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黄疸护理及健康宣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健康宣教范文1
[关键词] 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71-02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93 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经过10 多年的实践观察,发现母婴同室不仅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但还有很多隐患。
1母婴同室在未实施健康教育前的健康隐患
1.1发生新生儿窒息
根据观察,婴儿刚出生后几天内,还有一些羊水残留于胃肠道内,加上喂奶、喂水量掌握不适当,极易引起呕吐,另外,由于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幽门痉挛,导致呕吐,若呕吐物处理不及时,而引起呛咳,甚至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因此,婴儿的很重要,要保持侧卧位,以利于呕吐物溢出,但大多数产妇和家属并不懂得这一点,也做不好,甚至不少家属为了让婴儿躺个好看的头型,专门让婴儿取平卧位,这就更加重了呕吐时呛咳的危险因素,实行母婴同室以来,一些初为人母的产妇,得子之后的兴奋无可比拟,即便是睡觉,也舍不得让婴儿单独睡,加上缺乏做母亲的经验,睡觉时把孩子搂在怀里或干脆抱着睡,一旦产妇熟睡,新生儿很容易被产妇的身体所压迫,或者因为被服过厚而堵塞新生儿呼吸道,导致新生儿窒息。
1.2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为3%~11%,在高危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25%~33%,人工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国内报道不一,高者达14%,母乳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少有报道[1]。国内资料表明,新生儿生后6~12 h内血糖值最低[2]。
1.3 医务人员错误认识
实行母婴同室管理后,一大部分医护人员思想上有了一种错误认识,即婴儿在母亲身边,母亲是第一监护人,出了问题自然由母亲承担,与医护人员无关。这是非常危险的认识。事实上,产妇和新生儿既然住在医院里,又付了住院费,和医院就有一个合同关系,如果出现意外,家属追究,医院也有一定责任。
1.4 传统的错误认识
实行母婴同室,新生儿几乎是由产妇和家属照顾。有些老人总认为孩子怕风、怕凉,把孩子从头到脚全部裹住,一点缝隙都不留,加上被子盖得太多,这就无意中让孩子处在温度较高,空气污浊的环境里,而影响呼吸,有的新生儿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甚至发展成脓疱疮。
1.5母婴安全问题
由于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地处县级市,闲杂人员多,加上当地风土人情,产妇分娩后要看望三天,大量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中午、夜间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看护婴儿警惕性放松,这样就等于没有人看护婴儿,也很难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更谈不上及时处理,曾有媒体报道,医院有丢失婴儿事情发生。
1.6 产妇饮食问题
诸多的产妇都是初为人母,有的一味听从传统,只喝小米汤和鸡蛋汤而不吃青菜,有的为了身材苗条,一味地控制饮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产后恢复。
1.7 问题
有的剖宫产术后病人害怕进食后会发生腹胀,等排气后才进食,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有的因腹部切口疼痛,活动量明显减少,主动给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次数减少,造成乳胀;有的因婴儿含吮不正确,哺乳方法不当或过度在上使用肥皂等而发生皲裂。
2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母婴同室管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产后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护理人员要按照护理程序向产妇及家属作健康知识宣教。
2.1 一般知识宣教
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不同程度地缺乏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为此,一方面医务人员要加强与产妇交谈,解释疑问,另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取得产妇信任,加强巡视,要求产妇在产后0.5 h内与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30 min,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哺乳8~12次,间隔不超过3 h。介绍生后最初几天新生儿取半侧卧位的意义及原因,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如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含接姿势等等),让产妇及家属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2.1.1脐部的观察与护理观察脐部是否出血,如有出血应立即消毒重新结扎,如果脐部有渗液、红肿,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撒上抗生素粉,要保持脐部干燥。
2.1.2 颜面部及皮肤的观察及护理认真观察婴儿颜面部及口唇是否紫绀,如有应及时处理,观察和鉴别婴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2~3 d出现的黄疸,5~7 d最重,10~14 d消退,早产儿延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包括: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较早,24 h内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②新生儿病毒性肝炎,常在生后1~3周缓慢起病,此时生理性黄疸已消退或又出现甚至加重。③新生儿胆管闭锁性黄疸,新生儿尿色深,粪便呈灰色或淡黄,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④有无皮肤感染征象,新生儿感染或败血症可致黄疸或加重黄疸。
2.1.3 观察婴儿体温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根据室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1.4 观察婴儿大小便婴儿出生1~2 d内为黑色胎粪,3 d以后可转为黄色软便,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如果婴儿一天大便次数频繁且为稀水样便,考虑肠道感染,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
2.1.5产妇饮食宣教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血糯米、枸杞、当归等,只要饮食调配得当,不仅能使产妇的体力迅速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具体情况,在术后6~8 h后可适当进汤汁类食物,早期进食有利于早期排气,有利于机体康复。
2.1.6护理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及,若发生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 min,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鼓励产妇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还可扎针灸、服中药等,若发生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前湿热敷3~5 min,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婴儿含吮和大部分乳晕,先在损伤轻的一侧哺乳,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2专业知识宣教
2.1.1 怎样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黄疸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致婴儿死亡。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证实,接受抚触的婴儿,能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其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婴儿吃奶次数,并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从而降低高胆红血素症的发生率[3]。提倡尽早喂乳,让母亲尽早接触到自己的宝宝,多餐喂养,尽量让婴儿多吃,促进胎粪的排除;有条件的还可以让新生儿进行游泳,游泳可以增加消耗,促进进食,同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细菌的产生,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进而排除出体外。
2.1.2 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而脑组织对能量需要量却很大,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新生儿生后第1 d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且均发生在12 h内,尤其以生后2 h左右为低血糖好发时间,主要考虑新生儿糖储备来源于母体,出生后来源中断,生后初期摄入不足,体温偏低,糖耗增加,而新生儿糖代谢不稳定,致生后血糖迅速下降,如不能及时补充,易发生低血糖,尤其对于低血糖高危儿,如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出生婴儿,在生后早期给予适量糖水,加强保暖,早期喂养,要详细记录新生儿大小便次数,通过观察大小便次数及全身状况,判断摄入奶量是否足够,对早期喂养确实不足的新生儿采取适当的补给严防低血糖发生。
2.3 定时对母婴同室进行消毒
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限定探视时间和人员数,每天用爱尔施牌消毒片500~1 000 mg/L空气喷雾消毒和擦地面、擦拭床头柜等物品,0.5 h后适当开窗通风,每次30 min,以避免空气污浊,减少呼吸道感染,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有关医院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的知识,使产妇及家属主动配合母婴同室的管理,严禁患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及探视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2.4 提高安全意识
2.4.1 为了新生儿的安全,母婴同室之新生儿接送,以母亲身份证及手圈确认辨识,新生儿推回母婴同室交给戴识别证的护理人员,不交给不认识的人。
2.4. 2 拒绝推销人员进入病房,如发现有推销人员骚扰,立即通知护理人员。
2.4.3 第一次将新生儿和母亲实施母婴同室,由护理人员指导母亲及人处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如呛奶、溢奶、发绀等。
2.4.4 勿让新生儿离开母亲视线范围,须随时有人陪伴,避免将新生儿单独留在病房,如暂无人须通知护理人员。
2.4.5 护理人员至少每2小时巡视房间一次,房间内备有灭火器及监视系统监控进出之人员。
2.5 产后指导
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 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4]。
2.6 出院指导
保持身体清洁,产妇居室应通风,注意休息,至少3周后进行全部家务劳动,于产后42 d起应采取避孕措施,原则是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参考文献]
[1]李春涛,盛辉.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三天血糖、体重的监测[J].新生儿杂志,1998,(13):74.
[2]吴明远.214例正常新生儿血糖测定[J].新生儿科杂志,1990,6:266.
[3]陈旭维.探讨早期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05,6(6):643-644.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健康宣教范文2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市垫江县 408300
【摘 要】目的:分析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健康宣教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良好率、母乳喂养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反馈式健康宣教;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
反馈式健康宣教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母乳喂养能力,促进其产后恢复。为了研究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与常规健康宣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后产妇11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最大年龄38 岁, 最小年龄22 岁, 平均(27.5±2.8)岁;自然分娩38 例,剖宫产17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5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0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0 例。对照组最大年龄37 岁,最小年龄22 岁,平均(27.8±2.6)岁;自然分娩35 例,剖宫产20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9 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无合并急慢性疾病、妊娠合并症、母婴喂养禁忌症;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口头宣教产后恢复注意事项、新生儿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1)产妇产后恢复。详细向产妇讲解缓解产后疼痛的方措施、自行排尿的重要性、促排尿方法、下床活动注意事项等,并教导产妇如何自我检查产后恶露排出情况。
(2)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人员亲自示范并同时指导产妇实施更换婴儿服、更换尿布以及脐带消毒、抚触等四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内容;并教导产妇如何正确观察新生儿面色、黄疸情况、溢奶情况、排便及肚脐变化情况。
(3)母乳喂养方面。积极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教导产妇哺乳喂养的正确方法、产后乳房护理等内容。
(4)出院后健康宣教。叮嘱产妇产后恢复注意事项,保证居住环境温湿度适宜、饮食均衡;判断产褥期体温、恶露异常现象,加强会阴清洁。
1.3 观察指标[1]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新生儿护理情况。产妇能够独立完成上述至少三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并掌握判断新生儿情况的方法,可视为良好;
不满足上述指标者,可视为一般。
(2)产妇能够独立哺乳,且未出现破溃、涨奶,或出现轻度涨奶、破溃,可视为良好;有严重涨奶现象出现,可视为一般。
(3)护理满意度。采用两端为0mm与100mm 的游离标尺进行测量。0 表示不满意,100 表示非常满意。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 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92.7%
(51/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94.5%(52/55例);对照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72.7%
(40/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69.1%(38/55例)。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2.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0.2±3.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建立母婴同室病房对于产后产妇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新生儿与母亲的交流,也有助于帮助产妇尽快转变角色,接受母亲这一新身份;同时还有利于整个家庭尽快适应新生儿的到来。但对于产褥期产妇来说,其生理与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由于缺乏产后卫生保健知识以及新生儿喂养知识,因此易导致产妇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影响产后恢复[2]。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给予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反馈式健康宣教,可显著改善其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其新生儿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产妇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利于产后产妇恢复。并且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还可有效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红, 张良, 张瑞青.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119-119.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健康宣教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173-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婴幼儿中较常遇到的一类急性病症,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并发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智力发育[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虽然较高,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家长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不能及时送医,仍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儿疗效及有效预防疾病再发尤为重要。健康教育路径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对措施与健康教育,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对该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家长进行了系统健康教育,配合适当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0例,均为该院收治入院的新生儿。患儿根据入院后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儿家长进行传统健康宣教,对研究组患儿家长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产妇顺产20例,剖宫产15例,新生儿体重2 700~4 500 g,平均体重(3 778.1±487.2)g;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产妇顺产21例,剖宫产14例,新生儿体重2 730~4 510 g,平均体重(3 797.6±491.1)g。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在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讲解采用说教式的集体教育,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此外,患儿家长住院期间如有问题可随时联系管床护士。研究组: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①患儿护理:保证病房环境舒适,注意不必要的刺激。夜间加强病房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生产后,定时对患儿口腔进行检查,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进入起到引发窒息。注意对患儿口腔的清洁,防止感染发生。产妇分娩后 15~30 min 鼓励并协助产妇做到“早接触、早吸吮”,以促进乳汁及早分泌,保证新生儿对初乳的摄取。②家长心里护理:入院后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一对一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同时安慰患儿家属,帮助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在充分得到患儿家属支持的基础上,有利于本病的临床治疗。③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主要对出院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类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日常饮食中,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加强患儿营养。家庭中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定期进行环境清理,防止致病微生物的滋生。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观察两组患儿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并进行统计;②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程度:包括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家庭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急救措施、急救知识、预防原则等,在患儿出院前1 d,对所有家长发放包含上述问题的调查问卷,由家长当场填写;③护理工作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患者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对患儿此次入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④记录患儿住院时间以及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析
住院期间,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传统医学模式开始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在进行日常医疗的同时,人们发现,医疗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其意义更在于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3]。因此,在进行医疗工作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或心理治疗。系统健康教育则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重视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联系。通过护理人员实施,强化患者的系统管理与健康教育,最大程度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主要是哺乳次数少、乳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可对胆红素代谢过程产生影响,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造成血清胆红素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5]。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原则是迅速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若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但是,临床研究发现,仍有一些患儿会出现胆红素脑病等[6]。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知识传授,对于控制本病的发生率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本病的健康教育,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指南。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多为固定、模式化处理,对于病情变化迅速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不适用。系统健康教育则可以保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连续性灌输,通过护理人员与家长的共同合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7-8]。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健康宣教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胆红素 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 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2],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3]。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4]。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5]。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使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6]。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苯巴比妥钠等,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7],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8]。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9]。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1]。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2]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3]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4]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5]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6]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7]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8]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9]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健康宣教范文5
产后访视出院产褥期妇女是医院与产妇、医院与社会之间进行沟通的良好途径,能有效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产妇在住院期间对医生、助产士、护士的满意度,医院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及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对我院医疗、护理、后勤等工作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效益。我科由一名有丰富育儿经验、善于沟通,能吃苦耐劳的助产士对市区出院产妇出院后7-10内进行一次上门跟踪回访服务,家住较远的产妇进行电话回访。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的2530例出院产妇的回访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同期出院的2510例患者,有效回访2490例,未回访成功的产妇为电话号码不正确或停机。
1.2方法由专门家访的助产士对出院产妇在办理出院手续后一周内在市区的进行上门家访,对居住较远的产妇进行电话随访[1]。随访内容:新生儿的体重测量,母乳喂养及脐带护理,皮肤护理,黄疸观察;产妇的恶露,切口恢复效果及坐月子的科学指导及宣教,有无情绪抑郁,对病区及产房环境、与医疗护理有关的病区管理、技术、服务态度、沟通、责任心、服务主动性等的感受,并征询患者对我科服务、卫生、管理、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2效果评价
通过回访,给产妇解决了母乳喂养指导1683例次,饮食指导1602例次,科学坐月子指导2250例次,新生儿喂养指导及生理性黄疸健康宣教,发现新生儿斜颈1例,及时纠正睡姿及指导家属正确按摩手法,提醒和督促新生儿采血筛查108例次,督促早产儿及时补种疫苗,发现侧切口排线反应5例,给予正确护理指导,消除了家属及产妇的顾虑,宣教产妇42天复查及新生儿按时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还有为产妇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350例次。通过指导,产妇及家属改变了陈旧的坐月子意识,及时观察婴儿的异常情况,并再一次提醒家长特殊的新生儿及时早期筛查。并教会产妇及家属早期新生儿的智力开发训练。提高了产妇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能够更科学的坐月子,帮助新爸爸新妈妈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及适应手忙脚乱的生活。大大减少了产妇及家庭的矛盾。及时预防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而且还无形中扩大了我院的知名度。
3讨论
产后访视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了解了科室需要改进的工作意见48条,科主任、护士长逐条查找落实,加大了科室管理工作力度,对临床工作起到了监督作用,使科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促进了临床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每次访视产妇都能清楚的说明具体某位医护人员的技术、业务等情况,从而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科室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助产士主动向孕产妇介绍自己,产程中和产妇良好沟通,把产妇当邻居一样对待。医护人员主动与产妇交流,及时了解其所需,出院后能及时得到访视员的健康指导,解除了后顾之忧。
拓展和稳固了医疗市场[2]。通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体现了对产妇的人文关怀,满足了产妇的更多需求,提高了孕产妇的满意度。通过调查,满意度达99.46%,选择再次来我院就诊及住院人数的增加,使我院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后访视是产科工作的一项延伸服务,通过双方的沟通和信任度的增加,不但化解了许多潜在的纠纷,预防了许多潜在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二年内产妇提出了建设性合理化建议18条,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产后访视工作的开展,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使医患双方都真正得到了实惠,改变了科室的服务理念,科室的管理思路更加贴近广大孕产妇。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健康宣教范文6
产后访视是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在出院后28天内对其进行的延续性健康状况的关注的保健。通过产后访视传播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实施母乳喂养的技巧,护理技能的应用等一系列的保健服务;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防止母婴疾病的发生,确保母婴健康安全。现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居住在本镇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访视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产后居住在我镇的产妇,2009年10月-2010年9月间住院分娩且居住我镇的产妇519例,新生儿522例为访视对象(双胞胎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例)。
1.2 方法。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及时掌握本村的孕产妇信息,分别对母婴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和产后28天登门对母婴进行随访,并将访视结果填在统一规格的孕产妇保健手册上的母婴访视记录表中;母婴有异常情况的增加访视次数。
1.3 访视内容。
1.3.1 产妇访视
1.3.1.1 产妇的一般情况。了解产妇出院后的精神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有无异常症状及不适,询问大小便是否正常。
1.3.1.2 测量体温、血压及脉搏、呼吸,发现异常及时寻找原因并作出处理。
1.3.1.3 检查和了解喂养情况 检查的胀满程度、乳汁多少、局部有无红肿触痛、有无皲裂、凹陷;了解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1.3.1.4 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复旧是否良好,局部有无压痛。注意恶露的性量、颜色、有无异味。检查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或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
1.3.1.5 对原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者,对有关疾病进行复查和处理。
1.3.2 新生儿访视
1.3.2.1 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
1.3.2.2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皮肤色泽,测量体温、心率、呼吸、身长、体重。评估其营养及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1.3.2.3 检查新生儿脐带是否脱落,脐周有无红肿及分泌物,臀部有无红肿、擦烂
1.3.3 对症处理和保健知识宣教 对母婴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需要转诊的及时予以转诊。宣传母乳喂养,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讲授新生儿护理知识,防止损伤和感染,指导家长正确区分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督促家长及时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体检 。
2 结果
2.1 产妇访视情况
519例产妇,共访视1512人次,有异常症状及体征的产妇随产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发生的疾病由多到少依次为皲裂、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血压异常、子宫复旧不良、乳腺炎。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出现异常的人数分别为176人、32人、4人以出院后3天内的异常人数最多,占33.91%。见表1
2.2 新生儿访视情况
522例新生儿中,出现异常情况分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黄疸、湿疹、脐部异常、尿布皮炎、体重下降及增磅不足、鹅口疮。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出现异常的人数分别为215人、161人、27人,其中以出院后3天内异常儿童数最多,占41.19%。见表2
表2 522例新生儿中异常情况统计结果
3 讨论
3.1 产后访视的重要性。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产后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本组产后访视的结果显示,在产后28天内,母婴均有异常情况发生,特别是出院后3天内的访视结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最多,分别占41.19%、33.91%。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
3.2 产后访视工作利于母婴疾病的防治 产后访视可以早期诊断、治疗、预防产妇及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对保障产后母婴健康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3.2.1 皲裂、乳腺炎的防治 通过产后访视给予产妇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纠正产妇不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新生儿不良的含接方式,有效防止皲裂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皲裂给予正确的处理,指导注意哺乳卫生,避免恶化或发生感染。本组访视结果显示出院3天内皲裂的发生率为20.81%,通过访视指导,发生率下降明显。对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能及时指导如何进行护理,如何挤奶和增加新生儿的有效吸吮,缓解乳汁淤积有效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3.2.2 高血压的防治 本组访视结果显示产后血压异常的发生率为4.43%,分析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产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尚未痊愈。②由于产后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孩子哭闹,睡眠不足、劳累或家庭纠纷致精神不愉快等因素引发血压升高。在产后访视的过程中,访视医生对原有妊娠高血压的产妇给予延续性治疗与观察;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指导产妇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尽快进入妈妈角色;及时与家属沟通协调家庭关系,让产妇生活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缓解生活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有利于血压降至正常。
3.2.3 新生儿黄疸的防治 黄疸在新生儿常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出现在生后2-3天出现,程度轻,1-2周内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生后24内出现,程度重持续时间长,2-3周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退而复现,常伴有贫血或大便色淡,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在访视过程中,访视医生能及时观察到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黄疸儿的全身症状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及时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儿并予以相应的处理。指导家长对黄疸儿进行黄疸程度的观察,交代注意保持婴儿皮肤、脐部、臀部清洁,以减少感染性黄疸的发生。
3.2.4 脐部感染的防治 脐部感染常常是脐部护理不当引起的,保持脐部清洁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产后访视的过程中能指导家长如何进行脐部护理,及时发现脐部感染倾向,予以及时处理,避免因脐部感染导致全身感染即败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