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1

一、核心概念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问题分析

(一)课程目标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二)教学内容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具体分析如下: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三、整合思路

1.价值导向。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研究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除了就业市场以外,高职高专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按照本科的基础课程大纲来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制。

2.基本理念。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中,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内容的增减,并根据各课程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配到这三门课程中去。主要思路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重新分类。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相关性;并需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使三门课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

四、整合要点

(一)目标的重新定位

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都已经贯彻了基础技能培养这个总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缺乏整体性,有的课程其目标过多,没有层次,有的课程目标之间重叠等。因此,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体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具体建议如下:建筑初步(1):①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等有一定的认识;②熟练掌握建筑识图和制图的技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③增加对于建筑的学习兴趣,适应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特点。建筑初步(2):①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构成角度来理解建筑;②熟练掌握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基本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④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入门: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初步掌握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设计过程;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1):①了解素描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来分析和表达建筑形态与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2):①了解色彩表现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彩铅和马克笔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的增减渗透

1.建筑初步。建筑初步(1)把重点放在建筑识图和工具制图中来并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取消这部分内容;将建筑综合表达的案例对象进行调整,与抄绘和测绘内容一致;将人体尺度的内容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增加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和表达建筑的课程内容。

在建筑初步(2)中,把重点放在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强调关联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缩短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理论教授时间;对世界著名建筑实例的解析应进一步缩小建筑师范围,而增加统一建筑师的不同作品比较分析;能够将部分案例与设计入门课和设计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某个建筑。

2.建筑入门。建筑入门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建筑师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初步一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集中讲解建筑设计这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宜过度展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增加从人体尺度、室内家具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功能空间的课程内容。

3.设计绘画。设计绘画(1)着重训练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为主,着重刻画它们的结构关系、形体组合关系,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增加结构素描的内容;减少明暗色调训练;与建筑初步(1)在同一学期,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其内容相关,如对门卫、门厅等空间作为教学对象。设计绘画(2)把适用于快速表现的马克笔、彩铅以及钢笔淡彩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建筑的主要特征并快速表现出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减少或去掉钢笔淡彩的教学内容;增加彩铅和马克笔表现的训练;与建筑初步(2)和设计建筑设计入门在同一学期,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它们的内容相关,如大师作品表现等。

五、总结与展望

高职高专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整合,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9年以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各课程的关联性分析,并对整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这三门课程大纲是指基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而编制大纲。

②整合一词来源于系统科学,目前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如建筑学、工程学、遗传学等。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2006.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城规专业;水彩;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4-02

水彩课程教学对于城规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扎实的色彩基础是城规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而与此同时,笔者在长期的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城规专业的学生入校时几乎没有一个同学有任何的专业美术基础,甚至很多同学以前都没有涉及过美术方面的知识,他们在学习水彩的过程中,面临无基础、课时少、任务重等诸多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水彩基础知识,顺利完成水彩课程的学习任务,达到本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目标,成为建筑类院校水彩画教学所面临的难题。笔者基于此,总结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笔者现将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并对其作出以下的体系分析。

一、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内环节

(一)基本技能培养方面

1.水彩概述及色彩基本原理。包括水彩画的历史演变及现展历程、水彩材料的介绍、色彩基本原理以及水彩上色的绘画程序(由浅到深,由湿到干,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及近,由主到次)等方面的学习。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色彩基本原理的讲授是重点,内容包含了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冷暖关系(色性、色彩冷暖的区别、色彩冷暖的相对性以及色彩冷暖的联系);色彩的调和;三原色、间色、复色、补色;色环与色立方;色彩观察分析(光源色、物体色、环境色、大气色)等等。

2.静物临摹/写生。色彩训练和素描训练一样,往往选择从静物开始,这是因为室内的光线较之室外是很稳定的,这便于学生长时间地进行相应的观察分析,表现描绘对象物。在静物的临摹和写生环节中,除了提醒学生要注重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以外,还要加强学生对物体造型、体面、质感、空间等方面塑造能力的培养。在这一部分中,除了对水彩的基本技法进行讲解外,还要对“水”――水彩的重要媒介进行重点讲解,要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水的特性,画出水彩水色交融的奇妙感觉。上色前可以先用喷壶在画面上喷上清水,或者用大板刷在画面上刷上水,水量以自己的画面需求而定,然后在纸或润泽或半干的情况下上色;也可以先上色再喷水或刷水,目的是要以画面效果润泽、透明为准。

3.建筑单体临摹/写生。色彩静物练习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色彩基本知识,熟悉水彩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基本的色彩表现能力,而建筑单体的临摹/写生学习,则是为下一部分的风景临摹/写生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应重点把握对建筑物造型、质感、空间、透视等方面的表现。在讲解透视的过程中,要把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多点透视、散点透视等透视方法及手段讲解清楚,并要辅以相应的练习训练,避免出现明显、简单的透视错误。

4.风景临摹/写生。在风景临摹/写生中,学生应依照老师详细讲解的水彩课程风景写生步骤程序(选景,构图,起稿,上色,经营画面,整理画面)进行相应的绘制,要强调在绘画时,先画远景,再画中景、近景,即先画天空、远山、远树,再画房屋、桥梁、近树等画面的中景、近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控制画面的整体关系,使画面具有空间层次感。这样可以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在绘画过程中常遇到的“不知从哪开始”,或者不知所谓地东一笔西一笔的混乱局面。

(二)审美及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方面

在绘画过程中,画者的素描和色彩基础决定着画面的基本框架,而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则决定着画作的品味和艺术性。老师在教授水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辅以优秀美术作品赏析、中外美术史、中外建筑史等方面相关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提高人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外环节

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外环节的美术实习部分,是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的外延性发展,因为美术实多设置为2周的集中学习,学生在这种远离各类干扰的环境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彩写生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心总结归纳前期的校内学习内容,再进行集中式的校外美术实习强化训练,大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笔者特别注重通过写生环节对学生进行组织能力、经营理念、创造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用以帮助他们构筑城规专业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在学生正式下笔前一定要让其对写生景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提醒学生除了注意对象物的基本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外,还要特别注意画面的透视关系、景深关系,确定好视平线和视点,做好远景、中景、近景的各层次的组织布局工作。在写生过程中,除了讲授忠实于现实风景的写生方法外,还要重点教授给学生写生创作的基本方法。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自身喜好,整理归纳出适合自己审美情趣的风景,教会学生根据画面和自己主题的需要移步换景,移物造景。

笔者认为在对城规专业学生进行水彩课程教学时,应先对本班学生进行基本摸底,然后针对具有不同色彩悟性的同学分别进行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行教学计划和内容。在学生的作业批改后,老师应对每次的作业进行集中点评,优点要肯定,不足之处要鼓励。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自我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水彩课程的教学体系才有可能高效运转,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凤兰.色彩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吴兴亮,高文漪.园林水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杨俊甫.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M].南开: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4]陈佳编.大师教你学绘画系列丛书――水彩技法[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平面设计 数字化时代 效果图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91-02

一、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范围很广: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 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graphis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因为设计无所不在。

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二)平面设计的一般流程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念是否准确,考虑是否完善。

(1)调查

调查是了解事物的过程,设计需要的是有目的和完整的调查。背景、市场调查、行业调查(关于品牌、受众、产品……)、关于定位、表现手法。调查是设计的开始和基础。

(2)内容

内容分为主题和具体内容两部分,这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的基本材料。

(3)理念

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在设计中思路比一切更重要。理念一向独立于设计之上。在视觉作品中传达出理念是最难的一件事。

(4)调动视觉元素

在设计中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在一个版面之中,构成元素可以根据类别来进行划分,如可以分为: 标题、内文、背景、色调、主体图形、留白、视觉中心等。

(5)选择表现手法

手法即是技巧,更多的视觉作品已被人们的眼睛自动地忽略掉了。图形的处理和表现手法,如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等形式。选择那一种取决于设计目的和目标群体。

(6)平衡

平衡能带来视觉及心理的满足,设计师要解决画面当中力场的平衡,前后衔接的平衡,平衡感也是设计师构图所需要的能力,平衡与不平衡是相对的,以是否达到主题要求为标准。

(7)出彩

要创造出视觉兴奋点来升华设计作品。

(8)风格

固定风格的形成意味着自我的僵死,但风格同时又是一个设计师性格、喜好、阅历、修养的反映,也是设计师成熟的标志,“了解大同,才能独走边缘”。

(9)制作

检查项目包括:图形、字体、内文、色彩、编排、比例…… 要求:视觉的想象力和效果要赏心悦目,而更重要的是被受众理解!

二、建筑物后期效果的平面设计

(一)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

一个平面设计师只有记住个人创作时期对设计概念上独立构思的状态,并在合作创作时期依然能维持这种个性思考,才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独立创作人。“设计必须与客户合作,必须鼓励对话与增长创意,以建立吸引人们目光与注意力的支流。每个设计都以平等的方式处理,每个解决方案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对话的自然而然的产物。”

目前常用的数字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CorelDraw使传统绘画从握笔的姿势、下笔的轻重,换成了鼠标的单双击、功能键的配合。如PS的基本工具亦即绘画的基本工具,而PS的各类滤镜无疑即是高难度绘画技巧的总成。PS差不多“集成”了所有已知的绘画技巧,尤其在对建筑后期效果图制作上能取得比实景拍摄、描绘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建筑黄昏效果图制作

黄昏时的建筑色调是很漂亮的,调整起来也比较麻烦。

1、调整黄昏景色的建筑色调

(1)调整建筑颜色层次感。

1)打开素材“图书馆.JPG”文件。

原图可以看出,建筑物黄昏效果并不是很强,建筑的受光面色彩单一,明暗不突出。

2)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曲线】命令调整建筑物的层次关系。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命令,使用色阶功能对建筑的明暗分布、层次进行调整。

(2)对建筑整体色调的调整

通过色彩平衡命令对颜色进行调整,按照亮部、中间调和暗部分别处理,变化柔和。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分别调整亮部、中间调和暗部。

(3)调整画面构图以及建筑模型位置

1) 选择菜单中的【编辑】|【变换】|【透视】命令调整构图角度。接下来就是修改画面的立面、地面交接处,此处做一些删除,可用橡皮图章工具去除原图中效果不理想的绿化。

2)新建一个图像文件,大小设置为900像素*630像素,并将调整好的建筑渲染图拖动到效果图中,命名为“图书馆”,一张建筑黄昏渲染图便制作完成了。

2、对天空的特别处理

(1)对天空的特别处理

1)打开素材“天空.JPG”如图。

2)拖动天空素材到效果图中,图层命名为“天空”,并按Ctel+T打开【自由变换】命令,调整素材形状,使其充满效果图背景。

(2)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阶】命令,增加天空暗部面积;然后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命令,调整傍晚天空的色调。

(3)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天空渐变”,拖放到天空图层的下方,做紫色与黄色的渐变效果。将“天空”图层的属性定义为“正片叠底”。

3、加黄昏效果图的基本配景

最后将添加效果图中配景素材,关键就是掌握好配景的远近大小关系,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效果图的真实性。

(1)打开素材“广场.JPG”拖动到效果图中,按照透视原理缩放。

(2)运用同样的方法添加远景喷泉、绿树。

(3)建筑背景考虑添加山脉作为陪衬,打开山脉素材,按Ctrl+U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调整山脉的色调,使其符合黄昏效果。

(4)天空近景添加

1) 打开素材“鸟.JPG”文件,拖动到效果图中,并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命令调整颜色,适应黄昏的落日余辉反射。2)打开素材“近景树.JPG”文件,拖动到效果图中,按Ctrl+U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调整近景树叶的色彩,显示黄昏树叶效果。最终效果如图。

4、小结

黄昏景色的效果图在所的效果图中算是比较漂亮的,当然能表现好它也不是很容易。

黄昏时分的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

(1)色彩基调是暖色,在场景中亮部与暗部都是暖色。

(2)光线的强度均匀。

(3)暗部教亮。

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黄昏时的情景进行仔细观察,包括黄昏时间天空的色彩特点,建筑色彩特点和树木色彩特点以及人物色彩特点等。

参考文献:

[1][美]梅格斯.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9 .省略.

[3]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现代艺术.艺术与设计杂志社,2003.5.

[4][美] 斯宾塞・德雷特/干特加・萨拉维兹.非常设计――世界著名工作室作品展例.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1.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4

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服装与服饰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CAD、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服饰图案、服饰配色、童装工艺设计、

服装画技法、中外服装史、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材料学、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学校、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服装教学、服装企业管理、教育、研究、国际服饰文化艺术交流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艺术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计算机艺术设计、商业动画、CIS设计、广告设计与策划、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包装设计、装饰画、型录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媒体艺术、广告、策划、产品包装设计、出版印刷、教育、研究、国际视觉传达设计交流等工作。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环境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环境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环境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史论、人体工程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阴影透视与建筑制图、建筑技术与建筑构造、工程策划与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工程细部与材料工艺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绿化与广场设计、建筑小环境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室内空间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教育、研究、国际环境艺术设计交流等工作。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产品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产品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在当代产品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中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产品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在产品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人体工程学、设计基础、工业材料工艺学、工业设计工程学、工业CAD、产品开发模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法与产品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外观设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国际产品设计交流等工作。

美术学

培养目标:具有绘画、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美术学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1.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2.理论课程:美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形式美学、色彩学、透视与解剖学、油画肖像、油画风景、艺术心理学、油画创作(实习)、素描、色彩、油画材料、人体、三维模型、三维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陶艺制作、艺术品市场管理、现代丝印版画、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教育、职业艺术家、研究、自由职业者、艺术市场营销、批评家、策展人、群众文化方面的公务员、国际艺术交流等工作。

大连外国语学院音乐系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是2005年国际艺术学院设立的音乐学专业。音乐系现有音乐学专业,下设声乐、钢琴、多媒体音乐制作、琵琶、二胡、古筝、竹笛七个专业方向。音乐系致力于“专业教学、艺术表演、社会实践”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在外语教学及国际交流方面的优势,着力推进专业与外语的融合,全面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本科层次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培养能够具有以下能力:①音乐知识的传播能力 ②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③音乐演出的表演能力 ④音乐语言的创作能力 ⑤音乐文化国际交流能力。

专业特色:音乐学系大连外国语学院增设音乐学专业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英语+音乐、日语+音乐、西班牙语+音乐等外语结合音乐的办学模式,旨在更新办学理念,调整音乐专业培养模式,从而拓宽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口径,增加就业机会。目前我院联合办学院校有日本名古屋音乐大学、日本冈山作阳大学音乐学院、西班牙罗维拉大学,韩国大邱艺术大学(音乐与传媒)等。联合办学采用2+2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学习,在完成前两年的课程计划,同时满足外方音乐院校的专业考核后,于第三、四学年赴国外大学学习,四年本科学习结束后,双方互认学分,达到两校本科阶段学习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双方的学士学位(西班牙罗维拉大学除外),同时也可以选择其它学科继续深造学习。另外,通过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也可留学意大利、法国,美国等艺术院校。随着我院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孔子学院,中国元素在世界上更加具有特别的魅力。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国际间大学音乐文化交流中将会起到很大作用。音乐系民乐专业学生受教育部孔子学院的委派多次出访韩国、日本、阿联酋、土耳其、俄罗斯等国演出影响很大。因此民族器乐作为特色专业,将有计划的重点建设。

主要课程:本专业设声乐、钢琴、民族器乐(琵琶、二胡、古筝、扬琴、笛子)、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作品分析与写作(和声,复调,曲式分析)、表演基础、中国音乐史与赏析、西方音乐史与赏析、合唱与指挥、外国语(英、意、日、西班牙、韩国语等)、歌曲写作、声乐教学法、钢琴教学法、钢琴即兴伴奏、舞蹈、形体训练等。

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传播、新型外国人社区文化、教育、表演、群众文化工作等。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育;《建筑构造与识图》;创新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名词、术语,掌握房屋的基本组成及其构造、建筑施工图识读等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达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学习过程中收获成果,授课教师应采用适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1、目标明确,教学改革

明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施工企业从事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工作且企业要求学生要具备识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利用专业知识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于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模块,例如建筑工程图的识读模块对应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图识读与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工作中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

为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资料和建筑实物,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举办建筑模型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实践检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法选择,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具有内容涉及面广、文字多、图多、应用性强等特点,讲课过程中就需要将板书、多媒体、现场观看、学生实践相结合。知识要点进行板书,教学课件以教材内容体系为框架,插入工程实践中典型的影像资料,针对中职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实践观看和操作来掌握理论知识。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教学内容讲解的先后顺序有着重要的关联,教学中按照房屋建筑基本构造组成房屋建筑工程图的形成、识图步骤及识图方法的顺序,由浅入深,依次安排教学,最后以一套完整的施工图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就很容易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采用讲授式,即复习旧课提出问题、激发思维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对于完成能力目标的教学,采用实践探索式,即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实景观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资源共享展示点评。

3、加强交流,适应岗位

教学过程始终与行业紧密联系,拉近课堂与工程现场的距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工地学习,以了解施工企业需求,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工程一线真正需要和最接近实际的知识。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参观现场、参与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通过校内、校外的岗位综合实训,将专业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岗位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后具备了岗位工作能力,能够较快较好的融入工作中。

在授课过程中,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到施工现场进行验证,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现场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本校新校区在建房屋工程作为教学实例,如当讲解楼板时,课堂上介绍了楼板的类型、楼地层的防水等内容,然后把学生带到工地,让大家观察新建教学楼的楼板类型、防水的做法;讲授识图部分内容时,先给同学们看教学楼图纸,然后带领学生到现场观看,学生在现场观看的同时和施工人员交流学习。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通过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可更加深刻地领会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的重点。

4、创新教法,加深记忆

教育部之所以把《建筑构造与识图》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因为它能完成对工程造价整体知识点的基础概括。学生通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基础知识点和工程绘图能力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为日后相关科目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建筑构造与识图》的前半部分内容完成学生对于建筑学体系的基础认识,这些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了建筑学的知识城堡;后半段关于图示的绘画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做出真实的、符合实际的工程造价预算。

教育部从长远出发,将《建筑构造与识图》作为了学生进入工程造价讲堂的引导课程,这无疑加重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了学生这门学科的成绩,更关系学生是否能够系统的掌握工程造价专业的全部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的方法完成《建筑构造与识图》学科的教育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手动实践的方法完成建筑绘图识别教育。建筑绘图是将具体的建筑目标通过绘画的方法,把建筑的内部结构抽象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绘图识别能力的掌握完全依靠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构成能力,其课堂的教学效果很难能达到课本要求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实践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在课下通过对知识点理解,针对性的设计一些独特的建筑模型,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组装,通过模型的组装过程,完成对建筑内部构造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5、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应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掌握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能够通过授课、实训,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在《建筑与识图》课程教学中,较好地实施对学生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

笔者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所述教学观念的实践,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建筑行业的日新月异,还需要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不断地探索,培养出能适应建筑行业岗位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6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类型

1、教师讲解。教师对美术作品、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的讲解和说明。美术欣赏教学最常见的类型,教师要注重语言的锤炼,选择合适的作品,克服“填鸭式”的说教。

2、学生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各种讨论,教师则作适当引导、点拨。

3、师生交流。就美术作品、欣赏知识、欣赏原理等所做的师生问答式交流。

4、自由拓展。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欣赏。

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欣赏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比如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图片。教师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以及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民居等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造型课上穿行的欣赏。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加深理解,提高造型能力。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

三、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施

抓准教材、了解美术欣赏课的结构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也是对美术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要结合欣赏课的需要,选好欣赏的题材和内容。找出每件作品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1、分析心理,激发兴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学生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等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地教学:如选用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其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开讲,可先让学生读画几分钟,或经讨论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接着再出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兴趣大增。

2、创设情境,激感。音乐和美术同样都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法,利用音乐营造情境,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浓重的艺术氛围之中。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琵琶曲《高山流水》地放送,请同学们浏览、欣赏图片,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欣赏;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的欣赏等。学生从中强烈的感受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3、对比分析,充分感知。美术教材中那些欣赏内容不论是形式、风格还是表现的情感、方法都是千姿百态的。气势恢宏的北方山水、心旷神怡的南方小景、栩栩如生的人物、错综复杂的抽象、风趣逗人的夸张,还有细腻流畅的线描等等。不同内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和教学时不同的分析手法,势必影响感知力。所以,每次教学前,对画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要从画面的色彩、力度技法等方面对画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比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欣赏展子虞的《游春图》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重新欣赏了米罗的《小鸟围着的女人》一图,引导学生想起画面的错综复杂,图中纷乱的小鸟围绕在女人周围的情境,启发学生与《游春图》在绘画形式上有何区别?学生很快得出:这幅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无不显示着春的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小鸟围着的女人》从技法上来看却给人以工整有序感,色彩上对比强烈。又如林凤眠的《静物》中,直立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找出了不同的绘画技法,和不同表达意境。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如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姜布鲁各的《瓶花》和另一位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作对比,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个时期的绘画在用笔、造型技法上的差异,即“写”、“画”差别一目了然。通过不同的画面的对比,技巧对比,颜色对比,心情对比很容易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绘画技法的不同。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感知力。

4、探究交流,讲解示范。学生在观察、欣赏有关图片、影像等资料的同时,教师可以把一些思考的问题融入到其中,采用纵横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回答,可以小组交流、还可以师生交流。这时采取巧妙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观察、分析、研讨交流中,解决了大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再适当利用如提问、欣赏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基本上解决了重难点,但对于可能还存在着疑点,就需要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点拔,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确定主题。例如:版画对黑、白、灰的表现中, “白”的作用,学生存有疑虑,教师以一张有缺点的画,加以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把学生的疑点消灭了。这样,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扩展,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动脑、动眼、的能力。

5、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首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正像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说的那样:“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们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那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渗透,是欣赏课中的重要阶段,学生们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注意了情感体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美术作品融为一体,自觉的、主动的、自由的展开创造性思维的想象与联想,这一过程的作用便是情感的升华与心灵的净化。众所周知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将会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战争年代无数热血青年战死疆场后人在淮海纪念塔展览馆里目睹那一幅幅硝烟滚滚的画面无不催人泪下,这幅幅画面深深的感染了每个观众,随着爬雪山过草地的真实画面,随着主题音乐的不断出现,引起了观众心灵的震颤与感情的升华。以上所述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美术欣赏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如何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锻炼联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术作品的渲染中去寻找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净化。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看懂了美术作品后,他们会自觉地在美术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进行美术的第二创作,(即创造性思维)从中提高鉴赏美术的能力并得到感情的升华。

6、引导学生,领悟内涵。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教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欣赏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学生才能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实现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教学相互结合,才能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可以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和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时,可以首先展示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播放有关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知识,再观看整个制作过程;最后让学生学着挂图上的范例做一做,结合挂图与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等,才会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