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22-01
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特点,保证教师创造性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1、探究实质的学习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学习”是学生探究的基本任务。从形式上看,它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学习”,重心在“学习”;从内涵上说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高层次的学习,科研有本质的区别。
2、探究方式的探索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手段,是学生通过“探索”的方式实现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收获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增强探索的意识,养成探索的习惯,提高探索的能力。
3、探究主体的自主性。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是一种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探究性学习中的真正主人。学生探究的过程是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就将一无所得。
4、探究范围的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突破了以课本、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范围,实行开放性的教学。它的内容不仅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且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它可能是语文学科的,也可能是其他学科的综合;可能是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5、探究内容的问题性。探究性学习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开启探究性学习的金钥匙。它内容更多的不是预定性的,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问题和观察生活的问题进行的。教师不一定直接给学生提供素材,而是一方面通过问题来学习:或为学生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来生成问题。问题是贯穿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线,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6、探究过程的实践性。曾指出:“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学习是探究的基础,思考是探究的关键,实践则是探究的根本。探究性学习使所有学生都始终处于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实践”位置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主动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实践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实践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运用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
7、探究群体的合作性。杨振宁指出,信息社会,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更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虽然有时可以单独进行探究,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师生,或生生群体合作探究,尤其是对某些“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探究,只靠个人“孤军奋战”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与他人合作或需要他人的帮助来完成。通过合作,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8、探究能力的综合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从纵向看,探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的,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如,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从横向说,学生的学习已远远超过了从教科书和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范畴,涉及多课、多学科,甚至各学科之外的内容。这就需要学习能力的综合性
9、探究个体的差异性。不可否认,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的特殊性。在探究内容选择上,或由学生自己做主,或在教师指导下的选择;在进度的把握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的情况自行掌握的;在探究的结果上,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结果。在探究性学习中,承认差异,更尊重差异,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个性化。
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2
不同细菌微生物检出的样本来源, 粪便是细菌微生物检出率最多的样本来源, 与肛拭子、呕吐物对比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表2 不同细菌微生物检出的样本来源Table 2 Source of samples detected by different bacterial microorganisms
3 讨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食物中毒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根据临床文献统计显示, 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食物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需要经历运输、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细菌污染都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3]; (2) 如果食物已经受到了细菌污染, 与此同时, 食物存放区域的总体温度较高, 在这种较高的稳定条件下, 细菌会出现大量繁殖, 细菌数量的增加可能会产生毒素, 进而引发细菌感染[4]; (3) 食用的食品没有达到可安全使用标准, 比如食品没有蒸熟, 或者在食品存储中将熟食与生食放在一起, 造成食品交叉污染。不管是那种原因, 患者在使用相关食物后存在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各类食品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
对于已经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除了明确具体的原因外, 通常还需要进行细菌微生物分析, 依靠细菌微生物分析掌握常见的致病菌, 从而为细菌微生物食物中毒的预防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保证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6]。
本文研究中对7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了微生物检测, 结果表明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 涉及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以及蜡样芽胞杆菌等, 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 而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低。在病原微生物检出样本来源方面, 粪便中对于细菌微生物的检出率较高, 呕吐物中的细菌微生物检出率较低。有学者对10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 检验完成后, 其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6.0%,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2.0%, 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0.0%;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0.0%;志贺氏菌检出率为14.0%;变形杆菌检出率为16.0%, 不同细菌微生物检出结果和本文研究结果基本接近。这些都能为临床食品安全的检验奠定基础[7]。
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可以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参考, 根据我国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要求,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需要完成以下内容: (1) 明确不同食品的污染程度, 通过食品检验掌握不同食品中大肠菌群总数、霉菌总数、菌落总数等, 上述指标对事物污染程度作出评价, 按照污染程度结合不同食品对微生物含量的具体要求判定食品是否能够安全食用[8]; (2) 定性分析食品中存在的致病菌,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以及蜡样芽胞杆菌等都会引起细菌感染, 所以在食品检验中应注重对上述细菌微生物的定性分析; (3) 定量分析食品中的细菌微生物,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对食品中相关微生物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能够分析出不同细菌微生物含量水平, 这些都可以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9]。
依据本文细菌微生物检验结果还能够为细菌性微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信息。对于沙门氏菌会引起食物中毒, 根据临床文献报道分析, 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受污染的鱼、蛋、家畜肉、内脏、牛羊奶等, 细菌中毒后有6~24 h的潜伏期, 出现细菌性中毒后可存在持续高热表现, 大便为典型黄绿色水便, 文献报道沙门氏菌感染后有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化脓性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并造成患者死亡[10,11]。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剩饭、剩菜, 此外, 在蛋、肉类食品中也有存在, 患者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食物后在短时间内发病, 既有呕吐, 也有腹泻, 呕吐物以黄绿色胆汁为主;大肠杆菌作为人体本身具有的微生物, 正常情况下, 大肠杆菌不会引起感染, 当时当人体肠道防御机能下降, 自身免疫力不足或者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可造成正常菌群出现失调, 致使大肠杆菌出现了大量繁殖, 最终引起患者出现中毒症状, 大肠杆菌中毒后的临床症状较轻;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用盐浸泡过的食物中, 在海产品中也有副溶血性弧菌存在的可能, 比如海蛰、海鱼、海蛤等, 人群在服用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物后, 不会突然发病, 其潜伏期在8~18 h, 早期存在上腹部、脐周疼痛表现, 此后可出现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 如腹泻、呕吐、高热等, 粪便多为脓血样。掌握不同细菌微生物在引起中毒后的潜伏以及症状表现, 有利于对不同细菌性微生物进行鉴别与诊断[12,13]。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后不同微生物检出方面, 患者呕吐物、肛拭子、粪便等均有致病菌的检出。但是在致病菌检出率方面, 粪便明显高于肛拭子以及呕吐物, 在实际细菌性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可采用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有利于提高对相关细菌性微生物的检出率, 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保证粪便样本的采集质量, 采集粪便过程中应使用新鲜粪便, 确保样本中没有尿液的混入;粪便量控制在5 g左右, 用于盛装粪便的容器需要处于干燥、无菌, 避免进行消毒, 对于暂时不能进行检验的, 需要将采集的粪便标本保存, 保存温度应低于4℃[14]。
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分析, 还能够为各类细菌性微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依据, 根据检出的常见微生物, 提高对人群食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微生物感染的常见食物、食用后的症状表现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告知大众针对不同微生物的预防以及避免食物中毒的方法, 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15,16]。
综上所述,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分析, 有助于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 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滢娟, 罗汉宇, 刘丽, 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探讨[J].当代医学, 2018, 24 (6) :65-67.
[2]卢舒君.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 (5) :189-190.
[3]李晓燕.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及微生物检验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 (1) :6-8.
[4]杨春晓, 莫韵韶, 魏泉德.珠海市2011-201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标本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52 (6) :788-791.
[5]朱颖梅, 谭海芳, 林凤, 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 11 (2) :95-97.
[6]曾丽, 孙秋香, 高艳, 等.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 10 (11) :916-917.
[7]邓如军, 刘莉莉.某市2012-201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 (16) :81-83.
[8]曾德兴, 黄思思, 陈应坚.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调查与预防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 (8) :1518-1520.
[9]杨书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J].临床医学, 2016, 36 (4) :59-60.
[10]吴嘉志, 陈应坚, 甘丽萍, 等.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3, 13 (8) :1044-1046.
[11]张倩, 邱亚群, 石晓路, 等.2007-2010年深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2, 38 (2) :67-68.
[12]李琼, 刘丽.小议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 2018, 24 (12) :122-124.
[13]罗滢娟, 罗汉宇, 刘丽, 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探讨[J].当代医学, 2018, 24 (6) :65-67.
[14]于洪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 (5) :291-292.
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3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激活学生增求知欲和学习潜能,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 有针对性地拟订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要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甚至高效,就必须明确切实可行的探究目标,否则探究过程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探究什么问题,探究的过程怎样组织,学生的探究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在课前都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如果探究活动的目标低于或高于学生的实际,就不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实质性的发展。起点的把握可从研究知识的逻辑体系中来,可从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中来,还可从研究学生的现实经验中来,或者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2 准确把握好探究性学习的时机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时机,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
在结论探求处引导。教材呈现内容的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应当是多样的、动态的。组织探究学习时,教师要将静态的结论还原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像科学家一样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在思维偏差处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许多教师处理学生出错的方法是“换人回答”,这样既是对前面学生的全面否定,既容易挫伤其自尊心,又往往流失了探究学习的宝贵资源。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帮助学生在探究中修正错误,加深理解。
在应用拓展处应用。传统课堂中的练习以反复机械训练为主线,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为目标,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学生形成了消极的学习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应用情境,把数学应用活动变为探究活动。
3 认真扮好探究性学习的角色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既不可长期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也不可“过于疏远”,把所握好分寸,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度。
教师应该是探究性学习的先行者。要使探究性活动富有成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要先行探究,既要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教材,又要以学生的身份学习教材。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教材,重在安排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以学生的身份学习教材,重在预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教师以双重身份进行探究学习前的思考与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才会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促进探究学习达到一定的高度。
教师还要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自由、安全和愉悦的状态时,才能真正自主地进行探究,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为此,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要积极营造好探究性学习安全、和谐的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与动机。同时,要通过组织互动,比如猜想、操作等,导入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提高探究学习的效度。
教师更应是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在探究性学习中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善于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在导演、引导开始时和过程中要时刻思考“引在何处”、“导向何方”、以及“怎样引导”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分歧或错误,教师要适度点拔,不强制压服也不刻意回避,而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热情鼓励,积极引导他们化解分歧,从而保证探究性学习的准度。
4 科学准确地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抽象性强的内容,再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也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受探究条件限制的内容,也很难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要科学准确地选择好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在选择探究内容前,要充分了解本学科编排体系、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如何准确选择好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应当做到如下三个点:
一是讲求适度性。也就是说,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做到难易适中;探究性学习活动所需时间也要科学控制。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难度过大,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探究的内容太容易,缺乏思维的深度,会让学生丧失探究兴趣。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还必须考虑时间因素,既要保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时间相对充裕,使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展开,又不能因时间过长而冲淡探究性学习的目的,甚至无法完成预定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内容。
二是保证趣味性。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利用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以相对活泼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以提升其深度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内容选择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探究欲望,培养探究意识。如果选取的内容能引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产生对未知的事物“打破沙锅问到底”兴趣,探究性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表明,选择一些既能结合教材内容,又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最感兴趣。
三是坚持渐进性。探索性学习也只学习的一种形式,循序渐进非常重要。对于探究意识尚未养成,探究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其探究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渐进的方式呈现问题。
总之,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挖掘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切实把握探究性学习的时机,扎实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真正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智慧生长的重要过程。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4
从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各种问题来看,要做好体育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教育工作,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究性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具体的教育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在探究性学习方式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教育的开放性;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要实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特的活动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不同程度参与到不同的体育教育之中,实现因材施教。
二、体育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现路径
1.要在科学、合理、健康的路径下实现体育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应该是对于时代精神、所弘扬的正能量等的一种深入挖掘,教师要注意探究性学习方式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到能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启动学生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将相关的思想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大更深入的人生启迪。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情操的熏陶,要在探究性学习方式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式中真正体验到探究之美,使其真正在探究中达到心灵共鸣,获得对探究性学习方式最深层次的体验,作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和人生体验。
2.要在具有时代感、特色感和自由平等的空间中提升体育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意识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方式过程中,教师要立足长远,注重用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增长才识、拓宽视野。同时,也要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体现的思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深入思考,学以致用。授课教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时,要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核,加强对大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让学生立足自身所处时代背景,加深对探究性学习方式内涵和时代内涵的理解,既拓宽学生视野,又把已学的知识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尽快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方式,其特点和内容应该是十分鲜明和丰富的,建立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形式多样的。因此,要在客观条件下,对体育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改造和再认识,要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使得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建立处在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成熟的氛围之中。
3.要在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尺度下引导形成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5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内容
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主要以小实验、小文献、小调查为突破口,在课堂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讨论等方法养成多角度研究和探索问题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内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问题的切入口一定要小,质疑与讨论一定要充分深入。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可以以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为例,先划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卤族元素的性质相应实验的探索,然后利用一定课时,让学生讨论、归纳、形成单元知识的认知网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除了选择有关课题在课内有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外,还应积极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的灵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抓住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安排一定的课内外时间及时展开研究,充分体现开放性、主体性特点。
二、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
综合各种学习理论及课程内容的要求,根据探究性学习及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各种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模式更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1)实验验证模式
实验验证模式主要利用各种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网络对问题进行假设,通过科学实验(或逻辑推理)来获得实验现象及数据,并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网络。在探究性活动开展初期,教师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某些步骤的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及时掌握各步骤的研究方法,为今后全过程研究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研究物质有许多方法,在化学学习中一般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实验研究的步骤一般为: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研究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时就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干燥的氯气具有漂白性还是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呢?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现象。 转贴于
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
(2)文献探究模式
文献探究是通过搜集研究某些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然后通过搜集和鉴别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1.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即学生应具备解决问题应有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二是新颖而富有挑战性,即新颖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回忆和提取,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这是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问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可以由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加以激发。在教学中关键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为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我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适当拓展,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2.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是教师的指导
探究性学习特点范文6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产生的背景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探究性学习是在借鉴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大量的自我创新和突破,时时刻刻做到“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着重强调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早以前我国就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是正式书面提出“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做到探究性学习。新课改更是将探究性学习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成为新课改过程中独特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中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方式改革,大力推广探究性学习方式。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高中语文带来了一抹新鲜的“绿色”,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改革就是其间最浓重的一笔。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前提,以培养学生自我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开放性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主要的表现形式。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1)探究性学习方式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方式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充分认知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究性学习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教学的发起者和接受者。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保持渴望和好奇。那些脱离社会发展,与时代严重脱节的教学方式应该被摒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亲切的时代“代入感”和主人翁意识。教师要摒弃以往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转起来”。
(2)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模式,而且要具有人文性,达到人文和语文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老师教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完全不同,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保持个性的独立性和思想的自由性。“满堂灌”的单方向灌输知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根本不能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严重违背了“教育之道”。教师应该“放弃学习过程中的支配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掌握方法,增强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力。
(3)探究性学习方式以独特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全新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可以将学习过程分为“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模块,呈现出一种系统的学习模式。同时为了体现某些方式的特殊性,设置其他独特的呈现方式。探究性学习中的三个模块并不只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每个模块不仅仅提供学习的要求,而且激发学生的自我问题意识,自己提问题,然后自己解答。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自我的整体素养和能力。苏教版语文教课书就是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编写的。
(4)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以开放的学习方式转换课堂模式。探究性学习以开放的方式将课堂扩展到教科书之外,推广到课堂之外。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教材有丰富的选材,让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将学习空间拓展了,而且让学习习惯、学习内容、学习思维都转化为开放式。比如学生下课的作业形式应该多样化,学生可以欣赏春联,搜集生活中听到的神话故事,积累生活中读到的文章,然后和教科书中的文章进行对比,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当前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