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习惯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培养习惯 养成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5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提倡一日生活自主化。所谓的自主化,首先就要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在养成好习惯的前提下,幼儿才能体现生活的自主化。3-6岁的幼儿时期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和养成阶段,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因此,形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特别想谈谈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在卫生习惯上,有乱扔纸屑、不爱惜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有爱睡懒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不遵守纪律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已有的,不友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等。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接触,发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二:
一是家长的缺乏意识。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呢?很多家长却都不是很了解,常常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观点。只一味的要求孩子去学点有用的知识,比如:认识了多少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等,家长们根本不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慢慢改变;还有祖辈的过于娇宠、纵容、迁就,致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任性、霸道、等不良行为习惯,反而使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受挫折、不敢尝试、生活自理能力差。
二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都让保育员去包办了。这样教师和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往往会建立起不良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会对幼儿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会进一步恶化师幼关系。
教师作为教育者,有责任与义务来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想法:
一、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通过分析幼儿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原因不是缺乏锻炼,就是没有通过正确的引导。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正确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他们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小班可以在帮助下穿脱衣裤和鞋袜,能将玩家和图书放回原位。中班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大班能知道根据冷热增添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鼓励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因做不好或做的慢而包办代替。
二、设置游戏情境,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些幼儿小椅子坐不住,我通过“交朋友”的游戏帮助幼儿能够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再如幼儿乱扔乱放玩具的问题上,我没有机械地去要求幼儿把玩具怎么怎么样放好,而是用拟人的方法和玩具对话:“某某玩具你为什么哭啦?”,“小朋友把我乱扔乱放,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宝宝们听见了吗?怎样才能让玩具宝宝不哭了?”幼儿都抢着回答:“不乱仍,把玩具宝宝们放回自己的盒子里”等来引导幼儿,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地将玩具放回原地方。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养成了将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三、注意方式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批评、指责他,他的情感上会受不了,会产生叛逆的心理。有时孩子也想变好,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做起来却非常难,甚至有时努力做了,老师也没看到。作为老师这就要细微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时的去表扬他,鼓励他,比如“你真能干,如果能把它们摆放整齐那就更棒了”等,那么就会增强他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这样可以使孩子坚持下去,肯定自己。
四、结合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平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也不能光靠几条规矩来执行。这时期在给孩子做日常清洁卫生时,要逐渐地给他灌输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教育他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脏东西、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吃手指等,要定期给孩子剪指甲,让孩子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如给孩子洗手时,要教孩子自己来洗手,教他怎样用肥皂,如何洗手。这就可以结合我们的儿歌,即可让孩子熟练的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比如洗手歌:饭前要洗手,拧开水龙头,冲冲小小手,肥皂搓搓手,手心手背搓,小手真干净。生动形象的儿歌让孩子一下就记住怎么去洗小手。
五、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发挥着独特作用。父母就不断培养着孩子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如厕习惯、睡眠习惯、饮水习惯、交往习惯等。一种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从睡觉到洗脸,从吃饭到喝水,每一种习惯都是父母对孩子耐心、细致、反复教育和督促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总结: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循序渐进、反复的一个个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向家长讲明这样做的道理,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园合力一起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 李季湄、肖湘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书写;计划培训;创新活动
《英语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于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是必然的四部分,它们之间既关系紧密,又不可或缺。早已有专家指出,英语教学中加强写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子的理解,更容易记住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为了能让小学生在接触英语之初用最少的时间达到要求,笔者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英语书写的习惯养成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提高认识,严格要求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与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学生在书写时,应要求学生注意手、书写工具的整洁,以及保持作业本的书面整洁与美观。
二、有意识培养,有计划培训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而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形成的。英语书写也不例外。
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参要求,笔者在三年级教学字母的发音时就开始着手字母书写的指导:在板书时注意规范自己所写的字母和单词以及书写的速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书空练习,期末复习阶段安排机动时间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英语抄写本,要求学生先将抄写本上标有笔顺的描红部分的字母按正确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再进入模仿书写部分。
其中教师的示范书写,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范写时用彩色粉笔标注字母笔顺,利于孩子观察字母笔顺、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及倾斜度。“师者,人之模也。”书写对学生而言是一块样板,教师的示范性书写不仅要体现在新授课的板书之中,同时要体现在一切展现给学生的材料之中。
三、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有一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巧妙地激发、引导、保护、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写字教育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寓教于乐,将丰富多彩的活动融于写字教学之中。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学习习惯 重要性 具体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01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风气的引领下,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教学变革,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并能够注意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在实际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意识不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感知的力度和程度。为此,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注重还原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性的地位,还原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具体来讲,教师对培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
一、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首先,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传统的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存在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的误区,在这一教学理念误区的指导下,很多教师的教学会出现以自己的教为中心的教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传道授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政治的课堂学习中,这一教学方式能否对学生的“解惑”这一学习环节和学习问题的解决则有待商榷。实际上,在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是被剥夺的,学生缺乏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新的学习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之中,并能够发挥好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以进一步维护和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从根本上搭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发展根基。
其次,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够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够间接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来讲,一堂高中政治课堂的完整性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更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的结果。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除了有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促进和提高以外,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而学生的积极配合最大的表现就是自我思考能力的提升。试想一下,在教师在讲课中对某一有关经济知识的讲解中,学生如果对教师的话“左耳进,右耳出”,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那么就容易造成教师授课程序的混乱,严重的还会影响教师的整体授课安排,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完成。
再次,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能够促进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高中教学现代化构建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现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更是对新的教学理念中注重人文化教学因素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中,人文化的教学因素很少被提到教学日程上来,更难以说能够达到具体实施的教学目的了。但如今,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重视,则能够大大缓解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够间接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进一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途径
第一,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包括学生对课本教材知识的认真研读,并能够通过自我预习获得基本的学习专题和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内容。同时,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好课后的相关练习,以节约课上读题、思考等相关的时间。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解决自己能够理解和处理的问题,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将不能理解的问题留在课堂上,让教师进行答疑解难。这样,整个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提升了。比如,在学习经济课本第一单元的知识时,学生可能会对商品的“价值”或者是“使用价值”的相关内容认识不到位,甚至是产生混乱的状况,以至于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不确定、拿不定主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重点解决这一知识点,而对其他简单的知识则可以一带而过。
第二,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课上听讲的习惯。良好的听课方式包括边听边思考、边听边做笔记。当然,自主思考是为了将自己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结合起来,而做笔记也需要有个适度,也就是说,尽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能够只为了单纯的记笔记而忽略或者耽误了对其他学习过程的注意和提高。比如,在讲解综合型的应用题时,教师的讲解需要学生的思考,而单一的记笔记就会错过对相关技巧的学习。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4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独立、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真正成为方法,显现出应有的价值。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如下:书写整洁、一丝不苟;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审题认真全面,做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课前预习,课后回忆复习;听课精力集中,活动积极参与;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知错改错,及时纠正;勤学好问,积极求教;今日功课今日完成等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1.教师要以身作则,起榜样表率作用
学生的学习习惯许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影响形成的。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习惯;培养;方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69-01
素质教育原则的贯彻和落实,使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习惯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针对小学生而言,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将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因素。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数学教师所要重视培养的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专注听讲的习惯,勇于发言的习惯,认真的思考习惯,正确的解题习惯,严谨的纠错习惯,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习惯等方面。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勤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使自己的数学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此特撰文总结,以与广大数学教学同仁切磋交流,旨在共同提高。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老师的正确教育,家长的积极引导,都会让孩子从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和作风,并且这种良好的习惯和作风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会成为他一生都将习惯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特点和手段。素质教育模式是一种重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反对“填鸭式”的被动教育方法。在这种教改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地位经常会发生变化。那么教师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应该怎样摆正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才能收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在近几年的小学教改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不能把教学的目标只放在应试方面,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数学习惯和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习惯
明确了数学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那么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媒介,这个媒介通畅,信息传输就顺利;反之,信息传输就会受阻。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教学内容的趣味因素。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对数学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全面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能。正确引发小学生数学思考,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的狭窄,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对数学问题往往会从东说到西,从南说到北,有时对问题就是不沾边,但对任何数学问题又总有一种好奇,教师就应当积极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因素,活跃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因此,针对问题需要再次思考,设计有效的思维题型并加以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有的放矢的思维模式,这样长期坚持就可以形成学生数学思考的模型,无疑会形成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
解答的步骤是学生对题目深入思考的外在表现,是我们判断学生解题好坏的依据。解答过程是否完整,思路是否清晰,都能反映出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致解题两种良好习惯。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它关系着解题质量的高低。通过审题,要求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线索及突破口。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题,找出题干中的已知项,然后明确未知项,最终确定如何通过已知项求得未知项。要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如果审题时没有把题意弄明白,就很难把题目做出来;如果题意理解失误,曲解了题意,那么做出来的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如果要求不明确,解答时就会出现答题不完整等丢三落四的现象。在培养解题习惯的时候,教师应把指导学生如何解题以及解题的方法步骤作为平时训练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以上的审题,当学生明确了题目的要求,在理清思路后,还要进一步深入思考解题的步骤,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轮廓,然后按这个轮廓开始写解题步骤。写每一步时都要想想这一步骤有没有必要,要保证写出来的每一个字句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让人一眼就可看清每一步所表达的内容。要养成使用草稿本的习惯。打草稿,能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5、培养学生严谨的纠错习惯
认识到错误就是改正了错误的一半。不要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方法出错,不出错也就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说,小孩子就是在经常犯错又经常纠正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针对数学学习而言,教师要注意经常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可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试题卡,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把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有时学生犯的错误经老师指正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形严谨的纠错习惯。
总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培养
一、培养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的不定性。对学习感兴趣了,就积极去学习;没兴趣了,就听不进去;课下看动画片、玩耍时,就忘了做作业等情况,让家长和教师都对孩子的学习感到无奈,越是去教育越没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让学生给自己定学习计划, 让他们自己来监督和督促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知道每天要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 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②计划实践安排要合理,搭配得当。学习计划并不是不让学生有娱乐的时间,要做到“张弛有度”。我们不是不让学生玩,而是要把事情放在其他时间去做,学习要摆在第一位,把黄金时间用在学习上。如周末的上午用于学习,下午可以放松自己,玩电脑、找同学玩。需要注意的是,计划是一种学习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计划,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要不断调整。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小学生养成写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抵触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密切配合学生,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不能虎头蛇尾。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监察和自我反思意识,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实现其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培养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学习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只有多动脑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去思维探究,并形成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 给学生提示思维的切入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2)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不能教师主宰,要让学生参与;不能让学生被动去听,要给予他们探究知识的时间,如果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没有明白,接下来的学习也是无效的。
(3)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会思考要如何制作,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过程中,把数学知识内化、掌握。比如,让学生把一张纸剪成不同的形状,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认识了什么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三、培养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在课堂45分将教学内容完成,不但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还需要学生积极认真的配合。小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 很难保证一节课45 分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讲,往往在中途有疲劳感。比如,教师在上边讲,他们在下面搞小动作、说悄悄话、愣神等。这时候,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提起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预习的习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生提前预习,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前奏,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课前预习充分,课堂学习效果就明显。预习是对课上教师要讲的内容先有大致的了解, 为自己做知识和心理准备。让课上的学习不再盲目,跟上教师的思路,有一种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要帮助指导学生, 给出特定的预习要求,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时间长了,习惯自然就养成。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阅读教材,包括概念、定律、公式、例题、插图等,从而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2)把不理解的地方、重点、难点标注出来,画出概念、定律、公式、例题。
(3)独立思考,试图自己弄懂。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是否正确;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
(3)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的知识而出的,试做基础训练,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把自己不会做的题画出来。
五、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出错误的,十分常见。这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学习马虎,不愿审题有直接的关系。如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正确的审题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1)做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会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