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引言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生对课堂的感受大多是枯燥和乏味,一成不变的讲解式课堂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再加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课堂环节以及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语文课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单纯的记忆、背诵学习方式导致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记忆、背诵,而这种方式衍变成为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所进行的死记硬背,对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大都是这种方式,在出题考核时开率更多的往往也是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对文章进行深入和正确的理解,在学习语文时感到枯燥和乏味。[1]

2.教师的教导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选择追求教学速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让一个阅读能力较好一些的学生同学进行范读,然后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进行讲解,再分段的对文章进行剖析,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境,最后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记忆和背诵,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都要进行更新和改进。[2]

3.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

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往往都是课堂的主体,整堂课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在被动接收知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很多学生都会对教师的讲解似懂非懂,听的迷糊,对于整堂课的重点和关键点都无法进行准确的掌握。还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理解教师讲解真正的意思,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很多学生对不懂的地方不敢问,在教师询问学习情况时又不敢说不懂。

二、優化和解决当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问题有效策略

1.尽量引导学生理解性的记忆语文知识

在应试教育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大环境下,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知识,以应付考试。特别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讲,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记忆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对小学教育提出减负的口号提出至今依然只停留在表面,许多学生家长主观意识中依然存在学生没有课后作业是不正常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知识确实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比如一些优秀的文章段落和古诗词等,教师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强行背诵和记忆。当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时,教师就应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和背诵知识,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内化语文知识、文章段落中的词语和语句含义、古诗词内涵大意的基础上再展开语文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一定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大大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并且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2.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好奇心理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和开发语文教材内容打造较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精心做好课前导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古诗可以让生活浪漫多彩可以带给我们古代战争真实的情感体验,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一首边塞诗’,首先通过这样的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接下来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古代战争的真实情境,学生在直接的感官刺激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并会思考和平的美好,更加珍惜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教育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涵,当学生对古诗词每一句的词语和诗句内涵都做到理解和内化后,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很轻松的记忆和背诵下这首诗,从而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2

体育教学策略的含义

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2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及其特征

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学策略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在研究体育教学策略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策略的本质特征和内涵,这是研究体育教学策略的逻辑起点。体育教学策略的特征有:第一,综合性;第二,操作性;第三,目标指向性;第四,变更性;第五,;第六,层次性。

1.3 体育教学策略的结构

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开放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可操作部分包括教学的方法、程序、组织形式、媒介等要素。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征,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它的结构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1.4 排球教学中,教学策略的类型

1.4.1“.指导发现式”教学策略

在排球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语”的方式,对所授内容的教材进行改造,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自行解决问题,同时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和分析的直观感知材料。

1.4.2“.程序式”教学策略。

在排球教学中,将所授教学内容根据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分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小步子”,使之成为便于学习的逻辑序列,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估信息反馈系统。

1.4.3“.掌握学习式”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初始测试结果,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然后根据分类体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教学的开始过程中和教学结束时,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

1.4.4“.问题式”教学策略。

排球教学中解决学习问题的五个步骤是:感觉疑难―确定疑难―提出可能的答案―考虑各种结果―选择一种解决方法。

1.4.5“.案例式”教学策略。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归纳出要掌握的有关知识和要求,然后练习,最后达到掌握的目的。

1.4.6“合作学习式”教学策略。

排球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式”教学策略,是根据社会学的理论,以“学生分组―小组的学习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为主线,主张教学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提倡“乐学”,注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教学中根据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若干个小组,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结成“伙伴”,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优生帮助差生,学习排球的教学内容,使学习成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 六种合作学习方式、区别特征及其效果

2.1.游戏竞赛法(以下简称TGT,迪里斯,1980)。

学生分成4至5人一组,教师对某一学习单元先作初步的讲解,然后将练习作业给每个学习小组。小组同学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接着开展竞赛性小组游戏。TGT的主要特点是竞赛公平,形式生动,学习快生和慢生都有希望得到成功。

2.2成绩分阵法(以下简称STAD,斯莱文,1980)。

学生分成4或5人一组,先由教师讲解或介绍新教材,并对练习作业适当给予提示,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做练习作业,其间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帮互学、互查互问等)。当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掌握之后,参加25分钟的小测验。同学之间参加测验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教师根据学生以往测验的成绩指定某些人完成某一类别的测验,另一些人完成另一类别的测验。STAD的重要特点是其高度结构化的教学程序,即每周两次实施以下循环活动:40分钟讲解或讨论、40分钟练习作业、20分钟小测验。

2.3.切块拼接法(以下简称Jig,阿朗逊,1978)。

学生分成5至6人一组。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是相同的(总任务),但各小组中的每个人的学习任务却是不同的(次任务),只需要完成分配给他的那一部分任务。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各小组中接受相同次任务的成员组成相应的“专家组”,共同讨论体会、交流看法。一旦掌握了次任务后,“专家组”即行解散,各人回到所属学习小组中,按总任务的顺序依次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循此,切块的学习次任务由全组同学拼接成完整的总任务。

2.4.切块拼接法修正型(以下简称Jig一Ⅱ,斯莱文,1978)。

它对Jig作了两大改进。首先,要求全体同学都先了解总任务,但集中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分配给他的次任务,这样保证了每个同学能既观整体,又精局部。第二,引入了STAD测验计分方法,鼓励小组间竞争,鼓励个人不断超越白我。经过以上改进,任务关联性有所降低,但奖励关联性却大大提高了。

2.5.小组探索法(以下简称GI,谢伦,1976)。

学生分成2至6人一组,通过小组探索,讨论、收集材料等途径开展合作学习。其基本程序是:先由教师根据各个小组不同的情况提供有关的学习课题,由小组将课题再分解成不同的次课题落实在每个成员身上。小组通过合作活动收集资料,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协同准备向全班汇报或呈现学习结果。最后教师或学生自己就各小组对全班的贡献作出评价。GI在挥学生自主性方面尤其突出,任务关联性也很强,但只强调对整个小组的成就作出评价或奖励,并不涉及个人。

2.6.共同学习法(以下简称LT,约翰逊兄弟,1976)。

学生分成4至5人一组,小组成员共同承诺学习目标,个人之间的竞争减少到最低程度。每个小组只完成一种结果或一件产品,各个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评价以小组活动水平及效果为依据,根据小组平均分计算个人成绩。GI与LT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3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策略的实质就是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的整体的可调整的预先谋划过程。体育教学策略的建构必须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是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三种取向。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体育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没有得到相应发展。这是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需要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体育教师拥有教学策略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策略出发,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体育教学策略,试图建构一种合理的体育教学策略框架,并为体育教学行为提供一些建议。

一、体育教学策略的内涵

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中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概括性思考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的预先谋划。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学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于体育学科的教学策略。依据对教学策略的界定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策略可以定义为:在体育教学实施中进行系统决策活动的动态过程,是通过概括地思考对体育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的整体性预先谋划,是根据体育教育规律,作为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需要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对多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合,并随体育教学情境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学习方式——体育教学策略的学习论基础

与传统的他主学习、接受学习、个体学习相对应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学习研究的重要主题。倡导执行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第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第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结合自主学习的定义,可以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如下:第一,能动性。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第二,独立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第三,有效性。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达到最优化的学习。第四,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而是介于绝对自主或绝对他主两极之间的,如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由自己来决定。

(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概念,还是国外学者提出的相关概念,本质上都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从过程上讲,它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借助教师或他人呈现问题、讲解问题、得出答案的问题解决过程相对。概括言之,研究性学习也就是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学习方式。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够改善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习得团体规范、形成社会交往技能,建立起一种友爱、合作的人际关系。根据前面对三种学习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作为j种学习方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地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研究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群体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三种学习形式强调不同的侧重点,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

三、体育教学策略的建构

21世纪是以知识创建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我国传统的以“选拔、甄别”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正在逐渐向“着眼于发展”的素质教育转移,在此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成为必然。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只是素质教育本质性的教学观念,并不能构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进入教学的前提是以教学策略为中介通过教学实践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中。对于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必须围绕着学生的学去工作,通过学生真正的内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使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这i种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学习方式,作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解释,以及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三种取向。

(一)实施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体系

1.内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生,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立处理和运用体育信息、体育资源的能力,建构完整人格。

2.意义。终身体育的观念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终身体育锻炼身体和生活娱乐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有必要学会体育学习以便在终身体育提供的种种机会和条件中受益。因此,教会学生体育学习,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能力,是时代赋予学校体育教育的使命。

3.原则。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形式上的选择,赋予学生相应的权利,并使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

4.方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选择,给予自学的机会,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异步指导。具体来说:(1)给予学生自学机会。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前提之下,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做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这种先学先练是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直接制约教师的教授。同时,也只有教师的教授从学生的自学情况出发,学生才能真正重视先学先练的机会。(2)指导自学方法。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学法指导:第一,一般性体育学法指导。包括观察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模仿的方法、练习的方法等等。指导一般性体育学习方法常常是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和学生具体身体活动中,以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第二,结合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包括针对课堂内容中如何确定自学目标,如何独立学习(独立观察、独立练习、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等),如何展现学习结果,如何接受评价。第三,结合具体项目的学法指导。把不同项目的不同学法归类概括,系统化结构化地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迁移能力。(3)异步教学。在学生先学先练的基础之上教师进行教授,学生自学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差异,使教师更容易发现、照顾学生的差异,从而便于教师采用异步教学。异步教学主要按照学生的差异分层,在教学目标、要求、指导、考核等方面采取区别对待。

5.注意问题。在放权自学和教师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差异。只有承认差异、认识差异、针对差异的体育教学才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而差异教学也是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必要指导实现的。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体系

1.内涵。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教材中或生活中的未知因素,通过“问、思、学、练”等方式,获得体育知识,增长体育能力,同时发展选择信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意义。从人才的角度看,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是人才的重要素质。站在时展与未来社会进步的高度思考,教育改革就要从培养人才“关键能力”的角度出发。所谓关键能力,指选择信息的能力、主体性探索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可见,研究能力在人才能力结构中是关键能力中的关键,通过研究性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符合现代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的。

3.原则。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运动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依托,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通过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

4.方法。从体育运动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情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搜集处理信息、身体实践练习、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发展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具体来说:(1)创设合理、科学的情景。通过启发诱导,在现有条件下,以经过选择的教学内容为基本探索内容,将学生自身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纳入到研究问题,达到问题本身具有真实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讨论、研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尝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研究能力。第一,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资料、设计方案、亲身实践、交流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和体育研究方法,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收集、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帮助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围绕研究主题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来设计方案。第三,培养实践体验的能力。研究性体育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身体活动,也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体育运动实践,才能检验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和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勤于实践、积极活动、大胆尝试促进体育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经过亲身活动体验后,要根据体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研究的情况,归纳和概括要点和要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质,找出体育活动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体验、感悟上升到理性认识,寻求出解决该类问题的规律。

5.注意问题。研究性体育学习是一种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特征的体育学习方式,需要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加体育活动实践体验体育学习,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各方面知识、经验、技能解决自身的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施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体系

1.内涵。在体育教学中借助体育活动团队的形式,以小组为形式,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配合共同学习,发展个体的体育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意义。交往是作为个体的人生活与学习的基本方式,个体在交往中可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实现社会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已进入了全球化信息时代,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交往社会。无论从个体发展还是从社会进步来看,人必须把交流、合作作为生活与学习的方式,共享交往中的丰富资源,实现自我完善和对生存状况的改善。因此,借助体育活动多以团队形式进行的特点,通过合作性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3.原则。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积极配合。重点培养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4.方法。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体育学习、活动为主,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来克服差异、共同进步。具体来说:(1)建立小组和确定分工。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与教师适当调整的原则进行异质分组,把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起来,使组内成员之间保持一定的差异性,为他们进行互补性的交流创建条件。同样以学生自愿和教师适当调整为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2)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必须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分子,他们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合作才能成功。教导学生如何宽待别人的失误、如何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如何参加讨论、如何指出别人的缺点和失误。(3)小组自评。小组自评是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小组会议考虑哪些成员行为对小组有帮助,哪些没有帮助,决定哪些行为可继续,哪些行为该终止。小组自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小组成员工作的有效性以达到小组目标。

5.注意问题。合作性体育学习是一种小群体的分组学习形式,要关注个体间情感交流,彼此鼓励,互相配合、帮助,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教学策略是建构在策略的特定范畴内,是教学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概括地思考对体育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性预先谋划,是可进行适时调整的动态系统决策活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体育教学策略的建构必须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是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三种取向。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较大关注与兴趣,学术上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

1体育教学模式的历史回顾

新世纪以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为主体并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教材而编排的一套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有关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教法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显得异常活跃,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带来了新的教育与教学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这片土壤里终于有了新鲜的空气。许多学者纷纷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了众多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2教学模式概念的研究

教学模式(ModelofeTacihgn)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所以,一般认为他们是经典研究的先驱。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范型。”在其影响下,研究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重视。综而观之,当前国内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结构论、策略论、方法论、过程论等,其中最有权威性的两个定义:《教育大辞典》有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论新编》则曰:“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而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

由此看出,其相同点是都指出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特点,不同点在于,一个定义确定教学模式是某种“结构”,一个将其视为某种“方法”。以上定义虽各有千秋,但若仅抓住其中一个方面来定义教学模式,无异于削足适履,有失偏颇。笔者认为,要揭示教学模式的本质,须从其上位概念“模式”谈起。模式的本义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这就是说,模式的概念涉及人的两方面行为,一是对事物稳定的认识,一是对事物的稳定的操作。综合《教育大辞典》和《教学论新编》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我们不妨将教学模式定义为:依据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而归纳提炼出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包括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3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研究

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专门探讨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以后显现出多种教学模式,但很少有人涉及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杨楠下的定义为:“体现某种教学思想或规律的体育活动的策略和方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和教材、相对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最新版的《体育科学词典》中定义为“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它包括教学理论或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五个大因素。”吴涛提出的定义:“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体育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或模型。一般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要素。”李杰凯的概念是:“蕴涵特定的教学思想,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在特定教学环境下实现其特定功能的有效教学活动与框架,是以简洁形式表达的体育教学思想理论和教学组织策略,是联系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纽带。”毛振明博士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从概念的引用情况上看,毛振明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的界定,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该定义在其他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特别是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和技巧上进行了补充:“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这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界定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说明了体育教学模式是围绕着课次和单元来展开的,当单元教学结束后,相应的体验教学模式也告一段落。

4小结

经过研究发现,体育理论界还未出现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那么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者只重视对体育教学模式各个要素的探讨,而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够。同时,这也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尝试新教学模式的机会,深入教学的实际,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争取尽早探讨出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B.joyce&M.Weil.Models of Teaching,Englewood,Newjersy,Prentice Hall,P.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4] 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1).

[5]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85.

[6] 吴涛.中、美、日前民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1).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弱智儿童;特殊体育;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1 前言

体育与其他学科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自有其重要的特殊的贡献。同样地,对特殊学生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站在教育的立场看,能让智力障碍学生能更有系统地,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身体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弱智学生的智力,培养弱智学生的能力,从而减轻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为弱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1]。本文针对弱智学生为研究对象,先了解他们较普通学生的特殊性,进而研究其能力及需求,探讨体育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并针对体育教学应有的各项原则,进一步提供弱智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而适当的策略,希望能给特殊体育教师一些参考的意见。

2 弱智学生的运动和动作学习特征

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弱智学生在运动和动作学习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2.1 身体及动作方面

智力障碍的学生,由于相关的动作能力发展较晚,他们的动作表现大都较为迟缓,在力量、耐力、灵敏、平衡、跑速、柔韧等方面都低于正常同龄人,基本运动能力及体力都较差,节奏感及协调性不良,十分容易造成疲劳。同时,他们也不太会玩规则性较强的运动(如篮球或足球),故不适宜参与复杂的体育性比赛。

2.2 认知及情意方面

智力障碍的学生在动作学习上会模仿别人,也会听从别人的命令,但在获得所学材料的信息数量及其范围上,弱智儿童的注意范围小,很难处理抽象材料而且无法正常地处理信息,工作或活动不能持久,易分心,注意力不易集中,由于常遭遇失败,故自然期待失败,逃避人群,缺乏自信。

总而言之,智力障碍者认知发展较慢,学习动机较低,各种学习上有困难。社交方面退缩不前,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肢体的活动不很协调。对他们而言,因为在知觉与活动上有先天的缺陷,造成各项发展较一般人迟缓,他们更需要身体的活动来改善这些能力。

3 智障学生体育教学原则

从课程对象的整体性来说,针对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首先应遵循两大原则:降低程度原则和生活功能性原则。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特殊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其生活自理和动手操作能力所需要的体能提高上[3]。对智障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除遵循一般体育教学原则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原则:

3.1 个别化原则

这里的个别化原则本质上有别于普通体育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个体对总体而言,而个别化原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同对待。教师课前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用心安排及精心设计简单、清晰、多样、趣味、有弹性的教学活动内容、规则与秩序,以及制定会出现的意外的预案[4]。在人数安排上,个人性活动及集体性活动应能兼顾,主要以一对一辅导和分组方式实施活动。

3.2 形象化、情境性原则

智障儿童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即便是较低难度的课程内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不会非常的集中。因此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环境的选择、借助于形象性的教具。在特定气氛的感染下,设法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发其内驱力,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3.3 重在参与、康复为主的原则

弱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智障儿童身体康复,进一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在保证安全锻炼的基础上,注重康复的获得,注重长期的参与,以确保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活泼快乐的精神。

4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体育教学策略包括对体育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5]。智障儿童的体育教学策略一定要遵循上述的智障儿童体育教学原则,重点是突出个别化原则。

4.1 诊断教学对象

诊断教学对象是各个策略中都必须考虑的必要因素,也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主要的目的在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及需求。弱智学校体育教学实施前,必须准确地了解掌握智障儿童这一群体的普遍特征,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这是实施特殊体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诊断的途径和方式很多,例如通过体能测验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及起点,通过与家长及有关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及需求等,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依据这些结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安排和制定恰当合理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4.2 确认教学目标

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发展智障学生身体活动能力的目标,即教学的主要目标,二是从全面性角度出发的德智美劳诸方面的目标,即次要目标。这两种教学目标同样都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从事特殊体育教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前的诊断分析结果,设定出全面、实用及可操作的具体教学目标。衡量目标时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优先考虑因素。针对体育活动,如以身体活动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则可同时考虑技能及体能两方面。体育教学除提升身体活动能力的目标之外,其他如智力的、社会的、情绪的及精神的目标,也可成为教学的目标。

4.3 分析教材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

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确定了教学的目标,下一步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并完成教学目标。比如投掷类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力量素质,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自己比赛,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再如接力比赛,除了身体活动外,可以学习在团体中的合作精神及比赛中每个人的角色及应尽的责任。另外一些节奏感强的一些律动操,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体能,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兴趣及能力。

4.4 选择恰当的器械,布置教学环境

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械,在选择体育器械时必须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或大小、是否会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是否安全和是否易于操作。在体育课中,各种运动项目的器械都要充足,避免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进行活动,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效果,并影响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建立和提高。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要时教师应多加强对器材及教学媒体的利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5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学生学习速度

在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相对一致,步调也较为统一。但是特殊体育教学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必须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及活动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或学生的学习进度。例如调整学生的学习速度,教师需调整学习速度较快或迟缓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5 小结

从事特殊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寻求同事及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准确把握弱智学生的运动动作学习特征和特殊体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教学对象的诊断、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分析、方法的选择、器械的准备、场地的布置等准备工作到教学的执行和教学中的及时修正调整诸方面认真地操作执行,就一定能促进弱智儿童的身体健康,加强其自我概念,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并促进其智力、认知和情绪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志平,陶杰.提高弱智学生体育教学效果的探讨.体育科研,1998.19(4):35~37

2 李红.智力弱后儿童的体育教学探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3):75~77

3 赵春琪,鑫昌龙.智力障碍特殊体育教学原则探究.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85~86

4 肖非,王雁著.智力落后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09~211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小学学校都相继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工作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严重的影响到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及时采取创新教学策略,依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调整教学进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我教学概念,紧紧跟随时代的教学节奏。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组织者,必须要时刻掌握最先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改革模式。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课《跳绳》这一运动时,教师需要事先为学生进行示范,一边跳一边要求学生跟着自己跳,示范后原地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跳?”引导学生说出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单、双脚跳等。在学生大致了解跳绳的动作要领后,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游戏规则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如:师说向上跳,学生则蹲跳,师说向前跳,学生则后跳,发展学生动作的灵敏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将课堂全部还给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自我实践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合作学习,有效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引导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探索出绳子的多种玩法,学生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掌握玩绳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创造性玩绳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添体育教学趣味性

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作为小学生最喜爱的教学科目之一,小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尽情挥洒汗水与热情,但是在玩耍过程中教师需要侧重将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知识内容进行融合,以此来不断贴合教学改革要求,尽自身最大限度的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小学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以游戏或比赛为主要形式,通过将体育技能合理的融入至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充分感受体育学习趣味性的基础上,有效理解与掌握其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课《投掷》这一项内容时,教师需要在开课前进行细致的教学准备,并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示范展示。如:首先,右手握住小纸球,身体侧向投掷方;其次,球过肩头体后仰,重心落在右脚上;最后,原地转髋体左转,挥臂扔向前上方。通过有效讲解投纸球的动作要领,结合口诀并示范。将班级中学生科学分组,自主进行动作练习。需要及时提示注意安全,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指导,纠错。?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投掷距离进行记录,最后为成绩最好的小组鼓励。这样一来,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投掷能力,同时还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对于日后的学习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则是完成此项教学任务的物质前提。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需要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课《前滚翻》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充分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有效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以前滚翻游戏为主要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引导,在正式讲解动作操作要领前,需要先教学注意事项,如:两臂撑推用力平均、用头的后部着垫、滚动团身紧、顺势起立等。然后采用分散与集中及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配合教学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体育运功的愉悦,掌握运动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作为教学发展中关键内容,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充分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旨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及时审视教学局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研发全新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永刚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张圩小学

参考文献:

[1]叶振.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