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

国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范文1

那么,中国设计的问题在哪儿?或许就在于设计师与企业之间:支持而不只是单一要求;鼓励而不是一味漠视:注意而不是不理不睬;相互给予机会而不是彼此疏离;积极沟通而不是回避合作……对话,也许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却向提升中国设计迈出了一大步。态度,将决定着中国设计的高度。

艺术家谢东的“水纹”骨瓷系列,灵感来自无规律的褶皱和水纹。她希望自己的作品有实用价值又能够被欣赏,就是生活和精神上的结合。她对不可捕捉或转瞬即逝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说漂浮的云、看不到的空气,正在融化的冰、流动的水或者阳光下的影子……都是自然界里一些在发生、但容易被人们忽略掉的瞬间,比如褶皱的纸,你看这纸它放在这里它还是有一定的状态,但是你再一动的时候就再也保持不了这样了,找都找不到了,谢东想把这种东西留住,也就是把时间留下。

上海木码设计机构新推的“砧板”实木茶几可以组合或单体使用,浑厚沉净、大气而不失韵味。桌面由多块碎裂木块拼接而成,裂而不散稳而不拙,全实木的桌体由技术精湛的工匠们打造而成。茶几底部的隐藏式滑轮使其挪动起来非常方便,随意变幻的形体增加了使用者的乐趣和互动性,还会时而生发出无限联想。

为迎接中国鼠年的到来,易造设计特别推出幻晌第三代产品――i-jerry,一款可小老鼠造型的音响。它的两只大耳朵作为音量的调节键,面部有可以控制播放的时尚灰色按钮,不远处那个散发着诱人气息的“奶酪”实际上是音响的一个遥控手柄,易造的设计可以让您在整个音响的使用过程充满着乐趣,如同在逗趣家中的小宠物一般。

吕永中的“香火”系列,灵感来自儿时记忆之中“香火繁盛的寺庙,炊烟袅袅的乡村……”,设计师深感当下四处蔓延的高楼、飞速延伸的道路让人们淡忘了这样的场景和韵味,所以尝试用西方固有的简单明确且冷静的形式来承载固定我们久已陌生的中国韵味。

木码设计掌门人侯正光的栅一孔雀GAP,是一把可调节的椅子,它的构造很象常见的瑞十军刀,那是一种最典型的可折叠的多功能工具,同样,这件设计也是通过折叠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同时保证最小的储藏空间。侯正光命名这个椅于为“栅”,因为从栅格的不同角度,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光线,从而接触到不同的风景。随着栅格内景物光线的闪变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近似完整的画面,这是栅格的魔力也是人与栅格互动的结果,当你试图展开这把椅子的时候,你会发现无数个可能。

这款银色的户外家具用不锈钢钢条制作,因为椅子的面呈现凹凸感,所以叫“飞毯”,设计师侯正光刻意营造漂浮的视觉印象,琴弦般的钢丝增加韵律感,还有多种组合方法。使用者可以多角度的体验这组家具,或许设计师在借此探究超越人们常规的坐卧行为的新方式吧!

设计师尝试用更加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全新设计,来传承中国传统的神韵和内涵。“篆书”系列椅子是用两片长短不同的模板相互插接而成,采用斜向的榫卯使结构更加稳固,而且每片模板都运用纂书笔画的特点,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方圆兼用,抑扬顿挫,起笔、运笔、收笔、一气呵成。

洛可可设计公司凭借一款小小的炫彩Dazzles指甲刀系列获得2008红点大奖,“炫彩系列”指甲刀是一款倡导个性生活方式的设计产品,设计中大胆的将轻薄的小牛皮覆盖指甲刀,融合材料之特点,使其遮盖冰冷的不锈钢,保证了使用者的手感。使用最节省材料的工艺将两种材料结合,很好的控制了成本,同时又很大程度的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将小牛皮上色,使客户能够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产品,由于颜色多样,更能让一部分客户成为收藏者,因为不同的心情随时更换不同颜色的产品,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金属质感的香具透出阳刚之气,这些发自设计师内心的东西,总是带着水土的烙印。吕永中要求自己做的创意一定要能被人享用,并有我们生活土壤的气质。他想表达传统和现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一系列跟他心境转变和时代的变迁都有微妙的关系。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年轻家具设计师刘玲显示了新世代设计师的成长背景。她在一个偶然的清晨里将一条牛仔裤变成了一张椅子。当你在感受某种转换时,就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有点矛盾的想像世界。

不锈钢锻造的器皿很有气度,设计师吕永中认为现在是“机器+手工”定制的个性时代,一些产品只适合少数人。他希望还原设计的本质,追求本源的东西,创意一定要能够被人享用,并有我们生活土壤上的气质。吕永中期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互动,他只是抛出一个东西,让你继续去完善对于它的想象……

在蒋琼耳的理解里,艺术可以无处不在,不一定是挂在墙上。利用创意的思维、形式把艺术感觉邀请到设计中,散落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可以是提着、穿着、带着、坐着……生活需要浪漫,艺术化的生活是随性和有诗意的。

设计师江黎一贯主张做设计要把人对于物质的感性体验表现其中,在作品“方缺”中,家具形态中的每一个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她对使用者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关怀。做到这一点,设计至少是成功了一半了。

周和他的指南设计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中国现代设计?这是他们在欧洲出售的“s.core”系列家用产品。“s.core”诞生的初衷是希望能解释什么是当代中国设计,木器和瓷器是目前选择的两种材料,其共同特点是简单、容易把握,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周佚说“谈到中国,一般谈到的是几千年前的文化,那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什么东西传承了?什么东西流失了?仿照历史是不对的,中国现代设计不只是在产品上加上历史上的图腾,我们传承的应该是一种价值观” 。

国内的设计院校也一直在尝试设计与商业的接轨,这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2006年本科毕业作品,中央美院设计学院肖勇教授一直和学生强调用自己的语言真诚地面对设计,不必盲从流行,独立的思维与成熟的品格是设计走向成功的基础。

人物

周 佚

上海第一家工业设计公司――指南设

计的创始人。

你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

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身份 设计师

设计管理者……

你的设计涉及的范围?

产品设计和设计服务等。

你有没有与哪些品牌和设计机构合作?

夏普、西门子、英特尔、摩托罗拉、耐克,Fluck(美国福禄克电子测试工具公司)

你最近在做什么事情?

筹备开在北美的设计事务所,还有今年在英国关于“Finding value”的演讲 以及为土耳其最大的咖啡商设计智能咖啡机等等。

吕永中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中法合资唯品设计设计总监,“半木”原创家居品牌创始人及主持设计师。

如何定义你自己的身份?

有艺术追求的设计师,主张创意面向生活,你的设计涉及的范围?

家居产品(家具饰品)设计空间设计和摄影艺术作品。

你有没有在和哪些家居品牌和设计机构合作?

以前很多 现在则比较少了,我们在从新思考合作的方式。

最近你在做些什么事情?

在设计上研究与时空,自然间的关系,另外就是准备上海“湖丝栈”创意产业园 半木新店的开业。

XL+DESOGN

谢臻,刘力丹2005年创立于上海。X-谢臻,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业设计硕士。L-刘力丹,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业设计硕士。

你们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有些人是介于设计和艺术之间,但是我们还是比较明确,就是产品设计师。

你们的设计涉及的范围?目前我们的核心部分是消费电子类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订单设计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设计师从自身角度出发的设计有点像作品。

你们有没有和哪些品牌和设计机构在进行合作?

有德国MEDOON工业设计中心Trends机构,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荷兰飞利浦电器等等。

你们最近在做些什么?

准备做一些家具类的设计,完全是盈利之外的一些工作,开始肯定是从概念出发,再把它们产品化。

谢 东

生于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讲师被意大利著名品牌Driade聘为设计师。

你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

我更愿处在艺术与设计之间的游离状态,这样对我来说才没有更多的束缚,希望生活和精神上的东西能够结合也就是艺术与设计兼具。

你的设计涉及的范围?

我的设计范围没有任何的边界,希望它有无数的可能性,我只是不断在寻找。

你有没有和哪些品牌或设计机构在进行合作?科宝博洛尼,意大利DRRIADE和羽西之家等。

蒋琼耳 “蒋琼耳唯品”的掌门人,最早为媒体注意,是因她设计的一系列以工业废弃品为材质的首饰。

你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

我觉得还是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双身份因为我们同处于,中国与世界双重文化背景下,这种双重身份和双重京化背景,对我现在做艺术、设计都有很多的影响。

你的设计涉及范围?

家具、装饰品、首饰、服。

你有没有在和哪些品牌及设计机构合作?

有,如国际顶级家具品牌Artelano等。

木码设计

国内最具实力的设计公司之一,四十余位国内外设计师,涵盖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以及相关推广设计等领域。作品荣获德国IF等多项国际设计奖项,为木码赢得了国际声誉。其创办人侯正光和设计总监路易 劳伦斯(LUIGI LAURENZI)先生在国际家居设计领域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你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

设计“业务员”,将好的设计推销给客户。

你的设计涉及的范围?

家具和其他设计,如平面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

有没有在和哪些品牌及设计机构合作?

奥柏,联邦、奥耐,威斯丹佛等等。

最近在做什么事情?

对由奥耐支持的Art deco产品研究,还有“慢生快活”(我们未来第一家店)的品牌内涵设定和准备工作。

内声音

周佚:设计指南者

概括地讲讲你所了解的本土产品设计行业的现状?你认为自己目前正处在哪种状态中?

我们谈中国,往往谈到的是几千年来的文化,这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什么东西传承了?什么东西又流失了?其实,我们应该传承的是一种价值观,就像我们的家庭观念,再比如“秦晋之好”……中国的浪漫主义也不同于法国的浪漫主义,它更安静与平和……

我认为设计是无法超越社会发展的,它一定是置于经济的前提下。中国设计就像是一个30岁的人,它的欲望很强,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觉得越多越好,而不是说“这样”就好、“适合我”就好。搞设计的也会觉得公司越大越好,然后是合同量越多越好,客户越有名有好……

其实,创意每个人都有,但设计则是一种方式和技能,是一种专业执行能力。工业设计通常会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我自己的公司也是一样:第一个阶段是生成发展阶段,为产品而设计,对设计的期望是“点金”,考虑的也是如何赚人眼球;第二个阶段,是转型,比如如何国际化,考虑的是设计的质量;第三个阶段,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中国的现代设计。尽管我们开始走向国际化,但最终还是一个中国的设计师……

像我这个年龄,或许我没有想清楚我一定是谁,但我的确要想明白我该做些什么,当我已做过之后,便开始学会放弃,我们还年轻,为什么非要挣到100块,80块不也可以嘛?

说说你们遇到的瓶颈或困惑?

以我的愿景,我们需要配套的人力资源,很多国内的设计师眼下可能还达不到我们期许的目标要求,而海外资源又成本过大。我们的优势是成立时间比较长,有些中小型企业也比较相信我们的设计判断力,但我们也还在成长之中,这就需要资金和通路。

如何看待国内的家居企业?他们的不足或局限是什么?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由大国变成强国的阶段,可企业却还是从一个制造业到另一个制造业的过程。中国企业必须解决一个,“整体创新”的问题。我觉得日本在传统继承和创新设计方面做得很好,他们的确很尊重文化,你到东京或京都的一些地方,从建筑到文化形态,方方面面都会感觉到那是一个有传统的城市。而象“无印良品”,则又传递了一种让人欣赏的现代生活态度。而目前国内企业和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消费价值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创建这种价值观的一种努力,设计师、商家和消费者可以一同承担起这种责任。

吕永中:设计,由感而发

概括你所了解的本土家居产品设计领域的现状?你认为目前自己处在哪种状态?

就上海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初曾一度流行古董家具,后来老东西越来越少了,就开始做仿红木的,再后来是Art deco风格的,融合了一些当地风格……这确实也能代表一些上海的特色。从生意的角度,用

好的木材做这些东西 定会有不错的收益,但我认为应该追求一些更加本源的东西。这大体能勾勒出国内家居产品设计领域的现实状态,商业利益不应成为设计的惟一目标,我们更应该具有国际的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原创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引起很多专业人士的共鸣,人们的观念在转变,也在开始思考什么是适合我们的居住空间了,设计,是要打造适合我们居住的空间还是要创建一个秀场?未来,我们还能为这个空间的建设做些什么呢?这个空间还能持续发展吗?真正关注人们的生活品质、合乎人性的设计,才是永恒的追求,

你是怎样看待设计本土化和国际化?

现代设计进入中国已经二三十年了,我们已完成了一个积累过程,像设计方法和程序等,现在正处在一个爆发期。我认为中国设计未必要由中国人自己做,外籍设计师只要关注这片土地,他们会起推动的作用,而我们本土设计师,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还是80年代后,只要在从他们的层面认真地做东西,这些发自内心的设计,总是带着本土的烙印……这是很丰富的一种态势,也是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谈谈你自己作品的设计思想和概念

我们还是依据产品本身的特质和属性来进行设计,从材质来表现,以免伤及我们所追求的气质。现在是“机器+手工”定制的个性时代,一些产品也只能适合一部分人。我们希望把设计的一些“赘肉”清除,还原它的本质,我称其是“剥皮抽筋”,就是追求一个本源的东西。我们想要做的创意一定要能够被人享用,并有我们本土气质。我想要表达传统和现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期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与人互动。我只是出了一个东西,让你继续去完善对于它的想象,这也是我最期待的东西……我觉得艺术是有感而发,我的设计也是要有感而发。这个代表着你想要什么和你目前所处的状态……而这些与我的心境转变和时代的变迁都有密切关系。

目前,在设计工作中你遇到的瓶颈、挑战和困惑?

半木品牌创建才两年时间,我希望让更多的人去享用这种设计。可怎样把成本降低?怎样去量化?或者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实现,则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XL+DESOGN:让设计自由呼吸

谈谈你们了解的本土产品设计领域的现状7你们认为自己正处在哪种状态?

现在,国内的环境和机会都是很不错的。欧洲设计需求已经相对趋于饱和,而中国还是一种爆炸性的需求。2005年,我们留学回来的时候,看到国内已经有很多的设计公司,有的做的很好也很成熟,他们和一些大品牌也建立了很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国制造业也越来越成熟,亦能支撑 些设计概念的实现,但“中国设计”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还是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我们在成立的第 阶段没有找大品牌合作,跟大品牌合作自然是件很好的事情,但也会被他们影响太多。前期我们想更专注于设计,寻找能够深度合作的伙伴。

请谈谈你们作品的设计思想和概念

我们比较倾向从能源角度考虑去我们的设计。还有。也认识到设计师要在心态上学会去放弃,产品设计只是中间阶段,往前是市场部分再往后是工程部分,我们只是产业里面的一个环节,需要很多其他公司的支持……设计好比“T”字形,我们的设计需要坚持做到一种深度,但也需要注意与各行业的“广度”交叉性。

你们在设计工作中遇到过什么瓶颈、挑战和困惑吗?

这两年,我们基本上是在经历从设计师到经营者的转化过程。原先是我们两个人合作得较多,也很顺,但之后人多了转动起来就蛮痛苦,因为这要涉及到一些管理工作。原来只是要激发自己的想像力,现在则要激发整个团队,原来我们很享受,画画图,听听音乐,但等到有团队的时候,你所考虑的就不只止做好设计的问题了,还会有其他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你们如何看待国内的企业,他们的不足或局限是什么?

中国现在的生产力是非常的强大的,“中国制造”不再代表品质很差的东西,世界上不少很著名品牌的产品是在中国制造的,这些对内地工业设计的支撑是很大的,这应该会是产生好设计师的土壤。但我们曾经碰到了两类比较让人头疼的商家,一种是对设计的期望值过高,有些客户想通过一个设计就能够改变他们的形象和命运;另一种则是对设计的认识过低,他们觉得设计就是美工做的事情,所以企业领导的主观意志很强,而不是认识以客观条件为依凭。另外也有些企业还往往会压缩设计的周期,这样,可供设计师“深呼吸”的空间就很少,就是说在这样压力下设计师是没有空间和时间去多想的,所以慢慢就形成了越来越低的评价模式。同样的设计方案在国内可能一个月就通过了,而在国外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让产品发展得更完善。

谢东:凝结之美

概括一下你所了解的本土产品设计?

我觉得本土与国外设计的差距不只是能力和机会,而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在国外,很多人好像生来就融入在艺术环境和艺术需求当中,他们每个人似乎都会有独立的审美意识,对美的尊重和崇尚已经超越了“吃饭穿衣”的层面。而我们在这方面就差了很多……对于商业设计而言,美是其中的一个必然前提,这是与国外的一个较大差距。

怎样看待设计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概念?

对于我个人来说,没有把本土和国外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比如在外国人眼里,我的东西也许有一点中国的味道,但我不知道那种东西到底在哪?可能是特殊文化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印记,但是我做的时候半点刻意的东西都没有。我觉得做艺术主要应发自内心,而不应一味地突出某种特征。很多状态是水到渠成的,因为美是有通性、可以跨越任何地域界限的。

谈谈你自己作品的设计概念

我对不可捕捉或转瞬即逝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说漂浮的云、看不到的空气、正在融化的冰、流动的水或者阳光下的影子……这些都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但容易被人们忽略掉的瞬间。再比如褶皱的纸,稍微一动之前的样子就消失了,我想把这种东西留住,也就是把时间留下。还想尝试表现“轻”的状态,像没有地球引力一样的感觉……

说说你在设计工作中遇到的瓶颈、挑战或是困惑?

从创作本身来讲,我没有过太困惑的阶段,相对来说是比较顺畅的。但是人本身是却有周期的,有的时候会什么感觉都没有,这时我就会出去旅行,或者会把现有的作品从新整理一下,比如说以前的“褶皱”和“水纹”系列,我会思考怎么能够更深一步或是更让自己觉得满意一点……

对本土家居品牌的期待?

很多国外的家具品牌对细节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他们会很认真地完善设计师的意图并付诸实现,但国内企业的配合力度就不够,这样设计师会很累,经过几个回合的磨合实现不了期待的那种状态,也可能就气馁了……一件好的设计,我觉得

差一点点就不是它了,所以希望家居企业能够给以设计师更多的配合和支持。

蒋琼耳:弃之形,取之意

讲讲你所了解的本土家居产品设计行业的现状?

任何产品最后都要依赖“创意+品质”的支撑,只有在两者实现巧妙结合的时候,才能达到完美。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我们虽然也有好的想法和好的王艺,但至今由于经济和市场等的限制,还没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有些好的概念仍然在沿用工业生产的方式在做,品质只达到70~80%,而没有达到它应该的更高价值。在这个充满创意的世代中,我们只有在“创意+品质”上很好地下功夫,才能改变“中国制造”形象,而成为真正的“中国创造”,这将会是我们行业的新坐标。

你怎样看待设计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概念?中国设计如何走向国际化?我们现在的差距在哪里?

我觉得不用去比较,因为我们与两方本身就是不同的文明,但对艺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现在我们的本土设计师大都敢于想象,敢于去尝试,没有受任何学院派的束缚,这是我们的优势。还有大批出国人员都在回国。只要你揣着一颗开放的心去体验,去感受,让西方的东西成为你的,就会与你身体中的中国血液和传统文化融在一起。

设计师也需要的是走出国门,去世界的舞台上检验自己的设计。设计师要敢于走远,心灵要广大,在品尝著名品牌的时候,也许才会获得更多。心有多大,天地之间你才可能有多大。设计始于无形,弃其形,取其意,它才可能是属于全世界的。

另外我觉得设计不能单独存在,设计的成功需要市场认可。我们在行业整体协调和建构平台方面的确没有西方完整。我们不该只是设计师在跳舞,而应该是一曲交响乐,其中包括媒体、政府和教育、市场等一起来演出……

谈谈你自己作品中的设计思想、概念……

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设计也无所不在。一幅画被一个收藏家收藏,那只是独自拥有,那么,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可以让艺术被更多的人分享呢?利用创意的思维和形式,把艺术作品及艺术感觉融入到设计中,并散落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就可以提着、穿着、带着和坐着了……而让艺术与时尚相遇,这就是我的一个新尝试。在设计上,我一直期望的目标是把创意和最高端的产品品质完美结合起来,希望通过这样的进步改变中国只有制造的观念。

木码设计:慢生快活

概括一下你所了解的本土家居产品设计行业的现状?你认为目前自己正处于哪种状态?

目前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国内设计状态上不够健康――消费者的审美意识还不够强。各种原因很多,不过我相信中国老百姓的审美是会与时俱进的,制造商也是一样。这种变化的速度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中国设计如何走向国际化?

一个国家的设计影响力和经济有关,当你在总体实力上有了话语权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被关注的条件。现在,中国经济呈井喷之势,必然会带来全社会文化和艺术层面的辐射效应。

参加国际展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推动。今年的米兰展,我们去年已经申请了,但因为比较晚所以就没有去成,但我们明年应该会去。

谈谈你自己作品的设计思想和概念

我们主要从品质、设计和成本这三点上来考虑自己的设计,希望设计能有前瞻性,以我们现在拥有的制造资源,尽量去追求高品质。我们有一个大的审美、设计理念,在这个基础上,再调配一些其他设计元素。目前我们自己的品牌还没有成形,主要是为与我们进行深度合作的客户开发产品线。

谈谈你自己近来的兴趣点和设计、研究方向?

在准备我们的展示店,叫“慢生快活”,但由于产品面貌上的问题,还是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前期的准备、品牌策略及其内涵已经确定。每个人都是有两面的,如善与恶、天使和魔鬼、安静和喧闹……我想把这些东西投射到设计中去,设计不是一定非要框定在一种什么风格中,而应是一种混合体,让你自己去不停地去筛选。

还有,就是由奥耐支持的基于Artdeco线索的产品研究,或许这会与上海符号冲突很明显,但我们也觉得比较有意思。

你们在设计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困惑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两块。一是从我们自己研发的角度,始终需要一种理论支撑,要有一种哲学基础。有时候还会追究: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生活中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感到,需要彻底干净的哲学意识。二是跟市场的平衡,我不愿意一件产品被“削”成垃圾,也不希望一件艺术品被硬塞给制造商,所以,两者中间需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没有想过与之进行商业合作的国内家居品牌?

和商家品牌合作,我们有两个选择条件,要么他们有巨大的市场,要么有发展潜力,我们之间有对等的交流。我们也想和一些四川的“恶俗”品牌合作,停止他们“贩卖垃圾家具的行为”,这样会比跟一个大牌合作更有意义。

洛可可的“上上签”

你们的设计涉及的范围?

通讯、数码、时尚生活用品、医疗设备、UI、VI和工业自动化。

你们和很多品牌都有合作,说说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合作的感觉是有些不同。一方面,我觉得国内的企业对产品开发的进度要求比较急,在国外开发一款产品的周期是7-8月,而在国内往往就被缩到了3个月或更短。我一直以为,一项好的设计是研究出来的,永远不只是灵感进发。如果研发的周期过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销售、维修)还没被人注意就已经上市。另外,国外产品更注重品牌的一致性。

最近你们在做什么事情?

做了几款灯的设计。家居家具设计,会是今年的发展方向。

如何看待设计师与商家两者的关系?如何界定一个成功的商业设计?

设计师与商家之间,要形成一种互相信任和依赖的关系。设计师要帮助客户提升产品的价值,而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又会为商家带来利益,这样,商家就会形成依赖设计和设计师。当客户开始依赖设计的时候,起初只是一个由惊喜到愉悦的信任过程,逐渐地就会产生依赖,那时,商家就会把设计师作为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

设计师要为客户打造的是价值的体现,即怎么样通过设计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我们主要是为用户提升情感价值。自然,以上都是设计师应该关注的两方层面。设计最终价值体现在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是否满意,愿意消费这项设计,愿意花100元买一款指甲刀。这样,该产品的消费购买力增强了,客户的利润增加,这个产品就算成功了。

概括地讲你所了解的本土工业产品设计行业的现状?

中国产品设计还只是处在婴儿期。我认为全民对设计的意义认识还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设计对产品发挥的作用。目前,

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还不够。而对这个行业的教育、师资和设计师的素质以及相关设计公司等,用户的认知也都还不够。这个认识过程,韩国已经走了20年,日本走了近半个世纪,所以我们也应脚踏实地去探索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这个过程。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包括科技、文化、艺术和设计都会很快繁荣。

谈谈你自己作品的设计思想、概念,或者说说创作时的感受?

“上上签”,是一款具有中国风格的便携式牙签盒,曾获2008年国际红点奖。这款名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祁福文化,并透着一层厚重的象征意义,从原始的占卜到摇签卜卦的仪式,中国人几乎一刻也没有与图腾、祁福行为相离过。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别致的名字,正是期望它承载传统中国人对人生凶吉和仕途顺逆于命运的先行体验。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上上签”时,都会觉察到其中深刻意象在隐隐地传递给他们,而这种意向恰取材于中国古代建筑天坛祈年殿的殿顶部轮廓。这是中国祁福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这样内屉中的牙签,便具有了内部承重立柱的象征意义,于是最终赋予了该产品以“上上签”“墙倒屋不倒”(中国传统木建筑中砖不承重)的映射:即使签废,精神依存。

不仅如此,上上签在创作过程中,还首当其冲地选择了“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国祁福文化的心理皈依,而红色的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甚至红色的奥运会徽,都是中国红的情结所在。从四色量化和科学角度进一步解析神秘的“中国红”,你会发现它的配比为0%的青色、65%的品红、100%的黄和5%的黑。总之,这种十分特别的红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祁福情结。(摄影周之毅)

企业的声音

开始,我们慕名找到洛可可设计公司,只是想让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牙签盒外观,以便于我们的市场推广,可是,当作品真正设计出来之后。它不仅获得了国际大奖,而且大大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它涵纳了很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从外形到内在情感依附都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同时,洛可可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帮我们进行了新的拓展。让我们的产品跟中国文化起来,使我们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有了更新、更大的突破。(唐继锋“上上签”项目负责人)

谢勇和i-mu的故事

说说你自己和易造设计吧?

我是一个崇尚自然的设计师,追求朴素与理性设计,反对一切矫饰。从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城市建设与环境、服务娱乐以及公共安全领域,都有我们设计的产品。不久,还可能与陶瓷卫浴方面的一个品牌合作,同我们合作的企业有联想、方正、海尔(电脑硬件系统)以及爱国者等品牌。

中国设计如何走向国际化?

在王业设计领域,我认为很多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正在和国际接轨,不过,本土设计要走向国际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国内设计还是要加强向国外设计的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对于人家好的设计,要细心琢磨设计背后的故事和设计的核心,理性思考,吸纳真正有用的东西才能进步。

谈谈自己满意的设计

虽然现在看来,自己以前设计的作品都有能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不过我对i-mu音响还是很有感情的。i-mu的诞生有个小故事,它是利用从稀土中提取的超能晶体,在强弱变化的电场中伸缩的特性,借助任何一个硬质介面就可以发声,并具有不同特色的音质。也就是说,i-mu本身是个震源,而接触面都变为了扬声器。我在设计时曾反复地思考,不停地模仿超晶导体在桌面发声的原理。有一次,当我用笔尖轻轻敲击桌面时,灵感油然而生――这不就像是传说中“月兔”在“捣药”的动作吗?我们为何不把它设计成一个“捣药瓶”的造型呢?这样,中国传统的民间传说“月兔捣药”的设计概念就最终被敲定下来。

你如何评估设计师与品牌之间的商业合作?你认为,商业合作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是品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设计可以通过产品把品牌文化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实现品牌的延伸。另外,好的设计还要能帮助品牌实现商业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它的销量。如果产品设计出来但却无法销售出去,其实也是失败的设计。我认为好的设计,就是要“叫好又叫座”。

(摄影 周之毅)

企业的声音

什么样的契机请易造来设计?

当初幻响选择了几家国内知名设计公司来为我们出设计方案,其中易造设计非常积极认真地和我们沟通。那时,我们还是企业的初创期,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可的确非常感动。谢总当时自信地表示:我一定会交给你们一个满意的设计方案,即便不赚钱,我也要设计这款产品。几家设计公司分别出设计稿来竞标,我们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最终,易造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他们的确没有辜负幻响的期望。

设计中有无遇到过磨合问题?期间最满意的是哪方面?

双方的初次合作遇到磨合是一定的,但每次在沟通之后,易造的设计人员都能第一时间理解我们的诉求,并且把我们的想法融合到设计之中。最满意的地方就是通过他们的设计,真正赋予了I-mu幻响以生命力。

如何看待本土设计及其未来趋势?

以前,鉴于对国内设计不甚了解,还有欧、美、日、韩设计前沿地位的确定,的确是对本土设计有些缺乏信心,但通过和易造的成功合作,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国内设计已不容小觑。日本设计,人们想到的是精细小巧;韩国设计,人们想到的是绚丽多彩:提到美国设计,人们可能想到的是华丽,那么中国设计呢?中国设计自然要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made inChina”到“design by China”,相信未来的国内设计领域会呈现出超越性的变化。

(张昕尉幻响神州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方海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您觉得本土设计和国外设计的区别和差距在那里?

我认为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首先表现在设计理念上,国外是在设计,国内是在抄袭,缺乏设计理念。不过,在经济发展和创新型社会的推动下,中国设计的原创和创新性开始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另外,这也主要得益于国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是设计教育的差距,中国的设计教育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设计材料的应用不感兴趣,这是中国设计师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国外设计师在材料运用上掌握的非常好,并且对把玩材料有些痴迷。设计应该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和创意的学科,但是中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是以教授理论为主,在国外,设计教育的老师都是设计大师,拥有大量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教给学生的都是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体验和可以借鉴的方法。当然,现在国内很多学校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正在积极地改革,前景还是很值

得乐观的。

中国设计如何走向国际化?

我认为有两条路 首先我们要走出去,然后把国外最好的设计大师、最好的设计理念和产品请进来,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另外,国内相关的机构,不管是设计师、商家、还是学校都应该和国外设计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多交流。同时,我们要注重开发本土的民族的东西,因为每个民族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国际的。

姚路

高级室内建筑师、品牌策划师。杭州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

你是否在关注本土家居产品设计师或品牌的动向?

像大声层中推出的一些设计师都很值得关注,但他们大多还仅仅停留在发表自己声音的阶段。另外,对上海的一个家居品牌“半木”印象很深,设计得很好,但很概念化,或许在使用上有一定局限,还未在我自己的项目中用过。很多优秀的本土设计师因为露面机会不多,所以大众的认知度相对较低。由于得不到商业支持,设计师往往只能自己掏钱做自己的品牌。

你觉得本土设计与国外设计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

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成本投入以及创造过程中实际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的应该是技术上的问题,而不是理念的问题。很多设计师都有好的想法,但是技术上却做不到。另外,就是国外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可以打开思路,激发灵感,而商业机构会与教育机构合作,成为已成熟的商业模式,有很多环节在支持。像国外很多大奖赛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在中国,这种结合的模式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了,但这之间缺少一个连接的环节,就是经纪人。

最近在做什么事情?

打算做一点家具设计。在我看来,设计的核心在于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不仅仅是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我从不把自己仅仅定位为室内设计师,我乐于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玩家。除了室内设计,我也会做平面,广告和展览等,保持一个多元的方向。

郭毅

中国十佳酒店设计师。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成都世纪城天堂国际酒店等众多知名酒店的设计师。

你是否在关注本土产品设计师或品牌的动向?

我很想找到很好的产品设计师,但一直没有遇到,厂家中的产品设计师执行和深化能力都很强,但原创能力明显弱一些,在产品设计师方面,我接触比较多的都是厂商中的主设计师,而我们做的酒店中所使用的东西,大多是自己公司艺术设计部门的原创设计,我们今年会组建一个王业产品设计中心,不过所设计的产品都是针对我们自己的项目的。

你觉得本土设计与国外设计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

差距主要在系统的设计方法上,从根本上就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天生就“缺钙”。那些经常与国外设计师进行合作的设计师及相关设计机构会更有潜力,他们会通过项目合作,通过去国外学习培训,学习到以前学不到的东西。

目前,你在设计工作中遇到的瓶颈、挑战和困惑是什么?

做设计是很严谨的,是科学性的东西。目前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向前走,很清晰,不过,我的公司在培训和工业产品研发方面却缺少人才。现在肯学东西的人不多,大家都在忙着赚钱了。

你是否想过与国内某个设计行业品牌进行商业合作?为什么?

如果大家能找到共同点,当然可以合作。如果我们做的产品除了自己的项目之外,市场对其也有需求,那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商业合作是必须的,如果光画张草图,做不出来等于零。

赵瑞海

曲美家具集团总裁

有没有在持续关注本工家居产品设计师的动向?

本土设计水平提高的很快,专业人员素质也有很大进步,但是真正能进入市场并获得成功的还不多,原因是在于我们的设计离市场比较远,也缺乏市场化比较可行和规范的模式支持。我对国内设计师了解的不多,但在杂志上看到有些作品真的不错,很有国际水准,我也希望有机会与他们合作。

你们和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合作,觉得本土设计与其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

欧洲设计师的特点是比较成熟、规范,但成本较高一些。国内的设计师需要企业的支持更多,也要更多参与市场的定位工作,不易评估结果,但是成本较低,今后是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中国设计的国际化,我觉得要先学习国际的设计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使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让设计师有很好的收益,也有规范的运行模式,这或许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只是要我们的设计师向国外学习或者拿几个国际奖项,而不能进入产业化的转化,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了。

你如何界定一个成功的商业设计?

企业与设计师是也如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互利双赢,是高度市场化的伙伴关系,一个商业设计的成功主要反映在商业利润上,它是否可以准确传递设计者的想法,通过设计与消费者沟通,来传达企业的内涵,最终得到消费者认可。

叶海

德国唯宝上海代表处总经理

有没有在持续关注本土家居产品设计师的动向? 有没有在和一些本土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合作研发产品?

其实我们还是很关注国内设计的,也经常会看一些新的设计作品,但是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因为唯宝的产品针对的是很高端的客户,它的产品也是在全世界销售的,可能中国市场只占到全部销售1%的份额,那么,中国本土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在生产后是否能覆盖全球市场,国外的客户是否能接受,这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市场的考验。不过,我们也希望能有机会和设计师面对面地沟通,大量的自由接触也许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你们和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合作,觉得本土设计与其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

国外的设计师很尊重品牌本身,也许他们的设计有时没那么新潮,但却是和品牌精神,品牌内涵相契合的。而国内的一些设计,虽然经常会有一些特别的设计,变化也很快,但这些设计没有能真正表达品牌的特点,缺少这一品牌在精神上的沿袭。

你如何来评估设计师和品牌之间的商业合作?或如何界定一个成功的商业设计?

我认为评估一个商业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能笼统地归结为一句话,而要看当时设定的具体商业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比如说,这次设计的目的就要完成多少多少的销售量,那最后就要拿销售量来衡量;假如设计的初衷只是针对某个主题做的特殊宣传活动,那就得看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设计之前的市场调查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商家和设计师的一个共同依据。而且,这种设计并非简单感性的,而是一套非常严谨理性的系统。

谢岳荣

箭牌卫浴董事总经理

您有没有持续地关注本土家居产品设计师的动向?

我们一直有和本土设计师进行互动,我们新近的几位设计顾问,都是聘请了国内设计师,我们公司的设计团队采

取的是中西结合的方式,既有国外设计师牵头的设计团队,也有我们自己的设计力量,是一个相互补充的机构,但我们秉承的设计宗旨一直没有变,那就是寻求国际化的呈现方式。

你们在和一些国外设计师合作,觉得本土设计与他们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

我们和国外设计师合作有几年时间了,差距我不认同,要说区别到是有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关注的是关于产品、空间的整体设计,或者说是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并存的,而国内设计基本是分开的,做产品设计的专做产品,做空间设计的专做空间,这可能是由于社会背景不同造成的差异。中国的设计要走向国际,同样国际设计也要走进中国。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设计是不分国界的,设计和音乐一样,是世界性的语言,最近国内新涌现的一批年轻设计师,在设计创新上很大胆,值得关注。

说说你们对本土设计的期待?

其实我一直坚信,中国设计师最了解中国人的审美需求,但设计师的成长是受到社会价值观左右的,中国设计师受到重视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中国的企业尊重设计师习惯的形成时间就更短,如果要我说对本土设计师的期待,那就是不要功利,单纯去做学问就一定会成功。

胡晋

东陶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有没有在持续关注本土家居(产品)新锐设计师的动向?

关注过,本土设计师似乎从家居产品设计开始入手的比较多,很有意思,至少这些产品很有趣味性,

你们和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合作,觉得本土设计与其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中国设计怎样走向国际化?

我们还没有与本土设计师合作过。我们和日本、法国和美国设计师合作比较多,他们很重视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强调赋予平常的东西以设计感,强调所设计产品的实用性。至于设计的国际化,我认为这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发掘人类的共同生活需求的创新能力:能够发掘共同需求,所设计的产品改变或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这个改变或影响在不久的将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此,才有设计国际化的可能性。

你们是否在一些研发项目上准备给本土设计一些机会?有没有最想与之进行商业合作的本土设计师?理由?或你如何界定一个成功的商业设计?

很难说。事实上,由于空间的个性化,对产品尺寸外形的要求越来越多,设计定制产品在迅速增加。但如何合作,还需要和设计师的深入沟通才能决定,不同人群对成功的界定不同,对商家来说,产品能被市场接受,同时能提升品牌价值,应该算是成功的合作。对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能够获得便利和愉悦感就算是成功的设计了吧。

蔡明

博洛尼家居用品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没有在持续关注本土家居产品设计师的动向?

博洛尼在去年开始为推动中国设计力量的发展,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共同打造的“为中国设计”系列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都参与了活动,这也是我们为培养新锐设计师所做的,并且我们这个活动会以主题形式继续走下去的,也希望更多本土新锐设计师能参与其中。

目前你们有没有在和一些本土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合作研发产品?

博洛尼对于本土设计师的需求是必然的,博洛尼的很多设计都是咱们本土设计师做的,而且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已经加入博洛尼的团队,其他的有很多也有在跟我们合作,但从事的大都是单品的设计,整体架构的非常少,因为目前已经跟像意大利的lipalini等这样世界顶尖的设计事务所合作,并非是我们崇洋,只是目前国内这种级别的设计师和设计事务所还是有所欠缺的。

你们和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合作,觉得本土设计与其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中国设计怎样走向国际化?

博洛尼长期探究国际设计趋势,目前在我们这个领域的成体系化的设计师和设计事务所还比较少;希望在今后的十年里,从国际合作开始,从低端开始,从单品设计到架构设计演化,多学习多积累经验才能走向国际化;目前他们很少机会能接到国际的合作,有大都也是一些单品的设计合作,架构级的比较少。

曹婉儿

欧美集团总裁,毕业于纽约大学,其后创办欧美集团

有没有在关注本土家居设计师的动向?

有的,随着行业竞争、产品和设计信息的流通加速,促使国内设计水平进步迅速,相继涌现出一批杰出设计师。我们的产品设计研发是多方位的发展的,包括“海归”型专业设计师团队,也有和国际级设计大师,如Mr.MarkPennington、Mr.Paolo Orlandini等密切合作,2008年也启动了与国内设计师的重点合作计划。随着与国内设计师合作的日益频繁,市场对他们的作品将更为期待。“中国设计”不再需要仅靠模仿西式经典设计而存活。欧美集团并非一味与国外设计师合作,与国内设计师的合作计划已在推行。与此同时,藉欧美集团的全球营销网络能最大化的将国内设计师的产品带到国际市场上,我们会主动的去促进他们与国际间的交流。

你们和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合作,觉得本土设计与其的区别或差距在哪里?中国设计怎样走向国际化?

我们与国内设计师合作的优势在于,其自身已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生产能力,便能以最精准地掌握市场要求,做出的产品,更易推广应用。我们与国外设计师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将国际同业的先进产品理念和设计内涵带到中国,但是研发周期比较漫长,沟通比较繁复,对了解当地市场亦颇费周章,由于中外已广泛合作,国内设计已经与国际接轨,故不存在国内设计如何走向国际化:反而国外设计师如希望在中国有所发展,其设计便需趋向更中国化、亚洲化。

RIPS

法兰克福消费品展览会

“Ambiente”,源于1949年的FriJhiahresmesse(春季展览会)。其展品包括礼品,室内装饰品和厨房用品,日用陶瓷三部分。“Ambiente”的举办在每年的2月,现已成为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黄金品牌,每年吸引数千家参展商和上万名买家聚集在法兰克福,展示下一季消费品行业的流行趋势。

Tendence.1948年,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举办了二战后的第一届贸易展览会,传统上被称为“Herbstmesse”(秋季展览会)。1996,“Herbstmesse”展览会被改名为‘Tendence’展览会。2003年“Tendence”被赋予了更多的时尚、高雅,独特和实用的色彩,因此又更名为“Tendence Lifestyoe”。Tendence作为当年秋冬季和圣诞节最为重要、大型与国际化的一个商业贸易平台以及国际贸易最前沿的一个下单的展览会,同时将下一季的新产品在此第一时间。此后,它于每年的8月都要举行,并与2月份的“Ambiente”一起成为法兰克福春秋两季的盛大事件。

举办时间:每年2月与8月

参展方式:于法兰克福展会公司中文网站上通过填写《企业情况调查表》和《参展商培训申请表》在线申请。

官方网站:省略

米兰国际家具展

从1961年米兰家具展创办,到2008年已经有47年的历史了,现形成拥有米兰国际家具展、米兰国际灯具展、米兰国际家具半成品及配件展和卫星沙龙展等四大系列展览,它是全世界家具、配饰和灯具流行的风向标。其中米兰国际家具展是现代家具时尚设计的前沿,不仅是意大利家具出口的平台,也是全世界家具业界人士每年都热切期待的盛会。

时间 每年4月

参展方式

官方网址: cosmit.it

英国百分百设计展

已经有10多年历史的“伦敦100%设计展”,是英国顶尖的当代家具和室内设计展览,主要展出英国及海外设计团体与个人的作品,其中包括家具、墙壁,地板、灯光、面以及住宅配件等各种专门设计。100%的材料,100%的灯光,100%的细节,是这项展览的几大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