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创新的特征

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1

摘要:企业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不是国家政权,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组织,它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管理形式。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越加凸显。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冲击,我国企业当前的行政管理还不够完善。因此,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创新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进行的细致分析,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企业行政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特点;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严峻的考验。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时代的变革,就必须不断的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做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运作的命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不是国家政权,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组织,它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管理形式。我们可以把企业行政管理定义为: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机构、按照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内部的隶属渠道,运用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及方法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的总和。

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内部一个组织机构,不是独立存在的组织,因此它与政府行政部门是不同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只是在企业管理者授权的范围内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有利于企业良好发展的管理,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

其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在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使用大量的命令、指示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企业其他部门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因此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都是具有较强的绝对性。另外,在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企业行政管理指令,就要严格按照处罚条例对其进行处罚,这就体现出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

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及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体现在行政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是以直接具体的行政方式来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手段和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相对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管理目的,其过程快捷迅速,实效性强。另外,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也体现在行政决策和实施的层面上,体现了行政决策运行的及时有效性。

二、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的意识淡薄。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层的行政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行政管理的认识不够,认为行政管理工作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并不能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制定企业相关政策的时候,企业行政管理层不能够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意识淡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熟悉,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从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行政管理活动与实际相脱离,行政管理措施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造成企业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相脱节,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法规尚未健全,仍需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活动,需要有整套为其量身定做的行政法规来保障。在现今大多数企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法规的不健全和不配套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显现出行政制度上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当前,我们缺乏的首先是高效的制度,即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政治、思想、经济要素以实现行政效率增长的制度资源。其中既包括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编制等政治方面的制度,也包括财税制度、投资制度、企业制度等经济制度,这些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最终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

3.企业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

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一言堂”的情况仍然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涉及到管理层利益的时候,他们总是会从自身利益而并非企业利益出发。同时,企业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严重,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创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路径

1.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通过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相关的部门进行行政监督,达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保障体系,强调企业行政管理措施的执行力的目的,进而逐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其次,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有相应的行政监督部门等三个重要的方面,不断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继而健全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不断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不断优化,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确保企业行政管理措施能够充分落实。

2.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企业不能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将导致企业领导者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实时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企业后续的生产运作埋下严重隐患。所以为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机构体制,在企业中合理有效的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每个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3.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方法。企业要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当前企业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一味地关注企业的行政命令和各种企业行政规章制度,行政官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行政效率低下。企业行政管理要注重管理方法的有效性,采取适合的措施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行政效率。定期评价业绩,择优使用行政管理人才。企业人事部门虽一直以业绩评价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晋升的标准,但长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所以企业应该从人才学角度,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科学手段,对企业的行政人才做出准确评价,为企业挑选出最优秀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昊,中小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3。

[2]宝丽嘉.如何设计人力政策和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周晶.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第21 期。

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2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进步,对流通企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流通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需求,故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基于此,本文提出并阐释当前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六大特征,即管理思想人文化,产权结构多元化,经营决策职业化、专家化、团队化,组织结构扁平化,业务流程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管理数字化。

关键词:转轨经济 流通企业 管理模式 创新

转轨经济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流通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相背离,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故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针对当前流通企业制度改革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文章提出现代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六大特征,具体如下:

管理思想人文化

人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延伸和创新,它重视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并不是文化管理首创和独有的。20世纪初,在科学管理阶段初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机械工程师泰勒,基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 “经济人”理论,认为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工作的,因而其主张采取物质刺激的手段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一观点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基本生存条件尚无保障的社会背景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办法。

20世纪30年代,在科学管理阶段中期,行为科学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教授梅奥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他认为影响人工作热情和效率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揭示了人存在着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因而他提出在管理中,要从关注人的本性和本能需要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求、实现人的不同工作动机的手段,以此来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20世纪80年代,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在探究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奥秘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由此推动企业管理跨入了文化管理的崭新阶段。此时,管理中对人的重视已上升为“文化人”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 “文化人”是企业构成与运营的第一要素,决定和支配着企业一切要素的素质及其功能作用,并借助文化的融合功能对各要素进行科学协调和有机整合,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支撑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文化人”概念创新的实际意义在于,揭示了决定人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主要是价值观、信念、道德等意识形态的力量,并且人的需求层次还可升华到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

因此,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尊重员工的社会价值,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和成就感,发挥员工的智慧和潜能;通过倡导先进高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鼓励员工为了共同目标和群体利益而团结奋斗;通过创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条件,激励员工不断追求卓越。以人性假设为基础的文化管理体现了当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对企业经营成败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产权结构多元化

产权制度安排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条件。计划经济体制下流通企业投资主体单一,都为国有企业,由此带来了政企不分、产权责任落实不到位、体制机制僵化、缺乏活力等固疾。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单一投资主体的私有企业,存在着家族血缘关系干预和决策独断专行的弊端。然而,按照新公有制的概念由国家、企业法人、自然人等不同投资主体组成的多元化产权结构才是最优化的选择。

产权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的制衡关系,形成较为合理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不同文化相互融合,集合不同身份股东对企业经营思想、发展战略和策略所持有的不同观点,有效地避免了“一言堂”造成的决策失误;有利于解决流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投资和经营风险、实行科学管理等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途径有:实行企业内部管理层收购和职工持股,吸纳企业外部非国有经济的投资主体;私有企业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途径有:引进新股东,增设独立董事,将家族资产明晰到自然人。

经营决策职业化、专家化、团队化

领导体制是企业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般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的领导机构设置。即使是实行了公司制,董事会与经理层仍是一套人马重复任职。而且国有企业按照行政干部晋升职务的程序标准配备经理,实行企业经理官员化。这种领导体制缺少制衡机制,在科学经营决策方面也不具有优势。

为克服这一弊端,公司领导层的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应尽量减少交叉重复任职,使经理层成为一个独立经营决策的领导机构,并且按照流通企业经理必备的基本素质及特质的条件要求配置职业化的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德、智、体、能、绩五大方面,具体包括学识学历、阅历资历、能力业绩、品格声誉、身体及心理健康等内容。

此外,流通企业职业经理人还应具备相应的特质,包括思想敏锐、富于想象、善于审美、敢担风险、注重细节、富有激情、沉着果断、勤奋进取、廉洁奉公等。选用职业化的专门人才组织领导企业经营,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可避免非职业人员因缺乏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所导致的决策失误和损失,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投资人的利益。

为应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流通企业经理人不仅要求职业化,还要求是精通现代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谋略、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锐意创新,成功经营。

另外,大型流通企业的组织领导仅靠一、两位专家的智慧和能量还远远不够,必须有一支由若干专家组成的管理团队,包括公司级和下属各部门的管理者。团队成员之间在知识、能力、技能、专长、性格、气质、年龄、性别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的最佳结构,以谋求有机整合而形成更大更强的领导功能。

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国有大型流通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一直沿用直线职能制的模式,实行“两级核算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即公司财务部为一级核算,各商场或部门财务为二级核算;三级管理即公司管理层、职能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三个管理层次。

这种机构设置使各商场和部门分别掌握人财物的支配权和经营决策权,实行分散经营,大大削弱了企业总体控制功能。由于基层管理部门权限过滥过大,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资金、人员、商品等资源和购销运存业务活动,无法在企业整体范围内统筹安排和集中管理,造成资源损失浪费严重,流通成本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这还会造成商品购销业务和在人财物管理中损公肥私、贪污受贿、肆意挥霍等违法乱纪行为普遍存在,屡禁不止。最终导致国有企业不合理库存增大、劳动效率低下、资金严重匮乏、冗员过多、债务包袱过重、经营亏损而难以为继。这一现象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批大型国有流通企业走向衰落或破产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许多优势流通企业引进发达国家成功企业的扁平化组织形式,实行“一级核算两级管理”。商品购销、人员调配、资金使用、财务核算等项管理均由公司有关职能部门集中负责,有效地克制了传统企业诸侯割据式的管理弊端,形成协调统一、政令畅通的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

业务流程,是指企业各类资源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目标为中心的运行路径或轨迹。企业内部繁杂的资源和事物、千头万绪的工作及环节、职能各异的岗位与人员,这种复杂关系都必须靠业务流程来疏理衔接而变得方向一致且井然有序。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及高效运行直接造就企业良好的内在机制,是强化企业日常管理的成功秘笈。

随着商品生产发展,买方市场形成,流通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业态多样化、经营多元化、组织连锁化、管理信息化和资本国际化等流通创新的冲击下,传统的单一粗放型业务流程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流通的要求,因此再造重组势在必行。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流程设置专业化。按资源分类进行专业化管理,每类资源的管理构成一个专业系统,可分为专业系统:商品购销运存管理系统、服务质量(顾客)管理系统、物质技术设施管理系统、安全保障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这基本涵盖了流通企业全部管理内容。每个专业系统构成一组业务流程系列,体现了流通企业内部分工的合理性要求,利于纵向做专做精和横向协调整合。

第二是流程运行程序化。各类资源的计划、配置、应用及监控过程都有其独立的运行规律,都会涉及到与之有关的部门、岗位和人员,形成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链接关系。因此要在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各类资源的运行规律。科学细致地规定每条业务流程依序必经的环节以及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步骤,尽量避免繁琐或疏漏,力求达到有序高效的效果。

第三是流程操作标准化。针对每条流程每道环节的具体工作,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使每个岗位的人员不但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还应该明确做到什么程度,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业务流程体现资源的运动规律,需要以管理制度(规范)为载体,使之成为现实的和可遵循的。因而,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属于企业标准化管理范畴,是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周密的规划和实施。经营观念不同、业态形式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经营方式不同、商品组合不同,最终导致业务流程各不相同。由此,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不同的特色,是企业独有的知识产权。

信息管理数字化

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流通竞争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效果也非常显著,已经成为流通企业取得差异化优势的途径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为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科学有效地应用信息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支持。

但是,由于我国流通企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转型期,在资金、管理及技术等方面实力不足,致使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流通企业尚不普遍,即使已采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其功能的开发也远远不够。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型流通企业,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全面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配备先进精良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

第二,在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下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和再造重组。

第三,培养既精通经营管理业务又娴熟计算机技术的复合人才,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第四,锻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决策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银杰.现代企业制度新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魏杰.企业制度安排[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3.罗玉争.企业的文化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医院感染; 特征;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110-03

doi:10.14033/ki.cfmr.2015.24.061

医院感染属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进度,还会在原有病情的基础上加重患者的病痛,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上升,心力衰竭患者也随之增加,合并医院感染相应升高[1]。本文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0~88岁,平均(64.67±8.22)岁;心力衰竭病程2~18年,平均(8.01±3.23)年;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病包括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功能按评定为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16例。按1∶1比例选择50例同期无医院感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病例。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依照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常规检查、细菌学培养、影像学诊断等参考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过程、临床表现,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痰培养结果、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共31例(62.00%,31/50),其次为泌尿系感染10例(20.00%,10/50),胃肠道感染6例(12.00%,6/50),其他3例(6.00%,3/50)。2个部位感染者5例(10.00%,5/50),3个部位感染者2例(4.00%,2/50)。表现为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感染症状者36例(72.00%,36/50)。以食欲不振、活动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等为首要表现者14例(28.00%,14/50)。

2.2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

医院感染组平均年龄(71.22±7.05)岁、侵入性操作34.00%、预防应用抗生素32.00%、住院时间(32.13±9.56)天,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的(62.12±6.26)岁、10.00%、14.00%、(17.45±4.23)天(P0.05),详见表1。

2.3 病原菌种类

对50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痰、血、尿、便等分别进行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15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等;革兰阳性菌12株,主要为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真菌2株;有1例培养出两种病原菌。

2.4 医院感染治疗及预后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再积极抗感染、并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及时处理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50例医院感染治愈47例,死亡3例。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本身无感染或无潜伏期感染而住院后发生的感染。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功能减退,全身各组织系统灌注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致病菌入侵,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2],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3]。

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医院感染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感染症状时难以识别,容易漏诊[4]。本文表现为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感染症状者36例(72.00%,36/50)。而以食欲不振、厌食、倦怠不适、活动能力下降、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为首要表现者14例(28.00%,14/50)。(2)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占第一位,其原因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对入侵病原菌防御、抵抗能力下降。心力衰竭患者需长期吸氧,若湿化液不及时更换,湿化瓶、吸氧管道消毒不严格,都会增加感染危险[5]。泌尿系统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与使用导尿管有关。(3)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复杂:年龄大的患者各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本文医院感染组平均年龄(71.22±7.05)岁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的(62.12±6.26)岁(P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难以完全避免,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实施相应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营养与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严格掌握有侵袭性操作指征;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进出病房人员的管理;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患者全身情况、细菌药敏培养结果、感染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并严格把握联合用药指征,对预防性用药,多联用药及首选高档广谱抗生素现象要加大监管力度[10]。

参考文献

[1]卢国良.难治性心衰临床治疗新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9):159-160.

[2]朱芳,罗艳香,程含,等.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J].重庆医学,2013,42(36):4450-4451.

[3]马春花.76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108-109.

[4]陈向东,曹淑贞,马军,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269-4270.

[5]胡智华,李国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13):1954-1955.

[6]周继旺,季乃军.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81-1083.

[7]付永勇,林雄,叶韩镯.内科综合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98-200.

[8]韩坤元,王好问,林道勇.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76-4277.

[9]吉伟青.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18-120.

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 创新思维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89-01

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管理者拥有高等教育的创新思维是决定能否培养出创新型被管理者人才的关键因素。

1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概述

1.1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创新思维是一种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主要强调的是新颖性,其新颖性程度越高,那么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创新性就越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思维而言的一种管理思维方式,这种管理思维方式有其一些具体的规定性。(1)它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2)从思维运行的过程来看,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由各种管理思维要素,管理思维能力相互作用,协同进行的系统化管理思维过程,它具有思维的整体性。

1.2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特征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具有认识性特征,因其本身就是思维问题,它的认识性特征由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构成也就成为自然的事。有人把它称为“真价二重性”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具有时代性特征。每一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无一不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的时代性使其产品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和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都具有时代性,因此也就有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史和高等教育创新思维史。这份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是在思想交流中生存,所以交流性是促使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还具有层变性特征,这表现在高校中,不同职能部门的人有着不同的权限划分。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自然性特征,来自管理的自然属性。正是自然性特征,使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发展史成为一部在承认人的因素问题上节节退让的历史。

2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作用集中来看,主要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2.1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对高等教育管理系统起整体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和意识。其思想的发源点可能很小,思想形成过程可能是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形成的。通过交流一旦系统大部分人掌握了这种思想,则每个人都可以在其所处的点,面上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创新思维的主体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主体能动性,在创新过程中,主体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突破思维定式的冲击力,因此更易获得改革和创新的方案。

2.2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具有调控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促使高等教育管理系统内外关系协调的作用

对群体个体的调控作用,是通过个体管理创新思维和群体管理创新思维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来的。

2.3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具有阐明高等教育管理的作用,指引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导向功能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还具有“显微镜”的作用,它可以帮助高等教育管理主体升入细致地观察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管理环境和管理者自身活动的状态。总结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作用为12个字:推动实践,丰富思想,发展思维。

3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思维的特征

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与时展紧密相关。新的形式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近几年来,高校的运行过程已显现市场的竞争特征,高校在招生,引进师资,内部管理,后勤改革,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呈现竞争态势。世纪之交,网络以铺天盖地之势在高等教育中迅速蔓延。网络世界的广阔性,丰富性,生动性和即时性,给个体以全方位刺激,从而对现有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职能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行为,更是一种大的趋势,同时更是促进本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手段。

针对以上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分析,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要适应时代大的趋势发展,除了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外,还要在自身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辟出一条前人未有的新道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思维的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创新的战略抉择,是成功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认识和把握它的发展规律,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其管理思维的创新,对于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作为创新知识,培养高级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孵化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推行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创新思维改革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创造一个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并以此为平台,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美)阿瑟·W·库姆斯,著.学校管理新概念—— 以人为本的挑战[M].罗德荣,黄爱萍,译.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120-127.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8.

[3]朱依群.从市场角度论高等教育管理[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4):336-337.

[4]黄腮斌.高教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湖南社会科学,2003(3):146.

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集体;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96-01

1 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1.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电力需求、电力生产、电力销售和电力建设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某些管理套路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创新电力企业现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1 管理创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为人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便捷通道,其带来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都将我们固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使我们必须在管理上进行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1.2 管理创新是企业全面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只有加大经营管理创新力度,转变观念,健全组织和机构,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1.3 管理创新是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电力行业内部竞争形势加剧,迫切要求供电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及时调整策略,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盈利能力。

1.4 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管理创新,可以有力扭转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落后,缺乏竞争力的局面。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5 管理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以管理创新为起点,引领企业各项工作,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征。

2.1 管理创新具有突破性

创新是一个“破旧”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破旧立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管理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管理创新具有挑战性

管理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管理,它要创造新的管理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是对它所取代的旧的管理方式的挑战,因此,挑战性是管理创新的基本特征。

2.3 管理创新具有风险性

挑战意味着风险,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因而创新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

2.4 管理创新具有实践性

创新的目的就是运用,实践就是把创造的新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发展。管理创新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坚持管理创新原则,形成适应本企业实际、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电力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2.1 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表现在各个方面,电力企业要不断转变观念,更要关注现代管理理念发展,形成自己的理念,在管理中不断创新。

2.2 建立管理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应建立企业管理创新责任制,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创新要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把管理创新活动纳入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研究、制定管理创新的方向、目标和规划。

2.3 把制度创新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

企业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4 技术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技术水平是体现一个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2.5 环境创新是经营管理创新的条件

我们必须全面总结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内部创新为重点,以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为目标,努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职工利益最大化相结合,为企业改革发展提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氛围。

2.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变化。要培养企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建立诚信管理;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学习型组织”;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3 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管理创新趋势

3.1 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

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目前看,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深度和广度。这是由于大多数的电力企业长期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适应市场经济。

3.2 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

3.2.1 生产方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制造业能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与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可从物料资源规划发展到企业资源规划和企业流程再造。要通过网络协调设计,进行生产方式的创新。

3.2.2 人本管理的新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既把人视为管理的主体,也把人和人际关系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管理者与职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劳功者参与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实现有序的竞争;塑造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

3.2.3 知识管理的新出现

知识管理是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加强知识集成和创新,产生新知识,促进知识共享,形成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良好循环。

3.3 管理创新已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为竞争提供了广阔空间,为管理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企业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提供的巨大的机遇和严峻挑战,高度重视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努力创新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管理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开辟新的增长点。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程度上,创新是目前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进入新时代,市场环境与竞争策略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多变的市场需求。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管理创新的途径,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探究

一、电力企业管理的概述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及基础产业,做好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中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实施计划、组织、指挥的特点,协调和生产和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合理的控制人力、财力等因素,也使生产和供应销,以达到每一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密切的合作,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能的需求。主要研究了电力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组织。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使用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逐渐实现体制改革,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在进行创新。

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特征

电力企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研究,从而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对企业促进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要有经济性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基于电力企业的运行,应努力提高生产能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管理效率的管理、建设和电力企业的其他方面,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的经济绩效。

(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创新性

(1)管理创新的成果要比管理工作其他项目的方案更高效,并且在实践中加强创新的内容可促进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的效率;(2)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和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3)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要有高起点,才能进一步达到先进水平。

(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科学性

电力企业管理应该在管理科学的建立和其他科学的基础上,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符合科学的管理和检验企业管理创新的客观规律的基本原理,可预测和可显示,方便的创新和合理的控制。成果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也丰富了企业管理的经验,很多基于实际管理创新管理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科学总结和推广,创新管理,指导电力企业实际工作。

(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规范性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不仅要反映电力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但也在随着经济、技术政策和法律法规,电力行业实施国家线,反映了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客观条件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三、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具有垄断性,适应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控制权集中在政府,根深蒂固,并计划经济的电力企业的影响,并在思想、理念和市场经济不能完全接轨,市场竞争不培养,摸索并准备满足企业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模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企业要从更新理念做起,树立新的行为规范,塑造有活力的企业氛围,培育和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机勃勃的企业新面貌。

(二)企业管理层对创新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在管理和资源管理的条件下,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认识,这是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合适的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因此,这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发展中国的电力企业。

(三)创新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仍然在垄断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适应能力很差,在思想和观念不能做出准确的变化,不能相互联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垄断的经济影响,导致中国的电力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创新能力不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四、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体系

(1)企业管理的制度权力领导创新工作的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领导小组成立,建立具体的企业创新部门或专业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从企业领导的具体责任,必须把创新工作纳入日程;(2)工作规范建立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保证了工作质量,通过系统和规范,建立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计划、组织、报告、评价、奖励和应用系统。

(二)加强开展基础工作来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

确立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培育一批管理创新骨干,工作经验的积累;项目的计划、方案、试验结果申报审查出版物交流、业务培训等工作,并加强优秀创新推广工作,难以避免产生的经营绩效,但只有纸和流于形式。

(三)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表现。要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电力企业要加快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使员工能遵守,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发展,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四)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人才的关注,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本质。为了使我国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应该加快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要注重创新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行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创新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更好的顺应电力事业改革与发展,不仅需要不断的优化电力企业管理环境,还要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而有效的保障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 青 周霞 朱炜婷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抚州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