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审计切入点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原有的以查错纠弊为目的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企业对审计的要求逐步转向审计的增值作用,而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因此,作为现代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经济效益审计应大力推进。笔者认为搞好经济效益审计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经济效益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以促使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对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和实现程度的审计;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审计;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的审计;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的审计。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包括固定资产利用、原材料利用、能源利用以及资金利用的审查。
三、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
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所以要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项目,制定效益审计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实际工作中,应该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效益审计项目。这些因素包括:
1、预期的审计效果。这个因素主要考虑的是开展该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收益。审计效果包括:是否促进该被审计事项提高经济性、效率性或效果性;是否改进了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服务质量;是否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更有效地计划、控制和管理;是否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绩效信息的透明性、准确性等等。预期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2、资金规模。这里的资金规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的规模,比如资产数额,总收入或总支出,投资额等等。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管理风险越大,开展效益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审计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因此,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提高 工程项目 审计效益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ject with the concept of benefit audit, discusses the project benefit audit necessity and realistic meaning, how to improve the project of the key benefit audit, methods and measures,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ject benefit audit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words: improving engineering project auditing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它在审计的目的、职能、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用审计的特殊方法和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的一种审计活动。
一、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建设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客观上要求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改善建设单位的专项资金投入效益。
(二)开展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真正体现了“关口前移”的审计服务思想。实施工程项目审计,在基建工程开工和工程款项支付之前进行审计,比之既成事实进行秋后算账,其效益和服务意义是不可比拟的。
(三)建设单位加强管理、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工程项目审计,避免了有关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减少了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流失;保护了基建单位合法权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益应加强项目跟踪
由于工程项目存在着工期长、工点多、管理跨度大等特点,所以将工程项目审计一般分为前期审计、中期审计和终结审计三个阶段。
(一)工程项目的前期审计
工程项目前期审计,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方案、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及施工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
1.投资决策的审查:项目决策立项的程序是否规范;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是否充分;重大项目决策是否透明化、民主化、社会化。
2.设计方案的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级别,设计方案招投标是否合法合规。
3. 工程项目标底编制的审查:是否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否由具有编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人编制;是否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范围内等。
4. 《工程承包合同》的审查:是否签订了项目承包合同,合同双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履约能力,内容是否合规完整等。
5.内控制度的建立的审查:是否建立工程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严密。
(二)工程施工过程审计
工程施工过程审计或称中期审计,主要围绕成本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事中监督,发现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计价签证的审查:计价签证是否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全面性和时效性的原则,是否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审批。
2.安全、质量、工期的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存在只抓进度而放松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问题等。
3.内控制度的审查:各项内控制度是否贯彻实施,是否对分包工程进行有效管理,是否存在只包不管或以包代管现象等。
4.工程结算、会计核算的审查:工程价款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工程结算是否符合规定,成本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等。
(三)工程项目终结审计
终结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绩效作出评价。
1.对完工后的各项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防止资产流失。
2.审查是否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有无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3.工程是否按期交工,并办理了竣工结算,财务决策是否符合规定。
4.工程期间有无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并分析原因责任。
5.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全部交纳了各种税金,有无拖、漏、少缴行为。
三、加强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审计组织
1.审计组织应该明确一个目标,让每个审计人员都认识到提高审计效益的重要性。审计组织领导应该对最终的审计效益负责,负责审计效益提高的人员应具有足够的能力并事先明确职责。
2.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独立、客观、正直、职业谨慎、保密等职业操守,要勤于学习和思考,熟练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3.注意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适当的时候调整组织结构。
(二)提高审计控制环节力度
1.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投资行为不规范、成本效益差、发生违规违纪现象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益的重点。
2.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注意开展实时审计,反馈跟踪信息。审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取得第一手资料,保证跟踪审计的全面性与正确性。
3.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书面提出审计整改通知书或建议书,对于完成跟踪审计后的建设项目,要依照规定出具审计报告,需要处理或者应该由其他主管部门处理的,应当做出审计决定书或者审计移送处理书。
(三)借助国外先进的审计经验和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国外有很多先进的这方面方法、手段、思想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国外的审计机构非常重视对设计合理性的审计,而且这样的审计有较强的约束性和控制力。我们可以考虑聘请这方面优秀的专家、学者来共同参与讨论,解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难点问题。他们的经验、知识以及独特的判断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完成审计任务,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结束语
以上是对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应该说,工程项目效益审计这个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涵盖的内容也很多,要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模式,还需要审计部门及人员的不断探索和研讨。但是,我们深信,随着效益审计理论研讨的不断深入,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必将为完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投资体制、规范项目投资行为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时现著《建设项目预决算的编制与审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2]常州市审计局课题组著《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索与思考》,《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第11期。
[3]时现著《建设项目审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陈思维、王会金著《经济效益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70页。
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绩效审计 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 管理机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从而引起了全世界金融市场的大风暴。无数银行破产,数不清的企业倒闭,许多国家的股市发生了崩盘,无数财富瞬间蒸发,全世界的经济开始衰退。通过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一、基于风险导向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风险控制极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合规性审计,更要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导向下的绩效审计。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审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进步,已经从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的全面审计,这有力的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但仅仅是从财务层面的审计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商业银行还必须更有利的防范金融风险,以便在巨大的金融海啸面前波澜不惊,从容应对。由此可见,基于风险导向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意义尤为重要。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传统审计的缺陷
所谓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所面对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高风险领域主要有:一是发放的大额贷款和个人贷款。随着同业银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有些商业银行在办理抵押担保的贷款时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贷款要求上放松了审查,这就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增加。二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变动交易。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存款、贷款金额的异常增长、发生大量的关联方交易等。三是固有风险较高的业务,如期权、信用证、保函、外汇买卖等也属于高风险领域。
既然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这么多的风险,如果我们只重视合规性审计,而忽略风险绩效审计,将会有很多局限性,最主要的是审计监督滞后,检查方式单一,对金融风暴的预警作用比较有限。例如今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就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绩效审计的力度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以风险导向为指导对银行进行绩效审计
如何有效的以风险为导向来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审计,已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以银行经营风险的高低为依据来科学的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1.在审查银行资产质量方面:我们要想有效地发现银行经营中的隐患和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就必须牢牢抓住银行资产质量这条主线,因为银行的经营风险最终都会反映到资产质量上。如何审查银行的资产质量呢?我们可以通过跟踪信贷资金走向来查明贷款的用途;通过到贷款企业核对账目来确认贷款的真实性;通过调查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来评价贷款质量。
2.在金融创新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金融业务如网上银行、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等不断出现,新的风险也就随之产生了,原因是这些业务是新兴的,它们的内部控制相对较弱,国家相应的法规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对创新业务要重点审计创新业务本身设计是否合理,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
3.在贷款业务方面: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点,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点,那么能否控制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在贷款业务方面,我们要着重检查贷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异常增加的贷款以及相互担保贷款的企业是否是关联企业。
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审计,实际上是审计对象链条的加长和审计方法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审计程序上为:审计调查内容的丰富、审计实施过程的深化以及报告过程的改进。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分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进行风险绩效审计。
经济性是指在考虑质量的前提下,使所用的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率性是指资源的利用是否达到最优或最满意。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来讲,审计过程中要找出一切低效率的原因,重点寻找商业银行管理过程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效果性来自目标实现状况。这部分关注的风险多来自银行之外,如贷款企业、金融环境等。通常效果性审计把项目的实际表现同预算目标进行比较,然后把比较的结果与某种规范或绩效标准联系起来。在具体审计环节上,我们应该从分析风险入手,充分关注商业银行的特殊风险,测试和评估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根据风险基础审计策略模型确定实质性检查所需的风险水平,然后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存在的状况和程度采取对策,确保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隐患。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标准,根据管理绩效来进行判断,对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
四、结论
笔者认为,对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管理机制的研究是从理念和方法的高度上来进一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行为,它可以为商业银行制度的演进和管理的创新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在如今激烈动荡的金融市场中,对商业银行如何规避风险创造价值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付 平:绩效审计财务审计之比较[N].北京:中国内部审计,2003
[2]李海东:风险导向模式下的财政绩效审计.华东经济管理,2005
[3]刑俊芳: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4]韩俊梅:《商业银行多维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浙江金融,2008年5期
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4
【摘要】我国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将专项资金评价体系运用到绩效审计中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本文从运用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步骤、应把握的问题以及强化运用的途径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专项资金 评价体系 绩效审计
专项资金是财政预算部门安排的有关部门单位依法自行组织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来看,专项资金涉及投资、农业、社保、科技、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为考核其使用效益,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具有特定指向性、专业性、精确性和完整性,能够较好反映专项资金的效益状况,可以运用于绩效审计中。
一、运用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运用的依据
1.符合审计原理
审计工作的基本范式是将审计查证的情况与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作出审计判断,得出审计结论,所用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科学、合理的,而不是审计机关自己制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分析比较和综合评定。由此可以看出专项资金评价体系作为一种客观规范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其运用于绩效审计中符合审计学原理,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2.符合法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在制定之初就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来设计,其作为一种评价标准来衡量审计证据,为审计证据的收集提供方向指引,也保证审计过程的实事求是与客观公正,符合法定要求。
(二)运用的必要性
专项资金评价体系运用于绩效审计具有必要性。首先,评价体系是审计判断的专业工具和依据。专项资金评价体系有助于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抽象的审计目标具体化,将审计目标与执行阶段的抽样目标联系起来,为审计提供系统全面的评价依据和科学合理的专业判断。其次,运用评价体系是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专项资金评价体系为审计证据搜集程序提供指引遵循,为审计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为审计人员提供一套明确可行的审计模板,有助于压缩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再次,运用评价体系是提高审计结论可信度的最佳选择。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具有特定指向性、专业性、精确性和完整性,为审计结论构建评价基础,帮助形成和规范审计调查,体现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审计结论能够令人信服。
(三)运用的可行性
专项资金评价体系运用于绩效审计具有可行性。首先,评价体系在财政部门普及多年,较为成熟。我国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在财政支出管理的多个领域得到普及,成为强化政府支出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其次,评价体系符合审计规范要求,能够满足审计工作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四章第六十条规定:“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讨论与沟通,被审计单位衡量自身工作成果的标准是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借鉴各行业各部门的专项资金评价体系既符合审计规范要求,也具有现实意义。再次,评价体系能为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运用。审计人员一般具有扎实的财务专业能力和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涉猎广泛,知识储备较好,能够运用好专项资金评价体系。
二、运用的方法步骤
(一)指标设置分析
从指标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审计人员要分析专项资金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通用指标、专项指标和补充指标的分类。通用指标是针对不同类别的评价对象而设定的通用性指标。一般包括:项目实施效果指标,项目财务评价指标,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和项目社会影响效果指标。专用指标是按照专项资金支出功能而设置的评价指标,具体可结合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经济建设支出项目、教育项目等几大类评价指标,也可以根据不同支出项目及其分类设置划分到二级、三级指标。补充指标是根据专项资金支出项目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设置的可选性评价指标。它既可以根据国家对支出管理时效性较强的政策和要求设定,也可以由审计人员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个案选择和确定。
(二)指标权重设置
指标权重反映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贡献程度,其确定取决于指标所反映的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信息的可信赖程度,一般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主观方法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客观方法则有相关性权重法、系统效应权重法、变异权重法等。客观方法借助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但计算相对复杂。德尔菲法操作简便,易于接受,可以由有经验的专家结合审计工作重点确定权重。
(三)指标数据采集
无论是经济类还是非经济类评价标准的数据采集,可以审查相关资金使用单位的业务数据和文件资料,可以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评价打分,也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等方式向群众了解资金使用的效果。对于难以量化又有重大影响的标准,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估量赋值。在指标数据采集过程中要重视数据质量,把握好数据的及时性、实用性、可比性、准确性和平衡性。
(四)评价计分 方法
通过对定量指标实际数值进行计算处理得到相关指标的评价分数,对定性指标则依据经验和理论采用主观分析判断的方法判定评价指标达到的等级,再根据相应的等级参数和指标权重计算得分,然后将两类指标的评价得分通过不同权重进行合成,从而得到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最终得分。
(五)作出审计评价
根据最终得分给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再根据二级、三级指标的具体得分,评价资金是否有效,效果在哪里,哪些方面应当改革来提供有关专项资金管理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信息,以进一步提高政府绩效;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确认问题的原因,提供可操作的解决办法,寻求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途径。
三、运用时应把握的问题
(一)运用前要进一步考察评价体系的质量
在运用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前,审计人员应对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不能盲从迷信评价体系。主要观察评价体系是否注重综合性指标与单项指标、原则性指标与量化指标相结合,是否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业务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关系,能否兼顾常规指标和预警指标,是否涉及到专项资金分配的公平性与公共参与度的概念等,分析其是否能为绩效审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果评价体系达不到审计要求,应及时予以完善。
(二)运用时要充分考虑评价体系与审计项目的契合度
审计人员必须为每一个审计项目“量体裁衣”,注重评价标准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环境的适应性,避免生搬硬套。如英国主要参照行业标准,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不少职业判断;在绩效审计中遇到难以量化的标准时,美国建立了“优先实践”概念作为衡量标准;澳大利亚则强调绩效标准与政策法规和其他标准的一致性。因此在运用专项资金评价体系时,审计人员也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和相关政策法规增加其与审计项目的契合度。
(三)运用后要检验审计结论的合理性
对审计结论进行事后检验和评价主要包括检查审计结论是否有充分、可靠的证据支持,审计结论是否确为资金使用中存在的缺陷,其原因分析是否合理,所提审计建议是否明确可行且有效。但也要注意,由于公共机构的产出和最后的效果之间存在时间的滞后性,某些项目的效益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或者项目在投产后由于经济、政治、环境的改变,使得原来预测的基础发生变化,套用常规的评价体系可能会形成不恰当的审计结论。这时就不能机械使用评价体系,可以重点考察决策程序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来评价其是否达到绩效标准。
四、强化运用的途径
(一)建立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制度规范体系
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和确定是绩效审计的关键。发达国家对此都以审计准则或指南的形式进行规定。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础是要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工作程序》、《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及标准选择》等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将专项资金评价体系运用于绩效审计的方法写入规范,对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等进行明确。
(二)建立健全评价工作数据库
建立评价工作信息数据库,不仅有利于收集、查询项目资料,为评价体系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提供信息保障,还可以为培养持续、有效的绩效评价工作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基础数据库,收集不同类型支出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等数据资料,储存主要支出管理部门和重大支出项目的评价报告和监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互相补充、互相监督的数据体系,推动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在绩效审计中的广泛运用。
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5
一、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必要性及目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院市场竞争中,市场营销审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明确其必要性与目的,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对策,稳定有序地发展。
(一)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场营销理论引进我国以后,为许多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相比,医院尽管与其有经济性质的分别,但同样是独立经营的主体。尤其是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医院向企业化方向发展。不少民营医院、外资医院从诞生一开始就进行企业化运作,且十分重视市场营销。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的竞争,即为市场的竞争。从这个方面来说,国有医院如果不进行市场营销,必定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表明,许多国有医院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成立了医院市场部、医疗发展部和医疗协作部之类的机构,尽管机构的名称各异,其职能却是相同的,都是医院的市场营销机构。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尚不够成熟,职能尚未完全发挥,并且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医院营销策略计划制定得非常全面,但实施进程中却缺少战略控制,未及时调整计划中的问题,对营销缺少实效考核,对其考核结果的优劣也无法进行公正地评价。这种重计划而轻考核的医院市场营销活动,时常使医院的管理者失去方向,不清楚市场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之处,从而不利于对市场营销实践经验进行有效地总结。
(二)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目的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既然是对医院的营销环境、目标、战略以及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独立和定期的审查,就必然有其特定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在确定医院的市场营销范围,改进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正确的营销纠正方案,最终提高医院的市场营销绩效。医院通过对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检查,可以为建立科学的现代医院制度创造有力条件,同时,也可促进医疗市场营销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内容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内容涉及面较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市场营销组织审计
医院市场营销组织,不只是医疗市场部、医疗开发部等一些单一的组织,还包括市场营销领导机构,即决策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领导层以及一切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的科室和部门。医院市场营销组织审计,就是审查医院在执行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组织保证程度,营销领导机构选择决策和控制决策的能力,职能部门对营销工作的规划、执行的能力,营销部门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它与其他部门的联络协调能力等。具体包括:医院是否具备足够开拓市场能力的市场营销主管人员,主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是否拥有一支医德高尚、训练有素而又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营销队伍,医院决策层对他们是否有健全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否按照患者群、病种、社区(或城乡)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部门是否与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医院市场营销战略审计
战略审计主要审查医院制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它包括:医院发展的总目标及市场营销目标是否表述清楚,是否与医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否选择了与医院任务、目标相一致的竞争地位,是否能制定与竞争者战略相适应的市场营销战略;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市场细分并选择最佳的目标市场,选择的目标市场与医院目前的技术特色是否相吻合;是否对目标市场确定了合适的市场营销组合,资源是否被恰当地分配到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各个主要成分中;为实现市场营销目标,是否有足够的资源预算。
(三)医院市场营销系统审计
集中评价医院的信息系统、计划系统、控制系统及服务开发系统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能否正确、及时地收集和整理市场发展变化方面的可靠信息;计划系统是否成功而有效地编制了计划;控制系统能否控制医院的营销成本,确保医院各项计划的实现。
(四)市场营销效率审计
它检查营销组织的获利能力和各项营销活动的成本效率,具体表现在:一是分析医院在不同病种、患者群、地区中的收益情况,分析医院应该进入何类市场,扩大或收缩及撤出哪些市场;二是检查成本效益,寻找出那些营销活动超出预计成本的原因,及采取哪些降低成本的步骤,评价成本控制的效果;三是分析审查医疗收入、支出的增减程度及结构变化,分析床位使用率的高低及病床周转速度的快慢,分析营销人员的效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
(五)营销环境审计
医院的营销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等因素;二是目标环境,其直接影响医院营销目标的实现。主要有市场、患者、医疗机构、经销商、供应商及其他相关单位等。具体包括:人口发展变化,收入、储蓄、信贷等方面的变化给医院带来了哪些机遇和威胁;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出现了影响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法律、规章;患者方面是否发生了影响医院市场营销活动的变化;医院主要细分市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现有及潜在的患者对医院和竞争者在声誉、医疗质量、愈后回访的评价;医院主要竞争对手的目标、策略、优势和劣势。
三、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原则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应用中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市场营销审计不是一种功能性审计,其既有现代内部审计的内涵,又不同于单一内部审计,它不仅仅对市场营销组合中的某个功能因素进行审计,也不只是哪里出现问题,就查哪里,它覆盖医院的整个市场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系统以至具体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将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查和考核。这是由现代市场营销整体性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涉及到医院内外环境的众多组织与个人,包括医护人员、供应商、患者、竞争对手、传媒等,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审计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层面都要涉及,只有遵循全面性,才能有效地对营销效果进行审核与评价。
(二)系统性原则
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孤立的。市场营销的效果要受医院的发展目标、战略、计划等各种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效果不是立竿见影,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审计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事先对营销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机会进行系统性审核与分析,检查诊断出影响营销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正确的营销计划,确保营销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独立性原则
市场营销审计面向整个医院,关系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生存状况,因此一定要有独立的人员,实施独立的程序,从而有效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6
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体制中内部审计机构大多直接设置于企业负责人即经营者层次之下,职能定位过低。内部审计人员依附于经营者及管理层,其为了顺利完成工作必须同管理层协调关系,一般不会触及董事会、经营者的高层次经营决策活动。但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利益趋向与职业特性发生矛盾,陷入道德困境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由于内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并且技术落后,内部审计职能固化为监督检查。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检查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其职责局限于监督检查和堵塞漏洞,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客观评价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更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内部审计范围局限于财务领域。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证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和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可见,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主要在财务收支的查错防弊上,没有实现财务领域向企业经营和管理领域的转变。
外部审计的特征、优势和不足
所谓外部审计,是指单位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外部的机构来执行。外部审计并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而只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变化,相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审计主体外部化。这是其与内部审计最根本上的不同点,由外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的职能,更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和职能的发挥。2.外部审计人员工作时,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与企业其他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使之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委托事项进行审计,并严格地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要求实施审计,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外部审计当然也不例外,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外还有他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外部审计人员在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时间比较短,尽管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先进的审计技术,但在短期内对企业的情况是无法全部掌握的。2.由于企业将来的发展和前途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外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外部人并不会关心企业将来的长远发展。这种利益上的不完全相关很可能会让外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想法,忽视本该发现的重要内控漏洞或是内控风险,让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外部审计人员很可能没有从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适当的监督和长远的规划,使得内部审计效果受到影响。
明确协调目的,讲究协调方法,注重协调效果,切实做好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基础在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依据、程序、方法,有很多相通相近之处。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提供的相关资料,提高审计效率,可以委托社会审计协助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任务,甚至可以与有实力、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进一步加大对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外部审计可以向内部审计了解情况,在工作中得到内部审计的配合与支持,也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要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紧紧围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目的开展。协调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不定期会面或其他沟通方式进行。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要定期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协调工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要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内部审计首要目标是评价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它通过风险评估来进行内控系统的审计。外部审计则需要对会计系统和控制环境进行初步的评估,进而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决定实质性审计的时间、范围和程序。会计系统和内部控制受到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共同关注,当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采用了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能提供内部控制健全性的保证时,外部审计可以据此决定审计程序和重点范围,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二是在揭示和防止舞弊方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有责任防止和发现舞弊。这方面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有着更宽的角色,它可以执行系统审计包括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像考虑财务经营系统审计的常规风险一样考虑舞弊的风险,内部审计也可以参与任何特定的舞弊的调查。外部审计则更为关注舞弊可能引起的财务报表重大误报的风险,外部审计在评估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时应考虑内部审计关于舞弊的检查活动;三是在改进建议方面,提供整合治理报告内容方面的保证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同时内部审计还可能对整合治理的程序进行检查和报告;外部审计则需要对整合治理的报告中有关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陈述进行检查。因此内部审计在编制整合治理报告中所起的作用和其关于整合治理方面的控制系统的意见,都会被外部审计在执行检查中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