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措施

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获取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利保证。(2)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够完整地保护企业的财产物资。按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财产物资的出入都要有专人进行详细的记载,有效地反映,这就避免了财产物资的浪费情况,也避免了企业偷税、漏税和贪污等不良行为的发生。(3)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关系协调,彼此都处在一个非常良好的经营环境中。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序、协调地进行,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4)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够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归集、核算及汇总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监督,其结果就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最终真实、有效、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企业类型繁多,行业划分详细,所有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多数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的约束,导致组织结构划分不明确,经营者与投资者的职权不明确,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

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意识薄弱、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对内部会计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会计制度意识薄弱,认识不足,有些存在误解,甚至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本着企业的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过度重视企业的发展,而轻视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思想和观念,必然对企业相关人员对此认知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必然导致了有关人员在实施和执行内部会计制度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完善内部会计制度,企业的管理工作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有些个别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内部会计制度,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简单随意,无章可循、无据可依。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是简单地以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或行业统一的会计制度甚至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直接作为会计制度使用,其结果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数据不真实、会计数据不准确等等不良情况发生。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较强的随意性,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3.内部会计制度更新不及时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以前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建立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中的很多内容也随着这些改变失去了原来的实际意义,变得不再实用更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企业要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内部会计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及时地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更新,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高素质,懂业务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企业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家人或是熟人,不掌握基础的会计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会计知识培训,有的根本不具备会计上岗资格,对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无法做到最基本的规范处理,对于执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更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对会计人员要求不高,一些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缺乏对来自企业外部或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识别的能力,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导致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理解不透,专业素养又不够,这些都给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和有效实施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5.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缺乏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监督不力有些企业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来监督检查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内部监督机构或者指定了专人负责对内部会计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但由于人员素质不高,为利是图,钻制度的空子,做虚假账目,又或者因为领导的授意或强行命令下,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私自设立账外账,弄虚作假,财务会计数据经不起推敲,这样的账目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的,长此以往,内部管理失控,企业会计质量失真,信用缺失,这就是内部会计监督不力造成的严重后果。(2)外部监管不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除了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还需要外部力量的监督作用。企业会计业务进行监督的外部力量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第三方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对所管辖的企业,一方面,没有做到及时地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并有效地实施内部会计制度,另一方面,没有及时有效地监督和检查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第三方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实际情况是受各种利益的驱使,一些注册会计师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违背职业道德,不守诚信,谋求私利,在给企业出具审计报告时数据造假,或出具与企业真实财务情况不符的审计报告,给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带来误导。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有关建议

1.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意识

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内部会计制度意识,转变原有的利益至上的观念,首先,要提高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企业的主管部门要组织企业负责人学习、了解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以及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内部会计制度意识。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培训学习,了解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知识,宣传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增强会计人员的内部会计制度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保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顺利实行。

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制度对所有企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各个企业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企业类型,经营管理的内容不相同,不可能照搬一套内部会计制度来指导企业的各方面工作,所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本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

3.不断更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内部会计制度做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分析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检测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保证内部会计制度执行起来实用、有效,充分发挥其在会计管理活动中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4.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在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考核和选拔,确保选拔和任用高素质的要才。其次,企业要加强对会计岗位人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提高会计人员道德和业务素质,对业务知识更加精通,提高其政策水平,掌握和领会国家的财税政策和法律制度得心应手为企业更好的实行内部会计制度奠定基础。

5.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监督力度

(1)完善内部监督力度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具备设置专门机构的也要指定专人负责对内部会计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行使其职权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便于企业针对内部会计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实施起到内部监督作用。(2)完善外部监督力度首先,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全面了解管辖区内的所有企业,要定期到辖区企业走访,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对企业执行内部会计制度的情况不断的跟踪并定期检查。其次,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建议审计署加强对其执业方面的监管力度。对于不守诚信、违背职业道德、为谋取私利不惜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严惩,严重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建议取消其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外部监督起到作用。总之,企业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势在必行,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3

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建设单位为保证项目得以按照预定的目标或计划按时、保质地的完成,防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所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工程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而我国也一直十分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但是目前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着工程项目盲目决策,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合同管理不严格,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案件时常发生的现象。我认为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设计原则不明确导致的内控制度建立不健全、不完善。

一、关于建设项目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控制环境是指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总称,它是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所以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不健全的重要原因。工作人员的操守、价值观及能力,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授权方式是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有的建设单位人员能力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层盲目指挥,人为操纵,或对内控制度持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内控不能有效的执行。如审计署于2008年对河北、山西等18个省(自治区)5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审计发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效益较为显著,但在部分项目管理存在疏漏。多数除险加固项目按规定设立了项目法人,但部分管理人员工程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欠缺,部分项目法人还利用项目建设机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导致一些项目在建设管理、监理、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这就体现了除险加固项目中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具有保护主义倾向,说明除险加固项目的内部控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较为薄弱。

(二)内部控制设计原则不明确。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是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具备明确的内部控制设计原则才能建立良好的控制制度,进而才能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总体上应遵循整体性、合规性、有效性、成本效益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设计的内控制度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渗透到各个环节,涉及每个部门和各级人员。使得内控制度从整体上看起来具有连续性,不会出现空白和漏洞。合规性要求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按照公司的章程来制定。有效性是指制度的制定要有利于项目建设目标的完成。成本效益性原则则是指在实施内部控制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控制成本,不要得不偿失,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来取得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目前我国一些建设项目由于内控设计原则不明确导致内部控制不到位。三泰神煤公司云刚煤矿建设项目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情况,主要由于其内控设计原则不明确。如其在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中未对具体工程设计是外委还是由内部设计院承担作出明确规定,也未指明设计单位是采取公开还是邀请招标的方式。说明该项目职责分工不明确,未按国家规定明确指出招标方式,不符合整体性、合规性原则;《工程监理管理及考核实施细则》中的规定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的制定不能促进项目建设目标的完成,不符合有效性原则。

(三)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制度不健全。建设项目的关键点应包括项目决策、概预算、招投标、质量、会计核算等环节的控制。项目决策的控制应主要包括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作出明确规定。概预算控制是指对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的编制、审核等作出明确规定。招投标的控制主要应规定必须通过招标投标优先选择施工单位,规范招标文件和标底的编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控制和质量技术性控制。会计核算控制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应对项目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部门提交的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等进行审核和复查。如审计署2007年和2008年连续对三峡总公司投资建设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审计发现其逐步建立了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建设任务,但在投资控制、工期进度、招投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项目执行概算尚未编制完成,投资控制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单项工程超过可研估算:统计264份完成比例在90%以上的建安工程合同,合同原始金额38.17亿元,截至2008年8月底,投资累计增加10.97亿元,增加比例达28.74%。概预算控制是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控制内容之一,而该单位却未对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的编制作出明确规定,体现了其内控制度建立不健全。2.部分项目招投标管理不够规范,溪洛渡工程应招标分项目464项,合同金额248.98亿元。实际执行中,未招标项目219项,占47.2%,合同金额16.79亿元,占6.7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总则的第三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招投标的控制应明确规定必须通过招标投标优先选择施工单位,此问题说明该建设项目招投标控制制度建立不健全。

二、针对建设项目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直接影响着项目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以及实施控制的自觉性,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我国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环境较为薄弱,针对上文提到的建设单位人员能力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我认为各建设单位应致力于人的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因为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为建设单位节约可观的成本。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的执行者包括所有参与该项目的运作的人员,全体参与者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是内控环境的重要因素,应将它的建设纳入内控结构的内容之一。在加强技术人员的后续知识教育时,也要加强他们法律意识的培养;在对被管理者进行教育时,也要加强对管理当局等权力部门的监督。针对管理层盲目指挥,人为操纵,或对内控制度持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内控不能有效的执行的问题,我认为管理层要有内部控制的概念,对其要持肯定态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政策与措施,保证制度的切实执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控制制度的规定,这样才能上行下效。

针对上文提到的审计署对5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审计发现的部分管理人员工程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欠缺问题,我提议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学习专业知识,邀请专家讲课,与别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分享经验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对于管理层利用项目建设机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的行为,则不仅要加强对管理层遵守内控制度的规定,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总之,只有存在较为完善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在单位顺利推广,从而使得员工都有内控的意识,并且维护内部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内控的有效实施。

(二)明确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各建设项目应该在整体性、合规性、有效性、成本效益性的总体原则上遵循具体的原则。具体可以包括:

1.内部牵制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可能导致错误和舞弊的几项相关联的活动,应该将其交由不同的的部门或员工来负责,目的在于建立部门、员工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关系,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2.流程规范化原则。明确项目决策、概预算、招投标、质量、会计核算等主要环节的控制标准和处理流程,确保项目建设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上文提及的三泰神煤公司云刚煤矿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中未指明设计单位是采取公开还是邀请招标的方式,建议该建设项目内控制度中应明确重要环节的流程规范。

3.权责与奖惩结合原则。内控制度既应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也应赋予不同岗位人员相应的权限,使得责任与权限对等。按照确定的责任实施奖惩办法,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惩。针对云刚煤矿部分岗位职责不明的问题,应在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中对具体工程设计是外委还是由内部设计院承担作出明确规定,做到责任分工明确。

4.信息反馈原则。各环节内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要及时使信息的衔接准确,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5.灵活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制定应当具有前瞻性,并应随着项目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的控制制度,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由于云刚煤矿建设项目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工程监理管理及考核实施细则》可操作性欠缺,建设单位应随项目建设的变化及时修改内控制度。

目前在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公路项目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内部控制设计原则不明确,上海市公路管理处高速公路管理署发现公路项目内控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由于内部牵制和权责分工原则不明确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和未遵循灵活性原则使得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1.内控制度应明确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2.针对新变化迅速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程序化控制和制度化控制。根据不断更新的程序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而制度化控制可以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完善防病毒措施、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等。

(三)改进和完善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一些建设项目逐步建立了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各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但在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应建立如下内控制度:

1.项目决策控制。项目建设的首要环节是项目决策,建设单位应建立项目决策控制制度。具体包括:(1)建设项目集体决策制度,杜绝个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的盲目投资行为。(2)组织工程、技术、审计、财会等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

2.概预算控制。应当建立建设项目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建设项目概预算的编制、审核等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重点审查建设项目预决算的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的真实性与正确性。

3.招投标控制。招投标控制制度首先应明确规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通过招标投标优先选择施工单位。还应具体包括:(1)规范招标文件和标底的编制。(2)在资格预审的时候要重点对投标单位的资质、项目管理、施工技术水平、业绩和信誉、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以保证优秀的施工队伍和厂家参与竞标。(3)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办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并且公正的作出结论。

4.价款支付和会计核算控制。对建设项目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价款支付要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与项目建设进度情况相一致,做到及时正确地支付每一笔款项。会计人员应该对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部门提交的价款支付申请与审批人的批准意见进行审查复核。

5.竣工结算控制。竣工结算控制指对竣工清理、竣工决算、竣工审计、竣工验收的控制作出的规定。明确竣工清理的范围、内容和措施,如实填写竣工清理清单并妥善保管。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竣工结算进行审计,重点审查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建设项目是否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或具备使用条件。

针对上文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执行概算尚未编制完成,投资控制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三峡公司应健全概预算环节的内控制度。尽快编制完成项目执行概算,加强对工程投资的有效控制,切实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对于部分项目招投标管理不够规范,三峡公司应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确保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有关企业的管理,用市场机制引导其参与投标竞争,并监督下属企业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

审计署对117个国外贷援款项目进行审计发现大部分项目执行单位能够认真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贷援款协议,真实、公允地记录和反映项目经济活动,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但同时发现一些单位在价款支付和会计核算的关键控制环节出现漏洞:1.国内配套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存在此问题的有11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9.4%;未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为134000.3万元,占117个项目应到位配套资金总额854.68亿元的1.57%。2.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合规。有42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5.90%)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合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会计核算不完整,账务处理不正确,支出证据不充分,往来账款清理不及时。我认为执行单位在价款支付环节支付依据控制薄弱,执行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和国家规定按计划、预算拨款以及按照工程进度拨款;在会计核算程序控制和日常控制中都存在漏洞,项目单位应尽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单位会计人员应对项目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及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等进行审核和复查。财务部门还应及时核对往来账目避免出现误差。针对此问题执行单位已进行了整改,未及时、足额到位的134000.3万元配套资金中,有98991.12万元已到位,针对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合规的问题,有关项目单位调整了相关账目,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09]42号: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审计结果(第一阶段).

[3]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09]39号:554座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审计调查结果.

[4]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08]3号:117个国外贷援款项目2007年度公证审计结果.

[5]金三喜.三泰神煤公司云刚煤矿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09(3).

[6]计文青.关于完善公路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上海公路,2004(3).

[7]张宏,崔松.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内容探析[J].辽宁经济,2006(8).

[8]张宏,崔松.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财会理财(理财版),2006(3).

[9]常力.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12).

[10]滕涛.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与审计思考[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3(4).

[11]钱宁阳.改进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3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内控体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187-02

一、施工企业当前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内控体系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这对习惯上传下达、靠领导意志管理的中国企业来说,确实有些水土不服。部分企业领导对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持消极态度,总认为这是对他们权力的束缚,因而缺乏主动性,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被动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由于内控体系建设需要梳理管理制度、建立流程图,并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审计,企业管理层片面认为这会暴露企业机密、触动自身利益,因而像其他审计风险一样尽量回避。

2.内审机构在内控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有限。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晚,且投入的人力较少,对其职能的定位仅仅是经济效益审计和资产审计,其本质是对财务工作的复核与检查。内部审计部门不受重视,常常被管理层忽视,加之日常审计工作繁重,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在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只是被动应付,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并不能真正将丰富的审计材料转化为内控体系建设的宝贵资源。

3.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审计观念陈旧。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手段落后,审计观念陈旧等问题,对内控体系建设和内控审计缺乏深入了解。这使得他们在开展内部审计时,过多强调以利润为核心的经济效益审计,重视会计核算资料,而忽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没有对企业管控中的风险进行识别、预警,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审计与内控体系的关系

1.区别。(1)内部审计促进内控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必然会增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有效,为内控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2)内部审计必须依托内控体系建设完善自身。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表明其在内控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施工企业进行内控体系建设,梳理管理流程,识别和评估经营风险,必然会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3)内控体系建设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强调的是抽样审计,不可能对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详细的审计。抽样审计其实是建立在完善的内控体系之上的,它是对内控体系有效性进行的测试。因此,开展内部审计就必然要先对企业内控体系情况进行了解、评价,看各项控制目标是否实现,然后才能在具体审计时做到有的放矢。

2.联系。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内控体系,其两者本质上都是一种企业控制活动。内部审计是内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以及审计人员的相关建议,内控体系就得不到发展和完善,其有效性也难以发挥。反过来而言,内控体系框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大方面,范围要大于内部审计,它需要内部审计对内控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等方面进行检查、反馈,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人员是推动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施工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中,需要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编写流程图,涉及到内部审计的流程有,年度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项目方案的制定、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报告编制、后续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具备了丰富的审计经验,他们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比较熟悉,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且内部审计机构有权利就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采取适当的形式和程序及时向管理层报告,提议管理层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内控体系有自己的特色,它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在制度梳理、编写流程图、风险识别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中肯的意见,以便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一开始就能步入正轨,最大限度发挥其有效性。内控体系建设通过内部审计人员事前提供咨询,事中实施监控,事后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等方式,帮助施工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控体系。

2.内部审计能对内控体系进行有效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施工企业风险通常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报告风险、合规性风险及资产安全风险,一般常见的运营风险有: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人才储备风险、企业声誉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外部劳务使用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和物资采购及管理风险等。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通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容易和内控负责人员联合起来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筛选和评估调查,共同建立起企业层面重大风险库。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整体上分析企业的重要经营风险和重大经营事项,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对企业存在的监督不力,授权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均等情况进行专业判断,找准关键风险控制点,并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确认有无舞弊行为发生,为施工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建立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发挥作用。另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以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为契机,突出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控体系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增强全员风险意识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3.内部审计能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提升内控体系建设成效。施工企业目前出现的各种风险都是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而造成的,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控体系框架——内部监督的职能部门,这就迫切需要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定期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内审人员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先从制度上规范一切经营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各项既定目标。由于内控制度是内控体系的重要基石,因此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评估就成为内部审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所了解的信息,以确定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归纳所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在确定内控体系健全性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访问相关管理人员或者查阅企业内部有关的制度规定及其他资料,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外在环境是否理想,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在确定内控体系有效性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有效性测试,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问题。有效性的测试评价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要正确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在财务领域对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予以查证监督外,还要更多关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通过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基础管理、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4.内部审计能督促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由于在建项目比较分散、管理跨度大等原因,基础管理水平一直比较薄弱。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基层项目部进行审计时,通过查阅会计资料、检查内业资料,一般都会发现一些管理漏洞。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通常会下发审计建议,督促项目部尽快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基础管理。比如,企业财务制度要求项目部财务人员要对财务专用章与法人印鉴章分开管理。但部分项目部为图省事,基本由出纳一人管理。审计人员发现后,下发审计建议,要求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分开管理预留印鉴。这样,就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督促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在对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中,内审部门一方面应要求被审计项目部将落实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应深入基层进行了解核实,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进行督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逐步深入、不断完善。

5.内部审计人员在配合外部内控审计方面优势明显。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各类专业期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动态,鼓励他们考取诸如注册会计师等含金量较高的执业证书,以考试促进学习,提高审计、内控理论水平。同时,企业还应补充内部审计人员,吸收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精审计、懂内控的复合型人才,以改善人才专业结构,在协助外部内控审计方面发挥作用。一旦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并掌握内控审计流程,就可以在平时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预审,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落实和整改,并提出完善内控体系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内控审计风险。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对现有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升华,为搭建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平台做准备。内部审计在促进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向管理审计延伸,才能使内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更为有效,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的各项控制目标,真正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4

一、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设常见的问题

1.成本会计核算条件不充分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企业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普及,成本会计核算作为与现代企业制度配套的体系,发展却比较迟缓。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成本会计核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要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共同参与。然而,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分工、协调存在严重的问题,成本会计核算难以顺利进行,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其二,会计环境不佳。成本会计核算的进行,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而当前企业各部门职能交叉、核算项目混乱,成本会计核算环境不佳,成本会计核算质量难以保证。其三,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范畴狭窄,难以与企业的成本核算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会计核算方法落后,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2.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一些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缺乏有效地内部监督机制,难以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个别部门核算流程不细致、纰漏很多,会计信息不完整、可靠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核算的质量。3.成本会计核算理念较落后目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成本会计核算的宏观、微观环境变化较大,一些企业仍旧沿用传统成本控制观念,对现代化的成本会计核算理念了解不深,在成本核算、控制过程中,以“节约”为唯一标准,对减少支出过分看重,忽视成本管理效益,导致了一系列的成本核算问题,诸如核算效率不高、成本信息错误等。4.专业会计人才比较缺乏很多企业的会计人才聘用不规范,未进行从业资质审核;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对成本管理认识不深刻,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较为落后,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设对策

如上所述,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设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为解决如上问题,应采取如下建设对策:1.转变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也是一门科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控制理论的完善而不断变化。为此,企业应该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及时汲取成本管理经验,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国外在成本管理上走得更远,企业可以借鉴、吸收其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成本会计管理经验、成本管理流程、成本核算体系等,为己所用,确保成本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2.改善成本会计核算环境为了更好地开展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建立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权责,落实生产责任制。为更为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应该进行成本核算分工,设置系统的项目安排体系,优先处理核心项目,提高成本核算效能。3.加强成本会计核算监管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完善外部监管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效果的监督、审查,并鼓励社会大众发挥监督作用,针对企业出现的成本管理、核算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其二,完善内部监督体系。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质量,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优化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降低生产成本。4.优化配置成本核算人员人员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建设成本会计核算体系,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会计核算队伍。队伍应该包括如下几类人员:其一,财务人员。企业应选聘在成本管理上有丰富经验的财务人员,其不但要了解企业生产情境,拥有生产车间实习的经验,还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工艺、设备、人员等系统常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发现、解决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其二,统计核算人员。企业应该聘请具有财务知识、统计知识、成本管理知识,且熟悉生产环节、生产工艺的统计人员,植根生产环节,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成本核算主管。其三,表单记录人员。企业要聘请拥有统计知识、成本管理知识,且耐心、细致的人员完成这项工作。

三、总结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5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电企业的规模日益壮大,而各项财务风险也接踵而来,加强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发电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巩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有效的保障,是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增强资产保值与增值能力、完善会计制度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发电企业规避和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本文立足于内部控制的具体内涵,简要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发电企业的积极影响,并阐述了体系建设中常见的问题,进而针对如何加强与完善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发电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 内涵 问题 措施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精细化管理过程,旨在达到企业的控制目标,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监督检宋宕笠素。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加强财务报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以及成本效益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活动、执行活动和监督活动的全过程,包含企业各种不同的事项和业务,以实现全员性、全过程的控制,避免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空白点。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兼顾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的内控建设,其控制措施要更加严格,以确保内部控制过程中不发生重大缺陷。在制衡性原则的约束下,企业应当在业务流程、权责分配、机构设置、治理结构等方面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与此同时不忘加强企业的运营效率。适应性原则是保障内部控制与企业业务范围、经营规模、风险水平、竞争状况等相适应的原则,适应性原则也体现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随着经营的实际变化情况而加以调整。成本效益性原则规定,实施内部控制要在权衡成本及效益的基础上进行,旨在以适当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 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缺乏

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时间较短,目前企业基本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然而只停留于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阶段,对风险控制、控制环境等要素的关注不够。随着发电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很多新项目随之投入生产,但由于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导致利润下滑、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出现,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效率。

(二)风险管理体系控制职能不强

企业的风险预测应贯穿安全环保、财务状况、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我国发电企业在风险的预测、分析、评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缺少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风险管理职能分散于不同岗位之间,管理未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三)内部监督效力发挥不足

发电企业内部的监察与审计是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的主要形式,应该独立于各个职能部门,而我国发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普遍缺失,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被动监督而非主动监督,审计委员会议也未能每年按时召开,对员工的不诚信行为缺乏检举和上报机制,企业的制度和文化缺乏公正公开的环境保障。

三、加强与完善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发电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分散,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负责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节约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本,新的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按发现风险、调查原因、确定风险、探讨解决方案、监管风险的顺序来全面展开风险管理工作。首先,风险管理部门要按年度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需涵盖法律、运营、市场、财务、战略等方面的风险评估,特别注意和防范舞弊、欺诈等行为的发生,定期识别各种风险类型的不同方法、流程,分类整理各种风险,并形成发电企业独特的风险清单。此外,发电企业要促进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对经过风险识别程序确定后的企业风险,综合运用定量法和定性法,结合风险的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等相关因素,按重要性分析,排序已确定的企业风险,进而掌控需要优先控制和重点关注的风险。与此同时,完善发电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明确重大风险的界定范围,一旦发生风险立即触发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涉及企业预警机制、应急方案等的政策能够被清晰及时地传递到下属公司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手中,并指导其完成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实体资产的保管

固定资产、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现金、通讯设备等均是实体资产在发电企业中的表现形式,是企业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财产物资中占比非常大且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侵害和腐蚀,所以对其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建议发电企业设置专门的实体资产保管岗位,任命专人对设备进行保养和保管。对于发电企业实体资产的核准及收发,必须遵照既定的程序和事先设置的权限来进行,增加相关的明细账,完善实地核对、清查、盘存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以固定资产控制为例,发电企业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展开深入的清查,全面细致地核对固定资产卡片、设备管理部门的台账以及实物资产的一致性,做到卡、账、物的完全相符,详细清点经过改造更新的固定资产、打印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将其上升为重点工作。与此同时,优化发电企业的iPRM系统,紧密关联财务固定资产模块和设备管理系统,进而实现台账与固定资产卡片的接轨,可用辅助编号的方法来解决某项资产在账面上对应多个设备的问题。除此之外,设立专门的岗位来履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并管理好责任人的登记和变更事务,重点审核离职人员工作中是否存在纰漏,防止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

(三)巩固资金的控制和管理

资金的控制和管理是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优化措施如下:第一,为了优化资金计划管理,发电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付款审批机制,规范汇总明细流程,建议基于原有的审批流程之上,设置当汇总审批转明细的金额在系统中显示了较大改动时,增加企业总经理、经营副总经理的审批流程;第二,企业财务部对支票、票据要执行严格的盘点,财务经理在每月月底需明确指定专人盘点银行承兑汇票及支票,完成盘点后,联合出纳人员共同签署资金盘点表,并上交经理签字审核,作废支票要及时进行登记,交由档案室统一进行保管;第三,重新修订借款管理的制度、流程、规定的不规范点,合理规定筹资管理活动的要求和流程;第四,落实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以及年度资金平衡计划执行情况,并对执行结果进行反馈、总结及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提高全面预算控制能力

预算管理是发电企业和外部市场环境连接的纽带,是协调企业整体利益的有效机制,为了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发电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不断联系自身实际和行业特色,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设置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预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统筹预算管理工作在发电企业中的开展,确定预算管理目标、方针、程序等,审议并改进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并上报董事会,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予以监督;第二,全面提高预算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财务部门的带领下,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其中人力资源部门要配合财务部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化操作方面的考核工作,以保障全面预算控制的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第三,提防不良倾向,防止预算控制进入误区,一方面警惕由于预算过繁所引起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企业资源等问题,另一方面避免经验办事的作风,而是要层层把关、严格审批;第四,考核预算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可将预算具体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员工身上,在年末、季末、月末考察评估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而实现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建议采用计分制,设定基础分为10,根据最终得分划分档次,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

(五)优化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建设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发电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采取适当的的内审方法,综合运用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办法,维护经济秩序、保障发电企业的正常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监督和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发电企业应引进控制自我评估方法,使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帮助企业查找内部缺陷,并积极采取行动来改进企业现状,进而完善发电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发挥规范化、程序化控制自我评估体系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积极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电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加强和完善是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原则,提高内控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优化资金和实体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巩固企业内部的预算和监督机制,如此才能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帮助发电企业向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章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J].商业会计,2010,(17).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议

一、引言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医院各项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涉及到医院经营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涵盖了诸如预算管理、收支控制、资金管理、物资控制、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等各个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的发展时期给医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信息化、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今天,公立医院已经逐步意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是当务之急。首先,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有序开展。实施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之后,能够及时发现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业务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也可以为医院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其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帮助公立医院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医院经营涉及大量的固定资产和物资采购,必须依靠内部控制提供完整的制度保障。最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决策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提升公立医院的公信力,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控制机制

由于业务开展的需要,公立医院需要购进大量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日常医疗耗材的使用量也十分可观,如果缺乏针对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机制,那么成本管理将长期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短板,制约公立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医院意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开始着手借鉴企业成本管理的经验,在全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然而,大多数议员的成本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科室的层面,很少有医院建立自上而下针对全员的成本分析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成本信息反馈机制也存在不同步、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医院在进行成本管理时缺乏统一的标准。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各医院之间的成本管理工作缺乏量化考评标准,很难实际衡量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药品价格开始实行“顺加作价”,各种医疗服务的价值也有下调的趋势,这无疑给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医院内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同所有管理活动一致,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还未能很好地建立起针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行业内部也缺乏统一的监督评价标准,导致针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考评往往都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实际效果。比如,一些医院未能充分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导致关键岗位上未能形成相互约束的机制,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制衡效果也不理想。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医院甚至在记账、物资保管、会计、出纳等必须设置专人专岗的职务上,也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导致采购兼任保管、出纳兼任复核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大都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类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也没有体现分离制约的管理思想,导致决策风险骤然增大。面对这样的实际状况,如果继续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那么不论设计出多么缜密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都难以真正落实,实际效用将大打折扣。

(三)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医院的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习惯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下医院发展的需要。一些医院的财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务知识学习,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十分有限,在实际工作中也仅仅只能胜任一部分简单的账务处理工作,一旦涉及到内部控制、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的内容,往往就感觉无从下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也开始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式,财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内部控制也被赋予了新的高度,作为强化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提高财务人员整体水平已经刻不容缓。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制度

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强化医院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控制医疗资源的消耗,设备购置、材料、劳务是医院消耗医疗资源的主要内容,对这些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优化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医院在购置医疗器械时,应该重点考虑性价比,在实际使用工作中要尽量提高利用率和完好率,以便降低折旧费用,同时对于各类医疗耗材要严格制定使用标准和控制标准。其次,对于医疗费用的支出要制定出明确的范围和标准,其用途、数量、内容都要符合相关要求。最后,医院还需尽快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度,将具体的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个人员,这样一方面能够不仅成本控制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成本控制的目标同个人的实际利益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能够促进员工养成节约意识,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二)强化针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公立医院有必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以便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动态的监督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医院便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查漏补缺,避免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是保障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有效的内部监督能够逐步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健全程度,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最终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在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中,内部审计无疑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鉴于此,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除了选聘专业技能、思想素质过硬的内审人员之外,还要保证内部审计具有充分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地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资金运作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为内部监督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于一些异常情况要赋予内审部门继续追查的权限。为了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效用,建立针对纠错的常态机制也需提上日程。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财会人员的整体水平是医院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熟练的财会人员才能够保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而广泛地开展。鉴于此,为了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在公立医院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显著的效用,广大公立医院需要重视对财会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医院要重视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其创造条件进行继续教育和监管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和观念认识,跟上时展的步伐。其次,要重视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财会人员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财会专业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实际使用能力,既要掌握好财会知识,同时也要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最后,医院的各级领导班子也要重视对财会队伍的不断优化,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做到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

四、结语

加快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早日实现,有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难以做到一蹴而就,需要医院所有部门及职工的通力配合。各个公立医院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实现医疗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