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境教学法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境教学法概念范文1
一、情境教学法
1.《经济生活》课程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经济生活》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来层层展开的。新改版的教材,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注重对学生经济能力的培养。因此,这样的教学内容易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经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2)情境的创设,能够让理论鲜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经济生活》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多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枯燥、难懂,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长期以来,学生知识被动地、机械地区学习,根本毫无兴趣可言。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亟待去改善这种局面,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情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来说明枯燥无味的理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课堂慢慢生动起来。
2.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
(1)情境的预设要具有针对性
我们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所以,预设的“情境”要基于教材,源于生活。同时,还要具有针对性,不能脱离教材,不能太空,并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要根据“情境”,进行问题的预设
除了要创设与教材、生活相关的“情境”外,最关键的就是探究问题的设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且要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3)要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和体验,只有开发、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而作为教师,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我们既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概念教学法
1.通过辨析概念的方法掌握相关概念
《经济生活》中许多概念都是“概念群”的形式出现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孤立地讲一概念,往往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并容易将概念混淆。通过概念群的比较辨析,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同概念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采用逻辑线索法、整体考察法、关系分析法、相关概念比较法四种方法对概念进行群体学习。
(1)逻辑线索法
教师在讲解完一课或者一单元的内容之后,要以重点概念为核心,把握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学习,形成概念序列,达到“提起一条线,放下一大片”的效果。以《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以“货币”为核心概念,其显性的逻辑线索为: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电子货币,隐形的逻辑关系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商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发展。
(2)整体考察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化整为零,将知识点一个一个的灌输给学生,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学完单个知识点之后,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既要知道他们的不同点,又要知道他们的相同点。
(3)概念分析法
我们还可以根据共性与个性,对立与统一、同类差异关系来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宏观调控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它们需要在区别之后才能协调运用。
(4)相关概念比较法
除上述三种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概念是相似概念容易混淆。比如:企业与公司、财政与税收、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等。
2.以概念为基点逐步形成“知识块”
我们可以横向地从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来把握概念,也可以纵向地以概念为基点形成“知识块”的角度来把握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我们可以多角度的对概念进行描述,整理出层次清晰、一目了然的“知识块”,来帮助学生学习。
3.分清概念的主次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分清概念的主次,对于主要的重点概念,要集中进行全面深刻的讲解,务必使学生能够对概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而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一般概念只需“轻轻叩击”即可。因为高中新课程根据基础性、基本性原则,降低了一些概念的要求,学生仅需了解,无需掌握。对于这些了解的内容,教师便无需重点讲解,这样便可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则可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掌握重点概念。
三、讨论教学法
1.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这是高中政治课堂老师应该在实践培养学生讨论意识之前应该好好思考的。做好问题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充分掌握教材,挖掘重点难点。其二,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有把握地设置课堂问题。其三,还要把握学生的反应情况,大体预测会有怎样的反应和怎样的一些答案。当然,课堂上任何新情况都可能发生,这也要考察老师的应变能力,但大体是能掌控的。其四,要选择恰当时机地提出讨论话题。
2.解决方法
老师可将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生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老师也可以通过已学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还可以通过现象与实质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重视学生的意见,那么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将这种兴趣引到讨论的话题中来。
3.解决过程
老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充分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见解和答案。当然,老师也是需要教授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以后的问题中类推,这不仅仅是为了找寻答案,这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4.有效评价学习就像是耕地,有收获才会有动力,老师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恰到好处地评价学生的答案,这样子的重视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鼓励到整体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崔瑜梅.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及策略浅析――以第一单元《经济生活》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
[2]王实玲.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概念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1).
[3]倪金如.试论高中政治课堂参与教学的实施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情境教学法概念范文2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概述;中职护理教学;运用策略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1、情景教学法的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A.S.Hornby,这样看待情景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要先把新单词和句型引入学生,以铺路对于阅读,然后开始处理文章”。在他看来,“教师必须将新知识与教学情境结合起来,引入新知识学生。”1989年,以“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为题发表的论文对情境教学法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作者布朗认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和运用知识,能产生真正的意义。知识不应该脱离它的环境,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使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从此,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开始了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世胜认为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即教师创造一定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或半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的专家学者提出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情境教学。因此,情境教学法除了在观看说话、听以及看书外,而且还看动态图像与场景。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把场景放到屏幕上同时播放录音。这样,学生就会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去理解相关知识。2、情景教学法的特征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同时,教师也能生动地解释知识并创建场景。情境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真正的实践场景。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有如下几点:(1)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灵魂,也是具体的场合或语言存在的场景。这些情景以客观实体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创建的。它们可以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用手触摸到。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直观性是情境教学法的第一个特征。另外,当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来进行教学活动,将抽象地知识用图片或者实物来进行展示,使得理论知识更为生动形象。(2)情感和感知之间的平衡。情感与感知之间的平衡揭示了学习过程的本质之谜。情境教学法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感到厌烦,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并且相对加快了理解教学内容的进程。(3)寓教于乐。著名教育家乌希斯基曾经说过:“那些被迫学习的学生。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失去掌握知识的意愿。”根据人性的特点而言,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做某件事情。因此,所有的精力和学习都不应该与娱乐分开。只有当学生们具有加强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有前进的动力。通过创造实际情况,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枯燥的学习模式,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教师创造的情境往往都是学生们极为感兴趣的地方,情境教学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想法,使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从而通过运用所有的智慧来认识和吸收相关理论知识。3、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应该能够激励学生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从上述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特点来看,情景教学法较为直观、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创造环境来渲染课堂气氛,进而刺激学生的器官。学生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无意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长期以来,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情境教学法克服了这些缺点,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情景是对文字的一种动态、实景反映,相较文字而言更具有直观性。文字往往需要读者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情景是基于文字产生,而其产生的环境是真实生活的反映。不同的文字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含义环境。当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能够使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简化学习内容,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内涵。(3)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大多只是单纯地对书本知识进行讲授,学生虽然也能理解相关知识,但是其缺乏无法很好地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无法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去解决问题。护理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操作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中职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能在实境的情况下去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其在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强化情景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中职护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当前中职护理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落后,使得中职护理的教学水平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1、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从护理专业的本质而言,其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实践技能。就传统的课程设置而言,相关人员过分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实践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具体而言,学校应该安排学生到相关医院进行观摩学习,为其学习相关知识创设真是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中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使得其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师也缺乏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采取相关措施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就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的相关知识。3、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中职护理教师在进行护理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与时俱进,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进行情景教学。就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观看护理实际操作视频来真实地了解护理的具体内容。另外,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课程,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护理的工作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对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应该重视情景教学法对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加强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段微秀,龙亚香.大专与中专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2.
[2]齐艳.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医院管理论坛,2012.09.
情境教学法概念范文3
关键词:题教学法;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学;课堂提问;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31-01
一、对“问题教学法”认识
1、“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什么是“问题教学”?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其著作《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1972)与《问题教学基本理论问题》(1975)中,对“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曾有过详细的论述:“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
简要的说,“问题教学法”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解决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2、“问题教学法”的优点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的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预设问题情境,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问题教学法”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1、“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1)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当,对学生的启示开导要适时;(2)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提出的问题也必须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3)问题的提出要符合逻辑,同时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如: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4)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并及时对提问做出相应的调节。
2、“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步骤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结合教学目的及相关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3)对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4)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5)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教学内容为例,简要阐述问题教学法的课堂上实施过程。
为了让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先通过一个小实验:观察硬币和纸片的下落快慢,并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类似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发问:物体下落快慢是不是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再通过播放录像短片:比萨斜塔实验,在学生得到前一个问题答案的同时,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因素的思考,作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同时从静止下落时的快慢是否相同。让学生借助实验事实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并做出初步的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已经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但教学不能停步于此,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播放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上做的锤子和羽毛下落实验的视频,提醒学生观察两者下落的快慢,并要求学生比较相同物体在地球上下落的快慢。从而让学生对自己先前得到的结论进行质疑并补充:物体在不同的地点下落的快慢并不一样。
至此,学生已经基本清楚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与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3、“问题教学法”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与情境,对提问不能过于直接,也不能过于隐蔽。
如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提问:什么是质点?作为复习,这样提问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作为新课的学习,这样的问题只会使得学生在教材中找质点的概念,而不是去主动构建这样一个概念。
如果我们将问题设置成这样一种情境: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这时,有同学可能画出来比较复杂,有同学画出来却比较简单。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两种图画进行比较,让画的相对复杂的学生描述简单的图画,他就会发现:研究物体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因素为研究问题的次要因素时就可以用“点”来代替,从而由学生就自主构建出“质点”这个概念。
(2)不要为提问而创设问题,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不能只限于“呈现型”问题,要注重“发现型”问题与“创造性”问题。同时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上。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不需要或是很少需要老师。在问题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在课前更加充分的备好课,设计好教学环节使学生主体性能在参与中极大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梁仲华.浅谈问题情景的创设.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9(2).
情境教学法概念范文4
关键词 问题教学 问题串教学法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生物课程基本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关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发展了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依托问题展开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其中通过问题串进行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得到更加普遍运用,并且中青年教师使用该手段更多;相关问题串教法的研究文章,亦频频见之于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可见,基于问题串的教学法的实践和研究,得到了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但关于“问题串教学法”及其适用方面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有的教师认为问题串教学只是营造课堂情境的手段,有的把问题串教学简单等同于问题教学,有的仅仅把问题串教学当作分层教学的手段。因此,关于此教学手段在理论探讨上还有进一步明晰和取得共识的必要。笔者根据多年来在生物教学中实践问题串教学法的深切体会和探索思考,对“问题串教学法”的内涵外延加以重新定义,对其适用教学情境加以举例说明。
1 问题串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
1.1 问题串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串教学法是指教师备课时,立足学生学习基础,依照教育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教学内容或主题,设计一组具有较强逻辑关联的问题,并利用问题串有效展开教学的教学技巧。作为教学流程架构的问题串,通常由3~5个问题组成;依据不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分递进式问题串、并列式问题串、对比式问题串等。
1.2 问题串教学法的外延
问题串教学法归属于问题教学的范畴,本质上是一种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日渐成熟的教学方法,问题串教学法从理论上充实、丰富了当代教育教学方法形式,但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代替其他教学方法,如它不能代替实践实验教学、直观图文音像教学、指导合作学习等形式的教学方法。
1.3 问题串教学是一种课堂组织技巧
问题串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可掌握并采用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状况、风格特点、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需要等实际情况,依托具有某种逻辑的问题串,充分发挥自身技能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 问题串教学法主要应用的四种情形
问题串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的四种教学情况分别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突破重点难点、营造课堂情境、总复习中的知识整合。
2.1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少,阅读理解能力仍然比较弱,如何更好地让学生透彻理解领会概念,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通过问题串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概念教学中的困难。
如在“形形的生物”一节里,“对遗传多样性”这一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因为七年级学生没有“遗传”概念方面的知识基础,对“遗传多样性”的理解陌生诲涩。教师可以运用问题串,组织简要的讨论过程:
小明像爸爸,为什么不像别人的爸爸?(因为只遗传了爸爸的相貌特征,没遗传别人爸爸的相貌特征)
小娟像妈妈,为什么不像别人的妈妈?(因为只遗传了妈妈的相貌特征,没遗传别人妈妈的相貌特征)
小鹏像妈妈,为什么不像别人的妈妈?(因为只遗传了妈妈的相貌特征,没遗传别人妈妈的相貌特征)
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生物个体通过不同遗传路径获得了不同的特征表现,遗传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遗传的多样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遗传多样性”这一概念。
2.2 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光合作用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其中能量转换问题涉及“能量”“生物能”等理化概念,七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在“光合作用3――原理及应用”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串,让学生探究: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二氧化碳、水)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
光合作用动力是什么?(热量、光能)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淀粉、氧气)
淀粉的合成起到了什么作用?(储藏能量、营养物质)
在整个问题串的设计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后半部分,探讨光作为能量动力的作用及去向,要注意把握问答节奏,给学生足够的留白,以供学生更加充分地思考和回答。这样既复习了光合作用的整体过程,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产生营养物质同时储存能量)的深刻理解,为课堂中继续探讨光合作用应用意义做好铺垫。
2.3 I造课堂情境
有时整节内容都比较零碎,教师若直接阐述非但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还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成问题串,并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营造课堂轻松情境,依次展开探究性学习。在“动物运动的形成1――骨的结构和成分”一节中,教师围绕大部分学生所知晓的我国篮球巨星――姚明的信息,设计成问题串:
姚明身高2.26 m,体重140.6 kg,胫骨长度约占身体的1/4,两端大,中间小,最小处和普通人一样,直径才2~3 cm。
为什么这么小的骨块,竟能支撑起姚明等身材巨大的篮球运动员?(借以探讨骨的致密性、拱形结构构成强大的支撑力)
在打球过程中,姚明要快速运动,这时骨是重还是轻一点好?(借以探讨长骨中空减少重量增加灵活性,继而探究中空可容纳骨髓的作用)
姚明在激烈的篮球运动中,难免受伤,骨的自我修复原理是怎样的?(借以探究骨膜、软骨的自我修复和营养作用)
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运动员都会退役呢?(借以探究骨成分变化,年龄不同成分功能也不同)
光有坚固、轻巧的骨就能够满足运动的需要吗?(引导学生考虑光有骨,在强大的功能都不能单独构成运动器官,还需要骨连接、骨骼肌等,为学习下一节作铺垫)
这样的设计结合实验观察等手段把枯燥的骨的结构和成分等各种特性有机地联系起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
2.4 在复习中整合不同章节的知识点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需要将有关知识加以整合和升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和探究水平。在总复习专题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学期的学习问题,整合成问题串,展开复习。在“科学探究”专题复习过程中,关于单一变量原则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串进行教学: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设置明暗两种环境要凸显多少个因素?(光,一个)
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中,设置遮光和不遮光两种环境是要凸显多少个因素?(光照,一个)
弗里施在用颜色卡片试验蜜蜂分辨能力时,设置两类卡片是为了凸显多少个因素?(色彩,一个)
这样就把不同章节之间的问题通过共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已学过的探究实验中所贯穿的单一变量原则。此外,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生殖等专题的知识也适合通过设计问题串来进行整合复习,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统览复习内容,以更大的视野范围去领会复习内容。
当然,问题串教学法也存在局限性,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揉合在一起加以运用,才能相得益彰。教师只有熟练运用包括问题串教学法在内的各种教学技巧,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I:
情境教学法概念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进行革新,因为只有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教育模式才是恰当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情境教学法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教学方法中的翘楚。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的物理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教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加事半功倍。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纵观目前的高中物理教育现状,情境教学法已经推广和使用多年了,但是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现如今,应试成绩仅仅只能作为学生学习能力评判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过分放大分数的意义。但是正是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制约,情境教学法始终得不到其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仍然喜欢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仍旧显得很被动,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无从谈起。特别是对于物理这门课程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情境创设,很多学生对于那些生僻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理解,教师书面性的讲解也难以对学生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其次,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优越性所在,并且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着使用该方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他们对于情境教学的理解不那么透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难以真正完全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越性,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情境环境设置不清晰,很多学生对于情景教学的理解也变得一知半解,就算学到了一些表皮的内容,但是一旦要求学生进行迁移或者是灵活使用时,往往就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情境教学法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认为其不过就是以前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个,谈不上任何的新颖,对于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的作用也显得很有限。
二、创设教学情境需注意的问题
1.情境要有层次。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方面,其中创设有层次性的情境显得十分重要。这里所指的有层次性的情境创设主要体现在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上。换言之,在进行情境问题的创设时,问题的设置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原则。过于简单或者是过于复杂的问题情境设置都应该尽量避免。过于简单,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而过于复杂的问题设置又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变得不那么自信。
2.树立学生信心。
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自信心也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任何一项学习而言,如果学生欠缺自信心,那么最终的学习效果仍不明显。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本前提,在设置情境问题的时候不可以过分偏废,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所考虑,不可以打击任何一个范围中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创设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有很多途径可以遵循。其中,利用新课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物理的学习中,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显得得心应手。而利用新课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到的知识充满了兴趣,并自觉自愿的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因此,精彩的新课导入往往能为一堂好课程做一个良好的铺垫。而新课导入的方式具有很多种,教师提问、实验导入、背景知识介绍等都是教师常常使用到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机械守恒定律”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铁球碰鼻”的实验进行新课导入。通过“铁球碰鼻”这一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充分感受到机械守恒定律的精髓所在,对于后续的教学自然就会显得不那么陌生了。
情境教学法概念范文6
一、“故错”提问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教师揣摩学生幼稚的思维,在教学中故意制造“错误”。提问教学法如能运用恰当,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能集中其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科目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定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既要通俗易懂、精准凝练,又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数学定义中的关键性词语不能有任何遗漏或变动,否则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发生变化,出现很大偏差。因而,数学教师在教学定义或概念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也须对学生反复强调这一问题,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上出现错误。笔者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在教学概念或定义时,运用“故错”提问教学法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逐字强调教学法。譬如在教学“真子集”这一概念时,我就采用了“故错”提问教学法。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对概念进行初步感知。之后我又提出两个错误的问题:第一、大家认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这句话对吗?我认为是对的。第二、大家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子集”这句话正确吗?我也认为是对的。通过这两个设问句我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错误”的氛围,这让很多学生陷入沉思,之后不少学生开始讨论,因为学生对此都充满了怀疑,但一时又不能说出确凿的理由加以证明。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抓住“真子集”概念中的关键点,让其自主进行思考,最终令学生深刻理解了“真子集”这一概念,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创设了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相比之下运用传统的逐字强调教学法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则较为沉闷,学生反映迟缓,思维不够敏捷,对概念的理解常常停留于表面化。
二、“变式”提问教学法
以“变式”为核心的提问教学法是指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语言不能“死扣”教材,过于书面化,而应根据学生的现有理解能力有所变化,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深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但由于学生的语文根基不深,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不少学生对教师提问时的语言理解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回答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数学教师在提问时不能完全照搬教材的书面语,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语言形式,变深奥难懂的书面语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尽量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语言。其实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照搬教材,不但深奥难懂,而且枯燥乏味。而新课改理念则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数学知识时一定要变“书面语”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去描述概念、定义、公理,力争做到深入浅出。教师在提问时更应注重此点,这样便于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可见,新课改理念强调数学教学应采用“变式”提问教学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数学课堂的高耗低效。例如我对学生提出"是否存在一个实数k,让关于y得不等式y-kx-1>0恒成立?"这一问题时,很多学生面对此题非常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对此我运用了“变式”提问教学法,对问题中的专业术语“存在”和“恒成立”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存在”的意思就是“有一个”,“恒成立”就是“永久成立”。之后我再结合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进行描述,学生对上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同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可见,运用变式提问教学法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其乐融融,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思维,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