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票投资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票投资计划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1

关键词:家庭理财 股票投资 生命周期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除了满足日常生活的必需开支之外,人们仍然希望在家庭账户中留下一笔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传统意义上,家庭会选择把资金存入银行,以防范手持现金带来的风险。而目前较低的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压力使得家庭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成为了负值,家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把资金存入银行,而是试图寻找更加有利可图的理财产品。在近年兴起的理财产品中, 股票由于具有高收益性、高流动性等优点,在居民家庭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上交易的普及,股票交易的操作也越来越简易,股票已经成为除银行存款外最主要的理财产品。那么,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有多少比例投资了股票?是否投资股票与家庭投资者的年龄、学历、收入、职业背景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决定关系?家庭投资股票的动机是什么?家庭计划将股票投资所得用于哪些方面?家庭选取股票依据哪些信息?其收益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一方面揭示出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些不理性的行为和决策,另一方面也对家庭做出这些决策的客观原因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进而为家庭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市场规则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的数据来自于笔者进行的“城市居民家庭股票投资行为调查”。该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至2月,利用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大学生、研究生寒假回家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在全国71个城市抽样调查了20岁至80岁的800户居民,最终回收了问卷317份,其中有效问卷286份。从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大多介于30岁至50岁之间,职业以事业单位员工、金融单位员工和公司职员为主,其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至5000元的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所选城市遍布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本文采用的调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与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两部分。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家庭所在城市,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职务、金融知识学习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收入等。在下文的讨论中,将以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基本信息代表家庭的特征,所有有关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的描述均为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信息。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主要包括投资动机、决策信息来源、收益、预期等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定量分析和整理,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对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解释探索。

二、投资股票家庭与非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一)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投资股票家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动机分析。从微观上来讲,以家庭为单位的理财投资行为,其基本动机是保证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从宏观来讲,家庭理财是社会实现金融资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面。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3.7%的家庭选择将资产用于购置股票,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些家庭开始从事股票投资的原因多种多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问卷显示,大部分家庭对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愈加青睐,这说明家庭成员对家庭理财的多样性有更高的了解,而不仅局限于银行存款,家庭成员有更高的风险意识,具有通过高风险投资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期望。

(2)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的关系。数据表明,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全部投资资产中投入在股票市场上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规律见(表 2)。收入水平低的家庭由于生活必需消费尚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故只将少量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将较多的资金投向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收入水平高的家庭,由于拥有较多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家庭,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投入较多的资金。

(3)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股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有95.8%的受访者的资金以家庭收入为主,这也表明了我国城市居民稳重的投资方式。为了便于以后的分析,特在此做出假设,认为人们进行股票的投资资金来源均为家庭收入。根据效用理论,人们通常试图平滑自己一生各时间段的消费,从而达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通常来讲,工作中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种类型,按照其投资时所使用的资金性质可以分为A和B见(图1)。A型投资者的特征是处于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收入尚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他们用自身具有的有限资金投资股票以期望获取更多收益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型投资者的特征是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工作积累,拥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富基础,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当期的消费需求,因此可以将这些闲置的资金投资于股市,用以提高未来乃至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为此,对投资者按照当期收入能否满足当其当期消费需求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对投资收益的使用计划分别进行考查见(表3)。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在A类投资者中,人们更多地愿意将投资所得用于日常生活消费,从而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类投资者则表现得更有远见,他们较少地将所得收益用于当前的消费,而更多地愿意将收入用于以后年度的各种消费中。

(4)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表4)是经计算得出的不同类型投资者(A:当期收入水平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B:当期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当期消费需求)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与家庭全部投资资产的比例。从(表4)中可以看出,A型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份额要高于B型投资者。事实上,A型投资者尚处于基本财富积累阶段,当期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需收入,一旦损失基本生活水平将受到极大影响,因而A型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相反地,B型投资者拥有较多的财富,其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更多地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因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然而数据却显示,A型投资者对股票的投入份额高于B型投资者,这尽管体现出A型投资者对财富的迫切需求,但考虑到股票市场风险较大,A型投资者仍然应当较少地投资于股市,而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

(5)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为了考察金融、经济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选股方法的影响,将所有股票投资者分为三类:专业学习者,主要通过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学习相关知识;自主学习者,主要通过培训班、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学习;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从选取股票的信息来源方面来讲,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中有较大比例在投资时依靠自己的知识选取股票,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则主要依靠亲友推荐的方式。此外,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也较多地通过媒体分析和理财机构获取相关的信息,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所限,对主流媒体和理财机构分析股票时采用的术语和表述在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故较少地依靠这些渠道见(表5)。从选取股票时看重的因素来讲,专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投资者与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在企业近期重大事项和小道消息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对企业近期重大事项与小道消息的看重程度明显高于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这是因为未学习者对企业的其他方面了解相对薄弱,企业发生并购、重组等重大行为,以及有关企业重大事项的小道消息的传播,都会对他们的判断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另外,从投资者不同的学习类型来看,专业学习者最看重的是K线图,这是因为他们系统地学过相关知识,对K线图背后的含义理解较为透彻;自主学习者最看重的是宏观经济走势,这说明他们学习了一些金融、经济知识,对宏观经济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微观技术分析的水平相比较与专业学习者来说略低;未学习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财务数据,这是因为企业财务数据表述清晰,企业盈亏状况一目了然,对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更易接受,如(表6)所示。

(6)股票投资者收益获取方式分析。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一般获取收益的方式有两种:买卖价差和公司红利。如果以买卖价差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短期、投机。而以公司红利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长期,以公司的盈亏作为标准来获取收益。根据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投资股票的185户家庭中,以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占95.2%,而根据公司红利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仅占4.8%。这说明中国的股民投资股票获取收益的方式绝大部分是通过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股市的换手率显著高于NYSE、NASDAQ、东京、伦敦等较为成熟的股票交易市场,这实际上是由于很多投资者在并不真正了解股市的意义、各种股票的发展潜力及上市公司背景的情况下,盲目入市, 企图以低买高卖赚取差。而从这一方式可以看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仍然不够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有效,投机者大量存在,大量资源消耗在了技术分析等非实体经济层面。原因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不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大多并不具备足够的认识。由于技术分析能力薄弱,人们对一些非官方信息大多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盲目听信他人的建议进行股票的买卖,从而导致股票换手率较高,股票收益以买卖价差为主。此外,上市公司分红较少也是导致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的重要因素。

(7)股票投资者收益率分析。经计算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2008年至2010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约为2.76%。根据央行近三年银行存款利息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银行三个月、半年、一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2.21%,2.53%,2.83%。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低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表明我国城市家庭股票投资者投资收益率普遍偏低。为了研究股票收益率与从事股票投资年份的关系,将股票投资者按从事股票投资年份分为短期投资者(3年以下)、中长期投资者(4年至6年)和长期投资者(7年以上)。对应的近三年平均收益状况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随着投资年份的增长,股票投资的收益率确实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地进行,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规律、动向的把握能力将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为此,建议新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谨慎投资,可以以锻炼自身对股票市场行情的观察力为主要目标。当具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后,再进行大额股票投资。

(二)未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的286户家庭中,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有96户,占33.6%。在调查这96户家庭没有购买股票的原因时,认为“股市风险过大”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最多,占57.4%;认为“时间精力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据36.6%;认为“资金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31.7%,如(表9)所示。由此可见,对于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股票的风险性、投入时间精力、资金成为限制家庭投资股票的三个主要因素。股票投资对于家庭理财来讲,仍然是高风险金融产品,家庭理财更注重资产的保值,家庭的投资意识是趋于风险规避型。当问及家庭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将投资股票时,问卷显示:在96户家庭中,认为“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占45.2%;认为“拥有充足资金”占据41.3%,认为“股市行情好”和“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各占25.0%。此外,仍然有15.4%认为“无论如何也不会购买股票”见(表10)。由此,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充足资金、乐观的股市行情成为家庭将有意愿购买股票的三个主要条件,这与家庭目前没有投资股票的原因大体一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家庭认为“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这一条件较为重要,表明股票投资区别于银行存款、债券等其他收益率较为固定的金融产品,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如果想获得较高收益,相关的专业知识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也将必然花费投资者的时间和精力。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仍然有一部分家庭“无论如何都不会购买股票”。从中可以推测,这一部分人群对股票的风险有过高的预期,并且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不足,同时也是风险规避者。

三、结论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股票投资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家庭居民理财的重视和关注;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成同向变化趋势;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有待改善;投资者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市场投机现象较为严重;股票收益率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年份逐渐上升等。调查结果显示,15.47%的受访者未学习过金融、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投资者中绝大多数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打算。建议这些投资者适当地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书籍、培训班等渠道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股票投资技能,从而做出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决策。此外,对于目前收入水平尚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的投资者,建议较少投资于股市,而更多地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本文仅是对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理财做了初步的调查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理财将会更加重要,有关家庭理财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细致,希望为将来有关家庭理财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步淑段等:《农民家庭理财现状问卷调查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2]邓平、余学斌、苏毅:《湖北省城镇居民家庭理财模式实证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卢家昌、顾金宏:《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4]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5]田剑英:《家庭理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朱小斌、江晓东:《中国股市高换手率:行为金融学的解释》,《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2

一、制约我国保险资金积极入市的主要因素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股票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由于分业经营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这种政策障碍已经逐渐消除,管理层甚至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多的优惠措施,希望能够给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十分迅猛,理论上将有60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短期内将以试探性投资为主,而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且他们对一级市场的兴趣远高于二级市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股市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作为风险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美国在1970年——2000年间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这些数据分别为14.4%、7.9%和3.5%。由于股市风险相对较大,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往往和股市的收益密切相关。我们将1981年——2003年美国股市的涨跌幅与美国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增长率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他们的相关系数在9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中国保险公司从1999年开始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著名的5.19行情让保险公司尝到了甜头,1999年和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但好景不长,随着股市投机泡沫的破灭和违规资金的退出,中国股市陷入了长时间熊市,保险公司在基金投资上陷入亏损的被动境地。受此影响,从2001年到2003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事实上,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多数都在亏损,包括部分券商在内的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市况,向来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轻易大规模直接入市。

2、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还亟待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定位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而不是资源配置上,其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种市场功能的错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加上监管力量的薄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投资者利益缺乏保护、证券中介机构失职、暗箱操作和市场投机盛行等突出问题。

国九条的颁布,标志着管理层的思路已经从以前的救市转变到治市上。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陆续推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治理整顿、分类表决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解决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创新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解决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问题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险资金作为稳健理性的长期投资资金就不会大规模入市。

3、保险公司自身的因素。目前几个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各保险公司要么用基金投资团队兼做股票投资,要么通过招聘等手段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总体上相关业务人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及适应新的投资业务。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时间也都不长,还须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不断检验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9月,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数额达到744亿元的高点,在有关部门公布了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相关文件之后,保险公司对基金采取了减持的策略,到2004年底基金投资额降至673亿元,锐减71亿元。2004年四季度股市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基金,保险公司的态度值得玩味。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通过直接入市丰富资产配置品种,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基金投资(特别是封闭式基金投资)的伤痕还没有愈合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忘记资本市场的风险之痛,他们在准备直接入市的同时减少基金投资的比例,以避免权益类投资在资产配置中占有过高的比重,以减少股市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影响。特别是三家境外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不断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在大规模直接入市的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他们不会轻易冒进。而这三家保险公司的资产占全国保险总资产的70%以上,因此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规模就不容过分乐观了。

二、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主要措施

经历了近四年的持续调整,中国股市只有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重构一个规范、透明、公平、有效的市场,才能吸引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合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股市输送新鲜血液,使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活力,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而同时,保险公司等广大投资者才能通过资本市场真正享受到投资中国的丰硕果实。为扫除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无形障碍,促进保险资金积极入市,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

1、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深层次改革。2004年以来的各项政策表明,管理层已经下决心要根治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类问题,并逐步将国九条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目前,社会各方都盼望管理层能够在全流通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已成为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最大障碍。全流通问题由来已久,且越拖越难解决。管理层各方应尽快达成共识,在不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拿出原则性或框架性解决方案,使投资者对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和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动向有清晰的预期,促进场外观望的合规资金积极入市,为顺利完成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管理层还应加大对市场上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氛围。如: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完善上市公司融资体制和淘汰机制,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相关部门配合,规范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媒体在内的各中介的行为;加大对注重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上市公司群体等等。

2、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涉及到两个金融市场和两个监管部门,这种跨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牵涉到两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早在2004年7月,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混业经营趋势,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达成金融监管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将建立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对监管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通过及时协调来解决。同时,三方还将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看,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积极有效的,去年建立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保险资金在入市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或新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加以解决。同时,监管部门还应鼓励保险公司等机构积极开发跨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紧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3、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资金推动的特点,几乎每次行情都活跃着各路不同性质的资金。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违规资金已陆续撤出股市,这也是造成近几年股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鼓励合规资金积极入市是管理层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推动股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管理层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代表了市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处理闽发、汉唐等问题券商的时候,就需要管理层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从而保护广大机构投资者对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作为机构投资者集中的投资品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迭创新高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月21日,在54只封闭式基金中,28只小盘基金(5亿——15亿份)平均折价率为21.89%,26只大盘基金(20——30亿份)平均折价率更是高达37.65%,其中有4只基金折价率已经超过了40%。作为最大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保险公司在2004年中期的封闭式基金投资已经超过300亿份,高折价率是其基金投资蒙受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为保护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应着手解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困境,特别是在ETFs、LOFs等新产品成功上市之后,通过制度创新寻找封转开的新思路,彻底解决高折价率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各种问题。

4、保险公司应为积极入市做好充分准备。2004年底是我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分水岭。面对国外保险巨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努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尽管目前我国股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的保险公司应该用战略眼光审视自己的入市策略,为保险资金长期积极入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当前股市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的时候,保险公司应积极介入一级市场、可转债等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通过实战快速磨合投资队伍,提高股票投资部门的研究能力、市场敏锐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为今后保险资金更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奠定组织基础。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紧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财务清算、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环节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险公司顺利实施资金多元化运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国外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概况

1、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

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较多,主要有国债、企业债、股票、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调整,股票投资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以美国寿险公司为例,最初股票投资在其投资组合中仅占有微不足道的比例,随着监管的放松和华尔街股市的蓬勃发展,股票投资的比例也节节攀升,到1970年代就稳定在10%左右,到1990年代更是快速增长到30%以上,进入21世纪,股票投资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25%左右的较高水平。相对于股票投资,抵押贷款、房地产等投资品种出现明显萎缩,如抵押贷款比例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0%——40%的水平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6.86%。而企业债、国债等债券投资则基本保持稳定,如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在40%的水平上下窄幅波动。

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英国在1960年代以前股票投资比例为20%左右,而到了90年代,就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的股票投资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统计还显示,不同险种的股票投资比例也略有差别:在九十年代末期,美国寿险与财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为27.42%和17.83%,英国为60.4%和31.98%,日本为26.6%和20.37%。

2、股票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度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和费率的下跌,多数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实际上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股票投资不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也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寿险公司协会2001年到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中债券贡献的比例最大,平均为63.61%,股票高居第二位,为15.03%,随后是抵押贷款、保单贷款、房地产等其他投资品种。由此可见,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考虑到2000年以后美国股市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股票投资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有很大的潜力。

3、保险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美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投资者结构已经出现明显的机构化特征。1950年美国机构投资持有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仅为7.2%,而根据最新的美联储资金流动报告,截止到2004年三季度,美国资本市场上约有58.57%的股票市值为机构投资者持有。从报告披露的数据看,美国个人持有的股票比例在这几年依然保持了明显的下降势头,从1999年的46.96%减少到2004年三季度的39.24%,平均每年下降1.29个百分点。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3

这半个月(2008.11.06-11.20)来,受4万亿刺激内需政策影响,股市反弹强劲。随着基础建设、房地产刺激计划相关细则的逐步出台,股指冲破1800点关口之后,在石化双雄的带动下再次站上2000点上方。在阶段性达到20%涨幅后,A股潜在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基金方面基本上没有跟进此次反弹,更多的则是短线热钱汹涌。在本次上涨行情中,高仓位基金受益明显,表现突出,代表基金中邮优选的收益甚至接近20%。有些新基金尽管成立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但是由于基本没有进行股票投资,涨幅微乎其微。因此,涨幅最小的基本都是新基金。

前三名基金点评

这次排在涨幅榜前列的,基本都是高仓位基金。今年以来损失严重,这轮行情终于让它们兴奋了一把。收益前三名分别是中邮优选、金鹰中小盘精选和广发小盘。

中邮优选:受益高仓位

中邮优选终于打了一场“翻身仗”,半个月19.49%的收益使其扬眉吐气了一把。不过,今年以来60.36%的亏损依然让投资人汗颜。今年以来,无论涨跌,该基金始终保持90%以上的仓位。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由于持续错过组合调整时机,长期保持较高仓位的中邮优选在今年的行情下显得十分被动。从三季报来看,该基金依旧保持以往投资特点,其对股市系统风险已长期无能为力。其表现如何,只能看股市涨跌“靠天吃饭”。

金鹰中小盘:进步很快的黑马

金鹰中小盘是本年度进步最大的基金之一,与去年相比,其业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该基金选股能力的提高、灵活的策略和比较小的规模。其今年以来38.01%的损失,已经算比较小的了,这半个月净值增长19.22%成为亚军,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广发小盘:曾经的明星基金

广发小盘曾经是一只明星基金,但是今年以来一直表现很差。由于错判形势,广发小盘今年以来一直维持高仓位运作,这也是其能在这次反弹中胜出的主要原因。不过,尽管其这半个月收益达到18.55%,但今年以来的损失依然达到57.53%,在所有175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50位。有媒体报道称,广发投研团队的严重误判是广发基金业绩整体大滑坡的首要因素。在2007年底谈2008年策略时,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朱平曾乐观地预计,2008年股指将在5000-7000点之间宽幅震荡。今年以来,广发小盘重配的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都出现了大幅下跌。

后三名基金点评

在这次统计中,排名靠后的基本都是今年成立的新基金。非常之低的股票仓位成为一把双刃剑,尽管之前使其损失很小,不过也错过了这轮上涨行情。这半个月后三名基金分别是汇添富蓝筹、天治增长和工银蓝筹。

汇添富蓝筹:债券收益贡献有限

汇添富蓝筹之所以表现不好,成也债券败也债券。之前表现比较好,因为它几乎没有进行股票投资,这也导致其错过了这轮上涨行情。该基金成立于2008年7月8日,契约规定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30-80%,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60%。截至3季度末,汇添富蓝筹稳健基金资产净值7.4亿元,股票投资市值为75万,占基金净值比仅为0.10%,而债券市值已达到60%的投资上限。

天治增长:近期持续轻仓

天治增长是一只保守配置的低风险基金,也是后三名基金中惟一的一只老基金。该基金之前的股票配置比例长期维持50%左右,偏重主流行业配置,但在今年二季度之后大幅度减仓。至三季度末,它的股票仓位仅为6.88%,债券仓位达到75.41%,更接近于一只债券型基金。由于股票仓位极低,在本次普涨的行情中,其涨幅那么小也就不奇怪了。该基金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中等偏下的业绩水平,低于市场同类型。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4

关键词:数学模型;养老金入市;风险管控;股票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48

1引言

我国养老金入市,在经过了数年的讨论与评估之后,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养老保障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金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养老金的保值和收益增加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对养老金的投资与利用,是解决养老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养老金入市在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促进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数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风险管控作用。有效利用数学模型,评估养老金入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是促进我国养老金实现合理增值的重要保证。

2数学建模的应用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的符号和表述,通过运算来解释实际问题,由此构建一个数学模型,并接受实践的检测的过程。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从一个定量出发去研究实际问题,这时人们通常在深入展开调查、广泛收集数据、观察事物内部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近年来,社会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数学在经济、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发面发挥了广泛的作用,成为高新技术的代表,并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产生了密切的结合,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数学建模是数学发展过程中,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应用数学技术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也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环节。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需要对相关事物的特征、规律等数据进行详细的收集,再经过抽象、简化,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合乎逻辑的数学结构。数学建模的应用范围十分之广泛,由于它是建构一个模型来对现实问题进行运算得出相应的结构,具有预测的作用,因而在风险管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股票投资中的风险管控:基于数学建模的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促进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人们纷纷购买期货和股票,期待获得较高的收益。在股票市场中,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并存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性的金融市场已经建立,中国的股票市场受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及程度进一步加深,股票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重。在残酷的资本市场中,风险管控是投资者必须要重视的工作。做好风险管控工作,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投资素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以外,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股票市场中的风险做相对精确的预测和判断,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规避风险。

应用数学建模,可以优化股票投资的结构,提高投资者对股票市场走向的判断,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做相应的评估,从而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和结构。目前我国股票投资中的数学模型已经日益成熟与完善,对于完善股票投资市场、帮助投资者有效规避风险、促进金融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4我国养老金入市中数学建模的应用

4.1养老金入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老保障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有效就业人口的增多,我国养老保障基金额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国家对养老金的管控政策一直非常严格,规定除了支付养老保险外,其余部分只能用来购买国债或存入专门账户中。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养老金都处于禁止流通状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这种做法有效确保了养老金的稳定,保证了养老金支付的安全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禁止养老金流入金融市场的做法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稳定固然是好事,但是通货膨胀的风险一直存在,因而养老金的潜在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国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低,是不争的事实。养老金入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养老金入市,意在实现养老金的稳定增值。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养老金入市经验不多,还在摸索着前进。以美国为例,美国的“401K”养老金管理计划,将资金的60%投向了股票,不但有效地促进了股票市场的长期繁荣,也推动了自身市值的有效增加。我国在对养老金的管控上,进行适当的放开,让养老金实现合理增值,才是养老金入市的真正目的所在。

4.2对养老金入市的风险管控:数学模型的应用

积极地利用养老金入市,有效地提高养老金的市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股市具有风险,盲目投资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本节将从风险管控的角度阐述四个常见的数学模型,对其在养老金入市上的应用进行阐述。

4.2.1Black-Letterman模型

Black-Letterman模型于1992年被首次提出,是对均值-方差模型的一种发展和优化,它将投资者的对资产投资比例的观点与回报进行结合,得出对回报的预测,从而帮助投资者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在各项资产中的配比。贝叶斯分析框架在Black-Letterman模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者可以在模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得出自己所需要的分析结果。连续的均值-方差的数据可以让投资者对各个股票的收益情况有大致的把握,为自己的主观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4.2.2VaR模型

VaR模型用来评估在一定时间内投资某一项理财产品或者产品组合时,所可能发生的最大的损失。该模型可以预算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规模以及发生的概率,更加全面地指出了投资中的风险,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风险大小与概率。这种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上手快、便于理解等特点,在风险评估方面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4.2.3波动性模型

该模型是基于数学统计学方法建立起来的,用于测算投资中的收益的波动以及潜在的风险。该模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差与方差。当得知投资的波动性,则可以计算出该收益的波动与风险。比如,养老金的投资市值在1亿元,标准差为3%,则其可能损失的金额在300万。由此不难看出,该模型只是对投资风险进行了一个平均的估算。但对于具体某一个投资品种,还需要结合其他模型进行综合评判。

4.2.4灵敏度模型

灵敏度模式,就是通过对投资市场中的敏感性因子进行估算,得出投资资产的风险的模型。该模型中的参数因子包括股票指数、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利率以及战争等。针对具体不同的投资方向,灵敏度模型的类型也不同。以养老金入市为例,常见的灵敏度类型为贝塔系数,该模型是建立在投资对象与大盘指数的研究上,其绝对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收益幅度与大盘的波动性差异。如果是负值,则表示大盘涨,投资对象的市值却往下跌;大盘指数往下跌,它却往上涨。由此不难看出,通过这个绝对值比以及正负性,可以有效地降低养老金在投资对象上的风险。

4.3数学建模在养老金入市风险管控中的作用

数学模型的应用,为我国养老金入市提供了科学判断依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3.1优化资产配置

股票市场的股票类型复杂,数据量非常之大,要在如此庞杂的股票市场中选择有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合理地分配养老金,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养老金的规模处于缓慢的增长之中,合理地分配养老金,优化资产配置,需要科学的理论依据做支撑。数学模型对股票的分析,能够帮助投资者判断当前的股票市场,并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分析自己有意向的几支股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处理养老金。

4.3.2科学评估风险

高回报、高风险一直是股票市场的两大主要特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股票市场中,对风险的评估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控的过程就是评估风险、认识风险,再到规避风险、防范风险,提高应对能力。数学模型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评估风险。例如VaR模型,就是以科学可靠的风险评估能力而著称。

4.3.3提高决策能力

养老金入市,在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的基础之上,必然要面对比原先大得多的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变幻莫测,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收益与是否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不同的数学模型能够得出不同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去解读股票市场背后所隐藏的信息,科学合理的评估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决策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其所作出的每一决策都是经过了海量的数据收集以及充分的信息论证,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养老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资金安全必须得到可靠的保证。在资本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养老金入市是提高资金投资回报率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我国养老金入市,不是为了抢占股票市场,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社会保障事业服务。做好养老金入市的风险管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模型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为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优化资产配置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相信在依托数学建模技术的基础之上,我国养老金入市之路将越来越畅通,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章.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入市风险预警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

[2]余佳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风险管理与绩效测度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3]王海琳.Black-Litterman模型在中国养老金入市投资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03,(9):119120.

[4]吴奇.养老金入市的风险控制VAR模型的修正[J].上海管理科学,2014,36(2):2934.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5

据统计,2015年初中国股民人数已经突破1亿人,为数众多的股票投资者将股票带入千家万户。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面临新常态导致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广义货币供给M2不断超发,以及即将放开的养老金入市政策,预计中长期流入股市的货币将不断增加,加之现在可以通过手机非常方便地买卖股票,股票与国民的关系必将日趋紧密。但是,多数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认识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事实上,股票投资并不复杂,只要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股票投资策略,普通投资者一样可以表现出色。

一个完整的投资策略由三部分组成:买入――持有――卖出。买入之前需要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做一些研究分析,诸如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公司的业务性质及财务状况和公司的发展前景等等,研究资料从网上都可以获得,研究结果如果令人满意,还须等待合适的价格买入。买入之后要做的就是耐心持有,持有期间应该主动关注公司的经营动态。最后是考虑何时卖出,投资者需要重视对卖出的思考,无论所选股票有多优质,卖出时机才决定一切。此外,投资者还应该具备耐心的品格和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很多投资者抱着赌徒的心态进入股市,妄想股票能够无风险地迅速带来巨大利益,浮躁的市场气氛令耐心成了非常稀缺的优良品格。其实,耐心在成功的投资中无处不在。买入之前需要耐心做些基本的研究,耐心等待股票价格落入合理区域;买入之后需要耐心持有,等待市场验证最初的判断。逆向思维对投资的影响同样重要。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经典《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将其定义为与众不同且更好,我的理解是,遇事先按常规思维去思考,然后从反方向进行思考,再将两种思维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取其优。大部分人都只进行常规思维,而在股票市场上,胜利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逆向思维或许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

如同所有技能一样,向有经验的大师学习是掌握该技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投资选股也不例外。这里要介绍的投资大师是彼得?林奇。彼得?林奇效力于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富达投资集团,在他掌管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1977~1990)实现了高达29%的年均收益率(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年均涨幅是13%),麦哲伦基金的资产也由最初的2000万美元剧增至140亿美元,林奇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第一理财家”。退休之后的林奇与人合著了三本畅销的投资著作,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投资理念和实际交易,立足于为普通中小投资者提供实用的交易策略,这对想要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财富增值的我国投资者大有裨益。

(一)股票研究原则

林奇语出惊人,他认为即使对业余投资者而言,全面深入地研究一家公司也只需要花几个小时即可,股票分析只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被搞得看起来非常神秘莫测,业余投资者因此敬而远之,以致那些在日常消费中非常谨慎的业余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上却非常轻率,只在一念之间就将一生的积蓄都投在了一只根本没有仔细研究过的股票上面,实在令人扼腕。

林奇把买入之前的股票分析分成三个步骤。首先以收益增长情况为依据对公司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资产配置和卖出策略。其次是进行估值分析,根据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判断公司股价是否被高估。最后研究公司未来发展的故事,林奇称此为“最想要了解的事”,投资者必须寻找能够推动公司收益持续增长的动力因素,投资者越能确定这种动力因素究竟何在,就越能够确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在下单买入股票之前,林奇总会沉思两分钟并再次评估如下三个问题:“我对这只股票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公司已经具备哪些条件以取得成功?”“公司的未来发展将面临哪些障碍并如何解决?”只有确信能够明了这些问题并对结果感到满意时,林奇才会真正买入一只股票。

林奇建议在持有期定期核查股票的基本面情况,持有期因人和公司而异,1~3个月均可,核查时必须确定公司是否正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当观察到公司的成熟期来临时,应该弄清楚公司新的发展计划是什么,还要弄清楚这项计划是否真的具有成功的可能性。林奇强调,核查公司时要如同以前根本不了解这家公司一样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

作为投资大师,林奇对卖出股票的见解独树一帜,他坦言,“多年来我学会的一个经验就是,像思考何时购买股票一样思考何时卖出股票。”林奇倾向于把资金永远留在股市里,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把资金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转换,这是典型的选股不选时,因为林奇根据经验认为自己根本无法预测股市的暴跌。关于卖出股票,林奇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如果投资者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初买入一只股票的理由,自然就会清楚地知道何时应该卖出这只股票。

(二)公司分类

前文提到,林奇对股票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对公司进行分类,这里具体介绍林奇的公司分类方法。以收益增长情况为依据,林奇将可行的投资标的公司划分为六种类型,以下对各种类型公司就判定方法和投资建议等进行详细叙述。

第一类是缓慢增长型公司。这种类型的公司通常规模巨大且历史悠久,收益增速接近或略低于GDP增速,并且会定期慷慨地支付股息。投资缓慢增长型股票的目的是获取稳定的股息,所以要核查公司的派息历史。这种股票属于低风险低收益类型,股票价格波动较小,一般只适合大资金,林奇给业余投资者的建议是几乎不要投资这类股票。

第二类是稳定增长型公司。该类型公司最近几年的收益增长速度略高于GDP增速。分析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要点在于估值、多元化经营情况和股价抗跌性。因为收益增长相对稳定,因此应用市盈率指标进行估值是个不错的选择;多元化经营是个美丽的陷阱,这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的收益下降;如果打算长期持有,还应该查看公司股票在股市大跌中的表现。在下单之前,应该重新思考公司当前的市盈率估值是否值得买入,以及哪些因素将推动公司的收益进一步加快增长。稳定增长型股票的投资目标是为了使资金不因闲置而浪费,一旦找到其他类型更好的投资机会,就可以替换掉手中的某只稳定增长型股票。稳定增长型股票的投资风险较低,投资的要点在于时机的选择,如果买入价格不对,即使买入再好的稳定增长型股票都将会是一次失败的投资。

第三类是快速增长型公司。这是林奇最推崇的公司类型。这类公司的规模较小,一般是新成立不久,公司收益的年均增长率能达到30%以上。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处于快速增长行业,相反,低迷行业中的快速增长公司很可能是具有很高投资价值的沙漠之花。在分析快速增长型公司时应该关注以下几点:如果认为某项业务能让公司赚大钱,那首先就应该考察其销售占比;林奇最喜欢平均收益增长率处于20%~25%的公司,对看起来能够保持高于25%的业绩增速的公司十分担心;公司的核心业务已经在一个以上的城市复制了原来成功的经营模式;从地理空间和产品空间考察公司是否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股票市盈率与收益增长率的比值最好不超过1,越小越好;考察公司的扩张速度是在加快还是在放慢。此外还应考察公司的融资情况,快速增长的公司一般都会面临融资问题,最好能了解公司的融资渠道,必要时可打电话询问。在下单之前应该思考自己是否已经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公司将向哪些市场扩张才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关于何时卖出,投资者应该记住不要过早卖出一只好的快速增长型股票,一般的卖出条件包括市盈率过高、成长空间有限、新设分店业绩十分令人失望,以及几位高管辞职加入竞争对手的公司。快速增长型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投资者应该寻找资产负债表良好且又有着实实在在丰厚利润的快速增长型公司。投资这类股票的诀窍是弄清增长期什么时候结束,以及为了分享其增长所付出的买入价格。

第四类是周期型公司。周期型公司是指收入和盈利以一种并非完全可以准确预测却相当有规律地不断上涨和下跌的公司。增长型公司的收益在不断上涨,而周期型公司则是扩张、收缩的不断循环。投资周期型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公司的存货变化和供需平衡情况,市场上新的有力竞争对手的进入则是一个危险信号,而行业周期是周期型公司投资的重难点。在买入公司股票前,投资者应确保已经以产品价格、销量和业务状况为中心思考过公司未来的发展。周期型股票的卖出是个难点,这类股票往往无缘无故就下跌,当观察到公司的存货不断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产品的终端需求在下降,那么就是时候考虑卖出股票了。周期型股票的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比较高,投资中的时机选择至关重要。有些投资者不能辨别周期型股票,买入之后却误当成其他类型股票而长期持有,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林奇建议,在没有充分的行业知识的情况下,一般不要购买周期型股票。

第五类是困境反转型公司。这是一类很特殊的公司,它们已经受到严重打击而一蹶不振并且几乎破产。分析困境反转型公司应该首先考察公司的债务结构,对遭受困境的公司而言,巨额短期借款会再次重创公司,相对来讲,增发股份、发行长期债券更有利于公司渡过难关;其次关注公司的重组情况,弄清公司是准备剥离赔钱子公司还是重振亏损业务;再次可从公司的业务情况入手,观察业务是否正在好转;最后要明确公司是否在削减成本以及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在下单之前应该再次明确公司是否已经开始努力拯救自身命运,到目前为止公司的重整计划是否已经取得了成效。当公司转危为安,所有重大困难均已得到解决,就是时候考虑卖出了。这类股票的风险和收益都很高,并且有一个重要特点:在所有类型股票中,困境反转型股票的上涨和下跌与整个股市的关联度最低。稍经研究便可发现,困境反转型股票对林奇投资生涯的业绩贡献非常之大。

第六类是隐蔽资产型公司。这类公司拥有只有少数投资者注意到的价值非凡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是金属、石油或者土地。投资隐蔽资产型股票需要辨析隐蔽资产的种类及其真实价值,关注债务情况对公司资产的影响,还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袭击并购者。在下单之前,投资者应该再次确认自己已经非常清楚公司隐蔽资产的确切价值。隐蔽资产型股票的卖出时机难以把握,林奇建议投资者等待袭击并购者。投资此类股票要求投资者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着实际的了解,这对投资者有着较高要求。

三、向彼得?林奇学习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6

沃伦.巴菲特,是股票投资的佼佼者,1930年出生在奥马哈,这是美国一个投机盛行、动荡不安的地区,也许正是这座小城的气息,赋予了巴菲特敏锐的神经、独特的视角,尤其在对股票投资的研究上,多年专注,成就了其良好的投机心态和投资手段。他坚定奉行简单、聚焦的投资理念,以经营企业的心态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亲手缔造了财富王国,书写了从100美元到720亿美元的财富神话。在2009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首富是沃伦·巴菲特,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一直坚信我一定会富有,对此我从未怀疑过”。他坚定奉行简单明了的理念,忍耐坚守,同时聚焦重点,他的投资观念无疑值得广大投资者领悟、学习、践行。在投资行业,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坚持不懈,当足够专注时才有可能赢取成功。财富不可复制,别人获取财富的经历我们也无法完全效仿,因为,一次成功的投资过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然而优秀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方法是应该积极学习,并善于运的。纵观巴菲特的财富增值过程可以看出,在股市行情大好,大多数股民都表现的贪婪时,巴菲特反倒会十分谨慎,甚至是恐惧的;而当股市低迷,大多数投资者谨慎恐惧时,他却要大刀阔斧地操作交易了。这样的理念,充满了对人心过得深刻理解,同时,能够克服人性弱点。根据巴菲特的理念,在投资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切不可盲目从众,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并且敢于尝试,把握对“贪婪”和“恐惧”的节奏。当然,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也很难严格执行、真正做到。当市场上升时,几乎每天都在上升,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舍得卖掉自己的股份,以谋取更大收益;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继续购买股票,这实际上是巴菲特说,“缺乏机构的执法,这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并不在固定的时间发生,而我们无法预测他们所造成的市场混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感染程度。这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会到来,如果你有一份在管理中的出色表现的公司,控股的时间可能是永久。

2 彼得·林奇的投资哲学

美国的传奇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全球最佳选股者,一直以来都认为,哲学、历史领域优秀的人比学习金融和贸易的统计更适合投资,因为哲学是世界观的方法论,而统计只是一个机械重复的数据基础。他的投资哲学是: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资本市场即将发生什么;投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赌博行为;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投资工具;价值投资的要义在于,对股票背后的企业内在价值和发展预期充分了解并充满信心,优质企业的价值,终结会体现在其股票价格上,价值投资在于长期持有,以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在资本的投资中,方法得当,会赢得杠杆式的投资回报。哲学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家系统全面、更加敏锐理性,帮助投资者汲取经验。林奇认为,投资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是正确认识事实,可以把投资看作是对世界的股权投资;二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可以作为股票投资的方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不可或缺的。

3 乔治·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索罗斯,他传奇的投资经历让他显得异常神秘,神秘的甚至很少有投资者敢于借鉴他的投资理念。即便你去琢磨他的投资理念,也未必能研究透彻。他是哲学家中最成功的金融投资家,是金融投资家中最有成就的哲学家。他的文字一直是难以捉摸,在《超越金融一一索罗斯的哲学》一书中,索罗斯以简洁的风格总结他的投资哲学思考—不确定性原理、在金融市场中的反身性理论、开放社会的概念。他认为这三个理论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和一个有争议的慈善家,索罗斯认为,股票市场就像一个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适用,所以投资必须稳准狠;人类的世界观本就存在缺陷,每一个人都具有人性弱点,所以,任何一个经济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环节,而这一环节往往被隐藏的很好以至于最为难发现和攻克;羊群效应是帮助投机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这一效应,或者效应微弱,那投机绝对很难实现;投资的假设前提是市场总是错的,我们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是市场不合理、不成熟和混乱无序,根据规避和纠正偏差的过程中实现的投资利润。

4 威廉.江恩的投资哲学

江恩是是二十世纪成功的投资家之一,他从一个投机者开始,成长为一位成功的投资者,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充满智慧。他利用古代数学和宗教,以天文学和几何学为基础,研究投资,赚取到了当时巨大的财富。此外,他交易时间和买卖价格完美结合,提出了全新理论,受到后来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江恩投资理论的核心是,在表面看上去混乱的市场中,构建严格的交易秩序。由其创造的“江恩线”、“江恩时间法则”“江恩价格法则”等,都可用来预测股票价格合适回调,又会回调到什么位置。江恩的投资理念比较特别,在金融市场上也有较大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价格的判断中,其理念明显具有优势。

5 伯纳德.巴鲁克的投资哲学

巴鲁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在征服了华尔街之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纽伯格说:“巴鲁克是最能够把握住好时机的投资者”。巴鲁克的投资哲学是:人性是投资过程中必须时刻考虑的因素,绝不贪婪;任何所谓的内部消息、特殊信息都要提高警惕:绝不强求每一次交易都能做到完美的低买高卖;第一时间接受损失的事实并坚决及时止损;投资股票要求质精而非量多,股票有几只便可,关键是专注、投入研究和坚持;要做善于总结和定期估值的投资者;投资要给自己留后路,切不可把资本全部注入股市;要研究和坚守自己熟悉并敏感的行业板块。

6 是川银藏的投资哲学

是川银藏是日本著名的股票投资大师,在日本投资界被称为“股市之神”,他早在30岁时就露出锋芒。他早期以70日元做本钱入市,然后令人惊讶地获得了超过一百倍的投资回报,这在当时的金融投资界惊艳四座。仅仅依靠投资股票,他的个人所得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列日本全国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即使是在他82岁高龄的那一年,他仍旧能够赚取数百亿日元,他十拿九稳的判断力是惊人的。他一直以来都能准确的预测经济形势和股市行情,这种能力的确非一般人可以达到。当然,成功都不是简单偶然到必然的过程,是川银藏先生有着异于常人的投资哲学,他的哲学理念或许值得所有金融从业者学习,他投资经验更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他认为,投资股票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兔子因为太过自信、太骄傲,认为自己一定能胜利,所以才会失败。而乌龟却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躁,反而最终赢得胜利。他认为,投资人应该学习乌龟的心境,细心观察,谨慎交易。是川的投资理念是:要长期持有发展前景好、上升空间大、但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关注道德潜力股;不要太乐观太自信,不要轻易相信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做股票投资要用自有资金操作;每天都要关注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化,自己狠下功夫研究。是川银藏的“投资五原则”是:首先,选择股票不能听信推荐,而是要自己去努力学习分析、选择;其次,要能够预测经济变化;第三,每只股票都有其应有的实质价格,股票价格一旦超过其应有的水平,避免追高;第四,企业业绩和实力决定股票价格,庄家硬做的股票,中小散户坚决勿碰;第五,收益与风险从来都并存,股票投资,需要心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