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立足于时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美术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应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创新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美术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美术课程不被重视
一直以来,在小学阶段,语文和数学是主要的两门学科,而其他学科,诸如美术则被列为副科。美术课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辅科目。其实,这样的科目分配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所学习的科目有主次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基于这个“副科”的名分,不重视课堂教学,学校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对这些所谓的副科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得美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徒有虚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地位更是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对于美术这种学科而言,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教师将很多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给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模式都缺乏创新,基本不使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审美教育缺失
当前,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一些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好处,即学生可以了解很多美术的理论知识。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学生的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教师应当结合一定的实践,以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案例给学生讲解,给学生传播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这种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美术课堂,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笔者认为,应当强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形、色于一体的特点,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感受到学习美术的趣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是给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要么就是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美术技巧。这些单调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得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
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怎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呢?
1.利用多媒体课件渗透审美教育
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融入一些美术作品和艺术视频,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的内容和范围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很难对教学内容拓展和突破。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独有的优势,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美术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应当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标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创新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全面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己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慧玲.小学美术和谐教育的探究与实践.教育革新,2008(12)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美术 问题 对策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上发挥着巨大作用。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一定的绘画技巧,还需要利用美术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美术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小学美术教学。
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不完善。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还不够完善,在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育上来进行教学还不够系统。目前,在小学阶段,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种美术教学模式为:简笔画教学法、专业技能训练法以及反复训练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将这三种教学模式合理的结合起来,造成学生无法在上课过程中合理的获得绘画技巧以及相关理论知识。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在课堂上采取反复训练法让学生进行练习。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会在枯燥的训练中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绘画热情。
2.教育设施不充足。美术教学离不开充足的美术教育设施。新时期,大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可以为学校在美术教学上提供较为充足的资源,但大部分学校并不具备单独的美术教师以及充足的多媒体设备、相关的教具等基础设施,这就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发挥,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教师缺乏足够的绘画材料,就无法给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只能接触和练习一些铅笔画、水彩画,缩小了美术教学的范围,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3.师资队伍较薄弱。很多学校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在招录美术教师时往往会降低门槛,或者给美术教师的待遇较低,导致最终招聘的美术教师大多并不是美术专业出身,这样就无法保证美术教师理论知识及绘画技巧的过硬,也就不能在实际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更为专业的美术知识。还有许多小学甚至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师,给学生上美术课时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上,也无法保证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 完善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1.完善教学模式。解决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离不开完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在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真正重视美术教学。教师需要严格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不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将现有的三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再带领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要让学生认识到绘画是有乐趣的,并保证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有关动物的绘画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绘画技巧,再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形式对动物进行绘画,也可以将自己理想中的动物形象画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形象进行点评,注意以鼓励为主,特别是一些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并给全班同学讨论的时间。这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生的绘画热情。
2.加大教学投入。我国的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在美术教学上的教育投入,为各学校提供充足的美术教学资源。特别是一些经济较落后地区,不仅需要为教师提供教具,还应该为学生配备一些必要的绘画工具。同时还要注意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优秀的绘画教材,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符合年龄特点的绘画作品。这样才能保证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充足的资源加以利用,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绘画平台。
3.充实师资力量。小学在招录美术教师时应该提高门槛,保证招录到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的教师。同时,对招录上来的美术教师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察,保证美术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发挥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上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相关部门加大教育投入,学校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从而达到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秀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241-242.
[2]陈颖.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01):126.
[3]许梦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4+81.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法;应用优势;运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逐步地被引进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示范教学方法迅速成为美术教师最为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方法的应用充分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天性,为美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教学方法支撑。因此,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师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示范教学方法的研究,力求使此种方法达到更为完善的利用,为更多的美术教师提供教学帮助。
一、小学美术课堂应用示范教学法的优势
1.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教学法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以及操作性,充分地迎合了小学生喜欢玩闹、动手操作、感性思维特征的特点,美术教师利用此种方式开展教学,首先可以实现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充分激活。具体来讲,美术教师通过自身手动展示或多媒体演示,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仿,并允许他们对模仿的姿态进行互相点评,这样可以顺利地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充分地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继而激活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2.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小学生具有感性、发散、直观、简单的思维,小学美术教师借助于示范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达到对于美术理论以及绘画技能的有效感知,继而可以帮助他们在有效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发散联想以及大胆的思维。这样,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势必可以突破僵化被动学习的局限,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刻把握,并且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后的美术学习以及生活中逐步构筑起坚实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提升小学生审美素质
小学美术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除了要通过静态的理论教育以及绘画来实现,还需要学生对美术作品以及绘画技能进行动态的感知以及创造的表现,而后者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进行美术示范教育,允许小学生进行动态模仿、个性表现、自主感知,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领会审美的切入点,进而使他们逐步地构筑起良好的审美能力及审美品质。
二、小学美术教师开展示范教学的策略
示范教学法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对相关的美术理论与技能进行直观展现,以引导小学生形成对于这些知识技能的形象、精准感知,继而使小学生在模仿教师动作的过程中,全面高效地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其运用策略如下:
1.创造趣味化示范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开展示范教学,应当积极地借助小学生所喜欢的事物来创设趣味性的示范情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以及兴趣的提升。以《花的世界》(人美一年级下)教学为例,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对校园中常见的花进行展示,播放处于微风吹拂、清晨阳光照射等环境中花朵的静态以及动态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向小学生示范如何利用纸张、塑料、绘画等制作不同的花朵,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游戏化示范教学
美术教师开展示范教学,还要注意迎合小学生喜欢玩闹的天性,设定轻松、愉快、活跃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并且进一步帮助他们在模仿完成之后,遵照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游戏性的自主创作。
3.实施引导式示范教学
美术教师要借助音乐、话语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小学生在示范的环境中,对示范作品、示范动作等进行静态把握、联想感知、思维再现,以帮助小学生在理念中精确地记录审美的感受。以《山水画》(人美五年级下)的教学为例,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在音乐中朗诵山水诗,并利用优美的语言,对古诗展开静态的描述,引导学生在思维中对清丽优美的山水画面进行审美再现;然后再结合画作的讲述,向小学生描述构图的切入点、近景与主要景物的绘画、远景与陪衬景物的绘制与着色等;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示范,帮助小学生纠正其感知的失误,使他们在审美的同时,达到对知识的精准掌握。
新时期,小学美术课堂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为美术教师开展课堂示范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使示范教学方法的深入广泛应用得以实现。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教学环境,利用示范教学方法推动美术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陆玲.浅析教学示范在美术课堂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
[2]张笑勇.拨云见日立竿见影:美术课示范指导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09(7).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4
一、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普遍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教学创新,并通过为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通过有效地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各种图片、摄影、动画等,合理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加生动、丰富的课题内容,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得到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注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学习体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全面认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与帮助作用。
3.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解决。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校外课余时间与美术教育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学生可以利用3D手段增强自己作品的奇幻效果,让事物形象更富有活力和生动性。教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信心。
4.注重趣味性的教育意识相关调查表明,新媒体技术给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所以,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意识,高度重视教学趣味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通过运用交互新媒体手段,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会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如,通过采用电子讲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的电脑传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题内容,学生则可以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操作步骤完成学习,在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并掌握操作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
笔者全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实践思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合理构建教育平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活动等,组织此类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与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第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如此,只有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此外,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基础水平的不同,想法与学习思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手段时,应当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水平。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对教师综合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的力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增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在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三、新媒体时代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迫切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状态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参与到改革队伍中,对课程结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现行改革的需要,最终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高师美术教育应当采取“专而多能”的对策,进行全面发展。其中的“专”所要突出的是美术教育。首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民间美术、篆刻、书法、工艺美术、雕塑、绘画、现代媒体艺术等。其次,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理论之“专”,主要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材有所研究,并参与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最新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把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的重点放在理解、学习新美术课程标准方式、内容和观念上,从而全面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能力,使其在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能够始终与美术课程标准保持同步。而“多能”指的是应当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包括综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相近专业,如影视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创新能力
一、实施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课程中一味地讲解美术理论知识,不仅打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校活动或者班会主题等,进行综合探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加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学校开展的问题活动主要有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及运动会等,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学校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对运动会、文艺演出等进行设计及布置;也可采用卡纸及报纸等制作小服装及面具头饰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美术是整个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转而走进生活学习,通过综合性教学,把美术课本中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快乐的体验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而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例如,教师教授“门”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门着手,给学生看他们非常熟悉的门:学校大门、教室的门、公园的门等,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焦点,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丽就无处不在。当大家头脑中形成各种门的形状,就会轻易画出形象的门。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时,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艺术创新。综合化、探索性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精华,同时,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典型特征,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他们心灵的健康发展、人格的完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和新课标一起成长,共创美术教育事业的辉煌。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美术;欣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46-01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美丽的,儿童也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美的享受、美的冲击,他们更渴望去创造美、去表达美的喜悦。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顺应他们对美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给小朋友创造一片美的天空,激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美的遐想。
一、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的特点
1、色彩感受到重视。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实际需要制定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从而使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从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了解到,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更能受到小学生的喜欢。美术作品中色彩与其他因素相比更能直观的被学生接受,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更愿意将一些带有红花、绿叶、蓝天、白云等事物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起到很好的吸引学生的作用。事实也证明,绝大部分小学生画出来的都是一些色彩艳丽的作品。
2、注重细节,缺乏全局意识。通过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绝大部分只注重对某些小细节的欣赏,而忽略作品的整体,缺乏全局意识。他们关注的部分也只是自己喜欢的。例如,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风筝》,可以想象,绝大部分学生会集中关注风筝的颜色和花纹,而不会关注全局,即风筝整体和陪衬物。在小学生的眼中,美术作品的主要欣赏部分就是其色彩和花纹等,而非作品本身。
3、习惯对自身生活做出联系。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看到的作品进行联系。比如,都市中的小学生通常想到耸立的高楼、纷繁的街道、色彩艳丽的服装店与夜晚城市璀璨的灯光等等。而农村的学生则会更加喜欢蓝天白云、碧野青葱、小桥流水这样的景象。这种欣赏特点因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而迥异,但都是天性使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个人特点有区别教学。
二、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方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更不用说美术欣赏课了。而且美术教师理论水平普遍存在着缺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美术欣赏课模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这些现状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一,美术欣赏课不被重视,语、数、外等主课业挤占了美术欣赏课的空间。当前,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十分沉重,语、数、外老师为了教学质量,挤占了大量美术课的时间。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而由于美术欣赏课被占据,使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得不到满足,时间长了兴趣也随之而减少。
其二,美术教师的配备是制约美术欣赏课发展的“瓶颈”。美术欣赏课应由接受过高等或中等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担任。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尽管有的教师是专业毕业,但由于对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其学习期间对理论理解的偏差或偏科现象使他并未真正具备一个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表达方式。因此直接影响了欣赏活动教学,所以美术教师必须“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四、结语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对美向往和渴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