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因材施教;转变理念;配合就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它的诸多功能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核心。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家庭拥有计算机数量极多,并且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所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学习并不是“零起点”,信息技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课程设置。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不同程度地都受过一些信息技术的初步教育,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计算机课程,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已有基础重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一种半生不熟的状态。

在高中阶段,计算机不是高考的主要科目,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或明或暗、有意无意地降低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往往因为计算机不是高考科目而被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影响到了未来的高职院校的学习。由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缺乏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教学大纲差异性也很大,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来源复杂,多地区、多层次,并且都是在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差异也是各不相同,差异的巨大也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其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好,而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计算机课程形同虚设,基本处在计算机盲的阶段,相对来说起点较低。所以,这些情况都给学生的计算机语言能力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学工作不好开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性

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教学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定要突出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的教材内容过于系统性,导致应用性不强,教材内容的起点过高,需要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才可以使用这样的教材,而且教学时间也相对较长。教学和学习任务繁重,影响师生的教学及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2.教学方法僵化陈旧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实践重于理论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地受教,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技术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和保持一定的兴趣,如果没有这样的兴趣,那么这样的实践课就难以保证效果。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来源于高中阶段的“二类苗”,他们在高中阶段,受到高考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薄弱,到了高职院校以后,难以顺利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在上课期间,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学生很少,玩手机、听音乐、聊QQ的大有人在,真正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学生不到40%,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待

提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等级技术人才的机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就业来服务,所以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学习主要是应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在操作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两个方面应该加强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的实践能力。

1.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的教学不能过于死板,一定要考虑因材施教。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转变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其教育经历影响,本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特别是计算机这种应用性很强的科目,一定要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进行教学。灵活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符合学生的就业需要,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

环境。

3.与就业密切结合

高职学生的毕业就是为了就业,所以教学工作应该主要围绕学生就业来开展,着重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避免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能力的现象出现,校企结合进行人才的培训,为企业的需要培养定向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积极地去开展学生计算机等级证书培训工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入门的课程,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的考验,他们的专业学习都是针对就业服务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高就业率,是高职院校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袁晓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刘永新.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2013(01).

[3]陆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1(52).

[4]李颖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讨.新西部,2009(1).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中国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问题,我校目前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研究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影响,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社会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网络系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94-01

目前在各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作为一门公共课,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与应用。由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目前该学科的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即电子教室)进行教学活动。我校使用的电子教室软件是"凌波电子教室",据笔者在教学中的了解,这个软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好的。下面笔者谈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

1.利用网络电子教室进行广播教学,实现"一对多"教学

由于学生本身的特点,目前本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教师讲课和辅导学生练习两大方面。教师讲课一般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必须听讲,不能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一对多"广播操作来实现。教师讲课前,首先发一道广播命令,封锁所有学生的键盘,强制性地中断学生所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然后教师通过网络软件将自己屏幕上的信息实时地传递到各个学生机,这样学生机屏幕上的显示内容就与教师机同步。使用这种实时传递屏幕的方法,可同时满足实时性和强制性的要求,很方便教师授课。多媒体教学网络应用于广播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教学模式。

2.利用网络电子教室进行远程辅导,实现"一对一"教学

教师辅导学生则是"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它不但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向教师提出问题、而且要求教师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学习内容,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意见,这种"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在网络中可通过"远程辅导"的操作来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随时"摇控"学生机,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碰到问题,可以随时摇控操作学生电脑,学生在自己的屏幕上就能看见教师的操作。如碰到某些有讨论必要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转播给全体学生看,以便让大家对这一问题加深印象,便于掌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会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深刻变化,教师们会感到自己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而学生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学习主体,而不单纯是一个听教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把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及时解决学习上的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模式。

3.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通过几年的课堂讲授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多得多,经过这种形式消化了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操作性。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贫困小县存在学生个体差异,有条件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农村学生,家庭贫穷,根本谈不上买电脑,完完全全是"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5.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6.演示法与实践法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 初中 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39-01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并能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他们使用计算机的热情,把他们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学科的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较多,知识较散碎,但课时较少,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并保证高效率的学习和高质量的教学,是初中计算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地去思维、去探究他的奥秘、去发现问题,并能积极主动解决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他们在小学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和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要耐心地指导,不要嘲笑学生、责备学生,要针对学生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给予耐心地指导,并抓住一切机会鼓励、表扬学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学习计算机。

二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许多学生的家里已经有了电脑;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使许多的学生在培训班里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并因材施教。如在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老师要针对本班的学生做一个初步的调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操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的时间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基本操作训练和学习任务。

三 结合课本的内容精讲勤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讲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同步操作,并且重点放在动手实践上,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地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尝试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也更为牢固。

四 深入浅出

由于一些学生首次接触计算机课程,所以教学中不宜采用专业的术语,应以浅显易接受的基础知识为重点,视学生领悟程度适当补充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在教学“计算机发展史”一课中,应把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开发经历的四个阶段上,穿插一些故事,介绍对计算机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增加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树立远大志向,提高学习自觉性。同时也是了解一些发明史、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再如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内容之“逻辑组成”时,对“逻辑组成”用框图形式作简略说明即可,不必展开。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5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教学时要突出实践教学及技能训练。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模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是普通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翻版,而应有自己的体系特点。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

培养动手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国家提出了中学生就应会使用电脑的目标,使得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时就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而并非零起点。但由于没有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高职生生源和对口升学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与高中生难以等量齐观,这与我们培养的目标不符,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这对提高高职整体教育质量,增加高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改革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我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领悟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虽然简单,但要想教好却并不那么容易。必须要研究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设计,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1.应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制定能切实体现技术发展现状、适应高职需求的教学计划大纲。

根据高职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工作岗位群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体系,再依此能力体系确定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这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特色。同时应注意:公共应用基础知识的宽和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专。

2.要精心选择、编写和组织教材。

由于我们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符合高职要求的教材非常缺乏,教材建设存在明显滞后现象,应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积极组织编写高职试用教材。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教材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模块对课程的要求。同时逐步编制音像辅助教材,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技术,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提高教学效果。

3.必须进行适当的教学改进

教学的方面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注意实用性、操作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授课方式注意高职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

案例教学。引进案例入门、改造案例、拓宽制作项目,综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做”相结合的引探教学法。老师进行引导,而不是灌输;学生的工作是对知识的探索和对技能的主动练习,不是死记硬背结论。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在建立平等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用分析、讨论、研究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

导学教学法。老师通过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分布及其结构、课程重点和难点、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课程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以实例引导,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演示、讨论、答问)。可内外结合,讲授、操作、问答、练习、考核、实操等内容多线并行、有条不紊地推进。用实例来组织和贯通知识,可形成较为丰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课程设计以及对课程设计的总结,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也可以多样化。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形象、生动、逼真的画面引导学习,使学生结合实际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的不同,本着高效便捷的原则,利用各种媒体的优点,使各种媒体为教学服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向高校学习一些宝贵经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布置作业、下载教学课件、利用BBS论坛交流学习经验和思想等,为学生学习和复习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俊明.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沧桑.2005.5).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6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52-02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for Non-Computer College Students

ZHANG Ming-zhu, LI Yan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005,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on-computer major, this arti cle explores way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my ow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de tailed teaching measures.

Key words: non-computer;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ching-mode; teching-method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基础课程。我院率先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均在机房进行,克服了不少学校所采取的课堂讲授与机房实验分开的教学形式的严重不足,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但是教学方法仍显呆板。如教学方式,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有些多媒体课件只是显示在屏幕上的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下面笔者就个人计算机教学的经验,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讨论。

1教学模式的改革

1.1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均在机房进行,克服了以往上完理论课后才上一次实验课的不足。然而,如何在机房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又成为我院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有的教师认为,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使用工具型”的课程,学生懂不懂理论并不重要,会操作就行,他们采取“短期电脑培训班”的方法,对理论避而不谈,只讲操作步骤,其结果是,短期内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时间一长,那些孤立的步骤也就慢慢忘了。还有的教师,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搬到了机房,多媒体课件成了显示在屏幕上的教科书,继续跟以前一样,用大部分时间讲理论,只留很少的时间让学生操作,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

笔者认为理论指导实践,这一颠扑不灭的真理在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学校跟“电脑培训班”的区别就在于,学校讲授系统的知识,培训班只注重结果,追求速成。所以,理论教学必不能少,然而计算机基础的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既让学生了解掌握理论,又能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高瞻远瞩的概括知识、通俗易懂的讲解知识、准确形象的应用知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计算机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和操作方法,新软件的自学方法以及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1],从而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所以,学生的角度是软件使用者,学习的过程就是使用软件的过程,更具体的说就是学习菜单中的命令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给学生灌输这个思想,使其能够站在很高的角度去对待所接触的软件,即便是陌生的软件环境,也能独自去摸索,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及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改进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重要革命性的变革,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应用板书讲授的方式,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在这方面的缺陷[2]。然而,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较大,知识点多而零散,会使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而且,教学中教师自制的课件往往是书本信息的简单重复,学生对通过屏幕显示的一幕幕分散了的知识点把握不住;还有的课件配以太多的形式花哨的动感画面,使得学生觉得一节课下来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幻的画面,对于需要掌握什么却不得要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3]。

为使多媒体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并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首先,将多媒体课件做成动画播放的效果,知识点边讲边出,而不是打开一页PPT,内容就都显示出来了,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从而实现教学互动。其次,精简多媒体课件上的文字。切忌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屏幕上。尽量多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方式表示出来。课件上展示的应当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最后,要求学生“做笔记”。笔记的内容就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比如本节的知识点是对字体的设置,学生的笔记只需记成“格式——字体”,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从“教”转向“学”,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这句话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呢?以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演示,之后再给学生一个相似的例子练习,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前面讲的,学习软件就是学习菜单中的命令的使用,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指出要实现功能,在“格式”菜单的“字体”命令中进行设置,让学生自己去读“字体对话框”,留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种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实现了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目的。

2.2“少讲多练”,增加学生的实训内容

以往都是强调“精讲多练”,然而很多问题,并不是越细越好。很多命令的使用技巧,老师倾囊相授,学生却未必领情。通过设计案例,让学生自己去碰“钉子”,之后再引出那些技巧、注意事项、易错的地方,反而事半功倍。教师的作用是贯通、点拨,学生才是实践的主体,讲的再多,学生不会用,等于零。而之前的碰“钉子”过程,更会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少讲多练”不仅减少了教师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实训的内容,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和熟练,为以后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2.3及时合理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部分比例,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然而,平时成绩一般都流于形式,如何有效的给出平时成绩,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结合我院情况,机房里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常教师使用该软件对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很少使用该软件的作业提交功能。利用该功能,学生可以轻松的将作业上传到教师机。要求学生上传作业,本身就起到了督促作用;教师及时认真的评价作业,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则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公正合理地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涉及考试、教材等一系列的内容,只有通过积极地研究、实践探索与完善,总结出适合于本校办学特点的课程教学与考核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卜荣欣.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2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