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科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科的护理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患者;护理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总体需求的趋向是人本服务的多元化和艺术性,是护理程序质量的优化,护理技术的精湛和规范化,护理设施的现代化,工作类别专科化,护理管理的科学化和健康保健的社会化,专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将占有主导地位。

过去,作为一名精神病专科护士能看护好患者,查清患者总数,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可能就是一名合格的护士了。然而,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层面向更深更宽的范围拓展,对专科护士更加高标准、严要求。那么精神病专科护士如何才能满足现代患者的护理需求呢?

1 要做好精神病专科护士,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是精神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精神医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特别是各类精神障碍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变化的特点,探索更趋科学化的护理方式,人性化的护理技巧的一门科学。护理活动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的个体家庭及社会情况进行整体性护理。为患者提供家庭化、社会化的安全治疗护理环境,实施整体性综合治疗护理,运用治疗性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帮助患者学习,发展健康的行为模式,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患者走向独立,回归社会。

2 要了解精神科护理活动的范畴

精神科护理活动包括:

2.1 与患者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

2.2 视不同的护理对象分别替代父母、兄弟姐妹、老师、朋友等角色。

2.3 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护理休养环境。

2.4 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尊严,提供正常的需求和权利。

2.5 帮助患者维护恢复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6 进行病情观察和书写护理记录。

2.7 对各类精神病患者实施精神护理、生活护理、治疗护理。

2.8 参与和担负社区精神疾病防治与社区人群的心理卫生保健。

3 要满足现代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需求,精神病专科护士应具备下列条件和素质:

3.1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3.2 要有广博的学识。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法学等其他多门学科知识。学好法学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既能保护好患者,又能保护好自己。护士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成为精神科专业合格的躯体护理者和心理护理者,成为患者生活、工娱、康复治疗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3.3 要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积极查找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隐患,将各种不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确保患者在安全、舒适、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

3.4 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精神病患者处于精神紊乱状态,言语紊乱,纠缠不清、对具有性色彩症状和不合作的患者,护士都必须给予理解和谅解,不能因此而歧视或嘲笑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待遇,防止一切不良因素给患者带来的躯体和精神痛苦。具体应做到:

3.4.1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以端庄的仪表、温和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对待患者,关心患者、体贴患者,通过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和具体言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4.2 要正确探索精神病患者的正常和异常的内心体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据此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要针对具体患者开展综合性(躯体、心理、康复)护理和包括疾病早期、发展期、恢复期和康复期的全程护理。

3.5 擅长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

3.5.1 注意患者的清洁卫生。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做好老年体弱,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预防褥疮,防止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3.5.2 细心照料患者的饮食。有的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不知饥饱,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患者暴饮暴食。有的患者拒食,怀疑饭里有毒,对这类患者要让其与其他较好的患者一起进餐,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3.5.3 注意观察患者的二便情况,有些患者服用精神药物会出现便秘、尿潴留的副作用,所以要对症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3.5.4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5.4.1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5.4.2 避免睡前兴奋。

3.5.4.3 做好睡前心理护理。精神紧张的患者,护士可在患者视线内活动,让其有安全感,思念家属者给予安慰或保证与家属联系早日来探视等。

3.5.4.4 减少日间睡眠时间,白天适当活动。

3.5.4.5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3.5.4.6 教会患者一些利于睡眠的方法,如温水泡脚,全身放松术、想象广阔、数数字等。

3.6 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对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掌握病情和活动规律,经常进行劝慰,做好心理疏导,并按时巡视。例如,对攻击性强的患者不能放任不管或畏惧躲避,而应机智地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其伤人或自伤。

3.7 要有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为患者治疗护理时,一定要做好解释。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操作前尽量告诉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争取患者的合作。操作时要态度稳重、技术熟练、动作轻巧,取得患者的信任。操作后告诉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项,评估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感谢患者的配合。

3.8 要掌握与患者接触、沟通的技巧,讲究语言艺术。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要情绪饱满、举止大方、礼貌待人;与患者沟通时,要认真倾听、帮助患者分析,做好记录,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要注意语言的艺术,许多精神病患者暗示性很强,在接触患者时要使用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如一患者头痛,询问时要问:“头痛好一点了吧?”而不应说:“头还疼不疼”?对兴奋躁动患者勿使用激惹性语言,对抑郁患者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3.9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尤其对新入院患者、兴奋躁狂患者、冲动患者、自他杀(伤)等特殊患者,更要严格交接班,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10 在患者疾病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疾病,降低危险因素,使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护士首先要树立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健康教育的对象复杂,需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接触患者,积极进行交流。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基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复杂性,科室护理管理中逐渐重视风险管理,借助风险管理理念基础,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针对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1]。风险护理管理,即依据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具体分析风险产生原因,从而进行周密的风险护理管理,阻断风险源,提高护理质量。本次以我科142例患者为对象加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精神科,共抽取精神疾病患者142例,均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经诊断满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随机分组加以研究,对照组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23-58岁、平均(31.4±2.3)岁;观察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2-61岁、平均(33.7±3.1)岁。护理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定期给予常规检查与心理护理,并在护理中落实责任制,护理内容均为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给予患者如下护理干预:1.2.1时刻观察患者精神状态通过简单的言语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出综合分析,掌握患者病情。对于重度精神病患者增加查房次数,密切关注患者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护士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每隔15~30分钟进行一次查房并做好记录,按时帮助患者服药,保证药物服下后,观察患者反应。对于重症患者应重点交班,出现任何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保护患者的安全。1.2.2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尽可能阻断精神患者自身原因带来的危险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带来的危险因素;新入院的患者严格检查随身物品,避免携带利器,并对患者家属采取必要的安全教育,严格避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因素流入病房;其次是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安全排查,包括门窗,尤其是玻璃是否完好,如若出现不良隐患及时做出处理。1.2.3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入院时,及时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家属病人基本情况,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家属应当承担一定的住院风险。如果家属将病人带出医院,应做好安全意识宣传,要避免患者在院外受到伤害。护士应做好安全防范,在医疗纠纷严重的当下社会,保护个人和医院及患者的权益,其次对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使家属正确认识精神病,护士做到一切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2.4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精神科患者属于特殊群体,护理纠纷发生较多,为有效的降低或者避免纠纷发生,我科加强了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护理评估,并认真书写护理文书,确保记录内容完善、客观,做到与病程记录相一致。1.3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包含出走、自残、攻击他人、家属投诉等;我科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或家属,收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资料,做好记录与统计。1.4统计学方法资料均借助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形式(),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形式(%),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发生风险事件对比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共8起,发生率11.27%;对照组发生事件20起,概率高达28.17%,差异显著,P<0.01,统计学意义显著。(见表1)。2.2两组对护理满意度比较经对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两组均回收有效问卷69例,其中对照组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84.06%(58/69);观察组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5.65%(66/69);X2=14.382,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多存在间歇性的意识失常,肢体与言语行为在某一时间内不受控制,为此会对自身以及他人造成伤害,比如自伤、自杀、损坏物品,甚至对他人进行言语以肢体攻击[2]。基于此,精神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面临的风险因素多,出现安全事故也较为常见,加强风险护理管理,不仅可包含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更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医患矛盾,降低护理纠纷发生。依据本次研究可看出,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有所降低,且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大大降低了家属投诉事件,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可见,该种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可美.新形势下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的展望[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1-113.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3

【摘要】总结2654例夜间急诊精神科的患者的护理实践,建立夜间精神科急诊模式,做到迅速、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急救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

【关键词】急诊 精神科患者 护理、沟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多,延伸出更多的精神方面的问题,而大多数的人对于自身精神方面的问题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导致基本是发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才会求助医生,而很多碍于世俗的偏见的家属及患者也乐于避开更多的公众视线选择在夜间就医,这种相较于普通内外科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急症夜间精神科的医技力量又相对的比较薄落,而精神科患者又有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排除器质性的躯体疾病后或躯体疾病相对稳定的情况才能收置于精神科进一步的治疗,这就要求急诊准确分诊并做好精神病患者的躯体疾病救治和护理,其中需要其他科室的辅助治疗。通过2654例的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和救治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统计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救治2654例夜间急诊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1642例(61.87%),女性1012例(38.13%),年龄13岁至82岁,平均48岁,精神分列症(28.71%),双相情感障碍(24.78%),神经症(22.31%),器质性精神障碍(14.6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81%),其他(7.73%)。2654例中精神科伴有较严重躯体障碍的有1942例(73.18%),其中231例为110送至的“三无人员“。

2 急诊救治与护理沟通

2.1 及时接诊:了解病情,做好准备 接到急诊电话,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对有明显的精神症状的患者,首先保证患者和其他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疏散急诊室内其他人员,劝规周围围观者离开,注意使用诱导性的语言和身体保护性约束技巧,必要时在家属的同意下有适当人员(如保安)参与暴力或攻击性的行为处理。并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发病症状,异常行为等,并初步体检(包括医疗和护理体检),若伴有较严重的躯体障碍时,打开监护仪,备好急救物品包括药物。

2.2 根据不同的病情予以相应的治疗:需内科急诊处置按要求处理,如吸氧,吸痰、止血、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人工辅助呼吸等确保病人生命安全。若需要予适当保护约束的患者,定期检查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定期的放松,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患者的情绪变化,注意药物的疗效,并作记录。待躯体症状相对稳定后,为收治精神科做好准备。

.2.3 单纯性的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做好基础的护理,做好患者的清洁工作,尽量增加其舒适度,通过护理人员的诱导性的行为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提高配合度。

2.4 重点加强心理护理:

2.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急诊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尊重现阶段出现的异常行为、理解患者,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不断变换交流方式,提高沟通技巧,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建立起良好的第一映象。并做好患者知情同意工作,有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应有自己完成知情同意的过程,尊重患者的权力,没有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的知情同意过程应由合法的人来完成[1]。

2.4.2 及时进行精神卫生常识和心理教育的宣教,讲解精神疾病知识,使他们知道某些治疗的必要性,而不是有某种“特效药”或“断根药”,消除误解、恐惧感,用真实的事例去说明,以消除顾虑。

2.4.3 开导、关心、同情患者,要耐心地进行解释开导。有家属陪同时,护士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对家属的同情。除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作解答外,对医院内的相关治疗及生活状态可做简单的介绍,以消除家属及患者的一些疑虑,安心配合治疗。对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作指导,如对观察病情、药物反应的处理、复发的征象、作息时间的安排、饮食的注意事项、何时复查等问题进行指导。提高精神病人在急诊的配合度,更好的安排各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2.5 加强安全管理 夜间就诊的精神病患者,多数表现为躁狂,拒绝住院,有逃跑的意图,在急诊的开放环境里,夜间工作人员和保安又相对减少,确定精神病患者在急诊室的安全不仅需要有效地安抚还需要足够的智慧。必须做好有效沟通,尽快又好的完成就诊过程,时刻提醒家属的监护职责,医护人员切实做到视线内的管理。

3 讨论

夜间精神科病人的救治,重点是做好患者躯体疾病急救同时做好精神病患者接诊任务。对于排除躯体疾病的精神科病人,做好相应的安全护理和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尽量了解患者的病史,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重视病精神病人心理需求,缩短候诊时间,尽快地就医。急诊护士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病人群体的导医技巧[2]、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根据病人的就诊时间、病情的轻重缓急分别进行导诊, 做好相应的必要检查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加重病情,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损失。重视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尊重与关爱,即所谓的 “人性化服务”[3]式,拓展了护理服务范围[4],所以加强急诊首时的心理护理,使护患间能够形成互动,建立信任和依赖,让患者在第一时间的沟通中心理上得到支持和安慰。为病房内进一步的治疗做好开端。也是医院服务内容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 李小鹏 精神科相关伦理学与法律问题 精神科护理学2008,4,7

[2] 全彩梅. 门诊导医护士的作用研究[J] . 护理研究,2005 ,19 (7A) : 113921140

[3] 俞卓伟. 浅论对病人的人性化服务[J]. 中国医院,2002 ,6 (10) :20222.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精神科;自弃;病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86-01

1临床资料

1998年以来,住院精神病人出现自弃行为的有5例。年龄在40至45,男女病人均有,精神分裂症4例,抑郁症1例。自缢1例,撞头4例。以上病例均因护士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

2精神病人的自弃原因

(1)受幻觉妄想支配或情绪低落,如认为自己罪大恶极,以死赎罪;认为有人要害自己走投无路,不如去死;认为患了不治之症一死了之。

(2)否认有病,对医院环境陌生。认为医院是监狱而拒绝住院,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死来威胁。

(3)恢复期病人,缺乏对精神科的正确认识,感到前途渺茫而自杀。

(4)药物副反应引起抑郁自杀。

(5)因治疗手段不当,医护人员态度粗暴,嘲笑病人,引起自卑自弃。

3精神病人自弃的时间

(1)夜深人静,午夜之后。由于此期间护理人员精力不足,疲劳,自弃病人摸到查房规律,乘间隙时间自弃。

(2)进餐时工作人员集中餐厅,病人乘无人之际自弃。

(3)清晨,中午,黄昏工作人员少,交接班工作比较忙乱以及停电光线不足时较易发生。

4自弃地点

多在病区内较偏僻的角落或卫生间及病床护栏上。

5自弃方式

主要采取自缢和撞头的自弃方式,这可能与病室内自缢用具取材方便有关,而药品,危险品管理较严极少发生。

6自弃的前驱表现

(1)极度抑郁,自责自罪,严重焦虑,坐立不安,频繁入厕。

(2)无特殊外界原因,病人情绪突然由悲哀转为正常或高昂,表现过分合作。

(3)喜欢向偏僻处观察,窥觅合适的自杀地点。

(4)病史中有提供自弃企图或行为,有暗示性语言表达。

(5)收藏危险品及药品。

7护理

(1)精神护士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在掌握护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掌握精神科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2)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警惕性,预见性,组织纪律性及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经常巡视病房,对重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3)关心病人,全面掌握病人病情。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对有自弃企图的病人要经常谈心做好心理护理,适当组织病人参与康复工娱活动,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分散病态注意力,消除悲观情绪。

(4)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服药时严格检查口腔,确认咽下后才能离开,避免累积药物一次服下。

(5)严格保管病区危险物品和药品。一切危险物品不得带入病区或交由病人自行保管和使用。毒麻药品要上锁保管,钥匙设专人保管防止病人窃取。

(6)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出入办公室做到随手关门,室内电源,电路,火源要摆放在较高处并经常检查。

(7)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床铺,门窗及护栏有无松动及损坏,一经发现及时报修及维护。

(8)对恢复期病人要经常组织学习,做好健康宣教,使他们能正确处理与自己有关的社会矛盾和不良社会舆论,消除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尽量为病人争取社会和家庭支持,使病人消除顾虑,愉快配合住院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从以上看出,只有认识到精神病人的自弃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有效的控制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自弃行为,为医院和病人家庭减少损失,为病人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精神科病人 暴力行为 护理

南通市紫琅医院(又名南通市精神病院),始建于1959年,是南通地区建院最早的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现为南通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南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南通市民政局优抚对象定点医院。主要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承担南通市内“三无”、“五保”、“优抚”、“110联动”精神病人的收容治疗任务,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医院最主要的职能;二是承担社会贫困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并实行慈善医疗和低偿收费;三是承担部分精神病学的教学科研任务和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四是承担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及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任务。

由于精神病病人行为与正常人差异较大,因此,必须要掌握好护理病人的方法,才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将护理精神病人的技巧报告如下:

一、对精神科暴力行、攻击行为的护理对策

1、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是防止暴力行为的基础。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攻击行为Ⅰ级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患者重点观察。对攻击行为Ⅱ级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必要时给予隔离。对攻击行为Ⅲ级患者,严防冲动者,给予隔离或掊护,接触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单独与其接触。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1h以下。对攻击行为Ⅳ级患者,应重点防护,严防冲动者,时刻不离护士视线安排24h陪护。必要时给予保保护胜约束1h以上,保持安全的距离,不单独与其接触,密切观察不同时期的心理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2、新人院患者护理对策。紫琅医院承担社会贫困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本院病例中几十例是由于被哄骗或是强制人院,由于急性其强制性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因素。患者进入病房后与家属分离,由于内心恐惧害怕和愤怒,拒绝入院治疗,踢门、外出、极度冲动、攻击护上。护士接待患者时要注意技巧,要态度和蔼、语气温和。耐心解释劝说,根据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蔬导,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安全护理工作,防止伤人、伤已。

3、加强对暴力防控能力培训。教会护士识别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身防护方法,做好分级管理,对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患者应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并备有防范预案。加强病房人力配备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人力,维护病房秩序,对人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与存在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钟情妄想等患者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情及行为举止,与患者保持治疗性人际关系。对患者的过激言行采取不辩论、不注意的方式,但不轻易迁就;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给予处理,以缓解其不适。

二、对情绪低落、妄想病人的护理对策

1、对情绪低落、有消极念头和自杀行为病人的护理。对此类病人,护士应持稳定、温和与接纳的态度,甚至在护理不语或言语反应很少的病人时,有时只能静静地陪伴病人,或以简单、中肯、缓慢的语句表达对病人的关心和支持。不恰当的言语和态度会导致病人的情绪及行为转入极端,增加自杀行为。

2、对夸大妄想病人的护理。对此类病人,护士不要与其辩论;对罪恶妄想、嫉妒妄想者要加强心理疏导;对钟情妄想者,护士必须对其保持一定的严肃性,言谈举止要稳重,防止被视为妄想对象;对有冲动行为者,护士要沉着冷静,可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等。

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其症状表现以患者的性格改变、思维怪异、行为奇特及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或与现实环境完全脱离为主要特征。本病程进展缓慢,愈后差,常导致精神衰退,需要较长时间的巩固治疗。

一是做好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降低复发的基础是长期坚持药物治疗。据研究统计,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一年内的患者复发率20%,停药2年复发率达63.1%,停药5年复发率达81.9%。且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每一次复发都会延缓病情的康复,使康复不完全;增加患者病人人院的次数,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使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治疗变得不敏感;因此,必须严格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仔细观察患者各方面的异常变化,及早发现复发先兆,及时复诊。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护理诊断 精神科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8-02

1 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

一般来说,护理诊断是以个人、家庭、社区等为单位,对其现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体征等反应的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环境下、具体病理的具体表象而言的。对于精神科护理诊断进行研究,可以使护理者从患者的病理体征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尽可能地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者的护理技巧,使得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抑制或缓解,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 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

2.1 精神科常见的患者类型。

2.1.1 按照表象特征的患者分类。一般来说,在我国,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患病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可以将精神科患者分为:焦虑障碍患者、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等。

2.1.2 按照年龄特征的患者分类。为了护理和管理方便,医学上也将精神科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以便通过不同年龄的分类管理,使得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各自的阶层能够得到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病情。通常来说,按照年龄特征常将精神科患者划分为老年患者、青壮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者三种。

2.2 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同的患病类型,其所产生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其潜在的安全系数也不同。如急性应激障碍病人一般都有比较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暴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多会发生自伤和自杀行为;而性的人格障碍患者则多会发生对社会的报复,会出现爆炸、滥杀行为等,其危险系统则非常高。

不同年龄特征的患者,其病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一样。在临床护理上,必须认真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以便为该病例提供较为详实的护理诊断参考。如精神分裂患者,在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断上严重的可能表现为直接暴力伤人、杀人等攻击,而老年重症患者严重的则表现为破坏、暴力偷袭、向人抛掷东西等。

不同的患者受某种应激行为或者应激环境等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早期观察诊断出来,如轻微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洗手;渐至严重就发展到个人无法控制某种观念和行为,迫使自己非得去干,如偷东西等;及至再严重就发展到无视自尊的行为,如在大庭广众脱衣服、赤身行走等;最后可能会由于某种强迫性观念产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等。可以根据患者护理临床的表现,对患者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根据患者的表现,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

3 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3.1 对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中期患者和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进行临床护理,比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

在早期患者而言,他们具有比较正常的行为能力,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通过短期临床护理诊断之后,确定可以不必住院治疗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些疗养中心,通过义工等对其实施精神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渐趋于健康;同时通过社区医生、护士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得到好转,并详细做好记录。如早期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有意识引导患者与外界多加接触,让义工和其他家庭与患者多进行互动,逐渐消除患者的精神障碍。

3.2 对中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诊断上表现为中期的精神科患者,在对诊施治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护理者共同的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个性特点,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例如,护理人员带领孤独症患者参与义工、社区等组织的活动,促使患者通过社会交往,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让自闭症患者自己去买东西,使他们自己学会管理少量的金钱;给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制定任务,使患者在特定的期限内学会某种技能;通过对患者的分组,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和互助等等,使患者能够正常接触社会实际,减少社会对精神科患者的歧视,也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科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3.3 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一般来说,可以将重症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暴力预防管理,Ⅰ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该如何实施缓和技巧;Ⅱ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怎样快速脱身,离开危险;Ⅲ级暴力预防则指通过申请对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约束;Ⅳ级则通过对护理者的训练指导,使他们能够应对患者暴力。此外,还有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护理、行为和情绪引导管理,使他们的精神逐渐趋于正常。

总之,对于精神病患者,要结合其不同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其病情的属向,才能够因诊施治,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今后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必须做到要有详细的临床护理诊断,促使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覃远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