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

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就业岗位分析以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职业素质要求,总结出高职图形图像专业的核心能力,即图形图像素材采集能力、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能力以及图形图像作品展示能力。为了加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研究。

关键词:

图形图像;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各院校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花大力气进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力。而在众多的能力中专业核心能力是本专业的最关键能力,是高职院校间竞争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办好图形图像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及其培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图形图像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大增,为了加强对区域经济服务,国内各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相继开设了图形图像专业。但就目前调查来看,许多地方图形图像人才供与求之间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每年有大量的图形图像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而同时用人单位却由于对毕业生不满意而感到人才的紧缺。通过多项研究发现,学生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学生的多种能力,而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往往只是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中某项或某几项专业核心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深入发展,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学生能否掌握专业核心能力,既是体现专业特色,又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可见,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学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应具有什么能力,尤其是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核心能力需要进行论证与探究,同时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分析

专业核心能力是个人在某个专业中通过一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而形成的独特的不易被模仿的能力,它是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他人无法模仿,具有较强知识特征和持续优势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中最关键的能力,而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是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经济需要的职业岗位群分析才能确定的。

(一)图形图像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通过对国内相关知名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平面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编辑。高职图形图像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IT行业的公司、技术先进型的企业、国家政府机构、各类平面广告、影视公司等从事平面设计制作、三维设计制作、网页设计、网站管理、影视后期制作等工作。毕业生面对的职业岗位在平面设计制作方向有广告设计制作员、界面设计制作员、包装设计制作员、VI设计制作员以及网页设计与制作员,三维设计制作(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方向有施工图制作绘图员、室内外效果图制作员以及影视制作方向的影视后期制作员等等。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有机会升为设计主管、项目经理、网页美工师以及平面设计师等。

(二)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在图形图像职业岗位群中,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各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既有相同相似能力又有不同的能力,通过反复比较分析提炼,得出职业岗位群所需专业技能相同点与不同点,按照专业技能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行业人员的需要,提炼出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如下:1.图形图像素材采集能力: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通过手绘、计算机网站、客户资料提供等不同手段,获得需要加工的图形图像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图像素材基本加工;2.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能力:根据基本确定的图形图像素材,通过艺术设计、个性创意确定图形图像制作的基调,用一些专业的工具软件,展现图形图像制作后的成果,同时进行作品输出。3.展示能力:能通过计算机网站及网页设计制作展示作品,展现自我。

三、高职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高等教育,它具有一定的特点,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盲目模仿本科院校,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出的人才不具有特色,应用能力偏弱。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了过多的专业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泛而不精。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软件操作为主,不注重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不具备职业岗位中所需职业能力,从而无法在工作中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

(二)师资队伍薄弱目前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的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从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转型而来,不具备专业所需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力;同时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课程内容与岗位职能能力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有一定的脱节。

(三)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由于图形图像软件更新换代较快,软件版本的升级意味着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备的要求较高,由于专业建设资金不足,导致教学设备以及软件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同时,由于行业特点,大部分图形图像相关的企业规模较小,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合作水平不够深入,对学生后期的顶岗实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高职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一个比较突出问题。学生就业竞争的着力点是其具备的能力,而能力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专业核心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校获得过硬专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市场上突出竞争优势和在工作实践中具有持续竞争能力,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及学科发展动向,形成以“实践应用型”为导向的高职图形图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走访毕业生,行业专业家座谈等形式,对就业核心岗位进行分析,归纳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图形图像制作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即平面设计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室内外装饰设计能力,以此作为转化专业学习领域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围绕专业的三大核心能力将知识进行重组、序化并转化为支撑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进行课程改革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根据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及要达到目标。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与企业需求、行业标准相结合,课程内容体现出工学结合的特点。在实际授课中,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依照企业的项目开发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为了达到课程目标,需要做好课程考核方式。摒弃传统的笔试考核形式,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考核。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教师是教学的根本,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让专业教师加强企业锻炼,定期进行业务进修、学术交流、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训;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引进企业一线优秀专业人才。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解决教学条件滞后,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与当地的图文印刷以及设计类企业联系,与企业合作在校内设立经营实体店,这样也即可满足企业的营利目的,也解决了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不足的情况。专业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需求与企业的需要,与企业共同设计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如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以及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实训等等。课堂可以由企业中设计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即可以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双赢”。加强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缩短企业人才的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距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竞争的软实力的具体体现。高职图形图像专业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等,把专业教育中突出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敏.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5).

[2]杨哲,张洪江,宋权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及其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3).

[3]焦万鹏,沈鹤.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0,(7).

[4]房强.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统计与管理,2013,(2).

[5]王剑峰.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丁 柳

影视专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热门专业。这一专业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们的青睐,是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潮流和人们的观念相一致的。人们对影视行业的崇尚,是近几年影视专业火热的主要原因,各院校顺应这种火热的需求,大力发展影视专业,从招生人数到专业设置每年都有所增长。而家长们大多认为,孩子选择影视专业,就很有可能进入媒体工作,这无疑为今后的就业选择了一条光明之路。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扩招带来的就业危机每年都给一万多影视专业的学子们带来压力,然而这些压力和教训l并不影响后来者前仆后继地涌入影视专业的大潮中。

影视专业,如何定位?

影视专业的设置目前在各高等院校内很不统一,有的隶属于各校的艺术学院(系)中,有的隶属于新闻传媒类的学院(系)中,也有的设在文学院中,常常称为“影视文学系“或”戏剧影视文学系”等。

而各院校对影视专业教育的方向与目的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偏重于理论学习,偏重影视文本的读解,偏重影视美学的教育,如那些设在文学院下的“影视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有着深厚的文学基础,理论与理解能力都很强,但往往缺少视听语言的学习与训练,也缺少实践的过程,最后只能是“纸上谈兵”。有的学校则比较注重实践,偏重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忽视了艺术修养的培养。也有学校能将以上两者结合,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这样的学校是非常稀少的。

艺术与技术,孰轻孰重?

我们知道影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既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理论知识,也需要有技术的支持,需要实践的能力。而在当前众多院校的影视专业教育中,艺术和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难以把握。在一些高等院校中,部分因为对影视实践课不重视,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影视实践所需要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往往只能停留于理论的传授和案例的分析,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与之相反,有一些院校急功近利,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置于首要、突出地位,而常常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对理论教育和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不够重视。这种只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实现人的精神和价值的教育,从本质上只能说是技艺教育而非现代大学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只能沦为高级“操作工”。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大学的教育不是学习技术的,当然,为了适应就业形势,一定的技术学习必不可少,但一味地追求技能教育的学校无疑最终将限制其发展。如何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不仅是教会他们一两门手艺,而是应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大学是启发人智慧的地方,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健全的心智,才能适应千变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在他提出的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中指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他指出:这种适应,应当是主动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适应,之所以如此,是由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非同步性所决定的。

硬件软件,是否配妥?

在影视教育中,硬件即实验室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些学校因为资金上的原因或是对实验室不够重视,缺少教学必需的实验条件。开设影视专业必须要有的实验设备是摄像机、非线编机房,演播室等。很多学校存在机器不够用,或是机房安排时间不合理而导致多个班级撞车的情况。

优秀师资,何处引进?

影视专业的师资直接影响到影视教学的质量。目前,影视专业的师资来源至少有三种:一是影视专业的专职教师。这类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学术能力,并有影视片制作经验,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但这样的教师数量并不多,我们只能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传媒大学等屈指可数的一些高等院校中找到。

另一类影视专业的专职教师,是具有文学背景的教师。有些学校在建立影视专业时,往往会抽调文学院(系)的教师参与其中(或者有很多是直接建在文学院下的),这类的教师有着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学术方法,其教学往往从影视美学、影视史等出发,但缺乏对影视本体的认识,即视听语言的概念,如果一个影视专业的所有任课老师都由这样的教师组成,那至少说是不全面的。

第三类影视专业教师比较特别,他们与社会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有过媒体从业经验,转行到学校,或是身兼两职,在媒体工作之余在高院兼任教职。往往这一类的教师受到学生和学校的欢迎,这是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及社会对媒体工作者的认同心理。这一类的教师有着媒体工作经验,带来一些比较前沿和实用的知识,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和崇拜心理。但聘请这样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弊端,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往往心浮气躁,难以安心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如果是外聘教师,身兼两职,在教学时间上也难以保证,随意调、停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外聘教师存在着流动性大,难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知识积累的系统化,形成“一知半解”的局面。因此学校应该对外聘教师的比例有所控制,也许这些外聘媒体的教师更适合给影视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传授一些传媒的前沿论题和工作中的实战经验,而不是开设一门专业课。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扬长避短的选择。

招生就业,何去何从?

招生和就业,是一个学校考虑开办一个专业的两大问题,因为近几年艺术专业招生的火热,大部分隶属于艺术类的影视专业也因此在招生大战中硕果累累。然而,大规模的扩招在四年后的就业大潮中尝到了恶果。据统计,去年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万多人,而这类毕业生的就业地点首选为大城市,方向首选为媒体,这就形成了千万人挤独木桥的趋势。而问题是,媒体对人才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以2008江苏广电集团在全国大规模进行的校园招聘为例,其岗位要求应聘者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在中小城市,进入媒体工作却并不完全靠个人的能力与学识,而是有更多的不公平竞争在其中。那么,这成千上万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将何去何从7

影视专业的问题还很多,学校应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及教育资源情况,合理确定专业的发展规模,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学校应不断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寻找突破点,迎接未来挑战。学校还应与学生、家长沟通,疏导其某些不合理的观念,媒体并不是影视专业毕业生的唯一出路,他们应该会有更多的选择。

影视教育专业性缺失谁之过?

李建刚

上周,因工作关系认识一位新朋友J。他是国内知名电影摄影师,现在也拍一些纪录片。在 电影制片厂工作了19年后,回到大学母校任教。回到母校当园丁,他一方面觉得这是人生一个不错的归宿,另一方面也希望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给后继的学生。

昔目的母校几年前已经扩张为大学,英文中University的意思就是要综合一切。国内的大学现在都分若干学院,学院下分系,系下再分专业。他所在的学院有着一块金字招牌――影视艺术,据说从来不用担心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他觉得自己虽然刚刚开始教师生涯,但是凭着自己几十年的修炼,认真授课,不会有什么问题。作为本科高年级的专业教师,J直接指导创作课程。那意味着在固定时限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必须有能力创作出一部影像短片作品,借此证明他/她们之前对于专业教育的掌握与理解。

我和J聊得很投机,他说,几个学期下来,他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学生虽然在本科一,二年级都上过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但是在他的课程上要动手创作时,却发现他们之前所谓的“专业教育”太不专业,表现为无知、混乱和谬误。J为人厚道,从不在学生面前讨论其他专业教师的水平,只能在自己的课上查漏补缺,苦口婆心,春风化雨,亡羊补牢。

J所说的问题,其实反映了目前国内影视教育中致命的一点――专业性缺失。奇怪了,难道国内专业的影视艺术学院/系/专业不能提供专业的教育吗?当然不是。如果他们都不行,那么热爱影视的学生岂不是都要自学成才不成?影视教育是一个大筐,可装的东西太多,如制片,编剧、导演、摄影、灯光、剪辑、合成、舞美、表演,录音,化妆、动画,评论……,都可以称为影视教育。但不论是哪一块儿,专业的学院教育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与未来职业匹配的技能。

J所说的现状,我深有同感。可能很多人会把专业性的缺失或诸如此类的问题归因为教育部在1999年开始的扩招政策。扩招的利与弊不去讨论,但是为了提供与扩招相匹配的师资力量,的确近年大量高学历、实践少的年轻教师入职。“秤砣小,压千斤”,年轻不能简单当成负面因素,年轻的好处很多。就影视教育而言,真正判定的标准是:教师自己是否够专业f如果不够怎么办?可以去看,可以去学啊。可怕的是当教师的自己坐井观天,画地为牢,不汲取新鲜养分,盲目创新。这种状态的恶果不用很长时间,只需三到五年,就会让人思想僵化,观念保守,而所谓的特色与成绩,不过是一叶障目,夜郎自大罢了。

目睹国内喧嚣日上的影视教育现状,碰上一个真正懂专业的好老师,真乃学生之大幸也。可惜的是,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J君说,虽然薪水微薄,不过,他还会像自己先前在母校的老师那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

身在象牙塔・学生说

学生所关注的无非是几年的大学专业学习后能不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好工作,而社会告诉你为工作,你需要积累更多实力。然而这实力究竟应当到哪里去积累?学校?社会?其实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管是专业院校的天之骄子还是综合院校的莘莘学子,不管学校是否给你提供了足够的设备师资及实践机会,其实学校教给你的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如

王健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专 业:新闻学

毕业时间:2008年7月

职 业:自主创业(和同学合创网站“三生之恋网城”)

你们的课程设置是怎么样的?你觉得是否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两者比例大概多少?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我们专业基本把电视新闻学院的课全学了。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上,先理论,再实践,最后是总结。两者比例看什么课程了,如果总体来算,实践课程肯定比理论课程少很多,但只就专业课来说,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能达到2:1

那你们的教学硬件设施呢,比如摄像机,实验室等使用情况怎样?硬件应该算同等学校中比较好的了吧。摄像机实践时候用的是180P或190P,录音室的设备也比较专业,调音台好像是瑞士的,用的软件是Audio cut。实验室还算大,录音棚对编室非编室都是分组共同使用,我们新闻学就一个班,45个人,基本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你们平时在外面实习机会多吗,自己找还是老师介绍?大多都是自己找,个人关系。你们同学现在工作情况如何?差不多有一半回原籍,其他还在北京工作。有跟剧组的,去电视台的,千龙网,北青报的,进公关公司的,银行的,不太一样。还有我,自主创业,呵呵。不过加上回原籍的,有超过三分之二做媒体。你觉得你们学校毕业生好找工作吗?都一样吧,不见得比同类别的学校好多少,工作都能找到,就是喜不喜欢,待遇高低的问题。对现在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有什么建议?应当在学好理论课程的同时,多在社会上找些实习,这样能在毕业和进入社会之间创造一个过渡期。

秦航

就读院校: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广播电视新闻

毕业时间:2009年7月

职 业:大四学生

你们课程是怎么设置的?你觉得是否合理?课程设置我们感觉很合理,专业课占60%。新闻方面有采访,写作和摄影,电视方面有录音摄像,后期剪辑和播音主持,还学了一学期的广告。专业课面很广,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能再深入一点当然会更好。学校的教学设备如何?每人都能亲手操作吗?

基本每人都可以亲手操作,我们班29个学生分成三组分开上课。我们有图片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播音实验室,录音摄像实验室和音频视频编辑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对学生开放,除了上实践课外,课外时间办一定手续就能用。你认为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老师教得都很不错。我们如果有想学的课就会直接跟老师说,老师再向学校反映,学校觉得合理的话就会开。我们的老师都非常负责任,我们系的那些设备都是我们的专业课老师天天跑学校领导那儿努力争取来的。你们学到的知识是否是最新的?我们的老师都曾经在媒体待过,我们系主任米格智老师是中新社河南分社的记者,我们还有外聘的媒体人员,他们都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给我们教课,所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最新的。你们是如何实践的?学习到的理论有没有及时实践?我们一般理论之后马上就实践,专业老师会相互协作,把不同课程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比如我们做一个节目,从策划,播音主持,摄像,录音到后期非编整个过程结束后,各科老师会逐一讲评,实践课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从大一到大四一直都没放松过。你们平时在外面实习机会多吗,自己找还是老师介绍?平时实习都是在寒暑假。我们现在的实习都是老师联系的,学生自己有关系的也可以自己找。你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有没有信心?信心挺足的,因为我们学的面很广,到哪种媒体都不怕。虽然我们专业刚开办,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我们的老师和学校很重视我们,我觉得我们的专业会越办越好。

缘于观念教育发展滞后于技术进步

张 清

DV时代您能否结合音乐和DV的发展历程,谈谈您所了解的影视传媒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钱锋 音乐和影视分别代表听觉和视觉。可以打个比方说:人的大脑是中央处理器,而人的耳朵和眼睛就是传感器,而一个完人的视听艺术是离不开这两样东西的。100多年前,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人类开始 记录声音,就是一大突破,后来用影像记录历史更是人类的一大进步。纪录片和影像作品等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当然也就催生了影视艺术教育的兴起。人类进入21世纪,DV日益普及,当DV进入家庭之后,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可以说现在的时代是数字记录的时代,DV的时代,数字意识日益普及,教学、科研、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现在很多人包括我,每天随身携带一部照相机和录音笔,时刻记录生活。但是与影视技术的高速发展相比,影视教育却远远滞后于其影视应用普及的自身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求。

DV时代您觉得这种滞后源于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

钱锋教育应当超前,至少也要同步于社会的发展,学校育人是育“未来的人”而不是“过去的人”,技术虽然发展了,但相关教育却跟不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采访课只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的采访技巧,而对他们视听拾音感和镜头感的训练却很少。这主要是观念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所以现在影视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教育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专业方向:影视专业应当更大众化

DV时代 近几年有一大批院校都设立了影视相关学科,但大多数都在综合院校,甚至理工学院,而非专业院校。您觉得扩招对影视教育的整体发展有什么影响?扩招和您所说的教育滞后有关系吗?钱锋随着DV的日益普及,影视这个专业应当向更大众的方向发展。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个行业,当然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成本投入,师资、设备的配比、生源质量、就业等,但是扩招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扩大学生规模的同时,有没有同步扩大师资、设备的配比,有没有及时调整教育的整体结构。

DV时代 我们知道您在2003年创办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科技系。那么现在开办一个传媒院系的成本是多少?与以前相比如何?

钱锋现在成本肯定更高了。因为这个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需要技术设备的持续支持。要办好一个影视专业,从声音,影像、前后期,到技术支持、图书资料添置,我个人认为没有千万是拿不下来的。当然要办个一般的,几百万也够了。

课程设置:DV课程应当设为公选课

DV时代 现在影视专业课程设置如何,是否合理?

钱锋 有的专业课程本身设置的很合理,很严谨,但却没有配套的教材,没有合适并充足的师资。而有的课程本身就不太合理,主要还是没有根据社会需求来设。影视专业应当向更大众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掌握镜头的运用,把DV作为工具,记录社会素材,记录生活事件,这才是数字影像化时代。

我觉得像DV这种课程应当设为公共选修课,不一定只影视专业才上,其他比如数理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我们学院虽然没有影视传媒系,但是却有交叉学科,比如音乐教育系,美术系,教育技术系,信息工程系,影视艺术文学系等都有这门课。

DV时代先理论后实践的这种普遍的教育模式有何利弊,是否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

钱锋理论与实践课应当交叉着上,理论、实践,再理论,这样学而时习之,循环往复才最合理,两者说通俗点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我的学生大一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机器:给他们话筒,给他们调音台,让他们去办一场音乐会,有的学生兴奋得很,上来拿起话筒就噗噗的吹,哐哐的敲,但是我不会立即去阻止,等学生自己摸完了,才跟他讲,话筒是不能这样敲的,并且开玩笑地说“只有的村干部才这么用”,之后再将话筒的发声原理,话筒为什么不能这样敲的科学道理细细道来:哦,原来声音是靠振动膜发出来的,机械波是这样转换为振动波、电波的呀……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设备情况:基本满足不了学生实践需要

DV时代当前影视传媒院系的设备能否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钱锋 基本满足不了。实践课开得少,设备少,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讲是不符合的。学生从最基础设备的应用,一直到独立运用全套系统完成整个前后期制作的流程需要大量的设备。有的学校资金不足,有老师没设备,或者师资不够,有设备没老师,这种现象很普遍。

我现在正在筹备一个DV应用研究专项,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去教一些退休老干部怎么用DV,让学生去采访、记录这些老人走过的历程,听老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记录下这些老人的故事,记录下他们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DV时代您做过海外交流学者,在实践这方面,您觉得中外的影视教育有什么不同?钱锋在实践这一方面,国内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就拿实验室来说,国内实验室定时开放,比较死板,学生接触的次数有限。而在国外,学校会告诉你这学期要做满8个实验,时间自己预订,实验室随时开放,但管理非常严格。有的学校还虚拟用钱,告诉学生成本,普通的设备多少钱,专业的设备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去衡量借哪一种,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让学生提早体会毕业后的工作状态。而且国外比如美国,二手和租赁市场都非常活跃,家境不好的学生甚至可以租卡带出去采访,而国内这种现象很少,主要还是社会需求不同。国外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还会与公司合作,而国内这一方面就做得很欠缺。

师资状况:老师自身应当注重学术创新

DV时代您认为国内师资状况如何?

钱锋国内的高校用人制度很虚荣,大多只引进的是博士生,不重视人才的梯队工作群构成。多数博士生实践少,有的老师所掌握的信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且教材更新滞后,老师自己实践经验就缺乏,又怎么去教学生实践呢?老师自身应当注重学术创新,在国外,学校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外还要开设讲座,考察老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且没听说过老师上课的时候只拿一本教科书上课。我认为选老师应当像去医院看病一样,医术好,找你看病的人就多;医术不好,没人选就只能下课。

DV时代传媒机构介入传媒教育有什么利弊?会不会对您刚才所说的情况有所补救?钱锋传媒机构应当介入传媒教育,而且利肯定远远大于弊。老师及时到社会上充电,才能回到学校更好的教学生。这方面学校应当借鉴军队的用人管理模式,要讲究人才匹配,形成人才梯队。上一个连,就得配一个炊事班,作战的时候前有侦察兵,后有后勤兵,两者配合才能完成战斗任务。老师深入传媒第一线,了解了行业最新的动向,摸透这个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回到学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并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带给学生。学校与社会互动,吸收新鲜血液,才能使学生接触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与社会脱节,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国外,比如美国Stanford(斯坦福大学)有很多教授就是公司大老板,有很多工程师也做老师,它的教育结构鼓励老师去做兼职,只要按校规管理合理纳税耕行。

DV时代您所教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钱锋 还好,只要不懒都有钱挣。我现 在主要是做研究,指导学生作科研,提高他们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本科生这方面就是给他们做一些比较前端的讲座。音乐这个领域细分市场很大,像音乐治疗,新媒体音乐,汽车音乐,功能背景音乐……。比如北京奥运会把音乐治疗引用到运动员身上,效果非常好,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就想把它产业化发展,这样音乐治疗这块领域在中国又会有所拓展。其实一切都是围绕社会需求出现的,一旦踏入一个领域,你就会发现市场。影视专业的学生除了可以进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也可以选择其他领域比如法院,图书馆,街道办事处,医院等,这些领域也需要摄像师,录音师等人才。

DV时代您觉得近几年传媒教育发展情况如何?

钱锋 近几年中国的影视教育可以说是蓬勃发展,整体水平还是有所提高,但还是远不及社会需求。这里面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影视产业不断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能动手实践的人才,而不是只空懂理论的人,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也迫切需要我们的影视传媒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学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重视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的需求,并满足社会的需求。

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访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姚国强处长

李兰俊

编者按:“影视”和“传媒”到底是不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包括新闻专业出身的我在内。以前我总是认为影视只是传媒的一个部分,直到见到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姚国强教授,这个疑惑才终于被解开。

DV时代近几年,影视行业发展很迅速,取得的成绩也很明显,但是在大众的意识里对这个行业还是很陌生的。比如很多人都分不清“影视”和“传媒”的区别,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

姚国强其实影视和传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主管科研处工作,对这点还是比较清楚的。从高校教育系统来讲,学生受教育的门类主要分为十二大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而门类下面再分就叫做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是文学门类下面并列的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其中传播学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传媒”:而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从这就可以看出,影视和传媒是分属文学门类下不同的一级学科的。

DV时代能不能谈谈您所了解的影视教育的发展历程?

姚国强关于影视传媒教育发展的问题,传媒方面我不是很清楚,但影视教育方面我倒是可以说说。我们学院是在京所有艺术院校中唯一获得教育部评估和党建评估双评优的艺术院校。学院到2010年就有整整六十年的历史了,据了解是在京艺术院校里最早建立的学校,始建于1950年,最初叫电影表演研究所,后来改为中央电影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和南京金陵大学播音专修科与苏州美专动画专修科三校合并成电影学院,1958年北京电影工程学院成立不久并入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工程系。期间,把北京的艺术院校合并成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当时电影学院占用的是农学院的校址,1984年后才搬到现在的校址。我们学院的发展经过了三个历程,最初是文化部部属院校,到了1986年国家调整电影管理体制时把电影局整体划转到当时的广播电视局内,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2000年后我院又划给了北京市管理,成为了北京市教委下属的市属院校。当年属于广电部直属的传媒院校有北京广播学院(现在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现归属教育部管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在改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归属浙江省教育厅管理)、山西广播干部管理学校(主要是培养在职干部,现归属山西省教育厅管理)和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我们国家高校的一些影视专业名称是各叫各的,不太统一。如导演等专业有的学校叫电影导演,有的叫影视导演。我印象中98年以后教育部颁发了规定,将全国相同专业的名称进行了统一,比如我们原来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后来被统一改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艺术类“)电影美术专业”改成了“广播影视戏剧美术专业”等。

DV时代 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艺术高校的教育水平?

姚国强我认为应该从师资、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学生结构、毕业分配等多方面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量化比例。因此,最好是把全国不同院校中的相同专业设置方面的东西都拿来,把各种指标作一个统计学的调查。调查完之后,以某个学校最高的那个指标数为百分百来衡量别的学校的相同指标来看差距。这样就量化了那些我们定性分析所看不到的数据。比如对教授教学水平的分析,可以从学历、学位,外语水平,教龄、学术成果等多方面去对比,尽量去量化有关内容来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发展竞争中,我们要讲究对策研究。要研究你的特长是什么、你的弱点是什么,我们应该用古代“田忌赛马”的策略去牺牲局部以赢到最后。

DV时代贵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如何?

姚国强电影学院的硬件设施应该算是全国最好的了。我院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件数截止2006年底为8513件,总价值近2个亿。学院的这些教学仪器设备中,不仅有教学用的计算机和各种服务器,而且还有各类音视频计算机工作站和高清电影非线性后期特技编辑系统,至于各类电影摄影机、数字电视摄录一体机、高清晰度演播室录像机的数量和质量均占亚洲领先水平。

DV时代贵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如何?

姚国强我们实验室的使用率我觉得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我们学院很重视学生的社会创作实践工作,一般大学的实验室在假期里都被关闭,十多年前我们学校也是这样的,但后来我们慢慢意识到学生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如果不把学生锻炼好,等他们走出校园就做不出成绩,那就是我们学院极大的损失了。我们的学生如果拍一部电影就会成立一个正式的摄制组,而所有的影视设备都由学校提供。我们拍电影的胶片大多由依斯曼一柯达公司提供,因为我们学校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要求学生每年拍摄一,二十部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制作的35mm胶片,16mm胶片和数字高清影片联合作业。这些作业的设备都是由学校投资的,学生不用出一分钱。

DV时代学校的设备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学生的实践如何?

姚国强我们学校的设备虽然很多,但对于渴望电影创作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艺术创作实践的需求。我们学院如此,国内别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学生在创作时是很积极主动的,自己选题、自己动手拍摄,因为学院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很注重艺术创作实践的学校,所以我们学院始终把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放在第一位。这样注重实践,得到的效果就很好。学生创作的很多影片在国内外很多大赛上获过奖。我们学院以及我们做老师的责任就是不断地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为他们搭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毕业后很快就能进行创作。

DV时代您认为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模式有何利弊,是否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

姚国强理论与实践应该如何安排,具体应该看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电影学系就要先学懂理论后再进行社会实践,而文学系也是要先学理论然后实践的。因为你如果不先给学生们讲授一些编剧的技巧就让他们去编剧本,那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就不能看。至于是否应该先进行实践然后再理论培养不好说。因为我们学校是艺术院校,招收的学生都是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般都在某些方面实践(创作)过。所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我们学校是不存在的。别的学校我就不好说了。

DV时代 学校是否有外聘媒体人员7传媒机构介入学校教育有¨么利弊?

姚国强外聘的媒体人员也有,但是不多。今年我们引进了一些老师,其中有一位是当年从我们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工作的专家:还有一位是我们从北京电影制片厂引进的一级剪辑师;我本人其实也是学院在1997年从社会艺术团体引进到录音系的教师。当然,我们也请一些知名的社会人士来我们学校担当客座教授,举办一些“学院大讲堂”之类的专业学术讲座,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从五年前到现在,我们已经办了50多期的“学院大讲堂”,请的都是社会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不仅有电影界的、电视界的,还有各类影视传播媒体界的专家。但是好像传媒机构类的介入不多。因为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电影学为主,广播电视学和其他学科为辅。当然我们也很欢迎社会传媒机构的介入,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传媒机构的这种社会平台给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我个人认为传媒机构介入学校教育的利处就是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艺术眼光,学生最终要面临的是社会,不可能一辈子呆在学院的“象牙塔”里,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社会的真正需求和时展的脉络。其实传媒机构和学校的合作是一个共赢的摧施,比方说机构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学生也会给机构提供各种艺术创意,给机构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这就实现了双方的共赢。我们学校现在和电影频道已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的毕业作品在拍摄完成以后提供给他们审看,如果他们觉得达到了播放的标准就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弊处就是如果学生自制力不强的话,很容易被外面的世界搞的眼花缭乱,把握不住自己,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影响自己的学业。

DV时代你们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倾向于艺术还是技术?

姚国强我觉得是艺术加上技术。但具体到哪个专业可能偏重程度会不一样。比如编剧和表演,更需要的是艺术灵感:而摄像,录音和动画设计等专业,就首先需要注重技术操作的培养。由于我们是高等艺术院校,所以招进来的学生都是有艺术特长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肯定是把艺术放在第一位,从各个方面用各种手段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但达到高艺术水平的前提是你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你拍影片不知道摄像机应该如何使用的话,你怎么能够拍出好的片子呢?所以说,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才是我们学院培养学生的主流方向。

数字影视教育给学生一个职业――访北京数字影视学院校长郭翔

李兰俊

DV时代北京数字影视学院是培养专业数字影视策划与制作人才的机构,您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是什么?

郭翔我以前是搞胶片的,那时候我直坚信胶片的魅力是无法取代的,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无论数码技术发展如何迅速,它也永远取代不了胶片。但现在的客观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数码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从事影视行业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以前用胶片做一个片子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而现在我只要有一台摄像机,一台电脑就行了,我一个人可以干完所有的事情,而且效率也高。科技在发展,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搞了这几年的数字影视我感觉挺好的,胶片能做到的数字也能做到。那时候毕竟数字科技还不是很流行,普通大众对这行的了解还很少,更不用说拿它作为职业了,所以我们就开办这么一个院校,目的就是把数字影视作为一个职业推出去。

DV时代像北京数字影视学院这样的影视职业教育机构现在有多少家?

郭翔 目前像我们这样培养影视全流程的影视学院在全国独此一家。其余的类似这样的学校只是培养软件技术的运用,不是全方位的综合性影视人才。近几年,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这个市场的潜力,不断尝试去办影视院校。除了技术的进步因素,还有就是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前,人们总是感觉好像影视离自己很远,对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关注。随着专业影视设备越来越普及,现在人们已经接受并试着努力去进入影视行业。但其实要真正办好一所影视院校会很难,它不止需要充足的设备,优秀的师资,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需要用心去维持。

DV时代办这样的影视院校所需的成本是不是很高?

郭翔很高,因为影视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院校,它需要很多的高科技设备:摄像机、电脑,编辑机、各种实验室等等。要想把教育搞好,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学到东西,必须要配备好的设备,这样花费就更大。一般的影视院校都很难配备一套完整的影视设备,没有好的设备就会影响教学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DV时代学校的师资怎么样?老师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充足?

郭翔我们的师资很好,很充足,老师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剧组等资深教师15名,有来自英国的多媒体艺术博士聂伯纳、奥斯卡奖提名摄影师赵小丁,知名第五代导演夏刚、北广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光北,北京电影学院特技教研室教授刘晓清等等,他们中有些是客座教师,有些是专职的。我们还开办了“电影百事影视名家系列讲堂”,请一些有名的导演,摄像师等给我们的学生上课,每月一次,下期我们准备请《亮剑》的剪辑师来。

DV时代 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怎样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郭翔 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我们有专门对策,就是学生给老师打分,如果老师做的不好,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东西,学校就会请老师“下课”。这一点与国家高校不同。我认为,职业教育主要就是弥补了大学教育里的“做到”环节,如果你想要得到,就必须要做到,你只有拿行动去证明自己,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DV时代 贵校招聘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郭翔 我们招聘老师时要看的就是你有没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我们原则上不会要刚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不要只会空讲理论的人,我们要的是能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只要你有能力,有在社会上被认可的作品,能把自己积攒的财富教给学生,我们就要你。

DV时代 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招收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郭翔 学校现在有三百多个学生,我们招收学生的前提就是你必须从心底喜欢这个职业,没有基础没关系,只要有想法、 有心就行。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必须要有作业,要有自己的作品。这样,你毕业去找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给人家看。

DV时代授课方式是怎样的,

统一授课还是按学生的知识层次分班授课?学生的课程都有哪些?高清课程占多少?

郭翔都是统一授课,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以前是否学过,我们都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我们安排的课程很全面,从前期的编剧,灯光、拍摄,到中期的剪辑处理,再到后期的包装,我们都设有相关的课程。我们用的摄像机都是高清的,可以说高清课程占百分之百。

DV时代学生的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是多少?理论知识跟实践是如何结合的?

郭翔 实践课占百分之七十,我们很重视学生的实践,学生一学完理论知识就让他们马上实践,我们有专门的实践课,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自己拿机器出去拍摄,理论跟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我们这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DV时代学生是怎样进行实践的?

郭翔 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己拍片子。从确定选题,拍摄,剪辑,到后期处理,所有的步骤都得自己去做,老师审核,最后把作品交上。其次,我们学校会跟一些与我们签订的用人单位,像剧组,电视台的栏目组去沟通,让我们的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一个栏目、一部电影是如何完成的。10月10号我带领我们学校的新生去北影厂摄影棚,到中国著名导演夏刚拍摄的经典京昆舞台电影《桃花扇》的拍摄现场亲身体验。再有,我们会不定期举行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去参加,我们的学员有很多在全国举办的视频大赛中获奖。

DV时代 您认为现在影视行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郭翔 现在市场最缺综合型人才。比如说,你会拍摄,也会后期编辑,最好还会开车。这样你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用人单位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我们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从编剧、创作,到后期,再到包装,每一个流程学生必须都得学会,而这一串流程里又必须有一个是很专的。这就是“一专多能”!

DV时代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学校如何推动学生的就业?

郭翔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像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栏目组、《纸醉金迷》影视剧组,业内比较权威的光线传媒集团、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等影视名企都有我们的学生。用人单位方面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强,能马上上手,而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也正是市场所需求的。我们有专门的就业部,随时反馈学生在就业单位的情况,反馈各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反馈合理地作出教学调整。我们每三个月会给学生上一节职业素质课,请一些用人单位代表来给学生讲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这个时代到底缺乏什么样的人,他们要怎样做才能被社会接纳。

DV时代您认为中国的高校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区别在哪?

郭翔 首先,高校门槛儿太高,想进大学文化课就必须得好,这样就导致很多文化课低但很有特长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而民办院校的门槛儿低,正好为那些文化课低但很有天赋的学生敞开大门,让他们能学习自己喜欢的,出去之后能有一技之长。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高校在大学期间为你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至于毕业之后是否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任何大学都无法保证。大学是素质教育,而我们是给你一种职业,出去就能用的职业。职业院校要想能生存下去,就必须重视教学质量,因为你没有国家的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立即可以有稳定的职业和高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资。这样学校才能一直办下去。

DV时代您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有什么看法?未来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会共处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郭翔我觉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趋势,大势所趋嘛,肯定会有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出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影视教育会越来越受重视,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得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影视教育才会越办越好,中国的影视行业才会整体有所进步。

教育,就是要对行业负责任――火星时代动画学院对中国动漫教育的思考

火星时代

火星时代集团自1999年起创建,自主的业内知名品牌“火星人”从1995年延续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也正好是CG产业在中国的10年发展历程。集团涵盖了全部的CG领域项目,集影视动画的设计制作、专业培训、教材出版,网络媒体于一身。火星时代网()是集团旗下全球领先的中文CG网络媒体,网站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致力于为CG行业服务,目前已经拥有百余万专业的影视、动画、建筑、平面等行业会员,主要由CG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各类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以及广大的社会CG爱好者组成,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CG网络媒体。

影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影视动画是我国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中国影视动画的发展也是必然的。随着国家对影视动画产业的支持,在全国各地影视动画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从事影视动画专业的学员数量也在成倍增长。虽然从事动画影视的人员数量每月都在增长,但是目前在我国,这个行业依然呈现出人才紧缺的局面。

教育,就是要对行业负责任。动画学院从一开始做培训时,就抱着教育的心态和对行业的尊重。这一点也许是国内其他培训I机构无法比拟的。国内许多培训机构的建立,一开始只是作为制作部分的补充而衍生。

由于我们一开始就抱着“既然要教,就要全部教给别人”的念头,发展到现在它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责任、爱心”。本着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希望为中国动漫的发展,为CG动画人才的培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师资队伍:对教师负责就是尊重影视教育行业

优秀的品质源自完善的教学体系。火星时代动画学院先天具备图书优势和教学优势,制定了成熟的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所有教师均来自制作一线,有极高的技艺水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不过,并不是每一位技术超群的制作高手都能成为火星教师。因为高手并不等于好老师。

对教师负责,就是尊重影视教育行业。所有老师在上岗前都会接受全面培训,不仅在知识结构上要比一线的高手更具系统性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懂教育心理学。经过严格考核,反复听课,反复试讲后才可正式上课。

我们一直牢记:我们是在做教育,而不是商业机构。一直以来都有众多CG爱好者问火星为什么不开分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火星特别重视教师品质。很多机构纷纷表示想和火星时代合作培训,都被婉言谢绝了。因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并不多,如果盲目开分校很有可能无法保障火星一如既往的高质量教学品质。

课程设置:真正的教育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

真正的教育必须做到企业有所需,学校有所教,人才有所供。由于有强大的就业平台,火星时代一 直保持与国内三千多家企业联系,不停收集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还有专门的教研室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

目前,动画学院总共设有26门课程,这里面包含了从Max基础、专业到高级应用,室内表现、室外表现,MAYA技术等等,几乎涵盖了CG领域的方方面面。每个月都有新班开课。最短的为期一个月,最长的八个月。 课程根据行业特点分为影视动画、建筑动画、影视广告(Maya/Max)四个方向。设置长期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零基础开始,通过学习达到就业要求。比如,Maya影视动画片长期班,首先让学生从艺术理论方面入手,然后在教授软件技能的同时,贯穿运动规律等理论知识的集合应用,最后进行项目实战训练。这个环节完全按照公司标准流程分工,培养出来的学员不需要公司实习就可以直接上岗成为一线制作人员,大大缩短了人才和制作公司的磨合期。

学生就业:教育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对于火星时代的老师们来说,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学员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就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动画学院建立了动漫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保证由专人负责的学生就业办公室,能够帮助大量学有所成的学员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这项服务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火星学员,就可以终身推荐。为此,火星时代网建立了强大的网络资源,建立企业黄页频道、建立网上人才招聘频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院还会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专门针对动漫人才。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来,这成为行业内的首举。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大都是国内著名影视动画制作机构,不仅仅是学员,众多动漫爱好者和动漫从业人员都可以慕名前来参加。

目前,火星时代的学员已经广泛分布在国内各大影视动画制作机构和电视台,包括CCTV,BTV,东方卫视,阳光卫视,光线传媒等国内知名电视台和CG公司,并逐渐成长为中国CG业发展的中坚一代。2008年,火星时代的教育硕果累累:许多长期班的学员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预订:刚毕业的学员作品三维版《哆啦A梦――奇幻眼镜》、《祖国版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建筑也摇滚》等等,一放到网站上就掀起三维动画热潮,分别被网易,新浪,优酷、56网等各大网站热烈报道,被东南卫视、厦门电视台等报道,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和支持。

火星图书:要让读者感受到教育家的胸怀

火星时代也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软件和图书教材的研发与销售,已有逾10年的历史和经验。早在1994年,国内还没有几个人听过“三维动画”、“CG”的时候,火星时代就出版了第一本三维图书《三维动画速成》。当时三维软件刚开发,国内只能找到几本类似帮助文档的图书,所以这本书的诞生就具有启蒙意义。所谓启蒙,并非仅仅因为是“第一”,更是因为它极高的品质和教育思想才决定了它的启蒙地位。无论从知识量,还是从解说细节的详细程度,它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教育家的胸怀。

火星时代之后又推出“火星人”、“新火星人”、“火星课堂”、“白金手册”、“大风暴”等多个图书多媒体教学软件品牌,内容涵盖三维动画、影视后期、平面设计等相关领域;促进了国内CG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品牌在业内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cG图书第一品牌”。这些图书持续影响了好几代CG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行业里的高手前辈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是看着“火星”的图书成长为专家级好手的。火星时代网: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奉献

提到火星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资源丰富的社区交流网。7年的风雨历程,火星时代网一路走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艺术交流社区,目前拥有百余万会员,平均在线人数已达7000余人。一直秉承学习、交流,分享的原则,目的是能更好的带动整个CG行业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带领民族CG行业的发展。

“种花的人和闻花香的人,哪一个更快乐?这不需要疑惑,两者都会共同快乐着,既是在种花,也是在闻花香,火星时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一度为自己定下目标,这确实是一个快乐的结局。”这句话是火星时代社区的资深版主――糖豆儿秀秀在火星?周年的时候写下的。

她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在说火星时代网,也是在赞扬广大的火星CGer――那群活跃在论坛的身影。他们不辞劳累的解决问题,讨论方案。很多人的CG之路就是在这样一个分享的平台中开始的,一步一步,从菜鸟到精英,从看帖到发帖。

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奉献。火星时代正通过不同的方式未带动CG人,带动CG行业。火星日、火星周、CG盛典……无一不在刺激整个中国的CG爱好者,提升他们的水平,促进中国CG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是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今年,火星时代又全力推出了CG视频、CG图库、CG人才等新模块,也都是为了中国CG行业能有更好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免费的教程、免费的资源、免费的招聘信息,这一切的一切还是为了CG行业的明天。

海外印象培养具有真正能力的艺术人才――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影视教育散记

李建刚

2008年10月8日清晨9点30分,我们乘坐国航CA925班机,从北京起飞,2个小时50分钟后,飞机降落在东京成田机场。成田机场看上去简洁而朴素,与首都国际机场明显不同。我们看见很多辆工作车天蓝色的车皮已经斑驳,露出黄褐的锈迹,却没有一丝灰尘。19度的地面温度穿T恤足已,地上有少量的积水,似乎刚下过雨。我把手表调快1个小时,现在是东京时间13:45分。

日本大学,可以理解为对日本许多大学的统称。不过,我们要去的地方名字就叫日本大学,英文是Nihonuniversity。中国传媒大学每年和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学部包含若干系,系下面再分专业。学部的英文为college)有交换教师讲座项目,我和另一位老师有幸各安排三次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Nih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成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最初只有美术系(Department of Fine Arts),放在文法学院内。随着其追求艺术与创造的理念的发展,逐步成为日本综合性的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学院,现在包含八个系,分别是:摄影(Dhotography),电影(cinema),广播电视(Broadcasting)、美术(Fine Arts)、音乐(Music)、戏剧(Drama)、设计(Design)和文学艺术(LiteraryArts)。中文所称的影视,日文中分别对应“映画”和“放送”。两种艺术的物理基础不同,决定了其表现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其截然不同的学科体系。而所谓“放送”,可以理解为电波传播出去,收集回来,可以涵盖广播、电视及其他许多媒体,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是很多日本学生向往的大学,学费也比较昂贵。放送学科四年级的留学生小曾,来自北京,他说,一年的学费是120万日元,大约合人 民币8万多。国内很多人认为只有中国留学生才需要打工,如在餐馆洗盘子,在超市摆货、收银,其实大多数日本学生同样需要靠打工挣钱,除非家里非常富有。在东京,大学生每小时打工薪水一般是1000日元,一个月至少需要挣出10万日元的生活费。因为日本的大学是不提供学生住宿的,所以房租,吃饭和交通费用是主要的生活支出。而日本年轻劳动力缺乏,只要语言上过关,打工并不难找。

日本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艺术学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小班上课,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院内八个学科体系,相互协作,为学生技能训练与兴趣培养提供扎实基础,尤其强调实践技术的学习(Practical technique),很多教员是所从事领域内的知名艺术家,担任着学科领头人角色。

放送学科的桥本孝良教授曾访问过中国传媒大学多次,我和他有数面之交,老朋友见面,自然格外亲切。我问到桥本先生,现在技术发展很快,放送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判断新技术融入课程的程度7桥本说,技术的融合是社会现象,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被要求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技术,在校期间还是应该着重掌握基础的东西。因此,大学的课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掌握好平衡,这意味着在“软”与“硬”的艺术之间保持合适的关系。大学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真正能力的艺术人才,而许多取得成就的毕业生的成功正是来自于这样一种教育环境的熏陶。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强调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与训练,这从他们在八个分设学科的结构上可以充分体现。学校也积极推荐各系相互协作。例如,摄影系和美术系可以在环境/背景设计上合作:放送系与戏剧(Drama)系可以在公共演出上配合。在这类案例上,学生可以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横向拓宽,发展实践能力。学校非常鼓励不同系的学生相互交流,无论在教室,社团还是其他场所,绝不将学生限制在本系内沟通与活动。因此,在平日的课程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彼此激励与启发。

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学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主要是文学艺术,立足于国际视角的艺术探索和语言类课程。学生也可以跨系选修。

电影系将自己的使命描述为,寻找影像的新的可能性,从新一代群体的视角探求影像文化,强调艺术创造与信息沟通。电影系山田教授问我们,中国传媒大学的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如何授课?他认为理论课和专业课应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而他自己则重技术,重专业,关键是做出好作品。

他的这种观点在日本大学电影系是有代表性的。我们在参观他们实验/创作设施时深刻感受到这一点。这既是学生就业压力所迫,也是坚持艺术学部成立之初所确定的创造精神。我们旁听了制作技术的课程,上午是一节理论课,(一节课90分钟,国内一节课为50分或60分钟),下午是在录制场景现场制作。学生分为现场制作组,转播组和导播组。拍摄的脚本由老师提供,每年修改或更新。同学按脚本完成制作。我看到老师站在一侧的角落里,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学生们在场上忙个不停,导演、演员、摄影、录音、转播、导播……,一个不落。老师偶尔走入现场给予指导,必要时亲自示范。

我很好奇,这是几年级的学生?因为我看到现场学生双机位Betacam摄像机拍摄,使用滑轨、推车和吊杆拾音,他们的操作专业而有序。山田教授介绍说,本科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三年级开始独立制作,换句话说,三年级主要是在制作现场上课,老师重在指导。四年级时,学生搭班子,在10个月的时间完成3到4部短片作品,拍摄设备为16毫米胶片和BetacamSP,如果是纪录片,会使用HDV。放送学科专业课的安排时间也和电影系大体相当。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分为两个校区,一、二年级的同学在所泽,电车(我们说的轻轨)车程距东京近1小时,三,四年级的同学在东京市内江古田校区上课。电影系为学生课程和大四作品提供16mm摄影机,Betacam sP和HDV的免费使用,胶片要由学生自己去富士或柯达的胶片公司购买,系里提供免费的胶片全系列冲洗设施(这一点在国内可能还没有大学能够做到)。我们在冲洗机房内,看到日本最早的东宝电影厂的老式摄影机,作为“古董”和最新的冲洗设备摆在一起。

课程之余,我们观看了电影系这两年学生的三部作品。第一个是来自内蒙的留学生小王和其他日本同学合作的16mm短片――《画板》,小王担任摄影。整部片子10分钟,拍摄用了1周时间,制作周期3个月。由于要租赁拍摄场地和雇校外演员,费用支出约60万日元(由学生自己支付)。观看的另一部科幻短片――《Interspace》,描述一个高中生与父母的矛盾,以及自己航天员梦想与现实升学压力之间的痛苦选择,费用支出约200万日元。第三部是一个20分钟的纪录片,拍摄的是一户日本人家的雪山旅馆,拍摄地点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峰顶上,拍摄时间选为当年的1月,3月,7月,10月,风格朴素,制作流畅,反映出制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

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各个系里是通过专业课程系列来确定的。例如电影系的课程设置为:电影理论与批评、脚本/剧本写作,影像制作,表演,摄像与录音;而广播电视系(放送学科)的课程系列为:广播节目制作、音响技术、脚本/剧本写作,影像技术,广播电视广告制作、电视节目制作、主持、大众传播。学生一年级接受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二年级开始选择专业,他们称为“专攻方向”。这种方向通过课程系列来组织,每个课程系列在二,三,四年级呈递进式前进。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同一个系内可以学习其他方向的知识,不同系的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动。这种学科系统化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可以获得较为饱满的知识结构。

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无界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0

前言:“无界化”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一大特色。所谓“无界化”就是打破学系之间、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无界化”理念崇尚团队合作,可以加强不同学系和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资源和人才的共享,有利于不同专业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强化师生们的专业能力,能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强化学校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是:一个企业项目由5个人组成,但这5个人根据项目的开发需求可以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系,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某一部分。即一个项目从构思到设计模型到工程开发,最终产品出来,由制造工程、电子工程、工程设计和信息系的师生联合开发。这就是无界化的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项目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各职业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无界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提升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整合专业优势,发掘职业学校“无界化”合作潜力

在我们中职学校,如何构建基于“无界化”理念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认真分析本校专业构成及专业优势。以我所在的广西华侨学校为例,我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计算机及应用(包括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告设计、建筑装饰等专业)和商务外语(包括英语、越语等专业)这两个专业是自治区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和商务越语专业于2011年更是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重点支持专业。

计算机专业教师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业教师30名,主要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均来自企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计算机专业拥有影视动漫、建筑、广告、网络等多个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先进、丰富,其中影视动漫实训基地更是被评为了“广西中职学校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匹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结合动漫行业和学校合作企业的需求,发挥学校影视动漫实训基地的资源和优势,动漫专业与北京燕阳图视制作中心,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南宁九金娃娃动漫有限公司、广西卡斯特动漫有限公司、南宁澳加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符合计算机动漫与游戏行业技术特点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在全国、全区的各种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如2007、2009年获得全国ITAT大赛Flas项目二等奖,2009、2010和2011年均获得全国文明风采Flas项目一等奖,2008、2009、2010、2012年获得全区中职技能竞赛动画片制作、网络布线和企业网等项目的二、三等奖。

商务外语专业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生源稳定,以东盟商务外语尤其是东盟商务小语种为专业特色,为社会各界尤其是东盟经济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实用型外语人才。专业师资配备齐全,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85%以上,有留学美国归来的资深教师和长期聘请的外籍教师。建立有东盟实训基地,并和南宁荔园山庄、东莞建汇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帝宝丝绸有限公司以及广西中国旅行社等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实训和企业实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2012年,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英语技能比赛获三等奖。

另外,由于我校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所辖学校,具有独特的侨务特色和东盟风格,华文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每年培养300多名留学生,是广西面向海外尤其是东盟开展侨务工作和华文教育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由此可见,我校在计算机及应用、商务外语和华文教育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整合这些专业的优势资源,找到相互合作的切入点,才能发掘出可行“无界化”的合作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

二、以项目为导向,探索基于“无界化”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国家大力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已是各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培养方式。我校动漫专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的指导下,依托影视动漫实训基地,以项目为导向,按动漫企业模式,将教学环境和真实的企业环境融合在一起,让师生共同参与动漫制作的各个环节,从中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校动漫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同时完成了许多专业相关的动漫制作项目。

但是这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制作仅仅局限在动漫专业,如果一旦出现一些超越专业能力的项目,很可能就会力不从心。例如,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汉语,为了推广汉语,上级部门曾下文扶植我校制作给一个外国人学习汉语教学的教学动画片,这样复杂的动画项目单靠计算机动漫专业的师生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商务外语等专业的支援。另外商务外语专业由于文科专业方面的限制,在校期间缺乏参与项目制作的实训机会,从人才培养发展上来说,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参与项目制作提升自身技能,这就为构建基于“无界化”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条件。

以项目为导向,基于“无界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我校的计算机和外语专业,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范围内的知识,一旦遇到专业外的问题,通常选择放弃。可以通过引进制作项目,如汉语教学动画项目等,培养学生“无界化”的合作意识,学会寻求多方面合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方法;

2.通过参与项目制作,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了解企业需求,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3.通过参与该项目制作,使两个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自己专业范围外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

三、优化教育资源,构建基于“无界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无界化”的理念来源于南洋理工学院——一座新加坡高等学府,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它具有更好的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在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须结合学校的实际,认真分析,找准切入点,合理优化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构建出适宜学校办学的“无界化”人才培养模式。

1.提出“无界化”的教育思想,营造氛围。

“无界化”理念不是针对一个人的理念,它的精髓实质是广泛的团队合作,因此必须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无界化”的氛围,才能使其顺利发展。所以必须从领导层面树立“无界化”的教育理念,在全校提出“无界化”的教育思想,各专业带头人和教师要十分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各专业科的整合,优化资源,资源共享,通力合作,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相互补充,形成最佳合力。

2.以项目基础,开展“无界化”人才培养。

构建基于“无界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是基础,没有了项目“无界化”合作的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根据我校实际,计算机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方案的第三学期为利用校企共建实训平台,进行动漫项目中期制作课程的学习,利用仿真项目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第四学期以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动漫项目后期制作课程的学习,按照师生能力和项目流程递进式组建项目梯队和团队,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进行校企工学交替学习。所以在这两个学期,可以在教学安排上,让计算机动漫专业和商务外语专业的学生团队共同完成项目制作。

目前,我校计算机动漫专业和商务外语学生团队正在合作制作平板电脑应用程序“外国人学汉字50字”和“老外学汉语之汉字的故事”系列动画片,就是基于“无界化”理念以项目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探索实践。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规划,根据不同专业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按要求进行制作,还要学会分析、讨论、团队合作、反思总结,各小组的指导教师同时也要负责分析、检查、校正、总结等工作。整个项目制作过程完全按照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监控。目前两个项目目前都完成了初期的制作。

通过这样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同时两个专业的师生相互合作,制作了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项目,强化了专业能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团队精神及从多种渠道获取帮助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先进理念,形成“无界化”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良性循环。

“无界化”理念无疑是先进的,但是再好的理念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坚持。我校计算机动漫专业和商务外语专业两个专业目前是国示校重点建设专业,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任何改革都是受到鼓励的,所以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坚持先进理念,结合学校实际,以项目为基础,多分析总结,构建基于“无界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进“无界化”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接近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求的“无缝连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毕业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莉《“教学工厂”与“无界化”理念对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启示》《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就业竞争力;应用型本科;影视营销

近年来,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错位的尴尬,在这种“学难以致用”的窘境下,以提升专业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实践应用型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开始受到重视。四川传媒学院作为四川省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的试点高校之一,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上也十分注重向实践型、应用型教学转型。

《影视节目营销》是四川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新开设的专业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影视艺术和经济管理的专业应用型课程,与影视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结合紧密,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该课程既不同于传统的基础理论教学,也不同于摄影、灯光、后期剪辑等技术操作型课程,而是要在系统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影视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电影及电视剧的策划、发行、宣传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授课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课程教学能否与实际就业需求挂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人在该课程教学中着重思考的两大问题,同时也是该课程设计的两大依据。

一、影视营销课程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结合本人在影视行业的从业经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当前本校的影视营销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清晰完整的理体系和专业教材支撑

由于影视行业整体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影视营销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都随着实践的需要在不断产生着变化,现实上是实践发展先于理论建设的。而《影视节目营销》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开设的专业课程,目前尚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理论体系,也缺少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对于相关理论概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关学者和行业从业者都还处于探索和总结中,对影视营销中涉及的一些概念界定还比较模糊,个别概念甚至还存在着分歧,这些都为该课程的教学逻辑梳理和课程内容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知识体系不完善

该课程的开设对象主要为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受学校特有的资源条件和教学氛围影响,学生普遍重操作、轻理论。在课程设置上,大一、大二两年学习的课程大多围绕影视剧的内容赏析、创作以及影视制作技术等方面,营销、管理类课程相对较少,且缺乏连贯性,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对影视营销的概念较为陌生。

此外,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较少有机会接触到影视营销相关的工作内容,对影视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零散的层面,多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零散地接触到一些影视营销的现象,缺乏站在营销方的角度,专业地、职业化地认识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对于相关的宣传发行理念、策略和手段等,还缺乏深入的思考探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三)艺术类学生占比大,对需要抽象逻辑思维理解的内容缺乏主动性

经统计,该课程的学习者中90%以上为艺术类学生,这类学生的形象思维大多强于逻辑思维,在认知和理解新事物时相对较感性,更注重从切身感受出发,对于抽象的、不易感知的知识内容缺乏兴趣,接受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外在表现就是除了能够直接观察或上手操作的技能课外,其余课程一律都被认为是“理论课”,会预先在心里贴上“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标签,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思路

体验式学习理论(Experience Learning Theory)由美国教育家大卫q库伯(David Kolb)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完整提出。该理论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个“体验分享共识行动体验”的循环过程,学生在具体的体验中认知,通过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并通过实践过程验证概念,自动完成反馈与调整,从而内化为新的自身经验,形成完整的逻辑认知,掌握制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因此,针对上述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同时结合课程目标和影视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本人在《影视节目营销》的课程设计中摒弃了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注重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分配角色、设立任务目标、鼓励课堂内外的实践与分享,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形象的实践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师生互动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情感。

三、影视营销课程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结合影视营销课程的特点,在《影视节目营销》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以及情境模拟法等,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兴趣导入:每周影视剧推荐――培养兴趣,营造氛围

从学期初开始,每周安排两至三名学生于课程开始的前二十分钟内,分别向全班推荐一部自己熟悉或喜欢的电影、电视剧或网络剧,要求简要介绍剧情并提炼出三至五条推荐理由配合说明,其余学生可现场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此环节旨在利用学生对自己所选影视剧作品的兴趣,在每周课程伊始即营造起关注、表达、交流影视剧的氛围,由兴趣导入课程,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快速进入到对影视行业相关信息和理论的探讨学习状态中。

此外,此环节也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表达和交流还能帮助学生互相拓宽眼界,提升对影视市场的关注度,丰富阅片类型。这些都是未来从事影视营销工作,进行影视项目推介、提炼发行卖点、挖掘宣传话题点时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理论感知:案例分析――直观感受,由表及里

对于课程中需要进行理论讲解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对单纯的理论灌输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一般会从学生熟悉的影视剧案例入手,先利用实际现象使学生形成感性认知,然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之后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由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出相关理论,最后再通过模拟练习或课后实践验证理论,完成体验式学习过程的完整闭环。

例如,在讲解电影发行工作中关于档期选择的方法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电影发行这样的中间环节,对发行工作相对比较陌生,若直接介绍理论知识容易显得枯燥,且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困难。因此,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以《战狼》和《一九四二》两部电影作为案例引入课题,通过两个案例在项目特点、上映档期和市场表现等方面的强烈反差对比,引发学生探知答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体会到电影的档期选择对一部电影市场表现的重要性,之后,结合两个案例的档期选择策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为电影选择档期时需要考虑的四大因素,并针对每一因素,辅以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从而掌握电影发行选择有利档期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三)情境创设:模拟审片会――身临其境,高度参与

体验式学习圈得以构建的起点是“体验”,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通过体验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而结合课程内容和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状态适当创设情境,便是增强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电视剧的发行过程中如何提炼 “卖点”,我利用两学时的课程组织了一次“模拟审片会”,让学生模拟电视台或视频网站的电视剧采购部门,自由分组建立几个审片团队,依次审看几个不同题材类型电视剧的片花,审看后依据组内自行商定的选片标准分别对每部剧进行量化评分,并派代表给出最终的购片选择并阐明评分标准和选片理由。随后,共同讨论在审片评分过程中,主要考量了哪些因素,其中哪些因素提及率较高,并通过与其他组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考虑是否全面、有无偏差。

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在电视剧的审片采购过程中,购片方对剧集内容的基本评判标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一部电视剧的发行卖点具体应从哪些方面来提炼,主动将自身的体验感受转化为理论知识。

这样的模拟情境设置,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影视行业部分环节的实际工作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目标任务设定、自主思考、观点提炼与表达等过程,辅以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氛围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观点碰撞、组间对比,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学生增强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

相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加深对行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四)效果反馈:制订营销策划案――角色扮演,综合考查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沟通的交互活动,反馈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除了平时课堂上的即时反馈外,学期末的课程考查无疑是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一种综合反馈。

为了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获得更直接明确的效果反馈,在期末结课形式的设计上,我没有采用传统的试卷或命题论文等封闭式考查方式,而是给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设计研究任务:安排学生以三人为一组,按策划、发行、宣传三大岗位角色分工后,自主选择故事策划成影视剧项目,并制作成影视项目营销策划案,内容包括项目定位、拟邀主创班底、市场分析、发行计划、宣传方案和风险预测等几大板块。最后以PPT形式进行分组阐述,并根据每人所承担的岗位撰写个人工作阐述,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反思。

这样的考查形式,从学生自身的兴趣方向出发,既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又帮助其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符合行业实际的工作规范。通过自主设计研究和模拟实操,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于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成果展示分享、互相学习借鉴,在交流中促进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反思,是学生检验所学理论、加深知识印象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途径。

(五)实践运用:电影校园点映会――课外实践,实操演练

实践是完整实现体验式学习圈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门前沿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影视节目营销》中涉及的理论和工作方法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仅有课堂上的模拟练习还远远不够。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与行业结合紧密的课外实践机会更能起到强化学习的作用。

因此,结合之前在影视行业一线工作中积累的相关资源,本人也积极争取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例如带领学生组织承办了电影《剩者为王》全国高校行在四川传媒学院的超前点映及主创交流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一线文化影视创作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帮助其获取影视行业的前沿信息和影视创作动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全面参与了整场点映会具体的活动策划、筹备与组织工作,使学生在实战中熟悉了常规影视营销活动的基本工作流程,真切感受到了影视营销工作的实际状态,并锻炼了影视营销工作中所需要的统筹协调、有效沟通、灵活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和突发状况的能力,让学生在双创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以提升专业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对《影视节目营销》课程进行设计和教学实践后,教学效果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从课堂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课堂互动较之以往更频繁、更活跃,学生对课程及相关行业逐渐建立起了一定的情感;从教学效果来看,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期末考查,大部分学生普遍已对影视营销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开始有意识地用更科学、更专业的思维方法来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因为这门课程而对影视策划、影视发行或影视宣传方向的工作产生了兴趣,在实习和应聘工作时找到了更清晰的专业方向和定位,并初步具备了担任相关专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7届毕业的366名学习过本课程的学生中,有约4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了与影视行业(包括互联网娱乐方向)相关的工作,其中不乏华策影视、完美影视、北京鑫宝源影视等行业内知名的大型影视公司,也有腾讯、芒果TV等互联网影视公司,另外还有在爱奇艺四川营销中心等公司参与互联网整合营销或电影营销活动的策划与执行。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其他行业从事了营销类的工作。

不过,虽然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影视营销课程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开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当前课程中的互动反馈多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反馈相对欠缺,评价机制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离教学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未来可以考虑在课程任务中设置一定的互评机制和激励手段,将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结合起来,利用现场投票、适当奖励、额外加分等手段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实际条件和课时容量的限制,很多预想的实践活动难以完全展开,课堂讲授的比例仍然略大,留给学生练习、试错和反馈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面也还不够全面广泛。未来会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适当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和实践课时比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逐步增加影视公司参观调研、影视营销活动的策划与执行等综合实践环节,将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融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和与专业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果.基于沉浸理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管理学》课程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2]农智杰,林萱,孙涛.“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J].教育与职业,2016(15).

[3]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校园电影触动商业神经

2004年9月,读大三的董松岩开始接触拍视频短片――作为动画系的学生,他必须完成老师在实践课上的作业。颤巍巍地扛起学校的摄像机,董松岩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片长10分钟的科幻短片《虫儿飞》。令他惊喜的是,片子虽然比较粗糙,却获得了老师的极大鼓励。

处女作的“成功”让董松岩爱上了拍片。从此,他更加勤奋地请教老师、跑图书馆。随后,他组建了一个名为“天堂映画”的拍摄团队,全身心地投入拍摄梦想之中。

2005年3月,董松岩和同学构思拍摄了反映大学生爱与性的短片《灯火阑珊》,片子制作完毕后,董松岩将其放在了网上。没想到这部靠借来的DV拍摄而出的、成本仅800元的视频短片竟吸引了黑龙江一家影像公司的注意,这家公司以8000元的价格购买了此片的碟片版权。

这次意外成功给了董松岩极大的动力,他更加热衷于视频短片的创作。这年下半年,董松岩带领团队又拍摄了《红印》和《第一次》两部短片,并参加了一些国内外的短片大赛。意外的是,两部短片的反映也都相当好,其中《红印》还夺得2006年东京录影节大赛佳作奖。

接二连三的成功让董松岩信心更足,也让他的团队和作品有了一定的名气。渐渐地,一些武汉本地的商家开始和董松岩接触,主动要求给他提供赞助。一来二去中,周围劝说他自主创业的人多了。

不过,董松岩并没有贸然行动,对于没有资金没有背景的他,仅凭一腔热血是不足以成大事的。所以,毕业前,他决定先到杭州的一家颇有些名气的影视公司实习,待时机成熟再作打算。

然而,实习一个多月后,董松岩才发现,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影视公司其实徒有其表,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如果继续待下去,很多梦想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于是,他决定暂时不找工作,先拍一个片子试试自己“生存”的能力。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2006年4月,董松岩自编自导了青春校园电影《初夏》,随后投入各项赛事中。未承想《初夏》相当成功,不仅在正式的电影院举行了首映式,电影的同名主题曲还入围第二届全球华人非常短片创意大赛最佳MV奖。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商家的赞助与寻求合作要求。一下子,董松岩找到了他的创业生存之道:随着微时代各种视频终端的出现,视频广告的需求很大,自主创业的生存应该不成问题。

就这样,2006年11月,大学毕业的董松岩和几个伙伴筹集了10万元,

正式注册成立了“天堂印画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

踩着梦想与商业一起跳舞

董松岩将架子搭起来了,但实际上,他所谓的“公司”,就是一套租来的两室一厅、一台电脑外加三个“光杆司令”。不过,董松岩并没有因为公司小而放松系统管理。考虑到朋友合作的公司很容易发生纠纷,另外还有两个股东没毕业,于是,从公司创建的那一天起他就和几位合作伙伴就股权如何分配、公司如何管理达成了共识,并将股权和工作分开,每个人的工资根据岗位确定,而非股权。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看来似乎“多此一举”,但为“天堂映画”后来的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管理体制确定好了,接下来便是确定主营业务。作为一群有着导演梦的年轻人,董松岩自然希望能像那些大公司一样靠拍剧情片、拍电影赚钱,但他一没人脉二没资金,这条路很显然走不通。思来想去,最终,他确定了一条“以艺术养商业,以商业强艺术”的经营模式:为企业拍带有电影艺术特色的视频短片广告。作为强调冲击力与震撼力的微时代的产物,视频短片广告已成为各大企业日渐看重的宣传形式之一,此时如果果敢地切入并辅之以艺术特色,不仅公司的生存将不再是问题,积累资金完成电影艺术的梦想也能更早实现。

有了管理体制,有了经营模式,接下来的,便是甩开臂膀大干了。团队全职的只有三个人,三个人都出去谈合作项目时公司就必须锁门,为了不显得“势单力薄”,每每必须三人同行洽谈业务时,董松岩就“狡黠”地自称三人组合是公司的一个“项目组”,以此来“撑开体面”。公司刚刚起步没有人脉也没有经济实力打广告,董松岩就用最“吃亏”的办法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自己寻找好的剧情片题材,自编自导自演后再上传到免费的视频网站上……为了让公司良性运转从而生存发展下去,董松岩和团队几乎用尽了所有初创团队可能会用到的策略。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市场切入点准确,且前期积累的名气和后期的宣传起效,董松岩和团队的付出很快有了回报。当月,董松岩迎来了第一单生意――为一家污水处理设备厂拍摄视频宣传短片。订单拿到手后,董松岩和团队成员仔细商议了一个非常优惠的报价,用一天的时间火速拍摄完成后,他又以剪辑剧情片的精准要求对这部视频广告短片进行了严格的剪辑处理。合理的价格、贴心的服务和精致的品质让这次合作相当顺利,拿到作品后,客户不仅对董松岩竖起了大拇指,还主动介绍了一单生意。

创业第二个月就开始略有赢利,这让董松岩非常激动。同时,他也更会精心于品质和服务。那之后的每一个订单,他都会严格强化视频短片广告中的艺术性,对自身的优劣势仔细加以分析,从中总结出比别人做得更好的经验。董松岩的诚意、认真、以及艺术化的特色让后来的客户非常放心,三个月后,公司渐渐走上了正轨。

创意行销赚得百万财富

客户越来越多,盈利也越来越大,董松岩马上另辟蹊径,自创出了一套创意行销:以艺术化的电影短片“微电影”来挖掘优质的商业视频短片广告客户,从而撬动财富与梦想。

董松岩的想法很简单,拍艺术片是他的理想,而好的艺术片既能吸引来一大批粉丝,还能最大限度地扩展公司的名气,更重要的是,这种由艺术片带来的良好口碑远远比靠做硬性广告得来的知名度要让人信服得多。所以,在不断接拍企业视频短片、电视广告的同时,董松岩也坚持拍他想拍的艺术短片,青春的、校园的、纯真的、唯美的……只要是选题好故事好,董松岩都会不计成本地做,而且下大力气精益求精。

在这样一种“曲线救国”的思路指导下,2007年,董岩松拍了《樱》《雪落下的声音》《棒棒糖》《雪》《八点差十分》等多部剧情短片,并全部在网络上投放和积极参与各种大型比赛。这批风格唯美、讲述青涩爱情的短片在互联网上传播后一夜蹿红,不仅为天堂映画聚集了一大批粉丝,还在各大赛事中斩获高额奖金――董松岩一箭双雕,成功地满足了自己拍摄“微电影”的梦想,并打响了天堂映画的品牌。

凭借这些奖项赢来的名气和粉丝带来的人气,这年年底,很快在业内积累了名声和口碑的天堂映画吸引来了第一个大客户――一位来自武汉东湖高新创业街的“粉丝”主动联系到董松岩,下了天堂映画的第一笔“大单”人民币2万元。

董松岩尝到了“微电影”创意行销的甜头。这之后,他加大了以“微电影”推销天堂映画的步伐。他不仅拍摄了诸如《日记》《礼物》《韩梅梅相亲记》等一大批高品质的代表作,还开始与各种优质媒体合作。2008年,他为央视电影频道拍摄了剧情短片,接着又为快乐女生刘惜君、歌手谭晶拍摄制作MV,为湖北影视频道策划制作电视栏目,与深圳广电集团合作新媒体短片大赛……全方位多角度的切入,让天堂映画的知名度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强势提升,董松岩的春天到来了。

从2008年起,董松岩的服务对象开始变成雀巢、腾讯、CCTV、招商银行、阿里巴巴、东风汽车……天堂映画的年营业额也以每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快速成长,业务量突破百万――董松岩成为了“创业榜样”。

一切变得阳光灿烂,但董松岩又开始了新的尝试。他开始和一些大广告公司合作,尽力拓展高端项目。

当然,商业视频短片的成功为董松岩带来了百万财富,也吸引来了各种目光。从2011年起,不断有大型影视公司和电视台找董松岩洽谈影视剧的合作,还有多家投资机构有意注资或并购,但这一切都被董松岩婉拒:“视频短片让天堂映画吸引了客户,所以我更应该竭力把握好天堂映画的高性价比,至于电影梦想,并不急着完成,时机成熟后,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分包业务做大产能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董松岩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以外,还得益于他遇到了一个视频交互网站高速发展的蛮荒年代。

在公司初创阶段,网络短片的质量基本还停留在业余玩票水平,这给董松岩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时至今日,面对动辄投资几十万元的微电影,花几百元拍条网络短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网络短片收看者口味的提升,使得如今大批影视制作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着无业可创的窘境。

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对于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公司来说,当大投资的制作订单纷纷找来,公司则面临着生产能力滞后的问题。为了找出路,董松岩开始着手搭建平台的工作。他以入股小型专业制作团队和分包业务等多种形式,尝试资源整合,以公司接单,再向小制作公司发放任务的方式,试图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

在董松岩看来,微电影将是继电视剧、电影之后,又一个全新的文化影视产业,谁能在发展初期打好基础,将决定未来各自的市场地位。因此,在竞争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初期,先建立起良好的运作机制,这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拍出自己的商业大片

从浪漫、唯美的校园电影到卖“鸭脖子”、卖“别墅”的商业视频广告,董松岩坦言自己和团队走过了一段不短的适应期,从一开始的排斥慢慢转变为觉得“视频广告也是可以有大追求”。

谈到未来的发展,他希望公司可以尽量拓展高端项目,并从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向开放的、合作的发展模式转变。“以前都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公司现在开始尝试和一些大的广告公司合作。

“做50个1万元的项目和做一个50万元的项目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董松岩说,而拍出自己的商业大片是他内心一直没有放弃的梦想。

董松岩希望能出一个好本子,让他“一展拳脚”实现导演梦,也找到天堂映画发展的新天地。董松岩和多家影视制作公司进行过洽谈,其间刘德华的影视公司也曾联系过他。但是这样的合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他也会尝试自己创作。

如今,天堂映画公司大部分营收仍然来自于广告制作。但他相信,在未来的3―5年的时间里,收费观看微电影的时代将会到来。而那时,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黄金时代。(编辑/张本科)

对话董松岩:

微电影,一个全新的领域

记者:《灯火阑珊》拿到版权费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董松岩: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幸运地得到了《楚天金报》的关注,有人愿意帮作品出版,我们已经很兴奋了,真没想到还能够拿到版权费。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竟然还买到了盗版碟,这让我们有点“受宠若惊”了。

记者:第一次拍投资片的感觉如何?和拍原创短片时有区别吗?

董松岩:拍投资片尽管有资金支持,但要考虑的东西也比之前多了好多,不是那么自我了。现在回过头看,还有很多让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剧本创作就很仓促。但对我来说,它的意义十分重大,是促使我想要创业的直接原因。

记者:创业之初,为何把广告制作和原创短片两项业务一起做?

董松岩:首先,从生产角度来说,广告制作和原创短片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同时做两项业务并不存在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其次,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免费模式的情况下,单靠生产原创短片,企业是不可能活下来的。而只做广告业务的话,对我们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公司来说,不能保证业务的来源。因此,必须通过原创短片来提升品牌影响力。事实上,很多客户都是在网上看过我们的原创短片后,找上门来的。

影视后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动画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18-0088-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尽管我国的动画教育事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各个动画企业专业人才缺乏严重,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但各个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的人才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现阶段动画教育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市场不适用”现象,因此各高校要对自身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进行重新的审视,用冷静理性的态度看待动画专业的特殊性。动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动画教学体系要与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1]。

1 动画专业的特点

1.1 需要团队合作

动画制作是需要依靠一个团队整体才能完成的,这也是动画专业最显著的特点。不管是传统的动画制作还是现在的动画产业,都包括前期创意、制作、后期合成、包装等多个工序,因此仅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

1.2 经验技能很重要

就我国现阶段的动画制作专业来看,其制作技能很大程度是要依靠经验的积累,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动画制作专业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契合时展的理论系统。另外一方面由于动画制作是一种具有高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仅凭一门简单的理论体系无法解决指导动画制作的全部问题,因此很多时候只能凭借在实践中的经验来指导创作。

1.3 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

电子多媒体产业的设备、软件以及技术等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动画制作特别是三维动画制作更是如此。现在的动画创作都是在数字平台环境下进行的,而数字平台包括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两部分[2]。计算机的显卡、CPU、数字摄影机等硬件技术日新月异,软件的升级和换代也非常迅速,这就直接导致了动画创作的技术流程不断发生变化。

1.4 技术的综合程度高

一部动画产品涉及到视觉传达、游戏、影视、广告制作等多个行业的技能与知识,动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界设计行业,因此对于动画专业人员的综合技能要求非常高。

2 我国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2.1 缺乏新技术手段

上文中提到动画专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动画专业既是一个经验技能型专业,同时又是一个软硬件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这些特点导致了现阶段我国动画专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一定的新技术手段。传统的动画教育侧重于动画艺术的研究,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相当的二维、三维技术,以及扎实的影视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学生对新技术学习的欠缺,其设计制作能力相对较低,效率也就大大折扣。现在很多非传统的动画产业,比如游戏多媒体的开发、产品展示、媒体信息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等,这些领域在综合性的动画制作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2.2 学生缺乏实际的制作经验

很多高校的学生在经过几年专业学习后,依然无法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际作品,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用人企业要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其进行再培训,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课程体系的连贯性、系统性较差

上文中也提到现阶段我国的动画制作专业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各个高校根据实际的经验总结来开设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效率不高,对于技能的运用、理解能力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很多课程学完后,学生没有将其付诸实践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去应用、实践,也由于学的时间太久,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也已经很模糊,因此体现出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以及连贯性都比较差。

3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分析工作流程

要先对动画专业所面对的行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相关企业单位及其相应的动画产品制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分析,详细的掌握动画制作产品的制作流程。

3.2 动画专业人才能力分析

在分析动画产品的制作流程后,还要针对各企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做调查分析,把对应岗位需要的专项能力与其它相关岗位共同需要的综合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按照各个岗位的所对应的专项能力以及工作内容对动画专业人才的能力做出准确分析。

3.3 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优化课程设计

3.3.1 专业课要与基础课交叉设计

按照上述分析动画制作专业的特点,构建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进一步加强基础课程的专业设计意识。将速写、素描等基础课程和动画角色设计以及动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专业课中补充、强化基础课程的知识,在基础课中揉合动画设计的表现元素,把专业课与基础课融为一体,交叉揉合,贯穿始终。

3.3.2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

动画制作是一门对综合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可以避免实践与理论课程不必要的重复,以及二者的互相脱节。在理论课程中穿插实践课程,而实践教学则通过课程目标的完成来拓展和延伸理论知识[3]。例如动画运动规律就不单单是动画专业的核心,它也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相关的实习内容,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

3.4 项目教学模式

可以说项目教学是动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种非常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针对动画制作专业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4.1 项目教学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以一个特定的项目为核心,进行团队合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从项目整体培养团队的策划、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互相促进、互相配合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能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协作精神。

3.4.2 项目教学可以积累经验技能

学生通过制作实际的项目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并在操作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通过对同一系列、同一类型项目的反复训练操作,总结出动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进入职业岗位打下基础,可以在产品制作中迅速调整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并且在制作项目过程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补充自身所欠缺的知识技能,在项目制作中找出自己的专长,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3.4.3 项目教学侧重于解决方案的施行

对于动画制作技术、设备更新快的特点,项目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项目解决方案的提出和施行,而非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训练[4]。项目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将所能应用的软硬件设备加以充分的利用,通过综合考虑,提出最优化的、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团队的协作下施行方案,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将最新的工艺流程以及技术手段及时的应用于项目中,从而完成项目方案,在有限的制作时间以及制作成本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项目设计。

3.4.4 项目教学更加注重团队的配合

项目教学模式对于动画专业技术综合程度要求较高的特点也比较适用,它更为注重团队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各个成员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在项目中的对应的方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综合能力,并且积累大量的动画制作和学习经验。

3.5 项目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5.1 项目来源

项目来源是项目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项目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决定了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项目的来源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动画企业的真实项目,二是专门针对学生的需求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模拟项目。这两种项目都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和不足。真实项目固然可以更加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学生的经验、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提出可执行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项目难免沦为练习。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将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相结合,既提高了项目的真实性,又很好的解决了项目的出处问题。

3.5.2 项目与教学制度的协调问题

项目教学模式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项目管理与学校的教学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通常学校教学制度的目的是从宏观上维持教学秩序,无法兼顾到项目教学的特定需要。并且项目的制作时间与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也有所差异,项目管理通常要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的行为,这样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所差异。因此学校要结合项目实践教学的特点对教学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在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4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4.1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分为物质保障、制度保障两部分,学院各项工作的重心都围绕教学、围绕培养人才来开展,各个教职工的薪酬与奖罚都和教学质量挂钩。传媒学院聘请社会知名学者参与研究,开展系列专题研讨,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推进教学管理改革,推进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2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2.1 目标体系

由校、院、系及教研室教师构成四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的培养、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5]。

4.2.2 方法体系

1) 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包括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 教学督导监控:通过学院教学督导、评价专家组和系内教学督导室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4.3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按照动画专业的特点,从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等四个方面,制定出详细、全面、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将各类指标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计划相结合,再采用院系督导、系部抽查、学生反馈以及工作单位反馈等多样化的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定期通报,与教师切身个人利益挂钩,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将其激励、促进以及评估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4 建设实习基地

我院积极与省内、外动画公司联合建设学生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动画公司的制作流程,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打基础。积极推广教师负责制,进一步深入到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我系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十一届美展和各种大型国内比赛作品,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建立动画制作中心,同北京幸星科技娱乐公司签订初步校企合作协议。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院等高校和企业聘请专家5人作为我系客座教授。争取五年内在省内建立2个校外实习基地,在全国建立3个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自己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动画专业技术人才做中心实验员,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分层管理,培养自己的专业创作队伍,承担外包动画加工(争取培养成对外型的外包团队)。力争做到自给自足,通过外包项目所获取的经费,来保证实验员基本开支,减少学校负担,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在学生三、四年级的时候进入中心完成项目教学环节,拉近教学和实践的距离。

4.5 加强动画专业的交流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动画制作行业内专家、艺术家以及企业管理者到学校进行演讲,学生在听演讲的同时能够了解动画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还可以通过眼界的开阔进一步拓展思维方式,这些专家、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取得的成就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过程。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可以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

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了学校积极举办各种动漫艺术节、动画节等活动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业界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扩大专业面,发散思维。通过参与这类活动,使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内在创造力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掘。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领略到其中的创作特色和个人风格,通过比较来分析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得得到更快的进步。

4.6 动画专业实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以市场为专业导向,以岗位要求为学习重心,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密切合作。动画专业要进一步了解社会对动画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以及技术要求,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企业所能提供的实训基地将会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主要前沿阵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公司的合作,组建一支以聘任为机制的专业创作、制作团队,并尽快形成规模,进行自主原创动画制作,开发自己的动画技术产业,完成部分完整的动画片。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计过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探索出一条从学校单方教学主动转变到校企双方互动的有效途径,找准产学合作的结合点,由短期合作转变为长期、稳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同时,也要深度挖掘我省独特地域文化,以地域少数民族文化遗存、北大荒精神、闯关东精神等为创作源泉,开发动画创意产业。

5 成果成效

2009年1月5日,我系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动画教育论坛和黑龙江省首届原创动漫大赛,参会院校30多所,专业教师90多人。黑龙江省首届原创动漫大赛活动中,征集作品700余件,我系作品占200余件,并且,在此次活动中分别获得动画类和漫画类两项金奖。成功完成哈尔滨青年设计家协会在传媒学院设立机构的任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传媒学院因在动画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优秀本科院校奖”,传媒学院院长王伟建及动画系主任梁玉清获“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学贡献奖”。

6 结语

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后续完善,我院主要做出以下规划:近期完成外包加工任务的引入,成立外包加工制作中心,目标是2~3年形成外包加工基地,形成加工规模,达到最大产值,打造为黑龙江重要的外包加工基地。与省动漫基地建立联系,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产业开发上取得新项目,引入项目教学,使学生较早进行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蔡友,王瑶. 影视动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初步研究与实践[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学报,2009(2):34-35.

[2] 马兆峰. 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新闻界,2010(3):168.

[3] 解辉. 浅析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246.

[4] 袁亮,黄利.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J]. 电影评价,2009(1):81.

[5] 叶福军,潘瑞芳,张帆. 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新闻界,2009(4):127-129.

Discusses the Animation Specializ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s

Establish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hallowly

LIANG Yuqing

(Medium Institut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