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实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的实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的实施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文1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分层教学 实施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2

一、研究对象

对黄冈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体育教学条件和影响体育分层教学的因素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深入到黄冈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参与主体与分层教学研究主体当中,进行调研,了解体育发展状况以及分层教学的实施现状。

(二)综合分析法

对收集的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力求找到适合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研究结果

黄冈师范学院现阶的体育教学主要学情现状有大一、大二开设大学体育课,第一学期为基础体育课,第二、三、四学期为体育选项课。现有专职体育教师34名。选项课每班人数在35人左右。两个年级学生共有6775人,其中女生4545人,男生2230人,女生占67.1%,男生占32.9%,女生人数多于男生。

综合黄冈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研究的参与主体的调查,发现影响分层教学实施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学生个体因素、教师个体因素、学校场地设施因素。

第一,在学生个体方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校大学生体能测试中心统计数据),我校学生规模较大,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偏差大,男女生之比1:2;并且学生的体质基础较差(从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中得知学生合格率仅为62.5%)。

第二,教师个体方面,通过调查发现,体育专业的老师配置不合理,有些运动项目课程是其他专业教师转行来担任。其专业技术理论、技术水平、教学方法有待学习和提高,也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第三,体育场地设施方面,虽新建400米塑胶田径场和足球场、硅PU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但室内体育场馆严重不足,现有的室内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是教学楼空房子改建的,且室内体育场馆环境、条件及配套设置都不符合体育场馆的建设的要求,而且至今没有一个综合多功能体育馆或者一个风雨操场。

四、讨论与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方法

针对以上学校所面临的条件,以及对黄冈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教学的调查,可以把班内分层和课堂目标分层两种模式融合,即在新生入学时,根据他们参加大学生体能测试,身体素质的达标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素质的鉴定,将每个班的学生划分为A、B两个层次。

但是这两个层次的学生上课并不分开,只是让授课教师在课程设置上要把学习目标与要求都分成相应的两个层次,然后在上课的时候统一由任课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形式,练习的方式,次数,频率等方面对这两层的学生加以区别对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为确保分层的科学性,分层也应参照学生进校时的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结合上表予以选择分层,比如在学生体质测试的总成绩中选择有运动基础或技术的划分为A层,其他的则分为B层。

另外,可以根据自愿结合,适当协调的原则,把两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分编为3—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安排小组长,在课堂练习或在课外补充练习都可以小组一起练习,一起提高,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并且在每学期要根据操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一至两次的升降调整。

(二)分层教学的要求

课堂教学分层,是使A、B两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与自身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与形式,使各层的学生都能充满自信而又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在变与不变中学习,第一,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改变班级集体授课形式,改变两个层次的教学进度。第二,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变,但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试评估等,都要划分合理的层次。第三,学生的班级制度仍然不变,但是学生的层次改变,不同层次的学生仍然是由同一个老师在同一时间段集体授课。

1.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两个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从教学的要求、内容、目标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使他们能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2.教学方法分层

在教学中要多给予B层学生实践与尝试的机会,各个层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层次内的小组进行互助学习,此时,要求与形式都应有所区别,例如,在练习排球的定点传接球的时候,A组同学必须定点传球每组每人平均达到五次以上,而B组的同学每组每人平均达到三个以上,在练习次数上,A组同学要每次四至五组,而B组每次只要达到两至三组,并且在要求上,对A组同学要相应的严格,比如传接球除了手型正确,动作规范以外还要做到传接都要准,稳,在定点的一米范围之内,而B组同学的要求则相对宽松,要达到手型正确,动作规范,传接球在可控范围之内即可。

(三)教学考试评估分层

在终结性的评价过程中,如果给差生一次又一次的低分,给优等生一个又一个的高分,那么差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就是必然的事了,而优等生的高高在上的心理的作用也会使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转变,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的影响,从而承接以上的分层教学,在考试评估中也应分层次,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具体方法为,在考试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B组学生可以适当简化动作,降低运动技术的评价标准,重视学习态度评价,并与入学成绩比较等参与评价,使评价做到客观合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论与建议

(一)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师安排教材、教法、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分层的时候要做到认真负责,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期使分层更科学合理。

(二)实施分层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实际与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与研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更高,学校和体育课部必须适应教育的快速发展,从学校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订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拓宽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引进一些符合要求的人才充实体育教师队伍,以适应分层教学的需要。

(四)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使体育教学内容不断扩展,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为开展更多的体育选项课和学生课外自我锻炼创造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志华.高校体育分组分层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技.2003.9:79-80.

[2] 张立波.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9:156-157.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文2

摘 要 艺术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主要由体育部或者体育教研室承担,对比全国艺术院校,体育教学部门相对来说人数较少,师资力量普遍较弱,但同时相对的办学规模也较小,本文从四川音乐学院目前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研究做起,分析艺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与需要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公共体育课程 体育教育 学科建设

公共体育课程是所有高等教育学校都要开展的基础课程之一。与其相对应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目标和对象。艺术院校由于其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与固定思维影响,在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与软硬件设施的发展上存在与其他普通类院校的差距。在的大力提倡下,国家近年来连续颁布了多项旨在促进校园体育发展的文件。

一、艺术院校公共体育目标

艺术院校公共体育的目标设定:

在教学培养目标的设定上,主要参考国家对于校园体育的要求所设立,宽泛且适应于公共体育项目多,考核标准复杂的特点。

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教会学生科学锻炼 身体的方法。

在培养标准的设定上,根据我校学生长期以来的合格率对应国家出台的各个体育项目的合格标准综合制定,在适当不合格人数的情况下,可以合理督促参加课程的同学,积极练习,掌握技能与锻炼技巧,以助其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培养标准:最低标准: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7%;较高标准:使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项锻炼身体的方法;最高标准:使学生在某项目中达到较高运动水平。

二、公共体育的具体实施

(一)教师教学课时量

体育教研室现有教授、副教授5名(含返聘教师一名),2013年―2015年为本科生授课周课时量人均20学时以上,学年人均课时量800学时以上。5名教授、副教授 2013年―2015年为本科生授课总课时量达12000学时以上。 初步形成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担重任,带领年轻教师的良好教学构架。

(二)教学与研究

体育教研室一直注重在做好体育教学与竞赛训练工作的前提下,将教师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每学期体育教研室至少组织3次教学科研会议,并将形成的思想汇总成为教学科研总结。同时,我校教师也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在2014年学院“优秀科研单位”的光荣称号。长期大量而成果丰富的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学与训练,是我教研室在全校的科研工作中始终走在前列。

在2013-2015学年度,全体教师共申报、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0项、院级科研项目21项;公开63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

(三)教师在岗发展计划

教研室安排了副教授职称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指导工作年青教师的教案必须经过指导教师认可才能上课,指导老师看课,并对教学中的问题给予指导。

组织体育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评估。评估小组按3人一组集体听课,听课前统一听课项目、评分标准。教研室将于每学年教学工作结束后召开教学评估总结会议,把本学年教学水平评估的情况进行总结。

(四)关于校内外竞赛工作

教研室鼓励各专项教师,积极组织校代表队训练、对外比赛,将代表队训练、参赛纳入教研室教师考核范围,提高了教师参与积极性,培养了众多学生参加全国、四川省的各大小赛事,均获得优异成绩。

三、艺术类院校教学课程建设

(一)课程规划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我校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成都地区气候特点,我校师资、场地、器材条件,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特点,结合其专业特征,体育教研室多名教师都积极的进行科学研究,有相关课题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现已将部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进行应用,教学效果良好。

(二)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目前开设的课程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常规体育项目,又有太极拳、初级长拳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健美操、形体礼仪、体育舞蹈等富有时代特色的项目。

(三)教材的选用

体育课程学生使用教材为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体育教程》,该教材涵盖了我校目前已开设体育课程项目内容,所有内容深入浅出并配有动作详解插图,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掌握动作要领,达到教学要求。

除了使用《现代大学体育教程》之外,还使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院校专用教材《田径运动教程》、《游泳运动教程》、《篮球运动教程》、《排球运动教程》、《足球运动教程》、《乒乓球运动教程》、《羽毛球运动教程》、《健美操运动教程》、《太极拳运动教程》等,此类教材专业性极强,能够结合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学科对该项目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技术、战术、教学训练规律方法、竞赛组织、场地器材设备与维修及衍生项目的介绍等进行综合、全面、专业、完整的介绍。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文3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措施

现阶段,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逐步深入,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校本课程开发变得尤为重要。校本课程开发承担着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老师和学校应将校本课程开发当做着力点,从学生的兴趣、特征入手,采用多项措施提升课程开发的质量。文中针对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做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政策与制度作为体育老师实现专业化的必要前提,学校是促进教学成长和发展的依托。从专业发展角度来说,教师的成长与教育教学实践有着必然的联系,若离开学校探究教师的成长,此成长完全丧失原有的意义。因此,教师的发展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方可实现,学校不单单能调动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大力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工作、学术研讨活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主力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开发新型的体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的校本课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发展状态,体育教师不单单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时,必须关注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培养体育教师校本开发能力,将开发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二、分析体育教师规避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

(一)传统课程开发模式产生的不良影响

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一词难以被一项体育教师谈及,这是因传统课程开发模式弊端引起的。传统课程开发时,国家只组织部分体育方面的学者或专家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开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方面的课程实验,进一步将试验后的体育课程推广至全国范围内使用。传统的课程开发中体育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这种环境下多数体育老师会不折不扣完成国家制定的体育课程任务,所挑选的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由国家课程提供。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均根据国家课程内容展开教育,体育教师并未参与制定体育课程。因此,多数体育教师对这项工作茫然无措,无法理清工作思路,更谈不上找到恰当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法。因此,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使用的教学内容、方式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要求,促使多数体育教师规避校本课程开发。

(二)体育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视性不足

校本课程能够发挥学校与地区的主动性,创设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的体育课程。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必须适合当前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能有效弥补国家课程在各个地区、不同环境下执行的不足之处,从而丰富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 提升体育课程人文和风土气息,确保学生可以及时融入体育教学中,有效改善学生只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同时,国家对校本课程宣传力度不足,多数一线教师不能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体育教师的重要性,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度不足,从而阻碍发展地区性体育文化活动,改善体育锻炼氛围等措施促使学校体育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体育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素养

课程一词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但我国对课程的研究比较滞后。过去我国因受到凯洛夫思想的影响,教学大纲均由国家组织体育专家、学者实施编写,体育教师只是校本课程的执行者,部分体育教师只能被动执行国家课程内容。同时,一线体育教师不了解课程开发的相关程序和注意要点,对校本开发这一新事物茫然不知,某些教师本能的选择规避校本课程开发。

三、提升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措施,各级体育课程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观念,从思想上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为确保体育教师更好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体育教学中要转变被动接受国家课程内容、方法的弊端,遵循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理念贯彻落实。从思想角度来说,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不得将校本课程开发当做自留地,从学校角度来说,校长和体育教师应强化体育课程意识,与学校的部分机构相互协作,集合众家的长处,发挥其在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性及创造性,确保校本课程更加科学、合理系统的展开,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做好校本课程宣传工作,国家、地方专家学者运用讲话、讲座的形式宣传校本课程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点和方法,促使体育教师不在规避或惧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二)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好奇心是学生思考的先导,兴趣则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开发体育校本课程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等内容。进行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与学校、家庭、社会合理结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和对话,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借助各类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性学习、自主性探究性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相关要求。

(三)借助各类资源突出本校特色

校报课程的开发作为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校本课程的定位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各个学校应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已有的各类资源,强化教育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工作,充分挖掘传统项目的优势,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教育模式。必须注意,不论使用何种开发形式,均要重视开发课程的实践性、应用型。根据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探究型、合作型的学习方式,重视教给学生有价值、适合终身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要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真实的实践中进行验证,将死知识变为活的知识。

(四)健全校本课程评估机制

学校体育校报课程开发是每一个学校自己进行的,各自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国家无法教育部统一的评价手段判定校报课程的效果,但开发校报课程的最终目的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体育校本课程评估是一种开发式的评价模式,多数需要学校自觉进行批评、激励和改进。同时,还要积极调动家长、课程专家等多方指标参与评估,从而形成最佳的评估机制为教学服务,顺利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体育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使得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角色发生一定变化。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积极理性的投入体育教学中,促使体育课程教学更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朱羽.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要求[J].中国科技博览,2012,9(2):104-104.

[2] 王彦飞.体育教师规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原因研究[J].商,2013,15(7):292.

[3] 胡奇志,费俐兴.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11):8-9.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课堂;领悟;实践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变已有教学行为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实施“三七”课改模式,在教学中,小组交流合作、组内展示及教师点拨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体育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这样,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讲“立定跳远”时,笔者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教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绳”一课,现在笔者改用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学动物跳绳,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体育教学方法很多,有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及兴趣教学法等,合理选择利用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让音乐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自我生成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美的享受。可以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文5

一、体育新课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创新不足。新课程标准实验很多年了,体育教师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与以往有了很多区别,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还不深入细致,体育课华而不实,所以新的理念还没有给教师们留下正确的概念,甚至有的老师还把体育当成以前的训练课来上,也有的老师还没有对自己的体育事业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小学科,在体育课上玩玩就行了。这样的思想导致体育课程改革的落实失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这些问题,都与教师们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2)体育资源不足。体育资源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保证,没有好的教学资源就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体育资料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资源的不足,体育学科中老师资源的不足和其它学科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每周要开设四节体育课,现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也多,因此,需要体育教师的数量很多。有很多学校的师资本来就不足,体育老师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农村甚至没有体育课,也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二是是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有高素质的老师,要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老师,但是目标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三是器材、场地不足,很多学校运动场地小,器材少,这是一个客观的因素。

二、对策和建议

在实施体育新课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客观存在,我们要积极地在新课程改革中去实践,去探索。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不断地让自己的课堂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笔者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扎根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和新课程理念接轨。

(1)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①长久以来,我们的解放课堂,课堂的创新,很多都是单纯的口号,教学理念没有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致使理念架空课堂。还有很多老师理论和实际不能有机结合,往往是心里想的和课堂教学不统一。也有的老师,上课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②体育新课程实施的推进进度很慢,这和老师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深入发展,很多体育老师被推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前沿,但是他们的行动仍然很被动,教学缺少新的方式,甚至仍然是一个篮球一节课的放羊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老师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③要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每个学校的体育资源都不一样,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例如,有的学校是农村学校,那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一些资源,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施新课程。新课程的推进肯定要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在困难较多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新课程改革,没必要一步到位,且不可为了追求效果就盲目地跃进。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43-01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体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足够重视,这应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阶层所必须认识到的。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1、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十分活跃,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

1、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脑的功能首先要提高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科学研究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2、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力

人体中唯一管思考、管记忆的器官就是大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

3、消除大脑的疲劳

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大脑容易疲劳,这种疲劳主要是大脑“缺养”(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缺乏)造成的。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践证明:学习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为锻炼后的学习储备足够的能源。同样,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则可使工作后有关学习的中枢得到休息,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这即是所谓“8-1(小时)>8(小时)“,即“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的理论依据。

三、体育能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美

学习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路和肌肉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体育对这两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经过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体育竞赛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体育竞赛从外在形式看是一种游戏,但从内在实质看它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的游戏,能够使参与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这样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2)体育竞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激烈的竞争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