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

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1

论文摘要: 审美教育离不开美术教育,但不能完全依赖于美术教育,还需要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明确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这两种教育。

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教育。但是,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有效实施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美术教育的不同理解。其范畴主要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既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也包括新兴的设计、摄影、摄像及未来的视觉艺术作品和现象,还包括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经典美术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进行思考与解读。

审美教育,通常被简称为美育,是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理论,通过审美创造实践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个体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提出了大美育观之后,不再将美育等同于审美教育,而是把美育分为审美和立美两个维度。现在的审美教育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教授美的规律的普遍教育等。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的实践(各种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美学知识的普及主要指对学生和社会大众展开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遍教育指把美的规律贯穿到智育、德育等其他教育中,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的想象,把师生之间单方面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

二、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术教育虽然不是审美教育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离开了美术教育谈审美教育,就像离开了空气谈植物的生长一样,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当美术教育作为专业技能教育时,它不具有审美教育的本质意义。因为这种美术教育只着眼于学生美术技巧的提高,或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说只是专业技能教育的一部分。当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时,美术教育是作为审美教育的途径呈现的。它着重通过美术学习和活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显然,这种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通的。

美术教育主要通过鉴赏和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来完成审美教育。具体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多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美的规律的体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而美术教育正是能把具体的蕴藏着情感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其欣赏品味,达到心神愉悦的效果的教育。

例如,画家米勒的《拾穗者》试图把我们引入土地的深处,在开阔而又静穆的景观中去感受她的沉重与充实,倾听她深沉宁静的呼吸,体会她朴实顽强的生命,体会土地与土地上的农民自然般运行的命运。在这幅画中,米勒采用横向构图描绘了3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学生可以从作品造型上,感受到画中形象的坚实有力和农民特有的气质;从色彩上感受到作品在纯朴浑厚中蕴藏着撼人的力量。罗曼?罗兰曾评论说:“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女神。”教师可以通过这幅作品,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劳动中的美,体味劳动者的艰辛。

美术作品本身不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美术作品欣赏也是自由自主的过程,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以美术教育符合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其他学科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三、渗透审美教育

为了发挥美术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熏陶,教师应充分挖掘各学科知识的审美因素。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相关,他曾这样说道:“……植物学上活色生香之花叶;动物学上逐渐进化之形体,极端改饰之毛羽,各别擅长之鸣声;天文学上诸星之轨道与光度;地文学上云霞之色彩与变动;地理学上各方之名胜;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与事迹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与左右逢源之理论,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兴趣。”可见,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都不乏审美因素。如生物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叶、花结构的匀称性,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人体结构的合理,形态的优美,使学生感受人体的美。化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雪花的形态、晶体的和谐匀称,使学生感受自然美的神奇。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数学中的对称、和谐、黄金分割比,也符合形式美的要求,很多美的事物符合这些美妙的规律。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散文的语言美,语言所表达的意境美,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点拨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对美的鉴赏和领悟之中,那么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既有助于学科教学,又能达到审美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审美教育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渗透审美教育内容,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

四、结论

美是人类的追求和精神归宿。审美教育离不开各个学科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但仍要重视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审美教育的支柱和灵魂。

参考文献:

[1]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邓福星.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2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要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各个方面也随着时代的嬗变有所改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就要切实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展开实践活动,以期教师自身能够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为高中美术有效教学奠基。

1.从课程内容看,美术课程中增设了反映美术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关注美术学科在理论上的新动向,如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

2.从美术自身发展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一方面美术创作活动中观念、材料、方法和技法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综合材料造型、现代艺术观念和环境意识等。另一方面,美术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对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流派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视野和角度更加广阔和多元。

3.从学生的经验与需求来看,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杂志、展览会等多种渠道可以较多地获取美术信息。曾听说有这么一位学生,他非常喜欢画家徐悲鸿,于是他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有关徐悲鸿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画家的生平、生活习惯、美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履历、家庭生活、艺术成就等,单就对徐悲鸿的了解这一点来说,也许这位学生就超了很多美术老师。

二、高中美术教学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的力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放眼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小组活动都十分有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个在小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变换。在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主导者、指挥者和控制者。但是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对班级所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主要以组织、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为主。

2.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组织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到底该选用哪一种比较合适,这是需要授课教师根据科目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结构、特点等科学地选择合作学习形式。

3.注意多种评价及反馈方式的运用。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动力系统。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一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这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三、美术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

交往交际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所提出来的崭新理念,需要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有所渗透,我们美术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交往交际能力,以自身的交往能力来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1.与同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会遇到有关作品的争议和教学实践中的困难。例如,分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学生难免会问到作品中哪一个是犹大,然而至今这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知识点。面对这样问题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圆满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开放自己,加强与同学科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发展。

2.与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每个教师都不是全才,即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其脉络,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最重要的是加强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针对某学科中出现的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教师在一起,围绕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各自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特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四、美术课堂要坚持一定的有效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美术课是一门个体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欣赏课而言,同样的作品有不同感受;对于写生课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存在着授课的集体性,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个体性的矛盾。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讲授的集体特征和操作中的个性化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2.审美性的原则。美术教师一是传授给学生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二是把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课在思想情感和培养道德品质上的特殊作用,搞好学科的德育渗透;三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3

在七年多的从省骨干教师到市学科带头人再到省工作室主持人的成长过程中,我对阶段性教学素养的界定形成大致的认识:骨干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技巧,是教学的熟手和能手,在教学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学科带头人则应该有能力从方法中提炼出教学策略,在课程实施的层面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省工作室主持人,则理应从教育目标和课程理念的层面,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广东省教师培训体系的“三位一体”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大学教师培训机构、地方教师培训机构和名师工作室三个培训主体的互动;二是大学导师、名师、骨干教师三者的互动。工作室主持人整合教师工作室资源,以实践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采取“专家引领、师徒结对、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等形式,提升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加深拓宽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增强示范引领能力和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具体来说,培训的目标定位为提升学员五个方面的能力:教育教学思想的理论提升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示范引领能力、教育教学生涯自我管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方案如下:一是通过以下形式,引导跟岗学员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1)基本的教学能力――集体备课;(2)基本的教学评价能力――双向听课;(3)基本的教学反思能力――说课评课;(4)基本的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专题研讨;(5)基本的教学实践应用能力――课例开发。二是通过以下环节,帮助跟岗学员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1)教学资源整合开发能力和资源共享――方案设计;(2)教学反思与践行能力――问题解决;(3)形成教学特色的能力和资源共享――案例分析;(4)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题研究。

研修内容设计让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在理论指导下提升,在持续学习中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成长”,教师工作室紧跟“三位一体”理念,同探究,共成长,以提升示范带学能力为基本目标,采用理论研修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工作室成员的导师引领与骨干教师个人研修相结合、研修提升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我形成了“培养人文素养”的中学美术教学主张:我们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美术家,但可以让我们的美术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学会评价美术、鉴赏美术,并形成“读、究、悟、鉴”的行动策略;通过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审美需求,一起描绘美好明天。

在广东省“三位一体”教师培训体系的培养下,我于2008年被评为美术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海丰县彭湃中学美术学科组长;参加2010年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参加2013年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担任美术学科班长,被评为优秀学员;陆续成为广东省展演优秀指导老师、广东教育学会校本(地方)教研专业委员会理事、汕尾市高中美术学科带头人、汕尾市高中美术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等;多篇论文在省、市评选中获奖;主持广东省课题《高中美术校本教学行动研究》并结题,参与广东省课题《教学行动研究》《城乡美术教师专业化共同体研究》,参与教育部美术普通高中新课标修订测试阅卷工作,参与2014年粤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配套光盘第六课的全程单独讲课实录,参与编写2015年粤教版《书法练习指导》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参与教育部2015至2016“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多篇美术作品入选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省美术作品展;2015年12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如今,我作为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本着将自己多年所学传授给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们的宗旨,有三点追求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理念追求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跨越三个台阶:教学技能、教学模式、教学境界。首先,要练好教学基本功,熟习教学常规,掌握教学技能,站稳三尺讲台;其次,要深入探索教学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彰显教学个性,凝练教学风格,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跨上第二个台阶;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教师,理应拥有长远的眼光、博大的气度,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更加贴近教学本质,从而跨越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第三个台阶。

二、学术追求

教师在学术素养方面应该达到“三有”要求:有底气、有眼界、有根基。

首先要有底气,即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知识构成是多元的,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包括课程知识、教学知识以及学生知识等。这些知识并非截然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交集构成了教师所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将教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能。在这两次转化过程中,教师所具备的学科教学知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要有眼界,即具有宽广的学科视域。实践表明,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是否深厚,取决于他的学科视域是否宽广。作为教师,能够对所教学科做一番深入的审视与剖析,拓展自己的学科视域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还要有根基,即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关注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丰富的学科知识当然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但广博的文化知识更应为教师所拥有。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科知识应处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角落,而不是中心,更不应是全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并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

三、情怀追求

课改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过的新课程理念,为什么一到教学中就会走样?这是因为在公认的教育理念与个体的教学行为之间,并没有一条自发的、直达的通道,而是隔着一个“中介站”,这就是教师的教育信念。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经过充分内化,真正融合于教师的教育信念之中,才能最终外显为正确的教学行为。

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4

关键词: 学科多元化 美术综合课 教学模式改革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美术学科趋向多元化发展。美国采用设置艺术学科群的方法,让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呈现出注重美术自身结构,同时融合各种学科内容及方法的倾向。美国美术教育学家司徒丽兰女士认为: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可以扩展包容对文化的研究、阅读、写作,这样它可以自然地把美术与学校课程设置中其他科目结合起来。

传统的美术教学以分科教学的形式,缺乏各学科的综合、整体作用的发挥。为此,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探索”领域,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上海已经展开了“美术课程多维化发展”研究,国外也有很多相关研究经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创造了著名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以某一主题或单元内容为单位的整体开发,各学科通过几个课时共同完成一个教学主题,使学生知识掌握更系统、深入,充分发挥教学整体优势。

美术教育不仅指美术的学习,而且也是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音乐、历史、地理等的综合学习。比如美术课中的《敦煌彩塑》一讲,可以联系音乐课“敦煌古乐”、历史课“敦煌的历史变迁”、语文课“道士塔”,各科教师协作教学,合并为一个主题单元。这种高中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学生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多元的情感中感受、探索、研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分析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综合性。然后设计教学方案,积极探索美术与音乐及其他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与整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艺术情感体验,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交流。结合学生的特点,调动其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鼓励其进行个性化创造。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法教学,最后进行跨学科教学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音乐与美术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教育的工具。美术、音乐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画”、“唱”的一定技巧,而且要通过画、唱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例如:我给学生欣赏列宾的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前,先听一首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提问:“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再把画展示给学生欣赏,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踊跃发言,有的说这反映了在沙皇时期人们的悲惨生活,有的说能体会到纤夫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纤夫们那种不屈的精神。事实说明,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例如在上《古代山水画》一课时,先聆听一首《高山流水》乐曲,此时,我要求同学们感受音乐的情绪,自然进入一种欣赏的意境。在欣赏《潇湘图》时,先播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然后问学生:“在你脑海里飘浮出现来的是一个什么画面?”有的说是江南水乡夜景,亭台楼阁、花好月圆,静静的流水,湖面上有几只小船在泛舟等优美夜景。然后我再把《潇湘图》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为丰富学生想象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引导学生参与了教学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再进行诗歌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声音、动画、文字、图表、图像、影像的有机组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因此,美术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采用美术、音乐互动的新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享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提高感知速度,并在潜意识里对审美对象产生美感,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综合课设计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将散文、历史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设计、制作木偶或面具,以及相应的服装、道具、舞台进行表演;在《园林与民居》一讲中,抓住园林的特点“诗情画意”,引用相关诗词介绍,并以叶圣陶的名作《苏州园林》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园林的艺术特点。运用物理、数学知识来制作有创意的文体造型或运用于室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之中。在“建筑欣赏”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结合了课题内容与地方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开发了又一综合主题课程。组织学生对本地古村譬如:陂、钓源、吉州窑等地的建筑的文化、历史、民俗、民间美术等进行调查,按不同研究方向分组收集资料。文学组用文字、图片讲解相关的传说、风土人情;建筑组用多媒体介绍古村建筑的设计和特色;音乐组演唱本地民歌;舞蹈组再现古村生产生活场面;历史组讲解古村漫长的历史和建筑的由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和其他各科老师互相配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通过网络、图表、动作、角色扮演、原创歌曲等多种形式呈现统一专题活动的学习成果,营造一种多元化和开放的学习氛围。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基础上的,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并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美术的起源和发展与历史、政治、地理、语文、技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构建综合课程体系,使学科之间构建起一座座桥梁,使课程结构合理化、内容综合化,与各学科协调发展,解决了学科间知识不能衔接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目前,我们的美术综合课程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摸索着前进,仍有不少问题有待于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设计好每一节综合课并使它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初熹.跨越学科界限的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2002.5.

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5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美术教育

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美术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立德树人方针实施中应该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美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处于很明显的弱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因此,从立德树人视角探讨初中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一、目前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美术教育理念滞后初中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往往注重艺术理念方面的构建,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理念的构建;往往注重单一的学科教育理念,忽略整体性的教育理念;往往注重应试教育方面的理念构建,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构建;往往注重经验性的教育理念,而忽略了创新整合的教育理念引入。2.美术教育内容缺乏拓展与创新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初中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往往注重美术教育内容的注入,忽略了思想政治、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融入;往往注重传统教育内容的灌输与传授,对新的美术教育知识融入不够。3.美术教育模式与平台落后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初中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往往注重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与平台的采用,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应用欠缺;往往注重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发挥挖掘不够;往往注重理论方面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实际需要相关的实践教育开展不够。4.美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初中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时,对美术教师的要求不高,开展的培训与提高机会、活动也不多,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没有做过多的要求。5.美术教育的软件与硬件均不完善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初中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时,没有像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科目那样加大软件与硬件的投入,可以说了除了一本教科书与一个美术教师的投入外,没有专项经费支撑初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导致了初中美术教育的课外实践教育活动与其他教学研究活动非常缺乏。6.美术教育的考核督导制度不科学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初中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也缺乏基本的考核监督,甚至就没有监督的意识与举措。引发初中美术教育工作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还有教师与学生层面的原因。在国家层面,主要体现在国家没有从政策与制度上为初中美术学科教育进行定位,没有纳入到初中学生的中考评价体系中,凸显了初中美术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度供给不足。在学校层面,主要体现在初中学校对美术学科的教育不重视,导致初中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教师配置、资金投入、软件与硬件投入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正常开展。在教师与学生层面,主要体现在初中学校教师与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教育、学习重视不够,投入到美术学习的精力明显少于其他学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效果。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美术教育的措施

针对我国初中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应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从各个层面创新发展美术教育,力求建构起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初中美育教育机制。1.坚持立德树人主导性理念,不断拓展初中美术教育的理念体系。这需要初中学校及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务必要主动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国际化、标准化、系统创新、科学化与整体协调性的教育理念,将初中美术教育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的工作纳入到国际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上来,力求不断完善初中美术教育的理念体系。2.以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导,不断整合创新初中美术教育的内容体系。这需要初中学校及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努力挖掘美术教育中的内容与知识,以传授艺术知识和道德教育为主导,积极与其他学科教育整合,注重初中美术学科的通识知识、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等方面的融合,力求构建完善、开放的初中美术教育内容体系,推动初中美术教育的内涵式发展。3.以课堂教育平台与实践教育平台为主,不断整合创新初中美术教育的平台与模式。这需要初中学校及其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积极开展兴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与其他实践教育活动;同时,努力开发野外写生平台,让初中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推动初中美术教育生活化;充分、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开发出美术学习的网络平台,全力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通过这些不同平台与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初中美术教育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4.以教师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质提升为主,努力推动初中美术教育的保障条件的改善。这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全力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二是从经费层面做好初中美术教育的专项经费的划拨,从硬件与软件方面为初中美术教育配齐必要的教育资源,全力夯实初中美术教育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三是针对美术教育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健全美术教育的考核督导机制与体系,力求从各个层面为初中美术教育提供有力的督导与引领。这要求从学校层面出台一系列考核检查初中美术教育工作的政策与制度。总之,初中美术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化工程,需要初中学校、教师、学生与地方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也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探索与思考。立德树人方针的提出与实施为初中美术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契机。目前重要的是,初中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初中美术教育的理念构建、平台模式搭建、内容体系的设计、主体素质提升、保障机制构架与考核体系的完善中去,力求构建好立德树人角度下初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晓红.探析初中美术教育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

美术学科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6

关键词:素质;水平;综合;情趣

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实际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相比,还是明显的薄弱,美育的实际水平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努力提高美育水平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如何提高美育水平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使美育真正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方面

1.美育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较大的发挥空间。各类学校应该切合实际,因地制宜,例如,我校为了提高美育的整体水平,充分利用了校本课程教育教学。在全校把书法和中国画作为校本课程重要内容,持之以恒,面向全体学生,收到了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

2.美育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美育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美育包含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美育与各学科密不可分,互相促进。一方面,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融合了美育,例如,体育课的广播操、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的教学,讲解美学知识,强调动作和造型的美,启发学生体验与感受音乐与节奏和韵律的美。体育与美育的融合收到了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它如语文、音乐、历史、地理等学科与美育更是息息相通,美育在其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另一方面,美育也在通过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例如,语文课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描写世界各种美好的事物,成为了美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美作用于人的听觉,使人联想到视觉艺术形象的美,例如,《黄河大合唱》用音乐表现了黄河的汹涌澎湃与波澜壮阔,这些壮美的形象能使我们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可以通过音乐想象各种不同风格的美。历史课展示出祖国五千年文明史与民族审美观的形成,能了解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风格和精美,足以让师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倍增。地理课能了解世界的自然、风土、人文的不同的风格与面貌的美等等。

3.不断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在美育中的教育教学指导作用,我以为教师应从两方面努力。第一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是长期坚持学习和修养的结果,例如,可以有规划、有目标的增加艺术学科知识的进修学习,提倡教师有高雅的广泛的情趣和爱好,如文学、诗词、书法、音乐、美术、舞蹈、收藏等,注重自身文化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学生做出语言、行为、仪表、道德等方面美的表率。第二是在本学科的教学中,有机的融合美育,实现美育与学科教育教学互相促进。

二、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课应该为美育提供专业理论和知识指导。美术课与其它学科在素质教育及美育中的角色不同,职责分工也不同。例如,语文课所讲的“异彩纷呈”是用语言表述,让学生体会想象,而美术课讲的“异彩纷呈”要让学生用画笔画出来,亲眼看到。可见美术课学习表现美与创造美是具体的、直接的,很显然美术课是美育的基础。美术课必须要教学生懂得,什么是线条美、色彩美、装饰美等等,什么是明暗对比,什么是色彩对比,什么是阳刚大气的美,什么是秀丽的美。辅导学生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初步学习运用绘画等美术语言,逐步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注意不要使美术课从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走到另一个极端。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显而易见,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不只是通过课堂学习完成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需要多渠道的学习与实践,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其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通俗的美育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