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1
1981年,我国于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此病的报道。
手足口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手足口病的3大特点
爱攻击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攻击对象是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以1~2岁的婴幼儿为主。染上该病后,孩子一般会持续发热,持续时间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等症状,不爱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屁股等部位会出皮疹。
可经多种途径传染:手足口病容易传染,病毒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玩具等。另外,小孩喜欢舔手,喜欢尝尝这个摸摸那个,或者脸对脸地亲密说话,所以小孩之间打个喷嚏也可能会被传染。
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原因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临床诊断
急性发病、发热,手掌或脚掌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能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个人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
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均应充分清洗。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孩子。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导致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桑软,经常更换。床铺要平整干燥。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的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2
在我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安全保障,特别是家有小宝宝的父母,更要未雨绸缪,防止一旦意外发生的时候一筹莫展,或手足无措。当宝宝发生紧急状况,家长在送医院看急诊之前,或等待救护车的同时,正是父母理智地发挥保护人作用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救助,这样才能减轻孩子的病情,为医生进行治疗打下基础,可千万不要帮倒忙哦!因此,我们列举一些小儿在家发生意外现象的应急处理方法。
惊厥:
1.妈妈不要大声哭叫或摇动小儿,爸爸也不要喂水、喂药。
2.让患儿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衣领松开。
3.用布包住一根竹筷,放在宝宝上下牙齿间,以防咬伤舌头。
4.用指甲掐宝宝的人中穴,止痉救助。
5.如果有高热现象,可以在患儿的前额上放一块冷湿毛巾,也可以用30%的酒精擦宝宝的腋下、后背、头颈和大腿根内侧。
咬断体温表:
小宝宝不懂事,一旦被他抓到体温表,也许会放进嘴里“尝尝”,甚至会出现咬碎体温表的状况。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首先应该让孩子将碎玻璃吐出,并用清水漱口,然后再送医院看急诊。如有吞下玻璃残渣的现象,父母也不必惊慌,可让孩子多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韭菜等),让蔬菜纤维带着碎玻璃随大便排出。
被猫狗抓伤或咬伤:
很多家庭养有宠物,或带宝宝在院子里玩的时候,也有被宠物抓伤和咬伤的危险。一旦宝宝遭遇动物袭击,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这样做:
1.把伤口内的脏血挤出去。
2.先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干净,再涂上一些碘酒。最后到医院或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疫苗。
煤气中毒:
如今,北方的城市里冬天大都采用集中供热。尽管如此,我们还有很多家庭做饭烧菜使用的是煤制气燃料,所以,煤气中毒的救助知识也必不可少。方法很简单:
1.立即把宝宝移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
2.清除宝宝口中的呕吐物,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3.如果宝宝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立即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触电:
一般家庭在装修的时候都把电源插座和开关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以免幼小而淘气的宝宝伸手去摸,造成触电危险。然而,万一我们防范不周,一定要及时而正确地处理好紧急情况,那就是:
1.切断电源。切忌用手或潮湿物品直接接触小儿和电源,可用干木棍、竹竿或塑料物品将电源拨开,或将接触小儿的电线拉断移开,然后立即关闭电源开关。
2.受伤小儿应就地平躺休息,避免移动。
3.对呼吸、心跳停止的宝宝要马上进行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头颈部外伤:
在北方结冰的冬天,谁也挡不住溜冰乐趣的诱惑,宝宝们当然更乐于尝试。一定要保护好宝宝,别让他们乐极生悲,摔到头部可不是闹着玩的。然而,假如万宝宝摔到头部,特别是在坚硬的地面或冰面上,则要先行做简单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1.患儿平躺,尽量不要移动,若必须移动,一定要几个人同时平行抬起患儿,并注意轻抬轻放。
2.昏迷者应使其下颌向上扬起,保持呼吸道畅通。
3.呕吐时应将脸偏向一侧,并清除口中呕吐物,以免阻塞喉咙。
4.可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撞击的部位。
5.如有出血,可用干净的布叠成方块加压止血;鼻和耳朵出血,不要填塞东西,只要擦去血液。
误服药物或毒物:
1.立即用手深入宝宝口内,刺激咽部,使宝宝呕吐,将药物反吐出来。
2.稍大一些的孩子可让其吐完后,饮一杯水后再次催吐。
3.注意清除宝宝口中的呕吐物,以防窒息。
看急诊前后必要准备
一般宝宝发生意外时,大多数父母都会惊慌失措,然后匆匆忙忙地带孩子赶往医院。到了医院,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或者应该做些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处于一种很被动的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提前做好预案,并知道如何应对,那么,这个过程就会一路畅通了。
考验父母的第一反应
首先判断意外状况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立即赶往医院。如果宝宝意识丧失、呼吸困难、伤势严重,移动会增加痛苦和危险,应立即叫救护车。其次要关注时间――医护人员需要你提供孩子受伤的时间范围和最早出现的症状,以便对症处理。
再次,如果自己开车送孩子去医院,最好叫上一个帮手,或者约好你的亲戚或朋友在医院门口见面。这样,你就可以从容应对医院的各种必要的手续了。
在医院等待时的任务
要记着安慰孩子,让孩子知道你在身边陪伴他,抱着他,抚摸他: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保持镇定,平静地和孩子交谈,给宝宝一种良性暗示,让宝宝知道没什么了不得。在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避开急诊室常见的紧迫场面或痛苦的声。
和医生沟通的技巧
医生要了解孩子的病史,所以家长要清楚孩子平常是什么样的,出现异常是什么时间,什么表现。比如发烧多长时间?烧了多少度?发烧的同时有没有咳嗽、呕吐或腹泻等。有时医生还要询问喂养史,如孩子平时吃什么?最近一两天吃得如何?因此,最好是让最常照顾孩子的人与医生沟通。
也有这样的父母,他们知道情况却不说,想看看医生的水平怎么样。其实,医生是在家长的介绍下,根据孩子的体征或化验结果来诊断的。比如,你说孩子发烧、咳嗽两天,开始咳嗽没这么重,现在越来越重了,大夫就会顺着你说的过程来考虑这个病,然后再根据听诊、化验结果等来诊断。因此,家长说得越清楚,医生诊断就越准确。所以,为了宝宝不至于延误病情,父母可要积极配合医生哦!
别在孩子面前掉泪
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待在治疗室,可以继续安慰宝宝,但不要妨碍医护人员的治疗。如果你感到很难过,就到治疗室外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掉眼泪。
离开医院前你该做到
你应该记清楚医生对孩子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回家后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离院清单是这样的:病情描述,家庭护理要点,为孩子做治疗的医生的名字,所做的检查项目,使用的药物,以及孩子回家后出现哪些症状必须立即带孩子回医院复诊等。
回到家后的工作
让宝宝安心休养,告诉他情况正在好转,并表扬他在病痛时和治疗时的勇敢表现,向他解释病情以及还可能发生的情况。在随后的几天甚至几周内,对孩子的情绪变化要高度关注,多拥抱和抚摸孩子,这会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小贴士:爸爸须知
新手爸妈们一旦发现孩子异常状况,难免慌乱,但是,一定要理智地做好送急诊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爸爸,作为男人,更应该以理智为强项哦,起码你要记起如下事项:
1.带上健康档案。家长平时应为宝宝建一份健康档案。内容要包括孩子的血型、疫苗接种史、疾病史、用药史、家族遗传病史或过敏情况等。
2.如系毒虫咬伤,则应尽可能观察该毒物的特性。以便准确断定它是何种毒物。
3.如系误服药物或毒物,要首先辩明孩子吃的是什么药物或毒物,并将装药品或毒物的
瓶子及小孩的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
4.带足费用。
5.拨打救护车时应详细告知地址,以免耽误时间。
6.孩子病情危重时,应就近选择具有一定条件的医院。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3
如果有任何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经检查即可发现。婴儿有呼吸急促和喂食困难,随后的身体发育也较差。严重的心脏病在幼儿中比较少见,但出生时就有各种重大身体缺陷的患儿中有50%的是先天性心脏病。
家庭关照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爸爸妈妈在居家照顾时应注意下面几大问题:
喂奶原则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吸吮能力较差,易喘,并经常发生呛咳或呕吐,因此,父母亲在照顾病童时应注意下列几项原则。
少量多餐:例如喂奶量每4小60c.可改为每3小45c.或50c.
分段喂食:不可一次喂完,中间应休息并排气数次。
喂奶时要抱着孩子,采用半坐卧姿45度。对发绀型患孩采用膝胸,这样有助于增加吸吮力,更能消化,不易疲倦。
喂奶时一定随时注意患孩情,如发绀、呼吸过快时应立即停止喂奶。
喂奶完毕之后应拍背排气,给予右侧卧位,抬高床头并观察有无溢奶现象。
吐奶时处理:头侧在一边,拍背部,让口腔残余的牛奶容易流出来,以预防呛到气管里造成吸入性肺炎,并且清洁口腔。
奶嘴的选择:牛奶泡好后,将奶瓶倾斜成40度角,使牛奶充满整个奶嘴后,牛奶的滴出会呈一直线,滴出时间1-2秒一滴;奶嘴软硬要适中,煮沸消毒10分钟后,捏奶嘴可立刻恢复原形;奶嘴的洞最好用圆的,尽量不要用十字型的,因为十字型较力。
饮食原则
一般心脏病童因易喘、疲倦,导致营养摄取不足,继 而影响活动生长状况,因此让患孩拥有良好的营养、如何鼓励孩子吃东西、提高食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食物选择上并有太大的禁忌,三餐以五大基本均衡饮食为主,可增加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
1. 均衡饮食包括
糖类:面、米饭、小米、麦子、玉米等。
蛋白质:动物性的有肉、鸡、、蛋、鱼、牛奶;植物性的有豆子、豆腐、豆浆。
脂肪:动物性性的有猪油、牛油、奶油;植物性性的有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
以及水和维他命、矿物质。
2. 注意事
伴有心衰、水肿者,依病情轻重予低盐或无盐饮食。若有服用利尿剂或毛地黄药物者,除限制钠的摄取外,同时也要限制水的摄取,避免水肿。可以多补充含钾较高的食物。
若服用利尿剂及毛地黄药物,应多补充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如:菠菜、苦瓜、柳丁汁、木瓜、柠檬汁、香蕉、柑橘。
少量多餐,可减少胃部膨胀而压迫胸腔、也可减少空肚子时间。
选择孩子喜欢的食物,烹调成孩子喜欢的口味。
鼓励孩子和大家一起用餐,如此可以增进食欲。
如果孩子偏食,可以把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混在他喜欢的食物中或以变化的方式,像饺子、肉丸子和蛋一起蒸等。
运动原则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父母往往会担心孩子运动量是否过多、是否太少?且大部分父母常会因疾病的关系而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这样一来,反而会造成患孩心理问题,并影响孩子的发展。那么,该如何评估孩子运动量是否恰当呢?
一般而言,除少数症状较重的孩子须严格限制活动外,如果运动后不会气喘、发绀、异常疲倦的话,就不必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要不勉强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运动便可,像散步、适当的游戏活动都是可以的。
未进行手术的患儿在内科疗法控制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赛跑、打球等,一般孩子的游戏追逐,在其可忍受的情况下可不进行限制。
小孩有自行调节运动量的本能,如患发绀型心脏病病童,在运动或走路时有突然蹲下的现象,此时父母不要强迫孩子继续活动,应让孩子休息。
学龄期的患病儿童其症状可能会慢慢减轻,而参加学校活动的机会也逐渐增多,为了使患儿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生活又不影响孩子的健康,可随时请教心脏科医生;对于症状未减轻的患儿,通常应在小孩子上学之前请医生会诊,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正,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发育。
睡眠原则
对于患心脏病的儿童而言,适当的睡眠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随时注意病童的保暖。
让小孩生活在合宜的温度及安静的环境,温度22度至26度。
尽量避免突来的惊吓。
睡觉时给孩子最舒适的姿势,一般心脏病患儿比较喜欢采用虾米状姿势。
一般不需要防止病童哭泣,但若因哭泣而加重其发绀现象时,则应及时进行安抚减轻发绀症状。
1. 感冒的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生长不良,体力不足,抵抗力比一般小孩弱,平时应避免与感冒、咳嗽的人接触以远离感染源,维持室内环境卫生。
感冒时,轻者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疼、咳嗽、声音嘶哑、发烧、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畏寒、婴幼儿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重者除了可能有上述症状外,高烧可达39-40度,部分病童会因发烧而引起抽搐。部分病人可能会有暂时性腹泻,多为肠系膜性淋巴炎所致,大部分感冒如不引起并发症,2-14天可痊愈。
注意休息,避免再着凉。
给易消化食物,多喝开水。
保持室空气新流动。
应避免过多出入公共场合,必须去公共场合时一定带口罩,并保持口罩的清洁干燥。
保持呼吸道通畅,睡觉时采用侧卧位。
2. 发高烧时的处理
发烧会增加氧气的消耗,加重心脏病儿童的缺氧状态,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发烧时的护理对患儿尤为重要。
发高烧时可先给予物理降温,包括:
(1).环境调节
室温可保持在22-26度左右,湿度35-60%,若发抖时室温可稍高些。
(2).衣服、寝具的调节
发冷发抖时可用棉被、毛毯、电热毯、热水袋等使全身保暖体温上升,待体温稳定后可逐步移去,出汗时应及时更换衣物。
(3).如果体温高于正常范围可先使用冰枕,观察1-2小时,若烧还不退,再以温水浴拭浴并观察体温变化,若仍无改善,应尽快送医院。
便秘的预防
便秘时排便要用力,容易加重心脏负担。最好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促排便的方法如下:
多吃蔬菜水果、粗制食物,也可做成菜泥、果泥给小患儿吃。
多做腹部运动,例如:腹式深呼吸、抬脚运动、按揉腹部等。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4
如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感冒引发的疾病。此类病很容易在春季流行,如流行性脑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5 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率高达85%。一般1 岁的孩子每年感冒3 - 5 次、3 - 5 岁的孩子每年感冒2 - 3 次属于正常。
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从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来看,婴幼儿上呼吸道粘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狭窄、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都有病毒、细菌、微生物寄生,当宝宝突然受凉、情绪不好、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宝宝一般穿得很多,冬天很少外出活动,机体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所以春季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疾病的典型症状
当您的宝宝鼻塞、流涕、打喷嚏,略有发现体温在37-38℃时,您的宝宝可能患了普通上呼吸道感染。
当您的宝宝高烧持续在39℃并伴有以上其他症状,有的甚至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您要考虑宝宝可能患了重感冒。
当您的宝宝高烧伴有身体躯干部皮肤红丘疹,水泡疹,水泡疹上覆有痂皮,同时出现时,可能是水痘的症状。
当您的宝宝高烧持续不退,其他症状特别重,眼睛怕光、流泪,口腔颊粘膜上有白斑,可能患了麻疹。
当您的宝宝突然寒颤、头痛、高烧、体温在39-40℃、精神差、全身酸痛无力,偶见皮疹,其他症状不明显,您要注意他可能患了流感。当您的宝宝上呼吸道感染退烧后,反复持续的咳嗽、有痰、精神欠佳、乏力、低烧、午后潮热、夜间睡觉盗汗,应给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排除他是否感染了肺结核。
当您的宝宝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喷射状呕吐,甚至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别忘了它是流脑的表现特征,请立即到医院就诊,因为如果24―48 小时得不到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 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 次,每次约15 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 点到下午4 点最为适宜。
注意孩子的衣着,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幼儿穿得太多,是因为父母往往以手的温度来决定穿衣是否得当,其实小宝宝的血管主要分布在头及躯干而四肢比较少,所以手总是冰冷的。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多吃牛奶、肉类、蛋、水果、蔬菜等,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单碳水化合物喂养的小儿易患贫血、佝偻病,抵抗力差。
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过敏性疾病
春天百花盛开,人们外出春游时容易接触过敏源,易引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引发过敏的原因
过敏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发生过度敏感,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过敏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宝宝本身就是过敏体质,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接触了过敏原。
常见的几种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灰尘、真菌、动物皮毛、羽毛、寒冷的空气等。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海鲜、核果类等。接触物――如化妆品、油漆、酒精等。
过敏宝宝的日常护理
护理过敏宝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远离过敏原,有可能孩子不仅仅对一种物质过敏,也许是两种、三种。家长可以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发病时其周围的环境和孩子的饮食,尽量避免让孩子再次过敏。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早春时节,气候还是非常冷,所以带孩子锻炼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也不要让孩子吸入寒冷的空气,以免刺激孩子的咽喉部,从而引发过敏。
保持环境卫生。床底下、柜子底下都有可能成为灰尘和螨虫的聚集地,因此家长一定要经常擦洗家具。
过敏的孩子因为不适大都烦躁不安,本来孩子过敏了就已经很难受了,如果您再表现出非常紧张非常担心的样子,就会加深孩子的恐惧,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父母应该放松心情,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疾病上转开,让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对疾病。
几种常见的过敏症
・过敏性鼻炎
宝宝的鼻子可能在第一时间里接触到吸入性过敏原。当空气中含有刺激性的物质时,如花粉、尘螨、油漆等,就会刺激鼻腔粘膜,出现打喷嚏、鼻子痒、流清水等症状。
季节性鼻炎是指在某个特定季节比较容易发生,比如春秋季节,又称花粉症,发作时间比较短暂。常年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具有连续性打喷嚏、流鼻涕现象。春天最多见的鼻炎是季节性鼻炎,而且大多是与花粉有关。春季各种花粉传播很广,父母们带着孩子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就会被花粉击中。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的症状十分相似,都会有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子堵塞等症状,很多父母会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成感冒,以致延误病情。
对症护理
避免接触花粉、灰尘、螨虫、动物皮毛等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的物质。给孩子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让孩子吃一些含有大量异体蛋白的食物,比如海鲜等。也不要给孩子吃太过油腻的食物。避免带孩子去花朵树木茂盛的地方。
多锻炼身体,过敏性鼻炎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体自身免疫力强弱而改变,如果孩子身体好,就算他是过敏性体质,也不一定会过敏。过敏性鼻炎不可能完全治愈,只能以药物来控制。如果孩子处于过敏性鼻炎的初期阶段,只要多锻炼身体并且注意控制饮食,症状会慢慢减轻。但是如果病情严重,那么一定要及时治疗。
如果孩子只是偶然发作,那么只要在鼻炎发作的时候用药物治疗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鼻炎属于慢性鼻炎,经常性会发作,那么就需要经常使用预防性的药物了。
・湿疹
湿疹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会反复发作。婴儿期的湿疹叫婴儿湿疹,一般出现在出生后1 个月―2 岁期间;儿童期湿疹大多是由婴儿湿疹延续而来。
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长出很多红斑或者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于头部和面部,比如额部、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疱疹。
・荨麻疹
荨麻疹也是婴幼儿常发的疾病,引发荨麻疹的因素有很多,如食品、药物、花粉、感染等。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的风团,这种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皮肤会有瘙痒和烧灼刺痛感,有的患儿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全身症
状,如食欲不好、发烧、腹痛、腹泻等。儿童荨麻疹多数是急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发起很快,短时间内就有可能遍布全身。急性荨麻疹发病急但容易寻找病因,使用药物治疗以后,很快就能够消失。
对症护理
经常给孩子剪指甲,不要让孩子用手抠湿疹,以免皮肤溃烂造成感染。给孩子穿全棉的内衣,在保暖的同时,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因为过热会让湿疹加重。内衣要宽大且需要经常换洗,洗完以后放在太阳下曝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杀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调节室内温度。
清洁孩子患处的皮肤,清洁的时候要减少对孩子皮肤的刺激,避免感染。洗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让疮面过长时间浸泡在水或沐浴液里。要给孩子选用专门的婴儿沐浴液,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
・食物过敏
食物也是引发过敏的凶手之一,最容易引发过敏的有牛奶、鸡蛋、花生、海鲜等。如果孩子在吃下某种食物比如牛奶、鸡蛋,出现皮肤剧痒、身上长出疹子或者腹痛、腹泻等症状,那么就有可能是食物过敏。应该马上停掉让孩子过敏的食物。如果长期食物过敏,很有可能会损坏孩子的胃肠功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新生儿食物过敏最常见的就是牛奶过敏,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对牛奶中的乳糖耐受不良,二是孩子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如果孩子对牛奶过敏,那么多表现为腹痛、腹泻甚至呕吐。对于牛奶过敏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母乳喂养,且能够坚持到孩子6 个月以上。
如果孩子食物过敏,那么首先就是停止食用过敏的食物,很多父母担心给孩子停掉该种食物以后,孩子不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比如牛奶。
对症护理
添加辅食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过敏现象,给孩子添加辅食最好在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的时候可以从少量开始,慢慢等孩子适应了以后在逐渐增加份量。
多给孩子吃糙米、新鲜蔬菜、水果和绿色食品,还要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不要让孩子吃油炸的食物。如果您的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那么在购买食物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要购买那种含有让孩子过敏因素的食物。
注重饮食均衡,不要让孩子挑食。一般来说,孩子喜欢吃的东西,由于常吃就不容易引起过敏,那些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平时都不怎么吃,就有可能在偶尔吃到的时候引起过敏。
・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是一种经常的现象,且危害性很大,严重地话会导致死亡。一般来说,只要您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滥用药,一般来说很少会引起药物过敏,就算引起药物过敏,也能够及时治疗。
对症护理
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医生在开药的时候会询问您对某种药物是不是过敏,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对哪些药物会过敏。如果您知道孩子对什么药物过敏,应该在看病的时候就告诉医生。
不要滥用药物,有时候药物过敏是因为滥用药物所引起,因此使用药物的时候,要严格参照医嘱和说明书进行操作,不要自己随便给孩子增减剂量。其实不然,而且有很多药物会互相影响,所以如果给孩子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一定要询问医生两种药物会不会产生反应。一旦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发生皮肤瘙痒、发热或皮疹等现象,就极有可能是药物过敏了,要马上停止使用该种药物。但是药物过敏是有潜伏期的,父母应该严加注意孩子在用药期间的各种现象。
肠道疾病
因为外出的机会增多,在外吃东西的机会也增多,小孩子时常用脏手吃东西,患肠道疾病的机会会增加。
腹泻
这种在春冬季容易发生的腹泻多半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研究较为明确的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毒就是轮状病毒,其它还有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
饮食护理
腹泻的饮食护理特别重要。喂养得当就会缩短病程,否则就会延长病程。患者在呕吐期间,尽管有不断的呕吐,只要婴儿想吃或想喝,就可以给孩子喂一些白开水,鲜果汁及乳酸饮料。开始腹泻时一些父母甚至某些医生的观念总是腹泻就应该禁食,让“胃肠道”排空,彻底休息。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因为导致腹泻的病毒会使胃肠道黏膜发生炎症性损伤,过度的禁食会抑制胃肠道正常的分泌功能。因此腹泻期间除了必须要给母乳,牛乳及稀米粥之外,还可以给一些面食类,菜汤,果汁,鸡蛋,肉末等。
医院治疗
许多家长看见孩子上吐下泻,就非常惊慌,常常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其实90% 的腹泻病儿都不需要输液治疗,只需用“口服补液盐”即可预防由于腹泻导致的脱水。大量的输液治疗只能给家长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但却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对缓解和缩短病情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5
类似的故事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也反映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止痛药的不合理应用。为此,我们将在下面的文章中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合理的使用止痛药。
慎选止痛药
目前常用的止痛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非甾体消炎药,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芬必得等。此类药物有造成胃出血的可能,所以有严重胃病的病人是不适合使用的。比如前文例子中的张大伯就属于这种情况。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一些新兴的非甾体类药物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这些药物大大降低了胃肠道的副反应,有严重胃病的患者要谨慎选用。
第二类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止痛药,此类药物对于胃肠道的刺激较小,而且没有成瘾性,可供无法耐受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选用。但其止痛作用较强,只能作为二线药物选用。
第三类是人们熟悉的阿片类止痛药,如杜冷丁、吗啡等。此类药物镇痛作用强大,有极强的成瘾性,因此仅用于晚期癌肿的病人止痛。
这么多药物,究竟病人该如何选择呢?使用止痛药的病人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生活中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对于此类病人首选非甾体类药物,对于有严重胃病的患者,可选用对胃肠道无刺激的非甾体类药物,只有在非甾体类药物使用无效时才考虑使用中枢止痛药。而这类病人是不能选用阿片类止痛药的。另一类是晚期癌肿病人,他们的止痛需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从非甾体类药物到中枢止痛药,最后才选用阿片类药物,这一点与普通病人是根本不同的。
消除两种顾虑
服用止痛药,病人一般存在以下两点顾虑:一是药物的副反应,另一种是药物的成瘾性。
其实,止痛药物的副反应可通过合理的选药大大降低,但其原则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这样既可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又可为今后的换药留有余地。而说到成瘾性,只要不服用阿片类药物,是不会造成成瘾性的。再说阿片类药物一般的药店是不出售的,只有在医生的处方下才能领到。所以,朋友们在用药时大可不必这般顾虑。
降低副作用的6种办法
怎样降低止痛药的副作用,这其中大有学问。一般来说,要降低止痛药的副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准备,按医生的嘱咐足量给药
因为持续疼痛可使痛觉降低,加大了止痛的难度,也增加了药物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在家庭护理中必须根据医嘱正确掌握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实际观察已经证明,合理的剂量,准确的给药时间,可消除80%~90%病人的疼痛。
(2)用药后观察药效及有效时间
用药应从小剂量逐渐加大,减少不良反应,疼痛减轻后,药量可逐渐减少。
(3)口服止痛药的前后不要饮酒
酒精可以增加止痛药物的毒性。哪怕是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脏及肾脏的损害。
(4)睡前服药宜适量增加
夜间、睡前可增加药物剂量50%~100%,以保证无痛睡眠。
(5)酌情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
病人因病情或治疗产生严重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时,可使用止痛药的栓剂,效果也很好。严重的疼痛还可以选用针剂,经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6)其他注意事项
止痛药物不要放在小孩能够拿到的地方。
不同的药物不要放在一起。
药名、剂量、用法都要在瓶签上写清楚。
没有征得医生的同意,不要轻易改变药物的剂量。
如服用液体止痛药,应有一个有刻度的药杯,以准量用药。可在药液中加入糖或果汁,便于接受。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6
细菌性痢疾(称菌痢)夏秋季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细菌性痢疾流行范围广,传播快,发病率高,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特别是洪涝灾害地区,一旦水源受污染,更容易发生和蔓延菌痢。
菌痢的病原体有何特点?
痢疾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的志贺菌属,以福氏和宋内氏痢疾杆菌最为常见,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水果、蔬菜上能生存10天左右,在河水中存活时间可长达3个月,在适宜的温度下还能大量繁殖。不耐高温,对各种化学消毒剂都很敏感。
菌痢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一周,平均1~3天。据报道,一个人只要吃了带有10个以上痢疾杆菌的食物,就很可能感染致病。痢疾杆菌喜欢在20℃~40℃的温度下生活,37℃时生长繁殖最快,在阴暗潮湿及冰冻的情况下仍能生存数周。水源、土壤、蔬菜、瓜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上都有它的踪迹。据测定,猪油,米饭,馒头及西瓜上的痢疾杆菌,在条件适宜时,1~2小时就可繁殖5万倍。
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他们的粪便中带有痢疾杆菌,可能污染衣物、用品、玩具,并通过手、食物、水或饮料传播污染。苍蝇的带菌率也很高,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菌痢为何多发生在夏秋季?
菌痢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这是因为:
个季节天气炎热,气温高,适合于痢疾杆菌生长繁殖。
夏秋季节新鲜瓜果蔬菜上市多,由于天热,人们喜欢生吃瓜果蔬菜,但是不注意清洗消毒或自恃身强力壮,不洗手拿起来就吃,以至病菌与食物一起进入自己的胃肠道中。
夏秋季节人体要通过皮肤散掉更多的热,以维持体温衡定;样使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而胃肠血管就相对收缩,血流相对减少,人体对胃肠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随之减弱。此外,着凉、过度疲劳、暴饮暴食以及患各种急、慢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诱发痢疾。
菌痢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正常人的胃液迅速消灭,少量漏网者会进一步被肠道抑制或排斥。一旦人体防御机能减弱,痢疾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畏寒发烧、常伴头痛乏力,短时间内出现腹痛腹泻,开始粪便呈水样,很快转为粘液脓便或脓血便,粪便量少,便次多,里急后重显著,严重的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7岁以下的小儿夏秋季容易患中毒性菌痢,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高热、惊厥、昏迷等,切不可掉以轻心。
儿童菌痢有哪些特点?应如何预防?
小儿细菌性痢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由带菌的苍蝇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饮料等传染他人。
患菌痢的患儿轻者常以发热、腹痛、便后有下坠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浓血便为主要症状。重症者可突发高烧、昏迷、抽痉、呼吸不畅等中毒性脑病症状,有的甚至会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冰冷、脉搏细弱等休克现象,如不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会导致生命危险。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尤为重要。积极灭蝇、灭蚊、灭鼠,消除蚊蝇滋生场所,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类蔬菜瓜果、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现在市场活跃,各类水果、饮料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广告最吸引小孩,由于少数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稍不留意,就会导致一场悲剧。敬告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贪食冷饮、冷食,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厂家商标、出厂日期、有效期、有无变质等。
在炎热的夏季,饮食要多以清淡为主,多吃大蒜,多喝开水。餐具、洗碗抹布、水池、厕所每周用消毒液浸泡20分钟左右,以免染上疾病。
小儿患细菌性痢疾应该重视,一旦发现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早治疗,尽快妥善处理患儿的大便,以免流失造成传染。
儿童中毒性菌痢有何特点?应如何应对?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童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目前认为由于神经发育不健全,且胃酸少,不能杀灭痢疾杆菌,加上有些儿童为特异体质,对于细菌毒素易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及全身微循环障碍,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中毒性痢疾有三个特点:
一是来势急,当痢疾杆菌随污染食物进入体内后几个小时就可发病,病情在几分钟内便可急转直下。
二是病势凶险,大多以突发高烧或超高热(42℃)起病,病人手脚发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细弱或摸不到、口唇和指甲发青、呼吸急促、尿少或无尿;有的还出现抽风、神志不清、反复惊厥等症状,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
三是不少患儿腹泻症状比中毒症状出现晚,而且轻,易被家长忽视。
因此,在春夏之交,特别在夏天,如孩子突然发热、抽风,即使没有腹泻、腹痛症状,也应想到毒痢的可能性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家庭中如何预防菌痢?
好痢疾病人的粪便、呕吐物的消毒处理,管理好水源,防止致病菌污染水源、土壤及农作物;病人使用过的厕所、餐具也应消毒;
不喝生水,不生吃水产品,蔬菜要洗净,炒熟再吃,水果应洗净削皮后食用;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吃被苍蝇、蟑螂叮咬过或爬行过的食物,积极做好灭苍蝇、灭蟑螂工作;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时吃少许大蒜和醋也可辅助治疗和预防痢疾。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急性期病人的餐具、衣被应煮沸消毒,尿粪等应加排泄物量的1/10的漂白粉搅拌后放置2小时再弃去。连续2次粪便细菌培养阴性才能解除隔离。
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稀饭、面条为主,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腹泻量多导致失水者,应多饮水,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脱水者考虑静脉补液。
遵医嘱服药,最好吃些生大蒜或马齿苋煎汤服等。
慢性菌痢患者注意生活规律,进食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
患细菌性痢疾时最常选用的药物有黄连素、痢特灵、氟哌酸、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杀星等。选用时应注意:
患一般性菌痢应以口服抗菌药物为主,只有起病急剧或不能口服时才经注射途径给药。
有严重肝肾疾病者,不宜用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