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思维主要内容

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70-01

现在很多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因为无论在日常学习还是社会活动中,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帮助大家快速实现目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发挥创新能力,更多的人开始着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

在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中国高中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差,现在的高中生更专注于对习题的研究,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缺少创新能力,同时也忽视了对教材中问题的思考能力,这种现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模式

生物学科主要教学内容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验占很大比例,可以说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模式的优点在于,实验相对于文字来说对学生的教育更直观,学生在实验教学的带动下,思维会更活跃,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就会更具体、更深刻。但是,教师想要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训练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对教材领悟特别透彻,这样才能为学生思维训练打基础。例如,在做DNA提取实验中,先告诉学生准备哪些材料,这个过程就是初步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大脑会对出现的材料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层次逻辑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先要让学生知道注意事项,盛放鸡血的容器必须是塑料容器,细胞破碎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导致能够提取到的资源变少,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减少实验过程中DNA的流失。实验开始先将准备好的鸡血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与蒸馏水混合,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释放DNA。通过几个步骤的操作,实际上就是开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增加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的产生来源是对问题的思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提出问题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影响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训练逻辑思维的主要环节,一个好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迅速调整到问题的关键,打开思路和想象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环节对思维的产生是有关键作用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设置一些有趣的环节。例如,在做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先让学生设计用纯种高茎豌豆做父本,矮茎豌豆做母本的杂交试验,让学生猜测子一代的情况。这时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会根据问题产生不同的猜测,有的会说都是高的,有的说都是矮的,还有的会给出高矮都存在的情况,这时候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都是高茎豌豆。教师提出下一个问题:将子一代豌豆自交,会产生什么样的后代?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转变,逻辑思维中的元素也会增加。学生回答:都是高茎豌豆的居多。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同时出现。在给出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所以,在问题的引导下,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在实际练习操作中强化对逻辑思维的训练

关于高中生生物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最多的还是在课后习题练习中,在习题练习中,很多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课堂的印象选择答案。作为教师在习题操作中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多思考,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在训练习题上一定要建立思考问题的思路和缘由。做习题时,一定要先养成快速浏览阅读的习惯,然后归纳出主要内容以及问题需要的条件,对于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这样长期训练,就会养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增加做题的效率,也会有助于学生日常语言的表述、归纳与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验案例、教师引导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同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帮助。相信通过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会给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平面图形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34-01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科技革命时代对人的智力和才能的要求更高了,各科教学都要利用一切可能来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这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任务。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指出:“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要经常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平面图形教学内容,为我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素材。那么怎样抓住这个机会,如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呢?

一、形成明确的概念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基础

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果概念不明确,就不可能恰当地作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和证明,也不可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培养逻辑思维,首先要求让学生获得明确的概念。平面图形教材中,有许多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所以,形成明确概念是平面图形教学中的基础,也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基础。

1.用形象、生动、正确、规范的语言描述概念,有利于培养语言能力

思维总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和语言有不可分的联系。而人的语言的流利、条理又总是和学会思维的方法、掌握思维的规律、善于思维分不开的。教材中有许多概念是用描述的方法来定义的。如:长方形、三角形的定义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这些描述性定义的概念时,要求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机会,用形象、生动、正确、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概念、定义,并尽量让每位学生学着描述,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概念,有利于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培养

思维材料可以分为理性材料和感性材料,所谓感性材料即是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的材料,它是思维的基础。而在平面图形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定义是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中,获取思维的感性材料,最后通过分析、抽象、综合出新的概念,获得新的感性材料,从而使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圆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照圆的定义所述进行多次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定点、两点之间的距离、一周、画出图形的形状等一系列的思维材料;接着引导学生思维,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最后概括出圆的定义。

二、科学推导公式是培养逻辑思维的保证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分,思维的智力品质很多,而正确性、科学性是主要的,是一切思维的保证,平面图形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推导一系列的公式、及应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而主要关键的是科学地推导好一些公式,让学生灵活地、理解地认识记忆这些公式,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1、运用学具推导公式,有利于思维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思维归根到底是一种主动的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主动地从记忆的宝库中提取知识。对问题进行综合、比较等活动,主动地去寻找已有的知识和问题的联系,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感到思考问题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去思考。平面图形中的一系列公式都是较抽象、概括的,如果不经过充分思考和理解而获得的公式,学生是很容易遗忘和混淆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更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学具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上面的难题,因为,运用学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和注意力,让学生在摆动学具过程中,理解和分析,抽象概括出一系列公式,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一定数量的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教学中,先让学生用摆小方块的方法求出下面几个长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引导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思考出既简便迅速又合理的能求积的摆法。(即先横里摆一行,再竖里摆一列,然后横、竖块数相乘,即为长方形的面积,或先竖里摆后横里摆。)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概括出求长方形面积的一方法,获得了公式。这一过程中,将动手和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动中思,思中动,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积极状态,思维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培养。

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数学思维 逻辑思维 发散思维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47-0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其中的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主体。数学学习旨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将看似松散的数学知识浓缩到数学知识体系之中,不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根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智慧支撑。那么,我们如何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呢?

1 以形象思维推动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习惯于从直观现象入手。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很多学生要借助手指或教具的辅助,方能得出准确结论。但是,这种借助直观现象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会受到种种限制,比如,50以内减法、100以内加减法,进而涉及到分数、小数等越来越抽象的数学原理,借助教具或生活现象越来越难以直观表示。因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让学生在教具或物品的直观展示下,熟练掌握“拆十”和“凑十”,从而不但使这个阶段的学习准确快速,而且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时,再也不用借助直观形象的辅助。随着学习的深入,借助形象思维的方式也需相应变化。比如,初步认识小数时,鼓励学生到超市去登记带有一位小数的商品价格,然后结合人民币知识理解小数的含义,进而推广到重量、长度等方面,逐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当学生学习思维相对复杂的应用题时,学生对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搞不清楚,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用线段图来表示所给的条件的数量和关系,以直观的形象表示抽象的关系,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快速将文字或图示转化成数学原理,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2 以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小学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基本每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应用。很多数学知识在学生还没有从理论上接受之前,早在生活中广泛接触和运用,只是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只有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时,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你的家庭中,哪些物品是由长方形组成的,哪些是有正方形组成的,哪些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共同构成的?学生马上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找出大量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在对这些具体形象的抽象过程中,理解了其定义。对于之后学习其周长和面积公式都能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活动中去,比如,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人民币知识帮家庭造购于预算;利用学到的面积知识,帮助需要装修的家庭,计算使用地板砖的数量;利用学习的体积知识,计算家里容器的容量等。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3 以知识拓展为切入点发展逻辑思维

最近,在网络上热传一个帖子《变态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题难倒博士老爸》:一个四位数ABCD*9=DCBA,ABCD=?其实,这并不是数学课本上的必做题目,仅仅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拓展性题目。当然,这个题目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难度绝对是高了不止一点。但是,这也是为了发展某些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类似的题目每次都有学生独自或者与家长合作圆满解决。比如上道题的答案,就有学生通过与家长的探究得到很好的解答(1)最先可以判断出B必须为0,A只能为1,因为B只要超过了2,那么就会变成五位数,这就简单了ABCD=10CD;(2)得出DCBA=DC01这就简单了,小学乘法,要想尾数为1,那么只能D为9,只有9*9=81,(3)倒数第二位数0,9*9那里多出了一个8,需要加上2才能得出,C只能为8,因为8*9=72,那么就得到:ABCD=1089。这类训练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教师还是要有意识地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将各种文字、符号看作与数字思维中的组成部分,解决学生数学思维中不习惯运用文字和符号代替暂时无法知晓的数字,保证数学思维的连贯。

4 以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培养发散思维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比较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并进行各个板块的集中训练,导致学生集中思维能力较强,对某类问题的各种情况都能熟练掌握,却不能将个板块之间的知识互相迁移和整合。这也是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发散思维是学生将教材各个板块之间的知识整合起来的条件,比如,看到一个长方形,学生马上想到利用它能制成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是多少;它可以分成几个三角形,怎么分?;可以将它怎么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改变后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等。再如,应用题中给所学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购销问题“等,不管题型怎样变化,解题时都依据“三量间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基本的图示方法表示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学习了一个知识体系后,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题型,或者将这类问题进行比较训练,提高学生利用同一知识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构建小知识体系的同时,将其融入到大的数学知识体系之中,发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彻底放弃传统的先记忆、后理解的学习顺序,更要改变依靠大题量、反复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做题能力的教学方式,而是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掌握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规律和变化,力争达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知识建构同步发展。

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几何教学 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19-02

几何教学是数学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是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能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几何教学中的难点包括:如何准确将图形中的各个间接条件转化为解题的基本要点;如何巧妙地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如何将已知条件图形化;如何将分析过程综合化,即将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断,寻找问题的接洽点,解决问题等等。由此可见,化解几何教学难点,必须从激发学生的思维角度入手,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其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几何图形,并及时转换为需要的知识点,进而才能巧妙地解决几何难题。

一 培养学生的几何基础思维

1.加深学生对基本定义与概念的理解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理解不够清楚,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效果。如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面积”和“体积”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只会死记硬背,这样会对学生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使学生对这些定义和概念具有清晰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它对于学生理解图形、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识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简单出发,逐渐向复杂行进,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3.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学生在读懂题意以后,画图是学生将几何语言转变成图

形的基本要求,同时它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适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经过动脑、动手逐渐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同时,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起带头作用,在画图的时候要按照每一个画图的步骤来画,带动学生将画图能力慢慢地培养起来。

4.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在解题的过程中,题意中的很多内容可以用几何符号来表示,通过用几何图形和几何符号将题意表达出来对于解题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针对几何语言、几何图形和几何符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应鼓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多画图、多写、多转换,将题意中的信息转换在图形当中。

5.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四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一阶段,让学生按照图形来回答问题,或者让学生用简单的几何符号写出来。第二阶段,用几何语言的形式来证明已学的定理。第三阶段,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用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用正规的几何语言来书写证明过程。第四阶段,强化逻辑推理,教师应当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证明训练。

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通过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几何课程中主要以几何知识点、几何内容来体现逻辑思维的形式及方法,例如,教学中所出现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指具体的几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是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因此,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其真正了解、弄清概念中所包含的具体对象及属性、特征,结合大量的知识点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几何教学难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效率。

2.逻辑思维训练内容

在几何教学知识点中所涉及的逻辑思维是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呈现的,其中,逻辑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教会学生如何采取适宜的论证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各类题目的分析、解析,并根据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类图形,分析其性质与属性。

第一,学习论证的思维方法。一方面,根据图形中的各部分性质分析、综合出图形的整体性质,相反,可以通过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各个简单的部分,包括已知的简单图形。另一方面,将已知条件作为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和从图形之间、概念之间的联系入手去分析图形性质的方法。

第二,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由于各类解题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并不相同,其所适应的题目也各不相同。因此,应教会学生如何在各种解题方法中,快速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与准确度。

第三,学习找出图形中所包含的各式图形。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复杂的图形,通过将复杂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类简单图形分解出来,仔细研究图形在运动变化中产生的图形性质的变化。

3.让学生学会转化,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与解题的过程中,快速、巧妙、准确地将题目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自由转化,将平面问题与空间立体问题进行转化等等。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转化技巧与转化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准确地解决各类几何难题。

三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让学生在脑中构造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不论是立体几何还是平面几何,其教学过程都是根据其概念及图形进行拓展、延伸。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文字信息与符号信息等已知条件,在脑海中构造相应准确、直观的几何图形。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制模具,将抽象的图形与概念转换为实物,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图像对于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爱好具有重要作用,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空间图像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熟悉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强化图形与推理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熟悉度与理解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将静态化、抽象化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动态、形象化的空间立体图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复杂的文字信息、数字符号转化为形象有趣的图案、声音、三维动画视频等,这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几何中的教学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教学法,能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将静态的图形转化为动态的图案演示,并快速进行图形的变形教学,包括图形的延伸、平移、旋转、展开等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四 结束语

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加强学生的几何基础思维,使得学生在接触到几何知识时,能习惯性地运用固有的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各类题型,将各种数学语言巧妙地转换为需要的知识点,增强几何教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温.谈立体几何中的图形变式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1995(1)

[2]鲍珑.初中几何与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1988(2)

[3]孔忠娣.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有效策略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27

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工程力学 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11-02

一 工程力学介绍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它包含了传统学科中的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学科中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与分析工程技术问题一项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研究工具,是材料、机械、建筑、机电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如约束与约束反力等很多易混淆的名词,概念性强是工程力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死记硬背,必然会东挪西借,一团雾水。抽象性强是本课程的又一特点,尤其在材料力学篇,如材料的轴力、弯矩等内力的概念,学生中有很多疑点,必须给予明确而有说服力的解释,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第三个特点,各种起重装置的设计、减速器中传动轴的设计等都离不开力学知识,都需要经过周密的科学计算才能设计尺寸选取材料。而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工程力学与其说是一门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课程内含大量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课程。

二 思维方式及其重要性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体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思考方法,使用于特定领域的思维模式。如在游击战时期,为了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提出了“16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就是当时最为优秀的思维方式。以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以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思维的目的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上升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和决策性思维 。

思维方式是社会意识的形成途径。千百年来人类通过对自然、社会的不断深入了解,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形成不同的思想成果的必备条件,它就像不同的加工车床,相同原料经过加工之后就会出现不同的加工产品。形式虽多样,本质却多有相似,解决方案的确定过程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伏尔泰曾说:“除了野蛮的国度,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被书统治着。”人类社会之所以能进步和发展,是因为国民掌握了先进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确定了处理事情的目标与方向,而思维方式就是理解和处理事情的方法,掌握好了就有可以顺利地解决很多难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训练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 工程力学中的思维方式

1.工程力学中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它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是无矛盾性的,具有确定、绝对、静止、单一的特性,而辩证逻辑中的概念是有矛盾的、具有变化、相对、运动、多样的特征。辩证逻辑思维是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是对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工程力学中概念较多,力、力矩、力偶矩、约束、约束力、平衡、弹性变形以及塑性变形等,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高度概括。学生需要从多个个体中分析其联系,抽象总结出其内在本质的统一,进而得到其概念。如从具体的力中抽象出其统一的本质(机械作用),从具体的约束中抽象出其统一的本质(对运动的限制),从具体的内力中抽象出其统一的本质(与外力相关,影响变形等)。力学中很多知识是抽象的,并不是针对某一问题,而是针对一大类工程问题,其解决思路也是一种抽象思维。

2.工程力学中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哲学中的相对性。如平衡方程的多种形式(平面一般力系的一矩式、二矩式、三矩式,体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标量运算),合力矩定理(合力在某点的力矩等于各分力在该点力矩的代数和)等都表现了该课程中的发散思维,体现着同一目标不同解决思路的发散性,即可以通过转化思维简化问题,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3.工程力学中的上升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决策型思维

上升性思维是从个别的事物经验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出具有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性的思维。求解性思维是寻求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思维。决策性思维是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予以估计并从中选择最理想解决方案的思维。工程力学中的解题方法的总结实际上是一种上升性思维,而将该方法应用于具体的问题是一种求解性思维,利用该方法对事物的发展的可能性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案。如结构的强度条件体现了求解性思维,而利用强度条件解决强

度校核问题并对杆件截面的设计则体现了决策性思维。

4.工程力学中的其他思维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力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数学相生相息,两者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力学中的理想模型的建立,蕴含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去分析问题的思路,力学中的重心、形心蕴含着数学的微积分的思想,蕴含着加权平均的思想,力学中变形与外力、内力的关系则蕴含着内因与外因的哲学思想,联系的观点等。

四 结束语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本文对工程力学中蕴含的思维方式做了小结,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秉荣、章秉荣主编.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周晚林.改革力学课程 提高学生工程素质[J].理工高教研究,2006(1)

[3]蔡迎军.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及其哲学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1~23

逻辑思维主要内容范文6

一、 重视感知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有理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只有重视学生获取思维的过程,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从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准备题的教学,为获取新知识搭桥、铺路。例如:要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首先让学生回顾两个知识点:即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知道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十位退1作十再减,为本课学习作铺垫。二是注重弄清算理,运用迁移理解算理。只有弄清算理,才能正确进行计算。三是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先出示例题情境图,让学生讨论:(1)题中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那么应该先求什么呢?通过讨论,学生们知道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12×3=36(个),然后,再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拿大猴采的个数+小猴采的个数=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对数量关系比较清楚,而且掌握了分析过程的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实际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也是初步训练和运用分析推理的过程。

二、 重视言语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思维的自觉性,我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述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生“多少”一课时,要求学生从散乱的图形中进行整理,而后比多少,说出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形成多与少的概念,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三、 重视科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1、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以思维的正确性为前提的。为了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必须在正确的前提下,逐步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如:在教表内乘法时,做5×6 8×9 4×8 等开始时需要10秒钟左右,以后的训练要逐步提出可行的速度要求,逐步缩短计算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

2、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向思维为基础,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一题多解入手,让学生灵活选择信息,灵活选用解题方法,教师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13-9,就有四种方法,(1)将9分成3和6,拿13-3=10,10-6=4;(2)将13分成10和3,10-9=1,1+3=4;(3)用数数的方法;(4)因为4+9=13,所以13-9=4。四种方法进行比较,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一道题采用了多种算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多角度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法。思维的方法有正面思考和反面思考;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及多方位观察思考问题等等。如:解答相差数量的应用题时,必须弄清楚已知谁?求谁?解题的思路是: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教学中,训练随时多角度地分析、思考,灵活选用解题方法,就能找到简便的解题思路。

四、重视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