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的课程总结

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教学体系 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19-02

现代社会,所有人才都需要具备一定基础的计算机技能知识,计算机技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生产运作。由此可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化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略。目前,国家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还要满足个人、集体的需求,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针对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1 实施计算机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普通教学是以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来分析,通过老师的教学将课程大纲层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吸收知识点。但是就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根本就激发不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兴趣,使得学生仅仅掌握了计算机知识的理论表层,根本不了解整体的框架体系,结束课程教学后,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经验,设计项目化课程的思路不完整、清晰,在实践中根本解决不了计算机相关问题。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实际的工作来实施某项目活动,组织课堂知识内容,最终完成任务、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直接突破了原本课程的局限性,把计算机教学内容简单规划成与专业技能紧密关联的企业单位项目工作,在实训环节中强调教学的计算机内容,将学习环境等同于职场生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实际训练融入课堂,双向教学,同时展开“教、学、做”项目,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

2 计算机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课程理念,走改革路线

学习计算机项目课程,实际上主要目的就是就业,以就业为前提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针对课程改革来说,必须要以学生就业为最终目标,要满足未来就业的需求,要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专业的职业素养、能力,让他们及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安排计算机项目化课程,采用正确的理念、方法,将学习课程范围与专业技能模式作为参考物,明确课程改革目标:构建以计算机项目化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2)创新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项目课程的实施、改革都必须要总结大量的研究经验,通常需要调查的内容有:各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大型企业的用人饱和量、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的最大难题等,分析结果、总结经验、给出合理建议;做好考察分析、总结工作,确认胜任计算机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从专业技术层面来看,需要培养出计算机人才的硬性能力,譬如,组网、管网等技能,这样的话,才能做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初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重点培养计算机专业能力主干课程项目。

(3)获取成果,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同样比较于传统课程教学,项目化的课程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更高,需求量更大,在一定程度上项目化课程的需求也就代表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知,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需要更加适应项目化课程教学。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合理处理工作岗位与计算机专业、项目化课程与专业化教学间的关联。通过成果积累,就能更好地改革其他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引导、示范功能。

3 构建计算机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建议

(1)研究、实施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①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就目前计算机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来看,调研岗位需求量、上岗标准,在加强专业技能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名企业的计算机专家以及在第一线参与实践作业的老师团体来介绍经验、总结成果。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直接为课程进行定位,设置整体的教学大纲以及构建课程项目教学系统。

②分析概括计算机相关岗位群的基本设置及岗位对应的工作内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岗位群包括有:程序员、网页装修人员、网络调试人员以及平面设计者等。那么,在实际教学课程中,设计项目内容时,就需要按照这些职业岗位来展开实践,合理挑选实际案例去融入项目课程教学,通过上岗培训,感受“零距离”就业情况,了解真实的工作状况,弥补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③组织、安排具体的项目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符合项目化教学设置的标准要求,教学计算机课程时,以真实案例作为模板,让学生深入其中展开讨论,操作计算机完成一项有价值的工作。这时,老师需要在课程中不断强调此项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经验总结:老师组织、安排的项目课程内容不要过大,不可超过学生能力范围,所涵盖的知识点不要过杂,要降低学生实际操作的难度。

(2)构建优秀的项目化教学环境及增强整体师资力量

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课堂都在计算机室展开,教学环境就是每个学生面对一台电脑、一本计算机课本而已。因此,在构建计算机项目化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譬如,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的流程,结合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在模拟企业的岗位上操作计算机,展开项目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多讲、多练、多做,就能激发学生实际作业的信心及主动性,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提升整体的学习质量。

除此之外,每一位合格的教师都需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要对企业实际操作流程熟悉,并且最好有过上岗就业的工作经历,这样的话,才能带给学生真实的“项目”感受,才能根据实际教学学生计算机课程知识。由此可知,需要按时将教师调动到某企业上岗培训呢,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工作动态、流程、任务、内容,之后将总结的经验应用于项目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获取宝贵的企业就业资源。

(3)统一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在展开计算机项目化课程教学前,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提前熟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条件下,凭借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融合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来规划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堂的配合度,较大幅度地加强学习能力。

(4)考核项目化教学体系

对项目化课程实施考核机制,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核实、检测。通常需要考核的项目有:整个教师团队间的实力等级考量、各个成员间的互评、能力考量等。在真实考核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化教学,才能体现效果,才能真实、全面地了解每一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任务的真实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实践就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项目为导向的计算及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凭借“项目”模拟实际工作的“情境”,融合“教、学、做”,组织、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体验真实的上岗就业实践,工作学习一把抓,提前适应就业需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主动实践,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只有坚持这种正确的教学理念,构建计算机课程项目化体系,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杰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提升人才资源利用率,才能加强学生的就业率,才能为企业、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肖爱芝.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9(2).

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文2

1.1学校计算机硬件落后,设备不够完善在当今社会,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要求是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能,同时这也是各大院校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虽然现在的绝大数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由于计算机数量少,无法将课堂搬入,学生无法在老师讲授的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这样会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1.2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差如今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差,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这也与上文提到的应试教育对计算机课程的影响以及学校计算机软件落后,设备不够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对策

2.1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考虑的就是当今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感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示范教学,根据课程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热情。

2.2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进行计算机全面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办法来使学生了解和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单纯靠教师用语言去传授缺乏了与实践相配合,这样的教学也和如今对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不统一。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枯燥教学一定会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重视,提不起兴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然而理论学习又是保持学生良好发展的前提。在如今新课改的指导下,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都有着各自的作用,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统一,不仅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计算机教学中不断完善的需求。

2.3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职业中学中,计算机的教学要以基础为主,同时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特别是相关的一些操作系统软件、语言教程等,这些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授和操作的关机,做到边讲授,边操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掌握好上机课时间和理论课时间,从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将上机课与理论课时间的比例掌握在1:1最为合适。这样的时间比例可以让学生在理论课的时候学习,让学生在逻辑上先进行梳理和理解。在操作课上立马实验,教师进行实际指导。这样的课程设置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实践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2.4以学生为本,师生配合完成所为教学,顾名思义老师教、学生学,教师在备课时过于重视形式化课程设计,而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根本需求。一堂有意义的教学课,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完成,同时也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切实与学生为本,优化课程设置,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如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采用多元化手段,使学生全方面素质得到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及时做好总结,更改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改理念下的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依然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探索、大胆创新和及时总结。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时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师生配合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3总结

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教学 形成性评价 影响作用

形成性评价又称进行性评价,定义为在实际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能力进行阶段性检测后评价[1]-[2]。形成性评价是一个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在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目的和学习进度。本文就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评价原理和形成性评价对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作用,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3]-[4]。

1.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缺点

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定义是:在教学人员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检查教学效果,判断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学习实际情况,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儿进行的评测[5]。这个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传统的评价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满足我国最新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即忽略计算机课程中操作过程,将学生的创作能力完全闭塞在死板的期末检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得到学生的及时即反馈,不能完成进行性评价[6]。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操作问题,出现操作问题时不能得到知道,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时刻进行的评价及时向老师提出意见,也可以通过日常反馈出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修改[7]。

2.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原理

首先形成性评价是评价主体的改变,形成性评价将被动评价的学生变化成主动评价的参与者。学生通过日常自评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将评价方面拓宽,即评价的多维度化。形成性评价不再将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而是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均作为评价的参考元素。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最后形成性评价具有时效性。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本阶段教学形成的暂时性评价,具有十分明显的时效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暂时性的评价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修改。

3.促进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并不具有较高的评价能力,学生的评价容易受外界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使评价与现实出现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建立完成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做出评价指标,帮助学生做出较真实的评价。但是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及相关的评价指标,应结合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特色。高校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有两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性专业课,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应用能力。第二个特色是计算机操作者需要拥有专门学科的知识,以操控计算机并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所以学习计算机要注意其操作灵活性和操作高效性。只有结合教学科目的特色才能建立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其次应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计算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培养,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这是及时反馈教学活动的重要步骤。同时计算机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最后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学科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并在赛后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展教师评价的方面,实现多维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雷燕瑞,杨登攀,白蕾.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学生过程性评价探索[J].成功(教育),2011(10).

[2]张梅.基于形成性自我评价的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邓舒婷.高校计算机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03).

[4]张明东,戴丹丹.高校计算机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5]俞磊,杨松涛,黄方亮.实验教学管理在计算机类课程形成性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建设;词汇记忆练习;任务驱动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095-04

中图分类号:G642

一个合格的计算机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基本的日常英语沟通能力,还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计算机术语表述能力。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技能。由于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存在学科差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并提高课程教学的专业水平,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将语言应用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程,也不是专业的技术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分别涉及科技英语问题的一般特征和技术信息交流的相关内容。这门课程与基础英语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长句多、术语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相关的技术知识才能把这门课程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如下:

1)新生词汇多。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的新技术、新词汇和新术语也是层出不穷。比如近年来被广泛推崇的面向对象技术,由最早的OO(Obiect Oriented,面向对象)、UML(Unified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到现在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和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等,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技术术语出现。

2)实用性强。

计算机专业英语强调英语本身的实用价值,是计算机从业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例如系统开发环境的菜单、帮助和错误信息一般都是英文描述,需要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再比如一些计算机外设(Mouse鼠标)或厂家标示(IBM公司),这些计算机领域专有名词也是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

3)转义词多。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很多词汇都是由基础英语转义得来的,产生了大量的派生词、旧词新意和引申词汇,这在计算机专业词汇中十分常见,如driver(驾驶员-驱动)、Encapsulation(包装-封装)、ObjectClass(对象类)、Exception(例外-异常)等。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

2.1 教学内容选择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要按照相关专业的技术运用实际为主线,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英语口头表达、技术文档撰写等实用英语技能,还要根据专业课程知识来编排课程结构。比如软件工程专业就可以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来安排教学单元,分别是Planning Stage(计划阶段)、Reouirements Definition Stage(需求分析阶段)、Design Stage(设计阶段)、Development Stage(开发阶段)、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Stage(安装验收阶段)。每个教学单元又分为听说、阅读和撰写3个子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分为基础内容和拓展训练两个部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单元模块组件如表1所示。

2.2 词汇记忆练习

词汇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础。由于技术更新快导致词汇量巨大,传统的记忆方法往往效率很低,而记忆的过程通常比较枯燥,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加强词汇记忆训练对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笔者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总结了一些高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背单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词根记忆法。

计算机专业词汇有很多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单词合并构成的,词根记忆法就是通过记住这些简单词汇(词根)的意思,通过分析此类词根来加强记忆。比如,software软件(软+物品)、hardware硬件(硬+物品)、desktop桌面(桌子+顶端)、mainframe主机(主要+框架)等。

2)音形记忆法。

由于英语也是一种拼音语言,所以可以根据专业词汇的读音来完成单词的记忆,这类单词的音标构成一般都是标准形式,只要熟悉单词的读法就可以根据音标来写出单词。比如application程序、directory目录、documentation文档、configuration配置等。

3)派生词记忆法。

派生词一般是指在已有的单词基础上加上前后缀来形成新的词汇。其规律是加前缀改变词义,加后缀改变词类。这种记忆法一般是观察原词汇和前后缀来加强记忆。比如rename重命名(re+name),multimedia多媒体(multi+media),computer计算机(compute+er),management管理(manage是动词管理)等。

4)谐趣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是综合运用读音、词形、词义之间的关系,采用诙谐曲解的方式来加强词汇记忆。比如advantage这个词,可以拆成adv副词、ant蚂蚁和age年龄三个词,可以通过顺口溜“副词和蚂蚁,年龄是优势”来记忆。

2.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是一种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现了“动中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覆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和参考资料,以任务的方式展开实践训练。实践内容除了专业技术之外,还应包括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电子游戏和个人博客等内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步骤如下:

1)任务展示。

根据任务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分为每组2~6人的小组,通过电子课件和多媒体展示(录音视频)的方式将本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引入进来。

2)任务进行。

学生根据课堂教学掌握的基础知识来完成任务,首先通过阅读任务信息和观看多媒体资料来掌握课程内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际的专业英语实践操作(听说读写等)。

3)任务总结。

在课程最后,让每个小组展示任务成果(演示对话、提交文档和实际操作结果等),每个小组都展示完后进行互评,总结知识和技巧。

这里以E-mail(电子邮件)课程单元为例,具体介绍如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1)任务展示。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2人小组,通过讨论提出能够发送电子邮件的工具和相应工具的优缺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电子邮件工具现场演示各个邮件工具的相关功能,最终提出本次任务的问题:

问题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abovecommunicative tools?

问题2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y?

2)任务进行。

让学生自己选择电子邮件工具,讨论注册电子邮箱、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步骤,然后对照课本中的电子邮箱操作步骤来讲解电子邮件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使用技巧等。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分组操作尽可能多类别的电子邮件工具,写出每个工具的优缺点和自己个人的喜好。

3)任务总结。

首先安排每组派代表来回答任务初期的问题,然后展示电子邮箱注册、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和结果。每个小组都展示完毕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总结电子邮件收发的方法和电子邮件书面表达的礼仪技巧。最后各小组互评其他小组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课程环节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来提出课后思考问题:

问题1 How can you enter your E-mail box?

问题2 What does the letter“E”in the word E-mail stand for?

问题3 What are the functions for using E-marlin ourdaily life?

到此阶段,整个单元课文在师生的良好互动之下讲解完毕,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总结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回答相关的课程问题,积极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相关专业词汇和计算机知识,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能力。这种“动中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既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掌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和句法语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3 结语

通过不断研究和实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普遍增长,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都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还进入了IBM、微软、甲骨文等国际知名计算机企业工作。

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和词汇出现。教师要想教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必须要有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广大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使广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有所收获,真正成为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海英,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1(6):41-42

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算机基础;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26-03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合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基础课、专业课的开展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现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几种形式:第一,开设《创业教育》等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作为选修课。第二,开设课外实践的“第二课堂”,如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扩展,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第三,开辟高校创业园区或者成立企业孵化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在校创业支持。这些形式都是学生利用选修课或者是课余时间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这些形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现有的课程体系脱节。

课程创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创新实践活动具有很多优势: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没有固定的选题和内容,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限制,基本由学生自己掌握;创新实践活动多以团队为主要形式,能有效促进合作交流能力。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实践,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融入到现有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去,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融合。

一、增加与专业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融合,使得各个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巩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思维不受禁锢、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是创业的基本。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经途径。增加与专业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开放实验、项目开发训练、课外研讨等形式,增加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外投入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时间,这样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一)项目开发训练案例――以人力资源专业“开发应用程序”为例

实践活动名称:项目开发训练。

面向专业:人力资源专业。

实践活动学时:4+20。

实践活动环境:自主创新实验室 硬件:微机 软件: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极域。

项目开发任务分析

1.任务。设计并实现一个人事管理系统,能够方便对企业员工人事信息管理等操作的管理,具体要求如下:(1)按时按量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2)模块代码能正常运行。(3)提供合理的测试数据。(4)撰写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2.参与者分析。(1)参与者是已经基本掌握了VFP的操作技能:创建数据库和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表单的设计、菜单的设计等。(2)具有搜索资料的能力。(3)大部分的参与者还没有把所学过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实例的经历,没有掌握应用程序开发的一般流程。

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综合运用VFP中的各项功能,创建数据库、表等;正确编写代码,熟练运用SQL语句;了解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2.思维与方法方面。学会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分析需求,小组分工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交流。

3.习惯和态度方面。提升小组合作意识。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需求分析中的功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项目设计任务,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4.创新创业方面。鼓励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开发模拟创业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创业成功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与专业相结合的项目开发任务,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批判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专业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掘有创业潜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培养。

项目开发训练设计

1.准备阶段(1学时)。教师讲解项目开发要求及评分标准,记录分组情况,介绍网络教学平台上微视频、ppt课件等的下载方式;学生则根据教师提出的分组原则,展示自身优势,自行分组;通过分组,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2.实施阶段(开发实验室,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建议20学时)。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需要的资料,关注学生的项目进度;学生则查询资料,确定需求,小组讨论,分配任务,根据分工不同,分头完成子任务,遇到疑难时在网络平台上下载微视频进行学习;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微课的学习,培养独立性,通过项目开发,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答辩阶段(3个学时)。教师点评小组提交的作品;学生则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介绍小组的分工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交流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及体会,最总提交项目开发总结报告;通过项目总结展示作品,使参与者体验到创业带来的成就感。

实践活动评价设计

项目答辩时,需要提交小组作品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评价时除了关注项目成果及提交的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外,加入了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发展的评价。评分包含项目成果、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答辩表现、创新性等四个方面,评分标准如下:

1.项目成果(40分)。评分标准:操作人性化,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测试数据丰富。

2.开发总结报告(20分)。评分标准:需求分析和功能描述翔实,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合理,界面设计美观,测试结果无误。

3.答辩表现(20分)。评分标准:重点突出、阐述清楚,表现自然、准确回答问题。

4.创新性(20分)。评分标准:设计思路、方法、功能等方面有突出的创新。

(二)项目开发训练实践总结和反思

在项目开发训练中,由教师布置与专业相关的选题范畴,由学生自主选题,通过课程中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解决方法并实现。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选题、设计、实现、形成报告、答辩。项目开发训练,只提出了选题和评分标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微课将课堂教学延展到了课外,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也由学生自行安排,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综合开发的经验,学生的积极性高,但是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最终完成项目。学生素质不一,也存在着有少数学生浑水摸鱼,应付了事,这需要教师完善评分细则,杜绝这类情况发生。

在项目开发训练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大胆怀疑和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充分发挥教师科研的带动作用

教育部早在2012年2月就下发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建立本科生参与的各种科研项目,搭建本科生的科研平台,鼓励本科生参与到各种科研项目中去。

民办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科研优势,结合“导师制”的科学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到可以项目任务的执行中,学生在实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此为依托,将科研项目中涉及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学科前沿介绍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

三、“以赛促建”的推动模式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倦怠情绪,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入,一知半解,多数认为不是专业课,对今后工作用处不大,可以放低要求。学生缺乏竞争,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一直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源头。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级计算机类创新创业竞赛,以竞赛来推动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在竞赛中成长和历练,不仅可以增强竞争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以赛促建”案例――以“你做我看”创新设计大赛为例

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同时,汉口学院公共计算机课部主办、教务处协办“你做我看”创新设计大赛,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参赛准备的过程,“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OFFICE系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

大赛的活动策划如下:

“你做我看”创新设计大赛活动策划

为促进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同时贯彻实施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我校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竞争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我校的教学成果,特举办汉口学院首届“你做我看”创新设计大赛。

1.大赛内容。此次大赛分为WORD应用、EXCEL应用、POWERPOINT应用三个组,要求参赛者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具有较高水平的完整作品。

2.参赛对象及形式。参赛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参赛形式:个人参赛,每位选手可以同时报名多项。

3.活动口号:你做我看。

4.大赛安排。

前期宣传阶段

时间:9月23日―9月30日

方式:(1)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宣传。(2)在校内张贴海报进行宣传。

初赛

时间:10月1号―12月1号

方式:在网上提交参赛作品,网上互评

决赛

时间:12月14日

方式:(1)由入围选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对初赛作品进行修改指导,在决赛时进行展示比拼。(2)邀请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5.作品形式及要求。(1)作品题材不限,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2)要求作品为原创,不得抄袭、套改。(3)要求形式活泼,色彩丰富,素材最好为原创性。(4)提交作品以学号命名,于12月1日前上传。

6.评分规则。(1)充分展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注重创意和感染力。

7.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共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八名。

(二)“以赛促建”实践总结和反思

本次大赛是在大一的上学期举办,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吻合,任课教师和大一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大赛中来。任课教师之间增加了交流,改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生中形成了比作品、比创新的竞争氛围,通过大赛,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通过对其他同学作品的评阅中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网上互评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确保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实践证明,“你做我看”创新设计大赛的方式,此次“你做我看”创新设计大赛全体大一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学生都参与了,参与面广,对所有参赛者的创新创业能力都有促进作用,促进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强了学生计算机基础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规范和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

四、搭建实践平台

开放创新实验室,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和网络设备,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计算机大赛提供准备场所,并配备实验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

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组建大学生计算机服务公司,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将学校的部分与计算机相关的业务外包,如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计算机设备维护、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增加综合设计类的实验项目,由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来,让学生具备具体的工作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6-51.

[2]王晓勇,方跃峰,等.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7):39-42.

[3]杨建磊.关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

[4]邹显春,张小莉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13-219.

[5]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26-33.

[6]郑莉.培养计算思维,笃行创新实践――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8):106-108.

[7]常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8]欧小松,刘洪宇等.创新教育学[M].长沙:长沙中南工大学出版社,2001:9.

计算机的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字:高校计算机;高中新课程改革;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2

Reform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in 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i Y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entre for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As a former college computer courses and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o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all aspec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and impact for the proposed refor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Keywords:College computer;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form;

Impact;Countermeasures

按照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学校陆续开始全面进行新课程实验。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的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前身,将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部分内容纳入授课范畴;新课改要求该课程由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组成。种种变化势必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产生诸多影响,高校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变革,如此种种,为高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施情况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课程设置现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相衔接,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时,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各个方面均有比较详细的表述,教材统一,教师经过统一培训,各地均有相应的指导建议和实施方案,总体讲,各地区范围内各校差异性比较小。

(二)高中新课改实施情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第一个循环期已经实施完毕。为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实施过程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和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分制和走班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二是难以学生自由选课。选修模块的设置,本意是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实际上,很多学校为了避免管理混乱和学时紧张的情况发生,采取了2+2+X模式,学校统一安排两个选修模块,学生统一学习,学生要想完全自主选择也难以实现,有背选修模块设置的初衷。

学分管理与学籍管理的矛盾凸现。例如,若学生补考仍不及格,原则上需要重修或选修其他课程,给学籍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打乱了学生的学习秩序。

其他问题,还有课时紧张,校本课程的开设,课时不能得到保证;评价阶段,工作量大,有失公平;师资短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高中新课改对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影响

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影响尤为突出。

(一)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所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属公共必修课,以往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利用全国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驱动,才稍有提高,而现在,学生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有所加强。其他计算机课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以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过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的兴趣激发,势必会有更多学生选修计算机基础课以外的课程。

(二)课程设置环节显得更为重要。与高中阶段不同,全国各高校计算机学科都自主设置课程,没有统一大纲和教材,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研究方向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带来了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不同,种种不同令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显得有些尴尬,不能整齐划一。这就令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显得更加重要,更加需要合理论证。

(三)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高校计算机课程理念需要上升到素养的高度,不能再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了。

(四)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提高,但存在新生入学时起点不同的问题。原因主要是高中新课改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受教师能力水平差异、实践教学条件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高校新生入学时起点不同问题严重。

三、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属非高考科目,受重视程度不高,受诸多因素影响,造成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必要性不容质疑。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将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方式,提前到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适应高校的教学模式会更加快速。高校计算机课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课;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就业等因素,选择那些有必要开设的科目作为专业必选课;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师资有能力开设的情况下,选择一定数量的科目作为任选课。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有利于多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让高校教师意识到计算机教育要提高到素养培养的层面。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正在改变,教学应更多的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建构、发展并完善自己。

(三)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随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高中阶段。但新生入学起点差异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建议高校计算机课程,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不易做太大的调整,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内容可以逐渐弱化甚至删除。计算机基础课程各部分不能少,授课时可深入讲解。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处理,建议遵循循序渐进,螺旋加深的模式。既照顾起点低的学生,又考虑起点高的学生。

(四)改革评价方法。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起点差异问题,建议增加教学前评价,即“摸底测验”,通常是在开课前进行简单的测试。它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对教学进行调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评价方法,建议高校计算机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改。高中新课程评价方式提示高校应重视形成性评价,以促进教学实施阶段的自我评价和教学调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终结性评价,理论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笔试为主,机试为辅,主辅结合,综合评价。

(五)开展教研活动。高校教师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是适时的、必要的。时值高中新课改实施一个循环的关键时期,正是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深入改革的总结和反思阶段,高校教师可以在此阶段高效的开展教研活动,深入了解高中层次涉及的相关内容及其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第一个循环显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不是很大,更多的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方面的变化。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脉搏,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上机课的设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适时适度的开展教育改革,为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