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1
关键词:小城镇;消防规划;消火栓
引言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拓宽城乡市场,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结构,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战略。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小城镇消防安全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大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欠账问题十分突出。以下是笔者的个人见解:
1 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的几点意见
(1)要加强对消防规划的领导,提高对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更好地编制出高质量的消防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消防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样,才能赢得政府和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2)应建立保障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正常渠道。当前,经济建设发展较快,许多小城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大幅增长,而消防经费却仍是多少年一贯制的局面,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装备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很显然,这种落后的消防态势已不能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了。因此,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应当采取并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市政建设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是加强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为此各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规模、功能、人口等具体实际,切实按照《消防法》、《四川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文件要求,将小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道路、消防水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实施,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具体抓,消防内容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4)抓好小城镇镇区内可利用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对镇区内可利用的水池、水塘、河流等,要因地制宜修建一些供消防车、消防泵用的取水井、取水口、取水码头等,提高灭火救灾利用率。
(5)加强小城镇消防基本装备的配备。加强小城镇防灾救灾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手抬泵等基本消防装备配备,并开展经常性训练、演练,使火灾时能因地制宜,自防自救。
(6)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执行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强化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要保障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执行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制约措施,落实法律责任。对工作不落实的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中违法违章行为,使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
(7)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经常督促计划,公安,邮电,城建,财政等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确实配合消防部门搞好城市消防规划的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2 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分析
公共消防水源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分析:
城镇公共消防设施设施主要包括: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水塔、增压泵站、消防站等设施。几年来镇政消防水源建设在消防部门的监督下,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通过责任状目标的制定和完成工作,督促逐年解决消防水源“欠账”和消防队站技术装备落后问题,使得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遗留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
(1)城镇公共消防水源,一般为消防队站专用,由于使用概率低,就不容易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维护。
(2)一些地区在城镇公共消防水源建设上动作较慢,效果不明显。
(3)虽然有些地区按照自来水管网长度和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完成了应设数,但由于重庆市自来水管长度的制约,有些该上消火栓的地方没有市政消火栓的保护。
(4)城镇由于镇里管网落后,大部分为支状管网,有些即使有环状管网,但也是部分环状,可靠性差,遇到管网检修消火栓系统就不能保证充足水源供给火场用水。
(5)另外,还存在一个误区,基层消防监督人员尤其是兼职建审人员通常把建筑室外消火栓当作市政消火栓来掌握。
3 加强小城镇消火栓建设
(1)消火栓是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是小城镇灭火救灾的基本武器。抓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把消火栓建设作为重点,切实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对于新开发建设的区域,要按照城镇消防规划要求,坚持路修到哪里,消火栓就安装到哪里的原则,努力保证消火栓一开始就建设到位。对于原有镇区消火栓欠账问题,要认真制定计划,及时补充安装,尽快还清旧账。
(2)因地制宜,抓好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提高后备消防水源灭火救灾利用率。从各地小城镇现有河流、湖泊、水塘、水库等自然、天然水源情况来看,其水质、水量大都可作为消防给水使用。要加强消防取水设施建设,保证火灾时消防车或消防泵能够及时、方便取水灭火。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天然水源的情况,有计划地修建一定数量的消防车用取水码头,开辟供消防车或消防泵用的取水井、取水口。可根据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在镇区主要建筑区域修建一定数量的景观水池,一方面美化城镇景观,另一方面可作消防水源之用,一举两得。
4 结束语
加强和改革消防产品行业管理、振兴民族消防工业是消防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大力推进消防工业现代化。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在推动消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到统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消防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志于消防事业的人们的不懈探索。我们相信,随着消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消防工作必将开创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翔.城市消防规划及消防给水规划[J].城市规划.
[2]牛乐生,肖晋川,朱贵田.关于健筑设计防火规范》若干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2
一、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县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共有305户,人口1310人,10个村小组,耕地2400多亩,贫困户有39户,贫困人口84人,2012年度农民纯收入2500余元,农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抓牢,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副主任科员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扶贫村的扶贫事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二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该村当前的贫困状况进行了细致摸底;三是积极落实后盾扶贫工作责任,该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扶贫村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听取村委会工作汇报,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交流座谈,针对该村的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扶贫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就加强村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农业产业发展等建设,立足村情,详细询问,摸清根源,献言献策。
2、深入调研,理清思路。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切实做好帮扶,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工作组进驻该村后,立即投入工作,广泛深入村民,认真倾听民声,全面开展扶贫工作。今年来,共召开了座谈会议5次、走村入户访问村民100多户、与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深入谈心,摸清了村的村情、民情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掌握了村民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
3、尽心服务,帮扶解困。结合该村实际,驻村工作组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实事。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赠送科技书籍300册,帮助村民解决在生猪养殖、玫瑰香柑种植等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筹集资金2000元,大米10袋,食用油10桶,对特困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
通过近半年的帮扶,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人居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村扶贫工作特点,该村自身存在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观念陈旧、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产生活条件差、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司法局扶贫工作组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四、工作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倾听贫困户的呼声,让我们看到了村扶贫工作的希望和潜在的动力。
1、深入宣传动员。深入村中每户,宣传扶贫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和村民一起携起手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印制扶贫工作手册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做到扶贫工作入脑、入心。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争取资金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特别是农田水利、道路修整、村民娱乐场所建设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3、扶植传统优势产业。因为村一直以来都是发展传统粮食种植等产业,少部分散户养殖牲畜,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全村本来共有劳动力870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达425人,造成不少耕地荒芜。因此,结合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当前传统种植产业的规模,鼓励村民种植井冈蜜柚、葡萄等高产产业,提高特色养殖的补助标准,统一形成规模,做强做大,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3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创新,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大改善。我市连续18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连续20年保持“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省农家书屋、文化市场管理、艺术考级、农村电影放映等工作先进单位,我市文化工作在市文广新局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与城乡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每年多次听取文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综合考核,与评先树优和干部使用挂钩,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文化设施建设的责任感。职能部门及各镇(街道)相应地设立了有关文化组织机构。
(二)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硬件设施配套。近几年,我市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修缮馆舍,购置设备,购置图书,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改善展陈条件,依法征集文物等,改善了我市“三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的环境和条件。为推进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市政府今年把“新建完善200个农家书屋、200个农村文化大院”列入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目前全市多数镇(街、区)都基本建成了综合文化站,部分村(社区)建起了标准化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调查组实地察看了部分基层文化设施,镇的社区为群众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村的文化大院设有配套的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电子阅览室、游戏室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被评为“全省优秀农家书屋”和“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规范化站点”。投资3200多万元,建成市广播影视大楼,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三)积极开展大众文化活动,不断繁荣文化市场。近年来,我市每年都组织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100余场次。积极开展以特色文化为龙头,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大型活动为导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据调查,全市每年经常参与各类形式文化活动的人数达40多万人次。真正做到了年有大活动,月有中活动,周有小活动,节庆掀,常年不断线。特别是社区文化节、春节电视晚会、“文明之夏”、“唱响”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已成为我市广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品牌。各镇(街、区)结合实际,推出了辉渠桃花节、柘山老子文化节、石埠子樱桃节、金冢子甜瓜节、辉渠有子文化节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节会品牌。我市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城乡全覆盖工程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2、文化设施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镇(街道)与镇(街道)之间的文化设施建设存在差距。二是农村文化场所存在被挤占、挪作他用的现象。
3、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欠缺,市、镇、村文化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三馆一站一中心”目前状况很难满足面向群众免费开放的要求。调查中发现我市文化部门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制约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三、建议意见
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努力搞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一)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建设的认识。文化设施是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是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我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深化文化市场的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实行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市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4
一、通过学习,对统筹城乡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从不同层面对统筹城乡工作进行阐述,特别是唐书记的动员讲话,更是对统筹城乡概念的进一步细化,对全市统筹城乡工作的全面部署,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对统筹城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
(一)统筹城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改革、统筹城乡改革的加速推进、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既是党和政府“十二五”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热望,再显党和人民同频共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节约型社会等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十大任务。
(二)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我们建设新农村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城乡制度无缝对接,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城乡关系的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比如我们晋星创建工作中,升到五星以后怎么办,就是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建设农民美好家园,按照城乡统筹要求,把新农村建设推上新的水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当前,各地各县都在抢抓机遇、竞相发展,虽然发展快慢不同,但仍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就是城乡差距问题。在现有制度环境下,经济越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非公经济规模大,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差、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造成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因此,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更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迫切需要。
二、我县统筹城乡工作开展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统筹规划、逐步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的工作思路,确定城中村、纯农业村不同类型的村镇试点,调研论证,制定方案,分类指导,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制定试点方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多次深入城北村、太子村两个试点村,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讨论完善试点村方案的可行性及各部门在试点村涉及的工作任务,科学制定出了城北村、太子村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方案。二是有序推进试点。明确各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限。各部门按照任务要求,正积极申报项目和制定有关农民进城、社区建设、五项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理论方案。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每半月召开一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汇报会,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进一步加深了对统筹城乡工作的认识,理清了思路,特别是唐书记的动员讲话,对于下一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认真领会这次培训会精神,坚持六个一体化,做好五项重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要素、统筹城乡关系,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关系和谐,逐步消灭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方面切实做好全县面上工作。一是实施富民工程。按照“非公经济富民、第三产业(服务业)惠民”的思路,立足自身实际,发挥陕汽、法士特、众喜水泥等龙头企业优势,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引导农民在企业务工,在产业链上就业,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工业经济的支撑点、群众就业的大平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引导群众创业就业,提升产业层次,做大臊子面等地方名吃产业规模,实现产业转移、增收致富的目标。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引领统筹城乡。按照蔡家坡大城市副中心——县城——重点镇——其它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合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将统筹城乡规划与全县“十二五”规划紧密衔接,统筹安排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布局,将县域内城乡各类建设区域、所有建设用地和每一个基础设施项目都纳入不同层次的规划范围,形成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三是加快制度创新。结合省市文件精神,立足县情实际,制定进城农民就业增收、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政策的衔接办法,让进城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政策待遇。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制定进城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地流转办法,使土地科学处置、合理利用,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抓、企业联建等制度,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四是做好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围绕农民进城后的生活需要,积极申报项目和制定有关农民进城、社区建设、五项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理论方案,加快建设农民进城创业园,着力解决进城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医疗养老等问题,让农民能够进得了城、落得下户、有房子住、可增加收入、无后顾之忧、能生活得好,推动全县农民进城全面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促进点上工作实现突破。一是在城镇密集区,城市化、工业化比较充分,城乡差距比较小,也是统筹城乡最易实现的地方(统筹城乡是有成本的)。我们选择了蔡家坡镇作为试点,在这一区域,我们把户籍制度改革和村民集中居住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建设居住小区,引导群众集中居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我们选择县城所在地的凤鸣镇城北村作为试点,坚持统筹城乡规划既和县城“十二五”规划很好对接,又对试点村后续发展科学谋划的原则,加快制订统筹城乡试点规划,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讨论完善试点村方案的可行性及各部门在试点村涉及的工作任务,科学制定城北村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方案。二是在小城镇层面上。蔡家坡镇小城镇是城之尾、乡之首,是城乡联接部,在统筹城乡中具体举足轻重地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区委提出“农民万元增收计划”以后,我们认真对全乡200*年至200*年农村经济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全乡“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全乡实施“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现实基础和经济基础
200*年至200*年,区委政府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对我乡农村经济的带动明显加快。一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带动全乡种植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乡种植业、养殖业的收入分别从2004年的13493万元,到2004年的14705万元,到200*年实现15567万元,分别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3.13%、52.58%、50.37%。200*年,第一产业比200*年增长了15.37%,但在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二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在建工业项目增多,对全乡建筑建材、运输、商饮服务拉动明显。全乡二、三产业200*年实现收入11904万元、13520万元和1580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6.83%、47.42%、50.96%,平均增幅达15.91%,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三是随着城市用工增加,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力度加大,农村劳务经济200*至20*年实现收入916万元,2004年实收收入1389万元,2006年实现收入1765万元,200*年比20*增849万元,增幅达92.69%,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快速增长点。四是随着城市经济的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全乡农民人均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农民人均总收入200*实现了6210元,20*年实现6772元,2006年实现7398元,年均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00*年实现3203元,20*年实现3467元,2006年实现3709元,年均增长7.6%。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x作为城郊结合部,随着区委政府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力度的加大,在围绕城市服务、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为今后农民万元增收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发展农村经济指明了方面,这是我汇报的第一方面内容。
二、我们实施“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主要打算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农民万元增收计划”从今年启动,到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71亿元,比2006年的3.09亿元增1.62亿元,年均递增8.5%;农民年人均经济总收入达10832元,比2006年的7398元增3434元,年均递增9.2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050元,比2006年的3709元,增1341元,年均递增7.23%。
二是正视困难和差距,在“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⑴围绕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参与城市建设方面存在差距;⑵资金短缺,投融资能力弱,劳动力就地转移难度大;⑶为城市消费群众提供优质农副产品方面仍有差距;⑷面临土地资源约束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三是把握方法措施。在推进“农民万元增收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当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区委政府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办法和措施,发挥好政策的引导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对于全面推进“农民万元增收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严格执行土地保护政策,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作用,带头落实区委政府关于开展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各项决定,把万元增收计划与“三村四化”相结合,与“平安创建”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发挥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着重突出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水利建设,重点对农田水利、产业园区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二是加强道路建设,通过努力,力争完成曲龙路、六、七号骨架和全乡乡村、村村和村内道路硬化、绿化,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三是加强村庄建设。按照住房新型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力度,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四是实施生态乡建设项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五是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重点以x二期工程和x街非公经济园区建设为主,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带动平江街、乡政府集镇建设,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3、发挥园区项目的辐射作用。
围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工作思路,我们将认真做好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加快x街、x屯、x、x四个村委会的新村建设,全力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x二期工程顺利实施,做好征地拆迁和新村安置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加快诺特零部件制造厂、x区豆制品厂、x砖厂、罐装氧气厂厂房建设,尽快投入生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0余人。围绕服务城市,我们在沾潦路沿线的大龙、鸡街、新发等村委会,将突出建筑建材和高效生态观光农业两个重点,形成以x采石厂、x砖厂、x石材厂为主,带动x砖厂建筑建材行业,以x庄、x山庄、x生态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业,以x乳业公司,x奶牛公司、x鸭子孵化基地为主的养殖业,重点发展牛奶、鲜花、蔬菜、瓜果、水产品、肉、蛋等优质农副产品,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
4、发挥劳务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带来的广阔就业空间,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壮大劳务经济,力争2010年全乡6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以“两校进村”和“科技明白人”工程为契机,实施农民素质工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把理论培训与现场操作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力争2010年转移劳动力20000人,实现收入6000万元。同时,坚持做到“三培育”,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促使土地和经营的适度集中,让农村劳动力有地方转移;二是培育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走“支部+协会+农户”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三是培育新型农民,依托阳光工程和农村科普教育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5、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四稳五抓”为工作中心,巩固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四稳”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仔猪、生猪产量,稳定水生蔬菜和水果,稳定水产品生产。“五抓”,一是抓家禽养殖。以x、x村委会为中心,加大专业养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肉鸡、肉鸭、蛋鸡生产,做到每个村委会每年发展1—2户养殖数量在3—5千的养殖大户。二是抓奶牛养殖。以x、x村委会为中心,坚持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的发展方向,以三牛乳业和鸭子奶牛公司为基础,引导广大群众种草养畜。到2010年,饲养奶牛2000头以上,带动农户增收2000万元。三是抓花卉种植。以x村委会为中心,以x科技示范园、x花卉基地为基础,积极引进技术、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到2010年达到1000亩,实现产值1000万元。四是抓旱地蔬菜种植。以x、x村委会为中心,坚持无公害、绿色、安全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旱地蔬菜,新增5500亩蔬菜种植面积。五是抓休闲旅游。依托朗目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保护、开发x风景区,积极开发农家乐项目,重点推进x、x庄、水产站养殖基地、农业局水产养殖基地、x、x生态园、x生态旅游城的发展,提升观光、旅游、垂钓、休闲的档次。
6、发挥组织领导的保障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6
自以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严格按照市、县扶贫办的安排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通过5年来的努力,乡的面貌大有改观。现将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新平县西南面,哀牢山脉中断东麓,西北同思茅地区的镇沅县接壤,东面同墨江县和新平县建兴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新平县城150公里,离玉溪市政府所在地260公里。全乡共有国土面积2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800米,相对高差1800米。乡内山高、坡陡、箐深,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1657亩,其中:田5109亩,地1654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亩,土地较为贫脊,“广种薄收”现象较为突出。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16个村民小组,147个自然村,末全乡总人口14782人,其中农业人口3488户14130人。乡内居住着彝、哈尼、拉祜、傣等多种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50%,哈尼族占总人口的15%,拉祜族占总人口的12%。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粮食总产553万公斤,人均产粮392公斤,地方财政收入37.3万元。
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广大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目前尚有70%左右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实施整组推进扶贫项目,帮助特困民族实行生产自救,解决温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势在必行。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自以来,我乡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农户之间行路难的问题。二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我乡首先在瓦寺村和仓房村实施了“千村扶贫”和“百村送温暖”扶贫项目。
,完成仓房“重点村”项目建设,总投资89.8万元,其中:省级配套资金4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2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37.8万元。具体分项完成情况如下:
(1)安居工程:新建安居房10户800平方米,投资7.5万元,其中:市级资金3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4.5万元。
(2)村容村貌整治:完成村人行道建设9649米,14474平方米;投资70.9万元,其中:省市级资金43.3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27.6万元。
(3)科技文化室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种植茶叶、科技培训投入资金11.4万元,其中:省市级资金5.7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5.7万元。
,投资76.1万元对梭山村榨子下寨、山神庙上寨、土锅寨和联合村坝塘街四个村民小组以村容村貌整治、农业科枝培训和产业发展为重点进行整村(自然村)推进建设。
,共投入资金150.3万元,完成柏枝村及瓦寺村8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建设工程。其中:省级资金120万元,乡自筹30.3万元.
,完成库独木下寨、仓房班卡等7个小组整组推进项目建设,财政总投资105万元。
五年来,累计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47.9万元。投资155万元,完成集贸市场道路硬化、坝塘街牲畜市场和五个文明村建设;11月启动民族特困乡综合扶贫建设项目,7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整个项目总投资461.82万元,其中:第一期工程总投入资金244.9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00万元,市级资金60万元,乡自筹资金8.4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76.51万元,一期工程于10月完成并通过验收。第二期工程总投入资金216.9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00万元,市级资金50万元,乡自筹财政资金1.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65.8万元;五年共计完成联合村坝塘街、梭山村榨子下寨、土锅寨等35个村民小组整组推进项目建设。
(二)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
我乡紧紧围绕“一保三种”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茶叶、核桃、竹子种植,大力培育以茶叶、核桃、竹子为主的林果业。五年来,全乡累计新植茶树7021亩,总面积达__91亩;新植核桃13735亩,总面积达23045亩;新植竹子7915亩,总面积达12753亩。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年来,我乡认真搞好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是发展基础教育,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资助贫困儿童入学,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在100%。二是搞好科技培训,自以来共举办科技培训84期,参训村民7224人次。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实施扶贫项目,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的做法和措施:
(一)领导有力,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为了使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我乡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长为组长的整组推进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扶贫工作领导和组织实施。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了资金使用及有关项目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根据实施扶贫开发的贫困村大都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科技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实际,在项目规划编 制过程中,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入手,重点在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改善、群众增收和科技扶贫上突破,综合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结合。项目选择与乡情民情结合,我们针对不同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和农户的实际情况选定项目,使所有项目利于实施,利于农民增收,利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三)严格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制度。为了防止非正常的工程招投标以及等问题的发生,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全面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管,确保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我乡按照建设部《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市、县政府对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进行工程招投标。20万元以上的工程都由乡政府以邀标方式决定。因此,乡项目工程没有出现违反有关工程管理规定。为从源头上遏制“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我乡在与工程建设方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还签订了《工程廉政合同》,对建设工程进行双合同管理,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坚决杜绝工程建设中各种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在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建设中,项目实施严格按设计要求,落实工程技术负责制,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县乡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原材料、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扶贫资金账务设在乡财政所,资金支付采用报账制,以合同为依据,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由乡长认可签字后到财政所审核办理取款手续。由于管理严格,未出现乱批乱支的现象。
(六)资金到位及时,不延不误。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帮扶资金,县、乡各单位都及时拨付,为整村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取得的效果
(一)全乡完成生产总值2209万元,比增455万元,年均递增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3万元,年均递增8.7%,第二产业增加值71万元,年均递增15.2%,第三产业增加值535万元,年均递增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3万元,比8.4万元增28.9万元,年均递增34.7%;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比901元增259元,年均递增5.2%;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07万元,比76万元增1331万元,年均递增79.2%。各项存款余额达20__万元,比增160.8%;各项贷款余额1213.5万元,比增42.2%。
(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使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实现家家通路,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现象,环境建设已逐步向绿化、亮化、美化发展。科技文化室的建成,使村民有了开会、议事、聊天、学习、娱乐的固定场所,丰富和充实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使群众不同程度地撑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因工程项目实施,增加了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得以缓解,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通过种植核桃、茶叶、竹子,即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为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全乡各项扶贫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肯定,群众较为满意,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扶贫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2)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灾抗灾任务艰巨。
(3)劳动者素质低,科技意识和观念落后,我乡贫困山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弱,等、靠、要思想仍然较为突出,有的科技措施虽然取得成绩,一旦取消补助后就无法推广。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我乡贫困面大,基础差,起步慢,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还没有得到较大提高。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在今后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项目,建设尚未进行整组推进的贫困村。
2、进一步加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项目建成验收后,移交乡村进行后续管理,巩固和扩大综合扶贫开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