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1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课程是高等职业中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的将来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适应当今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有其必要性。
一、项目教学法、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概述
1.1项目教学法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法,该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依照教师的安排去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项目中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这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教学法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特点。[1]在电工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不仅仅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还要考虑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项目教学法在i电工技能实训中的应用并不是随意而为之的,而是需要一整套的程序与完整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2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内涵
电工技能实训是电类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技能实践课程,它的学习主要任务是依据项目任务为导向,以典型的项目任务为基点,按照认知的难易程度依次递进设计的。通过该课程,学生不但能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真正具备维修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能够全面的培养其职业规范以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作为电工的基本素质,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可以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的进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目标,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2]
1.3电工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电工技能实训课程项目教学中首先便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项目教学法就是将一个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对于学生的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最为关键的便是有效的选取项目,选取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项目。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知道“最近发展区域”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项目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合理的安排,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在整个项目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因此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项目环境,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从而将学生引入理想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科学的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3]
二、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也有着一套固定的程序,主要是:确立学习目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结果评价等。这一套完整的过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1确立学习目标
确立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可能性,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电工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主要是:熟练掌握电工基本操作能力;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以及维护的能力;照明与配电线路安装的能力;常用低压电器的选用与维修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作为一个电工的基本技能,可以帮助电工顺利的开展工作。另外,项目教学法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项目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充足的操作能力,还要具备充分的知识能力。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主要是: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了解照明电路配电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工艺;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结构、原理等。这些知识目标的确定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电工、了解电工,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电工技能。[4]
2.2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的确定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这些项目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在项目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学生准确的定位自己。项目任务主要是:了解用电安全常识;了解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掌握常用电工工具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基本电气照明线路的敷设;变压器的使用;电动机的使用;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识别与维护等。在进行项目任务的确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电工技能的水平、学生的认知规律等从易到难确定相应的项目任务。
2.3制定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项目教学的真正实施。在项目教学中要组织好学生有效的学习,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可以使教学有章可循,保证教学的效果。首先,便是让学生提前了解项目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设计。当然学生的自学并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些表面化的知识,而是真正的深入其中,自主思考老师提出的经典问题,并且进行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电工的基本知识,了解项目的基本内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书本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设计相应的问题。当然这种学习目标的设计并不是胡乱进行的,而是要有层次,要注重实效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目标。其次,在当今新课改背景下,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可以借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或者进行设置有效的实践场地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以及准备好足够的辅导材料。恰当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与项目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将教学内容恰当的呈现出来,不至于太过突兀。最后,管理方式是保证项目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实施计划中,也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设计。其中出勤率、实训表现以及实训测试、实训报告等都应该算作考核的重要内容。[5]
2.4组织实施
在实施计划的基础上,组织项目实施。每个项目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等,在项目实施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确立好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做什么、怎样做、引导学生、在指导下行动,最后是自己行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分组,然后每个老师带一组学生,当然学生不要太多,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困境,提供恰当的帮助,促进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2.5结果评价
评价是项目实施中最后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结构评价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项目过程,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在新课改背景下,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方式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终结性评价上,还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给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实训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项目教学法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项目实施中,教师对于学生项目任务的解决仅仅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深入思考,而不是过去传统教学法中,直接将答案等告诉学生,项目教学法充分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作为学生的引导着,面对着学生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等的引导,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等,才能够完美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全面成长。总之,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电工是一个实用性以及危险性都比较强的一个专业,因此安全性以及电工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是电工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项目教学法,通过创设有效的、安全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操作技能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6]
四、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总之,在电工技能实训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胡光元,刘淑华.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S1:40-42.
[2]吕姝宜. 项目教学法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14,03:112-114.
[3]陈永新.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2014,29:103-104.
[4]黄蕾.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5-176.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2
[关键词]电工技术 实验与实训 一体化教学
[作者简介]伍琼芬(1964-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南宁地区教育学院理工系,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与实验。(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6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已被社会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健康地向前发展。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解决专业理论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电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推进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才能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的辩证关系
(一)电工实验与实训的区别
电工实验是学习电工理论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电工实验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的现象与电路中物理过程,从而能分析这些现象和过程,即电工实验主要是验证性的测量与计算来达到与理论相一致的结论。电工实训是从一根导线、一颗螺钉开始,完全通过学生的双手亲自操作,来完成实训的项目,如使电灯亮起来或是电动机转起来。通过实训可培养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图纸具有读图能力,按图纸接线安装与调试能力,对实训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分析与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的联系
高职高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要求很深奥,主要加强实践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主要是电工学里的一些电路基本定律、定理的验证,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并对一些常用电路电流、电压进行测量,掌握常用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接法。它体现的是对实验的认知性、验证性,注重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高职高专的电工实训主要是对一些具体的实训项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具有实际运用电工技术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操作性,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电工实验和实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是实训的前提条件,是基础,通过电工实验更好地进行电工实训,实训过程需要实验基础知识,电工实训后更能理解电工实验的必要性。高职高专院校的电工实验是基础,电工实训是核心。
二、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一)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实验和实训的主体,让学生认识电工实验与实训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中,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基础知识运用其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实现从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理论和实验,忽视实训操作;二是注重实训操作,轻视理论和实验。
(二)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必须通俗易懂,对学生实验和实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准确、娴熟;教学方法需因学生、实验实训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用电教育,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对教学的要求
实验与实训教学改革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实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现代实验实训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实验的内容应在现有的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多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实验测量方法。实训的项目在原有基本实训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社会行业的需求,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实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做到直观、启发教学并用,因材施教、综合评定并举,提倡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有利于学生系统、快速地掌握实验与实训的技能技巧,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对于电工实验与实训教材,各学校应针对本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要适合高职高专的特点,具有通用性、针对性、实用性,理论知识的介绍应以简明、扼要为特点。在各类技能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应按照层次性、递进性、系统性、先进性为原则,通过科学的、深入浅出的,由单一到综合的系列化训练,合理地选择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三、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习电工技术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不要求掌握高深的电工理论知识,现在提倡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但对于必需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了解实验实训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才能做好实验和实训。
1.掌握基本的实验与实训误差知识。电工实验和实训需要处理的数据不是很复杂,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误差理论知识相对要求不高,但在实际的实验与实训测量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如仪器误差、内部噪声引起的误差、人为误差、方法误差、影响误差等。应该掌握减少各种因素带来实验和实训测量误差的技巧、方法。在实验和实训时,每一步都可能产生误差,首先必须会正确地使用仪器。 如真空管毫伏表工作时应该直立使用,示波器应该提前预热,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的调零、量程的合理选择等。电工实验、实训室用电系统不是孤立的,在实际的测量中都会受整个用电系统的影响,测量数据会有波动,电流、电压的测量就是如此,让学生了解理论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关系,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减小和消除误差的方法是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提高实验技巧以及对各种现象的分析能力,这正是学生们所需要学习和注意的。
2.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及其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无论是电工实验还是实训,都要使用电工工具及其仪器仪表,了解它们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对于常用的工具及仪器仪表,在进行试验和实训前应学会使用,安排专门的课时来学习。有些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学生学习有些困难。如工具中的剥线钳,上课中常碰到学生容易把线剥断或切伤,特别是软线,学生没有掌握要领,是没有把线放入相应的切口或用力不当造成的,多给学生做演示操作,再让学生练,学生容易入手。再如,仪表中的兆欧表,学生想当然地把它与一般的测量电阻仪表等同使用,兆欧表是专门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仪表,它的使用要复杂些。首先要放置平稳牢固,再要正确接线,由慢到快匀速摇动手柄,测量完兆欧表停止转动和被测物接地放电后方能拆除连接导线,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因兆欧表本身工作时会产生高压电。
3.分类训练电工实训基本技能。电工实训的每个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各种电工元器件的使用、安装、调试以及对电路图的识图能力,其电工技能实训的要求要比实验全面、细致,分类实训电工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工具分通用、专用、量具,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何种工具最方便、快捷。仪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在实训中逐渐掌握。在电工识图技能教学中,学生掌握电工识图基本知识后,按先识原理图―施工图―绘制电路图循序渐进,使学生识图能力逐渐提升,为复杂项目实训打好基础。
(二)在理论基础上实现电工实验实训一体化
电工实验与实训都需要理论知识作基础,实验与实训不是孤立的实践活动,它们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由浅入深指导实验。实验都有简单的和复杂的,同一类实验也是由易到难。在指导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转实验时,也是由点动—单向运转—正反转顺序进行的,先让学生按原理图接线,学生接线,五花八门。主线路一般不会接错,控制电路中点动、单向运转还比较简单,有部分学生会有些小问题,正反转控制电路大部分学生的接线像蜘蛛网,根本无从检查线路。我们的指导方法是:接好主线路,确定两只交流接触器输入输出端,原理图由简到繁按回路接控制电路,注意线路中它们的公共端在哪,如何连接,还要注意自锁和联锁控制的接法,做到导线就近接入,使整个布线有序美观,提高教学效果。
2.在实验基础上完成实训项目。实验是实训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更深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实验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 、基本算法的认知程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离开实验,学生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算法等都是纸上谈兵。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验教学要改变那种“教师布置学生做”的状况,转到师生互动的方向上来,实验课要划分层次,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另外,应加强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电工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实训课之前,有些是实验、实训同时进行,相互渗透。电工实验多为验证试验,学生兴趣不大,电工实训课学生会有成就感,无论是简单的项目还是复杂的项目,学生都是从头到尾自己亲手操作,而且实训项目大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学生感兴趣,还可以把相关的实训项目一起实训。
(三)在实训中深化实验内容
在电工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事实,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理论知识 ;但是,验证性实验也有一定弊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照搬现成电路、套用公式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实训课的有效开展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再是“纸上谈兵”,更接近“实战”的需要。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实训,学生需要转变角色,多方位考虑问题,很多实训项目需要同学协作完成,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为工作烦琐和复杂,学生在实训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训课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电工实训是注重学生的操作性,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渗透着实验的的基本知识,同时加深对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
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电工理论知识、电工技术技能与技巧。我们在这几年组织学生参加中级电工证的考试中,通过率为100%,其他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也都不错。
[参考文献]
[1]吕同斌.关于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徐建俊.电工考工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3
关键词:订单教育 电工专业 教学模式
“订单教育”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所商定的人才培养协议,是学校与企业针对社会需求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方面合作的一种培养模式。“订单教育”开辟了当前职业教育的新思路,促使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了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更好地就业,“订单教育”已愈来愈被中职学校广泛接受。近几年,学校密切联系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浙江星星集团等企业,先后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核电工程施工总承包部等企业签订了“订单教育”协议,并按协议招收了核电电工、电气技术等专业订单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中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使教育与就业零距离对接。中职学校应该在“订单教育”协议总体要求下,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下面以学校电工专业教学为例做如下探讨。
一、“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理念
“订单教育”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能适应“订单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订单班的任课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与订单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1.注重实践
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对电工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学中应弱化理论知识教学,注重电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基本理论指导下加强技能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电工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由于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将电工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师生双方共同在电工实训场所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实训场所应既有真实的生产,又整合学习功能的实训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
2.贴近生产实际,服务工作岗位需要
电工专业知识教学要密切与日常生活、生产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实用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学校核电电工订单班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过程中,不定期下企业学习,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学生在实习期间及进入企业工作后,就能更快地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二、“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目标
“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的,是同未来的岗位要求和专业发展能力需要相适应的,具有特殊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是任课教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任课教师拟定的教学进度计划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电工专业订单班教学的总体目标应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需的电工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电工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就业所必需的电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订单教育”的任务,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按订单协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1.深化“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订单班应该重点构建其培养模式,将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将电工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相联系,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轨,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用工保证。
第一年通过校内“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和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通过维修电工初级工的考核;第二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技能,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训练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实现校内实训、校外教学实习交替进行,有机互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第三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门化技能,开展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内容的训练,以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维修电工高级工的水平。学生通过三年的培养,能较好地达到企业所要求的岗位适应能力,顺利通过校企共同考核。如学校2010级核电电工、电气技术等班级学生已经在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浙江星星集团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受到了所在企业的好评。
2.实施项目教学法,实现“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教学模式
根据“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实施项目教学方法。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将电工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以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或案例为学习情境,按照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步骤,重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过程。每个学习项目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为:学习情境描述相关知识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布置工作任务相关技能教学(一体化教室或实训现场操作演示教学)小组讨论(制订工作计划、小组分工)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实训车间,技能训练+自主学习)考核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拓展知识教学拓展技能教学。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以生产过程真实任务为实训项目,制定实训项目工作单,确保学生在实训中高质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实现专业教学与生产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同时也更接近未来工作的真实情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内培外引,校企共同参与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一批集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能力强于一身,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工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选送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业接受电工专业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如学校派遣了多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以及到三门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等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也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校教学,如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等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来校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这样整个教师队伍结构就更加合理。通过培养与引进,形成一支教学业务精湛、专业技术熟练、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企业的职业技术岗位能力相适应。
4.构建电工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对电工专业课程的开设,除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外,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本专业岗位实际需要,同时在“订单教育”背景下,主体专业增设了单片机、机床排故、维修电工、工厂供电等课程,还组织电工专业教师编写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如已经编写了电工基础、内线施工、传感器原理与制作等校本教材。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学校教师为主,县内有关行业专家和多家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共同开发了《工厂供电》《PLC技术及应用》《维修电工基础》等3本核心课程教材,已与浙江科技出版社联系出版,还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修电工考证教程《实用安装电工》等校本教材已编写好初稿。
5.校企共建电工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作为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窗口,学校在现有的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场地、设备、技术以及资金为纽带的校企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建设模式,通过学校独建和与企业合建等多种形式,逐步建成了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各相关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如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制造了电工实训台、电子装配实训台、高低压配电控制柜等实训设备。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和服务能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超前性,让学生更好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要求,适应企业需要,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训场所。学校要继续拓展与校外企业的联系,选择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设备先进、产品品种全、技术力量强的有关企业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之成为专业教师“产、学、研”平台,为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订单教育”要求学校招生与就业同步,按照企业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教学,探索有效的中职电工专业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3).
[2]杨广斌.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职教通讯,2006(6).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4
关键词:高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遵循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的教学应当努力做到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设计、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的特征,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技术》课程是高职层次工科各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相比其他课程而言,该课程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有些学校为了强化该课程的教学,将该课程分成两学期教学,以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安排在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也将该课程的周学时提高。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直对该课程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课程抽象、难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轻视现代技术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此外,有人认为该课程既然是基础课程,就没有必要涉及新技术,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尝试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电工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其他专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笔者对课程做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从专业计划的制定到学时安排到具体实施都进行了改革。首先,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室讲授为主、实验室实验辅助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把《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划分为交直流电路模块、电机与控制模块、可编程控制模块、常用仪器仪表工具模块等几大模块。根据开设专业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每学期具体课时状况对上述各模块进行整合取舍,制定可行的实施性计划,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灵活的教育思想。将四大模块的教学场所安排在教室、实验室或实训室。其中交直流电路模块的教学以知识型讲解为主,教学地点以教室为主,穿插部分的实验在实验室进行;电机与控制模块的教学以操作型训练为主,教学地点以实验室为主,部分抽象原理的讲解和线路分析可在教室进行;可编程控制模块的教学主要是新技术应用型内容,教学地点以实验室为主,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实训室安排进一步的训练,结合课时情况等在工程训练中心专门进行应用性的强化训练;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工具模块的教学应当按照专项基本功训练进行教学,地点主要安排在实验室、实训室。
经过以上整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格局被彻底打破,教学形式多样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特别是作为电工新技术的可编程控制技术内容的引入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理论教学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整合《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宽泛,为了将该课程讲解透彻,必须对该课程的内容加以整合。(1)考虑到电工技术所涉及的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等内容贯穿课程始终,因而对这些部分的内容从有关章节中提取出来,在课程讲授开始之前集中安排讲解介绍。(2)将电路原理方面的直流电路部分教学,分为原理教学和方法教学。原理部分集中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内容;方法部分讲解电源等效变换法、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压法等内容。这种集中讲解的方法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比较学习。交流电路部分的教学应注意将单相正弦电路和三相正弦电路穿插讲授,并从三相电路讲授开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单相电路和三相电路关系的准确把握。(3)关于电机与控制部分的内容中,压缩电机原理部分的讲解,侧重电机应用方面的介绍和电气控制部分的讲解,适当补充一些同步电机、无极电机、直流电机等知识的介绍,电气控制部分则以基本器件原理和基本控制单元电路为重点,减少典型机械设备控制系统分析的教学内容。(4)关于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讲解,对于指令系统可以只讲授基本指令,如装载、微分、输出、定时、计数等指令,而将算术运算类、移位、高速计数、PID调节、中断等功能性指令内容留给学生到课余时间学习或在实验时加以体会。
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多年以来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已明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此,笔者对教学手段进行了改进:一方面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视频方式和动漫方式展示一些设备和生产过程,解释一些抽象原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借助于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地链接到介绍相关内容最新发展动向的网址,向学生介绍前沿信息。借此也向学生展示了网络查新的方法,这些做法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改革
不难看到,作为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应当是对实践环节的加强。交直流电路模块、电机与控制模块、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工具模块的实践强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很容易操作,然而对于作为新技术内容的可编程控制技术模块的实践教学的安排,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而难于实施。为此,我们把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这一模块上。具体的做法是,以工程化概念为指导,结合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按照科学的步骤组织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地推进改革。
(一)合理安排实践内容,训练学生基本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材质量的好坏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实验知识。根据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实验指导书,摒弃以往常见的“步骤式”的实验指导书模式,采取重点详细阐述实践目的、任务和要求的模式,具体编程、调试步骤由学生自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项目的安排上,结合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开设基本训练和工程设计两大项目,基本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编程、调试,掌握PLC的贮存单元、定时、计数、逻辑运算控制的运用,初步掌握编程和调试方法。工程设计以现场运用为主,实验内容可以由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引出,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程、调试、试运行。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在学时安排上,打破实验课学时为2学时的传统模式。随着实验内容的深入,逐步加长实验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而使实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现象。
(二)严谨组织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认真备课在实验前,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抓好实验前的预习这一环节,充分阐述有关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提问、提示、重点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分析其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耐心指导本部分内容以工程运用设计实验为主,学生思路不一,实现方法各不相同,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提出同实验毫不相干的问题,指导教师应耐心指导,针对学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疑问、难点进行剖析、引导,运用有关理论提供给学生圆满的回答,否则就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使学生感到失望,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工程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严格要求该项应当始终贯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实验考核,建立实验评分制度,采用单人单机、随机选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中题目的编程、录入、调试、运行等环节。以理论考核加实验考核的成绩总和作为最终的成绩。
(三)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既给可编程控制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设备经费不足和实验设备的落后必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一矛盾是实验室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电工技术课程一部分的可编程控制技术实验室的建立,既可以考虑在现有的电工实验设备上添加配置,也可以考虑专门建立,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购买关键设备,辅助设备自制或改造由于经费有限,如全部购买,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给改造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采用了关键设备购买,辅助设备自制或改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后自制或改造了开关量信号输入板、继电接触器板、交通信号灯模拟板。通过外接板,使控制对象真实化、直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充分发掘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本领可编程控制实验最常用的外部设备有电梯控制、加料控制、机械手自动控制等,这些外设价格昂贵,难于购买。我们将这些控制对象建立模型,借鉴工控组态软件的方法,保留其主要功能,利用微机界面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可编程控制器与PC通讯的办法,将可编程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状态及动作结果动态地显示出来。这种应用仿真技术的实验模式,既节约了经费,又使实验直观、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也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效果良好。
建立可编程控制器校内工程环境为了适应工程的实际需要,使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我们与经贸系合作建立了校内工程实际环境——物流系统小型立体仓库。该仓库以实际存放模具的仓库为对象,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按层、列存放货物的自动存取。该装置集成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如变频调速、步进驱动、光电检测等先进技术,为学生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经过多方面综合课程改革后的《电工技术》课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该课程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该课程多元灵便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学、喜欢学。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师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让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基础课程的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让全新的高职教育展现自己的优势,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我们只有始终注意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始终抓住时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基础课程上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陆国和.电路与电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白乃平.电工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5
【关键词】中职;“三力”;电工实训;有效教学
中国的《学记》中提到要“善教”,可见我国很早就有有效教学思想了。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中职实训课堂学习往往更难组织,教学过程更难控制,涉及的教学理论也更复杂;目前不少职业学校中职实训教学简化成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过程,“放任自流”已成为不少中职校实训教学的通病。因此,有必要就中职实训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一、启迪心智、训练思维力
目前中职学校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思维训练的现象。例如,在教学过程的开始部分没有构成思维动机和线索的“课题”,在教程进行的时空上也无设立与学习思维相关的教学环节(如师生问答、学生个人或群体的探索、验证性学习、小组讨论、评价、归纳等),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存在重示范轻观察、重讲解轻提问、重被动管理轻主动探索等倾向。“练”的规律统制了“学”的规律;“教”的尊严掩盖了“学”的意义;学习气氛容易沉闷,学习动机不易诱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帮助学生全面、辨证地分析,开拓思维的深刻性,善于把握关键,抓住实质,让学生自己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追求结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正式传授技能前可故作糊涂,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避免学生盲目完成实验,刻板、机械地进行操作。例如:在实训过程中不直接给出选用仪表的量程,而是提出“如何根据被测量电路正确选用仪表、挡位、量程”问题,一是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思考的方向,二是为学生起一种示范作用。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每完成一个课题或课节,可先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教师再进行分析评点。归纳要求做到准、短、实、准:短:就是力求用几个字或几句话把所讲的问题概括起来,或编成口诀,便于记忆。这样,只要知道了一“点”,就能理解一“片”。归纳的语言要准确,能抓住本质,突出重点,一语破的,不可模棱两可,切忌离题发挥或无意义地旁征博引。
二、求异探新、培养创新力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某一规定的模式对学生去进行训练,认为职校生没有必要学习太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实训课堂教学简化成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过程,把知识学习降到了几乎可有可无的程度;在这样学习情境下学生学到的技能是机械的、呆板的,难以在新情景中灵活地应用,解决问题。我们是要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但同时更要重视培养他们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因此,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静态的教材内容设计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使每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以形成和发展。例如,功率因素的提高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亲手接一个日光灯电路,并以日光灯这个感性负载电路为例,观察并联电容后功率因素的变化,再让学生到电子市场去实地考察各种规格、各种容量电容的价格。这样他们对功率因素提高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又比如,在学电机这门课,要求学生拆装鼠笼式电动机,自制小型变压器及缠绕电感线圈。并鼓励他们将这些自制的产品应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如自制无线话筒等。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内心活动与外部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开展有效教学的有效情境;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们很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自觉地通过实践补充自己的知识欠缺点,将所学的知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建构反思、培养学力
现代学力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前者以“知识、理解、技能”为代表,后者以“关心、动机、态度”为代表。“显性学力”是课程教学必须追求的目的,但它必须依靠“隐性学力”的支撑,而且后者还有可能使个人终身获得“显性学力”。所以,现代教育加倍重视“隐性学力”;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态度这三个要素,也可谓之为“自我教育力”。为此,教师在实训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同化、顺应、组织和建构,将使学生终生受益。(1)将教材转化为学生的“学材”,教材内容有效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一般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第二单元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第三单元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第四单元变频调速系统。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学,等所有低压电器教完,已经大半学期过去,学生的好奇心基本没有了,这么多电器学生一下子又认不全,记不住。等到学习电气线路安装、检修故障时,教师又得重新讲一遍要用的电器。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提高实训教学有效性,合理加工教材内容是实现实训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以中等职业学校电气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维修电工技能为主线,对教学内容作了有效的整合,将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 各知识点融合在第二单元“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技能训练中,简化以学科知识体系为背景的知识要点的陈述,针对学生的实际,联系现实和其它与教学相关的因素,将教材进行合理加工与提炼、调整、补充、优化,转化为学生的“学材”——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2)按工作任务来组织实训课程内容,学会建构。教师可以将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课题”(有待探究的问题、有待证实的悬念)组成的系列来串引,例如:“兆欧表使用”我是以“兆欧表使用”、“如何判断兆欧表的好坏”、“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步骤”、“如何利用兆欧表判断变压器及电机的质量”组成的系列来组织整个实训教学;由简单到复杂,将单一的工作任务与整体的工作任务整合起来,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理解;将能力发展渗透融合在实训教学与训练中,是追求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3)“思考所做过的”,有效实现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在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忙于做,只是在感觉和只觉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很少把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起来。对职校生来说,不会做是不行的,但仅仅会做也是不行的。我们要认识工作过程不仅仅是个操作过程,它首先是个社会过程;教育的真谛在于挖掘人的潜能,启发人的心智,形成人的智慧;职业教育也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心智的开发;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校生的工作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因此,在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如果学生不进行概括,也不进行反思,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就没有与理论整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所做过的”,会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发展继续学习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就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徐文,段玉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付承杰.实训课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0(12下)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范文6
【关键词】线路人成长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64-02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1]应当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关注职业人的成长,即使一名社会人初步具备从“初学者”到“熟练的技术工人”……,再到“专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输电专业)是学院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能吃苦会登杆的“秀才”;[2]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进行课程教学实践,[3]我们试图寻找出一条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行人提供一点借鉴或佐证。
一、课程功能定位
输电专业主要面向电力行业中送变电工程建设公司、各级供电企业以及其它厂矿企业(厂用电部分),培养满足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等岗位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输电线路施工”作为输电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职业能力的功能。具体来讲,就是树立“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理念,使学生掌握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初步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层次的工作任务。
二、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调查发现,输电专业就业职业按职业小类[4]划分为电力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输电及配电设备值班、电力设备检修,又可细分为送电线路架设工、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送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内线安装工等7个职业细类(工种),[5]据统计,在企业中具体设置的岗位有数十个之多。输电线路施工课程要实现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养成职业能力的功能目标,关键在于在如何选取适当的内容,完成课程内容设计。
传统学科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而近年来一些高职课程又片面强调技能训练,导致学生或重理论、轻能力,或长技能、缺理论,岗位适应性不强,就业困难,其职业成长可持续性不强。
输电线路施工课程的开发也走过弯路。在课程建设的初期,为了防止将课程建成为“学科课程”,从“送电线路架设工”职业岗位分析出发,重点分析“技术工人”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提炼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引入“送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技工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要求,从而组成课程内容。从结果看,课程内容突出技能培养,也包含了相关知识,似乎达到了满足培养“送电线路架设工”技工岗位能力的要求,得到了一门岗位培训特征明显的课程。但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从属于培养学生职业成长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如果课程仅仅局限于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部分岗位培训的需要,其着眼点太低,显然不能满足支撑输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总体需要。
面对课程建设窘境,只有调整课程开发思路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岗位分析形成课程内容的不足,只有站在关注输电专业职业人――线路人成长进程的高度,从输电专业就业涵盖的职业分析入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课程开发。通过对输配电线路专业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分析,特别是对他们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中,由学徒工技工班组技术专责班组长项目部(生技部)技术专责项目经理(生技部主任)等成长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到“测量并绘制输配电线路平断面图”、“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运行计划”、“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并实施配电设备运行计划”、“编制并实施配电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输配电线路工程造价书”、“编制并实施电缆线路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并实施电缆线路运行计划”、“编制并实施电缆线路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十余个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是基于“编制并实施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名称为“输电线路施工”,而后展开教学情境设计。
在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基于“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了3个包括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见表1):10kV绝缘架空线路工程施工、110kV架空线路工程施工、500kV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每个教学情境均有实际的工程背景,进而设计了砼杆基础施工等10个教学子情境(见表2),构建课程架构;把握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和充实技能操作的原则,以依附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参考《国家职业标准》、《四川省电力公司生产人员岗位培训标准与考核标准》等国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组成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课程组教师编写《输电线路施工》、《输电线路施工实训教程》分别于2008、2009年在中国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输电专业高职教材的空白。
三、课程教学设计
将“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班分为人数不同的小组(角色轮换),完成教师讲授和户外实训等学习任务。以学院教师、企业内训师、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等组成“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以自编教材、线路工程图纸资料、课程网站资料为学习材料,通过教师适量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训现场,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完成技能实训。以项目任务导向推进教学进程,使学生掌握输配电线路施工技能和必需的工程简化、分析与计算方法,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手册,会青苗赔偿、房屋拆迁和跨越办理,有一定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课程成绩评价比例为“技能考核∶理论考试=55∶45”,根据教学情况在适当时候(某个技能模块教学周期末)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岗位技能考核标准”组织技能模块考核,考核不合格模块由实训教师指导加练,在下一个模块考核时予以补测。技能考核成绩同时作为“送电线路架设工”中级工职鉴考试成绩,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取得“送电线路架设工”中级工证书。
四、课程教学实践
通过教师适量讲授和技能演示引导,充分发挥包含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图片和视频、在线测试和答疑等内容的课程网站作用,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自主学习材料,学生以“团队学习”的方式能够顺利完成上述学习任务。2004、2005级本专业学生本课程一次通过率达到88%以上、2006级学生达94%,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养成学生职业能力起到了较好作用,课程改革获得了初步成功,2004级起连续三个年级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从关注“线路人”成长的角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重构课程体系,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课程开发,通过对“10kV绝缘架空线路工程施工”等3个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完整工作过程学习,使学生即见“树木”,又见“森林”,对“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典型工作任务有了全局性的认识和理解,为其更好更快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和顺利的职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 钟 良、汤晓青.论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09.3(下)
3 汤晓青、杨 力.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开发.中国电力教育,2009.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