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范文1
摘要企业在运营中涉及的风险有很多种类,税务风险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企业因涉税行为未严格按照税收法律规范而导致企业形象和利益蒙受损失,使企业陷入税务风险的问题中,因此,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维护企业的声誉和提高经营成果显得至关重要。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财务税收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强化和运营流程的规范化能有效的防范税务风险,减低风险的概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防范
1.前言
目前,各国税务管理部门都在分析和探索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如何高效的进行税务工作流程。发展各国税务工作已趋向于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对不同种类的纳税人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分类管理、重点加强对大中型企业的税收服务等方法上来。风险的分析控制在大中型企业税务管理机构发展的同时也的到了广泛应用。
2.税务风险的含义
传统的风险主要强调主观可能性下某些对企业的不利影响。现代的风险侧重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而不是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结果。企业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波动引起的短期内收益产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而企业的税务风险是涉税行为带来的部分不确定性的统称。税收的征收是单向的,与涉税主体间是不对等的关系,税务的风险更偏向于传统含义,这是因为企业的涉税行为一旦存在风险,后果往往是难以意料的。
3.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3.1 对筹划企业税收的主动性不强,税收风险的涵义理解不清
企业税务风险环节包括了投资、采购、销售和人事等多种因素。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有身为纳税主体缴税纳税的义务意识,却对企业的税收政策了解不透彻,这往往是导致企业遭受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例如,企业在计算销售折扣或折让的销项税时,扣除销售额是被允许的。处理开具发票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销售折扣额的折扣是可以从商业销售额中抵扣的,抵扣之后的余额被用来计算销项税额。但额外开具了红字发票且没有在同一发票中注明的情况,在核算销项税时不允许用销售额抵扣。按实际交易情况开具的发票如没按照标价基准,也可不把折扣部分算入销项税等等。
然而,部分企业纳税主观意识并不强,引起对税务系统无整体的统筹规划而导致税款承担过重,担负了不该自身承担的税款、误认为某些税款不必要缴纳而形成的漏税行为、不完善的代扣代缴行为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由于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的认识程度总是围绕税务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从而无法使税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贯穿整个经营生产过程,同时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的缺乏,也使税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显得较为无力。
3.2 涉税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对政策理解不深刻
企业税务人员对相关业务办理的理解不透彻、对相关政策的跟进不及时都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就当前形势来看,税务人员对于税法规定和税务体系的复杂性缺少全面、完整和能动了解的情况相对突出,导致税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要想提高税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就要加强税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杜绝税务风险的隐患,相关财务部门应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学习以加强财务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提高税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防止因纳税人员素质导致的涉税风险。
企业进行税收行为牵涉到税务业务的交易方式和流程,这对相关税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有较高要求的。首先,要求税务人员对企业的业务种类、整体工作体系和产品属性有基本的了解;其次,要求税务人员对会计、财务、税务等各方面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规范有客观全面的理解,了解税收优惠的具体政策和各种税收方式间的差异。
3.3 其他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管理负责人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报告等问题,而在税务申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与税务部门特别是税务主管人员的有效沟通、财务的交接发生内部矛盾而产生的税务风险是尤为严重的。由于大多数具体、细致的问题是由一线管理人员调查、评估和审核的,若同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就会出现未缴、少缴、漏缴税款等税务问题。除此之外,导致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因素还有包括产业政策和经济形势、融资环境和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不完善的监管工作、高层或股东的违规或违法行为、自然灾害和其他多种外部因素。
4.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4.1 加强涉税风险评估,强化企业风险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相关试行指引对企业的税务风险提出了明确要求。就防范税务风险而论,税务风险的预防在于过程的个体控制整体、税务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信息沟通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分析出税收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明确企业承受风险的底线,包括可接受风险程度和风险承受力,并运用相关技术和原理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范围进行定量和定性估算,提供有科学依据的管理决策,从而对税务风险的有效预防采取针对性措施。澳大利亚国税局(简称ATO)提出的风险管理运用在税收管理中的尝试证明了企业实施税务风险评估时切实可行的。
4.2 提升业务人员的素质和实力,时刻关注相关的企业财税政策
企业为了降低税务风险而采取招聘、业务培训、素质考核等方式能提升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实力。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对招聘人员的学历、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进行一定筛选并确定合适的人员进入。业务培训方面,首先应注重结合集体学习环境和特殊案例分析的教育方式对税务人员进行素质提升,使其通过深入了解企业产品属性、经营业务、投资项目、企业发展方向、未来的趋势等内容,而加深对企业行为的认识并利用其形成针对性的规划。另一方面,企业要关注国家对经济的调控、税收政策的变动等税务信息并及时跟进学习,同时建立税务档案、积极试行税务筹划工作。在考核上方面,积极完善考核标准,把对税务人员的公正评价和系统评价同他的职称、职位升迁紧密联系,以此来不断提升税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良好的外部咨询渠道
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时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筹划和执行工作不完善,出现不规范的经营管理行为和对经营中具体的税务种类考虑不周全的问题,危及企业的
利益和发展。因此,避免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关键是及时的内部控制筹划工作,严格监督执行业务等。同时,企业还要与相关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外部咨询渠道,在与税务监管人员的沟通协调中了解本行业的新形势与新法规,铲除跻身新领域时投资和经营的盲区,从而避免出现错误。另外,在同相关税务机关的沟通中协调税务认识的不一致性,弥补企业自身观点的不足,和税务机关构建良好关系以防止成为监控的对象。
5.结束语
企业把风险管理做好了,不仅能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服务。为企业收获税收价值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价值向良性发展。斯科尔斯曾获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部分内部控制做得较好的企业能够把企业每年的利润提升至38%。可见,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也是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来化解与防范税务风险是必要性的,其最终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淼.油田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研究.中国石油大学.2010.
[2]郑朝晖.IPO40大财务迷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武向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浅议.中国商界.2010.12(9):34-35.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税收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营改增不断推进,税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市场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日趋剧烈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税务风险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隐蔽性、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更加关注税务风险问题,积极探索和不断增强防范控制商业银行税务风险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安全、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和特点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指在现有的税收政策体系条件下,由于作为纳税人的商业银行未能够科学、正确、有效地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使得商业银行计算、缴纳税款以及进行税务管理方面不规范,从而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声誉损害、财务损失等直接或间接损害的风险。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税务风险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具体表现。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特点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税务风险在商业银行领域存在的风险,因此它必然具有税务风险所具有的共同性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存在客观性,税务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杜绝的风险。二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虽然税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而复杂的影响,对于具体的某家商业银行而言,税务风险的发生常常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三是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与收益存在不对称性,如果商业银行存在少缴税款现象,一旦被查出可能面临着巨额罚款和滞纳金惩罚,惩罚金额可能远远大于少缴纳的税款。四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结果具有可度量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从而识别、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生概率和利益损失程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举措。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主要变现形式
1.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不准确。根据会计准则来准确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是准确反映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为商业银行应税事务提供真实、准确数据的基础。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如果存在会计行为失误、会计制度执行偏差等情形,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引发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2.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全面。一些商业银行从事税务工作申报的税务人员,如果不能够深入了解税收法规和政策,会在无意识中为商业银行带来税务风险。3.涉税工作管理力度不够。由于商业银行税务管理直接涉及到纳税申报、计税资料提供、税务统筹、税款缴纳等多个部门,如果在商业银行税务管理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不能够各司其职和规范操作,就给可能银行带来缴纳滞纳、申报金额错误等风险。4.缺乏税收策划的责任意识。税收筹划能够在涉税行为发生前,通过统筹安排、全盘谋划,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税收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从事税收筹划的主要为一线部门,部门的业务人员因为缺乏对税收法规政策的了解,或者对涉税事项的责任意识不强,与财务部门不能够进行有效地事前沟通,造成涉税行为发生后为商业银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内部因素方面,一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实行“一个城市对应一个纳税机构”的模式,在同一个城市内又进行纳税机构的县区划分,每个纳税机构都对应不同的税务机关,使得纳税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导致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系数不断增加,税务管理难度增大;二是由于部分商业银行个别中高管理层对税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对税务风险源头管控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不注重对涉水活动进行初期预测、分析和处理,缺少对业务交易方式方法的筹划和探索,从而带来税务风险;三是大数据时代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推动了商业银行税务业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职能弱化,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许多潜在风险;四是一些商业银行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产生一些理解和操作错误从而带来人为性的税务风险。外部因素方面,一方面由于税收法律法规本身缺乏明确、具体的可操作性,使得不同地区的税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对税法、税目理解不同,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税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期,税收政策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的变化调整相对比较频繁,加之税收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使得商业银行产生新的税务风险。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缺乏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动态化的自律行为和管理手段,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在现实的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错误观念和落后意识的影响,加之商业银行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商业银行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导致商业银行内部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责任难以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分行、支行缺乏基础性的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制度、标准和流程,还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在对税务风险点的辨别、判断和防范方面,只能够单纯依靠专兼职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使得商业银行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差异性,难以实现长期性的商业银行纳税风险管理。
(三)常态化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尚未完全形成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不能是“一阵风”,而需要采取常态化的管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在商业银行的务实性操作实践中,由于商业银行从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人员、机构等不健全,对税务风险防控的研究部署不到位,使得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形成常态化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机制,导致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出现抓一阵、停一阵的现象,难以产生持续有效的效果。
(四)存在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经营规模大、分支机构多、业务层次繁杂、信息数据量大、经营风险点多等特征,要实现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必须要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的沟通交流。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由于人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管理层统筹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常常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存在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不利于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真正、有效实施。
四、商业银行构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要在商业银行系统加大税务风险宣传力度,并将税后经济经济效益与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紧密挂钩,增强商业银行全体人员的税务风险意识;二是要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税务风险管理实际,建立完善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职责分工;三是要明确考评指标和奖惩条件,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审计和内控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二)建立完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是加强商业银行税收征管的重要措施,它不仅有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税源监控,减少征纳税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帮助商业银行分析评价自身涉税情况,从而减少纳税失误和降低税务风险。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将商业银行的纳税风险分为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利润类、资产类等不同类型,并确立对应的相关指标和计算公式,建立完善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从而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三)加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常态化管理
一是要加强对分支行设立、迁址、撤并以及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研发、发票管理、重大合同签订或变更等日常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管理。二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纳税核算的风险管理。三是要加强日常纳税申报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纳税申报和税务缴纳的风险管理。四是要加强税务风险分析,注重税务筹划与管理。五是要加强对重大交易和决策的税务管理。
(四)强化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沟通
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汇报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信息;二是要加强商业银行同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联系,实现好经验、好做法的相互借鉴;三是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时刻明晰税务风险点和明确具体的税务风险责任;四是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点,加强税务风险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提升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五是要通过税务自查、内部审计和业务监督等形式,加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五、结束语
税务风险存在和贯穿于商业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加强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几年前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商业银行应切实强化税务风险意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予.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2]邱海娟.浅议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新经济,2015,02:34-35.
[3]王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4:15-16.
[4]董营,董彧.浅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环境优化[J].税务研究,2014,06:95.
[5]吕荣福,吴飞虹.商业银行税务风险防控探析[J].金融纵横,2014,08:85-91.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范文3
【关键词】税务管理 内部控制 完善对策 对策探讨
在国际会计制度不断改革的进程中,国内企业的会计体系也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即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之间在不断地交融。税务管理具体是指应用与会计学相关的知识理论与方式,对企业运转过程中与税务相关的各项事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1]。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对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这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也是完善相关对策实施以及发挥实效性的依托。
一、企业税负管理内部控制的重难点解析
(一)税务部门征管要求提高导致企业增加日常税收管理难度
在企业管理体制与国家税收政策日益健全的局势中,国内税务征收管理工作专业性、团结性、规整性特点逐渐明显,同时企业税务登记、发票保管、纳税申报等与税收管理相关的常规业务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企业税务管理者业务技能水平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二)税务部门稽查力度加强增加企业涉税风险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个别地方要求财政收入不断提高,税务管理部门税收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的形势影响下,各级税收部门税务征收的稽查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对于与国家经济发展直接挂钩的企业,如电力、金融、公路等行业更是大多作为重点税源企业重点加强稽查检查力度。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在重视税务稽查工作的同时,更应该提前做好税收筹划,对税务风险进行事前评估。
(三)企业经营的外界环境劣势增加企业税收管理的阻力
主要体现在某些地区为了推动当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进程,对后期建设的外来型企业在税务管理环节设置了层层屏障,例如规定它们在某一期限内上交完整版的与税务相关的材料与证明,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这种类型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深度发展制造了阻力。
二、探究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明确内部岗位分工与职责
企业在对内部环境实施内部控制措施时,应该结合业务性质与内部控制标准建立内部机构,使职责权利界限清晰化,此时职责与权利充分在每个责任单位上体现出来。为了落实上述管理目标,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时,应该设立税务管理专门岗位,从而切实发挥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实效性[2]。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责任体制,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必须积极有效的做好国家最新税收政策的采集与分析工作,合理的推测其运行的趋势;同时采取合法的措施强化企业与各级税务部门业务之间的紧凑性,从而获得税务部门在税务政策上的相关指导,以及在纳税服务方面的相关帮扶,落实更深层次优化企业税务管理内部环境的目标。
(二)落实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鉴于不同企业经营项目多样化的实际情况,企业之间在纳税行为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类型的企业缴纳的税种也不尽相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分税体制推行以来,国内税务方面的政策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借助强化税务筹划能力的方式为企业赢取最大的税务利益。例如对税务政策法规的学习、借助参加与税务相关的讲座、培训或者是实时跟踪新闻信息等途径,了解税务政策法规制定的前提条件、目标以及预期要取得的成效。企业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使其走进企业内部,与税务管理人员携手做好税收筹划,将企业从税务困局中解救出来。
现阶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于电力建设和生产企业的也有很多,如研究开发经费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高端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公共基础设施三免三减半政策;环保专用设备抵税政策;安置残疾人员及其他人员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等。在企业税收管理中,有效掌握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提前做好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节约资金,降低成本,为经营发展带来活动。另外,一些企业所在地方税务机关推行代征代扣手续费、财政返还与政府奖励等激励政策,也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顺利开展与有效运转的保障。
(三)做好内外信息与沟通工作
企业如果能够建立健全信息和沟通体制,与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有关的工作环节就能够彰显出透明化的特征,这些工作环节通常包括税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传输。如果税务信息在沟通方面如果能够体现出时效性的特点,就会大幅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与企业任何经济活动如影随形,在很多层面上均有所体现。那么可以推测的是企业税务部分汇总的信息量是庞大的、种类也是繁杂化的,这间接的反映出信息快捷沟通的重要性,否则一旦有税务信息丢失问题的出现,就会使税务内部控制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此时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进程也受到一定的阻碍。
为了强化企业内外信息沟通的效果,实现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目标,企业建立并推行税务信息与沟通体制是前提。对于那些借助财务资讯、办公网络途径获得的内部控制信息资源的企业,应该与那些在业务上有联系的单位、中介机构、各类媒体搜集到的外部信息进行对比,通过科学的挑选、审核、统合、交流与反馈环节,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上报至企业上级部门,与企业领导凝聚智慧共同解析风险的成因,并对其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与估测,最终编制出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对策,以使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良性运行,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三、概述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对税收风险起到了防范作用
通常来讲,企业税务风险都是由于各个部门信息沟通不畅而衍生出来的,这种风险难以遏制。但是在企业税务的内部控制体制完善的情况下,税务风险的成因与类型便会明确化,例如核算风险、交易风险与税收筹划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编制可行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案就不再是难题。
(二)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系数
企业税收内部控制在落实税务风险防范方面上发挥了巨大的辅作用,也是企业税务内控体制得以完善的依托。之所以认为其发挥了提高企业运营安全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者、财务人员对税收法规政策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大大压缩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随意性,自觉的处理税收风险,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三)增强企业运营的价值
鉴于企业税务风险有效防控的实际情况,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合法的手段进行避税,从而降低企业税务压力,从而达到创造价值的目标。当然,有效性税收管理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落实,可以协助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可以有效规避税收风险、提高运营的稳定性、促进企业经营价值的提升。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内部控制重难点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收筹划工作,建立健全税务信息采集、处理与传输体制,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税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孙鹏.发电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范文4
关键词:营改增;保险业;税务风险;对策
一、营改增后保险业的合规性税务风险
(一)销项端风险
1.三流不一致风险“三流一致”指“货物、劳务及应税服务流”、“资金流”、“发票流”必须都是同一受票方。目前,部分地区税务严格要求“资金流”、“发票流”、“服务流”的“三流一致”。保险业务中存在投保人、被保险人、付款人等,在交易真实合法的前提下,难以保证形式上的“三流一致”。由集团或总部集中采购或支付的业务,部分供应商表示无法向下属子公司或分公司开具发票,这给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带来一定影响,给税务管理带来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委托代付会出现三流不一致的情况,投保人签署保单后,实际付款人并非投保人,而由他人代付。典型例子如部分航运险由远程机构进单,归集保费后,按月与保险公司结算,导致付款方并非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并且发票开给中介机构,而不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此外,各地在税收征管操作中的申报、征缴方式不统一,如不同省份或地区实行不同的纳税申报方式,部分省份主管税务机关对保险公司赔款能否凭票抵扣进项提出质疑,各地赔款抵扣进项的操作要求也不一致。此类情况的出现增加了涉税风险,造成保险企业最重要成本的赔款支出进项抵扣难以“应抵尽抵”,进而引起税负上升。2.虚开发票风险保险公司虚开发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保险公司向错误的对象、错误的业务类型开具专用发票。如客户为一般纳税人办理出国货运险免税,此时不应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保险公司办理此类业务时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会产生虚开发票的风险。第二,保险公司向中介机构虚开发票。因为中介机构掌握大量客源,保险公司为抢占市场,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来拓展客户,因此,会出现中介机构虚开发票的情况。第三,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向承包人虚开发票。3.视同销售风险根据增值税相关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属于视同销售,应该交纳增值税。保险业视同销售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第一,赠送保险的情况是否应视同销售?第二,各类赠品按照税法规定应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第三,是否可以将积分换算为第二年的续保的保费而不做视同销售处理?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时,附带赠送客户的促销品,如茶具、加油卡等货物,是否按视同销售处理?对此各地税务局执行口径不统一,因此,需要保险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进项端风险
保险公司服务对象既有企业,也有大量的终端消费者,个人所占比例较大。很难从某些企业或者个人那里获得抵扣凭证,保险公司也无法逐笔计算服务价值,并告知其客户该笔服务包含了多少增值税。因此增值额的准确计算十分困难,难以将保险业所有应税业务的收支都反应在发票上。如果按照一般纳税人的要求进行管理,采用抵扣制,不仅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税收负担,也使税收征管工作面临困难。同时,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税率差异,导致上下游企业间存在抵扣不充分的风险。1.进项抵扣风险保险公司收取与真实业务不符的专用发票用于抵扣。根据相关规定,若购货方利用他人虚开的专用发票,或在货物交易中,购货方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或者从销货地以外的地区取得专用发票未申报抵扣税款,或者未申请出口退税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按所取得专用发票的份数,分别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若购货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是虚开的专用发票,或者在货物交易中,购货方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或者从销货地以外的地区取得专用发票的,其他有证据表明购货方明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系销售方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应按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处理。2.进项税用途不明确根据增值税相关规定:一般纳税人获得的用于其应税项目的进项税,可以用于抵扣。若其进项是直接用于免税项目,其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对保险行业而言,进项税面临以下风险点:第一,是否能对其购进的货物或接受的服务明确区分出是应用于应税险种还是免税险种?第二,是否能对购进货物或接受的服务明确区分不同用途,如集体福利、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等?第三,是否准确地将发票信息和用途录入系统中?可能涉及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人员在填写发票用途时,因疏失填写错误,导致抵扣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3.进项税额转出比例计算不准确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对保险企业来说,面临如下的风险:第一,保险公司是否可以就其成本费用按照应税、免税险种进行分摊?第二,在录入发票信息时,对于公式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划分公式中的不同变量?第三,系统设置转出比例时,公式的每个变量取数是否正确?
(三)纳税申报风险
2016年5月1日开始,保险业全面营改增,核算系统会重新调整,但是要防范系统发票打印规则失控而导致虚打发票或者错冲税金。
二、应对策略
(一)全面梳理增值税税务核算流程
全面营改增后,会计核算不再是单纯的财务问题,尤其在混合销售、兼营、减免税等情况下,企业如不按照要求分别核算,将会增加税负。因此,在会计核算上,保险企业需认真学习增值税核算科目,准确核算相关数据,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还需根据保险行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核算科目,准确区分一般业务收入和减免税业务收入。区分兼营、混合销售等业务,确保正确计算、申报和缴纳增值税。
(二)切实加强发票的管理
保险业应切实加强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发票的管理,逐步完善增值税发票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细化开票审核、认证、保管存档等关键点,如各分支机构进项税的归集程序、不同征收方式情况下相应的可抵扣进项税额的确定、当期进项税额做转出处理时划分比例的计算等。
(三)妥善规划业务流程
营改增后,保险业应对增值税环境下的系统运行、业务操作、客户、渠道、供应商的税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认真梳理和改造。实现业务系统与金税系统的对接。对合同涉税条款进行修订,在保险单等业务合同中明确价款是否含税等。营改增后,保险企业符合条件的外购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这会对保险企业的采购模式和采购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部分保险公司实行总部统一采购、统一付费、获取全额发票的模式,这种模式进项税额集中在总部,会导致总部进项税额多而销项税额少、分部有销项税额却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此外,全面营改增后,政策已明确保险企业购入赔款所用的货物或服务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抵扣。赔款是保险企业最主要的成本支出,目前主要以现金为主要赔付方式,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意味着无法进行抵扣。若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则需要改变传统的赔付方式,考虑是否在保险理算方法和赔款金额方面进行特殊考虑和调整,避免增加保险企业税收负担。尽量选择对保险标的修复或重置的赔付方式,但赔付方式的改变受到保险监管要求和被保险人接受程度的影响。因此,全面营改增后,保险企业需要对某些业务流程再造或者妥善规划。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风险应对的基本工作流程对增值税相关风险进行梳理、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管理措施。1.风险识别通过识别企业内部、外部风险驱动因素来进行。其中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成果、员工素质、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来自税收政策变化、经济环境、行业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通过初步风险识别收集,识别风险根源和所在的风险领域。2.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包括税务风险估计和税务风险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计以及风险造成的影响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重大风险,形成公司层面的总体风险图谱,为制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完善内部控制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综合考虑风险管理成本和效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保险业合规性内部控制中,主要包括销项端内部控制、进项端内部控制、纳税申报内部控制及其他内部控制。销项端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开票及纳税申报层级控制、批改与退保工作流控制、“三流合一”控制等。进项端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进项端进项认证和报销流程控制、进项税抵扣考评控制;专票验证控制、费用分摊控制等。纳税申报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开票收入与会计收入匹配的内部控制、纳税工作流核对及复核控制、发票与报税匹配控制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产品定价控制、投资业务控制等其他内部控制。4.风险应对(1)建立密切的税企工作关系,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以降低税务风险。(2)对企业税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素养,使其能在正确处理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税务风险的控制。(3)对关键风险点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对容易发生税务风险和高税务风险的领域加强监管,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防范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4)实行绩效考评。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凡是涉及到合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系统及数据风险等税收风险的部门和人员都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2]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范文5
关键词:公司治理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一、公司治理结构是税务筹划的制度保证
(一)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结构。这种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决定了公司的目标、行为。决定了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实施管理、控制风险和分配收益等有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企业包括税务筹划在内的所有财务行为都应该在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内进行。适应公司治理要求的税务筹划方案才能得到组织、制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按照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实施。所以,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税务筹划质量的基本保证。
(二)税务筹划风险
企业在运用税收政策开展税务筹划的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风险可能会伴随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税务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活动时,由于受到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失败而在筹划后发生各种损失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产生的风险,但不论何种风险,如不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其他相关损失。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税务筹划风险
公司治理是税务筹划的内部环境基础。公司治理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证税务筹划工作的实施,其完善程度和有效运行影响着税务筹划的组织结构、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税务筹划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的健全性、严密性和有效性。美国COS0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指出,包括公司治理在内的内部环境要素,是企业实施全面管理风险的基础性要素,并为筹划提供规则和结构支持。税务筹划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公司治理背景下进行,并有效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实现零涉税风险环境下的税务筹划目标。内部环境决定税务筹划的基础是否牢靠,是对税务筹划风险的事前防范。
二、税务筹划的内部组织结构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落实公司治理目标的基本保证。开展税务筹划,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在企业内部。需要设置税务部等专职税务组织机构,专业性的组织分工可以为筹划工作提供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在税务部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税务问题及筹划研究的明确分工与相互配合。税务部的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搜集相关财税法规。为筹划和实施方案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整体税负分析及涉税业务分析:财税风险防范机制与防范策略的研究:企业战略的财税规划与内部税务计划: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的执行:纳税评估报告;设计合理化的纳税筹划方案等。例如,华润集团于2006年在集团财务部设立了税务管理部,系统、专业地推动全集团的税务管理建设。目前该集团的7个运营中心都设有税务部,一、二、三级利润中心都设有税务经理及专职税务人员,使得整个集团的税务风险明显减小,税务方面的成本控制也有比较明显的成效。受益于税务管理部卓有成效的工作,税务风险管理已经真正成为集团管理层高度重视的事项,税务成本和风险得到合理控制,企业效益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三、防范税务筹划风险的内部治理策略
(一)建立税务筹划内部治理机制
公司内部治理框架中,要设计与税务筹划的战略目标相关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筹划工作流程,筹划风险预警,筹划决策、控制机制以及反馈机制。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防范税务筹划风险,保证税务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合法性,并能及时、有效实施。除此以外,为了保障控制系统有效运行,应明确涉税环节各部门的岗位职能,明确税务筹划的权限安排与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和危机的出现。
(二)制定税务筹划规划
税务部要根据企业税务筹划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税务筹划规划,并尽可能详细。税务规划是实现税务筹划的一种计划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税务部制定的内部税务计划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年度纳税计划,包括纳税支出规模和结构、时期计划安排等:第二,内部因素变动分析,以防因内部因素变动而产生内部筹划风险:第三,外部因素变动分析,以防因外部因素变化而产生筹划风险。在税务规划制定出来以后,还要对税务规划进行评估,考虑该税务计划能否取得更多的节税利益或更大的财务利益,是否风险和成本较低。是否能够获得企业现金流的支持,执行是否有保障等。
(三)进行税务筹划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只要存在着经营活动和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税务控制制度是整个内控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实施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定期核对涉税账簿,可以提高涉税会计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同时,内部税务控制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从税务筹划角度来看,内部税务控制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内部纳税控制,目的是使纳税会计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纳税活动遵纪守法。为实现这一目的,设计内部纳税控制制度时,应考虑如何协调税务部与会计部、各业务部门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二是内部税务风险控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四)开展信息识别与沟通
企业实施税务筹划的全过程都需要借助各种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筹划风险。大量有效的信息是制定各种筹划方案的基础。良好的沟通包括信息的向下、平行和向上及时有效传递。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税务筹划项目初始就要求筹划人员依据掌握的相关信息,制定筹划目标和各种可选方案,识别影响筹划风险的涉税事项因素,及时传递给项目负责人,以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税务筹划方案。再将控制信息传递给下面的执行人员,执行人员进一步反馈及传递相应信息,降低筹划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沟通误差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获得更多信息,使税务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以确保企业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合法,降低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风险和税务行政执法风险。
(五)实施税务筹划监控
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监控是指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和运行以及一段时期的执行质量的过程。税务筹划监控包括内部纳税检查与内部税务审计。内部纳税检查是纳税人内部独立人员对本单位应纳税款核算、缴纳情况所进行的检查。企业内部纳税检查,可以防止财税欺诈与舞弊行为,降低涉税风险。内部税务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税务筹划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租有效性来促进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内部纳税检查和内部税务审计,建议由税务部与内部审计部门联合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内部纳税检查的公正性、公开性。同时又可以减少工作量。另外,实施人力资源监控,如对筹划人员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筹划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筹划人员的操作风险和心理风险。
参考文献: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范文6
关键词:税务风险;商业银行;纳税筹划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以作为征税的基本依据。纳税筹划主要是指一个经营主体,利用国家税收政策中的一些优惠措施等,合理合法地调整自身的经营和后期发展目标,通过这一方法减少税务支出,谋取更多发展资金[1]。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有存款、贷款、金融衍生等具有风险的产品,受经营类别、规模的影响,其纳税筹划工作将牵涉到一定的税务风险。
1商业银行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分析
1.1税务争议风险
税务争议实质上就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有关税收的一些行为具有意见的不统一,其主要包括税务主体、征税范围、减免税等。税务争议是诸多经营主体在缴纳税金时会遇到的问题,就商业银行来说,其税务争议发生的次数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意见,解决存在的争议。缴纳税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若争议不断无法妥善解决,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税款缴纳,会产生延误缴纳税金的风险。
1.2税务申报风险
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多,其影响最为深远且最常见的税务风险无异于税务申报,税务申报多表现在少缴纳税款之中。商业银行产生税务申报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办税人员身上自身,产生这类风险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办税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未熟悉掌握征税范围和减免税范围,使得在实际申报过程中存在遗漏和少申报问题,少缴和漏缴等潜在风险会出现在商业银行日常管理之中。其二是办税人员受权限制约,不能及时收集税务申报相关的资料,增加了未申报税务的风险。
1.3经营中的风险问题
受后期发展战略的影响和内部经营中侧重点的影响,税务管理工作容易被其他管理所取代,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例如,部分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业绩考核,其经营重点不断偏向贷款业务,在办理相应的贷款业务时并未按照贷款信息正确进行五级分类,无法预计每笔贷款业务产生的损失,由于缺乏原始数据的支持,使得税务申报工作无法开展,增加了延迟缴纳税款的风险[2]。部分银行只重视营业收入,没有对税收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未发挥作用,无形之中增加了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1.4政策与执行风险
一般情况下,税收标准是固定的,而税收范围却是灵活多变的,国家制定的税法并未明确税收范围。这使得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存在于制度范围边界的各税收类别,均需要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判定其是否在税收范围内。受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会存在政策执行偏差的风险,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税收筹划和避税。虽说两者都是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税收支出最小化,但是两者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税收筹划是合法的,避税则是违法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判定税收筹划、避税很大程度取决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于税法的理解或者是当地的规定。如若商业银行展开税收筹划工作,却在实际税务处理中被误认为避税,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税收收益,还会因为这类不合理做法受到相应的处罚。
2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银行内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落后
目前,在诸多领域中都能看见信息技术得到具体使用的身影。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完整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不断地更新,日趋成熟。然而,国内税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商业银行内部有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其信息化程度明显落后于日常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再加上传统税收模式的影响以及内部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齐等,使得税收信息系统未能发挥其实质的作用。
2.2税务筹划专业性不足
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就目前来说,现行的两个制度在部分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处理两者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时,需要秉承两制度分离的原则。目前,最新所得税法与原有税法存在明显差异,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率,提高了费用税前的扣除标准,还进一步强化了反避税的措施。随着制度的变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税务筹划工作的难度,使得其工作内容愈发复杂,受商业银行内部税务筹划人员能力的影响,很难保障税务筹划的专业性,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税务风险,还可能会导致税务筹划工作失败。
2.3内控体系未健全
各个经营主体在实际经营时,想要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就需要发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约束和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部分管理人员未从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中走出来,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受管理层不重视以及商业银行实际的经营类型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税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处于不足的状态。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得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出现漏洞。同时,就部分商业银行的税务管理机构而言,与之相应的分配、考核和奖惩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商业银行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方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一些分支机构的税收工作均由总行负责,使得部分分支机构不重视自身的税务支出。
2.4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意识较弱
就目前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意识不足。目前,商业银行面临来自国内各大银行和国外诸多银行的双重压力,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增加收入,但并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不重视纳税筹划工作。
3税务风险防范下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策略分析
3.1积极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其规模非常可观且发挥了较好的效用;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之中,让商业银行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工作开展带来的便利与优势[3]。内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商业银行管理层需要根据税务相关的新要求,结合信息化系统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税务信息化系统,并将税务信息化系统有效应用到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在诸多税务信息中筛选出高质量的税务内容,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为保障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为方便沟通,可以建立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沟通平台。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分享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税收筹划措施。
3.2加强税务筹划人才队伍建设
纳税筹划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筹划工作人员的能力。想要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纳税筹划工作,需要专业税务团队的支持。首先,需要从前期的人才引进入手,通过考核引进人才的财税专业知识,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税务筹划工作人员,为专业团队的打造奠定基础。其次,由于税法的更新速度较快,商业银行还要加大对税务团队的培训工作,要求其掌握最新的税法规定和要求,并掌握银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最后,为了避免高质量专业人才出现流失情况,需要制定晋升机制,保障人才能够留得住。
3.3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约束和管理内部员工,让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层和内部职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这能保障税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考虑到内部各员工的情况,制定员工均认可的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促进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
3.4推进商业银行全体人员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想要保障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强化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让风险防范能直接落实到具体的纳税筹划之中,发挥防范手段的作用[4]。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提升对于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障风险防范的有效性,需要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责任,避免风险发生时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此外,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建议商业银行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税务风险进行细分,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例如: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性质和用途,将税务风险划分为收入类风险、费用类风险、成本类风险、利润类风险、资产类风险等,结合差异化的风险类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制定对应的评估指标,设置纳税金额风险临界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一旦出现纳税金额高于临界点,则可以自动引发系统报警,并从风险数据库中调取相应的应对模型,为银行制定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财务战略调整等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也能够切实提高银行的税务风险抵御能力。
3.5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并提高执行力
税收筹划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计税依据、纳税人以及税率等。纳税筹划工作主要是内部工作人员按照税收政策和制度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例如,在针对个人所得税展开筹划工作时,需要明确国家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最新税法,掌握税收内容、依据、优惠等诸多内容,进而规划出多个税收筹划方案,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做出对银行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如若未熟悉掌握税收相关政策,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将难以开展。
3.6夯实税务管理基础
首先,简化业务流程。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销售方式相对复杂,而税务管理贯穿银行各项业务活动中,需要高效率的操作流程作为基础保障。因此,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建议商业银行简化业务流程,有利于税务会计人员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应纳税额,确定作业环节当中的税务风险节点,不仅可以防范税务风险,还能够避免偷税漏税等问题。其次,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和市场上其他现代化企业不同,在制定税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在税法范畴之内制定行之有效的税务管理制度。例如:鉴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趋于种类多元化发展,会计核算内容也相对繁琐,一旦出现数据归集错误或计算失误,会直接影响银行后续的税务筹划工作。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并执行税额核算制度,基于计税单位和计税价格开展应纳税额核算工作,保证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提高税务管理水平[5]。最后,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税务会计岗位层面。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是商业银行控制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商业银行将税务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建立税务管理小组或部门,配置更专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分别开展税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咨询服务等工作。通过细化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人多岗”的问题,也能够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差异化的岗位层面,充分调动税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依据既定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开展各项税务筹划工作,降低人为因素对税务风险防控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势必会面临缴纳税金的情况,受银行实际经营活动的影响,纳税筹划工作还将伴随税务风险。纳税筹划工作中存在的税务风险较多,如税务争议、税务申报、经营风险等。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加大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落实,才能在税务风险防范下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影.商业银行纳税风险防范[J].纳税,2021,15(01):49-50.
[2]刘苏.基于税务风险防范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31-32.
[3]方小钦.商业银行涉税行为及纳税筹划探析[J].财经界,2020(23):230-231.
[4]张先富.农村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0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