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

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文1

关键词:社区 妇幼保健 护理管理

目前我国的社区妇幼保健护理仍处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阶段,但是,随着各项改革制度的创新与推广,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将会以其自身的实际行动,在妇幼保健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一、社区妇幼保健护理的工作特点

社区护理是一种以社区中每个家庭成员为对象的护理活动,其中又以妇女、儿童为主要的护理对象。社区的保健活动也往往局限于此。社区妇幼保健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疾病、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以及提高整体的人口素质。社区的妇幼护理工作通常都是由护理人员携带简单易操作的工具来进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中,不仅要对妇女儿童做好护理工作,还要通过访问了解其家庭成员的状况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从而帮助他们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理环境。一般来说,社区护理人员都是根据区域来进行社区妇幼护理工作的,作为从事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处理好与自己区域内居民的人际关系,还要适当地调节儿童、妇女以及他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协调好与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公安机关、妇联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保证社区护理得以良好开展的必要条件。

二、社区妇幼保健院的不足

社区妇幼保健院是以社区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以妇女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其他人群为次要对象的区域性医院。它的中心工作是保健,目的是保障生殖健康,主要特点是保健与医疗的有机结合。它的主要工作包括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心理咨询等等。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社区妇幼保健院处在相当弱势的地位,护理管理以及护理者本身都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保健院护士具有低学历、低素质的特点,并且护理人员数量少,结构也比较不合理。

2.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3.社区卫生服务与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匹配。

4.社区卫生资源比较薄弱。

5.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6.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后。

7.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政策不配套。

三、如何提高社区妇幼保健院的护理管理

1.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质量的好坏,关系着病人的安危,病人到妇幼保健院就诊,是建立在医疗安全的基础上的。因此,确保医疗质量是妇幼保健院工作的首要目标。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关系着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医疗质量始终是妇幼保健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谋求妇幼保健院最大的可持续发展应以合理的投入为主,让病人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获得最好的服务,从而使医患关系变成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状态。同时,妇幼保健院必须以诚信的态度向居民承诺自己的医疗质量,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并以此为义务,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医疗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居民有足够的信心来就诊。

2.狠抓内部管理 保健院要发展,必须要改革管理制度,因为我们都知道: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首先,要狠抓制度建设,将制度作为激励和约束人的重要管理手段。护理人员要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把奉献一流的护理水平,创造一流的业绩作为工作目标。按国家一级标准,建立和完善安老院舍的实施标准和规则、规例。加强专业护理队伍建设,必须有目的、有计划,逐步培养和引进人才,合理恰当地使用人才。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人才关系到保健院建设的成功与否。只有尽快形成人才优势与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才能促进保健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采取“重金招聘权威人才,体制机制吸引关键人才,事业感情留住优秀人才,发展远景聚集实用人才,末位淘汰无用人才”的方针政策来引进人才。

3.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除此之外, 在目前可以提供的条件下,对那些业务能力高、身体情况好、工作水平强的护理人员进行优先考虑,在不断组织他们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实践操作训练进行加强,把基本功训练和专科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适当组织各种专业技术操作比赛,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并鼓励、支持他们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学习。通过上述举措,争取将社区保健院护理人员的技术、学历、职称以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缩到最小,从而真正做到在整体上提高妇幼保健的护理质量。

4.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与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那种大家庭式的家庭结构,变成现在的三口、老两口之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对待病人时,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时时事事替病人着想,让病人感受温暖的同时,对自己的职业尽忠职守,努力把病人护理好。保健院建设的核心及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无私奉献、和谐向上的精神,这也是促进保健院建设“软动力”。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迎头赶上,为妇幼保健院争得生存之地,也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素华,崔英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2005.

[2]赵艳霞,浅谈护理管理与树立良好护患关系在临床中的意义,2010.

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文2

 

关键词:  腹外疝 手术

        1 临床表现

        1.1 腹股沟斜疝: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肿块。

        1.1.1 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有肿物突出,偶感胀痛。疝块呈带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并可自行回纳。疝块回纳后压迫内环口,增加腹压后肿块不再出现。

        1.1.2 难复性斜疝:除胀痛稍重之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1.1.3 嵌顿性斜疝: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胀痛,疝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有明显触痛。疝内容物如为肠管,可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1.1.4 绞窄性斜疝:全身症状严重,可有毒血症表现。

        1.2 腹股沟直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当患者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降入阴囊。直疝囊颈宽大,平卧后疝块多自行回纳,极少发生嵌顿。

        1.3 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部分患者可在久站或咳嗽时感到患处胀痛,并有可复性肿块。由于疝囊颈狭小,故股疝易发生嵌顿,且易发展成绞窄性疝。

        1.4 脐疝:有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之分。小儿脐疝多属易复性,临床上表现为啼哭时肿块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成人脐疝为后天性疝,表现为脐部可见半球形肿块,按压能回纳,因疝环较小,易发生嵌顿。

        1.5 切口疝: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处的疝。其主要症状为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肿块出现。站立或用力时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常伴有腹部不适及消化不良。疝内容物可与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及时给予解释和安慰,告知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目前采用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法能大大降低术后的疝复发,消除患者的顾虑。

        2.1.2 对有慢性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难者,要积极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再行手术,防止术后复发。

        2.1.3 老年患者要了解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及有无糖尿病史。

        2.1.4 吸烟者在术前2周开始戒烟,注意防止感冒。

        2.1.5 术前1d认真做好会及阴囊处的皮肤准备,勿损伤皮肤。

        2.1.6 术前晚上肥皂水灌肠,清洁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

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文3

【关键词】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14-01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尤以2~4个月居多。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常见致病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该病发病急,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并可诱发心衰。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可威胁婴幼儿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门诊和住院120例患者,男80例、女40例,年龄3个月~36个月;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特点,表现包括受凉后咳嗽、喘息及呼气延长、肺部喘鸣音,病情程度为中至重度的住院病人。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毛细支气管炎[1]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胸部影像学检查除外肺实变、胸腔积液、气道异物、肺结核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通过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和心肌炎等。

2 方法 ①氧疗:所有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有低氧血症,给予重症患儿采取不同的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吸氧、面罩或氧帐等;②控制喘憋:可给予异丙嗪和氯丙嗪,每次各1 mg/kg肌肉注射或口服,给予氨茶碱口服、静脉滴注或保留灌肠。重症患儿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或异丙托溴铵等雾化吸入。如出现严重的喘憋发作或其他治疗不能控制的患儿给予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③抗病原治疗:根据不同病原给予相应的治疗;④其他:保证液体的摄入量、纠正酸中毒,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体征危象。

3 结果

120例患者经治疗和综合护理后,全愈 96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

4 护理体会:

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均在两岁以内,尤其为6个月以内的患儿居多。其特点为气管、支气管的解剖上比较狭窄,病毒感染后,因粘液潴留,粘膜肿胀,支气管痉挛,造成呼吸道梗阻,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

4.1 病室要求:严格呼吸道隔离,室温保持在18~20℃;相对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忌对流风。

4.2保持安静和充分睡眠:各种操作做到时间集中,操作准确轻柔,对憋喘患儿尤为重要。同时保持病室安静,减少陪护人员;烦躁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4.3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2]。

4.4氧疗:轻度缺氧者,给予鼻导管吸氧1~2L/min;有严重发绀呼衰者,立即给予头罩或面罩吸4~6L/min.护理操作要熟练,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在吸氧过程中如喂乳、喂水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呛咳。

4.5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有效地止咳、排痰对症治疗,对痰液粘稠、咳痰不畅的患儿应多喂开水,按医嘱超声雾化吸入,吸入15分钟后行翻身、拍背引流,以利痰液排出,并观察护理效果[3]。

4.6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因患儿在6个月以内居多,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建立静脉通路后,固定要妥当,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液体量以及输液速度。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根据年龄不同控制在6~12滴/分,防止肺水肿及增加心脏负担[4]。

4.7尿量的观察:尿量观察非常重要,应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准确估计每次的尿量,这对诊断有无呼吸衰竭、酸中毒、心力衰竭的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5]。

4.8观察药物疗效:按医嘱在使用各种药物时,特别是应用解痉、平喘、激素、镇静、利尿、洋地黄等药物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和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药后要观察药物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6]。

4.9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年龄小,病情重,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应随时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

4.10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患儿病情一般进展快而且严重,由于家长思想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较重,为了避免患儿家长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情,对患儿的疾病给予适当的解释,对患儿的家长给予安慰,使家长对患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产生信心。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 陈坤华.毛细支气管炎后吸入激素干预治疗与哮喘相关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8):506.

[3] Allander T,Emerson S,Engle RE.et al.A virus discovery method incorporating DNase treat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wo bovine parvovirus species[J].PNAS,2001,98(20):11609~11614.

[4] 罗茂红,来则民.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1,5(8):663.

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痕”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必要时扩创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卡介苗 接种;不良反应;处理

目前,我国肺结核感染率、发病率和患病率均较高.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4亿人感染了结核菌,现患传染性肺结核约2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15万人,形势非常严峻。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卫生部也将结核病列为全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计划免疫要求在全国城乡普及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规定婴儿出生24 h内必须接种卡介苗。如果有禁忌症,暂时无法接种的,可在l岁内尽早补种。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是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接种卡介苗,能使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已得到世界性公认。目前认为新生儿及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较未接种的同龄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减少约80%,与其他疫苗相比,卡介苗的接种反应要大一些。有资料报道,我国出现异常反应者约为0.02%-0.05%,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卡介苗的预防接种。现就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

1 正常反应

一般说来,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正常反应,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均可自愈。但要进行适当的护理,接种卡介苗后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擦洗接种部位和周围,防止继发感染。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疱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2-3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抠去。局部反应较重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发现淋巴结轻微肿大,可不必处理,约1-2个月后可自然消退,如稍>1cm可热敷,但必须注意温度,以免烫伤。婴儿接种卡介苗后的2天内,由于接种局部疼痛,婴儿可出现轻微烦躁,啼哭次数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可多加安抚,使婴儿有安全感。

2 接种后强反应及护理

接种后强反应:卡介苗接种后,脓疱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愈合时间超过12周,称为卡介苗加重反应或强烈反应。近年来,由于卡介苗质量和接种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卡介苗接种引起的加重反应,特别是淋巴结化脓者显著减少。强烈反应的发生与疫苗活力、注射剂量、注射技术、接种部位、继发感染及个体因素有关。接种局部反应为水疱、脓疱、深部脓疡、肉芽组织增生。淋巴结强反应,卡介苗必须通过淋巴管到达全身,所以接种处附近的淋巴结(为腋下)一定程度的组织反应,表现为轻微肿胀,这是正常现象。淋巴结肿大明显且有脓液者用2%利多卡因2 mI加异烟肼1支淋巴结周围封闭,然后进针至淋巴结内抽取脓液,以减轻淋巴结内压力,防止破溃,1次/周,一般抽2-3次即可痊愈。早期肿大淋巴结直径不超过10 mm者可做热敷,3~4次/d。促进肿块吸收、消退。此种脓肿多为寒性脓肿,早期手术切开常不易封口,故一般不做手术切开。但当脓肿要破溃时。 手术切开常比自然破溃破口整齐,引流通畅,愈合较快;脓肿已破溃时,常规清创,并将脓液全部清除,敷以利福平粉,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换药2次/周;如有瘘管形成或脓肿较深时,可用探针探明深度,并放置利福平药捻(无菌线绳放在利福平胶囊l粒+0.9%的生理盐水10ml 的混悬液中浸泡3~5 min)引流,2-3 d后逐渐拔除,换药2~3 d。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静点青霉素等。

3 卡介苗强反应与普通疖肿的鉴别

卡介苗强反应有冷性脓肿的特征。一般无发热症状或仅有低热现象;而普通疖肿为炎性反应,红、肿、热、疼是其主要特点。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患疖肿,且发生部位与卡介苗接种部位相一致时,应首先询问有无卡介苗接种史,在排除卡介苗强反应之后,再做其他处理,即可避免此类误诊的发生。卡介苗接种后强反应的误诊、误治,一般发生在综合医院普通外科,应特别引起注意,可能与结核病防治系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在结核病宏观控制的情况下,加强结核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增进全民结核病防治意识,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在组织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真对性地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为实现《结核病控制十年规划》中2020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的目标奠定基础。

4 接种后异常反应及护理

极少数人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有菌或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等。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免疫缺陷属卡介苗接种禁忌证。有免疫缺陷的儿童一旦接种了像卡介苗这样的减毒活疫苗,后果往往非常严重,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这种异常反应,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时机加重病情。

卡介苗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体质等,淋巴结强反应或异常主要集中在1月以内幼儿,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患者大多有免疫缺损综合征。因此,应根据卡介苗的特性注意合理保存和正确使用,使用前询问患者有无哮喘、荨麻疹、花粉症病史、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对于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应禁止接种。

5 讨论

卡介苗接种虽然会发生某些并发症,但发生几率极低,且卡介苗是减毒活疫苗,它所引起的反应也是退行性反应,不会引起其他疾病和影响健康身心。因此,卡介苗接种是安全的,也是预防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唯一有利措施。

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接种量过大、过深或接种者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到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及效果,甚至会发生异常反应。接种人员的接种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规划工作的成败。由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大多数由非结防专业机构承担,且接种卡介苗人员同时负担多种疫苗接种任务,极易造成混淆、误种。各级结核病防治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计划安排、菌苗供应、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督促检查、效果评价、异常反应处理、资料汇总、统计报表和工作评价。卡介苗接种人员应定期培训,持证上岗,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接种人接种时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同时严格掌握操作常规。按要求、按标准、正确地接种,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促进全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尚翠.卡介苗免疫成功率的监测结果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1):38

[2] 刘佳,樊晶.新生儿卡介荫接种方法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32(6):672

[3] 罗耀星巍疫预防与疾瘸控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卒士,2004:54

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文5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消化性溃疡;护理满意度;疾病复发率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形成溃疡的因素有很多种,而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形成溃疡的基本因素,因此而得名。该病主要特点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1],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但是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本文重点研究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性溃疡护理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是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6.35±1.12)岁,25例胃溃疡,55例复合型胃溃疡;观察组8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7.12±0.98)岁,26例胃溃疡,54例复合型胃溃疡。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路径的干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入院第1 d 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需求和健康教育接受能力,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对环境、人员等加以介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治疗期间戒烟、戒酒,治疗过程中应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等病情有所好转再恢复正常的饮食。进食时应注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有规律的用餐,不要吃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多吃一些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尽量不要吃油炸食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临床症状、治疗原则[2],告知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患者疾病康复信心,嘱咐患者不要过度紧张,避免过于劳累,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指导缓解溃疡活动期疼痛的止痛方式,提醒患者如果长期疼痛得不到缓解时应注意穿透性溃疡的发生。

1.2.2入院第2~7 d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用真诚的态度帮助患者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介绍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讲解药物的作用,以及用药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嘱咐患者按时用药。做好不良反应预防工作,向患者普及有关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知识,定期清理患者病房,防止出现感染的问题。

1.2.3出院前1 d 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饮食习惯,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避免疾病再次复发。嘱咐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因素易导致胃酸分泌亢进[3],从而使病情加重。介绍办理出院手续的注意事项,询问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1.2.4出院当天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嘱咐患者按时复诊并发放出院指南。定期回访患者,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状况,叮嘱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1.3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包括10个问题,3分制评分(1=不满意;2=基本满意;3=很满意)总分为30分,总分≤15分表示不满意,16~23分表示基本满意,24~30分为很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两M统计数据,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χ2检验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当P>0.05时,表明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当P

2 结果

整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其中观察组患者不满意、基本满意和很满意的例数分别为:0例(0.00%)、5例(6.25%)、75例(93.7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不满意、基本满意和很满意的例数分别为:15例(18.75%)、32例(40.00%)、33例(41.25%),护理总满意度为81.25%。对比两组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不满意为0例,而对照组有15例,比观察组多15例;观察组很满意为75例,对照组仅33例,比观察组少42例;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18.75%。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消化性溃疡是目前临床中常发疾病,护理人员应在患者住院期间阶段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入院第1 d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帮助患者了解更多消化性溃疡的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入适当的药物护理健康教育,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恢复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但受到患者年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未能按时服药,从而导致疾病的复发。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讲解按时用药的重要性,使得患者了解不服药的后果,并及时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服药计划,从而提升患这康复速度。

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叮嘱患者按时进食,特别是早餐,避免出现不吃早餐或者推迟吃早餐的情况。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多让患者摄取清淡食物,禁止患者吃刺激性食物。嘱咐患者早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参加过多的聚会,注意工作过程的劳逸结合。

本研究中,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可知,观察组很满意达75例,比对照组多42例,说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消化道溃疡护理过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勤辉,朱莉,石维娜,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儿童消化性溃疡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贵州医药,2014,38(5):474-475.

儿童护理的主要特点范文6

关键词:婴儿期;婴儿期咽隐窝感染;扁桃体炎;婴儿期扁桃体周围脓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90例,其中≤1岁15例,>1岁75例;在≤1岁的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8~12个月;>1岁的病例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在1.3~7岁。

1.2临床表现 伴发热,占82例;有的伴有咽疼、鼻塞、流涕、咳嗽、食欲差、烦躁不安、呕吐等,部分高热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等,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Ⅰ-Ⅱ,可见白色分泌物;其中≤1岁病例中只可见咽隐窝有脓点者占7例,年龄在8~10月。

1.3方法

1.3.1诊断方法 全部符合急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1],其中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异常者76例,淋巴细胞比率异常者56例,C反应蛋白异常者50例。

1.3.2治疗方法 结合相关检查及临床经验,分别给以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阿糖腺苷、利巴韦林等治疗,并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规范。部分给以糖皮质激素、解热药(及物理降温)、祛痰止咳、镇静及中成药等对症处理。疗程在1~2 w。

2结果

婴儿扁桃体炎(年龄在8~10个月)占婴幼儿期急性扁桃体炎感染病例中感染例数所占比例为7.7%。鉴于大多数急性扁桃体炎感染患儿多在1岁左右及以上患儿多得,感染患儿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本文旨在告知临床工作者婴儿期急性扁桃体炎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不可小看。患者就诊时,①患儿查看口腔不配合,②医者无耐心或查体不认真,往往凭着临床经验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处理。临床中笔者观察到,咽隐窝出现脓性分泌物:如白絮状物多考虑细菌感染,如果是白点状或白线条状考虑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为主,医务工作者应提高警惕。众所周知,小儿扁桃体在婴儿期并不发达,到1岁末才开始发育。但临床中,我们见到部分患儿在婴儿期即出现这种扁桃体炎发作的情况。此病需与婴儿期咽隐窝感染相鉴别,后者常做软腭部诊断性穿刺,及辅局部彩超帮助诊断[2]。

3讨论

婴儿扁桃体炎占婴幼儿期急性扁桃体炎感染病例中感染例数所占比例较大。常发生于一侧。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及厌氧性链球菌(恶臭味)[5]。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一部分。扁桃体在婴儿期并不发达,只到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才逐渐长大,4~10岁是其发育最高峰,到14、15岁时功能就逐渐萎缩、退化。扁桃体在正常情况下,会分泌少量一些黏液,里面包含有白细胞、吞噬细胞等,若有病原微生物通过,就会被其吸附,并被吞噬消化掉。是人体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关口。病原学主要还是病毒感染为主,其次还有细菌、支原体[3]等引起。

病理上主要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亦称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引起;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充血、肿胀。粘膜下出现较多大小一致的圆形黄白色点状化脓滤泡。而有的淋巴滤泡内只有白细胞增多。这些化脓的淋巴滤泡一般不隆起于扁桃体表面,但可透过粘膜表层窥见[6]。这些散在的粘膜下脓泡均分布于各个隐窝开口之间;急窝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有由脱落上皮细胞、纤维蛋白、白细胞及细菌等组成的豆渣样物,且可逐渐增多,可从隐窝开口溢出,故在扁桃体表面隐窝开口可见拴塞物。其有时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窝性扁桃体炎又可合称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乳蛾,以发热、咽痛、吞咽困难、腭扁桃体红肿化脓为主要特点,早期病毒和细菌都可感染,后期多为细菌感染,故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消炎治疗[4]。儿童多因受凉、居住潮湿、体质差、睡眠不规律、吸入有害气体等时,外界侵入的或隐藏于扁桃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即出现扁桃体炎,经积极处理,大多预后良好。部分反复发作患儿可形成慢性增生性扁桃体炎[7-8]。感染严重者,还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出现:如扁桃体周围脓肿、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风湿热、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

[2]李臣玲.70天婴儿扁桃体周围脓肿1例[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86.

[3]殷建翔.支原体感染致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2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3(28):710.

[4]汪俊兰,尚莉丽;先声咳喘宁佐治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80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05).

[5]汤勇,于沿凯,郝延茹,等.2011年美国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临床实践指南(摘要)[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6]武学玲.扁桃体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