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的劣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服务的劣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服务的劣势范文1

关键词:菲佣;家政;大学生择业;启示

引言:菲佣,是“当今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她们通常居住在雇主的家里,负责为雇主处理各种家务,洗衣做饭及照顾老人小孩等。众所周知,在世界家政行业中,菲佣已经形成一个世界知名品牌,从最初的家政劳动力输出到成为如今雇佣者身份的象征。

一、菲佣在中国的出现及发展

据百度百科调查显示,菲佣最早在中国出现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受聘于居港的英美人士家庭,当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时,聘用外籍家庭佣工开始成为一种新潮流。而当1978年改革开放后,香港非工业产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源短缺,导致对外籍家庭佣工的需求大增,外籍家庭佣工来港的人数在1980到1990年代不断上升。从70年代至2001年高峰期时,香港菲佣从最先的50人发展到15.5万人。那为什么菲佣会在我国如此受欢迎呢?由于英语是菲律宾官方语言,菲佣英语水平高,能以流利的英语与人沟通,可以为儿女创造双语环境,其次她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部分菲佣具有护士证或助产护士资格,且该国家也一直注重于家政人才的培养,甚至可以在家政事务中在公司协助工作。再者是她们工作经验多,多在新加坡、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有一定工作经验。

二、菲佣成为富人新时尚的利弊同在

随着中国富人的增多,及其观念的不断改变,他们更加重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前景。菲佣现在有了一种新的身份象征:会说英语、受过大学教育的菲律宾佣人。不得不说菲佣大量涌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接受过较高的教育,不仅可以做家务,还能辅导孩子学业,对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提供了较真实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被称为“国家英雄”。而这些优点与中国的保姆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菲佣的大量涌入的的确确影响了中国的家政企业,很多本土家政企业的服务不能与菲佣相论,从而冲击了本土家政服务行业。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并未向外国女佣发放工作签证,但据说北京就有数以千计的所谓“黑工”,随着越来越多的菲律宾劳工前往中国,菲佣的“黑工”身份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紧迫,在这种情况下,万一菲佣与雇主发生纠纷,她们将不受法律保护,由于“黑工”身份的限制,在产生问题之后是很难解决的。

三、菲佣虽流行并逐步合法,但仍不能遍布于中国大陆

自2008年3月起,国际劳工组织与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密切合作,历时3年完成了一份关于家政服务人员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将提交定于2011年6月1日至17日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这份报告呼吁,国际劳工组织各成员应采取措施,确保家政服务人员如同其他工人一样,享有公平就业待遇和体面的工作、生活条件,并鼓励有关方面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能力培训。报告还特别指出,应保护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利益,国际劳工组织各成员应对雇用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的家庭进行核查,为这些服务人员设立紧急庇护网络,开通口译服务热线电话,并运用法律手段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我们可以看出,菲佣正逐渐走向合法化。但是即使在看似“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认为“菲佣”不会大规模进入我国内地,也就是说内地不会重蹈香港的覆辙。原因在于:(1)“菲佣”不属于国内短缺的技术、技能、管理和特种工作岗位的外国人才,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明确表示外籍保姆不在我国引进的人才范围之内,个人和组织也不得聘用;(2)我国雇佣“菲佣”的阶层和人群有限。从目前已经雇佣“菲佣”的群体来看,主要为外籍人士、部分明星和一些素质较高的白领。由于雇佣成本较高和语言的沟通障碍,目前会雇“菲佣”的雇主人群非常有限。

四、菲佣的崛起之路,为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及大学生择业观带来的诸多启示

“菲佣”对我国家政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受到本土化的限制和没有大规模进入的前提下,“菲佣”在我国家政市场掀起的“菲佣”热,反而会促使人们对“菲佣”重新认识,推进人们对国内家政市场和家政人员,特别是对家政市场和高级家政人员的认识。

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菲佣”这个职业群体的形成,与其国民的传统和一贯以来的职业观念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菲律宾民众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在多数家庭来看,女孩子外出养家,男人在家中享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菲律宾人的眼里,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在其国内,甚至有不少学有专长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宁愿放弃本职工作,心甘情愿地远赴香港和其它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淘金。因为受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保姆就是“佣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就职观念上,国人不应当有职业歧视,相反,在家政行业来看,我们应该向菲律宾人学习,把它当做是一门“技术活”、有面子的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应当打破传统观念,以正确和睿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行业,如果选择这个行业,就可以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来提高整个行业整体素质。

发展家政服务业需要政府全力支持与完善的立法以保障其权益

二十多年来,菲律宾政府一直致力于积极主动地拓展海外劳务市场,全力保障海外菲劳的合法权益。菲律宾政府从总统到各部长,都把巩固和发展海外劳务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历届菲律宾总统都配有一位专职的海外劳动事务顾问,负责为菲律宾海外劳务市场的发展和劳工权益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与监督。因此我们国家为鼓励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法律体系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在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中,做好相关的法律建设或监督工作。

务实的职业培训和高效的输出模式

为了保证菲佣的质量,菲律宾政府对有意出国务工的女性有许多严格的限制,如年龄必须满18岁以上,必须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等。菲律宾劳动和就业部下设海外劳动就业技术培训中心,所有出国务工人员必须先参加由职业中介机构或当地就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的免费出国前定向培训班。与菲佣相比,国内家政服务人员的劣势就非常突出了,他们往往没有经过基本的就业培训,语言、家政技能、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素质与菲佣相差较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抓住家政服务业里的商机,以自身高素质条件与菲佣和本土低素质家政人员相竞争,开辟一条有特色的中国高素质家政服务路线。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越来越被国际认可与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话,而这何尝又不是中国家政走向国际的一个潜在优势呢?所以,别人做得好不如自己做得好,自己在家做得好不如出去做得好。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把握住中国走向世界的这一大优势,利用自身高素质,把中国家政推向世界,实现从“佣家型”到“智家型”的转变。(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何平,香港的“菲佣”与“菲佣现象”的探析,载《东南亚》

家政服务的劣势范文2

关键词:私签;三方博弈;私签概率;稽查概率;违法成本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Issue of Private Signing in the Housekeeping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bstract: The issue of private signing is a kind of illegal behavior in the housekeeping service industry, which blocks its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o a great degree.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ame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roles the housekeeping companies, the helpers as well as the consumers play and the behaviors they choose in this topic, it is found that the three bodies have the motivation to direct something. Then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results, the conclusion is shown that the way to contain the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private signing is to reasonably improve its illegal cost. Finally, several policies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llegal cost of private signing are presented.

Keywords: private signing, tripartite game, rate of private signing, rate of inspecting, illegal cost

一、引言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现已相互渗透,形成了交织与并存的经济混合体。当今传统的经济研究将重点放在对物的研究上,而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这个关键因素,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则是以人的价值判断为基准,充分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形成了“看不见的心”的新规制。正如林左鸣(2010)所言,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实体经济的概念范畴,“看不见的心”可能取代“看不见的手”成为新的经济推手。

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进而满足家庭需求的一门朝阳产业。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看,该行业充分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其良性发展符合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的时代需要,是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实现家庭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全国现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提供大致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年营业额达 1600多亿元,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之一(王志刚、李腾飞,2010)。另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显示:全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以8%到10%的速度增长,残疾人达到6000万到8000万。据调查,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中约15%的家庭需要提供服务,这样应能提供2900万就业岗位。2025~2030年老年人达到4亿,那时将有1亿个家庭服务就业岗位需要家庭服务工作者参与。由此可见,家庭服务业对于调整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家庭服务业的非正规就业特征非常明显,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低、流动性大,流失率也很高。显然,高流失率会制约家庭服务业的下一步发展。实际上,伴随高流失率产生的“私签”和“撬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两大顽症。留人难,已经成为诸多家政公司生存与发展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从家庭服务业“私签”现象入手,具体分析家政公司、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三方市场主体在“私签”中所扮演的角色、行为选择及其对家庭服务业后续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思考家庭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出发点。余文构成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博弈论和数理模型分析;第四部分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回顾

党和国家、社会界和学术界近年来都非常关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学术界对该行业的发展开始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第一,关于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家庭服务业属于新兴行业,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杨瑚、张亮晶等(2010)借助SWOT分析法剖析了我国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认为外部机遇 大于威胁,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他们在肯定我国家庭服务业具有需求持续强劲、规模加速扩张、经营日趋连锁、服务日益丰富的内部优势的同时,指出其关键劣势在于服务理念滞后、市场不规范、立法不健全、没有理清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建议充分结合近年来消费者对家庭服务内容需求日渐丰富以及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外部消费环境,及时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和教育体系。

第二,关于家庭服务业的立法基点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为规范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应重视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和健全家庭服务业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和取缔违法违规经营。一是制定专门的家庭服务业条例并区分家政企业的性质,明确规定公司、客户与员工之间的工作内容、义务、服务价格、服务期限、违约责任以及争议处理合约(秦莉莉,2006)。二是将家政从业人员纳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调整的范围,建立新型的雇主――从业人员关系。三是将保险业融入家政业,针对家政行业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特殊的社会保障政策(李,2010)。

第三,关于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应立足于市场,引入现代产业管理特征,采用特许连锁经营模式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群体的社会需求,及时发现、培育新的家政服务需求增长点,实施行业创新。刘银花(2001)和曾向东(2004)指出传统的家政公司应及时转型,员工制经营模式才是未来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指出转型的出路在于:重视品牌效应,提升员工素质;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强化岗前岗中培训,跟踪服务质量,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服务;严格把关从业人员准入素质,为消费者和员工购买意外险,降低双方潜在风险。

第四,关于开展家政教育方面。学者们认为,家庭服务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大力开展家政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阿力贡,2009;王黎英,2009)。易银珍、王琪(2008)从实证角度分析论证了在我国高校开展家政素质教育的现实必要性,为高校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以上问题从宏观层面展开综述性分析,一般是从一方或者两方市场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家庭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往往指明了家庭服务业举步维艰的外部原因。鲜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借助相关经济学或数理知识建立分析框架来剖析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对内部因素的相关问题重视不足,同时也不能够通盘考虑到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缺乏研究的深度。

三、博弈论与数理模型分析

(一)家政公司、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委托――关系

家庭服务供应链条件下存在着博弈三方:供应链上游的从业人员、供应链中间的家政公司和供应链下游的消费者。在这三方的合作过程中,家政公司、消费者与从业人员都不能观察到未来的变数,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委托――关系(图1):先由消费者发出服务请求,然后家政公司委托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委托消费者对其服务做出评价并支付服务费(V)给家政公司,最后还要经过家政公司的抽成运作(kV,其中k为抽成比例)将剩余的服务费(1-kV)转移支付给从业人员。

正规家政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在从业人员上岗之前与消费者签订合同(图2,合同2),约定提供服务的员工级别与服务价位;员工上岗后,如果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将由公司负责为客户调换员工,保证新调换的员工及时上岗,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客户只需在签合同时将服务费用交给家政公司,此后,不必为再调换服务员的事情重复付费,同时也避免了与员工直接谈解雇问题的尴尬;另外,由于是上门服务,员工的健康对客户的影响至关重要,正规家政公司要求员工持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即使发生纠纷,客户可以与家政公司协商解决问题,这比直接面对员工本人方便得多;正规家政公司还会为每位客户和员工购买财产及意外伤害险,降低各方的风险成本。

由于家政公司不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家庭服务,所以其收益完全由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合作态度决定。而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合作态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由二者对预期收益的估计、机会成本、品质和奉献精神等决定。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很可能由于利益的诱导进行“私签”交易。

私签的通常做法是:消费者和从业人员进行讨价还价,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交易价格(Y),并协商由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按照“先服务,再付款”的模式直接将服务费支付给从业人员。这样,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就合伙“炒”了家政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中,私签交易往往考虑得很简单,对于服务的内容、标准以及纠纷处理办法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被“甩”掉的东家,家政公司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私签”对于家庭服务业三方市场主体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

(二)供应链视角下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三方博弈

我们重新回到家庭服务业产业链的问题上来。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链如图1所示。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我们假设正规家政公司分别与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签订协议。在家政公司与消费者的协议中,规定由家政公司通过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家政服务,并书面约定提供服务的内容、标准、价格、服务时间、有效期和截止日期等,服务期满后由消费者支付服务费(V)给家政公司,二者之间中止协议关系。而在家政公司与从业人员的协议中,规定家政公司将消费者支付给公司的服务费按照约定的比例(k)抽成后,将剩余的费用((1-k)V)作为从业人员的佣金,并支付给从业人员;同时规定从业人员不能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私签”交易,协议自从业人员与消费者解除雇佣关系一定时间(通常约定为3个月或者6个月)后自动失效。

在出现“私签”情况的条件下,家庭服务产业链由图1变化到图4。 下面,我们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之间的私签损益,以及家政公司如何针对私签问题进行检查和监督。在理性经济人和风险中性的假设下,建立三方市场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均衡解给出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进而探讨“私签”问题的治理对策。

1.模型假设

假设家政公司与消费者、从业人员在协议之初约定由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市场价值为V的服务,家政公司的抽成比例为k,不考虑工资拖欠与克扣等问题,服务结束后从业人员可以获得的收入是(1-k)V。在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一次“私签”中,消费者以价格的价格让渡给从业人员。需要指出的是,“私签”一旦成功则意味着,家政公司对从业人员的培育费用(包括招工、培训与日常管理等,其中管理又包括社保、工资保障以及纠纷处理等)化为乌有,我们假设家政公司对单位从业人员的招工、培训以及劳动工具配置的平均成本为Z(注:Z可以视为公司对单位从业人员的固定投入成本;kV为日常管理成本,以示区别)。一般而言,一个消费者对应一个从业人员,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有V≥Y≥(1-k)V≥kV。我们再假设家政公司的稽查成本为J,那么:(1)当Y-(1-k)V=0时,我们认为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各自恪守与家政公司签订的协议,从业人员对消费者尽职尽责提供服务。(2)当Y-(1-k)V>0时,我们认为消费者有意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3) Y-(1-k)V<0不成立,从业人员不会接受低于常规收入的私签价格。

模型假设如下:

(a)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交易,且家政公司不稽查(此处暂时认为从业人员是瞒着公司干私活,私活结束后有继续回原公司的打算,只是“钻空子”干私活,因此认为家政公司并未损失培育成本Z)。则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为-Y, +Y,-kV。

(b)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活动,家政公司进行稽查但不成功,则三者的损益分别为:+Y,-Y,-kV,其中J为稽查成本。

(c)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家政公司进行稽查且查证成功,对消费者处以罚款P1,对从业人员处以罚款P2,且终止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公司―职员关系。一般而言,P1与P2分别是消费者与从业人员需要支付或者获得的费用的倍数。由此,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是:-Y-P1,+Y-P2,-kV-J+P1+P2-Z。

(d)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不进行私签活动,家政公司也不稽查,则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为:-V,(1-k)V,kV。

(e)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不进行私签,家政公司进行稽查,则结果只能是查而未果(此处不考虑家政公司诬陷的可能,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的确存在家政公司诬陷的情形。我们假定“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且家政公司取得证据”为不可能事件,三者的损益都为0),则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为:-V,(1-k)V,+kV-J。

(f) 假设pS为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pJ为家政公司对私签进行稽查的概率;pC为家政公司对私签进行稽查且查证成功的概率。

在上述假设之下,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三方博弈模型如下:

说明:(1)博弈三方分别是:消费者、从业人员与正规家政公司;(2)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可以选择“进行私签”或者“正常工作”两种策略,正规家政公司作为博弈的第三方,可以选择“稽查”或“不稽查”两种策略;(3)无论博弈三方采取哪一种战略,都要为之付出一定的代 价或者取得相应的收益;(4)表中损益者顺序由上而下依次是:消费者、从业人员、家政公司;(5)表中正负号不代表数值大小,而是代表资金流入或者流出的方向。

2. 数理模型求解

(1) 在给定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pS的情况下,家政公司进行稽查和不稽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当家政公司选择“稽查”与“不稽查”的预期收益无差异时,家政公司的博弈实现均衡,此时可以得到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最优概率。

(2)在给定家政公司进行稽查的概率的情况下,我们优先考虑消费者的收益变化,而暂时将从业人员的利益变化搁置一边。在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进行私签和正常工作的预期收入分别为:

π3=pJ [(-Y-p1)(1-pC)(-Y)]

+(1-pJ)(-Y) (5)π4=pJ [0pC+(1-pC)(-V)

=VpCpJ -V (6)

?+ (8)

(3) 在给定家政公司稽查的概率pJ 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从业人员的收益变化,而暂时将消费者的收益放置一边。那么,在给定pJ 的情况下,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交易与正常活动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四、结果分析

(一)均衡解分析

1. 消费者和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均衡解的指导意义

模型的均衡表示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将以最优概率 S p?选择私签并获取相应的额外收益。如果pS> S p?,说明行业中的实际私签概率已经超出了私签合理存在的临界值 S p?,即意味着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倾向于进行违规操作,那么家政公司的最优选择就是选择稽查;反之,则不稽查;如果消费者与从业人员选择以概率pS= S p?进行违规操作,那么家政公司可以选择“稽查”或者“不稽查”,且此行为选择是随机的。

在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混合博弈均衡条件中,消费者和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最优概率

??++?,取决于J,pC p1,p2,k,V,Z几个变量,其中,在该家政公司规定抽成比例k和服务的市场价值V以后,可以认为k与V独立于我们的模型之外,这里将其视为固定不变,那么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主要取决于J,pC,p1,p2,Z几个变量。那么在给定k与V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J,pC,p1,p2,Z这几个变量来影响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显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最优概率 S p?与p1,p2,成反比例关系,与Z成正比例关系,且容易求得 S p?对J的一阶导数为正值、对pC的一阶导数为负值,由此可见:提高对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处罚额度p1,p2改进家政公司稽查质量以及提高对违规活动的查证效率pC,降低稽查成本J,将会有效降低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频度。同时我们注意到, S p?与Z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家政公司对从业人员的培育成本越大,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似乎有悖于我们的理解。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此类从业人员而言,他们往往掌握比较充分的市场信息,同时又取得公司的信任,往往能够瞒天过海干私活且风险较低;二是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为从业人员提供好的发展条件,而且还要设置必要的“高压线”来防止其进行私签;三是家政公司要适当控制自己的培育成本。

2. 家政公司进行监督稽查的均衡概率分析

对于家政公司而言,选择“稽查”或“不稽查”的倾向和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私签”收益密切相关。具体来看:

(1) 优先考虑消费者利益,即在私签活动中,暂时不考虑从业人员的收益,而重点考虑消费者对“私签”收益的刺激反应,此时,则家政公司将以最优概率

?+选择稽查。如果家政公司将以概率pJ> Jp?的概率进行稽查,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正常交易,不接受从业人员的私签诱导;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概率进行稽查,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主动与从业人员寻求私签或者接受从业人员的私签诱导,以牟取额外收益(例如,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与之前等值的服务);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进行稽查,那么消费者可以选择“私签”或者“不私签”,其

?+可以看出,此时家政公司进行稽查的最优概率取决于pC,p1, Y,且都与之成反比,也就是说,设法改进稽查质量以提高查证效率pC、加大对消费者参与私签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降低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同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讨价还价后的预期支付费用Y与服务的市场价值越逼近,家政公司

(2) 从业人员利益最大化倾向的情况。如果在私签交易中,把从业人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则家政公司将以

果家政公司将以概率pJ> Jp?的概率进行稽查,那么从业人员的最优选择是正常交易;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的概率进行稽查,那么从业人员的最优选择是寻求与消费者进行私签,以牟取额外收益;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进行稽查,那么从业人员将随机地进行私签交易。从进行稽查的最优概率取决于pC,p1,Y,且 Jp?与pC,p2成反比,与Y成正比,也就是说,设法改进稽查质量以提高查证效率pC、加大对从业人员参与私签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降低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同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讨价还价后的预期支付费用Y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越大,私签对于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增加,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也增加。

(二)模型拓展: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模型分析只是一次性的静态博弈分析。而实际上,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三方博弈是动态的,任何一方博弈者都会在不断的重复博弈中审时度势地优化自己的行动策略。我们对此问题的分析不仅要在既定的博弈结构之下,找出最优监管的均衡概率,还要在现有的博弈分析框架之外做文章,如建立和健全家政业信用体系,进

行价值链创新等,对此问题的讨论我们稍后进行讨论。

从动态博弈来看,在家政公司的稽查概率 Jp?偏小的情况下,对私签双方而言,即使惩罚力度p1和p2足够大,对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而言也只是无足轻重的威胁,那么在未来的重复博弈中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必然选择继续进行私签,如下图所示:

在图5中,如果“私签”双方知道家政公司稽查的概率接近于0,而消费者选择私签需要支付的费用为,小于正常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收益,大于进行正常活动的收益 ,因此,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将会继续选择私签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私签的形成固然有其主客观因素,但是,私签的违法成本太低收益太高,才是其存在的最根本原因。要想彻底根治私签,不仅家政公司要提高查证效果和加大惩罚力度,更需要让私签的双方为此付出相应的巨大代价。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混合博弈,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与家政公司的稽查成本、家政公司稽查且查证成功、家政公司对“私签”双方当事人所处以的罚金密切相关。家政可通过提高对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处罚额度,改进家政公司稽查质量以及提高对违规活动的查证效率,降低稽查成本,来有效降低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频度。第二,家政公司选择“稽查”或者“不稽查”的概率与私签查证效果、对“私签”双方当事人所处以的罚金以及“私签”协定的服务价格密切相关。改进稽查质量以提高查证效率、加大对消费者参与私签的处罚力度,使消费者预期支付 费用与服务的市场价值越逼近,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就越低。

结合前文的博弈分析、数理分析以及“私签”的成本―收益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提高“私签”违法成本的有效办法:首先,政府要积极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引导家庭服务业向着规范化、法制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让“私签”现象失去得以繁衍的温床;其次,家政公司要力争管理好自己的团队,明确告诉员工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对于“出轨”员工给予严厉处罚,努力打造出一支遵纪守法的优秀团队;最后,家政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要认真权衡“私签”的利弊,拒绝私签,远离私签。

参考文献:

[1]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22.

[2] 王志刚,李腾飞.论家庭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及其规范化发展[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0(36) :108-109.

[3] 杨瑚,张亮晶,张晓兵,等.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家政服务业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研究[J].社科纵横,2010(02):

58-62.

[4] 秦莉莉.保姆行业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其立法思考[J].行政与法,2006(03): 77-80.

[5] 李.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的法律构想之初探[J].社科纵横,2010(03): 66-68.

[6] 刘银花.对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1(12): 81-83.

[7] 曾向东.家政服务公司:从传统模式中突围[J].社区,2004(15):32-34.

[8] 阿力贡.我国家政教育的发展及其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159-162.

家政服务的劣势范文3

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上40、50岁的失业人群、退休人员创业相比,还是有自身的特点的。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后,才能在扬长避短基础上对创业准确定位。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有如下优点:

(1)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

(2)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

(3)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

(4)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

(5)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

(6)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

(7)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

(8)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无庸讳言,大学生还可能存在一些缺点:

(1)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

(2)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3)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

(4)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

(5)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

(6)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

(7)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放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 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

(8)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准确把握自身创业特点

以上是从统计面上来分析大学生创业的优缺点,实际上每个大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还需要个性化地认识自己。 在这里提供一个SWOT分析工具,大学生在一个四方格内分别把自己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或威胁四个因素写下来,每种因素罗列出主要的4-5条来。

比如说某A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有:家庭经商,自小在父母边耳濡目染,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经过几年勤工俭学也积累一些实际经验;做过班系干部,组织领导能力得到锻炼;几个朋友合计创业有一定时间,已基本有一个磨合的团队;产品独一无二,有市场竞争力。 某B学生认为自己的劣势有:个人性格内向,与人打交道较困难;家庭出身农家较贫,没有资金支持,还指望毕业后还清教育贷款;没有团队,可能要单打独斗;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准备创业的产品成本高昂,要委托别人加工。 某C学生认为面临的机遇有:大学生创业基金成立,自己的科技项目可以申报一试,有导师的强力推荐;国内市场目前突然变化,产生有利于己方的巨大需求;一些企业正与我方洽谈,个别有签约前景;政府循环经济鼓励政策出台,更是利好消息。 某D学生认为自己创业的挑战是:市场竞争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盛行,自己的真东西卖不出去;目前上海店铺租金越来越高,辛辛苦苦赚来的利润越来越低;消费风潮变动很快,自己可能赶不上流行趋势。 在以上SWOT分析基础上,大学生可针对自己的情况,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克服威胁、规避风险、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使得自己的创业计划更为实际可行,更多一分胜算的把握。 找准“落脚点”大学生创业四大方向 虽然,如今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并非“遍地黄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落脚点”,才能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

方向一:高科技领域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有意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可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吸引风险投资。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

方向二:智力服务领域

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此类智力服务创业项目成本较低,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开业。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方向三:连锁加盟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借助连锁加盟的品牌、技术、营销、设备优势,可以较少的投资、较低的门槛实现自主创业。但连锁加盟并非“零风险”,在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下,大学生涉世不深,在选择加盟项目时更应注意规避风险。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适合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加盟项目,从小本经营开始为宜;此外,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 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

家政服务的劣势范文4

(一)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特点

非正规就业的主要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如城镇家政服务、市容环卫、绿化养护、市场管理、小商业、修理、运输、搬运等关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二是就业规模小,用工单位从业人员的数量少;三是低技能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报酬低,且缺乏稳定性、持续性和安全性;四是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或自我雇佣形式;五是对劳动者技能一般没有过高要求,进入门槛低,工作流动性大,从业人员也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六是就业形式比较灵活,大多属于自谋职业和生产自救型就业。

(二)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分布领域

从产业来看,城镇非正规就业主要分布在第二三产业领域。第二产业集中在采掘业、建筑业等,如建筑业的非正规就业者已占用工总量的80%左右。第三产业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家政服务、个体餐饮、社区服务等。从经济组织形式来看,非正规就业分为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前者为大中型企业的雇佣人员,包括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派遣工、小时工等,以及政府雇佣人员,包括政府、社区、街道雇佣和机关事业单位雇佣;后者为自雇型就业(含个体户、合伙经营)、独立服务型就业(含家庭小时工、街头临时工、零量就业)、小微型企业的受雇者和自由职业者。从技能层次上来看,非正规就业分为低技能非正规就业和高技能非正规就业。低技能非正规就业,指排除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之外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工作环境和收入状况处于劣势的就业。高技能非正规就业,指追求个性自由,游离于一级劳动力市场之外的,知识和技能较高,工作环境和收入状况处于优势的就业。从人员构成上来看,主要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离退休人员等。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占非正规就业者的90%以上,相对来说,这一部分人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缺乏,就业和再就业比较困难,非正规就业的存在使得这一群体在城镇大都能够找到谋生手段,有效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根据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6个城市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数在5000万左右。任远、彭希哲在《2006年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城镇非正规就业者规模在15539万人。通过对国内文献统计,估算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规模在7000—15000万之间,并且这一群体仍在增长之中。

(三)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就业观念有偏差,底数不清

传统的就业观认为,只有正规部门的就业才是就业,非正规就业不属于正当的社会就业范畴,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政府部门对就业的统计也是以正规部门就业为准,对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没有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学术界对非正规就业人员的估量,也是一个大致数据,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影响对这一群体社会保障的研究。

2.缺乏专门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用人单位为依托,以正规就业形式为设计目标,建立在就业稳定性和缴费连续性基础之上的保障模式,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缺乏制度支持,致使该群体大多被排斥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以农民工群体为例,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12.2%、3.9%和2.3%,远远低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即使正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也往往对非正规就业人员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不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3.非正规就业人员参保能力弱

除了律师、会计师、演艺人员、自由撰稿人等少数高技能非正规就业者外,大多数非正规就业人员收入报酬低于正规就业人员,甚至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部分人对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的需求特别渴望,但既没有被纳入现行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也没有财力参加社会商业保险。

4.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一方面得不到劳动法律的保护,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多为个体化、分散性的雇佣关系,多达成口头协定,而没有采用合同文本形式,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处于弱势地位的就业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据调查,80%以上的非正规部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少数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合同文本不规范,甚至有违法条款、霸王条款。另一方面没有行业性组织或工会对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权益进行保护。

二、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对策建议

(一)准确掌握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实际生存状况

一是参照国际就业统计的做法,重新界定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建立完善以劳动时间和劳动收入为口径的就业统计制度,以一段时间内累计劳动时间或收入水平作为划分就业和失业的标准。二是关注就业者的劳动关系形态,建立非正规就业信息网和人员数据库,确定非正规就业人数。三是建立新的就业指标体系,增加非正规就业统计项目,准确把握各类非正规就业的总量、行业分布、信用水平等。四是调查了解各类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利益诉求,为政策的出台提供事实依据。

(二)加快法律制度建设,依法保障非正规就业的发展

加快非正规就业相关法律的制定,明确非正规就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和适用范围,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使非正规就业合法化、公开化、规范化,依法保护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我国的《劳动法》应将非正规就业者纳入劳动者保护范围。完善非正规就业的法律救助体系,减少劳动争议处理的中间环节。鼓励社会资金、个人资本投入到非正规就业领域,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渠道投入体系,使非正规就业可持续发展。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非正规就业者的行业协会和工会组织,持之以恒地关注、保护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城镇家政人员、临时用工人员纳入中介组织劳务派遣管理,并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交社会保险。为非正规就业制定工作时间、劳动保护、最低工资等劳动标准。

(三)着眼长远,构建大一统的社会保障体系

立足和谐社会构建,整体规划,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终极目标是,社会劳动者不问职业不问身份,同样享有社会保障权利,建立大一统的社会保障体系。过去按特定人群设置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公务员优于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优于企业人员,企业优于社会其他人员的做法,应逐步取消。要按照人人公平地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要求,确立以“A+B”模式的养老保险体系,其中A为政府对每一个到达退休年龄的社会公民发放基本养老金,B为个人帐户金,所有就业人员强制参加并缴纳费用,其他人员自愿参加,多缴多得,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使包括非正规就业人员在内的全体社会公民都能做到老有所养。完善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通过加大国家和集体投入的办法,逐步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水平缩小差距。实行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有机融合,把医疗救助与花费较高的重大疾病救治结合起来,建立针对全民的重大疾病保险制度,进一步减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

(四)立足当前,分类设计,尽快建立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的即时方案和过渡方案

对于工作相对稳定且就业时间较长的非正规就业者,可以将其直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没有稳定职业且流动性大的非正规就业者,可设计过渡性方案,划定强制性险种和自愿性险种,强制性险种必须参加,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用工单位或雇佣者必须承担相应费用,个人缴纳一部分。自愿性险种尊重个人选择。强制性险种确保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底线公平,其缴交的费率低于正规就业养老、医疗保险费率一定比例,并为非正规就业者建立正规的个人帐户。自愿性险种主要针对中高收入的非正规就业者,提高个人缴费的承担比例。

(五)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社会保险做到省级统筹,全国异地转接,使就业者社会保险能够异地接续,让灵活就业人员能在不同地域就业,按时续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建立包括非正规就业人员在内的社会公民一生唯一的社会保险号,以实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方便携带”的人性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

(六)为非正规就业人员提供培训,提高自我维权意识

家政服务的劣势范文5

关键词: 衡水地区 农村青年 就业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近10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据农业部统计,在当前农村人口中40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占约83%,所以农村青年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衡水地区地处冀中平原,是传统的农业产区。这就决定了该地区农村劳力的传统就业方式是“下地劳动,靠地吃饭”。但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方式由简单粗放的劳动力投入型向以科技投入为主的精细化管理迈进,现在衡水农村解放出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农村青年的就业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当前衡水农村青年的就业现状

1.就业层次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当前衡水农村青年就业形式已经不是单一的传统就业,而是呈现出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二三产业,以农村为基地,向城镇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村青年向农业深度和广度就业。在当今衡水农村,传统的代代相传,靠天吃饭的农业劳作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村青年在受教育程度,新技术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头示范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科学种植等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二是农村青年向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就业。农业生产有严格的季节性,在农闲季节,选择家庭养殖、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成为农村青年的首选,由于需要兼顾父母养老、子女抚养等家庭责任,在乡镇务工经商就成为本地就业的主要趋势。三是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和向城镇转移就业。由于衡水市地处河北中部平原,交通发达,外出务工也成为农村青年就业的主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掌握知识技能,勤劳能干的农村青年逐渐在城市的市场经营、基建、服务等行业站稳脚跟,并在京津沪等大城市扎根。

2.就业倾向由务工到择业转变。

前几年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主要以外出务工就业为主,大多靠自发外出。他们要么跟父辈学,要么靠亲友带、朋友跑,所干的工作体力劳动居多,技术含量低,往往没有规范的用工合同和稳定的劳动关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待遇不够健全。

近年衡水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村青年的文化技能水平也有了普遍提高,许多青年外出务工前已经参加了政府或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技能培训,取得了厨师证、电工证、家政服务登记证、焊工证、工程车辆驾驶证等劳动技能证书,他们外出务工一要比报酬待遇,二要看工作岗位,三要问劳动强度,感觉合适才会去。现在青年就业已经由简单的务工向择业转变。

3.就业身份由打工仔到创业者转变。

新时期的衡水农村青年继承了老一辈虚心踏实、勤劳肯干的优良品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并通过虚心学习、勤奋工作,逐步掌握了先进的技能和管理经验,通过几年打拼积累了部分财富,同时也丰富了人生经验和阅历。近年衡水的投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昔日打工仔成为了回乡创业者。他们利用家乡丰富的自然、人际、社会资源开始创业,并且带动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就地实现就业。

二、当前衡水农村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信息缺乏。

目前农村青年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大批人是靠亲朋好友的传帮带外出劳动就业。还有部分青年靠政府的培训中介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实现就业,个别人通过网络、新闻等信息媒体获得企事业单位的用工信息。总体来说,现在农村青年信息来源少,有价值的用工信息更少,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用工动态。由于难以实现劳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许多农村青年只能盲目地走南闯北。

2.就业目标不明确。

农村青年对于外出务工的职业生涯准备普遍不足,许多年轻人由于不愿意重复父辈的泥腿子生活而踏上了打工的道路,他们无一技之长,无上岗资格,对职业更没有明确的打算和规划,就业目标非常模糊。根据笔者对衡水深州多地的调查,将近50%的农村青年认为走一步算一步,如果可能就继续做这份工作;30%认为以后需要回乡照顾家庭父母,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只有约20%认为需要努力工作,以后在城里扎根。农村青年自我发展方向模糊,就业目标不明确,会导致职业生活不稳定,进而影响到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发展的主观努力程度,降低农村青年的职业竞争力。

3.就业技能不够。

从对衡水地区农村调查来看,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就业素质偏低。相对城镇青年,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和劳动竞争力的增强。目前当地农村青年受过正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只有少数,在城镇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只能从事苦、脏、累、险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很难被专业技术岗位聘用。调查中约80%的人认为找不到合适工作或担心失业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文化和技术。

三、促进衡水农村青年充分就业的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计之要。要想实现农村青年的充分就业,就要从政策扶持、组织培训等方面做工作,着力强化和提升就业技能素质,促进农村青年的有效就业。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就业信息网络化及就业社会化服务。

信息渠道不通畅、社会化服务不足,是目前衡水农村青年就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应尊重农村青年意愿,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供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上来。一是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及时收集和用工信息,使农村青年及时了解用工动态,努力实现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二是通过政府组织,打造衡水本地特色劳务品牌,使农村青年就业强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围的农村青年就业。三是注重发现及培养就业能人、就业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实效。四是以县乡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形成劳务输出的产业化,提高劳务输出规模及质量。

2.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农村青年就业能力。

(1)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在充分了解和调研企业及社会用工信息的基础上,针对企业中的紧缺工种的技能需求,进行“定向式”、“订单式”培训。(2)注重培训的实效性。目前衡水地区面向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较多,且多数是免费的,但是大部分农村青年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自制能力差,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坚持进行系统全面的技能学习。因此培训工作一定要强调和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3)培训要多样性。目前,劳动就业部门针对农村青年开展的就业培训较好地体现了多渠道、多平台、多方位的特点,但仍需提高和改进。

3.鼓励农村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就业者。另一方面,创业也会创造一定数量的岗位,进而带动就业。可通过以下方面推进农村青年自主创业。(1)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农村青年创业意识及信心,为农村青年提供创业指导。(2)积极运用政府职能为农村青年营造政策环境,降低农村青年创业门槛。组织学习培训、典型示范、考察交流、设立基金、小额贷款等方式,为农村有志青年创业提供支持。加强跟踪服务,降低农村青年创业风险。(3)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多样化,既倡导农村青年外出创业,引导农村青年就地创业,还要支持外出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4)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联系农科院校农业专家及科技人员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教学,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创业。

参考文献:

[1]宋小康.农村青年就业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11).

家政服务的劣势范文6

【摘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必然要求。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 我们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大、中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大, 产业门类较多, 聚集效应强,消费水平高, 为解决农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城镇化, 要不断加快现有大、中城市发展, 继续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 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生聚集效应方面,小城镇优于大、中、小城市。我国现有县城和小城镇近3500多个,消化容量大。如果每年每个县、市消化2 000人,全国一年可转移700多万劳动力。而且,小城镇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一方面,小城镇的规模受到其腹地经济和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小城镇要成为联系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它的腹地范围应尽可能覆盖全国农村。不但在地理位置上要合理,而且要按资源定向或市场定向,明确能带动周围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农村工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

当前,农村发展和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乡镇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外市场竞争的要求,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其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其产业化、规模化。当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使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选择适宜农村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开发加工产业,把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其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要求而言,乡镇企业中第三产业发展总量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现阶段乡镇企业的第三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而一些农村急需的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如生产要素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房地产、劳务、技术市场还没有走上正规,而金融、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尚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农村的信息咨询服务业,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教育的落后局面近年虽然有所改变,但还远远不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展还不够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才能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消除就业的政策歧视, 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

进城农村劳动力是城市的建设者和财富的创造者, 城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限制和歧视, 实际上是对城市本身发展的阻碍和限制。因此,必须从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缓解“三农”矛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基本思路出发, 创新实现有利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首先, 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社会地位的平等, 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管理, 取消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限制, 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其次, 以促进非正规部门发展来带动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由于就业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 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 政府应适当把发展非正规部门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尽快完善有利于非正规部门发展的政策。

四、提高农业生产率,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农村的伪装失业者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要做到这一点,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 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农业生产率低, 农产品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 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 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 使我国农业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 从而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有利于改善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本上所处的劣势地位,真正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亦工亦农的不稳定状态。。一要在农村狠抓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未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础,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从各种筹资渠道来实施“希望工程”,使农村基础教育有一个大的提高;二要全面重视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这是迅速提高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的途径。突出就业主题,以提高劳动力技能为重点,积极开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课程套餐,采用短、平、快和多元化的培训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搞好上岗前培训,当前可侧重选择家政服务、餐饮、客房服务、保健、建筑、机械制造类、电器安装与维修类、信息技术类等;四是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安排足够的经费用于普通劳动者培, 使财政政策真正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提高素质。同时, 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起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