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文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家务劳动社会化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认同,家政服务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家政服务已由简单的家庭服务延伸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家政服务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目前家政行业还面临“小、散、弱”的局面,存在服务市场不够规范、培训工作不到位、规范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造成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比如,居民找不到服务、不敢接受服务,而服务企业又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服务等,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和居民服务需求的满足。那么客户和家政企业双方如何顺利找到满意的合作伙伴呢?此时,我们想到了建设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客户和家政服务公司零距离接解,这个平台就是——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网站。

二、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需求分析

1.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在我国,随着家庭结构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型、困难型(家有老人、孩子、病人需要照顾)、富裕型家庭大量出现,希望从烦琐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学习和娱乐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有约70%的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有需求。另外,作为第三产业的家政服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利于扩大就业,为各级政府所支持。因此,家政服务这一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和市场前景是极其广阔的。

2.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电子商务的时代。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见图),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专家预言,2010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可达1万亿美元,电子商务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引擎。

3.家政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家政服务业开始走电子商务之路。像“网上家政”、“妈妈在线”这类全国性的服务平台,他们采取B2C运作模式,直接为费者提供家政公司的业务信息,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诚招运营商加盟。消费者通过网站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特别是“网上家政”率先实行网上对话产品——网上客服,使消费者和家政公司可以取得直接联系,进行及时的沟通,充分发挥了网上家政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另一类,像“中国家政网”、“浙江家政网”属下的地区性网站,均在地方开展业务,它们采取的是C2C模式,客户和家政服务人员直接交流,实现双向沟通。消费者可以上网查询各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服务员的详细资料;服务员也可以随时查看雇主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服务。这些家政网站的成功运营告诉我们,在全国各地市推行家政服务业的网络化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三、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方案设计

1.实施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即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服务于广大客户为目的,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将传统家政公司和家政电子商务相结合,发展整体优势,解决黄冈家政水平低、规模小、各自为政的状态,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2.标准化是家政电子商务发展的王道。通过国家规范的家政职业培训体系、执业资格人证体系,以及家政行业协会来实施对家政服务从业者的规范、约束,以及监督,这样能够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在提供家政的职业方面的差异性会逐步缩小到可忽略的范围,消费者只需通过网络查看从业者的照片、服务等级、简历等资料就可以决定是否聘任。

3.实施员工制家政服务组织模式。该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是:家政服务员是作为家政服务企业的员工派遣给雇主,家政服务企业对家政服务员和雇主实施全面、全程管理,家政服务员与雇主之间只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两者之间不直接发生经济往来。

4.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雇员与雇主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了解顾客个性化需要,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另外,公司可以从中获取重要的客户反馈信息,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

5.与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联合起来,建立完整的服务系统,制订出一套安全的电子支付系统。降低交易风险,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结语

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我们的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化是家政服务发展的大趋势。在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家政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拓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家政企业为什么要开展电子商务》来源:中国家政网

[3]《走近电子商务标准》作者:朱琼来源:电子商务索引网

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文2

关键词:Net;物业管理;SQL;软件系统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38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132-03

物业管理工作中包含对大量基础数据和运行期业务数据的管理工作,通过物业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种数据的统一管理。利用支持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平台软件,实现数据的持久化保存。数据库平台软件支持对于各种业务数据的附条件查询与检索,能够将数据检索结果以页面表格、图形报表等多种形式显示。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实现对于公司所管理的各楼盘数据的统一检索与查询,有助于公司总体业务安排与调度。

利用物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渠道。物业公司能够在系统及时通知公告信息,业主利用系统能够及时了解物业公司的各类公告信息。同时业主也能够利用系统及时提出对于物业公司的意见、建议,以及各类家政服务请求。基于信息化技术平台,达到提升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信息沟通能力的目标。

一、物业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过程在于发现并整理软件系统用户的实际需求,形成满足要求的需求分析文档。根据软件工程相关理论,需要分析需满足特定的流程规范。图1为需求分析流程描述图,通过该图能够了解需求分析过程中的参与者,以及参与者对应的业务执行目标。

归纳图1中的需求分析过程,其主要分为用户需求获取、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反馈三个主要的步骤。在各个步骤中,具有相应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实现目标。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三项业务的多次循环迭代,最终形成项目开发人员与系统使用者均认可的需求分析文档。需求分析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根据用户对于需求的调整意见,进行各开发阶段回溯,以版本控制实现对于需求的管理。

(一)需求获取

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源自用户对业务信息化处理的需求。在需求获取过程中,广泛调研系统用户的实际需求。分析物流公司各种用户的岗位职责,及其在业务实现过程对业务信息化处理的实际需求。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针对性约谈、头脑风暴等途径。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根据需求获取过程中所得到的用户需求,保留分析用户需求中的可行成分。分析各种不同用户需求之间的冲突部分,以及用户需求中的自相矛盾部分。归纳整理形成具有全面性、可实现性、描述准确性的需求分析文档。

(三)需求反馈

将系统需求分析文档交由用户进行需求反馈。用户逐项确认需求分析文档中的各项指标,并提出对于需求分析文档的反馈意见。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三项业务的多次循环迭代,最终形成项目开发人员与系统使用者均认可的需求分析文档。需求分析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在系统是设计实现阶段,根据用户对于需求的调整意见,进行各开发阶段回溯,以版本控制实现对于需求的管理。

二、开发工具简介

软件项目开发需要基于特定的技术平台,以特定的技术为支撑进行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本项目选择以B/S结构模式进行系统开发,用户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系统访问以及各项业务在线处理。用户的指令是通过浏览器登陆服务器来实现的,一部分操作在浏览器端实现,但是大部分的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的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客户端电脑的要求,也减少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麻烦,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能够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图2为B/S三层架构图。

NET开发平台是由微软公司所提出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技术框架,该平台以c#语言为系统实现语法规范,整合了ASENET、、c++、NET等多种技术方案。由一套为各种技术方案所共用的CLR运行库提供软件系统开发的各种类和方法技术支持。由该平台所开发的软件系统需要部署Win.dows系统自带的IIS服务器,由客户端通过对应端口实现对于系统的访问。.NET开发平台进行数据库访问主要通过组件,按照该组件所规定的语法规范,开发数据库访问语句。

三、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一)基础功能模块设计

基础功能模块包括楼盘信息管理、用户账号管理、系统权限管理、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该模块为系统其他各项功能的运行提供基础数据和基础功能的保障。资源管理模块包括业主信息管理、房产信息管理、车辆车位管理、车位信息管理、设备信息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对于小区各种基础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资费管理模块包括资费标准管理、缴费信息管理、在线缴费等功能。综合业务模块包括业主服务管理、业务在线调度、服务在线评价、车辆进出管理、租售房源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物业公司日常业务的处理。信息沟通模块包括通知公告管理、短信息管理、意见建议管理等功能。提供了小区物业与业主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按照系统运行进行数据存储的实际需求,设计数据库结构模型。数据库模型设计分为ER模型和关系模型两部分,最终完成数据库表创建。

(二)数据库ER模型设计

在数据库ER模型设计过程中,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设计顺序,即首先设计各个功能模块所对应的ER模型,根据局部ER模型设计形成数据库总体ER模型。基础功能模块ER模型设计。分析基础功能模块中各项功能对于数据持久化保存的需求,设计得到该模块所对应的数据库ER模型设计结果如图3所示。模型包括楼盘、房产、员工、账号等实体及其关联关系。

(三)数据库创建语句

按照数据库关系结构模型设计,创建各个数据库表所对应的sQL语句,将sQL语句在数据库平台运行,能够得到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以若干数据库表的sQL语句为例,研究sQL语句的设计。

根据“房产”数据库表结构,设计该表对应的sOL语句,得到如下的程序编码。在程序编码中,创建链表的基本结构,并添加了主外键约束条件。

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文3

关键词:扩大消费需求现状政策性建议

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缓解国际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1、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同时也成为反映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这说明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

2、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中国是一个旅游的消费大国。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就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显然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时期,当然,它也要求有制度性的安排来与其配合。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假日消费后,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开始是"周休两日制"促进了旅游消费,继而"七天黄金周",也大大地带动了国内旅游消费的增长。旅游业将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噪声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所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随着以人为本的生活观念日益突出,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越来越多,这一范畴的消费也随之增加。相对于消费的效益性需求而言,消费的效率性需求将上升,即消费者在关注消费的效用和质量的同时,更关注消费的便捷性和快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政服务、家庭医生、家庭病房等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3、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

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未来住房的需求潜力是非常大的。房地产业也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的时候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一些城市,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因此,汽车消费出现较快增长的时期。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

二、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性建议

1、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收入增长是拉动消费的基础,是决定消费能力的根本因素。从长期来看,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调整关系。拉动内需的根源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才能拉动并维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2、加强收入结构性调控,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是消费意愿最为强烈的群体,但收入来源的缺乏限制了该群体将消费意愿转化为购买力。要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就必须着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宽他们的收入增长机制和手段。为此,应积极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加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时的结构性调控,对低收入群体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范围。

3、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性支出保持稳健增长的中坚力量,但近年来医疗、教育等成本不断上涨已经对中等收入群体造成了极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意愿降低、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放缓等各方面。为此,国家应该大力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力度,以解决城镇居民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后顾之忧”,不断释放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4、优化消费支出结构,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过程。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快服务业产业的提升和改造,积极拓宽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创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等居民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5、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城镇居民的购房建房行为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起直接拉动作用,但高房价带来的购房支出成本的过快上涨同时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国家应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使高房价快速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避免房价缓慢回落对居民消费心理的反向抑制作用,扩大城镇居民的自住性购房需求,发挥好房地产业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辉,周荣军,叶慈南.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文4

关键词:云平台 互联网+ 平台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106-01

背景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笔记本、iPad、智能手机等等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必备设备,互联网已经成为消费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大红利下,以及“互联网+”如火如荼的炒作下,以滴滴打车、团购外卖、O2O服务、在线电商、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发展模式在不断的涌现,极大的解决了用户的需求痛点。滴滴打车可让用户在需要用车前,就可提前预定租车服务,避免遭遇在马路边打不到车的痛苦;在线电商让用户足不出户的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购买全球的优质商品;以上等等使得传统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冲击和侵蚀,传统行业的业务发展难以为继。

针对广电行业而言,互联网各巨头服务商打造自己的内容传播平台,已经对广电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显示, 2016年有效电视总数已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预计2017年市场竞争形势将更加复杂和严峻。因此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广电必须深入研究当前市场的竞争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探寻广电未来的业务转型之路。

一、广电的竞争形势

从当前的竞争态势看,广电面对的 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电视制造商、创新的互联网企业等各个领域的企业都在挖掘家庭客户的价值,广电网络所面临的竞争已经是全方面的竞争。

1.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是广电基础网络业务的直接竞争者,然而基础网络市场相对饱和,已经是一片红海竞争市场。这三家企业已经在开始布局智慧家庭业务,在积极开发物联网智能网关终端,通过将手机、家庭宽带网络、电视机顶盒和智能家庭网关进行整合集成,把家庭通信,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电控制等生活应用以及基础网络服务相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家庭服务。

2.互联网巨头

一直以来,网络视频互联网公司凭借财大气粗开展“军备竞赛”,虽然烧钱模式造成彼此在业务发展上深陷泥潭,但在客观上使得用户通过网络观看视频的习惯被逐渐培养起来,对广电行业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强、用户逐步接受内容付费模式,互联网巨头正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平台+内容的布局。如腾讯建立视频平台,覆盖上万部精品电影、电视剧,诸多体育直播赛事、综艺、动漫、纪录片等内容。并在内容上全力推进自制策略,已经签约了超过30个重磅IP自制项目,包括 “鬼吹灯”、“三体”等关注量极高的IP作品,深入挖掘内容的IP周边价值。阿里影业打造 “娱乐全产业链平台”,整合内容产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阿里集团公司海量的用户数据、流量资源,构建打通图文、短视频、长视频的全内容形态,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商业变现完整路径的平台。乐视网打造自有品牌硬件产品+自有品牌电商渠道+海量内容资源的模式,采用全年付费会员捆绑硬件的模式,乐视的超级电视销量超过传统电视厂商,结合乐视视频平台目前已经拥有的5000万付费会员,乐视视频已经成为家庭互联网的第一入口。

3.终端厂家

互联网公司通过内容带动了智能电视硬件的销售,传统电视制造商也不甘坐以待毙,电视厂商不断挖掘人工智能市场,如创维着手打造“智慧互联+生活”的智能客厅布局,并在家庭物联网终端领域加大投入,向智能家居、家庭智能医疗、家庭教育领域转型,打造自己的云平台与大数据的运营能力。

4.其他创新互联网商

如小米,以智能硬件研发为切入点,不断的推出了小米pad,手机、笔记本、手环,以及包括手环、手表、插线板、空气净化器等等智能家电等物联网终端。并不断加大内容和生活服务的投入,通过智能设备终端的粘度带动内容和生活服务的发展,通过差异化、优质的内容和生活服务带动终端的销售。以内容服务+终端的平台运营模式,逐步占领家庭市场需求入口。

5.小结

从当前的竞争形势看,基础宽带网络市场已经饱和,内容市场已经成为红海市场,可以说广电赖以生存的优势和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弱。此外,从当前竞争趋势看,各个领域的竞争者均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与产业周边资源合作,打造生态平台实现共赢,可以说当前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链和生态链的竞争。与此同时,一些具有优质内容资源的创业者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更希望在具有用户资源和流量资源的平台上,实现内容资源的快速传播和价值变现。

广电目前全国有线电视家庭用户超过2亿,且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作为流量宣传渠道,此外电视当前还是重要的内容传播流量入口,未来在购物、教育、安防、医疗等生活服务也将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可以说广电具备用户资源+流量资源+家庭入口的优势,开展平台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未来广电应建立基础网络+平台+内容的平台运营模式,以内容传播为中心,整合价值链上可以为提供家庭用户内容、娱乐、教育、安防等等一系列的智慧家庭应用,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融合化的内容和生活服务。

二、广电平台化发展思路

1.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化对是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进行流程再造与重构,在面对消费者碎片化、多样化、片段化的需求时,能低成本、快捷的上线业务,迅速满足用户需要,提升用户粘性;在面对大量内容制作、生产的合作伙伴时,又能弹性的配置所需资源,让内容创作者高效、自动部署业务,快速实现内容的价值变现。对广电而言,广电的平台架构在前端能支撑海量的内容传播和各类场景化的业务应用请求,后台能支撑资源的低成本配置和使用,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使用。因此采用云计算部署是当前广电平台架构设计的不二选择,基于云平台实现提供 “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能力,提供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计算等基础能力,为平台的合作伙伴提供按需使用的支撑服务,在资源和业务上进行虚拟化隔离,使其彼此不可见,保障每个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在云端应用层,可以承载无限丰富的云应用,让更多有创意,解决用户痛点的应用快速的在平台上实现。

2.平台价值链

未来是生态链和生态链的竞争,一个企业即使规模再大、市场地位再强,如果没有价值链合作伙伴的协同,未来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广电在业务合作上更应该秉承开放的心态,以管道+平台+终端+内容的生态链为导向,围绕家庭用户衣食住行安全等等在内的全方位业务需求,积极引入物联网终端开发商、各种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等等合作伙伴,满足合作伙伴通过使用云平台探索家庭客户的创新应用业务。此外广电凭借用户资源、渠道流量资源等优势,帮助合作伙伴的创新业务迅速推向市场,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3.平台业务部署

要实现平台的领先者地位,仅仅部署云平台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平台要能吸引更多的内容和应用将自己的创新应用放到平台来;另一方面平台具备一定的用户流量资源,用户对平台创新应用要有一定的使用粘性。开发者愿意来,用户对平台有一定的使用粘性,平台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因此云平台需要有成熟和成功的创新应用示范效应,才能让广电平台进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从当前的家庭用户需求痛点分析,广电可以从家庭医疗、家庭安防等几方面开展创新应用试点,快速的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效应,并提供完善的创新应用整体解决和部署方案模板,让开发者按照模板可快速的部署创新业务。

在家庭医疗服务方面,结合物联网医疗终端,并与互联网医疗、社区医院、三甲医院等医疗资源进行合作,实现将家庭人员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健康数据通过云平台传递给医疗提供方。当医疗数据出现异常或是家庭人员需要医疗帮助时,可通过电视以视频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医疗救助。此绕家庭医疗,可逐步的提供康复护理、健康咨询、医疗指导和救助、家政服务等一系列服务。

在家庭安防方面,结合智能家联网K端,提供煤气泄漏报警、烟火报警、入室盗抢预警等等服务,并通过云平台的视频监控,与公共服务方(物业服务、出警等)进行合作,提供紧急救助等服务,满足对家庭安全的需求。

当然,家庭的创新应用多种多样,包括在线教育、在线旅游、在线生态农业、在线购物等等方面,只要云平台实现了成熟和成功的应用示范效应,此类创新应用将不断的涌现。此时广电需要以平台化运营为导向,协同合作伙伴对接和整合资源,利用自己的用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做好应用推广,实现生态圈的共赢。

结语

互联网+如同洪流一般,只有顺应才能生存。广电企业迫切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和迎接互联网+时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由业务运营向平台运营转型,占领家庭互联网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君昌 熊英.试论智慧广电的功能建设与协同发展. 声屏世界,2015(6)

[2]徐品 张琦.云计算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J].广电设备与技术,2012(1)

[3]徐通, 徐林灿.“智慧广电”的构建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6)

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文5

关键词:河北省 农村妇女培训 实施效果评价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迅速调整,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劳动者自身的职业素质满足不了行业的需求,职业技能急需提高,而提高农村妇女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农村妇女进行培训。

为此,教育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了《教育部 全国妇联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2号),为了落实此意见,河北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自2001年起,省市妇联组织与河北农业大学开展一系列农村妇女培训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对培训效果的分析,力求改进培训机制,促进河北省农业发展。

课题组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培训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进行调查,能够较为全面地说明河北省农村妇女开展培训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满意程度评价

(一)农村妇女培训内容分析

培训内容主要针对农村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而设定。例如: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产品信息方面的培训;为在企业打工的农村妇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从事个体户经营的农村妇女进行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培训。一些从事交叉行业的农村妇女所需要的知识较为广泛,但总体来说,农村妇女对农业相关知识的需求最为亟须。

(二)农村妇女培训形式分析

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学习这两种传统的培训方式还是最为农村妇女所青睐,因为这两种方式互动性和针对性强,授课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培训双方更好地交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电视广播、录音录像教学、远程教育这些新兴的培训方式也越来越普及并趋向成熟。总体来看,每种培训形式都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在实际的培训中,往往多种形式交互进行,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三) 农村妇女培训满意度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对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满意程度都比较高,达到很满意和满意两种程度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百分比均在三分之二以上,说明现有的农村妇女培训方式能够受到农村妇女的普遍认同。

二、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目的实现程度评价

(一) 农村妇女培训的目的调查状况分析

主要从获得学历文凭、知识更新、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地教育子女、兴趣爱好、促进人际交往、提升生活品质、从众心理以及其他方面对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的目的进行调查,运用让被调查者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的方法获取数据,在分析过程中按照重要程度赋值,越重要赋值越大,最终获得农村妇女参加培训不同目的总分值状况,总分越高代表参加培训的目的越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总分值达到5.062,其次是为了更新知识2.517、提升生活品质2.333和更好地教育子女2.062,以获得学历文凭、兴趣爱好和促进人际交往为目的人群比重相当,由于从众心理而参加培训的妇女较差,总分值只有0.938,这也说明农村妇女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判断能力,参加学习培训的目的比较明确。

(二)农村妇女培训的目的实现程度评价

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目的实现情况较好,表示很满意或满意的培训者比例均在50%以上,这说明目前河北省的农村妇女培训能够较好地满足农村妇女的需求,达成她们的预期目标;在各项培训目标中,获得文凭学历这一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最差,有44.96%的培训者参加完培训后对其满意度表示一般或是不满意,这可能是由于目前开展的大部分农村妇女培训在毕业时不授予文凭或是授予的学历文凭并不能得到工作单位以及社会的认可,使得参加培训者难以通过培训达到获取文凭这一目标;知识更新、促进人际交往、提升生活品质、更好地教育子女这几项目标的达成情况相对较好,表示很满意或满意的培训者比例达到70%以上,这说明通过参加培训,农村妇女自身素质修养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为子女起到榜样作用。

(三)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就业创业变化程度评价

主要对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前后的就业创业情况、培训后就业创业经历的时间以及培训后未能更好地就业创业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后的就业情况要比参加培训前乐观得多,就业比例由培训前的62.80%提升到培训后的81.38%,未就业比例由培训前的37.20%降到培训后的18.62%;农村妇女经过培训后的创业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创业比例由培训前的30.52%提升到培训后的40.15%,提高了将近10%。

通过对培训前后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情况变化的分析发现,通过培训农村妇女在就业创业方面获得收获较大,就业创业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即使有一部分人仍然未能获得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也很少是由于培训后技能未有所提高这一培训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的。

(四)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家庭收支变化程度评价

重点从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两个方面对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后家庭收支变化状况进行调查。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收入和非农业生产收入整体上有所提高,农业生产收入平均增长4552.04元,非农业生产收入平均增加2687.50元,但均是小部分人表示参加培训后收入有所增加,表示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收入有所增加的人占比分别为33.33%和28.26%,70%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培训前后收入水平差不多。支出方面,从百分比上看,75%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培训前后支出水平差不多,16.9%的被调查者表示培训后农业生产支出减少了,12.69%的被调查者表示培训后非农业生产支出减少了,表示培训后支出减少了的被调查者占15%左右,说明培训对家庭的支出减少有一定作用。

三、结论

通过从培训满意程度、培训目的实现程度、就业创业变化程度以及家庭收支变化程度四个方面对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发现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具体表现为:第一,农村妇女对开展的培训活动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对培训的方法、内容、教材、师资、后勤等多方面相关情况满意度均在80%左右,对农村妇女培训的整体评价“很满意”和“满意”的程度均较大;第二,培训后,被调查者的不同培训目的实现状况不同,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目的实现程度较高,表示很满意或满意的培训者比例均在50%以上,这说明目前河北省的农村妇女培训能够较好地满足农村妇女的需求,实现了她们的预期目标;第三,培训后,农村妇女在就业创业方面获得收获较大,就业创业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即使有一部分人仍然未能获得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也很少是由于培训后技能未有所提高这一培训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的;第四,农村妇女培训促进家庭增收效果较明显,30%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提高,这部分农村妇女培训后通过种养殖创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参与技能型农业劳动或者从事家政服务等非农业劳动等途径,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家庭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康红梅,杨文健,孙友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培训[J].成人教育,2010(10):21-22.

[2] 邵艾群.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6):93-95.

[3] 李存超.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4] 胡秀俊.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求索,2011(7):39-41.

[5] 杨仁德,向华,魏善元.贵州省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74-177.

[6] 张丽丽,赵邦宏,王哲.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0-23.

家政服务需求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民工;培训

2008年席卷全球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对于本身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群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农民工职业培训方面义不容辞,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优势,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现有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体弱多病”

(一)运行不规范,缺乏培训主体约束机制

当前的职业培训机构多为民办性质,其主要办学目的是经济利益的追求,因此,其提供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条件受成本收益约束。由于现有的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缺乏制度监控,法律保障和主体约束机制,使得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价格时,随意化、最大化,高额的学费使得培训机构的直接定位更多是面向白领和高收入阶层,而当下急需培训的大批农民工被拒之门外。目前培训市场也没有合适的监督和评价机构对培训机构进行引导监督,使得各类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社会公信力和吸引力都不够。

(二)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与市场需求对接

受职业培训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影响,培训机构在开设培训项目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使得培训专业设置重复、覆盖面窄、从易避难,即侧重开设社会热门专业和收入高的项目。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努力使自己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注重培训项目的外延性发展即培训项目数量的增加,而不关注培训项目的内涵性提升即培训专业质量的保证,导致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多数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扎堆,职业培训技术含量不高,而真正社会需求量大的项目,因其培训成本高,反而很少开设。

(三)办学资源匮乏,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的培训机构多为民间资本的注入,受经费投入、办学实体实力等因素制约,很多机构办学资源不足。市场中单个培训机构的收益取决于培训的价格及成本,培训机构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可以提高培训收费标准,但因众多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单个培训机构不可能冒险将学费标准定到高于同类其他培训机构,此行为会导致丧失市场。培训学校尽量降低运营成本,即降低场地租赁、设备、广告、管理、教师工资等系列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培训质量,继而影响培训机构自身在客户群中的口碑和同行中的竞争力。

(四)培训内容简化,培训质量堪忧

培训学校应当具有与培训专业或工种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对于自编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等应当应经过专家论证,并报审批机关备案后组织实施。好的培训机构,一般都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充实实用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材,但部分机构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有意简化培训内容,缩短培训时间,有的机构为吸引生源称学生可以随到随学,但是在教师不充足的情况下,这种滚动式“随到随教”不可能使学生接受高质量培训。

二、高职院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优势依托

农民工职业培训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对于农民工的培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义不容辞,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专业设置市场化

高职院校根据所获得的人才需求信息、岗位需求信息、能力需求信息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高职院校尤其是办学多年的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出门类齐全、专业覆盖面广等特点。既包括基础性技能专业如打字、文档制作、办公软件使用、家政服务等,也可提供数控、模具、电焊、汽修、烹调、家电维修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性技能专业,专业基本涵盖了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各方面。对于农民工,可以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社会需求,有目标的选择培训专业,接受从“入学――培训――就业”的“一站式服务”服务。

(二)教师队伍复合化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于普通高校或一般性职业培训机构来说,具有“专业性+职业性、知识性+技能性、理论性+实践性”“文师+武师”的复合型特点,师资队伍可以满足社会职业的各个层面的需求。随着高职院校近年来“双师型”“双师素质”师资建设,使原先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他们即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有生产一线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复合型的教师成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关键因素。

(三)课程体系完整化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其课程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很多专业已经形成了自己完备的课程体系,其中既包括理论课程体系,也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相比其他社会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系统化、完整化、科学化的特点。注重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精简设置。很多高职院校按照模块化思路设计课程,即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优良职业品格的养成,也关注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课程体系与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目标相一致。

(四)实训教学规范化

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大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即校内有实验室、实训室、模拟操作平台等,校外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这样的优势资源,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必然发挥积极作用。

(五)就业服务信息化

高职院校有着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除了可以向学员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规划外,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等途径,将培训合格学员直接推荐给合作单位,促进其就业。高职院校可根据金融危机下市场对农民工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培训模块,使他们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技能,提高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使农民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人职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相应证书,直接进入就业岗位。

三、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操作策略

如上文所述,高职院校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具有其他教育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优势具备只是培训的条件,要想真正取得培训实效,让农民工“培有所值”,高职院校必须在对外宣传、开设专业、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才能更好地将培训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培训入口

虽然,农民工本身有着职业培训的强烈愿望,但受自己信息渠道、文化基础、技术水平的限制,加之社会职业培训市场的良莠不齐,使得他们在培训机构的选择上显得茫然与无助,政府机构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宣传和指导力度。高职院校要在招生渠道和方式上推陈出新,积极宣传,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视听媒体、广告传单等方式,让需要培训的农民工及时了解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了解求学资讯;其次,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到农村和民工聚集地开展集中宣传,举办各种职业培训免费讲座,让农民工感受培训的魅力;第三,高职院校要说服企业领导重视农民工职业培训,与企业签订委托培养合同,为企业提供优质培训。

(二)调整培训内容,强调市场对接

针对农民工倾向即学即用、强调实用性知识学习的培训取向,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准确收集经济市场的用工需求,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按照市场需求办学,增强专业的市场适应性。根据自身办学状况,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挖掘专业市场,注重学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高职院校在培训内容上要“素能结合”,既要注重农民工实用技能的掌握,也要兼顾综合素养的养成。受农民工培训时间、培训需求的限制,培训l内容尽量做到“精、易、实”即培训内容要精炼,大部分农民工集中培训时间短,所以要将原有的系统内容压缩、精简;农民工自身知识积累不足,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培训内容尽量要深入浅出,让农民工以接受;培训内容最终要落脚在农民工就业能力上,注重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优化培训模式,增强就业能力

针对农民工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该首先了解农民工个人的详细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已有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等,就业培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训,将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个别指导相结合,将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将共性培训与个性指导相结合,并突出个性培训。所谓共性培训就是针对所有培训农民工开设的就业能力指导,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需求预测,劳动就业法律法规等方面;个性培训是针对农民工个体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开设的专门指导,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形成长期的互动关系。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顺应学习特点

高职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面对培训主体的特殊性,其学习特点和文化基础与在校高职学生有很大差异,将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教学效果很有限。农民工群体具有以下学习特点:①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目的明确。②个体差异较大,学习需求多样。③学习内容实用,倾向即学即用。④文化素质较低,容易产生挫折感。高职院校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顺应农民工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将知识教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工地实践相结合,做到讲授的通俗易懂、演示的形象生动、指导的耐心细致。

(五)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利双赢

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应用广泛,但是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受相关法律保障的缺位、企业自身的认识局限和后期顾虑等因素制约,这种模式还没有得到推广。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相互承担彼此的职工培训与学生、实习,实现双利双赢。用人单位应该更新传统的用人观念,积极参与到农民工培训工作中来,关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应围绕市场需求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由企业提供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工人数和岗位要求,学校根据这些标准开展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企业直接为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企业也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邀请专业人士为其制定员工培训方案,为员工开展职业讲座等。同时,企业将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培训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

结语:虽然高职院校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优势明显,但要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使农民工职业培训真正落在实处,体现实效,单靠高职院校自身力量还是显得单薄和无助,校外支持系统必不可少。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舆论引导,激发农民工的参与热情;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多元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民工培训的优惠政策;健全和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建设,保证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权利和时间;建立农民工就业和培训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等。社会多元支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必要外部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玉兰.关于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教育与培训的长效机制的探讨[J].科学教育论坛,2005(2):154.

[2]李亚芹.解读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市场供给[J].职教论坛,2009(1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