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1

企业重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重大人身伤亡(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发生3人以上被埋、被困、失踪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以及其他性质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企业安全事故。

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为:

(一)重大危险化学物品事故;

(二)重大建(构)筑物倒塌事故;

(三)重大特种设备事故;

(四)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二、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建立镇企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镇长担任总指挥,镇党群书记及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党政办、企业办、城建办、综治办、财政所、卫生院、供电所以及事故发生地行政村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指挥处置企业重大事故,统一指挥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

2、检查督促做好抢险救灾、社会稳定、事故初步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3、督促各行政村、有关部门和本预案适用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实施预案,并监督其贯彻落实。

(二)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治办,综治办负责人兼办公室主任,成员由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1、指导各单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开展检查及演练;

2、企业重大事故发生后,立即向指挥部正、副指挥汇报,并将指挥部的指示传达给有关单位。保持与各处置突发事故工作组的联系,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保障整个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3、拟写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送总指挥审批后上报;

4、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

(三)指挥部可视情,在事故发生地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由总指挥部指定。其主要工作职责:

1、指挥协调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2、核实事故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抢险救灾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置的进展情况;

3、及时落实指挥部的指示。

(四)组成事故应急处置专业组。

1、应急抢险组。由专(兼)职消防队、交警中队、派出所、综治办、事故单位、事故所在地行政村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分管安全的副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对现场伤亡人员的救助、控制和稳定事故现场等工作。

2、人员抢救和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派出所、事故所在地行政村(居)等单位的相关同志组成,教文卫副镇长任组长,卫生院负责人、派出所、事故所在地行政村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对伤员的现场抢救,护送医院治疗及医疗器械、血源和药品保障等工作。

3、现场保卫组。由派出所、综治办、事故所在地行政村相关负责人组成,派出所所长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维护事故现场及周围地区的治安秩序,落实特种物资的保障等工作。

4、生活保障组。由党政办、财政所、事故单位、事故所在地行政村有关人员组成,党政办主任任组长。负责保障救援人员的后勤服务等工作。

5、事故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发生单位为主负责,综治办、事故所在地行政村相关工作人员参与,综治办主任任组长。负责事故遇难者的善后处理和财产损失处理,做好伤亡家属的解释、安抚等工作。

三、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一)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单位应按照伤亡事故报告的程序立即上报镇安管所。

2、情况紧急的,事故单位可直接拨打“110”或“119”报警电话。同时派出所、党政办等部门应迅速派员赴事故现场初步确认是否属于重大事故,一经确认,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指挥部。

3、重大事故发生的企业及所属行政村、派出所、党政办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写出事故快报,分别报送镇人民政府和指挥部。企业重大事故快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的详细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及地址;(2)经济类型、行业及企业规模;(3)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4)事故造成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5)事故的简要经过;(6)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判断;(7)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8)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9)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二)应急抢险和求援

1、重大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及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进行及时的救援、抢险,特别要抢救人员,最大限度地防止人员伤亡和事态的蔓延、扩大。同时因抢救人员、疏通交通、防止事故扩大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好标志或采取拍照、摄像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所在地行政村、有关主管部门和预案适用单位应当按照各自处置突发事故的预案,迅速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3、重大事故一经确认,指挥部立即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应急处置5个专业组的分工,迅速组织抢险救援人员和抢救设备、器材、物资等赶赴现场,由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并按专业分工进行抢险救护工作。

四、奖励与责任追究

(一)奖励

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企业 信息安全管理 应急响应、

一、引言

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计算机的影响必将是最强最大的。但同时,各种隐患也相继出现,网络安全威胁开始泛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安全。对企业而言,大多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一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企业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则重要文件或其他关键数据可能会随之丢失,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影响企业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自然灾害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信息系统比较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湿度、温度、冲击、振动等诸多因素。而不少计算机房常忽视防震、防火、防电磁泄漏等方面的工作,接地系统也考虑的不够周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软件漏洞

黑客对计算机发动攻击往往把网络软件的漏洞当成最好的利用条件,此外,还有软件“后门”的问题,这些“后门”都是软件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己方便才进行设置的,通常情况下,外人难以得知,而一旦“后门”洞开,其后果和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三)黑客的攻击和威胁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上,黑客攻击事件频频发生,愈演愈烈,已成为具有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各种各样的攻击者活动的舞台。之所以会出现黑客,大多情况下,并非黑客本身有随意入侵的本事,往往只是因为他们善于发现并利用漏洞。信息网络具有缺陷和不完善性,这正好成了黑客或病毒进行攻击的绝佳途径,信息网络的脆弱,引起了不少信息社会的脆弱和安全问题,对人们和社会构成了极大威胁。

三、应急响应

(一)定义

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很容易因某方面的失误导致安全事件出现,应急响应指的是为防止各种事故发生而提前做好的防御准备,并在事故发生后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量将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做好详细记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处理安全事故时,一般应遵循分级响应及处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具体状况进行预测分析,按照系统的破坏程度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将事件划分成若干等级,依次拟出相适应的应急方案。

(二)流程

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为防止破坏扩散,首先应进行封锁,尤其是蔓延较快或危害巨大的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切断和网络的连接,保证危害一时不会扩散,从而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接下来是缓解,即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至最低。然后是消除,对事故的特点加以分析,采用科学手段将事件消除。当信息系统安全后,应展开追踪,信息安全多由黑客入侵造成,根据破坏的信息,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对事件原因进行追踪分析,发现有用信息后,将其交予公安机关处理。最后的工作是恢复,在消除事件后,应全面检查信息系统,将隐藏的安全隐患彻底消灭,以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将遭受破坏的系统恢复后,系统能够正常上线工作。此时,处置方案实施完毕。

四、建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急响应体系

(一)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

从当前状况来看,许多企业都积极引进了信息化管理,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很难落实。不少用户的思想较为松懈,缺乏信息安全意识,经常麻痹大意,也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性的措施,这就给黑客提供了进攻的机会,一旦不法分子施放病毒,很快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大执行力度的,将制度落实。具体来说,可在平时通过会议、讲座等形式宣传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或定期展开培训,使广大用户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同时应发挥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此外,现代化时代复杂多变,管理制度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并随着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不断完善细化,使业务流程越来越规范。绩效考核制度意义重大,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连,应不断完善。

(二)制定应急响应方案,整合安全系统

信息资源对企业意义重大,应对其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按照重要性将信息财产进行分级,对各自的特点、潜在危害及所遭受危害的程度做综合考虑,确定中断影响以及允许的中断时间,对监控体系、应急处理等基础设施加以合理利用,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终选择最佳方法,制定合理的应急响应方案。

此外,现在不少企业都采取的是分散管理的模式,安全信息因各自分散而互不相通,加大了风险预测的难度,一旦出现安全事件,不方便定位,极易耽误应急响应的时机,再加上安全策略不统一,极有可能会加重后果。因此,企业需对各安全产品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分析,形成统一的安全对策,为响应处理提供前提条件。

(三)建立备份系统,做好备份工作

由于企业信息量大,管理起来较难,而且很容易出现误删或其他情况,导致信息的丢失,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务必要建立安全的备份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多种备份对象进行分类,并结合各自特点和需要采取相适应的策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备份恢复工作。数据备份管理者应注重备份的灵活性,根据具体的需求做出适当调整。

五、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计算机的大力普及下,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成了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影响。由于黑客、病毒等因素,容易破坏信息管理系统,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起应急响应体系,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剑.石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急响应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4(16):163-165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局域网;安全体系;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36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1

在信息环境中,企业对于数据的依赖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这种依赖性在工业环境中和技术密集型经济环境中尤为突出。考虑到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数据,再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重点,面向企业的局域网安全技术的发展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1 局域网环境安全现状分析

对于企业局域网环境而言,其安全关系到企业正常工作的各个细节,随着信息应用的不断深入,局域网的影响也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效率提升方面,在企业安全以及技术安全领域,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从局域网的安全体系构成角度看,整个局域网安全可以大体划分为4个层级,即物理链路层安全、网络工作层安全、应用环境安全及数据管理层安全。其中物理链路层的安全,是从物理硬件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光缆以及设备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对于数据传输的处理能力,关系到数据完整性以及实时性等相关安全属性。网络工作层主要是考察整个网络环境构成的稳定性,即在物理链路上通过软件协议来实现整个数据通信网络的构成。在实际安全环境的考察中,可以发现协议本身也有可能存在漏洞而易招致来自广域网的攻击。应用环境安全主要是指各类软件群体环境的安全,其中包括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及数据平台等。通常来说,一个系统编码时产生错误,可能导致漏洞的产生,病毒及相应的外部攻击都在这一环境中产生,因此应用环境是局域网安全防范的重点所在。最上一层安全隐患,存在于数据管理环境之中,相关统计表明,有超过60%的数据泄漏源于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在该领域之下,数据的合理授权和动态管理是保障工作安全的重点所在,在实际工作中,这几个方面虽然已经得到重视,但仍不足以满足数据体系安全需求,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数据安全防范工作的重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局域网发展的初期阶段,物理链路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及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都相对有限,因此安全工作的重点放置于相对较低的两个层面。而随着局域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环境中更多支持性数据平台和软件得以引入,同时相关网络构建的硬件以及协议层面的技术日渐成熟,因此安全工作的重点也开始得到转移,朝向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两个高层转移,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很多局域网环境中已基本实现了转移。

2 构建完整的局域网数据安全体系

随着局域网自身的发展,一方面其安全工作重点开始朝向软件与管理环境倾斜,另一个方面,无线数据传输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在企业局域网中搭建起完善的数据安全架构,是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

2.1 积极引入先进的行业标准

积极引入先进的行业标准,提供稳定和完善的数据传输环境,对于有效保证局域网安全意义重大,包括诸如IEEE 802.11体系下的相关标准以及中国制定的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等,都是必须要关注的标准,对其遵守和执行是确保局域网安全的基础。

2.2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是保证企业局域网整体环境的必然趋势。安全技术与安全威胁技术必然呈现出相互推进的增长趋势,因此,对于局域网的安全而言,放任安全技术自行发展而不给予必要的关注并非理智行为。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除了相对常规的对操作系统以及病毒库及时打补丁和完善以外,入侵检测系统作为面向局域网环境内部数据传输实现主动安全监测保障的重要手段,在近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而这种发展本身也与其他相关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识别等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进一步考察大型工业企业环境中,局域网数据传输的数据种类和总量都空前高涨,因此如果对整个网络环境中的所有数据不加以区分,实施同一个级别的安全保护,必然会给局域网内的安全运算能力带来额外负担。针对此种情况,基于生命周期的数据识别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安全技术的重要支持。此项技术主要是考虑到在企业环境中,尤其是在工业生产环境中,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时间会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在安全需求方面也有所不同。依据这些特征来进行判断并给予不同的安全保护,对局域网环境中安全保护能源的优化利用和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价值。最后,大数据作为当前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对于数据识别以及入侵检测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价值也不容忽视,加强这一领域技术发展的关注,还需合理引入包括人工智能等相关分支技术。

2.3 加强数据授权

在管理层面,加强数据授权,特别是面向岗位的授权,这是确保局域网数据安全的必由之路。同时还应当注重授权的动态管理,依据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其对于数据读写的需求,来管理授权,避免授权过大,从而减少数据暴露问题的发生。

3 结 语

局域网的数据安全,目前已经上升到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位置,因此必须加强关注。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考察局域网自身变化以及其承担的数据变化,跟踪领域内先进技术的发展,这是切实保障局域网安全的重要基础。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内在含义在不断的深化理解。食品安全意识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目光也聚集到生产食品源头--食品生产企业。企业食品生产是个良心生产、道德工程。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地沟油”、“吊白块”、“奶粉事件”、“瘦肉精”等现象,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抨击。食品安全的警鸣笛已经拉响,企业食品生产的安全性、优化企业食品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下面从几方面加以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的种类

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包含了多种风险内容:传统食品、非传统食品及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在企业生产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使这些不定性风险因素的范围放大,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的保障。

(一)传统食品安全风险,是外因,是一种不可抗力的因素。

任何食品原料都有个保质期,在一定时期内,食品的保鲜及营养都不会流失,一旦超过了期限规定的临界点,食品的营养分子就会发生改变,致病菌大量产生,加上食品在采摘时,农药、兽药吸附在食品表面上,这些残留与病菌产生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对食品安全的冲击也随之增大,增强了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性。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危害性极强的因素

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几种情况:一种风险因素是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重工业有污染的企业生产,有素重金属物质的排放、有机污染物的持续侵蚀,都直接的给食品的质量造成损害。其次风险因素是一种人为造成的危害,一些不法企业不遵守《食品安全法》,摒弃了社会公德,擅自掺入非食用物质,三聚氰胺的掺入,造成了“奶粉事件”,“塑化剂”造成了恶果;再其次就是一种隐性的新出现的风险,就是转基因食品,米、油等都曾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二、企业食品安全的隐患及甄别

我国的食品行业在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变革,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食品产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企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存在着各种潜在的、显现性的问题,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

(一)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时代的要求不同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壮大。经调查显示我国99%的食品生产企业都是中小型规模,手工作坊居多,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各自作战,自成堡垒。我国食品企业以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为主,分布比较杂乱。企业食品专业生产设备缺乏,卫生条件达不到卫生标准,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企业内部监管机制不得力,存有侥幸心理。

食品安全不但要国家政府下大力度来整治,企业本身也要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全方位的对食品安全给予保证。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这项工作,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内部食品监管机构形同虚设,没有行使基本监管的职责。有的甚至都没设立,使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食品安全生产无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可变性特征的风险,企业管理层缺乏忧患意识,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没及时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分解分析法及专家调查列举法等进行分析应对,3、社会责任感不强,盲目追求企业效益。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丢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突出的了这一问题。掘弃了道德伦理,失去了社会责任感,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顾生产的食品是否严重危害到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赚着昧良心的黑心钱,也严重影响了食品市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的对策

食品生产是将在健康食品原料的基础上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二个环节,它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企业只有秉承对社会造福,对人民负责的理念,才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企业才能得以持续性、有效的和、长远的发展。

(一)依靠法制手段及强制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最大能力将食品安全危害最小化。

《中华人民共和中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安全的职责、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及安全标准等方面都做了规范的制定,要求各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坚守职责,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企业如不能按国家标准进行食品安全生产,就会受到严惩。生产企业对于突发事件要做好应急措施,建立食品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如果没有对突发事件的提早预防,也将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合理引导生产企业依法运作,监督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危机。执法者与生产者之间依法相互互动的治理模式,对优势组合安全生产的各个因素,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的最终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比如在生产领域里,索要票据、合法手续证明等制度,对违法者举报实施保护和奖励等措施,以及普查与抽查、平时检查与突击检查等方式来对企业的食品生产进行把关;在消费领域里,由消费者协会主导,依法设立消费者投诉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实现多元主体的参与,保障食品安全生产。

多元主体之间职责分明,协调好关系,对企业的食品生产进行监督。企业在食品生产中,不能忽视食品的质量问题,优化食品安全,按照安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来生产食品;销售伪劣或有毒食品,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甚至遭到市场的淘汰。企业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坚守道德标准底线,不主动生产和经营伪劣食品、毒素食品,对于应急情况有相应的措施,使食品生产处于可控状态。

(三)增强企业责任意识,树立企业品牌观念。

企业食品安全是生存之本,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将食品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保障食品生产从供货渠道、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龙过程中,食品安全第一,食品质量过得硬,建立良好的口碑,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矛与盾对立统一管理制度员工行为

提及矛与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对对立的关系体,即互不形容,互为相斥。但是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统一的一面,矛与盾自然也不脱离统一的关系。

《韩非子・说难一》中出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我们知道,矛是用于进攻的武器,盾是用于防守的武器。我们今天在说到“矛盾”一词的时候,我们便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存在了“矛盾”就是“对立”的观念。可是,我们知道军事作战没有只“进攻”而不“防守”,或者只“防守”而不“进攻”,所以矛盾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我们把“矛、盾”理解为“对立”关系的时候,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来说明这个问题:企业的发展和正常运行离不开管理制度和员工这两个基本要素。而很多时候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就好比是矛与盾,管理制度用于约束与规范员工行为,员工在受到管理与约束时往往表现出抵触的最初反应,这就如同矛与盾的关系,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制定各种制度如同矛一般直接指向员工,要求员工执行。而员工由于受到约束或限制会出现本能的抵触,而且当某种制度影响到他们本身的利益时,这种抵触情绪会更强,这种抵触接受的状态就如同盾,从而出现了管理制度与员工思想行为“矛与盾”的“对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管理制度企业如一盘散沙无从发展,没有员工就没有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生产力。因此,从企业利益的角度而言这两者又是统一的,同时又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当员工遵从安全管理制度时能够使生产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利润。而企业管理制度发挥良好作用,企业利润得以创造,员工的收入自然增加,员工得以激励后,更加遵章守纪,又会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企业制度的良好运行,因而形成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员工思想行为的高度“统一”关系,即这一对“矛与盾”关系体的统一。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均具有的两面,如何让这种发展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进行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1 发挥矛与盾的相互作用,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呢?一般认为,是因为当事物存在矛盾对立时,为消除矛盾的发展,矛盾双方都会不断进行改进,所以才促使事物不断发展进步。应该说,从这个认识就可以直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当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接受的思想行为发生矛盾时,企业管理者就会根据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做出合理的变更,使之能够是符合企业实际,更具有实施性,从而达到管理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换而言之,当管理制度脱离实际,或损害到员工切身利益时,员工表现出抵触的情绪,不去执行管理制度而体现出了恶性循环。但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修订,逐步实现我们所倡导的人性化管理后,管理制度的实施就能够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通过制度的执行不但能够实行对员工的管理和行为的约束,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还能使员工从中受益,那么就达到了通过这一对矛盾体相互作用而又促进其相互发展的目的。这样,当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是,那么我们想离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2 运用心理学方法掌握并促进员工行为

我们能不能说,只要我们制定了制度,实施予员工,员工就能完全的执行呢。虽然我们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员工不得不执行,但执行的效果如何呢?这个问题早应是我们企业应该正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就存在这种掩耳盗铃的现象,不断地制定各项制度,强制员工执行。在某种程度上员工是执行了,却收效甚微,甚至没有达到任何效果,致使很多制度制定出来后就不了了之。所以,如何让我们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施,能够让员工很好的执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呢?我想,还应该从员工的心理入手,让他们能在心理上接受和认可管理制度,然后才能达到实施的目的。如做到:

2.1 遵循“目标激励”原则,增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心

现代管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都是需要激励的,离开了激励,人就会失去追求实现目标的动力,就会停止不前,造成责任心的缺失。在一个企业中员工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可以运用员工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自发的要求,这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2.2 安全培训从员工安全心里入手,抓住重点,不可松懈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管理者应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心理现象总结,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从而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安全培训中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还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并且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员工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培训教育,使员工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6

记者(以下简称“记”):高主任您好,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请问这一通知的具有怎样的意义?我国目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的?企业和属地政府的应急预案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高双喜(以下简称“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企业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责任的重要抓手,对科学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都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近年来,通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应急预案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7号),推动31个省级单位印发了实施细则;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印发了《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从无到有,初步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级各类企业共编制应急预案595.4万个,重点行业企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做到了应急预案全覆盖。

但是,当前应急预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等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树立“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不到位就是隐患”的理念,只重视“有”不注重“用”,重预案编制、轻预案实施;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应急预案编制前的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对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事故分析不到位,不同层级、不同种类应急预案内容存在重复;日常监督指导不到位,对应急预案衔接要求不明确,导致政企之间在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环节的处置工作存在脱节;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当事故时有发生;执法检查不够,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没有把预案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专项督导、检查少,对应急预案、演练、培训工作督促推动、处罚力度不够,未能形成震慑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深入落实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对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使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有机衔接,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落实责任、优化预案、加强预案实施、强化执法等环节着手,起草了《通知》。

记:《通知》中对于应急预案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要求?有哪些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高:《通知》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文件的形式的关于应急预案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工作的总体要求,细化和完善了应急预案管理责任体系,突出了应急预案优化修订的程序和方法,注重了应急预案的实施,强化了应急预案责任追究。

关于总体目标,《通知》明确提出了“预案不完善就是隐患”的理念,有利于解决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重视、不投入、不落实等问题,并提出了应急预案“专业化、简明化、卡片化”的制修订目标。

关于应急预案管理责任体系,《通知》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级政府安委会、各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在应急预案工作方面的责任。这些要求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贯彻落实新修订《安全生产法》的有力举措,是解决企业当前应急预案工作相对弱化、预案质量较差、预案实施不到位的有效途径。

关于应急预案的优化修订,《通知》明确提出了应急预案制修订必须基于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必须科学确定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并确保相互衔接,实现应急预案的专业化。同时,为推动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卡片化,《通知》还要求企业可根据本单位的风险特点科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简化内容,并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这些要求是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的“厚、虚”等问题。

关于预案实施,《通知》明确了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具体方法、途径,提出了宣传教育要“五进”(进机关、进基层、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培训要纳入“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细化了应急预案演练的频次,强化了政府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演练。这些要求是针对当前应急预案“束之高阁”、不学、不练、不用而提出的,是确保应急预案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举措。

关于应急预案监督检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备案的“分级属地”原则,强化了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特别是强调了要在应急处置评估中加强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记:企业和属地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应急预案基础上应如何改进,以实现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实用化?

高:《通知》从5个方面对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实用化进行了要求。

一是简化预案文本。考虑到目前应急预案中存在大量重复性和指导性内容,《通知》明确了应急预案要以应急处置流程为主线,对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通用措施等指导性内容尽量整合简化。为此,企业可根据本单位风险特点,确定是否编制专项预案,小微型企业可以仅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大大简化了预案文本。

二是科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通知》明确企业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所属的应急组织机构。

三是明确预案编制程序。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应急预案简单照搬照抄等问题,《通知》明确要求预案编制必须建立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必须结合本单位、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种类和特点,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四是强化应急预案的衔接。新修订《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应当相互衔接,为此,《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增加预案衔接的内容,强化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

五是优化应急响应标准。改变过去按照事故死亡人数与损失程度而确定的预案分级响应标准,实施按照事故危害程度是否超出企业厂区范围、企业应急能力能否满足应急处置需要这两个条件来确定响应级别,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记: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如何强化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高:应急预案的宣教、培训和演练,关系到企业和政府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的掌握、应用程度。为此,《通知》要求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制作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资料,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同时,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开展应急预案宣传。

属地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培训纳入“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确保预案涉及的人员熟知预案核心内容。

要建立应急预案演练相关制度,制定应急演练规划或计划,建立资金保障,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进行1次应急演练,企业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演练,各类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同时,要强化对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记:加强应急预案的备案、监管与执法,将采取哪些新措施?

高:应急预案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落实责任,加强管理。《通知》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属地监管机制。督促各级政府将应急预案工作纳入本级安委会工作内容,定期要求,不断督促,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理顺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机制。在正在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将进一步细化关于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的要求,确立应急预案的分级属地备案原则,明确各类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受理主体,并将应急预案备案作为明年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

完善预案监管制度。在正在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将进一步明确应急预案工作的处罚条件、金额等内容,使应急预案执法有法可依。同时,推动地方安监部门将应急预案执法检查纳入执法计划,扩大处罚范围,加大处罚力度,督促企业从重预案编制到重预案实施。

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加快研究应急预案评估方面的标准,开展应急预案定期评估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完善事故后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总结评估机制,明确对因预案工作不到位导致应急处置不当的要严肃处理,并有针对性地对典型事故开展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评估工作,形成震慑力。

记:下一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将开展哪些工作,落实《通知》中的要求?

高:首先,抓好宣贯落实。通过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将《通知》迅速传达贯彻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所有企业及职工,使“应急预案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其次,做好示范引导。继续推广神华神东公司、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应急预案优化试点经验,在煤矿、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全面推广。继续开展好油气管网领域应急预案优化工作试点,并适时在非煤矿山、冶金等行业试点,全面带动地方应急预案优化工作。加快修订《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9个安全监管总局部门预案,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编制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