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1

关 键 词:心理素质;声乐表演;心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35-01

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心理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思维能力,想象力,情感,气质,意念等因素都属于心理范畴。在声乐表演中,演员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它的存在。而且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演员的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

关于心理素质的问题早在17世纪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意大利波伦王学派卓越的歌唱家和教师培特罗·托西在《古代及近代歌唱家的观点以及花腔唱法的见解》中写道:“教师应当使学生习惯于当着显赫要人和艺术家的面而演唱,使他们逐渐不再怯场并且获得勇气。”“勇气是幸福的首要条件,它能为歌唱者效很大的劳;反过来说,腼腆、怕羞的歌唱者是不幸的。”

根据声乐表演艺术的特点,最佳发声状态是由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只要有一个部分欠佳,歌唱的状态就会受到影响。在这里,怯场、腼腆、怕羞都是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人们已经注意到歌唱时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生理活动,其中歌者的心理素质是否调整到最佳是进入最佳表演状态的关键。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声乐比赛,不仅是歌者艺术素质和技能技巧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水平的提高,歌唱者之间技术和艺术素养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的胜负也往往取决于歌者的心理素质。

一 演员心理素质在表演中的体现

好的心理素质和不良心理素质造成的结果截然不同。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歌唱欲望特别强,无论在台上或台下都充满了表现欲,甚至在台上比台下发挥得还要好。在表演艺术上像这样的“人来疯”精神,也未尝不可;有的人却恰恰相反,缺乏表现欲、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不能正常发挥。一些初次登台者,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紧张得不能自制;练得滚瓜烂熟的节目,一上场就接连“冒泡”。像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反映。

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压力过重造成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主要原因。客观环境是指表演场地,如:舞台、考场等;思想压力是指由观众、考官及演出的气氛对歌者造成的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心理和生理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常的反映。

不良的心理素质对歌者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不良心理素质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严重障碍,它所造成的影响不但使歌者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不能正常发挥、教师教学成果不能正常的反映,更重要的是由于演唱的失败会使歌者本人蒙受自我破坏的委屈而难于言表,从而失去信心。

二 怎样克服不良心理素质

不能让怯场这样的不良心理障碍在表演者心中留下阴影。 一旦出现不良心理素质现象,千万不能气馁,要注意自身的自我调节和转移不良的情绪。

1.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志有想象不到的“威力”。培养歌者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多接触与声乐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用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表达作品,把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情感、艺术处理和优良的发声状态上。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治”。在意志性格上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和勇敢,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就可以战胜害怕和恐惧。不要心存虚荣和侥幸心理,不要对自己的表演作过分的企求,那样就会从心理上给自己造成超负荷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只有“心病”解除了,才能在声乐道路上阔步前进。

2.大凡优秀表演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断反复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习惯于在各种场合、环境演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相信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表演者就会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

3.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恰好就是治疗不良心理素质的良方。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须建立在良好的发声训练及歌唱表演较完善的基础上。

4.假如在表演进程中出现了纰漏也不要在意,要镇定自若地把演出坚持下去,把纰漏对演出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既然出现了就泰然处之,把后面的演出作为一次新的演出,不要让这种失误影响你整个演出的精神和情绪,不然则会使你惊慌失措造成连锁反应。

总而言之,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实践证明,歌唱者在演唱、演出、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歌唱艺术魅力,并能获得成功,是优良的技能技巧和艺术修养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样就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技能技巧和艺术表演上获得协调、统一,达到声情并茂、唱表合一。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发挥出最佳的个人水平。

参考文献

[1] 阴思国,梁福成,白学军编的《普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 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

[3] 徐小懿著《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2

舞蹈者 舞蹈艺术 心理因素

舞蹈演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提高在专业演出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能培养演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舞蹈属于艺术类,这是研究舞蹈演员的精神活动为对象,在艺术基础上应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正如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事情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舞蹈训练上,仍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优秀的舞蹈演员完成的动作,不仅能出色地完成表现出各种技术技能,但而且可塑造出色的人物形象。

1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舞蹈演员的作用

1.1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演员准确的完成舞蹈的动作

在舞蹈演员表演的实际的过程中,舞蹈动作完整且有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演员的动作完成很到位,很优美,它会让观众感到无比轻松和舒适,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相反,如果一个舞蹈演员扣扣索索,摇摇晃晃的做动作,不仅会让观众感到很紧张,而且也让观众觉得很累,甚至有些令人窒息,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服,不产生优美的感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准确地记住动作的顺序,也可以使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更加优美,记住所做的动作的基础上发挥超长的动作,呈现如此美丽的演员及表演。舞蹈肢体动作顺序上要求有高的记忆力,舞蹈家和舞蹈跳舞灵感联合肢体动作美妙的联系在一起。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演员们必须首先感知所需跳舞的感觉,在他自己的头脑中构思这种感觉,然后准确的处理他的身体动作,这种感觉需要传递到自己的四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整个优美舞蹈过程。

1.2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舞蹈演员的情绪敏感度

情感的敏感性是指一个人敏感洞察他人的情绪。这种敏感性也被称为“精明的”,“感应”。情绪敏感是演员的主要情感素质,良好的舞蹈演员表演的情感倾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缺乏真实感受舞蹈演员做出来的反应或行动一定是假的,主观的,任意的,往往是不准确的。在目前很多从事舞蹈的工作者,演员们根本没有真正理解工作的意义,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演员只是一味“钟摆运动”模式存在着 , 这将有“建模” 而没有感情形式,导演是很不得人心的,舞蹈作品是失败的。无论是在表演,创作,或在生活中,演员应该有个良好的情感灵敏度。此外,舞蹈表演,演员也需要有很强的表达情感的能力。因为舞蹈本身是“笨拙的叙事和抒情舞蹈艺术表演课程” ,观众可能不会准确地去了解演员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不过,观众可从演员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节奏觉得演员在传达的情感信息。良好且灵敏的感情,以使演员的能力充分而真实的表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1.3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演员集中意志力

从远古时代,那些,普通人谁拥有超强的意志力,谁能够成就伟大的事情。意志力是一个人确定的目标和管理自己的目标,规范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想要的目的。一个人意志力的特点,通过自己的意识,能做事果断,体现控制自我情绪与行动。在舞蹈表演中,演员们也喜欢集中意志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刺激,这些因素可能吸引舞蹈演员,演员如此心烦意乱运行记忆力,不会有很好的表演。意志力让演员专注于表演之中,减少或消除外界引起刺激,避免精力不集中现象,因此,演员高度的意志力使在歌舞表演者可以更自由地发挥。

1.4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舞蹈演员塑造自身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叫做心理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的信任程度,乐观的态度,精神食欲和幽默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做事情成功的关键因素。自信是一个人一往无前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往往自信的演员们表现的更为出色,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当然更相信他们可以会过程中取得成功,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克服遇到的困难,把他最好的一面给观众。既要准确地表演完成舞蹈外部形态,也可以准确表达舞蹈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内部体现的情绪与精神,从而达到生动,富有情感和积极的力量,从每一个肢体关节,直到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充满着活力,展现出一副十分动人的画面,刻画出舞蹈者强大的自身形象。

2、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

2.1增加在舞台表演的频次

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时通常会产生心理压力和怯场,是由于多数登场或参与中但是表现少的原因。这就要求导演增加舞蹈演员表演机会与表演数量,合理控制表演频次,只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能够克服各种登场产生的心理压力。

2.2加强舞蹈演员舞蹈表演上的自信心

通常对于舞蹈演员而言,许多人都会出现面临大型舞台的时候,会对自身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能力产生质疑,怕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不受大家喜爱,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缺乏自信心。所以,在对舞蹈演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加入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多增加一些小型演出,让舞蹈演员多经历一些现场表演,这样可以增加舞蹈演员临场的自信心。

2.3加强舞蹈演员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表演的任何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应该具备及时、准确发现突发状况,以及灵活地应对这些状况的能力,而且通常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及时对各种细节的错误给舞蹈演员提示,各种错误指出后可以通过舞蹈演员自我改进和临场发挥的过程中,使能力和自我判断意识有所提升,舞蹈演员对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具有前瞻性,从容应对更复杂的问题,使得自身得到受益。

2.4增加教师与学员之间交流和互动

舞蹈教师是资深教官,舞蹈演员普遍遇到的问题专业教师也应该都经历过。因此,在平时教师和舞蹈演员学员的沟通更为重要,舞蹈表演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作为早期提醒学员避免,做到早预防,教师私下更应该去揣摩每个舞蹈演员学员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鼓励和促进每一位舞蹈演员在心里素质与精神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孟中华.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2012(4):34~35.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3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挫折与人作伴一生,与人一起成长。它既给人带来不愉快,也会让人变得聪明、成熟。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

1.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没有文凭,以后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家长们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切看成绩,以成绩论功行赏,而且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但却忽略了一点,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有些家长从来不关注。孩子在高压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而心理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思想就容易走向极端,从而产生对抗的心理。

上个学期,我们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原来在奶奶照顾下,成绩还不错,后来,奶奶病了,妈妈辞职回来照顾孩子,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妈妈给孩子定下了目标:每次考试必须考班级前三名。一个孩子,原来成绩只是中上,要一下子考班级前三名不是那么容易的,考了几次试,这个孩子都难以达到妈妈的目标,妈妈怒不可遏,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差,非打即骂,孩子呢,弄得母女俩水火不容的地步。孩子呢,不想回家,常常找借口去亲戚家住。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意识到,不能唯成绩是论,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谈心,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施加不切合实际的压力,否则事与愿违。因为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2.不要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

现在的家长计划生育的意识提高了,只生一两个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这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过分溺爱,真正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爷爷奶奶成了他们的仆人,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的性格。在网上搜索孩子打家长的事例数不胜数,之前网上就了一则视频:孙子被宠坏了,竟敢当街对奶奶一顿暴打,拳打脚踢,路人上前劝阻也被打,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心理能健康吗?他有抗挫折的能力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要么只会顺水推舟,要么采取暴力极端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成为社会的累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平时的做法,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否成为孩子养成健全人格的绊脚石。

三、家长互相交流自己孩子出现的现象,并说说自己解决的方式。如:

1.孩子不做作业,家长的态度

2.孩子不做家务,家长的态度

3.孩子通宵玩游戏,家长的态度

4.孩子欺负老小,家长的态度

……

四、给家长提高孩子受挫折能力的具体做法支招

1.给孩子树立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家长要充当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孩子树立信心,而不是动辄就打骂、挖苦。只要不涉及到道德底线,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都可以适当的去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让他知道有时候做错事情并不可怕,身边的人都一直支持他,让他重拾信心,越战越勇。所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要结合他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去应对,

2.引导孩子正确发泄个人情绪

当学生在考试不好,或与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等遭受挫折,心里闷闷不乐时,家长不要急于去干涉,但不要放任学生这种情绪,防止学生解不开结,从而产生心理疾病。作为家长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泄情绪,可以带他外出走走,散散心,也可以带他打球,转移注意力,从而使心情尽快平复,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使不良情绪尽快释放。当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家长安慰之余,不妨让学生大声哭出来,或是以其他不会影响他人的行为将自己的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虽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阴霾。

3.引导孩子如何看待挫折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医学院校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实验室所占比重达到三分之一,而实验教学的进行一定是要发生在实验室的。故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因为实际操作才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最终目的,而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理论联系实际的唯一场所。但是无论建设还是管理都无法离开实验室使用的主体人。因此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建设管理实验室。

一、目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状况

实验室建设是要配合学科相关知识内容建设的一项需要通过日常积累的长期性工作。医学院校原本的实验室是以学科为基础建设单位,建设相对独立的实验室。而实验室的管理当然也是由学科带头人担当,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

(一) 缺乏远见和全局观

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由于以科室为单位,仪器上报计划缺乏整合都是以自己科室的角度出发,所选设备档次偏低,缺乏先进设备和高精设备,影响实验室整体档次,无法把实验室建设和研究水平推上更高水平。此外,由于缺乏远见,导致在规划时把有限的资金分散投入,不但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各学科实验室之间重复购买,建设的现象较多。由于资金有限也导致实验室设备能够承载的实验人数受限,工作效率不高,这些缺陷最终都体现出实验室建设重点不突出,科研条件不够完善。

(二) 忽视科研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所属人力资源和财物的全面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多年来,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已经形成重物轻人的模式,一味的注重仪器设备更新,忽视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实验室科研队伍一般由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师和科研人员在高校所获得的重视远远超过实验技术人员所获得的重视。实验员在高校通常被列为教辅人员,在医疗单位被列为医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从而导致实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容易造成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因此,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除了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研究人员外,还应积极培养实验员,在管理上积极改进让这些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起来。共同为既定的科研目标服务,打造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这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三)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使用率低

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是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单独建设。实验仪器购置后,安放在哪个实验室所有权就归哪个实验室,由实验室管理者无偿占有、无偿使用,谁都不愿与其他教研组协作和服务,没有一套完备的共享的机制,造成仪器利用效率低。这就造成了实验仪器的大量重复购置。

二、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医学院校实验室除了承载着科研任务外,还是教学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他的管理十分重要。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下让我们结合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 应具有协调能力从全局出发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在建设和管理上不能在只局限于自己学科上来进行建设管理。从所有学科的角度上出发来合理制定实验设备和仪器的采购,避免多学科都涉及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分散购置。重复购置浪费学校资金,分散购置导致单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可能造成教学和科研中无法满足学生或者科研人员的使用,利用率大打折扣。医学院中有很多学科都有交叉,这意味着部分实验项目是相同的,因此多个学科实验室负责人应从全局出发,协调配置可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将这些设备集中起来统一建设一个专门实验室,例如,药学院的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室,制剂分析实验室,药物合成等实验室都会使用到精密的分析天平,如每个实验室只配备几台这种昂贵的天平,当学生实验课和多个科研人员进行试验需要用到分析天平时,难免出现排队现象,这样大大的延长了试验时间。当把多个实验室的分析天平集中到一起建设一个分析天平室,由于设备集中数量大大增多,不但使分析天平课能够承载的学生数量,同时也减少了科研人员等待他人使用分析天平的几率。除此之外一些使用率比较低的实验设备且多个实验室需要时,通过协调无需多个实验室全部购买,只需单个实验室购买,多个实验室使用,既节省资源、资金又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 管理上不应过于保守,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

管理上不能过于保守,应将实验室适当开放,不能因为担心设备损耗或者便于管理就在没有教学任务和规定的科研任务时,就将实验室关闭。还有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密仪器越来越多,实验时需要学生和科研人员过硬的技术,而过硬的技术是要靠多次练习和操作才能磨练出来的。这都是需要实验室在一些业余时间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是需要管理者有破除过去保守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潮流,同时满足科研是需要部分自由空间来发挥的前提,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都需要管理者在思维和模式上进行改革,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实验室的功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兵.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足球训练 心理素质 对策

一、引言

在高校足球训练之中,对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运动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场足球比赛中,不仅仅是双方足球队员在技能以及体能方面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各方球员心理素质水平上的较量。因此,如何在高校足球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点。本文首先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针对足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具体状况,提出了一些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对策,以提高足球运动员地整体作战能力。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是一种由先天以及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之一。总而言之,心理素质在生理素质基础上地通过实践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而形成。心理素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心理潜能。任何人生来都具备了一定的潜能,它是人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素质等综合素质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不同的努力以及不同程度的发挥使得先天的潜力得到实现,同时,潜能也可能因为人们后天认知能力的滞后而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也可以称为心理能力或者心理力量。人拥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身体能力,而另一种是精神方面的力量,也就是心理能力,而一个人的心理能力的大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理素质的水平。

3.心理特点。心理特点是指一个人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心理上的特征。每个人的心理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意志的目的性和调控性、感知的直接性和具体性等,它是对人的心理素质一种比较具体表象的标志。

4.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的综合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能体现出个人心理素质的水平,并对个体行为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5.心理行为。人的外部行为均是在人心理行为的支配作用下形成的,而心理行为的外在表现则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水平进行有效的检验,而心理素质的其他几个方面也一定程度上通过心理行为表现出来。

足球运动员也是一个正常的人类个体,其心理素质也是由这五个方面有机组成的,而对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在其足球训练过程中通过发挥其心理潜能、发展其心理能量、培养其心理特点、提高其心理品质以及训练其心理行为等来实现足球运动员综合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对策

1.培养良好动机

在高校足球运动训练中,一个足球运动员的动机培养是其心理素质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动机培养中,需要让运动员明白关于足球运动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以及集体团结的重要性,同时需要明白国家、社会以及集体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集体利益,每一个运动员都应该在一个正确的动机意识前提下,通过个人的努力以及与集体间水乳相容的融合来完成每一次足球运动,在平时的日常训练中对动机的培训不能忽视,才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以良好的动机去参赛。

2.培养感知能力

由于足球运动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每一场足球运动的具体形势都是瞬息万变的,对足球运动的额感知能力的培养于是就显得尤其重要。对足球运动员的感知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以通过足球技术训练来提高其感知能力。足球运动员可以在日常的训练中通过足球的球速、旋转、滚动、足球的飞行方式以及方向来判断足球比较准确的落点,从而确定好最佳的抢站点以及接球的最佳方式,并根据对方球员的具体应对方法来做好克服对方球员技术动作的准备动作。还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对有意识有目的性地强调如何在激烈的对抗中控制传球脚法、传球时机以及最佳传球方位等,并安排一些近距离的传球以及接球等反复练习提高运动团队的整体传球接球的感知能力。这样通过对不同情况下足球变化战术的多次训练,可以让球员的技术更加与实战中的水平需求相似。

其次,可以在足球战术中锻炼运动员的感知能力。战术行动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思维与动作的耦合,战术行动的有效运行还需要运动员心理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素质的共同作用。比如,足球守门员作为防守的最后一道屏障,能够对全场的具体形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基于这种优势,守门员不仅仅可以成为防守的组织者,还可以通过分析全场的具体形势来做相应的指挥,因此对于守门员的感知能力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守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结合全场的形势来迅速决定进攻点以及本方防线的漏洞等等,从而在不断的训练中通过心理素质的重复锻炼提高足球运动的整体战术水平。

3.训练优秀的心理品质

对足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训练,主要可以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出发。而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了自觉性、勇敢性、自制性以及主动性等的培养。首先,在足球运动训练中可以通过增加训练的困难来克服困难,如可以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训练使得运动员的意志得到提高。其次,可以通过对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的提高,改变运动负荷、要求的高低以及练习的难易等,使运动员的意志得到有效的提高。再次,可以通过一些瞬息化的信息要求运动员对此采取果断的选择,培养其果断的心理品质,这可以结合一定的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以及比赛等来进行锻炼。

4.训练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对任何情境下的比赛有一定的心理支撑作用。心理调节的方法主要有:其一,是呼吸调整法,即通过呼气时肌肉的放松和吸气时候肌肉的紧张来交替调整心理状态,从而使得紧张的心理情绪得到释放。其二,是自我暗示,在足球运锻炼中通过自我说服对自己心理施加一定的影响。其三,是通过一些放松的运动来调节心理。

参考文献:

[1]吴佑年,吴隆兴.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心理素质训练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8,(2):81-84.

[2]翟维利.浅析跳高运动的心理素质训练[J].理论与方法探索,2010,(1):32-33.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素质培养

儿童科室一直都是医院中最特殊的科室,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一些病情严重且情绪化的孩子时,无疑是给护理工作中增添了很多的难题,尤其在处理医患关系以及应对患儿家属,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护理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开展,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能力是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1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心理素质要求

一般儿科的护理工作都要比其它科室的护理工作更加不易,原因是儿科护理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护理患儿,还要处理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微妙关系,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治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或急躁的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更多的站在患儿和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儿童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的安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我不同的患儿所呈现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生长环境的不同,孩子的性格自然不同,个性化的差异也成为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因此,面对不同的患儿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况且孩子刚进入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产生一些恐惧的情绪是无可厚非的,由于家长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工作就不能有效的进行。一旦患儿出现抵制治疗的情绪时,家长甚至会采取一些恐吓的行为,不仅会起到反作用,还会给护理人员和医生加重心理负担;如果患儿情绪没有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还会在哭闹的过程中打骂护理人员和医生,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才可完成护理工作。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效的完成。

2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对策

2.1工作中必备的心理素质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冷静的心态、长久的耐心、平稳的情绪。以上三点工作中应有的心理素质要求是保证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快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出现压力和困境的时候,要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或找专业人士给予心理疏导,确保日常工作中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3加强语言沟通能力

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培训过程中,还在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要重视语言的沟通技巧,其在护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将信息准确的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保证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我院护理服务的信任,使其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自信心。

2.4实施针对性护理

儿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患者都是孩子,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的耐心、细心、认真。因此,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儿,通过观察其性格特点、紧张程度以及对于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和对病况恢复的渴望程度,了解患儿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呵护、鼓励、赞扬和安慰,并且以最亲切的关怀抚慰患儿的沉重心灵。

2.5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所要面对的突发事件是很多的,并且有些情况非常的复杂。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由于患儿情况危急再加上周围紧张的气氛,护理人员往往会出现慌乱,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如果护理人员产生急躁和厌烦心理,就会降低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使得患儿及家长不满,最终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头脑灵活,面对突发事件要学会冷静,能够积极调整自己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工作。

3结束语

针对相关高校儿科护理专业学生以及昆山儿科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调查中,了解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能够提高昆山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寄望对护理工作效果的提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提供了一些加强心理素质的建议、措施以观后效。希望护理人员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7-298.

[2]林艳贞.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学中的重要性[J].今日健康,2014(2):109-109.

[3]厉南南.试论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医药,2015(14):81-81.

[4]叶红.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探微[J].全文版:医药卫生,2015(1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