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开始出现黄疸。早期黄疸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较高【2】。因此,需要正确判断患儿黄疸的性质,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配合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选取我儿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儿科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0例,其中男107例,女83例;年龄1-9d,平均年龄4.6±1.3d;足月儿101例,早产儿89例。观察组190例,其中男99例,女91例;年龄0-7d,平均年龄2.4±1.4d;足月儿112例,早产儿78例。所有患儿均经胆红素监测显示,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1.2.2.1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观察并记录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疾病的发展速度。

1.2.2.2 患儿喂养护理

尽早提倡母乳喂养,如果乳量不足,可给予加服配方奶,有利于刺激肠蠕动,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同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可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作用。

1.2.2.3 蓝光治疗护理

治疗前了解患儿日龄、体重及黄疸的范围和程度,一般采用蓝光治疗,主峰波长以425-475nm为宜【4】,患儿入箱前对其皮肤进行清洁,双眼佩戴眼罩,避免损伤视网膜,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调节箱温30-32°C,湿度为55%-65%,光疗过程中要每2-4h测量一次体温,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箱温,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有无精神萎靡、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注意黄疸部位、程度及变化、大小便颜色与性状,光疗后撤掉患儿眼罩,检查眼部是否发生感染,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并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将蓝光箱消毒后放在干净、温度变化小、无阳光直射的地方。

1.3 观察项目

实施整体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姚凤一,陈凡【5】等评定标准,采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90 147(77.4) 37(19.4) 6(3.2) 184(96.8)

对照组 190 91(47.9) 55(28.9) 44(23.2) 146(76.8)

X? 3.122 3.132 3.127 3.109

P值 P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4.2%,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 190 151(79.5) 36(18.9) 3(1.5) 187(98.4)

对照组 190 87(45.8) 54(28.4) 49(25.8) 141(74.2)

X? 0.342 0.371 0.363 0.385

P值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9―0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发病原理是由于血液中非结合型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当黄疸严重时,未结合胆红素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下丘脑、大脑基底节和第四脑室的脑细胞变性、受损及坏死,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神的中枢经性系统后遗症。我们通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加速粪便的排出及皮肤的排泄等,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临床表现仅为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μmol/L78例;除上述表现外,同时伴有嗜睡、神经活动减弱、不愿吃奶等,并有不同程度感染或溶血等22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蓝光疗法

蓝光照射疗法是通过利用蓝光照射的方法,使4Z,15Z-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4Z,15E-胆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达到退黄的疗效。

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简便而且安全,护士为具体的操作人员。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患儿全身,用深颜色尿布遮住会,戴好眼罩。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我科的光疗箱为单面蓝光,护士一般每2小时给患儿更换一次,仰卧、侧卧、俯卧交替进行。俯卧时,专人守护,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在蓝光照射的同时,给患儿适当多饮水,补充水分,并帮助胆红素异构体自尿液排出。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简便有效。

1.2.2新生儿沐浴

患儿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在加速新生儿的结合型胆红素的代谢上能够取到很好的效果。在护士的陪护下,抱住婴儿进行游泳运动,保持头部的呼吸顺畅以及注意婴儿的手足运动情况,每天1次,每次10―20分钟,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促进皮肤排泄,清除皮肤黄染。

1.2.3新生儿抚触

通过抚触按摩,促进皮肤代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道排泄。

2 结果分析

经过临床早期护理干预4d―7d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有明显康复效果的患儿有89例,皮肤黄染全部消退,患儿能够正常吃奶和睡眠,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3 讨论

本文所进行的一系列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临床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治疗的有效性。综合运用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注重在早期的治疗,最大程度地增加新生儿黄疸康复的可能性。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各种护理干预方法的相互配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永芳.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与评估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0-2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3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6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俗称黄疸, 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疾病, 产生其症状的根源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 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因此会出现巩膜、皮肤等部位的黄染[1]。一般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3~5 d, 大多数足月新生儿在2周内症状会自行消退, 但是有一部分患儿胆红素在血清中含量过高, 引发胆红素脑病, 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2]。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均应积极处理, 尽可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3]。对蓝光治疗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1月治疗的6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血清胆红素值介于250~300 μmol/L。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各30例。干预组中男12例, 女18例, 平均日龄(4.58±0.43)d;治疗前平均血胆红素水平(271.1±12.9)μmol/L, 出生时平均体重(3.37±0.55)kg。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日龄(4.50±0.37)d;治疗前平均血胆红素水平(272.4±14.6)μmol/L;出生时平均体重(3.52±0.50)kg。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儿, 无窒息或G6PD缺乏或新生儿ABO溶血等疾病。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①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均采用双面LED蓝光灯光疗。根据患儿个体情况调节箱温、相对湿度50%~60%[4]。患儿入箱前清洁患儿皮肤, 做好眼部及会阴的保护工作。尽量保持患儿光疗期间安静, 及时给予安抚。每次进行光照治疗前均应使用经皮测胆仪测量患儿的胆红素值。光疗时间8~12 h, 根据医嘱确定治疗的时间。②药物治疗:采用苯巴比妥片(3~5 mg/kg?d)口服, 以提高肝细胞的微粒体活性, 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蒙脱石散(1.0 g/kg?次)口服阻断肝肠循环[5]。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患儿光疗的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抚触、加强皮肤清洁护理及加强对家属进行黄疸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为:①改良抚触方法及要求:在常规抚触基础上加强与患儿的交流。抚触室播放轻柔舒缓音乐, 抚触人员注视患儿, 做到眼神交流。同时抚触人员与患儿轻声说话, 给予语言刺激[6]。②对家属宣教: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 告知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严重后果, 开展黄疸健康宣教及护理指导。③皮肤护理:蓝光照射容易引起腹泻, 从而对肛周皮肤可能存在刺激, 每次便后用湿巾或温水清洁臀部。勤换尿片保持臀部皮肤干燥。④蓝光箱内圈形鸟巢或放置柔软玩偶使患儿感觉舒适安全[7], 防止其头部手或足部撞到箱内硬物。⑤同时1~2次/d脐部护理, 以防感染导致黄疸加重, 影响光疗效果。

1. 3 观察及评价指标 每天皮测皮肤黄疸指数2~3次。同时在光疗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水分丢失过多、皮肤损伤及哭闹等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光疗反应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皮疹、失水增多、皮肤损伤、烦躁不安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胆红素值及黄疸消退时间 干预组患儿经治疗2~5 d后, 经皮测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干预组患儿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胆红素 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 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2],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3]。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4]。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5]。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使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6]。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苯巴比妥钠等,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7],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8]。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9]。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1]。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2]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3]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4]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5]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6]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7]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8]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9]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分类;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如果早期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进一步增强对新生儿黄疸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共收治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48例,女39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63例;窒息性缺氧新生儿1例;生理性黄疸64例,病理性黄疸23例。

1.2 结果 经过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痊愈出院,电话随访无不良后遗症发生。

2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2.1 生理性黄疸 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平稳,足月儿出生后2-3天;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皮肤黄染,4-6d达到高峰,大部分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进程较慢,程度较轻,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 婴儿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程度重,颜色较深,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常伴有拒奶、发热、抽搐、嗜睡、呕吐腹泻,甚至大便发白等表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影响智力。

2.3 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甚至,胆红素低于正常值也可能出现核黄疸(胆红素脑病)。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每一位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护理干预

3.1 光照疗法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使用蓝光照射时,应用黑色眼罩保护婴儿双眼,以免造成婴儿视网膜受损;用尿布遮掩婴儿会阴和部位。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以及保暖;光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停止光疗,给予对症处理。

3.2 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黄疸患儿多会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及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母亲树立信心,按照需要调整喂养方式,使患儿早接触、早吮吸,教会产妇正确喂养方法及技巧;使产妇保持稳定、舒畅情绪,保证睡眠,加强营养,促进乳汁分泌,适当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以满足新生儿营养需要;同时进一步促进患儿胃肠蠕动,从而有效增加排便次数,加快胆红素从胎粪中的排出,以减轻黄疽。

3.3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早期应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胆红素吸收,以减轻黄疸。①给患儿服用琼脂,通常每次450-500mg/kg,5小时服用1次,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进一步防止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效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及排泄。②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将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人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③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增多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分泌,并使患儿的哺乳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而促进食物吸收和消化,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④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

3.4 健康教育 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为家长讲解黄疸的病因、临床症状、护理方法及预后,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了解婴儿黄疸的发生原因,如是母乳性黄疸,可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层次不同或阶段不同的喂养;如果患儿缺少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必须严禁食用蚕豆及其相关制品;对患儿衣物进行保管时,不能放樟脑丸;新生儿黄疸期婴儿的吸吮力欠佳,食欲稍差,应耐心喂养,帮助新妈妈掌握喂养的知识和技巧,保证婴儿的摄入量。教会家长抚触,向家长传授黄疸的相关知识。

4 小 结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通常,新生儿的反应比较慢,但病情变化比较快,如果不能对其病情进行及时的观察,很可能会导致婴儿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必须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观察、评估,熟悉每个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以保证获得最佳疗效,有效的护理及早期干预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范文6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8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黄疸尽早消退。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3月-2011年1月对收治2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黄疸250例,其中男137例,女113例;黄疸出现时间12 h~25 d,平均(8.51±3.21)d;体重2250~4850 g,平均(3650±550)g,均为足月新生儿,胎龄在37+1~41+6周,平均胎龄39+3周,血清胆红素水平211.1~312.21 μmol/L,平均(257.32±19.5) μmol/L;以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25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 日龄(d) 体重(g) 胎龄(周) 血清胆红素(μmol/L)

男(例) 女(例)

观察组(n=125) 68 57 8.47±3.32 3600±500 40+2 245.33±21.50

对照组(n=125) 69 56 8.59±3.15 3550±550 39+5 238.41±17.13

t或字2值 0.0161 0.2932 0.7521 0.0185 1.25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对症治疗、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

1.2.2护理干预措施(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黄疸色泽变化并采用经皮黄疸仪(宁波JH20-1H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2次/d;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抽血检测胆红素,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有否吮乳困难、精神差、嗜睡、烦躁、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能及早发现重症患儿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和肝脏大小变化;保持患儿皮肤、脐部及会阴和臀部清洁;(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抚触护理:室内温度控制在24 ℃~26 ℃,湿度在55%~65%间,于患儿进食后1 h左右进行,患儿抚触部位,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2次/d,每次抚触时间为15~20 min;②加强喂养护理和扩肛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是否有干燥脱水,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实行按需喂养而不是定时喂养,争取每天喂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对于在出生后36 h内出现黄疸的患儿采用扩肛处理以促进胎粪尽快排泄干净,方法为将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2~3 cm,轻轻转动10 min;③加强光疗护理,保持体温稳定,光疗期间除抚触外其他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2 h给患儿翻身1次;④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要及时更换尿布,如皮肤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大,要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或西瓜霜喷剂喷于臀部及会,使会阴和臀部能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或尿布疹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自拟)观察患儿72 h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情况。显效:72 h内黄疸完全消退;有效:72 h内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171 μmol/L;无效:72 h内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 μmol/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结果

2.1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见表2。

表2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黄疸消退时间(h) 胆红素下降幅度(μmol/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125) 49.12±12.28 127.13±9.36 4.82±2.53

对照组(n=125) 56.13±13.11 82.56±10.79 5.71±2.12

t值 4.3631 34.8856 3.0146

P值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见表3。

表3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组别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125) 106(84.8) 15(12.0) 4(3.2) 96.8

对照组(n=125) 91(72.8) 20(16.0) 14(11.2) 88.8

字2值 5.3874 5.9866

P值

3讨论

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能出现黄疸,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 d会出现黄疸,4~5 d达到高峰,足月儿7~10 d消退,早产儿2~4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多种,特别是在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黄疸会加重。部分病理性黄疸病情发展快,若不能有效迅速治疗,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该病病死率高,少数成活后均会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要加强对病理性黄疸处理,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实践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黄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1)抚触护理:抚触能促进新生儿胃肠道蠕动加快,其机理是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反射性的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胃泌素、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2-3],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使进食量增加并促进食物的吸收和排泄。同时也能促进淋巴系统发育,提高患儿免疫力、应激能力[4]。患儿进食量增加还可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使结合胆红素减少,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5];(2)喂养护理和扩肛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进食情况,如临床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则根据医嘱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同时用扩肛方式或药物促进肠道内胎粪排出,达到尽快排出留存于体内的胆红素与胎粪同时排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减轻黄疸;(3)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完备,表皮是单层细胞,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少、缺乏弹性,容易被外物渗透,也可因摩擦免疫力低下等原因而出现皮肤糜烂、脓疱疹、臀炎等,因此加强皮肤护理可防止以上病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皮肤感染;(4)光疗护理: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痛苦少。但也有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发热,严重者可患青铜症等。本组患儿均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本观察组患儿通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以抚触和加强喂养、促进排便等综合护理措施,使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缩短,胆红素下降幅度快,缩短了住院时间,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洪普,曾玉贤,陈亚璇,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51-52.

[2] 孙铭晓,董崇林,曲迎姣.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消退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6):722-723.

[3] 张群瑛,房翠英,李春芳.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2008,19(5):510-511.

[4] 刘燕,王文华.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作用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