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活动方案

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文1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学体育运用创新精神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概述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期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推动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充分利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教学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调动全身心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为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树立学生创新精神

参与式教学注重的是参与这两个字,所以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如在下节课程开始前,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赋予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再由教师检查并审阅,最后要求学生对可行性的活动方案进行投票筛选,直至选出最佳活动方案。例如,在学习篮球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学生可能会提议进行小组比赛评分或者个体代表竞赛等活动方案,这时便可以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此期间,教师应在活动场地一旁对学生进行辅助,及时指出学生在运功工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加强学生篮球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体育课堂训练中,可以引进评价环节,要求学生在活动之后对体育活动进行评价,指明某项体育技能需注意的要点与操作原理,并且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由此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凸显体育教学效果。

2.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组织体育课堂时,需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观念,与学生互换角色,将灌输式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最大程度的将学生学习的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式学习状态,使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体育技能。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创设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实心球过程中,因实心球的抛掷技巧存有一定难度,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实心球运动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实心球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当教授实心球的运动技巧期间,教师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使学生熟悉抛掷时肩部与手部发力情况,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存在问题给予有效建议。此外,教师应与学生交流互动,与学生在课下建立朋友关系,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喜悦与悲伤与教师共享,全面提高参与式教学效率。

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文2

关键词:体育社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究

随着体育教学不断持续深化改革,我国体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变化依然不太理想,打破这一局势的有效途径是增加青少年参与的体育活动、培育体育活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体育社团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多样性,备受学生青睐,校园体育社团文化的扩展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促进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1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1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体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健康,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等素质提高,增强免疫力,提高学生的体质,从而有充足的精力去投入文化学习中去。

1.2促进学生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

作为体育文化、教育文化一部分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学生的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团体体育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培养学生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明白付出才会有回报,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喜悦,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就感;任何一项运动都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体育比赛有输就有赢,学生通过体育比赛,也能培养学生处于困境不气馁、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2.1就个人而言

(1)培育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参加体育社团开展活动中,依照这样的目标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体育锻炼方案,无论是在体育课程内,还是在课外活动,都可引导学生有锻炼的意识,再经过长期开展的教育和宣传,学生会逐步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这样价值观的树立在志同道合、相互勉励的体育社团组织内部中可再次加深,从而使终身体育锻炼成为自己的习惯。(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培养,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通过让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组织,然后自身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其中班干部起到组织、带头模范作用,这其实对自身形成很好的约束,从而促进自我的管理能力及组织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大胆沟通,相互分享独有的见解,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无形中对学生交际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培养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的条件。不断地突破自我,挖掘自身的潜能。

2.2就学校而言

(1)营造课外体育文化生活氛围。体育类社团的开展,是以体育兴趣为初衷打造的一个组织,其往往可以围绕着一项体育爱好,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体育项目、体育比赛、体育实践等活动,这些是丰富校园文化成为重要方式途径。随着体育类社团开展的活动,由此使得体育文化氛围朝着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创造浓烈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具有积极作用。(2)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除了家,学校是占学生时间最多场所,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所以要想符合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那必须使学校的学习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加上体育活动吸引,他们会很快融入社团活动,其参与度相当高并且会积极地配合。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在一起,增加学生互动交流,并创建更为牢固的同学关系,也可为增加班级凝聚力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后,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社团活动,尽情参与,享受其中的无尽乐趣,无形中就释放了学习上的压力。课堂教学与体育社团活动,两者一动一静完美结合使得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

2.3就国家而言

(1)利于体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体育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生宝贵的财富。体育类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势必以特定的体育文化主题为主导,在进行这些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元素宣传和践行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到优秀的传统体育精神,做到永不言弃、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等,由此将这样的体育特色文化作为自我管理的基准,使得体育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2)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新课改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要求,还要求在课外文体活动中把学生兴趣爱好提升起来。学校社团是课外延伸,通过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可拉近学生交流和联系,减少与老师间的陌生距离,这些隐性作用对教师课堂授课也是极其有利。学生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重视班级集体凝聚力,还可在隐形中培养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降低外部环境对他们的诱惑,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贯彻响应真正的素质教育。

3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运行中发挥效能的策略探究

3.1体育社团活动需多样化和多元化

社团活动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是促进体育社团成员参与度、活跃度增强的重要途径之一,还可吸引处于徘徊、观望中的学生参与。在此基础上,活动有目的性地开展,改变传统体育活动模式,实地考察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准备,通过社团成员间交流,不同的意见与想法碰撞,再围绕本校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丰富。

3.2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监督管理制度和活动方案

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传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社团活动方案这三者工作有序运行,务必离不开合理的规划管理监督制度,监督制度确保活动方案顺利,活动方案顺利就说明监督制度合理得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两者都应将社团活动的规划方案与管理工作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再加上社团中强有力度的监督管理制度去制约和指导,确保体育社团的有序正常开展工作。

3.3体育社团的指导老师须切实进行管理

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这一点指导老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体育社团前期建设中,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做好规划,目的、任务清晰,加强社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且相关指导老师须落实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立适合该校的体育社团,并且保证每个进社团的各部门负责老师都有明确细致的任务分工,密切关注社团进程并且及时进行指导,确保社团活动的实质性和有效性。

4结语

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职;培养;学前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4502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前儿童集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学前儿童体能、提高其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健康被列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对学前体育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特点进行了规定。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加速发展,学前体育活动备受重视的同时,培养具有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的应用型学前体育教育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正确的特色培养目标定位,科学设置学前体育课程,加强对学生体育游戏创编能力的指导,努力培养更多的学前体育教育人才。

1学前体育教师培养问题的提出

1.1社会对学前体育的认知

据调查统计显示,幼儿园里绝大部分老师对学前体育的认知上都表现出积极地一面,认为适量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社会情感、智力发展、语言表达、意志品质都有促进作用。家长的育儿视角和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很多家长认为,平时因工作忙及场地的限制,和孩子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很有限,所以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更多的体育活锻炼,在活动中发展身体,体验快乐,培养良好品质,促进孩子的个性养成。

1.2国家对学前体育的要求

2010年6月29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被列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对学前体育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特点进行了规定。学前体育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的体育工作的“育体”任务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纲要》中还明确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

1.3幼儿园学前体育教师的紧缺和需求

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因为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对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指导,而变相压缩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教师的学前体育知识的匮乏,也导致早操、户外活动或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开展都比较笼统、粗糙,缺乏趣味性、教育性和发展性等。所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幼儿园园长普遍的新期待是:幼儿园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学前专业教学技能,还急需提高体育教学能力,包括选择、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设计、实施体育活动方案的能力;创编幼儿体操、舞蹈及体育游戏的能力;幼儿安全保育能力以及运动创伤紧急处理能力等。

2中职学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策略和形式

2.1特色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国家教育部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规定,报考者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只有中专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更高学历的同行比较,少了幼师资格证这个重量级的就业“敲门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特色培养方向上,除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双语教育,中职学前专业还把学前体育教师的培养列入主要培养方向,是树立良好的社会效应,打响专业品牌的前瞻性培养目标定位。

中职学前专业学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积极适应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的应用型学前体育教育人才。

2.2课程设置的研究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平衡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内容;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在理论和技能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非常重要。

学前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美术、舞蹈、语言和认知、行为纠正等课程;专业技能包括幼儿舞蹈、幼儿体育游戏、幼儿武术、幼儿体操、球类技能等;对学前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包括设计实施体育活动方案能力、创编体育游戏能力、创编幼儿体操、幼儿舞蹈能力、选择和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能力、动作技能讲解能力。

但纵观之前的学前教育的专项技能课程设置,大多倾向于唱歌、画画、手工制作、弹琴等艺术类专项技能的培养,而体育类的专业技能培养几乎是空白。因此,中职学前体育教育方向学生经过两年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基础后,在第五个学期要集中进行选修幼儿体育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强化体育类专业技能训练而有目的地突出特长。到第六学期,一定要跟随老师到幼儿园或教育基地实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操练,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能力,让幼儿体育教学技能实践能力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基于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中的重要性和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笔者将深入探究幼儿体育游戏创编能力的培养问题。

2.3学前体育游戏创编的指导

幼儿园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以基本体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教师每天都要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编和指导幼儿体育游戏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因而教师具有体育游戏创编和指导能力能更好发挥体育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学前体育游戏创编有六原则:锻炼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智慧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笔者以“小蚂蚁运粮”为例,指导学前体育教师根据创编原则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体育游戏的创编。

(1)锻炼性原则。幼儿体育活动中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走、跑、跳、爬、投等基本动作,体育器材有球、绳、圈、棍、沙包、钻架等。为体现锻炼性原则,创编时应考虑到游戏环节中必须有1-2个基本体育动作的渗透,1-2件运动器材的选用,以保证运动负荷量。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就是让幼儿扮演小蚂蚁,背驮沙袋从场地的一端爬到另一端。

(2)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体育游戏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幼儿爱模仿的特点,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题材,从角色、情节入手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设计工蚁、蚂蚁小宝宝、蚂蚁指挥员等不同蚂蚁角色让幼儿扮演,并加入一些有趣的过河、下雨等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更多的乐趣。

(3)智慧性原则。体育游戏除了担负“育体”的任务,还要包含“育智”的成分。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型原则,教师在创编过程中,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故意创设多种方法进行游戏的选择余地,不断拓展促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这也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对“下雨了,怎么才能安全过河运送粮食”问题思考,鼓励幼儿运用多种途径完成成功运粮的游戏,通过体育游戏的智慧型体现更多的趣味性。

(4)教育性原则。体育游戏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强品质、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一个好的体育游戏应该既体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教师可通过分组竞技运粮的方式和运量路线环境的创编,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或失败、欢乐或痛苦,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成熟与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5)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情的特点,幼儿在“忘乎所以”的参与过程中有可能会制造出一些意外,所以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更应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整个游戏应在草坪、木地板或毛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游戏道具质地要轻柔、无毒、无尖锐棱角;游戏器材的放置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摆放小蚂蚁运粮道路障碍器材时,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由于3-6岁不同年龄段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创编体育游戏时要参考《不同年龄育儿体育游戏的基本要求》里的各项内容,从内容动作、情节、角色、规则和要求、结果和游戏方式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考虑。例如“小蚂蚁运粮”游戏,如果是小班玩,教师创编的游戏内容动作、情节和规则都要简单化,所有幼儿都做同样的“运粮”动作,共同完成任务;如果是中班玩,教师创编的游戏要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完成运粮的任务,通过你追我赶增加更多的追逐动作,规定背上的沙包掉了要回到起点重新“运粮”的规则,增加游戏的限制性;如果是大班玩,教师创编的游戏增加体力和智力的结合点,创设恶劣的天气和道路条件,让大班的“小蚂蚁”开动脑筋,通过尝试多种克服困难的方法完成运粮任务,体验合作的乐趣。

此外,为做好学前体育游戏的指导工作,学前体育教师除了做好体育游戏前的各项准备,在游戏的开始、过程中及结束三个阶段中都要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有效指导。

3结语

职业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前体育教师既要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学前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这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让中职学前体育教育方向学生在两年半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体育教学知识和方法,中职学校还需在如何提高体育、艺术、健康类、游戏设计等课程学科老师的整合意识,加快整合的行动,以形成专业教学的合力,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上凸显体育技能的特色方面注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井卫英,徐会昌.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2]韦凌云.目前幼儿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文4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在发挥体育课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活动这一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进而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重要途经来落实和保障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全员参与的特点,吸引广大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还能有效提高师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师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为此提出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结合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子女多、学校体育器材不很充裕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师群策群力,学生献计献策,制定出我校大课间活动方案。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断实践和蓬勃开展,我校大课间越来越受师生的喜爱,真正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现将我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调查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长期以来,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做操、自由活动。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早已厌倦,锻炼效益低下。随着电视、广播、媒体对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宣传、报道,学生终于盼来了我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实施,它就像春雨一样浇灌在孩子们渴望活动、天性好玩的心田。根据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育指导思想的要求,为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我校的场地设施、师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向师生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本着小型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强身健体、促德辅智、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设置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健康体育”即广播操、集体舞、自编操为主,体现活动的整体化、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二部分“快乐体育”即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呼啦圈、跳皮筋、跳方格、协力走、滚球、铁环、游戏等。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将“游戏”作为本校特色。

第三部分“竞技体育”即运动会、以年级为单位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这是我校多年体育活动的传统,很受师生们的欢迎,即丰富课余生活,又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还培养同学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思想、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健康向上的竞技思想。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

为将大课间活动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虚设,不搞一阵风,为此:

(1)加强了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并且统一调整作息时间,把课间活动时间由原来的二十分钟增加到六十分钟,有力地保证了“每天锻炼1小时”活动的顺利开展。

(2)规范并完善了“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强化管理。为使大课间活动高质量地进行,学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求活动做到“五落实”即器材、场地、项目、时间、人员五落实。“五到位”即领导监督、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指导、安全检查、学生人人参与五到位。任课老师要组织本班学生及时、有序参加活动,严格安全管理;体育教师全面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

三、将“大课间”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大课间焕发生命活力

首先大课间活动与德育相结合。在大课间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竞争意识。如在练习接力跑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规定失败一组的同学做仰卧起坐,启发同学们认识到每个同学的速度、技能、以及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是小组取胜的保障,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

其次大课间活动与音乐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选择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音乐,努力实现艺术与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如教师根据歌曲《喜洋洋与灰太狼》编成一套完整的自编操,让学生一边轻声唱歌,一边轻松舞动,训练了协调能力,表达了愉快的校园课间生活。

四、根据实际,逐步完善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文5

项目教学方法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在生动性、科学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初中体育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入手,对具体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

初中体育;项目教学法;应用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健康和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增强。初中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在学生的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品格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已经成为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是最有效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一、初中体育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的体育教学的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体育技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来完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教学手段生硬;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较低,锻炼意识薄弱,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和体育技能的全面提高。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学项目的策划、开展以及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信息收集、方案制定等工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部分,在正式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做好准备是顺利进行项目教学的前提。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作为负责人。其次,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并针对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和改进,由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查阅资料、制定教案,并得出纸质的成果,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挖掘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方案制定以及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不足,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考虑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例如,在学习短跑的技巧时,可以针对“跑步时,身体向前倾还是向后倾”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其次,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使学生学会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必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教学活动设置悬念。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例如,在学习篮球项目中,学生要做好篮球运动的项目计划,教师可以提出小组比赛的形式,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后,小组之间进行篮球比赛。比赛本身具有娱乐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3.师生角色互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但是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不可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将整个教学的各个阶段都交给学生,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例如,在进行标枪的练习时,由学生自己对标枪的练习技巧进行探究,并在教学中实践。其次,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把控好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不可对学生放任不管。在学生的教学方向发生偏离时,需要及时给予提醒,引导学生加强组内和组间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体育技能提高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4.改革评价模式,加强自我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价模式,项目教学法要求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以组内自评为主,以组间评价为辅。在教学活动完成时,教师要对各组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点评,引导小组内的各成员对自己和所在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自身的不足之处,引导小组之间交流经验和心得。例如,在教学互动完成之后,鼓励篮球小组的同学和羽毛球小组、跑步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经验,传授技巧。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的项目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在课前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本着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改革评价方式,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绍祥 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活动方案范文6

由于部分高校教师过于重视文化知识,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高校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缺乏体育的锻炼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方向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探索中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将快乐体育理念融入日常体育教学,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位置,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激发其锻炼的积极性。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的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身体素质是重要前提。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而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提高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让高校学生以一个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提高其学习效率。

第二,在大学生活中,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而把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进去,根据国家的素质教育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其产生的作用将是事半功倍,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育人和育心的有机结合是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内涵,其可以让高校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以充足的热情对待体育课程,快乐、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的因素

1.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不理解

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详细地了解快乐体育的理念,接受不了将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融入体育教学,在实施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阻力。

2.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根深蒂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被动地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导致其对体育失去了热情。要让学生重拾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快乐体育理念,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对于那些身体素质高又热爱体育锻炼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将快乐体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但是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又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主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期让高校学生都热爱体育锻炼,在快乐中进行体育锻炼。

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的途径

1.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中不停地讲述,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体育锻炼项目的设定也是教师自行安排的,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快乐体育的理念,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使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导,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当学生喜欢上快乐体育理念的体育课堂,就自然而然地想多了解一下相关体育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快乐体育教学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因为自身体质较弱而对体育产生抵触心理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要特别注意不要逼着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要对他们进行慢慢的引导,要有耐心地等待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不同需求,高校教师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案,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地将快乐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让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3.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在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时,可以加入新的元素,比如音乐元素。音乐可以让人感觉放松,可以让学生卸下沉重的包袱,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听着音乐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从而调动学生的锻炼兴趣。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体育训练,能让体育课堂充满快乐,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喜欢上体育课。

4.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体育课程没有太大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对体育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与时俱进地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改革当中。不能盲目地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对快乐体育相关理念的传播

理念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所以要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更要对学生进行快乐体育理念的传播。要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要鼓励学生多运动,不能一味地埋头苦读,要学会劳逸结合,并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懂得自行减压,从而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