2013 to 2015 three consecutive graduates analysis of curr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quit reason, explore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mode, and also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post practice work.
Key words: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高职学校通常会安排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前,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顶岗实习不同于其它就业实习,它决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目标能否实现。
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物流人才是非常抢手的,但是,我国物流管理市场上却存在着供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物流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踏实肯干,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另一方面,大批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择业时,纷纷放弃自己的专业,离职、改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成为行业人才流失的主体。
顶岗实习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终结性环节,顶岗实习使学生尽可能地将实习与今后的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毕业后顺利投身工作岗位并融入社会做好准备。然而,不少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之后却放弃到物流行业就业的机会,这说明顶岗实习对学生择业具有重大影响。
1 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为了掌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后不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纷纷选择其他岗位情况,课题组选择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5年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2013~2015年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别为94、97和46人,参加问卷调研及访谈的同学分别为85、87和43人,共计215人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这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都是与物流行业相关,从数据(90.7%)可见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有较高的专业对口率。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一直位居榜首,被调研的这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通过学校的双选会、社会招聘和亲友介绍选择的,调研时间是在顶岗实习结束后,论文答辩之前。希望其调研结果能对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建设提供实证依据。调研具体情况见图1~图3。
从图1~图3可看出,顶岗实习结束后只有30%左右的学生基本满足现有岗位,剩于60%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纷纷选择离职。其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物流行业是一个升迁机会少,工作枯燥且强度较大,就业实际与他们的就业期望值相差甚远。而准备离职的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转入其它相对轻松的职业。这说明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不仅不能对本岗位的肯定,反而6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转行的念头,这一现象应引起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调查结论分析
2.1 工作内容枯燥,企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从图1、图3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结束后24%与20%的学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工作枯燥且劳动强度大。物流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较高,但行业壁垒很低的职业。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对接收到的大学生都要安排在基层岗位进行锻炼,例如:储存、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基层岗位。比如有些同学在南京苏宁电器顶岗实习,所在部门是配送部,每天的工作对象是货物,除了接货、送货、退货就是清点数量,在调研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较为枯燥、乏味。再加上一部分同学感觉劳动强度较大,在仓库工作环境较差,夏热、冬冷,这时往往就会选择放弃。这说明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工作岗位缺乏了解。
2.2 升迁机会少、薪资待遇低。调查显示(见图1、图3),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结束后25%与20%的同学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升迁机会少,薪资待遇低。由于受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实际操作的技术和技巧,当学生走向顶岗实习岗位后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实践技能的积累,顶岗实习的学生进入企业数月后难以融入企业,要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更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要成为部门负责人更得经过3~5年的时间,可见物流管理专业短时间内升迁机会并不大。通过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升迁岗位较少,3~5年内大部分学生还是从事着物流基层操作工作,学生反映不是不够优秀而是物流专业迁移岗位太少。通过调研还发现物流公司一般工资较低,实习期1 200~1 500元,转正后不过1 800元左右,再加上如果发生事故还要被罚款,工资就更低了。如此低的工资,再加上升迁机会较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学生因此选择逃离物流公司。
2.3 按部就班,不善于思考和创新。从图3可以看出,2015届毕业生中有14%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实际与就业期望相差甚远。调研显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90%以上是物流管理操作岗位,而这些岗位较为规范、重复性强,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就足以满足岗位要求。或者仅仅停留在“工作导师”教过的基本技能,不懂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创新精神来更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只知道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就足够了,甚至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处理,而是把问题推向领班或组长。不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缺少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进行创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近一半从未认认真真地思考过自己在岗位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而只是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所以他们认为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没有成就感,现实工作与当初期望相差甚远,往往这个时候他们会选择离开。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顶岗实习平台效应,转变就业观念。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从当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学生在这段时间是通过手机和QQ与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联系,由于学生反馈信息的不及时性,老师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每天工作的情况及心情变化。虽然学校有顶岗实习平台,但是真正的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现阶段顶岗实习这个平台效应只起到让学生论文答辩前完成12篇日志和1个总结,而且这12篇日志很多学生都是离论文答辩前一周一气呵成,根本没有依据实习工作内容来完成,平全失去了应有作用。顶岗实习平台实际上应是一个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的平台,学校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登录平台写出自己的当天实习日志及实习中遇到的难题,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难题,并积极与企业指导教师及时地进行沟通协调等。让学生逐渐了解到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特殊性,让学生们做好心理准备,慢慢适应物流岗位环境。
3.2 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教会学生“两条腿”走路。高职高专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大实践培训力度。调研中发现,22%学生认为在校所学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加大技能培训力量。学校在利用好校内实践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外资源。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顶岗实多在苏宁电器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有2个月的认知实习,学校可以和苏宁电器联合建立实训基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在走出校门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工作。
在利用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同时要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以淮安信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其成功的经验是:校内真实的物流操作实训室,能承担集装箱操作,货运和泊位策划的模拟实训,还有一些先进的软件操作系统。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在培养物流基层操作人员的同时,培养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为以后学生职业岗位的升迁打下坚实的基础,教会学生要用“两条腿”走路。
3.3 顶岗内容融入到毕业论文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一线操作型岗位,操作中的创新非常重要。例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盘点库存时发现,如果在商品入库时专门贴上标签,出库时再把它撕下,那么在盘点库存时核对撕下的标签和剩余库存商品的数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经调查参加顶岗实习35%的学生表示在实习中收获很大,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要求论文指导老师切实指导好学生按照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内容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密切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完成了毕业论文,又强化学生社会实习实践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 总 结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对学生本人带来不利,浪费几年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而且对企业、对社会也带来一定的损失。进入新的职场,还要花时间去钻研新的专业知识,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才能取得成就。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离职的次数越多,越不利在职场中的进步。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员工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投入,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载体,员工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因此,关注核心员工的离职原因和对企业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离职率居各行业之首,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是对学校理论知识的主要应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对口岗位中去,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和企业有责任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解决学生们顶岗实习过程的思想及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后离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小红.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3-15.
[2] 红,冷凯君.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144-145.
[3] 侯宏霞. 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125-127.
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理化实验室 质量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TQ4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1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也逐步实施和加强,人们对于检测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多的样品,需要切实地对理化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这直接关联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既是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理化实验室首先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准则来构建并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此外,还需结合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全员参与、不断改进等原则进行理化实验室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管理和控制,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能力。
1 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述
1.1 理化实验室的职能与作用
理化实验室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于生产、科研工作的理化测试;二是涉及到理化专业方面的检测标准和统一工作。具体而言,理化实验室所检测的项目内容相当繁多,比如:进行特定物质的含量测定、种类测定、材料分析、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分析等多方面。总而言之,理化分析在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保障正常生产运行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材质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意义
关于质量的定义,目前大众主流的观点是参考“客户感知体验”,现代质量定义为“所反映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劣情况,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质量管理就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控制、指挥、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质量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针;质量管理需要通过指挥来实现控制管理组织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各构成要素紧密相连、密切相关。
2 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2.1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营
质量管理体系是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有效的运营是质量管理的目标。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来实现检测水平的提高。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个措施,进而来确保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有效运行。
2.1.1 加强领导重视
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可以发现,虽然已经根据相关规范编制了详细的体系文件,但是实验室的领导仍然根据自己的意念和思路来进行管理,导致实验室的管理出现一定的混乱和效率低下。因此,加强领导的重视相当重要,领导要足够重视、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注重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切实地保障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1.2 加强人员培训
实验室人员作为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主体,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质量体系的效用,需要每个员工都能认真执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行是基于员工能够正确地理解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首先,需要针对实验室的技术主管、质量主管、主任、内审员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具体包括全面质量管理、认可准则等培训,其中内审员还需要通过培训后获得内审员资质。其次,质量体系相关文件的编写者要结合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的内容,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质量目标和方针,并按要求进行工作。最后,对于岗位人员,需要通过培训了解具体的操作规程,熟悉操作要领要求。
2.1.3 加强审核与改进
理化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是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的,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体系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而持续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促进服务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理化实验室质量体系改进和完善,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及客户审核。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能够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预防,促进质量体系的有效健康运行。作为被服务对象,客户的利益需要达到最大的保护和满足,因此客户审核是了解实验室情况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是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2.1.4 加强监督
虽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了质量监督员,但是存在职责不明、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督计划》,明确规定质量目标、职责分工等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如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必要时需要进行内审。此外,作为质量监督员,应该给予足够的权限,能够确保其不受外界影响而独立开展监督工作。
2.2 人、机、料、法、环要素的质量管理控制
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机、料、法、环等要素,五大要素缺一不可,每个要素和环节均需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2.2.1 人员的有效管理控制
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的过程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缺一不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员要素。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搞好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增强整体实力的首要因素是提高人员的素质。理化实验室作为提供检测结果和数据的机构,实验室人员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检测知识和实验分析能力,还需要掌握各种标准和规范,此外还要具有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作风。尤其是仪器操作员、结果分析员等,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的技术能力满足实验室的要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此外,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人员比对的方法来检测样品,用来考核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发现人员的不足,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2.2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进行检测的重要资源,同样也是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为了达到相应的检测要求,实验室需要正确配备仪器设备,同时每个仪器设备均需要建立档案,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来定期检定,确保日常的校准和维护工作,并采用三色标识管理,通常采用“绿”“黄”“红”三色来表示“合格”“准用”“停用”3个状态。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停用―报废”的流程进行管理,相应的使用维护资料应该便于取用,得到授权许可的人员才能操作仪器设备。
2.2.3 样品的质量控制
理化实验室的检测对象为样品,通过检测样品的性质来评价整体实验对象的性|,所以样品的质量同样也是评价被检对象整体的基础。选取被检的样品应该能够充分代表被检对象的性质,同时还需采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式来存储样品。一般评审检测对象都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通过制定科学的抽样方法,科学处置控制样品,确保样品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实验对象的整体特性。
2.2.4 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也是理化实验室整体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方法和程序应该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优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能够及时地根据标准的更新和变更,相应地更新补充检测作业指导书,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此外,理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应该能够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科学有效地制定好检测设备的校准检定要求,确保仪器的量值符合规定。部分仪器设备由于频繁使用而极易出现漂移等问题,检测期间应该进行核查。理化实验室尽可能地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如若缺少标准物质,也需要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2.2.5 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
检测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是整个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技术细节。检测环境条件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求,避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环境条件需要进行监控、记录和控制,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及时停止检测,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有效的检测工作。此外,还需要注重检测环境的安全保障,在开展实验过程中,有效地监督环境的持续有效性。
2.3 理化实验室引入“6S”管理
“6S”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作业现场管理,其核心思想是注重细节和习惯的培养,目前已经被国内外许多企业采用。“6S”管理是针对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的管理,进而提出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及安全等管理要求,旨在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针对理化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实验室在工作环境的整洁、规范、安全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理化实验室引入“6S”管理具有非凡的意义。
“6S”管理真正发挥效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结合理化实验室工作实际情况,从而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细则。定期开展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实验室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中,从而促进实验室形成“人人参与其中、事事明确规范”的氛围,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价值意识,提高理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38―01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越来越受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各高校对实践教学加强了改革力度,不断的投入人力和资金,进行实验室规划和建设。实验室建制模式对于实验室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是高校实验室人员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
1.高校实验室的建制模式
高校实验室的建制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课程为定义对象的分散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课程所提出的实验要求,组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以课程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模式是高等学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一种是以大类学科为定义对象的集中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大类学科提出的实验要求,组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以大类学科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模式是高校近年来改革传统模式而提出的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其优点是:实验室功能集中,可覆盖整个学科,实验室规模比较大,综合效益比较好。
2.分散型管理模式
分散型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一个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管理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弊端愈来愈明显,具体表现为:
2.1各实验室管理方式不同,使得学校实验室管理分散
实验室附属于各专业课,各个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不同,各自为政,使得学校实验室管理分散。且实验仪器归属于各实验室,同类仪器不能共享,导致学校实验设备需重复购置。造成已有设备利用率低下,而不同实验室仍重复购置同种设备的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2.2实验室建制规模小,功能单一
实验室从属于各系教研室,基本上按课程设置实验室,同时实验教学也附属于理论教学,导致长期以来实验课的目的只是对理论课进行验证,这样对实验课的要求很低,只是简单的重复。而且,实验教师均由理论课教师兼任,没有较多时间来专心研究实验内容,所定的实验课题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实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一个系室十几名甚至几十名教师中,只有一至二名实验员,容易被领导忽视。因此,绝大多数实验技术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技术训练,也基本得不到各类培训机会,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低、业务不精、专业技能单一。加之在奖金、晋级等诸多方面对其重视不够,很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难以形成稳定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2.4利于实验室的对外开放,难以形成科研的整体优势
在分散型管理模式下,各实验室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其作用仅为配合理论课的教学,导致学校内部各实验室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缺乏交流与协作,横向联系薄弱,设备信息、科学技术不能及时交流,设备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难以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结合体制。
3.集中型管理模式
集中型管理模式是高校目前比较流行的实验室建制模式,即以大类学科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大类学科提出的实验要求,组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以大类学科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模式是高校近年来改革传统模式而提出的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实验室相对独立于各院系,统一协调各学科教学实验的建设和管理。集中型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充分调动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高校实验室采用集中型管理模式,使实验室工作归口管理,实验人员进行合理配备,实验教学实行统一安排、相互协调。这样实验教学便从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中解脱出来,实验人员不再是传统的教辅人员,每人必须一专多能,对学科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能够指导三门以上的实验课,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调节工作强度,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3.2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
实验室实行集中型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实验室重复投资问题,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资源共享,保证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同时实验室要加强制度建设,对一般实验仪器设备制定借用制度,做到谁借谁负责,按期归还,追踪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3实验室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实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实验室通过整合资源,理顺管理体制,使实验室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实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教工和学生在利用实验室时不用重复办理手续,在一个实验室中可以完成学科交叉的实验,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室不仅承担教学实验务,同时还承担并参与学科建设、科研及对外服务工作。
4.关于实验室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实验室体制改革是个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建立中心实验室,实现实验室集中管理,只是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在执行时不能片面理解,一概而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不是实验室简单的合并,而是一种新思维、新体系的体现。任何事物开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中心实验室从建立到成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4.1要开放实验室
要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综合功能,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优势,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预约的前提下,自由进入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2要扩大交流和加强协作
扩大交流、加强协作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流与协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中心实验室设备和人才的优势,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3要加强实验室与教研室的联系及合作
实验室脱离教研室而接受更高层次的管理之后,仍应加强合作,并与教研室及任课教师加强联系,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更好地交叉、互补、整合,避免因体制上的差异和管理上的独立使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产生各行其是的局面。
4.4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中心实验室的自
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立不等于传统意识的自我消失,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还要接受多层次的制约。所以,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中心实验室的自,赋予中心实验室主任应有的权利,真正做到实验人员统一管理、资产统一安排、设备物资统一调配。同时,对实验技术人员要有长期规划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5.结语
实现实验室集中管理是顺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不是实验室简单的合并,而是转变观念的体现。高校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验室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管理 保护卡 DHCP
前 言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实验室也不断的增多,从2001年的六个实验室300台电脑,发展到如今的60多个实验室3000多台电脑。因此,有必要总结近几年来的一些关于计算机实验室电脑的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经验进行探讨,从而更加有效的管理计算机实验室。
1.计算机实验室学生电脑的管理与维护
本人从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十多年了,参与了多个计算机实验室的组建、维护和管理。在本文中介绍我是如何管理和维护实验室电脑的。
1.1保护卡分区
我们学院主要采用硬盘保护卡对电脑的软件进行维护。由于我管理的实验室中有几个是公共机房,所需要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比较多,而有些软件之间又有冲突,所以就需要多个分区来对软件进行安装和维护。以公共机房需安装软件为例:
(1)windows xp
(2)windows 2003
(3)不同专业学生的软件
(4)一些课余时间上网的软件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本人首先要安装一台主机,把它做为母机。首先将保护卡插入插槽,开机,跟据提示安装保护卡驱动程序,在安装设定中选择自定义安装,自定义安装主要针对安装多个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我的公共机房就需要多个分区。安装完驱动后跟据提示重启电脑。计算机重新启动后出现硬盘分区界面,在属性选项中选择A(立即复原型引导盘),名称选项中输入windows xp,容量选项跟据实际所需的空间输入如:15000MB,文件系统选项:NTFS,复原方式为立即复原,暂存区为:1000MB。这样一个分区就设定完成了,windwos2003区参照windwos xp区设置即可。完成二个操作系统分区后,需要建立一个共用资料盘,给学生保存一些临时所需的作业和文件,相当于普通电脑中的D盘。具体的设置:属性:P 名称:BF 容量:5000MB 文件系统:FAT32 复原方式:每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带U盘来实验室上机,U盘中常常有木码、病毒,使用每周复原方式不但临时保存了学生的文件,也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会让病毒长期存在于电脑中。如果硬盘容量够大,建议多分出几个区来,以应今后的不时之需。
1.2软件安装
启动计算机在出现开机选单界面,按键盘上下光标键可选择,如要安装windows xp就将光标移到windows xp上,按CTRL+ENTER总管模式进入,引导操作系统安装盘,格式化硬盘,安装系统。Xp安装完成后,以总管模式进入系统,将工具盘放入驱动盘中,选中系统工具盘SETUP目录下的SETUP.EXE,并运行。在选项中选择硬盘的格式SATA或IDE,完成后重启。在SETUP中有一个自动修改IP地址和计算机名的客户端,可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DNS、网关、网络标识等网络设置。可以根据各个学院的具体要求决定是否使用,因为有许多专业软件对计算机名有识别作用,修改计算机名后软件将无法使用。至此操作系统安装完毕,其它软件可进入总管模式安装。
1.3系统网络传输
一台合格的母机安装完毕后,如何把母机复制到整个机房的所有电脑呢?首先在开机选单界面按F10进入保护卡界面,选择工具-网络拷贝工具-执行网络拷贝-发送端,当实验室局域网中所有的电脑登录后,选择F1键,然后选择需要传输的分区,如果是所有分区都需要传输就选择整个硬盘。点击确定后会自动传输,传输完后会自动启动进入操作系统配置。如配置了IP地址、子网掩码、DNS、网关、网络标识等网络设,系统会自动设置成我们所需要的。
2.计算机实验室服务器的维护与管理
2.1DHCP的设置
实验室内的服务器采用的是windwos 2003系统,由于没有使用保护卡上的IP自动分配功能,于是就在服务器上安装了DHCP,通过DHCP来分配IP地址。DHCP具体设置如下:
(1)点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DHCP,打开DHCP控制台窗口。
(2)选中DHCP服务器名,在服务器名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作用域,在出现的窗口中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关信息,单击下一步。
(3) 根据自己网络的实际情况,对各项进行设置,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租约期限窗口中可以设置IP地址租期的时间值。
(5)在“配置DHCP选项窗口中,如果选择”是,我想现在配置这些选项”,此时可以对DNS服务器、默认网关、WINS服务器地址等内容进行设置
(6)在最后出现的窗口中,选择“是,我想现在激活此作用域”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窗口中单击完成按钮,设置结束。此时,就可以在DHCP管理器中看到我们刚刚建好的作用域。
这样DHCP就设置完成了,重启一下学生机或在学生机的dos中输入IPCONFIG/RENEW就能分配到IP地址了。
对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经常需要大量的文件传输,由于Windows XP提供的共享目录不好控制权限,因此在实验室必须架设一台文件服务器,一般采用FTP的方式对文件进行传输。
2.2学生作业管理
Serv-U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FTP服务器端软件,安装方便,设置简单,硬件设备无需特殊配置。可以直接把对FTP的访问设置成快捷方式放到桌面,即快捷,又提供了人性化功能。用户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学生机上,利用快捷方式通过FTP协议与服务器连接,进行文件或目录的复制、移动、创建和删除等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设定多个FTP域、限定登录用户的权限、登录主目录及空间大小等,功能非常完备。我在实验室中设置一个FTP服务器,将教师和学生的文件分类存储,并设置适当的权限。满足师生的上传和下载。限制学生用户的权限,学生用户对于教师的目录,只可下载,不能修改、上传;对于学生目录只可上传,不可下载,这样可实现下载教师资料、提交作业又防止作业抄袭。对教师用户设置有相对多权限,利用FTP服务器可分发教学资料,收集作业等。
3.结论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做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应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借鉴与学习其他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使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为广大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24
检验医学近来发展很快,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于现代化临床实验室。这就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3个阶段。而分析前质量管理更为重要。那么何为分析前质量管理(ISO/DIS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中将其定义为: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这方面需要医师、护士甚至患者的参与和配合。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保证,加强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采用的方法为保证分析前检验质量,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注重检验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充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保证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了医学实验室检验的质量。
与临床的相互沟通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前提。只有临床医师开出信息准确完整的申请单,并留取到患者高质量的标本,检验人员从事的检验工作才有意义。首先,化验申请单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临床诊断、病床号、病志号、时间、申请医生或需要注明的其他事项。然后检验人员要配合指导临床正确地留取标本并送往检验科;最后检验科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于与临床相互沟通。因此,很好的与临床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基础。
患者的准备
标本来自患者,患者的准备显然是分析前阶段质量管理首先应注意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采集标本的质量。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和药物对检验结果都有影响。例如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增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增高;某些甲状腺素类制剂可造成血糖的增高和胆固醇的降低;所以,采集标本时要提前让患者做好准备,保持稳定的情绪,头天晚上禁止大量饮酒。采血前24小时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空腹采血禁食12小时。但过度空腹,达24小时以上,会影响某些检验结果。例如:空腹48小时,血清BIL值升高,而GLU值降低。
样本采集
这是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最关键的一步,要重视下列环节的控制:①样品采集时间:采集标本的时间对标本各种成分含量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因为体内有些化学成分的血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所以采集血液标本尽可能晨起空腹时采血,并尽可能在其他检查和治疗之前进行;采集尿液标本则需留晨起第1次排出的中断尿,这样可以保证各种成分稳定,pH值低,有利于保持尿液有形成分的完整,易于检出阳性结果;尿早孕实验,应在怀孕后35天后送检;大便检查应取脓、血病理部分送检。②样品采集部位:采集标本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采集部位。③样品采集过程的具体操作:例如:静脉采血时,通常规定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采血,止血带使用后1分钟内采血,见回血后应立即松开,以保证血标本质量。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会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细胞比容降低,同时影响血液生化指标;血液抽出后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采血至标定容量时,拔出静脉针,这时马上将真空采血管轻轻的上下翻转5~6次,用力不宜过大,以免溶血。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