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范文1
一、教师做表率作用,拥有创新意识
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大胆突破,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二、鼓励学生多问,倡导学生敢于质疑
提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创新的开始。在课堂设计上教师恰时恰点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达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毕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喋喋不休地揭示或揭“谜”,以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这几分钟的寂静,才有可能使生的思维进入到兴奋状态,尽自己的所能去思考和探索。
在课堂教学时,是要有意识地留给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即问。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生疑中生奇,奇中生疑,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教给学生一种质疑和想象的勇气,各抒己见,开阔思维,共同提高,使学生意识到即使再成熟的证法依然有创新的余地。让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还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切忌压服和讽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并且增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注重变式教学,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新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借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领域,增加思维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寻求新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能使学生思维开阔,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如:
这样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以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使“障碍”最终得到排除。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创造和胜利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进取激情。也可组织学生自编练习题,要求题目新颖独特,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五、多运用赏识教育,保护生创新的积极性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范文2
【关键词】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中是培养学生具备更好的创造能力的温床,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具备更灵活的思维,并且让他们有更好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应当让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更直观的得以体现。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课堂应当是一个自由而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前,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及前提。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于各个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展开充分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得到培养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找到充分的发挥空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玩”起来,乐起来,同时也天马行空的想象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逐渐形成,才能够让学生具备更为活跃的思维。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展开模式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盒子小舞台》是很富趣味的一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会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让学生来制作一个微型舞台。教学目标在于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这个过程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动手中也很直接的体会到了美术课程的乐趣。有的学生会用小纸盒给小鸟做一个家,有的学生会用小纸片折成舞台上各式各样的装饰,还有学生负责给搭建的舞台上色……就这样,大家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锻炼。之后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课堂考评,看看哪个小组搭建的舞台最富有想象力。这个过程是很有意义的,能够让学生观察与留意到其他同学想到而自己没有想到的有趣的小主意,这对于学生自身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构建是很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门的装饰》就是一个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首先会让学生观察与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以及装饰的特点,通过对门饰的观察与欣赏,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饰,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在首先展开的观赏课程中我会给学生们展示各种各样不同的门以及各类极富创意的门饰,学生们在观赏时都非常认真,常常会对很多独特的门饰感到惊喜万分。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展开创作,先给学生们提供了相关的素材及工具,然后让学生不受任何限制的制作他们喜欢的门饰。同学们对于这个过程都非常喜爱,有的学生剪出很漂亮的窗花贴在门上,也有学生会通过折纸来折出各种小装饰物,还有学生会将刚才观察到的各种门饰进行糅合,然后自创出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门饰。在制作过程中都非常积极,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与锻炼。
3.允许学生犯错
《收获的季节》是富有一定人文色彩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首先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从而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会让学生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以期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在学生展开创作时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让他们不受任何限制的来表达自己对于秋天的理解与想象。收到的作品中很多都极富创意,有的甚至是对常识的一种颠覆。有的学生的画作中会看到满眼的绿色,学生表示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应当充满生机,他认为秋天应当是绿色的而不是满眼的黄色。有的学生在一棵树下画出了形状各异的落叶,在他的想象中每一片落叶都应当不一样,即使它们是从同一棵树上落下。学生们的画作中都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想法及创意,学生们也充分将这些创意得以表达。对于那些用常识来衡量的“错误”在这里都不是错误,我不仅没有否定学生,对于他们这些杰出的创意我反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是很有意义的,通过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这能够让学生具备更灵活的思维,并且让他们有更好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教师应当善用这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发挥与锻炼。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锻炼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观赏国内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尤其是那些富有创新意识的作品,让学生从作品中更好的感受到创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将创新能力得到实践。这两个途径都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观察多体会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积累更多富有趣味性的素材及小创意,而动手的过程则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将这些创意得到发挥与实践。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无疑是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错误中往往蕴含着各种创新思维,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范文3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宽松氛围;创新活动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只有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探讨、主动解答,激烈讨论和实践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等弊病,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保护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敢发言、想发言。如有一道求未知数X的例题:一个数除以4,商为502,求这个数。一般的解题方法是:设这个数为X,则X÷4=502,所以X=2008。而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这样的算式:X÷502=4。同学们有的不同意,认为题目的条件已经定好了,4是除数;有的则认为这样列式方法虽然不同,但是结果一样,是完全可以的。老师就顺势让大家对之进行讨论,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统一了思想,原先持否定态度的同学也点头同意了。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宽松、民主,教师给了学生充分动脑、争辩的机会,并虚心听取了学生的解析,随后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表扬,使学生们体会到了教师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尊重,以及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成功感。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兴趣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改变以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创新的生长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要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甚至萌发创意的想法。
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应该是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教具、学具以及媒体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把自己的创新品质带入课堂学习中来。
三、组织动手实践,重视创新活动。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验证的。数学知识往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不易被学生理解,而要解决这种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应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做中想,在想中做,以作促想,以想导做。学生通过大胆猜测、提出假设、充分验证,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也发展了自身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注意的是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选的实践活动内容应该是符合小学生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问题。
四、确定主体地位,保障创造空间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范文4
一、在操作中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建立在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主动探究的基础之上。如果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忽视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述,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参与动机不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然无从谈起。为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就要保护与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面前所呈现的数学知识表现出强大的关注与积极的认可,处于思维的最活跃状态之中。小学生活泼好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勇于提出各种新看法、新见解,勇于提出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起点。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如果只是单纯而机械的讲解,教学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此,我让学生亲自动手与动脑,第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来猜猜这些可能是什么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思考与操作,发现第一个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是钝角三角形,而第三个则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在学生积极的动手操作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自然会产生更多的想法,从而为创新打下基础。
二、在操作中引导学生提问
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问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只是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首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求解三角形内角和。学生通过逐一测量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或是剪切后拼成一个大角再测量等得出三角形内角是180度。此时再让学生将一个大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让学生来思考前后三角形的度数。学生通过剪切与拼接,会对前后三角形的度数产生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剪切前是180度,剪切后是90度;拼接前是180度,拼接后是360度,而有的学生认为不管怎么变都是180度。这样就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困惑,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地提出问题。可以说操作为学生搭建起了通往数学世界的桥梁,学生可以在操作中来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在探究中解决心中的困惑。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在操作中展开积极探究
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中来,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而动手操作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地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从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入手,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活动。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没有了教师的全权包办代替,没有过多的思维束缚,而是让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探究,这样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行为,学生充分借鉴其他图形面积的推导来将圆形通过剪切转换成所学过的图形,学生将圆形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这样可以重新拼接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近似图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发现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其他平面图形。此时再加以教师的启发与诱导,学生自然就可以自主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没有了教师的机械讲解与灌输,代之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通过操作探究不仅可以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可以在探究中真切地感受不同的推导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更加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范文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新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它强调了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教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21世纪人才的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去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只要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获得成功,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等,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出发,进而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做一个数学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教师不但说得快,而且对。惊叹之余,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欲望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创新。
二、鼓励求异,让学生敢于创新
求异才能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在教学时,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活动空间,从一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凭借学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寻找出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很快地做出一种答案:6+18=24(个)24-20=4(个)。这时,便问:还有别的解法吗?教师在出示了讨论提纲后,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想的前提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买卖,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得出了另外两种不同解法:第一种:20-6=14(个)18-14=4(个)这种解法,学生加以了想象,如果售货员先卖给顾客6个白皮球,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学生是从这一角度去想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售货员先卖给顾客18个花气球,就得出第二种解法:20-18=2(个)6-2=4(个),学生这种思维上的创新,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创新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谈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集智取长,合作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简单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即同分子的两个分数比较方法后,我让学生比较七分之六和八分之七的大小,学生积极展开小组讨论,多角度寻找比较方法。学生凭借互相交流和集体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成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创新而且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鼓励质疑,让学生学会创新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没有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就没有问题的提出,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范文6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新意识;课堂;实践;民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会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学习“小数性质”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3,30,300三个数字,显然这三个数字表示的大小不一样。教师说:“谁能想出办法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学生议论纷纷,甚至有学生表示出不可能的神色。在讨论中,当一个学生提到是否需要加单位名称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分别在数的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在数的后面加上分米、厘米、毫米,可得3分米=30厘米=300毫米。”这时教师为进一步深化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在思维上有所突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这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这时课堂上讨论的气氛更浓了,学生提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相等,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以前的学习知识进行思考:3在个位上,表示3个1,3.0,3.00十分位、百分位上没数用0表示,也表示3个1,所以3=3.0=3.00。这堂课,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情境中掌握了要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求新的精神。
二、激活课堂,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行探究的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教师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若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则不但能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给学生创设了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究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多媒体出示一个圆锥,并演示圆锥的变化:(1)圆锥的底面大小不变,高变大;(2)圆锥的高不变,底面变大。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圆锥的探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系?(2)你认为用“圆锥的底面积乘高”得出的是圆锥的体积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你觉得可能有怎样的关系?(3)如果告诉你圆锥的底和高,你将怎样计算它的体积?(4)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如何计算圆锥体积作出思考、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三、允许学生出错,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应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并鼓励学生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不能批评指责,对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创设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例如:一年级的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后,笔者让他们练习将自己桌子上写有0,1,2,3,4,5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小朋友个个动手,便出现了两种排法:(1)0,1,2,3,4,5;(2)5,4,3,2,1,0.第二种排法显然不符合解题要求。但笔者没有批评学生,学生能由“从小到大”联想到“从大到小”,也难能可贵的。因此,笔者对这位学生予以肯定,并让他说说自己的排法与第一种排法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知道,如果教师只要求按顺序排列,这两种排法都是对的,让学生懂得答题要弄清要求后多开动脑筋。这样因势利导,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启迪了大家的创新思维,保护了学生心灵中萌发的创新意识的幼芽。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消除了自卑、畏惧心理,创新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四、经历社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