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文1

关键词:干、湿性愈合理念;老年人;压疮;综合护理

我国已进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增加,老年压疮的预防护理成为当下一大难点。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差,感觉功能逐渐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所以老年人压疮发生的发病率高[1]。老年人之所以成为压疮的高发人群,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皮下脂肪萎缩并不断变薄,皮肤容易受到损伤。加强老年压疮患者的合理护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治疗压疮有两种理论,即干性愈合理论与湿性愈合理论。

传统干性愈合理念:国内传统的干性愈合理念仍然影响着伤口处理的方法和结果。最新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认为伤口有菌就会感染,需要使用消毒剂或药物保持无菌状态;伤口渗液对伤口组织是有害的,必须清除彻底;干燥伤口不感染,结痴就是伤口愈合。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伤口容易脱水、结痴,丧失生物活性,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愈合速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侵入,也无法保持伤口的湿度和温度,不利于伤口愈合。干性疗法在处理难以愈合的压疮中面临难以逾越的挑战,如坚硬的厚痴,痴下积液,大量渗液,潜行及窦道等。

湿性愈合理念:湿性愈合的基本原理:现代伤口愈合理论认为,正常的伤口渗液包含了抗微生物物质,有保护和清洁伤口作用,并能营造有利于愈合的湿润环境[2]。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3];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4];新型敷料能创造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生成,与传统观念相反,研究发现相对低氧是毛细血管生发的强刺激源,从而更利于创而修复[5],酶学清创的愈合环境加速创面的愈合作用[6]。

本组通过对干部医疗保健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干、湿性愈合理念结合,综合治疗护理,观察并分析合理的护理方法对老年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干部医疗保健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87.25岁,均为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双下肢中重度水肿,轻度低蛋白血症。

1.2护理方法

1.2.1综合护理 ①将本组4例患者均安置在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的病房。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为患者选择纯棉质衣物,选择润肤产品,避免皮肤干燥。②对4例患者用Braden评分表[7]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分结果,抓住患者的护理侧重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采用气垫床、减压贴保护骨突部位、预防潮湿带来的皮肤损伤,做好患者的大小便护理等。③因4例患者均为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对4例患者均建立翻身登记卡,详细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及翻身时间。定时为患者翻身,防止患处继续受压。④因4例患者均为高龄,心肺功能较差,活动能力下降,导致双下肢水肿,加强利尿消肿,注意观察疗效。⑤重视4例患者的营养护理,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静脉予人血白蛋白静滴。⑥康复科专业人员进行患者的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1.2.2局部护理 ①换药初期, 4例患者的压疮部位均在外踝骨突部位,大小约1.1 cm×1.3 cm~1.7 cm×2.5 cm,III期压疮,中等渗液量。采取湿性愈合理念,即用0.9%NS彻底清洗干净疮面,待干后予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覆盖伤口,再予康惠尔溃疡贴覆盖于外,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每周二、五更换敷料,持续10~15 d。②换药中期,4例患者压疮面积明显缩小,少量或无渗液,见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在肉芽组织生长过程中,伤口部位常见黄白色的荚膜形成,此期应注意将形成的黄白色荚膜清除,可选择外科清创结合康惠尔清创胶运用清创,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仍采取湿性愈合理念,外部仍予康惠尔溃疡贴或透明贴覆盖,换药1次/w,持续5~10 d。③换药后期,在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基本长满伤口部位,已有上皮爬行时,采取干性愈合理念,选用康惠尔藻酸盐敷料覆盖在伤口部位保护新生肉芽组织,避免换药时的再次损伤,外层予无菌纱布覆盖,加速伤口结痂,促进伤口愈合。

1.3评定标准 无效:患者的压疮创面与入院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显效:患者的压疮创面明显缩小,渗出液量明显减少。愈合:压疮创面结痂脱落,痂下无积液、积脓,皮肤完好无损[8]。

2结果

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均全部治愈,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干、湿性愈合理念结合,综合治疗护理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缩短了病程,值得推广。

3讨论

压疮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作为老年干部医疗科医务工作者,应在掌握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压疮的病因及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好老年压疮患者全身、局部的综合治疗护理工作,促进压疮及早治愈,最大程度减轻老年人受病痛的折磨[9]。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全部治愈,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在像干部医疗保健科这样有经济实力支撑的科室,对老年压疮患者采取综合的、合理的护理,不仅利于疮面的愈合,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10]。

参考文献:

[1]贺锦云.压疮的家庭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25):14-15.

[2]刘秋红,蒋琪霞.湿性疗法在小腿腔洞型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1(3):746.

[3]Falanga V. Classifications for wound bed prep-aration and stimulation of chronic wounds[J].W ound Rep Reg,2010,8:347.

[4]李亚洁,蔡文智,工秀岚.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21(3):105.

[5]付小兵,盛志勇.新型敷料与创面修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8,14(4):247.

[6]工震云.医用伤口敷料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1):87.

[7]Bergstrom N,Braden BJ,Laguzza A,et al. The braden scale for predicting pressure sore risk[J].Nurs Res,1987,36(4):205-210.

[8]毛爱芬,吴玉泉,曹娟.老年压疮57例相关因素分析与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01):85-87.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文2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生理功能和代谢变化老年慢性病也逐渐增加。总的原则,让老年人尽快康复尽量保持和改善机体的功能,让老年人生活自理和保持身心健康尽可能减少他们的痛苦。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总结如下:

1危险因素及原因

1.1跌倒

1.1.1平衡失调:因老年人伴有脑细胞减少,造成生理性的姿势、牵制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势致能力减弱。使姿势倾斜增加大脑迟缓感知和综合自身感受,信息过程减慢。

1.2皮肤受损:①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对冷热温觉不敏感。②皮肤弹性降低易发生皮肤损害。

1.3应激性溃疡:急性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在严重疾病的基础上预后不良死亡率达30%~40%。

1.4孤独寂寞:主要表现在住院时间长,很少亲人陪护这类患者性格内向不善交往,1G言少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感到非常孤独、寂寞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落、常常卧床易发生压疮及肺感染。

1.5情绪不稳:多见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患者对自身疾病所引起的不适及稍不如意就情绪败坏需要发泄。

2应对措施

2.1强化安全意识,建立风险告知制度,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要求在记录上签名,以示告知同意。护理记录必须全面真实、充分、准确,不可漏记重要内容,告知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2.2从预防老人跌倒的角度来考虑,改善生活起居环境,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如有足够的宽度、光线避免灯光时明时暗,地面应平坦不滑,通道不应有障碍物等。

2.3早期发现:护理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对老年患者的主诉给予充分的重视,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加强巡视,防止发生意外。

2.4早期教育:①护士安全教育:教育护士具备极强的安全意识,吸取相关教训,以预防为主,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②患者安全教育:责任护士对当天入院患者进行跌倒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向患者进行防滑、防跌、防烫等安全教育。熟悉老年人生活规律和习惯使患者理解解除顾虑。

3护理实施

3.1对老年患者精神和情绪变化的护理:老年人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护理工作需耐心、细致,从语言、态度、操作、手法上得到老年患者认可。熟悉老年病有并发症多、病情多变的特点,观察细致。

3.2对并发症及护理: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肺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老年患者食欲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要遵医嘱补充营养液。饮食以优质蛋白质、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粗纤维少量多餐,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皮肤压疮。

3.3对老年患者用药期间的护理:保证给药途径的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用药时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特殊用药时应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注意事项,药液外渗及时处理,防止皮肤组织坏死。

3.4心理护理:人到老年,不仅生理机能出现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下降。老年人易出现心理障碍,情绪反应较敏感,及时帮助老年患者调整情绪,克服不良心理状态,多做解释工作,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适当地给予按摩、变换促进疾病的恢复。

3.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主动热情介绍自己,减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同时对待他们像对自己的长辈,尊重、关心他们,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护理及预后情况如何,及时了解他们用药后的效果,并反馈给医生,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耐心解释,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性,更好地使患者康复。

4护理体会

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解决老年人的病痛,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积极配合诊疗工作,对疾病的康复树立信心。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体会到护士接触患者机会最多,护士的言行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还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患者信赖,使其达到最侍的心理状态,愉快的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陆阻仙.浅谈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化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3(74):1273-1274.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文3

【摘要】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功能衰退及受所患疾病的影响,易发生压疮.通过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对老年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 压疮 预防 护理

在全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类平均年龄的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髋关节部位骨折的发生率也迅速增加。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的强度降低,遇到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髋部骨折。一方面: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及感觉功能衰退,机体保护性反应迟钝,老化的皮肤组织代谢低下,也容易导致压疮。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医疗费和护理难度,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护理、降低压疮发生率尤为重要。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指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害。一般发生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髋部,在活动受限、脊髓损伤、急重症患者及老年人中最常见。老年人皮肤弹性低、感觉减退,皮肤血液循环差、神经营养障碍,痛阈降低。髋部骨折后活动受限,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再者老年患者大部分外伤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故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防压疮护理是个难题,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55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55-97岁;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1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0例,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9例,保守治疗6例。住院天数10-23d。住院期间除一例带入压疮,无压疮发生。

二 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

1 局限性因素

(1)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是造成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中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首要因素。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第二位因素,当身体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时,就会产生剪切力。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角化皮肤,增加压疮的易感性。临床上,床面皱褶、存有渣屑或搬运时拖拉扯拽患者,均产生摩擦力。

(2)局部潮湿:受压部位的皮肤如因出汗、分泌物、引流液,尤其是大小便污染而潮湿,这些因素多易降低皮肤的抵抗力,引起皮肤浸润和感染。

(3)固定不当: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也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 全身性因素

(1)感觉丧失:感觉丧失的患者感受不到过度压迫的疼痛刺激,从而不会自动变换,容易引起某些局部皮肤过度、长期受压。

(2)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机体皮下脂肪减少,蛋白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发生。

(3)心理因素:长期卧床及长期经受疾病折磨,老年患者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4)运动能力下降:老年人运动系统衰老,关节僵硬、肌力下降、动作缓慢,活动不协调不便利;创伤骨折后长期卧床,病人因怕痛或为了减轻疼痛而拒绝翻身或肢体活动。

(5)皮肤牵引:持续皮肤牵引是治疗髋部骨折一种常用的方法,可起到患肢制动、保持患肢功能位、减轻疼痛的作用。但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在骨突处易发生压疮。牵引松紧不适宜或衬垫不当。致局部皮肤受压损伤。

(6)控便能力下降:骨折后长期卧床,汗液、尿液、粪便浸泡使皮肤潮湿。以及酸碱刺激致表皮保护能力下降,皮肤易破损。使用便盆时未充分抬起臀部,擦伤皮肤防、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等。

三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1 正确评估患者是预防压疮的关键: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临床上获得认可及使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Norton’s及Braden评分量表等。我们在患者入院后根据braden评分来评估压疮危险程度。对于

2 心理护理:骨折后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患者表现为焦虑、悲观和抑郁等。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表述自己的感受,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程及各种治疗护理手段的目的和意义,预防压疮、便秘、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措施,并指导其配合。要让其充分理解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使之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以达到预防压疮发生的目的。

3 翻身:

方法一:协助病人翻身。本组病例大多年龄偏大,体力较差。日常活动不便,需协助变换。1次/2~4 h。一人站在病人翻身部位的对侧,一手扶住肩膀,一手扶住腰部,另一人站在床尾,抓住患肢稍作牵引,随着身体的翻转而同步转动患肢,并臀下垫软枕,患足足跟垫小水枕。每2 h 1次。每次变换均要记录时间、、受压皮肤情况,并仔细观察局部受压皮肤是否出现充血性反应,出现者能否在15 min内消退,如不能消退则要缩短变换的间隔时间。

方法二:指导病人翻身。对本组中年龄较轻,营养、体力较好的患者,指导其自行变换,1次/2~4 h。方法:健侧向患侧翻身时,指导患者健肢屈曲,足部用力蹬床,患侧的手拉住患侧床栏,使健侧向患侧侧转身体,健侧的手在健侧臀下垫软枕;患侧向健侧翻身时,保持患肢在牵引状态,将健肢放平,患者健侧的手拉住床栏,身体向健侧翻转30度即可,患侧的手在患侧臀下垫软枕。

方法三:抬高患者臀部:指导体力较好的患者用双肩、双肘、健侧下肢5点为支点,辅以腹肌用力使背臀部抬高,同时患侧手掌轻托患髋,另一手托住骶尾部并轻轻拍打局部皮肤,抬高臀部,1次/2―3 h。

4 保护患者皮肤干燥和完整性:应尽可能保持皮肤的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不可用力擦拭;同时有效的大小便管理是保持皮肤干燥的重要环节,使用便盆时,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破皮肤,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一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床单要及时更换整理。保持干燥。

5 指导病人正确的抬臀及使用便盆的方法:病人需要使用牵引床,排便时让病人两手抓住牵引床拉手,靠3个健肢用力,将身体吊起,待臀部离床以后,将便盆从健侧放于臀下,排便后再次吊起,取出便盆,清洁。本组所有病人在入院1 d~3 d能掌握正确的抬臀及使用便盆的方法。

6 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愈合的因素,因此改善老年患者的营养至关重要。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易出现压疮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负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注红细胞、血浆等血制品,提高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减轻组织水肿,促进伤口及骨折愈合,提高皮肤抵抗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7 做好交接班:对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到口头交班、书面交班、床边交班,在本组患者中,我们均要进行床边交班,查看病人的皮肤情况,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护士每2-3小时均要协助患者翻身,并在翻身卡上有详细记录。

四 体会

通过执行以上压疮的预防措施,本组患者中除一例带入压疮,无一例发生压疮。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而压疮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压疮一旦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还会加重病情,延缓康复,甚至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的重视是基础;掌握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素萍、王庆芳、梁永毅基层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防压疮护理体会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12.7(6)

[2] 王焱老年股骨颈骨折后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 甘肃中医 2010.23(5)

[3] 苏坤瑞老年骨折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体会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文4

老年人股骨颈部骨小梁数目减少,至股骨颈脆弱,老年人反应较差,使髋部应力集中于股骨颈部,造成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保守治疗病程短,效果好,为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2005年1月~2009年9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现将围手术期潜在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0~80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2例,内固定术8例,住院时间7~20天。

围手术期潜在护理问题

病情复杂:老年患者多数患多种疾病,病情发杂,变化快,对手术的耐受性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心理问题: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日渐衰老,加上病痛的折磨,易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的心理,加之担心手术效果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等,是心理负担加重。

环境温度的影响:老年患者由于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降低,使皮肤对冷热的调节差,致使老年人适应冷热的能力下降。环境温度对老年患者影响较大,温度过低会是老年人体温过低、受凉感冒,甚至影响伤口愈合,温度过高是老年人烦躁不安。

术后患肢护理问题:术后翻身及活动不当易导致内固定松动,变形,对合良好的骨折端移位,影响手术效果。

皮肤护理问题:老年人因皮肤弹性差,加上限制,极易出现压疮。大小便时放置便盆不当也易擦伤皮肤。

感染:因外伤、手术、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留置尿管等原因,易发生伤口,手术伤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老年人血流缓慢、血脂高,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关节僵硬及肌萎缩:术后活动受限易导致患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肌力减退。

护理对策

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安全有效的保障。若由于其他疾病影响手术时,应及时请相关科室科室会诊,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机体功能调节至能耐受手术的最佳状态。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心电监护,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与患者做好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性。让患者知道本科室以往所做此类手术效果满意,手术由技术过硬的医生主刀,解除患者疑虑。对于重要的、关键的治疗环节问题,要反复强调、讲解,打消其疑虑,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关于费用问题,护理人员避免在患者面前催交住院费,同时提醒家属不在病室内谈论费用问题,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保持室温:调节室温在22~24℃,使患者感觉舒适。

做好术后患肢护理:患肢穿丁字鞋,使患肢保持中立位。翻身时患肢和身体成一直线,严禁足尖外旋。

做好皮肤护理:安置患者与牵引床上,保持床单、被褥干燥平整。术前及术后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双手抓住拉手做引体向上。高龄体弱患者经反复讲解仍不能将臀部抬离床面,可臀部垫气圈2小时于平卧2小时交替。也可在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向健侧翻身2小时与平卧交替进行。骶尾部、穿丁字鞋患肢足跟部定时按摩。受压处皮肤用无菌棉签蘸0.5%碘伏涂擦,待干后再擦紫草油预防压疮效果好。

预防感染:病室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1次/日。术前、术后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术后6小时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嗽、咳痰者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嘱患者多饮水,以冲洗膀胱。保持外阴清洁,做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尿管引流通畅,病情允许尽早拔管。注意观察切口引流液的量及颜色,保持切口负压引流,倒引流液挤压引流球时反折引流管,严禁引流液倒流。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及时换药。

预防血栓形成: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开始做股四头肌舒缩活动,活动踝关节及趾关节,每小时10次,以防静脉血栓形成。密切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肿胀,触及皮肤有无条索感等。

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肌肉舒缩活动,伸屈足趾,踝关节背伸。活动范围与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强度由弱到强,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术后第2周可扶患者坐起,指导下肢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伸屈运动,防止发生膝关节活动障碍。手术2周后患者可坐床边,双小腿垂床旁进行主动屈伸膝活动。4~6周经X线检查证实无明显骨质疏松时,提示内固定确实牢靠,可开始部分负重,经X线证实完全愈合后才可正常使用患肢。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交代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

老年人不同于一般的成年患者,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本组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均治愈出院,随访恢复良好,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安全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2-02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长,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护理也越来越热门。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仅要认识疾病还要学会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护理,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衰退,听力、视觉、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加上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的改变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时会非常痛苦。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光要照顾老年人生理,还要重视老人心理问题,对可能发生的事做出正确判断。

2 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现的安全风险有“跌倒、压疮、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自杀”等。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安全用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这一系列风险。

2.1 安全风险。

2.1.1 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风险,欧美等国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对北京市10个城区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调查显示,跌到的发生率为31.26%,居所有安全问题之首。

2.1.2 压疮。调查显示70%的压疮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压疮比较隐蔽、易继发感染、愈合困难,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应不明显,常常会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与未发生者比较增加了4倍,如果压疮长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 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疼痛反应不明显,往往会延误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导致严重后果。

2.2 影响老年人用药的相关因素。老年人在用药方面也应时刻注意。老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护理人员在给老人用药时应注意。

2.2.1 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较男性明显。

2.2.2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由肠或肾脏排出体外。肝脏作为主要代谢器官,在此主要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通过肝脏血流等决定药物代谢、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和重量随老龄化而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减少,因而对在肝内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影响。

2.2.3 多种药物相互干扰的影响。年老病多,联合用药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见。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往往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至诱发中毒,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导致生命危害。

3 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尤其是身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护士长,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预案,积极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4 按分级护理规定时间巡视病房

三级护理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夜间一般要求每小时1次。但老年人睡眠浅,频繁的巡视容易惊醒患者,造成患者不满。除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取得谅解外,要求护士在夜间巡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关门轻。在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时,切忌把光直照到患者脸上,可用手挡一下光源。

5 夜间主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做好培训,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预案,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教导,做到防范于未然。护理人员应时常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在夜晚时分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有“坠床、猝死、外出”。

5.1 坠床。我科通过调查,建议使用使用日本进口的八乐梦电控护理床,床两侧同时具有扶栏,升降便捷。夜间护士在患者睡前检查病床的护栏是否升起,并调整合理的床高,一般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5.2 猝死。研究表明6~12点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猝死发病急、病情凶,因此,应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对猝死的认识,掌握其发病诱因、规律、临床先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饱餐、饮酒过量等因素。

5.3 外出。大多数老人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一旦病情稳定,往往恢复晨练,选择的地点、方式因人而异。而此时正是晨间护理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当班护士无法顾及每一个患者的行踪。为防意外,平时除做好宣教,严格请假制度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晨练方式、持续时间、愿意选择的地点。鼓励在院内、病区内活动,避免选择过于僻静的地点。鼓励与病友同行,尽量不要单独活动。如患者超出平时活动的正常时间,没有按时返回病房,应提高警惕,组织寻找。

参考文献

[1]老年医学委员会.实现健康老龄化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北京:中华医学会,2007:259

[2]王晓湘,张琳华,张莹,等.浅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93-94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老年女性 股骨颈骨折 压疮 预防 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7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94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内固定68例,11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

2 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是在正常生活情况下,突然不慎外伤或车祸等意外原因造成,精神上极为痛苦,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烦燥不安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各自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周到的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讲解卧床,牵引及手术的重要性,讲解预防压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关心、体贴、同情患者,让其充分理解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使之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以达到预防压疮发生的目的。 孤独、失落、抑郁、悲观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因此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是帮助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树立治疗信心、战胜疾病的首要措施[1]。尽量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2.2正确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因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2]女性患者有效的大小便管理,是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的重要环节。大小便污染皮肤及床铺以及便盆使用不当,使皮肤及受压部位潮湿,破损。给患者及家属示范指导在床上利用便盆排尿、排便方法:两臂屈曲,双肘关节支撑,健侧下肢屈曲,支撑、抬高臀背部。对抬臀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用双手托起患者的臀部,协助将整个骨盆托起,避免用力塞便盆,造成皮肤破损,行骨牵引的患者使用便盆接尿容易尿湿床单,抬起臀部,患者也痛苦,临床上用500ml塑料输液瓶剪成一定的形状让女患者接小便,很方便,不要搬动患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便盆使用不当造成皮肤破损及小便污染床单使皮肤及受压部位潮湿。

2.3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间歇性解除局部受压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首要措施。骶尾部,可用水垫,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或用翻身枕避免局部受压,牵引的足跟部可用小垫圈或乳胶手套装水以减少局部受压,肥胖的患者或活动能力差不能配合,疼痛敏感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等器具。

2.4减少摩擦力

协助患者侧身或移动患者时,不要拖动而是要把他们抬起来再移动,用翻身枕采取翻身左侧或右侧20-30°,要保持床面的平整。行骨牵引的患者,由于治疗需要抬高床尾要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行皮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发红受压或破溃。

2.5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下肢骨牵引,人工髋关节置换、内固定等由于治疗需要,大多必须平卧,不能随意翻身及更换,且卧床时间长,受压部位较年轻患者更易发生压疮,对此类患者压疮的预防是护理中的一大难题。注意患者保持伤肢的正确,足部中立位,伤肢外展20-30°穿防旋鞋,两腿之间放一软枕,低软枕抬高患肢,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

2.6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消瘦,体质差是导致压疮的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老年女性患者,应防止骨质疏松,加强营养,注意补钙。可以吃牛奶、骨头汤、虾米,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合理的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2.7减轻患者疼痛,评估引起疼痛的原因,做好病因治疗,对症处理,给予止痛措施,采取预防性给药、术后镇痛等措施,观察治疗效果,通过护理活动促进舒适是减轻和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帮助患者舒适的,提供舒适整洁的病床单位,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等措施促进患者舒适,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要来减轻或解除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休息。

3 小结

老年人多由于骨质疏松,遇到轻微外力.即可引起股骨颈骨折[3]。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必须平卧,不能随意翻身及更换,需要在床上大小便,由于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压疮。通过对病人皮肤状况评估,体重,精神状况,配合能力,受压部位,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给予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密切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加强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徐伍莲. 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