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范文1
一、高校防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础建设滞后。大多历史悠久的高校,校址都选在城郊结合部,其供水管网系统等基础设施是按照当时办学规模、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设计和建设的。供水量不足与用水需求量猛增的矛盾使得整个供水管网的压力下降,一旦发生火警,只能是杯水车薪。
(2)疏散通道缺失。目前,高校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一般每幢在3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大,一幢楼内居住学生数额1000人上下。尽管学校在建设时留有消防安全通道,但在使用过程中更多地考虑防盗安全或学生人身安全而关闭大多数消防安全出口或加设防盗门,使疏散通道丧失了其应有的作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疏散困难。
(3)致灾因素增加。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中电视、空调、电脑及其他电器日益完备,用电负荷剧增,同时,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除此之外,部分学校的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大多不符合现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这些都导致高校学生公寓的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4)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大多数高校的安全部门重硬件设施轻软件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未接受岗前培训,发生火灾时有的连自身如何自救逃生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指挥、引导学生疏散或救火;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手段,很多寝室都存在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视机、功放机、电脑等现象。据统计,高校火灾大多是电气火灾,占每年全国校园火灾起数的40%左右;有的学生休息时躺在床上抽烟或乱扔烟头;夜间熄灯后,有些学生躲进蚊帐内点蜡烛看书写字,一不小心酿成的火灾事故并不鲜见;部分学生对消防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发生火灾惊慌失措,既不会逃生,也不会报警。这些都暴露出高校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二、改进和加强高校防火工作的对策
(1)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增强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狠抓消防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学校――保卫科――院系――班――个人”的校园防火体系,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要狠抓责任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保障落实,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及各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使消防安全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步发展。
(2)保障消防经费投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合格有效的消防设施是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基本保障。高校应把消防经费的投入列入学校经费开支的总计划中,设立消防专项基金,保证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消防设施与装备条件。对消防设施器材的数量、性能、类型、完好情况逐一记录并保存,建立消防器材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详细检查,定期进行维修和更新,让所有的消防设施器材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普及防火常识,提升师生防范意识。高校应及时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假期安全普查、参观消防站、警民共建、消防知识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员工开展经常性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常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适时开展演练,提高全员自我防范和救灾技能。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范文2
关键词: 学校档案工作 管理工作 认识
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重要子系统。如何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管理,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学校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谈谈认识。
一、加强意识,建立机构
档案工作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入持久地组织好《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结合实际,领导带头学,做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带头人,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能增强档案意识,促使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并自觉地维护学校档案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一名专职档案员,学校各科(处)室都设有兼职档案员,建立综合档案室,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档案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人员素质内涵不断丰富。人员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各科(处)室做到职责明确,使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这就在细节上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综合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制定,促使各科室人员都重视档案工作,认真研究落实本部门的档案工作任务,使学校档案工作保质保量限期完成。
三、强化业务,提高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质量,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学校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要求档案员真正树立“业务精通,爱档如珍,维护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的理念。加强档案人员自身业务建设,一方面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选拔年纪轻、懂电脑且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担任学校专职档案管理员,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使档案工作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服务。因此,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提供档案的服务形式包括档案的检索与开发编研档案信息等。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就是使档案检索与传递的档案信息最有效、最具特色。
四、稳定干部队伍,改善工作条件
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一支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专职档案干部属专业人员,与教学、科研、图书管理人员同等对待,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或任命)工作。档案干部中的骨干,一般不要轻易调动。档案部门的经费,应列入学校预算,统筹解决。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对与本部门关系密切的归档材料、设备,从经费方面给予支持。要为档案部门添置必要的设备,以便于开展工作。档案馆(室)的库房建设应列入学校基本建设规划,逐步改善工作条件,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五、注重收集,加强管理
学校档案材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搞好文件材料收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直接反映本单位工作实绩的有力证明。学校文件材料收集能否齐全完整,一方面,要根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要求,抓好上级单位发给本校的文件材料的传阅和归档,定期对文件材料进行清理检查,确保材料齐全,另一方面,要强化文书管理,抓好学校活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使“帐外”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有请示没有批复或有批复没有请示等有联系的文件材料,档案人员应及时查询,保证这类文件材料的按时归档。利用复印的机会收集,档案人员在复印文件材料时,对有价值、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当即留下原件,以备日后归档。对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在征得学校领导同意,并造册报经校领导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对已破损和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及时修复或复制,并照有关规定,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因此,档案人员既要熟悉室藏档案资料,注重档案的收集质量,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又要根据学校的需要优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开发“含金量”高的档案信息,并及时把能产生极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档案信息推向信息市场,使档案信息在市场环境的作用下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六、提供服务,开发利用
对于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要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注重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热情、主动、准确、迅速。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强化学校档案室的服务功能,努力开发其教育功能,使档案由过去的以藏为主转化为以开发利用为主。要健全档案的检索工具,汇编各种能反映学校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编研材料,利用多媒体辅助档案管理,使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档案工作标准化,不断增强档案室的综合服务功能,让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要做到主动提供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人员在履行档案工作的服务职能中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的意识,遵守档案利用工作纪律,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与利用,正当地参与市场竞争,正确处理大局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关系,防止出现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违反档案利用工作纪律的情况发生,以科学的态度,把学校档案工作做得更好,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学籍管理工作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12-02
高等教育招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确保大学教学的正常秩序,是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学风格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保障,是反映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高水平的培训,对提高学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与作用
学校管理是学校毕业生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必须使用的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学生入学、学生基本的个人信息管理、学生运动管理、奖励和惩罚管理、绩效评估和记录的管理、资历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以及研究生学历的管理,如审计和证书颁发内容,除了设计方案,还有实施方法与步骤,学校规定学籍档案管理是与工作的总结、归档等相关的工作。学生管理,不仅停留在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同时能够做学生入学和毕业资格审核,新的毕业证书,包括电子注册和电子注册信息已成为重要内容。
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是:(1)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的学籍管理规定的内容。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学生,与学校的招生管理实施细节的特点规定相符合。学校将通过学术论文和其他能力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是学校通过在校人员的培训要求,实现办学宗旨的手段。通过了解学校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努力的方向,规范教师自己的行为,这反映了学校制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招生管理,制订毕业规定和奖项,如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的条款。(2)学校管理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还有很强的法规和约束功能。学校将学生的纪律、学历要求,以明确形式进行明文规定,并指出作为一名学生,应遵循的准则和符合标准,制订一些强制性的条件。(3)支持提供状态管理的内容,但也制订教学活动指示,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学校网络的系统保护。
二 加强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方法
第一,学籍管理工作的细则制订。全国各地的在校学生和其他方面群体之间都有不同的矛盾,制订科学和实用的学校管理制度,是高校实行教学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制订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及时予以补充,深化管理作用和制订具体方案,将民族团结和学校自身的培训目标的要求相结合,建立一个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学生管理系统,并在适应新形势的条件下,发展信用体系,实行弹性教学制度,设立备用的科学管理方案,让学生提前毕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订延长交学费的规定,允许研究期间创作的权利。要区分其中的主要和次要人物,在双学位及其他专业人士之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其次,建立适当的学术预警系统,加强对教学过程中的监控。最后,制订学校管理活动的规范等应遵循的原则。建立学校管理规范是必要的,以规范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管理手段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要求,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从组织、实施、检查程序和方法必须设置,是招生办非常关心的问题,学校管理上的每个点变化将在他们的心中回荡,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通过制定规范的程序,将违反学校管理的工作者予以及时处理。
第二,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它是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学校管理以学校管理人员为主体,通过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优秀的学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应有与教育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还要有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决策和制订计划的协调和沟通技巧。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促进学籍管理信息化。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促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一方面,通过使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校管理信息;另一方面,加大校园网的建设,促进各院系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使统计数据更可靠、准确,及时地反映情况,并能迅速、及时地收集客观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体力劳动,增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 总结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是每所大学的目标。只有不断地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遵循法律,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是唯一的提高办学水平的机构,高校作为重要的教学管理机构,应与时俱进,在探索中发展和完善人才培养,发挥高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出版社,2010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范文4
作为学校基层高中班级不仅仅作为活动基本组成,其作为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思德教育的基础场所。高中班级建设问题是校风学风建设的基础,其建设质量直接会对学风等问题造成影响,而校风学风问题将会直接对高中学生三年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班主任作为教育管理班级的组织者,所以条件因素相同时,班级教学以及管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该班班主任的工作能力高低。以下文章便通过具有几十年班主任老教师的实际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能力。
1 良好形象的树立
自古教师就注重形象,所谓为人师表便是对形象重视的良好诠释。圣人孔子也说过教师若是自己做的正,那么即便是不要求,学生也会去跟着做;若是教师自己不注重形象的培养,那么即便是要求学生,学生也不会听从。这便是其身正与其身不正在教学管理之中的区别。学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教师在同学生打交道,即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那么教师的日常工作时刻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时刻都会有学生注视着。若是班主任行不正,且形象言辞不得体,那么其就会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在班级中开展管理工作便不容易得到学生的配合,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所以班主任作为同学生接触最多同时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师,一定要注重为人师表要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风范,增加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吸引,通过自身的风采以及神韵灵学生从内心折服,而不是仅仅靠说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到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在要求学之前首先自己做到,而禁止学生做到事情首先自己绝不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言传身教,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师爱精神的培养
教育是启迪学生的最佳方式,而教育的不仅仅是知识以及经验的传授。尤其是高中时期的学生,会学到人生中最多的知识,同时由于身心在该阶段处于发展高峰期,因此其教育质量会影响其一生。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应当明白对高中学生不仅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同时更需要关爱。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技巧,其奥义便是关爱学生。而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丐尊同样说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我们能够认识到在教育中爱的重要性,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其教育管理学生的前提,对于班主任,其班级管理中应当从心底迸发出热情,怀揣着对与学生的关爱之情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育工作中的能力,最大程度的诠释教学艺术。作为高中班级的班主任,对待学生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不仅要从学习上关系爱护他们,同时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思想,从点滴关心学生,从点滴爱护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以及关爱,感到班主任的亲切。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亲近老师,信任老师,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才容易开展。在对学生充分关心爱护的同时,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和心理专业知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学生对于教师的崇拜以及敬仰都来自教师的博学多才以及热爱知识和善于思考等,而班主任在学生都心目中形象更是尤为重要。班主任越是具有身后的知识、宽广的视角以及全面的科学素养,学生就会越发尊重班主任,那么在管理班级中就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在学生中就越是具有说服力。
3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以及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人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学习成绩仅仅是衡量学生的一个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应当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不同才能,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学习、思想好的学生,提出勤奋、求实、向上,在竞争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要求;对学习、思想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提出自尊、自爱、自强、奋发进取,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的要求。也只有注重因材施教,转化后进的学生,用适当的学习份量、进步程序、可望又可及的奋斗目标要求他们,才能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才能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学结果。
4 注意选贤任能,优化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对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中要注重选贤任能,让那些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事务、集体荣誉心强和能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纳入班级干部队伍。在任用上,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其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对班干部经常进行教育和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的水平。班级干部的队伍建设好了,班级管理的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有声有色。
5 管理班级需要民主,并将就管理的艺术性
《学记》中有言道:君子之教,喻也。其意思便是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是用来令人明白道理的。另外其中还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只需要对其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作为班级的基础组成单位,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且学习能力极强。因而学生群体中蕴含着管理以及创造的潜能以及智慧。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组织能力,并通过班级的管理活动加强学生的进取心、责任心,在管理中领悟同学间协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班主任可以将日常班级管理中一些琐事交与学生自行处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管理教育工作。不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班级的管理,同时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让自己从无谓琐事中解放,但是在进行班级治理民主的同时,还需要充分重视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在管理中,既要保证对学生严格管理,同时还应当适度放松,只有这两点相互结合,才更加有利班级的发展以及建设。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管为主,放为次,管的程度要大于放的程度。通过明确的责任授权以及合理的分层管理,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且利于班级建设。另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讲究“宽、严”适度,班主任一方面要严格要求班级学生,加强管理措施。但这里的严格不是严厉也不是严酷,张弛有道才是高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诀窍,因此,需要“严”同“宽”相互结合。
6 各种活动的创设
班级本身就是一个集体,而这个集体又是又很多的单位构成。而班级想要具有凝聚力,必然要组织一些活动,通过让所有人都加入到互动中去办法,将单独的个体组成一个整体,增加学生在班级中的向心力、凝聚力。一个没有共同的目标缺乏集体凝聚力的班级,也不会有好的学风和班风。因此,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作为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凝聚班级集体呢? 引导学生参加或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则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班级集体,其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集体的形象,这样学生为集体的荣誉就会团结努力,同时,集体的氛围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在全班中形成互帮互助和比赶超的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7 双管双教注重教育力量的协调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范文5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管理;加强
图书馆是学校的主要构件之一,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和精神财富,在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和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图书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一、学校图书管理的意义
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书籍的阅读,人类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学校图书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除了课堂之外的第二个学习的场所,图书馆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对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和学习,提升教师对知识的掌控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课堂中没有的知识。但是,由于一般学校中的图书馆书籍种类繁多且数量众多,甚至一本书都会有不同时期、不同出版社的多种版本、多种译本,这就为图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一旦图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使读者在寻找所需书籍时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甚至有的读者不能够找到需要的书籍,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图书馆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就是决定着能否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实际价值。
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的图书管理与学校教学工作的联系具有间接性,很多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都是由老师或兼职工作者来担任的,他们一般都不是图书管理相关专业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对于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操作知识也相当缺乏,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也难以满足图书管理的要求,在图书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也非常传统,跟不上信息时代图书管理的步伐。
(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如今,大多数学校的图书管理模式都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中,不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做出及时有效的改革,进而形成科学且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造成读者查阅书籍费时又费力的主要原因。现如今的现代化图书管理模式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借助信息科学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工作,通过多媒体的系统可以实现图书馆内多种书籍的资源共享和书籍标签的快速检索,具有先进性和便捷性等多个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应用到实际的图书管理工作中。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种模式的应用还不是十分普遍。
(三)馆藏的图书资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当前,很多学校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要么学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要么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要么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等,使得学校的图书资源的利用不是很好,要么数量和种类不多,要么图书质量不高,要么不能很好地与师生的需求相结合,要么片面地追求“大而全”,要么只重视收藏而不重视利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大部分藏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失去了使用和参考的价值,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全体师生的需求。
三、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学校应重视图书管理工作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学校图书馆是学生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的任务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的需要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书刊资料,为教学服务,为学校师生服务,因此学校应重视图书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利用图书室的特殊地位及其所藏资料,为教学服务。
(二)强图书管理培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帮助图书管理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忠诚于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举止端庄,服务育人。其次,要加强专业学习,使图书管理员了解图书馆各学科的理论方法,掌握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外语知识。最后,要树立创新意识,实现图书管理工作自动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学校图书管理员还应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和更新知识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展的要求,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图书管理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的中的应用机会越来越多,加上文献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使得图书管理工作自动化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管理模式代替手工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来分析、研究、提纯图书馆中的文献,实现图书资源的数据化,优化图书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利用计算机实现图书馆书籍录入,然后将计算机联网,构建学校图书的网络化管理引进先进软件和硬件设备,优化图书管电脑设等设施的管理。
(四)多为图书馆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
只有保证图书馆书籍的实用性强、结构合理,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对于学校的图书馆来说,由于读者的范围是确定的,主要是针对于教师和学生,这就为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选择什么样的书、如何挑选更优秀的书籍。在选择书籍时,图书管理人员要熟悉发行出版的具体情况,杜绝不健康、盗版、非法和质量差的书籍流入图书馆,这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实用性强的优秀书籍能够对学生进行课堂外的知识补充,这对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而可以实现从另一方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学校图书馆成为了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利用高科技优化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艳平.浅谈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J].参花(下),2015,07:128.
[2]刘芬.浅谈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J].学园(教育科研),2012.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专业设置越来越复杂,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学籍管理现状分析入手,尝试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操作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按时毕业、学位证发放能否及时到位、学籍变动等诸多方面,尤其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育人环境,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籍管理工作贯穿于在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是院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部分院校和师生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一些院校对教育部门关于学籍管理的文件重视程度不够,落实不力,宣传力度也打折扣,致使很多师生对学籍管理工作存在模糊的认识。个别教师认为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对学籍管理部门通知的工作执行不力;部分学生认为学籍管理部门就是对学生违纪行为、毕业证审核登记或整理的部门,把自己作为学籍管理中的被动管理对象。这就致使学籍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学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有些院校的
规章制度仅仅停留在文字材料上面,仅仅从其他普通高校照搬过来,没有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制度,不少院校对于制订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进行深入人心的宣传与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存在杂乱、不规范的现象,所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三、学籍管理手段落后、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现在一些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仍以手工管理方式为主,即使采用了计算机在管理上也不到位,利用率较低,这就使得学籍管理工作量加大,重复劳动增多,准确性降低;此外,一些学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人未经过专业培训,对相关学籍管理政策、制度理解不透,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不到位,没有掌握学籍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没有学习与掌握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与普通高校的区别,许多人不能完全胜任学籍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这更加降低了学籍管理的效果和作用。
三、搞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相关人员积极协助形成合力。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靠学籍管理人员单枪匹马的工作是很难做好的。首先,院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亲自安排布署检查学籍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学籍管理提供各种软硬件设施,提高学籍管理人员待遇。其次,各院系辅导员要明确职责,认清意义,认真完成各自分管的工作,积极配合学籍管理人员完成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籍管理工作取得进展。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学籍管理功效的发挥,与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结合学籍管理的现状实时研究工作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工作运行良好,要在正确分析管理对象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同时要注意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发展趋势,实时改革,保持工作运行机制的长效性。
三是实行学籍“两级”化管理,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鉴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学籍的一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积极而又慎重地推选院系两级学籍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所谓学籍“两级”化管理,即院学生处是全院学籍管理的一级职能部门,对学籍管理整个过程起指导、协调和监控作用。各系(部)是学籍管理的二级执行部门,主要承担学籍管理的具体实施、检查和提供信息工作。“二级”化分别管理的结果。既可方便不同利用目的随时提取和查询,也有利于学生档案的建档工作,使得学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是对学籍要实现动态管理,并保持实时更新。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因而学籍数据也是从“新生状态”到“毕业状态”的一种“流式”处理。因此与学籍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应将每天发生的变更数据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只有及时更新,才能使得学籍管理保持日清日结的工作状态,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五是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逐步适应学籍工作的现代化管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逐渐多样化,这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学籍管理人员要认清形势,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熟知国内外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强化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使其更好地发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服务性管理工作,从事这项艰辛而繁杂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学分制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全面推行,学籍管理也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学籍管理工作将更为复杂,要求也会更高。为此,学生处及各系(部)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把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马清艳.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2]吴海练.浅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若干问题
[3]闫友文.高校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刘淑霞.谈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