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创业基本原则

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文1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2-0158-01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需求,中国需要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而“智造强国”需要大量人才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智造产业的发展。下面将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例进行探讨。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时展的需要

(一)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原则,并努力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也正是互联网的发展新业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二)行业和技术发展需求

信息社会和数字社会已经到来,信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层出不穷。

(三)教育和人才培养本身发展需求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進人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为某种职业和生产劳动培养从业人员时,同样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界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高职教育开设较早的一个专业,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知识,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施工技术、网络系统管理和网络应用开发能力。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集中在“建网”“管网”“用网”方面。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时代需要创新创业人才,在明确了网络专业创新人才规格后,需要在高职教育中逐渐去落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行动。下面探讨一下网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具体培养途径。

1.建立覆盖专业群的创新中心。

2.构建学校与企业间教师流通机制。

3.借助竞赛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4.打造面向市场服务的应用研究平台。

5.创建创新创业外部扶持环境。

总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关系社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一项重要工程,必须从学校就要开始抓起。高职院校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逐步落实培养途径,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创新中心入手,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发展需求,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并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学校、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创新创业的环境才能不断好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波,周朋红.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1):24-26. 

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文2

美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基于知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显示美国13所研究型大学的理工创业教育经验,可以得出美国一流理工科大学在创业教育模式方面的共同经验:

1.坚持学术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原则。理工科高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能力,将研究方向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研究就有了针对性,成果也更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美国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就是:学术性和实用性、企业与高等学校、理论创新和实践培养均紧密结合。”

2.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当今社会最紧缺的是服务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的使命就是把科学研究推广到实践应用中。这种模式的创业教育往往在经济类或者管理类的学院(系)成立创业中心,把全校范围内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技术门类的学生吸引过来。这种模式在保证理工科专业优势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创业的针对性。

3“.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协调发展。“聚焦模式”是带有精英教育刻痕的创业教育模式,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创业教育机会,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辐射模式”是一种学校层面负责的创业教育模式,不仅为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还鼓励教师参与创业。“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相结合是美国理工科大学将创业教育和普适的创业教育密切联系的体现。

4.创业教育的开放性和信息化。开放性与信息化是美国理工科大学的普遍经验。开放性是指创业教育要开门办学,体现创业教育从体系设计、实施到评价的全部环节。信息化是将创业教育与其他资源相整合,如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孵化器和创业园科技园、施教者和受教者等,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咨询服务。开放性和信息化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资源与外界建立了密切联系。

二、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料研究,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已经将创业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与此不对应的是,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将来走上社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对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本身并不认同。与此同时,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还作为职业发展课的分支,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要有区别。“理工科从事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专门从事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其中的绝大多数教师未曾有过创业的经历,也不懂创业的精髓,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简单、[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差异。文章借鉴发达国家缺乏教学互动,既降低了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师资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成效,只简单地照本宣科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需要。

3.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创业活动,理工科大学生多依靠其创新作品,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应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应占到较大的比重,但由于资金、设备等原因,实践教学往往受到限制。在不同层次的创业计划大赛中,为比赛而比赛的想法占了相当比重,使创业大赛偏离了本来的轨道。同时,应该加强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但是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事业单位少之又少,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形成。

4.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理工科专业的学院较为繁重,成绩的好坏是决定出国、考研、升学和就业等毕业生出路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人文社科类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将精力大多投放在学习、考试和实验上,没有时间去接触、了解、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精神,加上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够,缺乏对社会深入的了解,影响了他们进行创业的原动力。

三、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发挥理工科特长,坚持“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发挥学科特色,将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和强烈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大创业观”,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培养产品开发型、技术服务型的创业者和各领域开拓创新的实践者,形成富有理工科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1.树立创业教育全新理念。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文化,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还需要大学也成为创业型机构。因此高校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学校的重要意义,提高创业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创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不能急功近利,应立足长远。”即使学生不能一毕业就创业成功,创业意识的增强、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经验的积累和创业心理的准备对学生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对理工科高校来说,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施通识教育,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要注重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组织保障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主体,以教育和实践体系为两翼,完善三园创业平台(孵化园、转化园、创业园)。

2.完善创业教育“三段式”模式。通过普惠式、精英式和典型式的三段式教育,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普惠式教育是对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了解基本创业的基本情况;精英式教育对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培训,增强其创业技能;典型教育帮助和支持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努力培育创业成功的典型。

3.建立专兼职相结合师资队伍。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来源于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富有实战经验的导师极为匮乏。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创业师资建设:

(1)将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的授课水平和实战化指导水平,还可通过研讨会、创业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2)鼓励专业教师将创业知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自身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积极吸纳社会创业教育力量,美国创业教育绝大部分师资来源于社会各领域聘请的创业导师。

4.设立分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理工科大学生专而不博,大多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得非常精确,但是对除专业以外的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他们技术功底深厚,有能力自主开发产品,但是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应采取“文理工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学习创业知识,为创业夯实基础。

5.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要积极组织理工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成立创业俱乐部和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业沙龙和创业典型报告会,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素养。“依托理工科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转化基地和创业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相关场所,为其解读相关政策并进行辅导,促进大学生以技术创新带动创业。”

6.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实践基地,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等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和能力。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利用基地先进的设备、优越的条件、高端的平台,帮助大学生体验和实施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生产直至包装上市、商业运作等创业活动全过程,为学生创业提供职场环境和实践操作经验。

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文3

关键词: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48-01

一、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研32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1251名大学生、18家市人保局、322家企业,发现对于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很重要作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功能。

在32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中,28家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兼具培训功能,占87.5%;4家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占12.5%。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包括创业技术课程,而且包括创业教育文化课、活动课、拓展课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分立课程。这1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都设有创业孵化场地,但是只有牌子,没有实际运营。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的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面就是若干家公司在实际运营,孵化程度比较好的公司已经开始雇佣在校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资金、个人能力、技术、兴趣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资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6.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个人能力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技术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7%;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兴趣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5%。

3.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创业精神、风险承担倾向、吃苦耐劳、诚信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创业精神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5.7%;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风险承担倾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8.8%;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2.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诚信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8%;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5%。

4.政府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作用十分重大,但是也存在支持大学生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4.2%;认为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2.9%;认为服务不到位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9.7%;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

5.高校响应政府倡导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但是也存在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经费不足、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5.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费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2%;认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1.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的占;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9.2%。

6.企业对于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等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研,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58.9%;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5.3%;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占调研总人数的14.4%;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1.4%。

二、对策

1.整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中心所辖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直接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2)为创新创业实战提供实战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模拟公司实训室、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室、网上创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通过创造创业活动的仿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从企业创办到经营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使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

(3)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场所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为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定期举办校园创业大集,校园小推车创业活动,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校园的实践机会。

2.新建多功能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结合创业导师制度,开展创业咨询服务,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包括创业成功的校友,对在校的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贯穿创业过程暨企业发展的始终;使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创业方案付诸实践,创办的企业或实施的项目健康发展。

(2)提供创业教育培训

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培训专家由“企业家创业导师团”成员担任。

(3)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

举办、承办、参加各类全国性、全省性、全院性大学生创业比赛,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特别是通过向在校学生征集创业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兴趣,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

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文4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校;就业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编号:JYZX201305)的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7日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培养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其次,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

二、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水平,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是全球高等教育的重点。创业的意识、创业的素质和创业的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十报告就特别强调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知识力度。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加强。2013年全国有699万大学毕业生,2014年为727万,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就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要求是在国务院或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高校毕业生工作当中来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

三、国内大学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目前全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形式:大体涉及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大学生科技园等部门,基本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目前开展较早及较好的学校有:中南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

(一)中南大学(国内创业教育典型高校):中国大学生创业网。中南大学2002年创建全国首家大学生创业综合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2003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学校;2006年引进国际劳工组织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2008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学分,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中南大学是教育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和“创业实训试点单位”,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长单位。2010年“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二)武汉大学:“三创”教育新模式。武汉大学推出“三创”教育模式,即用“创造、创新、创业”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切实推进武汉大学本科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武汉大学打破原体系、学科与专业壁垒,加强学院间联合办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确立了“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教学、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针,探索“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形成“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分类教育与能力培养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学校设立8个创业教育必修学分,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台中,在学校本科教学的通识教育的必修、选修与专业教育的通识与选修的两个平台上全方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立了“创业实验班(创业培训通识选修课程班)-初级孵化器(大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高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三个基点联动教学机制。

(四)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湖南大学在国内高校中较早进行了公益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基于集群的“公益助学+就业+创业”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和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构建了“公益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由教学体系、研究体系、实践体系等多个模块组成。培养方案应当依据“尊重个性、阶梯培养、柔性嵌入”的原则、将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嵌入日常专业教学计划当中,将公益创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课程整合一起,构建公益创业教学、研究、实践等多个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集群式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形式多样,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目的。一种是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一种是以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一批创业人才,开创一批创业企业,促进大学生就业。综合考虑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特点和资源情况,全校模式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一般本科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通常是选修课和团委主导的“挑战杯”等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针对全校开展的创业课尚未形成长期和稳定的管理机制。创业教育在一般本科大学实施重在形成一个具有创新氛围和创业特色的校园环境。此外,创业教育课程要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

四、如何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此项工作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差距,在个别高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对校内外各种资源的协同整合有差距,仅靠一个教研室,一个教学团队来担当工作肯定是不行的。对创业教育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业融入有差距。创业教育不是说开一门课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把这个教育融入专业教学。

(二)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

1、科学把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机会。

2、科学把握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进行开展;注重引导:引导学生理解创业与之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结学校特色分类、分层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善于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能力。

3、科学改进教学方法。要遵循创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注重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倡导项目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好创业教育的主要环节

1、领导重视是关键环节。具体做好三纳入: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四统筹:一统筹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业教育;二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考试;三统筹科技、学工、教学、团委;四统筹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

2、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有机的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形成以创业基础为核心课程、若干选修课程及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创业课程体系。

3、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首先是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这个包括专业课也包括创业基础课,还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比如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项目的设计、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有条件还要支持学生创办创业方面的设计。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首先要足额的配备配强配好,要坚持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的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的科研需要核定专任教师的编制,配足配强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与此同时还要鼓励高校制定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相关行业企业的优秀精英的管理人才企业家到学校兼职和挂职,鼓励我们的专任教师到企业去兼职和挂职。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文兵.探索创业教育模式,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文5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05-02

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自2010年进入教务处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与本科实践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在长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了管理观念上的三个转变,即从创新创业管理转向创新创业教育,从关注学生创新成果转向关注学生个人成长,从关注项目实践转向关注社会公益。现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搭建创新实践大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相关背景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起源于美国,早在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就制定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推出了“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SURF)”,之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实施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URAP)”。国内高校起步较晚,1996年清华大学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RT)”,1998年浙江大学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全国大部分高校从2000年后开始大规模实施科研训练计划,我校在2006年开始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2007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重点高校试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国创计划,之后全面铺开实施。“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该项目,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将原来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将项目类型拓展为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目前已在全国117所部委直属高校和751所地方所属高校全面实施,参与学生二十余万,投入经费十几亿元。

二、我校计划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调查

我校自2006年至今已开展到第9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2007年开始开展的国家层面的国创项目,也已经开展了8期;省级层面的省创项目今年正式启动,并成功立项。截止目前,我校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3800余项,累计投入经费1500余万元,超过20000名本科生直接参加了这些项目。为了验证项目广泛开展的效果并为后期工作提供指导,今年5月,我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的同学和指导教师进行了随机问卷抽样调查。

首先,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对370名参与项目的本科生进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欢迎度、满意度、受益度的调查。绝大多数同学表示通过参加项目,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掌握科研技能方面,66%以上的被调查同学认为自己观察、收集、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文献检索、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问题确认与解决能力方面,73%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受益程度很大;在个体、团队工作能力提升方面,77%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的受益程度很大;在沟通交流表达能力方面,76%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在口语交流、书面交流、电子和多媒体交流、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方面受益很大;但是在自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及未来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好多同学仍然不是很自信,认为受益很大的比例才达到40%、43%和46%。综上可知,尽管学生在绝大部分的能力提升上取得很大的受益,但在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的必要性。

其次,通过发放书面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了20名指导老师对项目的调查。针对指导老师对学生参加SRTP项目受益度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和学生问卷相同的内容,分别从了解掌握科研手段,分析与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科研能力提升与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学生的绝大多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此结果和学生的数据基本一致,其中了解掌握科研手段受益提升最为明显,81%的指导老师认为学生受益最明显的是文献阅读、理解、表达、写作的能力,观察、收集、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而最不足的是自主科研能力和未来职业规划能力,自主科研能力只有49.33%,未来职业规划能力为55.26%。可见老师和学生的评判基本一致。

我们还从丰富研究资源、增加人才培养经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三个方面对指导老师的受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指导老师的受益情况明显偏低,认为受益很大的比例分别为25%、55%和20%,三个类别的受益度排序为:增加人才培养经历>丰富研究资源>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导师在项目指导中更偏重于人才培养。

三、关于我校计划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思考一:提升项目的研究性,强化教学科研互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堂课的融贯

我们应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培养,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做好第一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兴趣为驱动、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重视研究过程。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性,且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第一课堂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同时将创新创业训练内容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引导反哺教学类的项目研发,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适性、基础性和全员性;另一方面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区”,探索建立一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培优性、竞争性和实验性,实现两种培养模式的功能区分和错位发展,从而形成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体系的优势和特色,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提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质量。

(二)思考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教结合,搭建多模式的“校―企―研”大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拓展合作模式,一方面建立企业导师库,邀请优秀企业家来我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系列讲座或者聘请企业优秀人员担任我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校外讲师;另一方面将企业需求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真刀实枪的企业需求类项目训练;再有,在创业扶持、创业资金扶持等方面引入企业资源,拓展大学生创业孵化渠道。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强调人才培养与科研的统一性。提倡科教结合,强调实训培养,使学生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运用和检验他们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研素质和学术道德,把最新科教成果和实践训练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研训练为重点,注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社会价值,做好选题规划,在“校―企―研”大平台上整体提高项目的研究性和实践性,提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质量。

(三)思考三:加强资源共享,推动多元交流,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搭建了系列软硬件平台,不仅在三食堂三楼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供项目组交流研讨展示成果,而且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17个高水平、辐射广、出成果的,体现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学校每年举办国创、省创和校级SRTP项目的中期检查答辩会、结题答辩会、优秀项目评选答辩会,让同学交流项目参与过程中的体会;还开展科研训练项目相关讲座,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项目的申报、开展步骤;再者,举办我的科创之路征文竞赛,在全校范围营造了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激发了广大同学关注科研训练、参与科研训练的热情。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建立集项目管理、项目监控和教师学生互相交流于一体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举行创新创业活动展示宣传周,举办集项目展示、经验交流、工作研讨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从而在交大形成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让科创育人、实践育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思考四:激发主体意识,关注个人成长,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大学生作为计划实施的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和受益者。通过参加这些实验项目,一方面可以培养其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提高其在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与同学、老师或者与项目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作为科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求真务实、吃苦耐劳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指导老师是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参与项目的题目很大部分是由指导教师提供或者是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分解的子课题,即使是学生自拟题目,也需要指导教师从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给予论证方能实施。因此,教师在整个科研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创造性的指导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和指导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体要素,他们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这两个要素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结合的持久性直接关系到国创实验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完成效果。学校和学院作为管理者应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综合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配套的激励政策,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空间和广阔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2]蔡志奇,黄晓珩.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J].高教论坛,2013,(8):38-40.

创新创业基本原则范文6

近年来,学校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稳步增多,通过增设专项基金,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用于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我校有72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由此可见广大师生的积极热情。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训是中医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一,中医药文化流传千年,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博大精深。现代中医理论早已发展为用数学、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中医学所涉及的人体生命活动、脏象、病症规律加以解释。特别是系统科学、运筹学、数理统计、模糊数学、标准分析等新理论的发展,不仅为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算法,也为科学技术各领域间架设了横向联系的桥梁。这些都与中医药学基本原则和认知方法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不但拉长了中医药学的纵深还与多领域多学科相结合,拓宽了中医药学的社科领域研究以及临床疗效等辐射范围。第二,坚持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校评价教学体系建设与科研水平的主要指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我校作为一所正在从单一教学型高校朝教学与科研并重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校领导在构建学校前进思路与体系时非常重视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论是在顶层设计上还是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教学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让师生们感觉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引路者与增长剂。让师生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我学习。第三,资源整合,建立激励体系。创新活动是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知识水平为基石,将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拓展创新、发扬光大。西方学者有关激励理论中内容虽有差异但是都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能力为目的,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前提,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在实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激励模式的确定,激励手段的选取,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至关重要。应重视传统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这两种手段。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受到激励后会在心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对自己获奖行为记忆深刻。而经过多次激励重复,能产生积极心理动力定型,可以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化,养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成功规划与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来,从以往的较为单一教职工为科研主导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以教职工为主,学生为辅的科研模式。更加注重结合我校现有资源,突出中医药文化。在立项之初注重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以引导辅助,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共同完成项目的协作模式。第四,健全相关制度管理办法。我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旨在进一步明确全体人员的分工,细化工作内容与形式,明确成员组个人目标。我校从2012年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以来,学校坚持以力争申报精品项目为目标,坚持安全、质量、进度并重,同时切实履行基本项目审核程序,实施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并邀请各方专家人员在项目策划阶段对可行性、阶段性指标、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指导。在项目实施阶段对项目实施方案、团队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咨询辅导。从科学管理方法出发,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必将进一步有力推进项目规范、有序完成。第五,综合评价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评价。学校一直以来把培养学生创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一直以来力图深化教学改革,围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培养。对人才的宏微观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以团委为主,各学院之间配合,定期开展各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综合评价量化方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学生评价体系紧密挂钩,主要体现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突出强调须有自己特定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所在,强调师生之间、项目组成员之间对彼此细化分工后的表现进行评定与提出问题。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强调多元化,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注重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科学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学校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课改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能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对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

3实际面临问题与挑战

第一,一些激励制度流于形式。例如,学生只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否取得实效、不管结题情况如何、不管经费使用等情况都可加分,由于相应的监管手段与方法不健全,会导致各环节出现虚报或多加分的情况。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加分敷衍参加活动,变成为了创新创业而盲目投标,不从实际经验与知识体系结构、兴趣专长入手。导致大量课题在立项之后,毫无进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失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意义初衷。第二,创新机制不足。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亦服从这一论断。在当今,名目繁多的“创新”确实给人以应接不暇之势,但具体分析起来,大多只有治其标而不治其本的功效。到底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立优化的帮扶手段,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量身定做实施方案等方法。机制创新,必须标本兼治,在封闭性的状态下自我革新,只能是事倍功半。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